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

由网友(一寸相思一寸灰)分享简介:原始子午线是颠末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1条经线。原始子午线的工具双方别离定为东经以及西经,于一八零度相遇。除了了界说经度,原始子午线亦曾被用做时间的尺度。中文名原始子午线详细地址英国伦敦格林尼治皇野天文台发源时间一八八四年外文名prime meridian又名零°经线、尾子午线、0子午线首要做用计较寰球时间、地球经度地舆位置...

信号已发, 船舶 漂失,还愣着干嘛 赶紧行动

本初子午线是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一条经线。

本初子午线的东西两边分别定为东经和西经,于180度相遇。除了定义经度,本初子午线亦曾被用作时间的标准。

中文名

本初子午线

具体地址

英国伦敦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

起源时间

1884年

外文名

prime meridian

又名

0°经线、首子午线、零子午线

主要作用

计算全球时间、地球经度

地理位置

因为当时不像纬度起点(即赤道)可以由地球自转轴决定,理论上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被定为本初子午线,故此在历史上曾对此线有不同定位。1851年御用天文学家艾里 (Sir George Airy)在格林威治天文台设置中星仪,并以此确定格林威治子午线。因为当时超过三分之二的船只已使用该线为参考子午线,在1884年于美国华盛顿特区举行的国际本初子午线大会上正式定之为经度的起点。来自25个国家共41位代表参与了会议,法国代表在投票时弃权,在1911年之前法国仍以巴黎子午线作为经度起点。

从北极开始,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法国、西班牙、阿尔及利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多哥和加纳共8个国家,然后直至南极后,穿过南极通向北极(绕地球一圈)。超过三分之二的船只已使用该线为参考子午线。

除了定义经度,格林尼治子午线亦曾被用作时间的标准。理论上来说,格林尼治标准时间的正午是指当太阳横穿格林尼治子午线时的时间。然而因为地球自转速度并不规则,标准时间已由协调世界时取代。

地理定义

地球上计量经度的起始经线。又称零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起 ,分别向东和向西计量地理经度,从 0°到 180°。1884年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子午线会议决定,采用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旧址)埃里中星仪的子午线作为时间和经度计量的标准参考子午线,称为本初子午线。1957年后格林尼治天文台迁移台址,国际时间局利用若干天文台在赤道上定义了平均天文台经度原点,它由这些天文台的经度采用值和测时资料归算而得。1968年起把通过国际习用原点和平均天文台经度原点的子午线作为本初子午线。各种新技术确定的地球坐标系的经度零点都尽量与本初子午线一致,但往往有不到1〞的零点差别。

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上的零度经线,它是为了确定地球经度和全球时刻而采用的标准参考子午线,它不像纬线有自然起点——赤道。

19世纪以前,许多国家采用通过大西洋加那利群岛耶罗岛的子午线。那条子午线相当于今天的西经17°39′46〞经线。19世纪上半叶,很多国家又以通过本国主要天文台的子午线为本初子午线。这样一来,在世界上就同时存在几条本初子午线,给后来的航海及大地测量带来了诸多不便。于是1884年10月13日,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天文学家代表会议决定,以经过英国伦敦东南格林尼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作为计算地理的起点和世界标准“时区”的起点。后来这一天便定为国际标准时间日。经度值自本初子午线开始,分别向东、西计量,各自0°-180°或各自0-12时。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全球经度测量均以本初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E点作为经度原点。1957年后,格林尼治天文台迁移台址,国际上改用若干个长期稳定性好的天文台来保持经度原点,由这些天文台原来的经度采用值反求各自的经度原点。再由这些经度原点的平均值和E点的差值来决定和保持作为全球经度原点的有点。

地理历史

格林尼治天文台(Greenwich Observatory)

世界著名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建于1675年。当时,英国的航海事业发展很快。为了解决在海上测定经度的需要,英国当局决定在伦敦东南郊距市中心约20多千米,泰晤士河畔的皇家格林尼治花园中建立天文台。1835年以后,格林尼治天文台在杰出的天文学家埃里的领导下,得到扩充并更新了设备。他首创利用“子午环”测定格林尼治平太阳时。该台成为当时世界上测时手段较先进的天文台。随着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先后建立天文台来测定地方时。国际上为了协调时间的计量和确定地理经度,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国际经度会议。会议决定以通过当时格林尼治天文台埃里中星仪所在的经线,作为全球时间和经度计量的标准参考经线,称为0°经线或本初子午线。此后,不仅各国出版的地图以这条线作为地理经度的起点,而且也都以格林尼治天文台作为“世界时区”的起点,用格林尼治的计时仪器来校准时间。

地址变更

伦敦市已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城市。战后,格林尼治地区人口剧增,工厂增加,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尤其是夜间灯光的干扰,对星空观测极为不利。这样就迫使天文台于1948年迁往英国东南沿海的苏塞克斯郡的赫斯特蒙苏堡。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观测条件好。迁到新址后的天文台仍叫英国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但是,格林尼治天文台并不在0°经线上,地球上的0°经线通过的仍是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历史会议

第一届国际地理学会议

1871年第一届国际地理学会议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召开,会议作出决议:“各国的海图要统一采用格林尼治子午线为零度经线,并在15年内付诸实施。”

第七届国际大地测量会议

1883年10月在罗马召开第7届国际大地测量会议,会议决议:“本初子午线必须是通过一级天文台的子午线,考虑到有90%的从事海外贸易的航海者已经以格林尼治子午线为基准来计算船的位置(经度)这一实际情况,各国政府应采用格林尼治子午线作为本初子午线。”关于时间问题,会议认为:在国际交往中应采用统一的世界时,这将会带来很大的方便。

国际子午线会议

1881年10月1日,国际子午线会议在美国华盛顿召开。最后大会通过了七个决议案,其中三个:

决议案之二:出席会议的各国政府应采用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子午环中心的子午线作为本初子午线。

决议案之四:提倡采用世界时,根据需要也可以使用地方时或标准时。

决议案之五:世界日以本初子午线的零时为起点,民用日也从子夜零时开始。

至此,本初子午线、世界时等最终得以确立,并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名称由来

中文名称:本初子午线

英文名称:prime meridian

0°经线,是计算东西经度的起点。1884年国际会议决定用通过英国格林威治(Greenwich)天文台原址子午仪中心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1957年后,格林尼治天文台迁移台址。1968年国际上以国际协议原点(CIO:Conventional international origin)作为地极原点,经度起点实际上不变。

本初子午线又称“首子午线”或“零子午线”,本初子午线的制定和使用是经过变化而来的。

得名来源:古人以“子”为正北,以“午”为正南(如故宫的午门的得名),故地理上的经线在我国又称为子午线。

地址路线

交通:公共汽车:177,180,188,199,286,386;dlr:greenwich;火车:greenwich或maze hill

以整个格林威治公园(Greenwich Park)为主体,包含旧皇家天文台、航海博物馆、格林威治码头在内的整片区域,以“maritime greenwich”主题,在1997年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珍贵遗产,更增添格林威治的可看性。格林威治公园占地广大,加上周围邻近的重要景点,值得慢慢探奇访新。

主要作用

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后来成为英国航海部和全国海洋博物馆天文站。里面陈列着早期使用的天文仪器,尤其是子午馆里镶嵌在地面上的铜线———0°经线,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到这里的游人都喜欢双脚跨在0°经线的两侧摄影留念,象征着自己同时脚踏东经和西经两种经度。

一九五零年皇家天文台迁往新址后,该天文台划归国家海洋博物馆,设有天文站、天文仪器馆等,主要供展览用。展出的天文历史资料中有早期的天文望远镜、各国早期设计的时钟、地球仪、浑天仪(其中不少是当时中国的制品,和很多天象发现的经过(如哈雷彗星等))。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