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

由网友(孤久则惯)分享简介:淅川县,古称丹阴,隶属河南省南阴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南阴盆地西缘,取陕西省、湖北省相邻,地势自东南向西北歪斜延长,东南低西北高,层峦叠嶂,沟壑纵竖,中部、西北部为岗坡丘陵,地形10分庞大。属北亚寒带季风型大陆性天气,受季风作用,4季分亮。[一]地盘资材、矿产资材富厚,熟物质源较多,数目可观。[二]截至二零二二年二月,齐...

淅川县,古称丹阳,隶属河南省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西缘,与陕西省、湖北省相邻,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延伸,西北高东南低,层峦叠嶂,沟壑纵横,中部、东南部为岗坡丘陵,地形十分复杂。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受季风影响,四季分明。[1]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丰富,生物资源较多,数量可观。[2]截至2022年2月,全县总面积2820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街道),464个村(社区)[3],截至2021年年末户籍人口719827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710511万元[4]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技先进县”“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荣誉。[3]

截至2021年末,淅川县有小学117所,初中2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高中7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职业学校4所。拥有卫生机构(包括卫生院在内)共26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2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省星创天地5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家。[4]

尧舜时,淅川是舜的儿子丹朱的封地。秦朝时,秦始皇26年设置丹水县,县治今淅川寺湾镇。汉成帝去世后,汉哀帝刘欣继位,改顺阳县为博山县;东汉设立顺阳县。东晋更名为顺阳郡。后改称淅川县。11948年5月,淅川解放后,成立淅川县人民民主政府,属豫西行署第六专员公署。1949年3月,改为淅川县人民政府。1956年1月,改为淅川县人民委员会。1968年5月,改称淅川县革命委员会。1981年5月,恢复淅川县人民政府。1994年7月,属南阳市人民政府至今。[5]拥有丹江、驻马山、法海寺等景点。[6]

中文名

淅川县

外文名

Xichuan County

别名

丹阳、顺阳

地区生产总值

2710511万元(2021年)[4]

政府驻地

人民路

邮政编码

474450[7]

地理位置

丹江口水库旁、豫鄂陕交界

火车站

淅川火车站(在建)

车牌代码

豫R

经纬度

北纬32°55′—33°23′、东经110°58′—111°53′

县委书记

周大鹏

人民法院院长

王建军[9]

财政局局长

张淅强

县长

王兴勇

面积

2820平方公里

人口数量

户籍人口719827人(2021年)[4]

行政区类别

县级行政区

下辖地区

17个乡镇(街道)、464个村(社区)[3]

电话区号

0377

著名景点

南水北调中线渠首、丹江大观苑、荆紫关古镇、香严寺、坐禅谷等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方言

中原官话

所属地区

中国·河南·南阳

政府债务余额

29.27亿元[8]

城市口号

楚国始都、商圣故里、渠首绿城

母亲河

丹江、(灌河)淅水

行政代码

411326

建制沿革

厉害了 国务院批复,河南这8个县 区 有了新名称 快看你有家乡没

淅川历史久远,早在70万年前人类就在这里聚居生息。

尧舜时,淅川是舜的儿子丹朱的封地。[10]

西周时,淅川是楚族熊绎的封地。

春秋时,淅川属于楚国及其附庸鄀国之地,楚始都丹阳(如今已经被丹江口水库淹没)在淅川境内。

战国时,淅川西北部为秦国商、於之地,余为楚国丹淅地。公元前313年,秦国张仪欺骗楚怀王要其与齐国断交来换取秦国六百里的商於之地,怀王中计,与齐国断交后只得六里地。怀王恼怒不已,发兵进攻秦国,然而楚兵却在今淅川境内的丹水和淅水一带大败于秦军。

秦朝时,秦始皇26年设置丹水县,县治今淅川寺湾镇。[11]

汉朝时,西汉成帝初年(前31年前后)刘骜封胶东顷王刘音的三子刘共为顺阳侯,封地位于李官桥镇一带。汉成帝去世后,汉哀帝刘欣继位,封孔光为博山简烈侯,改顺阳县为博山县,清人王先谦称之为孔光国,属南阳郡。

东汉设立顺阳县。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夺荆州,分南阳郡西部设置南乡郡,东晋更名为顺阳郡。

北魏置析阳郡,下辖西析阳县和东析阳县,东析阳县治所位于今马蹬镇一带,后改称淅川县。

后周并入内乡县。

唐朝初,复置淅川县,治所位于马蹬,唐武德三年(620年)设立淅州,辖淅川、丹水、顺阳三县。贞观八年(634年)淅州废,淅川改属山南东道邓州。

五代十国和北宋时期,淅川由邓州管辖。

金朝和元朝时期,淅川并入内乡县。[11]

明朝时,大量的流民涌入淅川,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仅山西一省饥民,流徙南阳诸郡不下十余万,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3月,河南西华人刘通在淅川的数万流民举行起义。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春,明政府同意设置淅川县,县城初设马蹬镇。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淅川县城由马蹬再向老城(己被水淹没)迁移。河南按察司事顾以山亲赴淅川考察选点,并作诗《淅阳驻节》。1633年(崇祯六年)10月初2,李自成攻克淅川城。[11]

清朝时,嘉庆七年(1802年),荆紫关镇和内乡县李官桥已成为商业重镇。道光十二年(1832年)淅川县升为淅川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新任河南巡抚以淅川界连楚、陕,教堂林立,需加强管理为由,奏准淅川厅由道辖厅升为省辖淅川直隶厅,县丞驻荆子关,属河南省布政司。

民国元年(1912年)2月,淅川地方绅士全子杰、金橹樵、宋莲舫等人响应辛亥革命,宣布淅川独立,清王朝在淅川的统治从此结束;1913年3月撤销淅川厅改为淅川县,1915年,淅川桐油、生漆、石棉、金沙参加美国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1923年12月下旬,宝丰土匪老洋人(张庆)攻占内乡李官桥镇,杀害4千余人,绝34户;1929年9月,淅川与邓县、内乡、镇平结为联防,时称宛西联防,即宛西自治;从1932年红四方面军西征途经淅川,到邓淅边界农民武装起义;1940年5月,日军轰炸淅川县城;1935年党组织在淅川建立;为躲避日军侵略,1944年6月初,河南大学迁驻荆紫关镇。[11]

1945年日军大肆侵略淅川,4月2日,淅川县城沦陷,此后国民党军队与日军激战。

1948年5月,人民解放军一举攻克淅川县城,并设立淅川县人民民主政府,属南阳地区行政公署,国民党在淅川长达30多年的1948统治宣告结束。

1959年,淅川县在对寺湾、卡房和上集等8处新县城的城址反复比较后,最终选择了距老县城40公里处的上集镇建设新县城,政府所在地从老城搬迁到今上集镇附近。1960年8月由于丹江口水库蓄水,包括淅川最为富庶的顺阳川、丹阳川和板桥川在内的54.84万亩土地被水淹没。[11]

1951年,淅川县西坪镇析出,划归西峡县;西庙岗乡,东乡区析出,划归内乡县;同时并入内乡县的李官桥区。1972年12月,原本属于邓县的九重、厚坡两个公社的56个大队、573个生产队划归淅川县,由此九重所辖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所在地九重镇陶岔村划归淅川县。

淅川依山傍水,旅游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和渠首工程所在地。拥有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天下第一渠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年古刹香严寺和荆紫关古镇以及丹江大观苑、八仙洞、坐禅谷、神仙洞景区、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景区是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全省八条旅游热线之一。形成了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生态观光带为龙头的中原旅游名城和国内旅游热点城市。

行政区划

1951年,淅川县西坪镇析出,划归西峡县;西庙岗乡,东乡区析出,划归内乡县;同时并入内乡县的李官桥区。

1972年12月,原本属于邓县的九重、厚坡两个公社的56个大队、573个生产队划归淅川县,由此九重所辖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所在地九重镇陶岔村划归淅川县。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淅川县下辖2个街道、11个镇、4个乡。[12]

区划详情

2个街道:龙城街道、商圣街道。

11个镇:荆紫关镇、老城镇、香花镇、厚坡镇、丹阳镇、盛湾镇、金河镇、寺湾镇、仓房镇、上集镇、马蹬镇。

4个乡:西簧乡、毛堂乡、大石桥乡、滔河乡。[12]

自然环境

淅川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西缘,与陕西省、湖北省相邻,[13]地理坐标北纬32°55′—33°23′,东经110°58′—111°53′。[14]

地形

淅川属西北突起向东南展开的马蹄状地形,西北部为低山区,中部为丘陵区,东南部为岗地及冲积平原区,亚洲最大人工湖丹江口水库位于淅川南部。县北部和西北部属于秦岭东段延伸部分的伏牛山南侧,山体大致为东西走向,海拔在900米左右的山脉自北向南连绵不断,县西和西南部有秦岭和大巴山,与湖北交界的走马岭东西两峰海拔高度分别为1033米和1086米。丹江口水库东边属于南阳盆地西南边缘,呈平垄岗状。

气候

淅川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气候区,四季特征为,春季(3月-5月)回暖快,偏东南风多,气温升降剧烈,4月阴雨天气较多,5月常有大风出现。夏季(6月-8月),降雨集中、旱涝不均,初夏多干旱,中、后夏降雨较多。秋季(9月-11月)凉爽,多连阴雨,晚秋降温迅速,降雨骤减。冬季(12月-2月)西北风多,干冷,由于西北方有秦岭、伏牛山的天然屏障和境内西北诸山峰形成的两道防线,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北方的冷气团南侵,年平均气温15.8°C,高于同纬度的东部地区2°C左右,无霜期约为228天。

淅川境内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391.3—1423.7毫米之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04.3毫米,区内初汛较早,末汛较迟,汛期6—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58%,个别年份高达79.8%,地域分布上也不均匀;具有西北多东南少的特点,平均在731.2—809.4毫米之间。

山脉

猴山:位于丹江和淇河之间,主峰在荆紫关东北6公里处,海拔943.3米,北坡陡峭,南坡较缓,岩层为石灰岩。猴山体呈西北--东南走向,蜿蜒十余里,中峰有建于唐代的法海禅寺,殿宇耸峙,翠竹环抱,古木参天,历史上颇有名气,游人不绝。

香炉山:位于淇河和东簧河之间,主峰位于西簧乡北5公里处,海拔849.9米。

玉皇顶:位于淇河下游以东,鹳河以西,主峰位于西黄、寺湾、毛堂三乡交界处,海拔902米北部与西峡的封子山相连,自西北向东南蔓延到横沟一带,山势骤降成为丘陵;至黄柏观形成一分支,再度隆起,出现凤凰寨、大寨等海拔700米以上的山脉,以及五台岭等较大丘陵。

角子山:位于淅川和内乡交界处,展布于马蹬镇南部地区,主峰海拔约512.5米。

马蹬山:位于黄庄西北,古马蹬镇(已被淹没)东南,周边还有石穴山、岵山、王子山,绵联百余里。宋绍定六年(1233年),孟珙破金将武仙于顺阳,武仙退屯马蹬山,于是顺阳、申州、唐州皆向孟珙投降,武仙的部将刘仪领壮士二百降,并向孟珙报告了武仙的虚实,孟珙当即派兵袭击敌寨,杀掉大量金兵。孟珙估计,武仙在遭到沉重打击之后,将会登上岵山顶观察宋营动静,便命部将樊文彬在岵山设伏。武仙果至,中了埋伏,纷纷溃逃。

朱连山:(三尖山,又名三颤山):位于香花镇南部,主峰海拔499米。

四峰山:分布于滔河乡南部、仓房镇和盛湾镇。主峰四峰并立,跑马岭,海拔1086米,是全县最高点。

水文

淅川县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丹江自西北向东南纵贯全境,丹江及其支流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3.5%。其主要支流有淇河、滔河、老鹳河,分别在寺湾、全营、马蹬汇入丹江干流,控制流域面积均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属唐白河水系的刁河,总面积1032平方公里,在县内流域面积182.5平方公里,处于南阳盆地西部,丹唐分水岭以东。此外,分布在各河流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有8条,30—100平方公里的有9条。

自然资源

截止2019年,已探明可开发利用的矿藏42种,其中蓝石棉、虎睛石和松香黄·米黄玉大理石储量全国第一,蓝石棉主要分布在上集、毛堂、西簧一带,全长34公里,另外砂金、石灰膏、石膏、白云岩储量居河南省第一。2010年,经过对内乡县大桥至淅川县上集一带钒矿普查,探明钒矿资源100万吨,提交超大型矿产地1处。据悉,这是河南省最大的钒矿矿产地,占河南现有钒资源量四分之一。淅川县11个乡镇有丰富的钒土资源,具有分布广、储量大、层次稳定、易开采等特点,已探明的钒资源量达300多万吨,平均品位1.5%。[15]

生物

淅川县已形成小辣椒、花椒、林果、湖桑、中药材、水产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据有关资料显示,香花小辣椒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干椒5600万公斤,出口美、日、韩、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水产已形成万只网箱养鱼和亿粒银鱼养殖基地;以花椒、柑桔为主的林果业总面积达47万亩;龙须草种植面积40万亩。[15]

淅川县共有野生动植物种类1787种。其中,真菌23科58种;野生植物135科978种;野生动物184科751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青檀、领春木、连香树、水青树、银杏、天麻等1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雕、羚羊、麝、野猪、果子狸、豹猫、飞鼠、黄麂、锦鸡、雉鸡、鼬獾、猪獾、狗獾等20多种。[15]

水利

境内有丹江、灌河、淇河、滔河、刁河五大河流,年地表径流量5.6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6.3万千瓦。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水库水域面积400平方公里,蓄水量290亿立方米。淅川主要河流有丹江、鹳河、淇河、滔河、刁河。淅川县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丹江自西北向东南纵贯全境,丹江及其支流域面积占全县面积的93.5%。主要支流有淇河,滔河、老鹳河,分别在寺湾、金营、马蹬汇入丹江干流,控制流域面积均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属于唐白河水系的刁河,在县内流域面积182.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5%。其流域涉及厚坡、香花、九重三个乡,处于南阳盆地西部、丹唐分水岭以东,淅川县东南部厚坡,九重两乡的东部边缘与邓县西部平原的分界线上,此外,分布在各河流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有8条,100平方公里以下3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9条。[15]

人口

明成化六年(1470年),全县总人口为1.43万,至1948年,人口增至30.7万余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国家政策影响,人口暴增,1970年代达到顶峰,但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1985年与1978年相比,下降了10.9%。根据官方的统计,截止2007年年末全县总人口为74万人,常住人口为656121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90413人,出生率为10.42‰,死亡率为4.48‰,自然增长率为5.94‰。城镇化率为29.02%。2009年到2011年,因南水北调移民至外县市的人口达16.2万。

2021年,公安户籍人数719827人(公安部门2021年度户籍数据)。统计部门反馈2021年常住人口53.3万人,自然增长率-1.31%,城镇人口28.25万人,乡村人口25.05万人,城镇化率53%。[4]

政治

政府领导
职务姓名
县长王兴勇
副县长

张栓誉、徐紫光、马华中、张海祥、唐云芝、侯卓、贾蟒、杨阳、樊涛、李书友、刘洋

参考资料来源:淅川县人民政府[16]腾讯网[17]
党委领导
职务姓名
县委书记
周大鹏
县委副书记王兴勇
参考资料来源:淅川县人民政府[16]搜狐网[18]
人大领导
职务姓名
主任王培理
副主任全宇、徐卷林、张宝柱、贾杰
参考资料来源:腾讯网[17]

经济

2021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710511万元,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546770万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936028万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227713万元,增长11.6%。

2021年,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0:34.4:45.6转变为20.2:34.5:45.3。第一、二产业上升0.2、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3个百分点。

202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品价格上涨1.7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上涨1.0个百分点。在居民消费八大类中衣着、交通通讯业和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上涨3.1、2.1和1.0个百分点,其他类略有升降。食品类上涨0.1个百分点,其中菜及食用菌类、水产品、蛋类、干鲜瓜果类分别上涨了6.7、8.4、12.3和14个百分点,涨幅较大;畜肉类下降21.5个百分点,降幅较大。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2百分点,其中食品、服装鞋帽、金银饰品、书报杂志及电子出版物和燃料类分别上涨0.4、3.1、2.7、3.8和10.6个百分点,其他类持平。

2021年,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4.2%,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18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 2273人。[4]

2020年2月2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淅川县退出贫困县,正式脱贫摘帽。[19]

第一产业

2021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97万亩,粮食总产量达29.3万吨,下降1.9%,其中夏粮16.5万吨,增长0.9%;秋粮12.8万吨,下降5.3%。经济作物生产稳定,油料面积61.2万亩,油料总产量达12.6万吨;柑桔、杏李、软籽石榴、核桃等水果和食用坚果种植面积达30.3万亩,丹参、金银花、黄姜、艾草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9万亩;烟叶面积1.3万亩。农业产值696582万元,增长8.3%。

2021年,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8万亩;幼林抚育面积1.1万亩。林果业快速发展,全年林产品产量达79225吨;林业总产值13745万元,增长8.4%。

2021年,全年肉类总产量1.6万吨,其中猪牛羊肉总产量1.4万吨;禽蛋产量1.1万吨。畜牧业总产值完成189797万元,增长8.3%。全年水产品产量达2.6万吨。渔业总产值完成34060万元,增长8.1%。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939080万元,增长8.3%。[4]

第二产业

2021年,全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104家,实现总产值1291300万元,增长4.9%。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完成总产值8037万元,增长27.9%。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总产值完成503218万元,增长1.4%;重工业产值完成788083万元,增长7.4%。全年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达到15家。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49324万元,增长10.8%,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2012万元,增长28.1%。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75454万元,增长15.3%;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73871万元,增长6.3%。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333401万元,增长12.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5.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03361万元,增长1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6.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65654万元,增长1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7.4%。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3886万元,增长8.2%。实现利税总额135960万元,增长13.4%,实现利润78639万元,增长12.7%。[4]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55527万元,增长13.3%。其中5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1223034万元;民间投资743163万元,占总投资额的54.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30551万元,占总投资额的9.6%。

2021年,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442910万元,增长18.5%;产业集聚区投资额463818万元,增长39.1%。全年施工项目达18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04个。

202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32493万元,增长1.1%,商品房销售面积296953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42249万元。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6953万元,增长10.3%。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72926万元,增长20.8%。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102960万元,增长6.3%;零售业销售额984968万元,增长10%;住宿业零售额17678万元,增长16.2%,餐饮业零售额131347万元,增长15.3%。商品销售分类零售额:粮油食品类增长11.9%;汽车类增长13.7%;日用品类增长41.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0.7%;家具类增长63.3%。

对外经济

202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18937万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75.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180万元。

交通、邮电和旅游

2021年,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482910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达20274万人公里。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共实施交通建设工程90项,总投资3.12亿元,改建干线和县乡公路28.22公里,改建新建村村通公路85.52公里,维修公路27.7公里,改造新建危桥4座。年末公路通车里程3798.26公里,公路密度达134.7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路况和质量稳步上升,年末公路干线好路率90%,县乡公路好路率85%。全县客运班线发展至96条,营运班线客车156辆,日发班次156次,全县所有行政村通上班车。机动营运船舶76艘,客位2037个,载货量8109吨位。

2021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7257万元(含移动通讯),其中邮政7529万元,电信29728万元。通讯设备和邮电技术水平进一步更新提高,服务网络进一步扩大。年末固定电话7599户,其中城市4106户,农村3493户,移动电话用户达45.5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13.4万户。

2021年,全年累计接待游客530万人次,创旅游收益25.6亿元,全县拥有A级景区(点)5家,其中,AAAA级景区2家,AAA级景区2家;AA级景区1家。宣传推介有声有色,突出南水北调主题,积极参加省市媒体、网站暨“老家河南”央视捆绑宣传,淅川旅游形象宣传登陆央视新闻频道。重点在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高铁地铁站投放宣传广告,CRH列车淅川旅游宣传走向全国。持续组织开展第二届赏花节、上集踏青节、荆紫关美食节活动。深入开展淅川文旅创作活动,举办文旅创作大赛,共创作短视频5.3万余个,视频传播量超8亿余次。丰富多彩的宣传推介活动,有力的拉动了市场,提升了淅川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21年,全年县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1599万元,增长14.7%。税收收入完成85136万元,增长13.2%,其中:增值税23678万元,企业所得税4015万元;非税收入36463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08966万元,增长0.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0056万元,教育事业费支出131124万元,卫生经费支出63908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费支出59251万元。

2021年,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22600万元,增长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556051万元,增长14.9%。金融机构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773904万元,增长11.5%。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56061万元,增长19.7%;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为1317843万元,增长8.9%。

2021年,全年保费收入14104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757万元,人寿险保费收入9347万元。全年赔付额3708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3296万元;人寿险赔付412万元。人寿险死亡、伤残、医疗给付786万元,满期给付512万元。[4]

交通

历史上淅川的水路交通极为方便,沿丹江西达秦川,南至荆襄直通汉口,东达中原重镇南阳。在铁路交通未发达时期,这里是连结东南和西北诸省的重要商业通道。近代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公路交通比较落后,1997年之前全县只有油路12公里,交通状况犹如西藏,所以人们称淅川是“小西藏”。近些年,交通状况有所改善,淅川境内的公路总里程190余公里,乡村公路包括县道6条共225余公里,乡道12条共292余公里,村道共1756余公里(其中村村通公路共1572余公里)。

普通公路:209国道线,208国道线,241国道线,省道S335线;

高速公路:G59呼北高速(呼和浩特--北海);S59三淅高速(三门峡--淅川);S98内邓高速公路:(内乡--淅川--邓州)经过淅川县厚坡镇和九重镇(渠首景区);

桥梁:小三峡大桥;

铁路:浩吉铁路;[20]

机场:淅川通用机场已列入河南省民航发展规划。

社会

2021年,全县有小学117所,初中2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高中7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职业学校4所。小学在校学生为61134人,初中在校学生31333人,高中在校学生24088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173人,职业学校在校学生2525人。高中招生9398人,初中招生10696人,小学招生9242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22人,职业学校招生966人。幼儿园126所,在园幼儿23305人,招生数7167人。全县共有教职工10907人(其中专任教师10023人)。[4]


序号高中
1淅川县第一高级中学淅川县第二高级中学淅川县第三高级中学河南大学荆紫关附属高级中学
2淅川县第五高级中学淅川隆兴高级中学(民办)淅川丹阳国际书院[21]

科技事业

2021年,全年企事业单位晋升各类科技人员9224人,其中具备中高级职称4266人,初级职称4958人。2021年,全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2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省星创天地5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家。累计专利申请582件,其中发明申请59件,专利授权506件,其中发明授权75件。[4]

文化事业

2021年,全县共有文化馆一个,图书馆一个,博物馆两个,曲剧团一个,山区文化工作队一个,共举办展览16场,组织文艺活动30次,藏书13.6万册。县曲剧团演出328场次,观众达32.9万人次。山区文化工作队演出136场次,观众21.4万人次。全县拥有广播电台一座,电视转播发射台一座,有线电视台一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为79%,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 82% ,拥有有线电视用户7.7万户,有线电视信号覆盖率为50%。[4]

卫生事业

2021年,全县卫生系统有卫生机构26个,其中:卫生院17个;拥有床位3118张,其中农村卫生院880张;全县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845人(其中农村卫生院735人);其中医生954人(其中执业医师694人,执业助理医师260人),药剂人员193人,注册护士1175人。[4]

民生保障

2021年,全年城乡居民(一体化)可支配收入23340元,增长8.6%,生活消费支出18246元,增长1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03元,增长6.1%,工资性收入20134元,占可支配收入的56%,生活消费性支出为26017元,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75元,增长9.4%,其中经营净收入4958元,占可支配收入比重的3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341元,增长17.3%。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5.3%。

2021年,年末全县有947个单位34108名职工参加社会失业保险,对失业职工发放失业保险金147.8万元,发放失业补助金173.2万元。有1262个单位50243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为27829名离退休职工发放养老金84514万元;有33.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年为8.55万60岁以上老人支付养老保险金12296万元。有699个单位43376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全年的医疗保险支出12374万元;有60.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年住院和门诊累计补助75.5万人次,补助金额48255万元,住院医疗费用实际补助比例为56.3%。全年对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1231户1939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32.5万元,对符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33135户49254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117.9万元。全年下拨受灾群众冬春救助资金1280万元,物资160万元。发放医疗求助金3892.4万元。临时救助困难群众5177户18000余人次,发放救助资金375.2万元。落实优抚政策,全年累计下拔优抚款2271万元,义务兵家庭优待金616.2万元。确定特困供养对象5511人,其中集中供养690人,全年发放特困对象供养金4182.4万元。全县各类养老机构83个,其中福利中心一家,合计床位6084张。

2021年,城区总绿地面积达867.7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9.84平方米/人,城市绿地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6.5% 、41.4% %。公共事业取得可喜进步。城市供水普及率达96.02%,全县供水网络达到300公里。城市的士200辆,城区公交营运车辆50台,8条运营线路网长度120公里,平均每条线路约15公里。县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运营正常。[4]

资源环境

2021年,全县总面积2819.82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街道),469个村(社区)。资源丰富,境内有丹江、鹳河、淇河、滔河、刁河五大河流,年地表径流量5.6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6.3万千瓦。拥有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水域面积400平方公里,蓄水量290亿立方米。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境内已探明可开采矿藏38种,其中蓝石棉、虎睛石和松香黄大理石储量居全国第一,砂金、石灰石、石膏、白云岩储量居全省第一。[4]

移民情况

1959年至1978年,受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影响,初期工程淹没了淅川县城1座,大型集镇(李官桥)1个,一般集镇(区所在地:埠口、三官殿、宋湾、滔河、马蹬)5个,小集镇(下寺、双河镇、关防滩、下集、龙城、凌楼、党子口、泉店)8个,20.2万人被迫移民。[22]

1961年,丹江口大坝蓄水,库区124米以下的居民需全部迁走,淅川有2万6千多移民。1964年,淅川有6万8千多移民迁往湖北荆门和钟祥,其中4.9万人被安置在钟祥柴湖镇。

2009年至2011年间淅川县南水北调中线移民人口165471人,涉及10个乡镇184个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淅川仍是主要淹没区和移民区,新增淹没面积144平方公里,占库区总淹没面积的47.6%,淹没耕园地13.1万亩,占库区总淹没耕地的51.1%,库周肥沃良田几乎淹没殆尽。涉淹集镇3个,公路548.7公里,关停并转迁企业130余家,,各项淹没实物静态损失达90余亿元,主要淹没指标居库区两省六县市之首,相当于湖北省库区五县市总和,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再次被打破。[23]

2013年9月1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开始蓄水,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丹江口大坝经加高,坝顶高程已由原来的162米提高到176.6米,今后水库正常蓄水位将由157米提高至170米,库容相应增加了116亿立方米。

旅游

淅川境内冈恋起伏,纵横交错,河流交织。西北连接秦岭余脉,北部衔接伏牛山脉麓,西南则是群山连绵,环绕着汉江最大的支流丹江。这样的自然地理赋予了淅川丰厚的旅游资源,境内的丹江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景点有:

丹阳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是一个正在建设的景区,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规划建设时间为5年,重点打造丹江口库区淅川辖区内“一城一心三区”:“一城”是指旅游新城,“一心”是指宋岗综合游客服务中心,“三区”是指渠首景区、太子山景区、小三峡景区。丹江大观苑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是一处集生态观光、文化旅游、水上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名胜。景区以药文化、水文化、楚文化、佛文化、商文化五大文化为特色,苑区依山旁水,山水相连,是丹江水库周边自然景观最丰富的区域。从西向东有四个岛,依次为情人岛、龟岛、鹿岛及鹤岛。[24]

人文景观

香严寺是河南四大名寺之一,始建于唐代,为唐肃宗、唐代宗两朝国师慧忠修炼的道场,唐代宗时奉为国家设置。唐宣宗李忱曾在此削发潜隐7年之久。自唐代宗颁旨敕护起,香严寺便与少林寺、白马寺、相国寺并称为中原四大名寺,有万顷香严寺之称。唐代后,该寺曾两度复兴。明永乐年间重建该寺。康熙年间,第58代住持9年重建使该寺再度中兴。1657年至1851年,有六世九位临济宗高僧任住持,香严寺成为临济正宗的重要道场。

淅川县博物馆1979年1月落成,博物馆主体建筑为民族传统风格。博物馆的馆名由郭沫若题词,基本陈列为淅川县历史陈列和楚文化专题陈列,淅川县博物馆藏品丰富,种类繁多,有化石类、石器、骨器、陶器、汉画、兵器、铜镜、铜器、玉器、铁器、金银器、钱币、瓷器等13类共3082件文物。[25]

范蠡公园坐落于淅川县城东南牛尾山上,面积4平方公里。有范蠡祠堂、西施望月台、诚信天梯、极目阁、商圣祠、古栈道、摩崖石刻、西施雕塑、商字广场等景观。同时,景区内有山庄、茶庄等娱乐休闲项目。[26]

荆紫关古建筑群位于淅川县西北44公里的荆紫关镇。是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这里的府台衙门、关门、清真寺、平浪宫、万寿宫、古码头等,古色古香,风韵犹存。古建筑林立,星罗棋布,错落有致。

古迹遗址

淅川历史悠久,70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丹江湖畔下王岗遗址是与龙山文化同时代的人类遗址,县制设立距今已2000多年。春秋时为楚国发祥地,楚始都丹阳所在地,楚国800多年历史,有400多年建都在淅川,45位楚王,23位在淅川。

淅川楚墓:淅川下寺春秋楚墓群有春秋墓葬25座、车马坑5座,从这座古墓葬群中共发掘出青铜器、玉器7000多件,其中王子午升鼎、云纹铜禁和王孙诰编钟等均为中国一级文物。楚国令尹子庚便葬于此地;淅川和尚岭与徐家岭楚墓群是继下寺楚墓之后在河南发现的最大的一批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贵族墓群,从楚国箴尹克黄的墓内出土了大批精美的青铜器。整个楚墓群对研究楚都丹阳、楚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楚国与周边诸侯国的关系、当时的礼乐制度以及古文字书法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淅川沟湾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上集镇张营村沟湾组东面,淅水东岸的二级台地上,西距淅水约800米,四周环山,处于小盆地之中,该遗址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淹没区文物保护项目之一。也是汉江中游地区首次发现的具有“环壕聚落”特征的史前遗址,填补了该区域史前聚落考古的一项空白。并入选2008年“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著名人物

范蠡,“商圣”、春秋末年越国政治家。

范晔,南朝刘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散文家。所著《后汉书》为上起汉光武帝、下至汉献帝的近两百年历史的巨著。

范晷,字彦长,西晋重臣,任冯翊太守,征拜少府,又出任凉州刺史,转任雍州刺史,封左将军。

范汪,字玄平,又称范东阳,范晷之孙。东晋著名医学家。曾任东阳太守。撰有《范汪方》(又作《范东阳方》《范东阳杂药方》)一百七十余卷。

范宁,(公元339年-401年),东晋著名经学家。曾任豫章太守。所撰《春秋谷梁传集解》十二卷,是今存世最早的《谷梁传》注解。

范缜,(约450年-515年),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

范传正,字西老,经史学家、诗人,与李白有通家之好。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甲戌科陈讽榜进士第二人。

彭凌霄,(1560年-1628年),明代礼部侍郎,诗人。

李蓘,字于田,号少庄,明朝翰林院检讨、诗人、书法家。

李荫,字于美,号岞客,明朝户部主事。

现代名人

宋育英,全国政协常委、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原湖北省政协主席(正部级),曾任湖北省委组织部部长、湖北省纪委书记、中纪委委员。

左军,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副部级),原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党组成员。

侯淅珉,现任中共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原国家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司长。

王江渝,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委副校长,负责校(院)全面工作。

贾跃,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厅长。

周梦蝶,本名周起述,1921年生于淅川,1948年跟随中国国民党迁台,是台湾较有影响力的现代派诗人。

董栋,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蹦床项目中,以62.990分的成绩获得冠军。淅川县荆紫关镇人。

白国伟,中国励志派草根明星,1974年生于淅川县滔河乡姬家山村。

城市荣誉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渠首——中国·淅川欢迎您!
时间荣誉
2016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2016年河南省园林县城
2015年全国文化先进县
2015年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
2011年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
2011年全国造林绿化先进集体
2010年全国试点移民工作先进集体
2009年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
2007年全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先进县和示范县
2007年河南省十大渔业重点县
2007年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2005年河南省红旗渠精神杯
2019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27]
2019年河南省森林城市[28]
2019年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29]
2020年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30]
2020年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020年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1年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拟命名单位[31]

友好城市

省份城市
湖北省钟祥市
河南省中牟县[32]
河南省新郑市

相关报道

河南淅川县纪委7日通报“移土培肥”事件问责结果,32名干部集中受处,其中两人被双开并移交司法机关。

何为“移土培肥”?据报道,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取水口位于河南省淅川县境内,丹江口水库蓄水以后,170米水位线以下的千里良田将成为库区。为了增加当地农民的农业收入,保护耕地,政府投入资金将库区淹没线170米以下的优质耕地土层剥离转移到172米以上的瘠薄耕地上,配套进行土地平整。

根据此前报道,淅川移土培肥工程目标是培肥耕地14.03万亩,新增耕地0.19万亩,每年可新增粮食产量1亿2000万斤。中央财政也为此专项拨款近20亿要求环绕丹江口水库建立10个乡镇属于培肥区。但由于工程款项不到位,工程出现偷工减料、完成不彻底等情况,严重侵害了农民的种植利益。

该事件于2017年6月11日被央视曝光后,引发社会关注。6月12日,淅川官方公开表示,当地已组成6个专案组展开彻查,并即刻着手进行整改。先后对30余个施工单位进行处罚,约谈6个乡镇主要领导,先期给予8名党员干部党政纪处分。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