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寰宇记(乐史著书籍)

由网友(终归一场梦)分享简介:《承平寰宇忘》是北宋始期1部闻名的天下性地舆总志,做者乐史,撰成于北宋雍熙终至端拱始时期。[一]该书是1部以北宋始期边境政区为主体的地舆著述,[一]共两百卷,宽泛援用历代史书、舆志、文散、碑刻、诗赋以至仙佛纯忘等,且多注亮来由,保留了少量贵重的史料,1部现存较迟较完备的地舆总志。[二]出书时间清代种别地舆总志做者乐史I...

全9册 太平寰宇记 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 乐史 中华书局 古籍宋史研究书籍太平环宇记全套九本

《太平寰宇记》是北宋初期一部著名的全国性地理总志,作者乐史,撰成于北宋雍熙末至端拱初期间[1]

该书是一部以北宋初期疆域政区为主体的地理著作,[1]共两百卷,广泛引用历代史书、地志、文集、碑刻、诗赋以至仙佛杂记等,且多注明出处,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史料,一部现存较早较完整的地理总志。[2]

出版时间

清朝

类别

地理总志

作者

乐史

ISBN

9787101038385

品牌

中华书局

语种

简体中文

书名

太平寰宇记

译者

清朝大学士

出版社

光绪金陵书局

页数

3879页

开本

32

基本内容

  宋太宗赵炅时地理总志。 乐史撰。二百卷。是继 《元和郡县志》后又一部现存较早较完整的地理总志。

  《太平寰宇记》撰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前一百七十一卷依宋初所置河南、关西、河东、河北、剑南西、剑南东、江南东、江南西、淮南、山南西、山南东、陇右、岭南等十三道,分述各州府之沿革、领县、州府境、四至八到、户口、风俗、姓氏、人物、土产及所属各县之概况、山川湖泽、古迹要塞等。幽云十六州虽未入宋版图,亦在叙次之列,以明恢复之志。十三道之外,又立“四夷”二十九卷,记述周边各族。

  《太平寰宇记》卷帙浩博,采摭繁富,考据精核,广泛引用了历代史书、地志、文集、碑刻、诗赋以至仙佛杂记,计约二百种,且多注明出处,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史料。该书对后世地志影响巨大,在体例上仿唐代总志,又有所创新,增风俗、姓氏、人物等门,虽然遭后人诟病“人物琐事登载不遗”,但这种以人文结合地理的方式实被后世地志奉为典范,四库馆臣认为“盖地理之书,记载至是书而始详,体例亦至是大变”。

  由于所引诸书今多已散佚,故《太平寰宇记》的记载,对于研究自汉迄宋,特别是唐与五代十国史,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该书还首次记录了宋朝绝大多数州郡的主户与客户户口统计,这对於研究宋朝的人口、户籍、阶级状况,也极为珍贵。

  《太平寰宇记》还记载了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户口,有的还区分汉人与蕃人,甚至主户、客户数,对研究宋初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边远地区的经济面貌,也有参考价值。

  《太平寰宇记》有清光绪金陵书局刻本传世,其缺佚部分据日本藏宋刻残本收入《古逸丛书》。

  乐史(930-1007年),字子正,抚州宜黄(今属江西)人,初仕南唐,入宋后历任知州、三馆编修、水部员外郎等。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乐史以“郡县之书罔备”,无以颂一统之盛,又以《元和郡县志》等书“编修太简”,唐末五代分裂割据,“更名易地”亦多,于是着手撰写《太平寰宇记》,经数年完成。

目录

一、河南道

二、关西道、河东道

三、河北道、剑南西道

四、剑南东道、江南东道

五、江南西道

六、淮南道、山南西道、山南东道

七、陇右道、领南道

八、四夷

九、索引

作者简介

乐史(公元930—1007),字子正,号月池。《江西通志》、《林志》载为崇仁青云乡(原称北市,今崇仁县三山乡长仁村委会中乐村)人,《白志》改宜黄霍源人(霍源古属崇仁十四都)。抚州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北宋杰出的地理学家、文学家。初仕南唐,入宋为平原主薄、举进士,官至水部员外郎。卒后,追封兵部侍郎。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