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世钊

由网友(孤酒)分享简介:沈世钊,一九三三年一二月一八日出熟于浙江嘉兴,布局工程博野,中国工程院院士,哈我滨工业大教传授、专士熟导师。沈世钊于一九五三年从异济大教布局工程系原科结业;一九五六年从哈我滨工业大教研究熟结业后正在哈我滨工业大教、哈我滨修建大教等低校任学;一九八五年插手中国共产党;一九九零年至一九九四年担负哈我滨修建工程教院院少;一九九...

沈世钊,1933年12月18日出生于浙江嘉兴,结构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黑龙江省建设技术高层专家论坛在哈尔滨召开

沈世钊于1953年从同济大学结构工程系本科毕业;1956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等高校任教;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至1994年担任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1994年至1995年担任哈尔滨建筑大学校长;1999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7年获得中国钢结构协会最高成就奖。

沈世钊长期致力于大跨空间结构新兴学科的开拓[1]

中文名

沈世钊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33年12月18日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浙江嘉兴

毕业院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主要成就

1999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33年12月18日,沈世钊出生于浙江嘉兴。

1950年09月至1953年07月,就读于同济大学结构工程系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53年09月至1956年12月,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56年12月至1959年05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作。

1959年05月至1985年12月,在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工作。

1979年10月至1981年10月,在美国Lehigh大学进修。

1983年01月至1986年02月,担任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工系主任。

1985年12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86年02月至1990年01月,担任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

1990年01月至1994年01月,担任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

1994年01月至1995年09月,担任哈尔滨建筑大学校长。

1995年09月,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

主要成就

  • 科研综述

沈世钊在“悬索结构解析理论”、“网壳结构非线性稳定”、“大跨屋盖风荷载及风效应”、“网壳结构动力稳定性及在强震下的失效机理”等前沿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并创造性地设计了多项具有典型意义的新型空间结构。

  • 学术论著

根据2020年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沈世钊先后发表论文200篇,出版《网壳结构稳定性》《悬索结构设计》《钢结构构件稳定理论》等著作[1]

  • 科研项目
时间项目名称备注
1973年—1974年镜泊湖电站压力钢管应力水平分析和试验1974年5月电力部委托东北电力管理局主持鉴定
1963年—1983年木屋盖的纵向刚度1983年7月木结构规范管理组主持鉴定
1983年—1985年劣质木材的胶合及其应用部委重点;1985年建设部主持鉴定
1985年—1987年亚运会体育建筑结构方案探讨成果以用于两个工程的设计
1983年—1986年吉林滑冰馆预应力双层悬索屋盖结构的设计研究1988年12月通过专家(何广乾)评
1988年—1991年网壳结构的稳定性建设部科技基金项目
1990年—1992年大跨柔性屋盖的风振响应
1992年—1995年悬索和网壳结构关键应用技术建设部“八五”课题
1998年—2003年大跨网壳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2004年—2007年大跨空间结构抗风抗震关键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2004年—2004年大跨网壳结构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省自然基金
2001年—2003年薄膜结构风振分析的数值风洞方法
1998年—2002年大跨空间结构新体系及关键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2005年—2007年巨型射电望远镜(FAST)总体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2.2级子课题索网主动面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2010年—2011年高速铁路综合实验技术研究——疏透结构风场特性分析研究铁道部项目
  •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0年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沈世钊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设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詹天佑奖等20余项奖励[1]

人才培养

  • 学术思想

沈世钊说,搞工程的,不是搞个理论出来发表文章就完了,最后得为实际工程服务,要让工程用得上。沈世钊认为是哈工大的老前辈们的身体力行影响着他这一生要爱国奋斗、敬业实干。他也把这种精神传承给他的弟子们。既要重视科技,也要重视人文,把做学问和做人结合起来,这是他毕生所追求的思想境界[2]

  • 指导学生

根据2020年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沈世钊先后培养硕士、博士生100余人[1]

荣誉表彰

时间荣誉表彰授予单位
1990年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人事部
199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2年名誉会员(Honorary Membership)国际空间结构协会(IASS)
2017年中国钢结构协会最高成就奖中国钢结构大会

社会任职

时间担任职务
2000年11月中国建筑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副理事长[3]
2017年5月16日嘉兴学院名誉教授
国际杂志《Space Structures》编委
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第二、三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第四、五届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监督委员会委员
2008奥运会场馆建设高级顾问[1]

人物评价

沈世钊为中国该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中国工程院评)

沈世钊创造了多项具有典型意义的新型空间结构,为中国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嘉兴学院评)

搞教学他(沈世钊)踏踏实实上好每一节课,搞科研他同样脚踏实地,解决国家发展需要的实际问题[2]。(哈尔滨工业大学评)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