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曲县(山西省运城市下辖县)

由网友(你的未来我预定了)分享简介:垣曲县,别号舜城,隶属于山西省运都会,位于山西省南端,东跨王屋,西踞中条,南界黄河,北交太行,齐县领土面积一六二零平方私里,辖一一个州里、七一个行政村。[一]常住人嘴一九五三五一人(二零二一年)。[二]动动物品种多达一八零零余种,此中国度1、2级掩护贵重品种四一种,被誉为“山西自然动物园”以及“华北物种基果库”。[一]垣...

垣曲县,别名舜乡,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位于山西省南端,东跨王屋,西踞中条,南界黄河,北接太行,全县国土面积1620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71个行政村。[1]常住人口195351人(2021年)。[2]动植物种类多达1800余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珍贵种类41种,被誉为“山西天然植物园”和“华北物种基因库”。[1]

垣曲矿产资源有46种,铜矿储量3亿吨,先后实施了东鹏陶瓷、翌佳环保铜冶炼弃渣综合利用、超细高纯铁、锂电池碳基新材料和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新型工业项目。[1]垣曲县拥有全国绿化模范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条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亳清河国家水利风景区、古城国家湿地公园等46项国字号荣誉。

2021 年全县幼儿园29所,小学 34 所,初级中学 6 所,高级中学3 所,高级职业中学1所,聋哑人学校 1 所;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所和个体诊所)321个。[2]

垣曲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帝舜故里、成汤之都,商、周时叫“亘方”,秦时置县,宋时取“周围皆山,如垣之曲”之意,改名“垣曲”,沿用至今。原古城镇寨里村“世纪曙猿化石”的发现,将人类可考史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1]

垣曲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地处晋豫交界处,闻垣高速纵贯全境,垣渑高速连接中原,黄河大桥直通豫西,正在实施的旅游公路连通沿黄各县,阳城至永济高速即将动工,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基本形成。[1]

中文名

垣曲县

外文名

YuanquCounty

地区生产总值

878946万元(2021年)[2]

下辖地区

6个镇、5个乡

电话区号

0359

著名景点

历山、小浪底库区等

机场

运城关公机场

方言

中原官话汾河片、又称晋南话

车牌代码

晋M

行政代码

140827[4]

县委书记

史玉江[5]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44737元(2021年)[2]

面积

1620平方公里

行政区类别

国家/地区

中国华北、山西省、晋南地区

政府驻地

新城镇

邮政编码

043700

地理位置

山西省南端、垣曲盆地

气候类型

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汽车站

垣曲汽车站[3]

人口

常住人口195351人(2021年)[2]

别名

舜乡

县长

马巍[6]

建制沿革

山西这个县,是 舜帝故里 ,人口不足24万,却拥有近50家足浴城

县因“周围皆山,中垣如曲”,故名。据《垣曲县志》,垣指王屋山,山形如垣(按,垣指黄土高原地形,意为陡峭的山上平地),曲指河曲,县当黄河九曲之一,因称垣曲。[7]

历史沿革

商、周为“亘方”,属侯国。

春秋为赤狄东山皋落氏地,属晋国。

战国属魏,曰王垣。秦置垣县,隶河东郡,西汉因之,东汉、三国、西晋均属河东郡。

北魏皇兴四年(470年),改为白水县,属邵上郡。孝昌年间(525—527年)撤邵上郡,于阳壶建邵郡,白水县分设为白水、青廉二县。

西魏大统三年(537年),改邵郡为邵州,改白水县为亳城县,与青廉县同属邵州。北周另置蒲原县。

隋大业初,废邵州,亳城、青廉和蒲原合为垣县,属绛郡。义宁元年(617年),在今古城镇置邵原郡,垣县分设为垣县、青廉、亳城三县属之。

唐武德元年(618年),属邵州。武德五年(622年),省亳城入垣县。贞观元年(627年),撤青廉入垣县。龙朔二年(662年),改属洛州。乾封二年(667年),还属绛州。天授二年(691年),又属洛州。长安二年(702年),还属绛州。贞元三年(787年),改属陕州。元和三年(808年),复属绛州。五代称垣县,属绛州。

北宋初年间,改名垣曲县,仍属绛州。金兴定四年(1220年),属翼州。元复属绛州。至元三年(1266年),撤垣曲并入绛县。至元十六年(1279年)复置。

明隶平阳府。

清雍正二年(1724年),属解州。

雍正七年(1729年),改属绛州。

民国3年(1914年),属河东道,后废道直属于省。

民国26年(1937年),属山西省第七行政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属运城专区,

1954年属晋南专区,

1972年属运城地区。

2000年底,运城地区撤地设市,垣曲县属运城市。[7]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垣曲县下辖6个镇、5个乡、1个社区。[8]

区划详情

6个镇:新城镇、毛家湾镇、王茅镇、历山镇、古城镇、英言镇。

5个乡:解峪乡、华峰乡、蒲掌乡、皋落乡、长直乡。

1个社区:垣曲县城市社区。[8]

自然环境

垣曲县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市东端,东北与阳城、沁水两县毗连;北和翼城、绛县接壤;西与闻喜交界;西南连接夏县;东邻河南省的济源市;南与河南省三门峡市的渑池县、洛阳市的新安县隔河相望,全县国土总面积1620平方公里。距省会太原350公里、运城100公里、郑州230公里、西安340公里,距运城关公机场四十分钟路程。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1′~112°10′,北纬35°00′~35°39′。

地质特征

垣曲县位于华北大陆板块南部,鄂尔多斯地块与河淮地块接触带南端,中条断拱东北端东侧。东南方为单斜构造,主要构造走向为北东,倾向西南,西北部有较古老的火成岩出露,东南部是新地层的沉积岩出露,地质构造变化复杂。即有较古老的古生代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的地层,也有中生代二叠纪、三叠纪的煤系地层,更有新生代第三纪、第四纪的黄土质地层。全境山区面积1170.8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2.24%;黄土台原区、丘陵404.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25%;洪积、冲积平原区3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2.4%。

地形地貌

垣曲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北部高峻,南部低缓,西、北、东三面环山,南临黄河,中部为垣曲山间盆地,呈北宽南窄的葫芦形展布。海拔在600~800米之间,最高海拔2358米(舜王坪),为晋南最高峰,最低海拔176.7米(马蹄窝),为山西省最低点。主要山峰东北有舜王坪、锯齿山、流流山、皇姑漫等,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其中舜王坪海拔2321米,为垣曲县最高峰;北有园谷炉山、天盘山、教尖秸等,海拔均在1650米上下;西有余家山、歪头山、大凹山、蚁山等,海拔均在1300米左右。

水文特征

境内较大河流有亳清河、允西河、板涧河、西阳河、五福涧河等, 均由北而南注入黄河。河流两岸多为狭窄的河谷平原,灌溉方便,人烟稠密,为主要农作区。

自然资源

垣曲县植物共122科451属782种,其中药用植物485种,数量和质量居运城地区之首,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连香树、秃山白树,三级保护植物有青檀;野生脊椎动物74科25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虎、梅花鹿、黑鹳、金钱豹、金雕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中条猕猴、天鹅、大鲵、林麝等。

矿产资源

垣曲县矿产资源丰富,探明矿藏46种。金属矿产有铜、铁、金等;非金属矿产有煤、石英岩、重晶石、磷、铝土矿、板石、滑石、花岗岩、石榴石、孔雀石、麦饭石、水晶、玛瑙、汉白玉等。[9]

人口

2021年,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95351人,比上年末减少 2234 人。其中,城镇人口111505 人,乡村人口83846 人。全年全县出生人口 1273 人,人口出生率为6.44‰;死亡人口 977 人,死亡率为 4.94‰;自然增长率为1.50‰。男女性别比为 106.85(女性为 100)。城镇化率为57.08%。[2]

政治

党委领导
职务姓名
县委书记史玉江
县委副书记马巍、柴照明
政府领导
职务姓名
县长马巍
副县长孔祥虎、张帆、陈兆瑞、郭亚明、李明、张建玲、张广斌

参考资料来源:垣曲县人民政府网[6]

经济

2021年,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878946 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9.7%,两年平均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08255 万元,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394555万元,增长 9.3%;第三产业增加值376136 万元,增长10.6%。三次产业比重为:12.3:44.9:42.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737元,比上年增长 11.1%。

202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8%(以上年同期为 100),其中,食品烟酒上涨4.8%。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 1.8%(以上年同期为100)。[2]

第一产业

2021年,全年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 409133 亩,比上年减少4193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 345092 亩,比上年减少1156 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 192819 亩,比上年增加180 亩;秋粮种植面积152273 亩,比上年增加 975 亩。秋粮中高产作物玉米的种植面积 125978 亩,比上年增加 8632 亩。经济作物中,油料11708亩,减少 1057 亩;棉花 509 亩,比上年减少406 亩;烟叶4488亩,减少 282 亩;蔬菜 40260 亩,增加423 亩;水果15524亩,增加 4385 亩;核桃 206214 亩,减少7036 亩。

2021年,全年全县粮食产量 88100 吨,比上年减少113 吨,减产0.1%。其中,夏粮产量 48988 吨,增产0.4%;秋粮产量39112吨,减产 0.8%。秋粮中,玉米产量34386 吨,増产2.4%。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 1630 吨,减产6.6%;棉花产量49.7吨,减产 49.3%;烟叶产量 1120 吨,减产12.1%;蔬菜产量72298吨,减产 0.5%;园林水果产量36001 吨,增产1.2%;核桃产量 25680 吨,减产 2.0%。

2021年,全县全年完成造林面积 5153 公顷,比上年增加4786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 3486 公顷,比上年增加3252 公顷。

2021年,全县全年肉类总产量 8415 吨,其中:猪肉产量6678吨,牛肉 164 吨,羊肉 602 吨,禽肉762 吨。禽蛋产量2889吨。年末大牲畜存栏 2522 头,猪存栏54448 头,羊存栏65712只,家禽存栏 58.9 万只。水产品产量 838 吨,其中:养殖产品155吨,捕捞产品 683 吨,虾蟹产品 15 吨。

2021年,全县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5153 吨,比上年增长0.5%;农村用电量 4158 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6%。[2]

第二产业

2021年,年末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 363766 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8.7%。全县 25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 4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 99.5%。

202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中,分三大门类看,全年全县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 14.9%,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3.3%;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19.5%,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83.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 24.3%,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 2.9%。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9.5%,中型企业下降 6.1%,小型企业增长 8.4%。

2021年,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580695 万元,比上年增长 50.2%,实现利润 147307 万元,比上年增长720.3%,实现利税 198763 万元,比上年增长234.5%。

2021年,全年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0789 万元,比上年增长14.9%。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产值 52626 万元,增长 21.2%;共签订合同额73709万元,增长 15.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1308 平方米,下降57.5%。[2]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1年,全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 376136 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0.6%。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41361万元,增长 6.4%;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4215 万元,增长6.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 4794 万元,增长18.4%;金融业48465万元,增长 7.4%;房地产业 42293 万元,增长25.6%;其他服务业169349 万元,增长 10.6%。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 27.6 %。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7693 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民间投资增长 29.0%,占全县投资比重48.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 12.3%,占全县投资比重11.4%;第二产业投资下降 9.8%,占全县投资比重33.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 28.4%,占全县投资比重54.7%,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49.5%。

2021年,全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 66046 万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住宅投资 60427 万元,增长23.7%。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 49333 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4650 平方米。年末商品住宅待售面积 39939 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4650 平方米。

国内外贸易

2021年,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2588 万元,比上年增长19.2%。按规模统计,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76546 万元,增长26.8%;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额 286042 万元,增长15.9%。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245006 万元,增长11.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117582 万元,增长40.9%。

2021年,在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 41.8%,烟酒类增长 32.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 48.9%,化妆品类增长 22.2%,金银珠宝类增长15.7%,日用品类增长 54.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3.6%,中西药品类增长 37.3%,家具类增长7.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 79.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 26.1%,汽车类增长1.7%。

2021年,全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77238 万元,比上年增长92.9%。其中:进口总额完成 377156 万元,出口总额完成82万元。

邮电、旅游

2021年,全年全县邮电业务总量 16566 万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 3741 万元,增长21.2%;电信业务总量12825 万元,增长 14.9%。年末全县移动电话用户198333户,增长 7.9%,其中:4G 用户 99948 户,下降16.0%;5G用户98385户,增长 51.8%。固定电话用户5986 户,下降22.2%。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 67272 户,增长 15.8%。全县邮政所13所,邮路总长度 169 公里。

2021年,全年全县旅游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16.17 万人次,直接收入 670 万元,相关产业收入 2500 万元。

财政、金融和保险

2021年,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 106716 万元,比上年增长2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45836 万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增值税 15113 万元,比上年增长 9.8%;企业所得税5981 万元,比上年增长 165.1%;个人所得税171 万元,比上年增长1.2%;资源税 6533 万元,比上年增长14.0%;城市维护建设税2760万元,比上年增长 15.9%;专项收入3250 万元,比上年下降9.9%;行政性收费收入 1440 万元,比上年下降55.5%。

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07662 万元,比上年下降3.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23731 万元,增长16.5%;公共安全支出5795万元,下降 11.0%;教育支出 42335 万元,下降1.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35421 万元,增长3.4%;卫生健康支出17129万元,增长 1.7%;农林水事务支出31763 万元,下降24.5%;节能环保支出 10951 万元,下降 15.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9104万元,增长 10.9%;住房保障支出9761 万元,增长67.1%;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 6250 万元,下降18.1%;科学技术支出820 万元,下降 17.8%。

2021年,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57586 万元,比年初增加 157743 万元,比年初增长12.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 1167149 万元,较年初增长12.8%;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为 214638 万元,较年初增长 22.8%;广义政府存款余额为75575万元,较年初下降 15.9%;境外存款余额为11 万元,较年初增长 175.0%。

2021年,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06747 万元,比年初增加110678万元,较年初增长22.3%。住户贷款余额为239502万元,较年初增长 29.6%;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为367245 万元,较年初增长 17.9%。

2021年,全年全县保费收入 43725 万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 8415 万元,增长0.3%,其中,车险保费收入5221 万元,下降 4.6%;寿险保费收入35309 万元,增长9.8%。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 16541 万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财产险赔款 5926 万元,增长 36.9%;寿险赔款及给付10615万元,下降 11.8%。[2]

交通

垣曲县交通便捷,至2014年,南同蒲铁路在境内长78公里;闻垣高速公路纵贯全境,北接京昆、大运高速,南通晋济、连霍高速;垣渑高速、晋运高速处于前期筹建阶段;全县公路总里程1000余公里,建成“三纵三横”循环道路体系,省道王横线穿境而过,另有侯马至焦作公路干线、闻垣路、县城至阳城支线公路及简易公路多条。

2021年,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 1053.91 公里,其中,国道177.815公里,省道 18.047 公里,县道278.629 公里,乡道356.724公里,村道 222.695 公里。全县公路密度65.06 公里/百平方公里。[2]

社会

2021年,年末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共 74 所。其中:幼儿园29所,小学 34 所,初级中学 6 所,高级中学3 所,高级职业中学1所,聋哑人学校 1 所。各级学校中,在校生22490 人,毕业生5494人。普通高中在校生 3386 人,毕业生1112 人。初中在校生4975人,毕业生 1803 人。普通小学在校生12479 人,毕业生2137人。在园幼儿数 6126 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8%。[2]

卫生事业

2021年,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所和个体诊所)321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 1890 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03 人,注册护士 787 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579 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 100.2%。[2]

人民生活

2021年,全县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60 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39 元,比上年增长 7.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482 元,比上年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783 元,比上年增长14.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8737 元,比上年增长15.0%。[2]

社会保障

2021年,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9555 人,比上年末增加 2997 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8734人,增加 500 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0105 人,减少1245 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67496 人,减少1461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 25700 人,增加500 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 39500 人,增加 1700 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171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1.52%。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412 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 15677 人。[2]

能源事业

2021年,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334121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 1.4%。原煤消费增长43.3%,洗精煤消费下降0.8%,电力消费增长 3.6%。

2021年,全年全县全社会用电量 15.35 亿千瓦小时。其中,第一产业用电 0.11 亿千瓦小时;第二产业用电12.8 亿千瓦小时,其中工业用电 12.53 亿千瓦小时;第三产业用电0.96 亿千瓦小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1.48 亿千瓦小时。[2]

文化事业

垣曲县山芽儿童文化园是山西省首家国家级农村儿童文化园试点园;2010年垣曲县共筹资684.82万元,资助学生5535人;垣曲县图书馆藏书超过5万册;垣曲县自然博物馆是山西省唯一的县级自然博物馆;截止2009年9月30日,垣曲县村卫生所“全覆盖”工作已全面完成,并按“四所分开”原则将新建村卫生所面积都建为60平米以上。

旅游

二郎庙

二郎庙位于蒲掌乡北阳村东侧。坐北朝南,东西长9米,南北宽6.2米,占地面积55.8平方米,为元代建筑。北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梁架结构为四椽袱通檐用二柱。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皇姑幔

皇姑幔海拔2134米,为历山第二大高峰。据传舜躬耕历山,即取道皇姑幔南麓的钥匙沟而上,见峰势舒缓,如帐似幔,便在峰上造屋筑台 ,供二妃娥皇、女英避暑赏秋居住,皇姑幔由此而得名。

埝堆玉皇庙

埝堆玉皇庙位于皋落乡埝堆村西北角,现存主体为元代建筑。坐北向南,南北长26.8 米,东西宽17.95米,总占地面积481平方米。现存戏台与正殿,为元代遗构。戏台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灰瓦悬山顶,柱头施四铺作单下昂斗拱。正殿面宽三间,进深二椽,单檐悬山顶,柱头施五铺作双下昂斗拱,补间斗拱皆一朵,仅当心间为梅花形大斗,令拱皆为异形拱。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潭瀑布景区

三潭瀑布风景区位于垣曲县城东28公里处的历山镇境内,是历山黄河生态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悬泉山下淘金河形成了五公里长的天然石峡,罗列着十余个形态各异的瀑布渊潭。三步一潭,五步一瀑,瀑连潭、潭连瀑、潭中有潭、瀑下有瀑,尤其是雨潭、风潭和龙潭三潭引人驻足。

北峪铜矿遗址

北峪铜矿遗址位于毛家湾镇毛家村北峪自然村村东200米处。为汉代、唐代遗址。矿洞大小约4米 见方,深约2公里,几经弃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重新开采。洞内分多条灰坑,灰坑内废弃大量枯朽坑木及泥质灰陶四系罐。1960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浪底库区

小浪底库区位于垣曲县古城镇,为小浪底最大库容所在,为北方较大的人工高原平湖,湖心有岛,盛产鱼虾,以“黄河鲤鱼”最为出名。库区景观以每年9月到次年4月为最佳。

著名人物

席泽宗,中国天文学史专业的第一位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车敏瞧,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常乾坤,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裴丽生,历任山西省省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等职。

文敏生,历任公安部副部长、广东省副省长、黑龙江省委书记、邮电部党组书记等职。

谭文峰,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贾跃亭,乐视网创始人、CEO。

荣誉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19年5月,垣曲县退出贫困县。[10]

2020年1月22日,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11][12]

地方特产

垣曲猴头

垣曲猴头是一种大型真菌,新鲜时呈白色,干后变为淡褐色,通体布满针刺一样的绒毛,形状很像猴的脑袋,因而得名,与熊掌、海参、鱼翅并列为“四大名菜”,与黄花、木耳、蘑菇合称为“四大山珍”。垣曲猴头个大,绒毛有光泽,性平味甘,无虫蚀,久储而为不变。

炒祺

炒祺是垣曲县独有的特产,已有五千年的可考历史,是一种传统面食。炒祺纯手工制作,用白面、食油、土鸡蛋、白糖、盐、芝麻等土炒制成。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