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福棠

由网友(小怪兽)分享简介:诸福棠(一八九九年一一月二八日—一九九四年零一月二三日),中国儿科教的奠定人,中国科教院教部委员,北京孩子病院名望院少。一九二七年诸福棠北京协以及医教院结业后留校任住院医师;一九三一年赴美国学习,并得到美国纽约州立大教医教专士教位;一九三四年归协以及病院任讲师,并提升帮理传授,历任传授、儿科主任;一九四二年合办北平公立孩子...

诸福棠(1899年11月28日—1994年01月23日),中国儿科学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儿童医院名誉院长。

著名儿科专家

1927年诸福棠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住院医师;1931年赴美国进修,并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34年回协和医院任讲师,并晋升助理教授,历任教授、儿科主任;1942年合办北平私立儿童医院,亲任院长;1945年应北京大学医学院之聘任儿科教授兼科主任。1951年在北京主持筹建一座现代化的儿童医院,任首任院长;1952年将私立北京儿童医院无偿交给国家;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8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所长;1972年任儿童医院革命委员会主任;1979年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1981年任北京儿童医院名誉院长;1990年患喉癌,后又患脑栓塞;1994年1月23日,因吸入性肺炎逝世于北京。

诸福棠最突出的学术成就是用胎盘球蛋白预防麻疹,又领头研究麻疹减毒活疫苗[1]

中文名

诸福棠

外文名

Futang Zhu

逝世日期

1994年01月23日

性别

主要成就

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毕业院校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

出生日期

1899年11月28日

出生地

江苏省无锡县

国籍

中国

代表作品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人物生平

1899年11月28日,诸福棠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东亭乡扬亭村,五六岁随长辈读古书,8岁起正式上小学。

1910年,离家去上海,考入上海南洋公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小学部,继而升入中学部。他体弱多病,在南洋公学几年曾患脚气病、白喉、伤寒、菌痢等病,他因此决心学医,以济世救人。

1917年,从南洋公学中学毕业,两次因病耽误升学考试。

1918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预科,插入二年级就读。

1919年,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预科。

1922年,升入北京协和医学院本科,师从美国儿科泰斗豪慈教授。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他与协和医学院学生一道参加了游行示威,也积极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主编过《协和校刊》,参与组织“丙寅医学社”,在日报上办介绍卫生知识的周刊等。

1927年,从协和医学院毕业,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获文海奖。毕业后留校工作,担任住院医师。

1931年—1933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儿科进修。

1934年—1941年,回协和医院任讲师,并晋升助理教授,历任教授、儿科主任,是为协和医院任临床科主任的第一位中国人。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诸福棠继续在协和医学院工作。在此期间,他立志写一本适合国情的儿科学专著,与几位同道一同编著,1943年完成《实用儿科学》。

1942年初,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协和医学院和医院被日军关闭。1942年春,诸福棠邀集吴瑞萍、邓金鍌合办北平私立儿童医院,亲任院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诸福棠应聘担任北京大学医学院儿科教授兼科主任,他创办的私立儿童医院也迁到府前街新址,他的学生胡亚美、江载芳等陆续来院工作。

1951年秋,诸福棠接受北京市市长彭真的嘱托,主持筹备建立一座现代化的儿童医院。

1952年6月1日,与吴瑞萍、邓金鍌将私立北京儿童医院无偿交给国家,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作为代表接收该院,该院被接收后改名为北京市第二儿童医院,诸福棠继续任院长。

1955年,北京儿童医院举办落成典礼,诸福棠被任命为首任院长。

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生物学部首批)。

1958年,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科研究所所长。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称为“反动学术权威”,受到迫害。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参观北京儿童医院时,他忽然成为儿童医院“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9年,担任北京市儿童医院院长。

1981年,担任北京市儿童医院名誉院长。

1989年,诸福棠90寿辰时,北京市儿童医院原拟举行全院庆祝大会,但他拒绝了。医院尊重他的意见只买了一个大蛋糕和一个花篮,全院各科都派代表到他家中祝贺。

1990年,患喉癌,手术后体力日衰,听力亦减退。后又因患脑栓塞而右侧肢体麻痹。

1992年,患糖尿病和黄斑萎缩变性。

1994年1月23日,因吸入性肺炎逝世于北京。

主要成就

在协和任职期间对维生素A、维生素C、肺结核、手足搐搦症等进行过研究。诸福棠在医疗工作之外还从事教学和研究。他任住院医师时,先后在《中华医学杂志》和《美国医学科学杂志》上发表《乳酸牛奶喂养婴儿》、手足搐搦症在香山慈幼院儿童的年龄、性别和季节分布等学术论文。

预防麻疹

诸福棠早在医学院学习时就对科学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协和医学院任客座教授的美国儿科专家豪慈教授来华讲学时,宣讲儿童保健方面的知识,以及防治儿童疾病的重要性,诸福棠听了非常振奋。几个月后,豪慈教授因慢性肾炎并发心力衰竭逝世于北平。由此诸福棠更觉人生苦短,更需发奋。

1931~1933年,诸福棠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进行研究时,注意到大西洋上葡萄牙的法鲁岛流行麻疹时,约有1/3患儿丧生,而许多患过麻疹的妇女的初生婴儿却安然无恙。他设想是否患过麻疹的母亲体内的抗体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他收集健康产妇的胎盘,以2%的盐水制备胎盘浸出液,用不同浓度的硫酸镁溶液沉淀得出两种不同的球蛋白,即优球蛋白和假球蛋白,后者溶于生理盐水就是含有抗体的球蛋白。他用兔做试验,证明该生理盐水溶液含有白喉抗毒素的成分。他又在猩红热病人的皮疹区内进行“转白试验”,证明该溶液也含有猩红热抗毒素的成分。他得到麦康教授的支持,在以后一些日子里废寝忘食地进行研究。每隔一二日他亲自提着消毒小桶,送到与他所工作的儿童医院位于同一条街的哈佛妇产医院,请他们留下健康产妇的胎盘,又亲自提回来,从中提取假球蛋白。经过反复多次的试验研究终获成功,制成了大量胎盘球蛋白,给接触过麻疹的患儿在潜伏期早期作肌内注射后进行观察,最后证实这些孩子都获得了被动免疫或减轻症状,不致并发肺炎而危及生命。诸福棠将实验成果写成论文投寄给《美国小儿疾病杂志》和《传染病杂志》,论文尚未发表,《时代周刊》的记者闻讯后,立即前去采访,在报道中称赞这一研究成果是“小儿福音”。诸福棠回国后,将胎盘球蛋白广泛用于处于潜伏期的麻疹接触者,获得良好的效果。1956年,卫生部派诸福棠等代表中国去丹麦哥本哈根参加第八届国际儿科学大会,美国著名儿科教授A.Karaitz把他介绍给与会者说:这就是发明胎盘球蛋白的诸福棠教授。中国免疫学家谢少文称用胎盘球蛋白预防麻疹是应用免疫学的一个巨大发现。

20世纪60年代初期,麻疹减毒活疫苗在国际上迅速发展,中国研究工作者接踵而起,进行疫苗制造、临床应用及流行学观察。诸福棠也参加了临床研究工作,与全国的病毒、生物制品及儿童保健工作者一起,用中国自制的疫苗到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进行接种,并观察其临床反应、免疫作用和流行学效果,作出总结。在1964年北京召开的国际科学讨论会上,他代表七个研究单位作了以“麻疹人工自动免疫的研究”为题的学术报告。1965年他参加下乡医疗队在北京郊区顺义县进行工作时,大力提倡将麻疹减毒活疫苗为广大农村儿童接种。翌年春季,该地区麻疹便不再流行。以后,减毒活疫苗被推广到全国城乡各地,麻疹的发病率大为降低,死亡率也得到控制。

编著大型儿科书

诸福棠曾目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落后,当时一切医疗常规都要依靠外国,参考书籍也都是来自国外。他在1937年立下志愿,一定要编写一本切合中国具体情况的儿科学书籍,于是立即动笔。白天他忙于繁重的医疗工作,每当夜深人静便伏案写作。到1942年,整整六易寒暑,终于完成一部80万字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儿科巨著《实用儿科学》,并把文稿无偿地交给中华医学会出版。宋庆龄在上海见到此书后,立即把它寄往解放区有关部门广为翻印,该书对解放区儿童的医疗工作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实用儿科学》于1957年、1965年、1973年、1985年、1995年先后5次修订。为了集思广益、精益求精,诸福棠请了全国各地有经验的儿科医师参加修订工作。初版时该书有80万字,到第四版已增加到400万字,作者由10人增加至100余人。每版都要重印刷二三次才能满足医务人员和许多孩子的家长的需求。1973年第三版共印刷了25万册之多。为了增加新内容,诸福棠在办公室和家里的书桌上,总有一二本老版书以备随时修改,其中几乎每一页的边角、行间都有他新增的字迹,或者夹有纸条作出大段的修改,他还要求编辑组人员也要注意随时加入适合国情的新材料,有时他还将所见到的新资料寄给外地负责编写的儿科同道作为参考。他只要在新出版的书籍或杂志中看到了新课题和新的有效的诊治经验,就立刻摘录下来,为修订新版作准备,以期赶上科学发展的新水平。

学术论著

1.诸福棠,等主编.实用儿科学(第一版)上海:中华医学会;1948.第二版,新一版,新二版,新三版,第四版,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1959.1965,1973,1985,1995.

2.诸福棠,等.流行性脑膜炎之临床观察.中华新医学报,1950,1:31~33.

3.诸福棠,等.麻疹的预防问题.中华儿科杂志,1952,2:231~239.

4.诸福棠.苏联儿科工作参观纪要.中华儿科杂志1953,4∶85~88.

5.江载芳,诸福棠.北京所见的流行性乙型脑炎414例临床报告.中华儿科杂志,1953,4:141~154.

6.诸福棠,陈翠贞,祝寿河.第八届国际儿科会议纪要.中华儿科杂志,1956,7:482.

7.诸福棠.全面推动地段保健工作的重大意义.中华儿科杂志,1958,9∶405.

8.诸福棠.建国十年来儿童保健事业的成就.中华儿科杂志,1959,10:367~373.

9.诸福棠.防治麻疹及研究工作概况.中级医刊,1959,11:8~11.

10.薛心冰,诸福棠.新中国防治麻疹及其研究工作的成就.中华儿科杂志1959,10:411~415.

11.黄桢祥,贾秉义,诸福棠,郭可謇,王慧瑛,吴宗麟,吴学鑫.麻疹减毒活疫苗的研究.I.不同代数及不同剂量的人羊膜细胞减毒活疫苗的致病性及免疫性.中华医学杂志1961,47:341~345.

12.黄祯样,诸福棠,贾秉义,林传家,曾毅.麻疹减毒活疫苗的研究.Ⅱ.胎盘球蛋白对人羊膜细胞减毒活疫苗的致病性及免疫性的影响.中华医学杂志1961,47:346.

13.徐肇玥,宋秀瑛,戚金陵,林传家,诸福棠.麻疹弱毒活疫苗与胎盘球蛋白联合应用预防麻疹的观察.中华儿科杂志1963,12:12~15.

14.诸福棠.麻疹人工自动免疫的研究.科学通报,1964,12:1061~1080.

15.诸福棠主编.儿科学进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4.

16.诸福棠,宋秀瑛,薛心冰,林传家,章以浩,吴绍源,卢家兰,王子注.鸡胚和鸡胚细胞系统麻疹减毒活疫苗的临床应用和免疫效果.中华儿科杂志,1965,14:115~119.

17.张梓荆,林久治,王慧瑛,诸福棠.麻疹并发和继发腺病毒肺炎的临床和病理研究.中华儿科杂志1966,15:352~355.

18.诸福棠.迎接儿科学灿烂的明天.中华儿科杂志.1978,16:2.

19.诸福棠.为中国儿科事业的迅速发展而努力奋斗.中华儿科杂志,1979,17:1~5.

20.诸福棠.社会主义儿童保健事业光辉灿烂.中华儿科杂志,1979,17:131~134.

1988年,他主编的新版第四版《实用儿科学》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荣誉表彰

时间荣誉表彰
1956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首批)
1987年全国儿童少年先进工作者奖状、奖品
1987年“热爱儿童”荣誉奖章
1990年中国福利会妇幼事业“樟树奖”

社会任职

诸福棠首先发起组建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担任多年的学会主任委员和《中华儿科杂志》总编辑。

个人生活

  • 家世背景

诸福棠的祖父是以正直闻名乡里的儒医,父亲一生办教育,当过私塾教师、小学教员、小学校长。姑母诸希贤是终身未嫁的教育家,对他树立“放弃家产,外出求学,独立谋生,为国为民”的理想,有着很大影响。

  • 情感婚姻

诸福棠于1924年暑假期间回乡结婚。夫人朱定一当时尚在无锡的师范学习,一年后毕业来北京又学习产科2年。为了帮助丈夫完成学业,她终生操持家务。1982年,朱定一因患肝癌去世。

人物评价

诸福棠毕生致力于儿童保健、儿童营养和儿科医疗工作,培养了几代儿科医务人员。素以勤奋、刻苦、严谨、谦虚、大公无私著称。

他主编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儿科教科书《实用儿科学》,这是儿科保健、医疗、教学、科研中的一本重要参考书。他与吴瑞萍、邓金鍌将他们建立的私立儿童医院献给国家。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