柏城镇

由网友(一段情一段悲)分享简介:柏乡镇,乡镇名称,正在中国共有两处乡镇是鸣那个名字,别离是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柏乡镇、山东省潍坊市低密市柏乡镇。中文名柏乡镇国度中国山东低密市柏乡镇 柏乡镇位于低密市西北部,辖九二个行政村,七万人嘴,邦畿面积一四五.三平方私里。前后枯获潍坊市"文化单元"、"小乡镇设置装备摆设进步前辈州里"、"熟态设置装备摆设树模镇"、"爱国卫熟树模州里"、...

柏城镇,城镇名称,在中国共有两处城镇是叫这个名字,分别是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柏城镇、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柏城镇。

中文名

柏城镇

国家

中国

山东高密市柏城镇

柏城镇

 柏城镇位于高密市东南部,辖92个行政村,7万人口,版图面积145.3平方公里。先后荣获潍坊市"文明单位"、"小城镇建设先进乡镇"、"生态建设示范镇"、"爱国卫生示范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全国环境建设优美乡镇"和"全国最具投资潜力镇"等荣誉称号。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镇内有沂胶、平日两条省级公路和同三铁路经过,东距青岛港及流亭机场均60公里,南有李家营火车站,北到济青高速公路出入口不足十公里。该镇是一个以工业为支柱,农业为辅助,创税三产和民营经济为网络的工业强镇和农业重镇。

  工业基础雄厚,农业资源丰富。全镇现有企业218家,其中规模以上42家。代表柏城品牌的玻璃、纺织、机械制造和加工四大产业链占据该镇经济的半壁江山,知名企业有山海玻璃、长盛玻璃、宏泰机械、顺华木业和三真公司等。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该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李家营社区及冢子头片沿胶河两岸已建成以土豆、大姜、芋头为主的4.5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和3万亩优质花生基地,年产土豆20万吨,大姜、芋头4.5万吨。

  风光秀丽旖旎,环境优美。上游王吴水库库容5000万立方米,属AA级优质水源地。胶河纵贯南北,胶河两岸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更有白羊山、银月公园坐落于胶河岸边像两颗明珠点缀其间。白羊山在清光绪重修的《高密县志》中曾有"叠沙成之"及"状若白羊"的历史记载。如今山上树木茂密,环境静雅,是一处休闲踏青游览的胜地。银月公园有荷塘倩影、红叶疏雨等八大景观,成为从青岛方向进入高密的标志性建筑。镇区基本实现了一路一树,一街一景,形成了沿河绿化地带,公园小区绿化成片,街道绿化成网,庭园绿化点缀的格局。

河南西平县柏城镇

  柏城镇地处西平县境偏东部,是西平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总面积30.6平方公里。现辖东关、西关、南关、北关、三里湾、宝岩寺6个管理委员会,20个居民委员会,全镇居民21016户,6.5万人。

  交通便利,京广铁路贴镇境东穿过,京深公路从镇境西越过,省道西上公路穿境而过,是连接东西的的交通干道。境内通往各乡镇的县级公路6条,总长115.1公里,全为柏油路面。

  境内资源丰富,设施齐全。城区地表、地下水资源丰富,洪河、洪澍河流经城区,地下水天然补给量130000吨/日,城区排水设施完善,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供水排水畅通。现在110Kv变电站1座,35Kv变电站2座,年供电4亿千瓦时。已建成专业贸易市场8个,其中“西平县商贸中心”和“棠溪商城”为豫南最大成衣批发销售中心,年成交款达4.5亿元。文化教育事业发达,现有电视台2个,覆盖面4000平方公里,广播电视台1个,覆盖6000平方公里,有影剧院5个,舞厅29家,图书馆4个,中学3所,小学5所,教学条件优越,师资力量雄厚。

  柏城镇发扬“顽强拼搏,不怕困难,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精神,夺取了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全镇四级企业发展到1276个,从业人员8344人,完成社会总产值5850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完成40060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50元,完成财政收入1026万元,获县目标管理一等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信访民调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突出成就。

  城镇建设管理更趋科学,社会治安大局进一步好转。将原来的五村七街划分为20个居民委员会,把每个居民集中区都建成“安全文明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形成一条以党支部为核心,以居委会为信托,融警务区、精神文明共建理事会、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的五位一体治安防范网络,先后建成高标准安全文明小区17个,其中省级命名的1个,地级命名的2个,县级命名的14个。98年柏城镇被评为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县信访工作第一名,镇司法所被命名为省、地级“文明司法所”。

  柏城镇加快对镇办企业的改革步伐,先后对电缆材料厂、电机厂等5家镇办集体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共盘活存量资产386万元,使企业负债率降低11个百分点,集体资产净增610万元,增值27个百分点。共引进项目14个,引进资金1200万元,其中县外资金873万元,引进人才30人,引进设备121台(套),有力促进了全镇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全镇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50元,平均每年人均增加123元。群众住房条件大为改善,人均拥有住房面积20平方米,彩电、冰箱、电话、VCD等 现代家用电器的拥有量达到85%,西关、东关、南关3个村委被评为全县小康建设示范村。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居民的文明意识、公德意识显著增强,保持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全镇有120户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居民参评率达98%,其中北关、东关村委被授予地级“文明村”荣誉称号,为西平创建“三优杯”和省级卫生文明县城做出巨大贡献。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