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区(江西省宜春市辖区)

由网友(勿忘心安.)分享简介:袁州区,隶属江西省宜秋市,位于江西省西部,袁河上游,东连新余,西临萍城,南界安福,北交万载、上低以及湖南浏阴。截至二零二二年,齐区总面积二五三八平方私里,辖一零个街谈、一九个镇、三个城,总户籍人嘴为一一六.二七万人。[一]二零二一年整年完成地域出产总值五二零.三六亿元。[二]得到“中国宜居都会”“国度丛林都会”等声誉称呼...

袁州区,隶属江西省宜春市,位于江西省西部,袁河上游,东连新余,西临萍乡,南界安福,北接万载、上高和湖南浏阳。截至2022年,全区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辖10个街道、19个镇、3个乡,总户籍人口为116.27万人。[1]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0.36亿元。[2]获得“中国宜居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3]

全区可划分为山区、丘陵、平原三种地貌,属低山丘陵地形,南、西、北三面群山环抱,峰峦层叠,地势较高;中部和东部广布丘陵,地势较低。[1]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4]钽铌、锂、铯、铍等资源异常丰富;地下热水资源丰富;树种资源繁多。[5]

截至2021年末,共有国家级创新载体2个,国家火炬宜春袁州锂电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1个,国家宜春(西村)农业科技园区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家;省级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市级创新平台3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76家;医疗卫生方面,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612个 (含村卫生室)。[6]截至2022年,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275所。[7]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置宜春县,属豫章郡。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称宜阳县。隋开皇十一年(519年)复名宜春县,置袁州。宋雍熙元年,划东境置分宜县。1914年,隶属庐陵道。2000年5月11日,设立袁州区。2000年8月,袁州区正式挂牌成立。[8]民俗有对轿封、慈化耍狮灯等。[9]景点有胡冈台山庄、宜春花博园等。[10]

中文名

袁州区

外文名

Yuanzhou District

别名

袁州

地区生产总值

5203619万元(2021年)[6]

下辖地区

灵泉街道、秀江街道、彬江镇、西村镇

著名景点

袁山公园、状元洲、明月山、钓鱼台、珠泉、慈化寺

机场

宜春明月山机场

方言

赣语

邮政区码

336000

行政代码

360902[13]

区委书记

江伟斌[14]

面积

2532.36平方千米

人口数量

常住人口112.86万人(2021年)[6]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人均生产总值

40377元(2019年)[11]

电话区号

0795

地理位置

江西省西部、袁河上游[12]

火车站

宜春站

车牌代码

赣C

所属地区

江西省宜春市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国家/地区

中国

建制沿革

吐血整理 宜春袁州各乡镇街道行政区划大全

先秦,袁州也称宜春,春秋时期先后属吴、越,战国后期归楚。

秦朝,属九江郡。

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灌婴于此筑城,置宜春县,管辖袁河流域,属豫章郡。汉元光六年(前129年),宜春县改立为宜春侯国。汉元鼎五年(前112年),废宜春侯国,复立宜春县,仍属豫章郡。王莽代汉,改宜春县为修晓县,属九江郡。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改修晓为宜春,隶属豫章郡。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划宜春县东境之地(今樟树市西部)置汉平县(孙吴改称吴平县)。

魏晋,东吴宝鼎二年(267年),析宜春县西境置萍乡县,析宜春县东境钟山以东置新渝县。宜春、萍乡、新渝3县均属安成郡。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宜春县为宜阳县,仍属安成郡。

隋朝,开皇十一年(591年),废吴平县入宜阳县,并于宜阳县置袁州。开皇十八年,改宜阳为宜春。同年,分宜春县东境地复立新渝县。大业三年(607年),改袁州为宜春郡,治宜春县,领宜春、萍乡、新渝3县。

唐朝,武德五年(622年),复改宜春郡为袁州,治所辖县依旧。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10道,宜春县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分全国为15道,宜春属江南西道。天宝五年(746年),改袁州为宜春郡,治、辖仍旧。乾元元年(758年),又改宜春郡为袁州。

五代十国,宜春县先后属吴、南唐。隶属袁州,仍为袁州治地。

宋朝,雍熙元年(984年),划宜春县东境10乡,置分宜县,宜春县仍为袁州治所。

元朝,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宜春县隶属湖南行省袁州总管府。至元十九年,升袁州总管府为袁州路,改隶属江西行省,仍治宜春县。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改袁州路为袁州府,宜春县仍为治地。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宜春县隶属江西布政使司袁州府,仍为府治。

清朝,承明制,宜春县属袁州府,仍旧为府治。

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裁袁州府,宜春县属庐陵道。

中华民国十五年(1926年),宜春县直属于省。

中华民国二十年夏,宜春县属第二行政督察区。

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又改属第八行政区。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又改属第二行政区。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17日,宜春县全境解放。20日成立宜春县人民政府,隶属江西省人民政府袁州分区,袁州分区驻宜春县。

1952年09月,袁州专区并入南昌专区,宜春县隶属南昌专员公署。

1958年12月20日,南昌专员公署迁宜春县城,1959年元旦,更名为宜春专员公署,宜春县隶属之。

1963年04月18日,宜春县所属镇升格为县级镇,与宜春县同属宜春专员公署。

1967年01月,宜春镇降为区级镇,隶属宜春县。

1979年10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划出宜春县部分地域设立宜春市,与宜春县同属宜春地区行政公署领导。

1985年03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春县建置,将其所辖乡镇全部划入宜春市。

1992年07月27日,撤销三阳乡,设立三阳镇(赣民字[1992]137号批复);9月3日,撤销温汤乡,设立温汤镇(赣民字[1992]164号批复);11月12日,撤销慈化乡,设立慈化镇(赣民字[1992]197号批复)。

1998年08月5日,撤销天台乡,设立天台镇(赣民字[1998]124号批复)。

2000年0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春地区行政公署,设立宜春市(地级),原县级宜春市改设为袁州区

2000年12月8日,撤销洪塘乡,设立洪塘镇(赣民字[2000]375号批复)。2002年末,袁州区辖6个街道、8个镇、18个乡,31个居委会、336个行政村。

2003年08月20日,撤销丰顶山乡,成建制划归洪塘镇管辖;撤销天台山乡,成建制划归天台镇管辖;撤销春台乡、下浦乡,设立街道办事处(赣民字[2003]196号批复)。其中,撤销春台乡,设立官园街道办事处;撤销下浦乡,设立下浦街道办事处。2003年末,全区总人口95.8万人。

2005年01月6日,宜春市人民政府(宜府字[2005]2号)批复同意袁州区对宜春中心城区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撤销东方街道办事处,新设凤凰街道办事处,调整灵泉、湛郎、化成、秀江、珠泉、官园等街道办事处的管辖范围。

2013年,撤销辽市乡、水江乡,设立辽市镇、水江镇。

2014年,撤销洪江乡,设立洪江镇(赣民字〔2014〕58号批复)。

2015年,市政府(宜府字〔2015〕65号批复)批复同意设立新康府街道;2016年正式挂牌成立。[15]

行政区划

袁州区辖10个街道、19个镇、3个乡:灵泉街道、秀江街道、湛郎街道、珠泉街道、化成街道、官园街道、下浦街道、凤凰街道、金园街道、新康府街道、彬江镇、西村镇、金瑞镇、温汤镇、三阳镇、慈化镇、天台镇、洪塘镇、芦村镇、水江镇、渥江镇、新坊镇、南庙镇、竹亭镇、辽市镇、寨下镇、湖田镇、新田镇、洪江镇、楠木乡、柏木乡、飞剑潭乡。共有73个社区居委会、292个村委会。[16]

自然环境

袁州区位于江西省西部,袁河上游,东经113°54′-114°37′,北纬27°33′-28°05′。东连新余,西临萍乡,南界安福,北接万载、上高和湖南浏阳。总面积2532.36平方千米。[16]

地形地貌

袁州区属低山丘陵地形。南、西、北三面群山环抱,峰峦层叠,地势较高;中部和东部广布丘陵,地势较低。袁河自西向东于区境中部流过,形成一块狭长的河谷平原。按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全区可划分为山区、丘陵、平原三种地貌。山区主要分布在南面和北面的区境边缘,占全区总面积的21.7%;丘陵分布在区境中部,占全区总面积的60.7%;平原主要分布在区境东部和袁河两岸,以及丘陵地貌中夹插的小块平原,占全区总面积的17.6%。

袁州区位于罗霄山脉北麓中段,武功山脉北麓。境内较大的支脉有明月山,天台山和丰顶山。明月山位于区境南部,由西南到东南,峰回嶂叠,绵延数十公里,是袁州与安福的天然分界线;境内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12座,主峰太平山海拔1736米,风光秀丽,森林茂密,亚热带树种齐全,是江西著名的旅游胜地。丰顶山位于区境北部,是袁州与万载之间的天然屏障,主峰沙泥坪海拔959.9米,在这一带的峰峦中,有石灰岩天然溶多处,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堪称奇观。天台山屹立区境西部,为袁州与萍乡的分界山。[17]

水文条件

袁州的主要河流为袁河。袁河发源于武功山金顶峰北麓,大致流向自西向东,经芦溪、袁州、分宜、渝水、樟树等区市县,汇入赣江。袁河流入袁州区,经西村、湖田、渥江、彬江等乡镇和中心城区,长达52公里。袁河支流众多,分布均衡。袁河水系的控制流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86.3%。另外,还有慈化镇部分山溪流向万载,汇入锦江;慈化镇和水江乡的少数山溪,分别流向浏阳和萍乡,汇入湘江;洪江乡部分山溪流向安福,汇入泸水。全区年平均径流量约为184亿立方米,基本上能够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17]

气候特征

袁州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秋季短而夏冬季长,冬季冷而夏季热,春季湿而秋季干,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霜期短,气候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作物和林木生长。但由于季风进退迟早和强弱程度不同、地形起伏、垂直高度相差悬殊、气候因子时空分布不均等,使气候呈多样性,天气变化大,并导致旱涝、酷暑、低温、风雹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主要候特征如下:

气温:全区年平均气温16.2℃∽17.7℃,东南部较高,西北部较低;冬季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6℃-5.3℃,南部高于北部;夏季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3℃-29.6℃,东部高于西部。

降水:全区平均年降水量为1624.9mm,年降水量1545.6mm-1736.3mm,4-6月降水量平均为754.2mm,占年总量的46.4%;由于季风影响,上半年各月降水量呈逐月增加,下半年各月降水量呈递减趋势;全市各地每季降水量占年总量的百分比分别是,第一季度21%,第二季度46%,第三季度22%,第四季度11%;5-6月降水最多,全区平均月降水量为273.9mm,12月降水最少,全区平均降水量为52.8mm。

日照:全区年平均日照时数1737.1小时。日照时数的年内变化, 以上半年大,下半年小;以7月日照时数259.0小时为最多,3月日照时数83.4小时为最少。[18]

土壤特征

袁州土壤类型,主要有山地草甸土、山地黄棕壤、山地黄壤、石灰土、水稻土、潮土等到7个土类。山地草甸土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左右;山地黄棕壤占4%左右;山地黄壤占5%左右;山地红壤一般分布在丘陵地区,占全区土地总面积 的40%左右;石灰土约占30%;水稻土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7%;潮土主要分布在袁河及其支流两岸,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左右。[17]

自然资源

袁州区矿产资源有钽、铌、锂 、钨、钼、铜、锌、铅、铁、锰、金、煤、磷、石英、白云石、石灰石、高岭土、紫砂泥等20多种。经初步勘查,钽铌金属储量1.9万吨,钨储量1.2万吨,煤储量1.9亿吨,石英储量9400万吨,石灰石储量8亿吨,高岭土储量5000万吨,其中钽铌矿为江西有色金属“五朵金花”之一,为国家重点开采项目。[17]

生物资源

现有树木品种62科、1100多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水杉、华木莲、红豆杉、竹柏、鹅掌楸等,其中华木莲为袁州区特有树种,并被评为宜春市“市花”。全区活立木蓄积量200余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3000余万株。3、农作物资源以稻、麦、麻、豆、油、果为大宗,有30个多种类、340多个品种。

家养对象以猪、牛、羊、兔、鸡、鹅、鸭为主,珍贵野兽有虎、豹、豺、猴、野牛、红毛狗等。鱼类资源有9目80余种。[17]

人口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如下:

常住人口总数

2010年11月1日零时,袁州区常住人口总数为1045952人(不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和居住在区内的港澳台居民以及外籍人员),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920357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25595人,增长13.65%,平均每年增加12560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29%。

家庭户人口

2010年11月1日零时,袁州区共有家庭户263838户,家庭户人口为984413人,占总人口的94.12%,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7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0人增加了0.23人。

性别构成

袁州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为536732人,占总人口的51.32%;女性为509220人,占总人口的48.68%。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9.45下降为105.40。

年龄构成

袁州区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37505人,占总人口的22.71%;15—64岁的人口为727350人,占总人口的69.54%;65岁及以上人口为81097人,占总人口的7.75%。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7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5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25个百分点。

民族构成

袁州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044816人,占总人口的99.8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6人,占总人口的0.11%。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124832人,增长了13.57%,占总人口比重减少0.07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763人,增长了204.56%,占总人口比重增加了0.07个百分点。

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袁州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的70537人;具有高中(含中专)受教育程度的120967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415033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30716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受教育程度的由3244人上升为6744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由10294人上升为11565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由39013人上升为39680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由33994人下降为29367人。

袁州区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23103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1211人,文盲率由5.00%下降为2.86%,下降了2.14个百分点。

城乡人口

袁州区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461817人,占总人口的44.1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584135人,占总人口55.85%。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9.70个百分点。

常住人口

2021年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12.86万人,城镇常住人口75.3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8%,全年出生人口9100人,出生率8.09‰,死亡人口7651人,死亡率6.80‰,自然增长率1.29‰。[6]

政治

区委书记:江伟斌[14]

区委副书记:李晓楚、李文华

政府领导

副区长:魏松林[19]、陈建波(挂职)[20]

经济

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03619万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1250万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1839890万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2932479万元,增长9.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3:35.4:56.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4%、33.4%和59.2%。

2021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1070万元,增长1.4%;其中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2247万元,增长6.8%。全年区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33627万元,下降13.8%。其中,教育支出104169万元,增长3.3%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6082万元,增长5.8%;医疗卫生支出57334万元,下降34.3%。

202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1%。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0.2%,衣着类价格下降2.5%,居住类价格上涨 1.6%。[6]

第一产业

2021年全年农业(现价)增加值438099万元,比上年增长7.4%。

2021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2753公顷,增长0.01%,其中,稻谷种植面积53507公顷,增长3.8%。油料种植面积13340公顷,增长7.0%。生苎麻种植面积28公顷,下降96.0%。蔬菜类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3362公顷,增长3.1%。瓜果类种植面积1409公顷,增长3.0%。

2021年全年粮食总产量355500吨,比上年增长0.8%。其中,早稻124012吨,下降3.4%;中稻及一季晚稻73334吨,增长17.0%;双季晚稻120033吨,下降10.8%。

2021年全年油料产量20319吨,比上年增长0.9%,其中,油菜籽产量16419吨,增长0.4%。生苎麻产量45吨,下降95.8%。蔬菜类及食用菌产量227994吨,增长3.1%。瓜果类产量31912吨,增长5.1%。

2021年年末实有茶园面积1120公顷,比上年减少0.8%;果园面积2766公顷,减少9.8%。全年茶叶产量21吨,减少56.3%;园林水果5680吨,增长4.0%。

2021年全年肉类总产量78921吨。其中,猪肉产量67585吨,牛肉产量3375吨;羊肉产量657吨。禽蛋产量7647吨。水产品产量38511吨,增长7.9%。年末生猪存栏521500头,生猪出栏810137头。

2021年新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万亩,其中黄蜀葵5000亩;艾草2000亩;鹿茸草1000亩;其他中药材2000余亩。

2021年通过重点发展富硒稻米、富硒油茶、富硒中药材、富硒蔬菜、富硒水果、富硒畜禽等六大特色产业,到目前为止,全区富硒基地面积达25.03万亩,富硒产业综合产值达48.6亿元;现有富硒农产品经营主体131家。富硒基地面积、综合产值居全市前列,市级富硒龙头企业、市级富硒示范基地、富硒产品认证均居全市前列。

2021年新增设施蔬菜基地建设5750亩。全区蔬菜播种面积达18万亩,预计产量34万吨。

2021年新增超亿元农业龙头企业8家,新增市级龙头企业2家,全区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农头企业87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3家,市级龙头企业7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702家,其中,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5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7家,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95家;家庭农场275家,其中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4家,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3家;社会化服务组织67家。农村专业种植大户452户。[6]

第二产业

2021年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4个,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1%。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4.1%;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5.4%。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1.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23.1%。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14.0%,高于全区平均增速1.9个百分点。区本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1个,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1%。四大支柱行业增加值增长10.0%。其中,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长4.3%;建材行业增加值增长11.6%;化工行业增加值增长6.8%;装备制造行业增加值增长12.3%。

2021年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289115万元,比上年增长39.8%;利润总额362406万元,增长117.9%。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行业有9个,与上年持平;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的企业有18家,比上年增加7户。33个行业中有27个实现盈利,其中,增长20%以上的行业有15个。区本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02440万元,增长33.0%;利润总额184031万元,增长76.0%。

2021年年末工业园区实际开发面积7.34平方公里,投产企业359个,比上年末减少2个;从业人员4.3万人,增长5.1%。全年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12.5%;实现营业收入3889044万元,增长42.5%,利润总额344544万元,增长129.8%。年末袁州工业园区实际开发面积3.34平方公里,投产企业178个,比上年末增加22个;从业人员1.6万人,增长2.9%。全年袁州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12.3%;实现营业收入1510938万元,增长38.37%;利润总额162836万元,增长87.37%。

2021年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57640万元,比上年增长7.5%。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188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49486万元,增长27.0%。房屋施工面积558.3万平方米,增长19.6%。房屋竣工面积253.3万平方米,增长54.1%,其中,住宅房屋竣工面积130.1万平方米,增长51.3%。房屋竣工价值353391万元,增长61.7%,其中,住宅房屋竣工价值148161万元,增长5.6%。[6]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9.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5.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5.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8.2%。分投资主体看,国有投资增长18.6%;非国有投资增长10.3%,其中民间投资增长7.2%。

202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15.0%。其中,住宅投资增长22.7%;办公楼投资增长67.6%;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37.4%。商品房竣工面积26.7万平方米,下降78.3%,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0.9万平方米,下降81.1%。商品房销售面积217.9万平方米,增长2.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05.6万平方米,增长8.9%。商品房销售额157.8亿元,增长2.6%,其中住宅销售额146.4亿元,增长10.3%。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30905.8 万元,比上年增长17.9%。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355588.4万元,增长13.3%。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172516.1万元,增长19.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50282.7万元,增长23.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24689.8元,增长135.9%;汽车类零售额506877.6万元,增长8.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41723万元,下降6.5%;石油及制品类354541.5万元,下降0.5%。

对外经济

2021年全年区级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2109万美元,同比增长24.2%;外贸出口51229万美元,同比增长30.5%。

金融和保险业

2021年全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821627万元,增长2.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663809万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3803268万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1148220万元,增长14.0%。其中,住户贷款余额4814517万元;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6333567万元。扎实推进“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为企业减税降费11.2亿元,发放“财园信贷通”贷款4.65亿元。

2021年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471079万元,比上年增长29.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9190万元,增长17.1%,人寿保险保费收入351889万元,增长34.0%。支付各类赔款89420万元,增长43.2%。其中,财产险赔款68272万元,增长58.7%;人寿保险给付21148万元,增长8.8%。[6]

社会

2021年全年完成邮政业务量12590万元,比上年下降29.7%。电信业务量9.0亿元,增长13.0%。固定电话用户12.7万户,增长33.4%;移动电话用户151.1万户,增长17.4%。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51.0万户,增长23.5%。[6]

教育事业

2021年全年普通高校在校生53248人(含宜春电大市本部2977人)。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在校生分别为27506人、57139人和112136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348人。幼儿园287所,在园幼儿4323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和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均为100%。[6]

科技事业

2021年年末全区共有国家级创新载体2个,国家火炬宜春袁州锂电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1个,国家宜春(西村)农业科技园区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家;省级创新平台共9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医药工业园);市级创新平台3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76家。[6]

文卫体育

2021年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 1个。广播电视台1 座。广播覆盖率99.4%;电视覆盖率99.7 %。图书馆藏书36.00万册。其中,图书33.89万册,报刊7.19万册,古籍2.11万册,其他1.02万册。

2021年年末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12个 (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21个,卫生院2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2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8893人,比上年末增加22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160人,注册护士4236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9360张,增加334张,其中,乡镇卫生院床位数1771张。

2021年全年举办体育系统运动会1次,参赛运动员2000余人次。[6]

民生保障

2021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638人,比上年减少862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285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

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054元,比上年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47元,增长7.8%。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626元,增长11.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084元,增长12.3%。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61.93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2.71平方米,下降4.2%;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74.08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14.68平方米,下降16.54%。

2021年全年“4050”人员再就业419人。发放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共计34785万元。各类技能培训14516人。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71156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5913人,参加机关事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9521人。全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987556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人数51595人,城乡居民参保人数935961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5919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2904人。[6]

资源节约

2021年全区优良天数比例96.7%;PM2.5浓度31微克/立方米,PM10浓度56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2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11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同期改善15.4%;一氧化碳1.3毫克/立方米,比上年同期改善7.1%;臭氧127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同期改善5.9%。[6]

旅游

2021年全年区本级接待旅游人数616.9万人次,增长45.9%;旅游综合收入77.1亿元,增长55.7%。[6]

禅农生态园

禅农生态园,位于南庙镇。踏入禅农生态园,您可以到开心农场体验亲自种植之乐;进入蔬菜大棚,近距离观赏高科技蔬菜瓜果种植,寓教于游;静坐禅修中心,用心领略宜春禅的境界;在禅农阁品茗一杯,驱散一身的疲劳,体验禅茶的妙用;也可与三五个好友漫步果蔬长廊之下,品嗅瓜果之清香;在清雅的音乐陪伴之下,尽心品味原生态的农家美食。来南庙禅农生态园吧,这是一个用“心”打造,给您放松、休闲、娱乐、体验于一体的生态休闲禅农园林。

蓝玉蓝莓基地

蓝玉蓝莓基地位于洪塘镇。基地由宜春蓝玉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占地2000亩,投资3000余万元,年产苗木能力达千万株。[21]

云谷飞瀑

云谷飞瀑位于宜春城西南30公里处。这里山势回环,峰峦争雄,且林深竹茂,雾漫云飞,形成了明月山一带壮丽的风光。在老山东面的一座悬崖上,一股急流轰然而出,宛如一条白龙从青翠的峰峦间挣脱,一声长吼,威武豪壮。激流飞泻到两边的峭壁上,泼珠撒玉,雾化成缕缕云烟,直泻崖底,落在一块形同虎踞的巨石上,产生强烈的轰响。同时也使崖底一片朦胧,空气中飘散的水气如毛毛雨般下个不停,形成这里特有的景观。[22]

宜春鼓楼

宜春鼓楼,位于宜春中心城鼓楼路中段,为旧府衙观测天象、候筹报时所在。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袁州知府滕强恕创建。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知府徐贞与万历间(1573~1620)知府郑惇典重修。匾曰:迎曦楼。清康熙六年(1667)知府李芳春,乾隆二十四年(1759)知府陈延梅重修过楼西,新额曰:余晖。清同治七年(1868)又一次重修。新中国成立后,1983~1984年,省文化厅拨款整修如旧。其现状为:跨街卷拱筑台为楼,东西向,庑殿式,四坡顶,重檐,琉璃瓦,素面瓦当;高7.1米,进深11.9米,宽23.8米,占地面积780平方米;抬梁式林构架,4柱围1间,面阔5间,进深3间;跨街卷拱洞宽4.3米,内高5.6米,东西卷拱洞上阴刻楷书“鼓楼”二字,西刻“余晖”二字。楼南北两端有长19.5米、宽7.6米的观天台。1984年5月30日,鼓楼列为宜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2月3日,省政府将其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点之一。[23]

宜春化成岩公园

宜春化成岩公园,位于宜春中心城秀江西路的化成岩。化成岩海拔166米,山腰有一平台,方圆数十丈,建有化成寺。晚唐宰相李德裕贬谪宜春长史,曾寄寓于此。卢肇、黄颇执经问难,受益匪浅,后来卢肇中了状元,民间流传是因李德裕的点化之功,化成岩因此得名。“化成晚钟”乃宜春古八景之一。[24]

状元洲公园

状元洲公园位于宜春中心城秀江河中央。呈舟形,俗呼鸭婆形,东西长675米,南北最宽处为142米,南北均距河岸约100米,面积110亩。唐代邑人卢肇读书洲上,后人以其姓名洲,呼为卢洲。因其唐会昌三年(843)中状元,又称状元洲。[25]

著名人物

袁京:三国名将袁绍之先祖

刘梓华: 大渡河上飞夺泸定桥

易安华:黄埔军校走出的抗日名将

邓璠: 勤政爱民的袁州刺史

陈之龙: 李自成麾下的封疆大吏

卢肇:江西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唐]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