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迅雷董事会主席,小米集团高级副总裁)

由网友(恩宠.)分享简介:王川,企业野,硕士结业于北京科技大教,小米科技结合首创人,小米散团尾席战术官,现任迅雷散团董事少、小米科技低级副总裁。他前后开办了雷石科技以及多看科技,并将雷石科技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影音文娱设备私司之1,于二零一二年插手小米私司,二零一七年一二月,王川担负迅雷散团董事少。[一]二零二二年一二月三零日,王川邪式离任小米散团业...

王川,企业家,硕士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小米集团首席战略官,现任迅雷集团董事长、小米科技高级副总裁

他先后创办了雷石科技和多看科技,并将雷石科技发展为中国最大的影音娱乐设备公司之一,于2012年加入小米公司,2017年12月,王川担任迅雷集团董事长。[1]2022年12月30日,王川正式卸任小米集团业务一线职务。[2]

他曾入选《胡润百富榜》,“他是个追求完美的产品控,产品之外的其他细节却不见得周密”,他也从来不会抢雷军的风头,并且对雷军的个人形象极其维护,同时一口一个“我们就是价格厚道”,与雷军站在统一战线。(身边的人评价)[3]

中文名

王川

性别

就职企业

迅雷[5]

毕业院校

北京科技大学

职务

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4]、高级副总裁、大家电事业部总裁

职业

企业家[6]

人物经历

迅雷宣布董事变动 王川就任董事长邹胜龙卸任

1993年,王川自北京科技大学以计算机硕士学位毕业。

工作经历

1997年,创立了雷石科技,并将其发展为中国最大的影音娱乐设备公司;

2010年,在北京创立多看科技,并担任CEO一职;[7]

2011年,带领多看团队开发出一款多看For AppleTV的系统;

2012年11月,小米收购了王川创立的多看公司,[8]王川加入小米科技,担任联合创始人及副总裁;

2013年,推出第一代小米电视。[9]

2017年12月,王川担任迅雷集团董事长。[1]

2018年9月,小米组建集团参谋部,王川任参谋长。

2018年12月13日,王川任小米集团联合创始人、集团高级副总裁、参谋部参谋长、中国区总裁。[10]

2019年5月17日,任小米集团大家电事业部总裁。

2020年6月4日,北京小米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林斌卸任法定代表人,王川接任,同时任经理职位。[11]

2020年10月29日,北京小米电子产品有限公司发生工商注册信息变更,王川不再担任法定代表人。[12][13]

2020年11月30日,广州小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王川退出法定代表人和经理职务。[14]

2022年3月,王川退出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董事职位。[15]

2022年12月30日,王川正式卸任小米集团业务一线职务。[2]

任职信息

2019年5月17日,小米集团宣布新的组织架构调整和人事任命:任命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川为大家电事业部总裁,负责除电视之外的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品类的业务开展和团队管理,向CEO汇报。[16]

人物评价

“他是个追求完美的产品控,产品之外的其他细节却不见得周密”,他也从来不会抢雷军的风头,并且对雷军的个人形象极其维护,同时一口一个“我们就是价格厚道”,与雷军站在统一战线。(身边的人评价)[3]

人物轶事

突破思想

最初想到要做电视的就是王川,当时王川和他带领的多看团队还没有正式加入小米,但早已是雷军系的成员。[17]

王川并不出身于电视行业,他的几次创业大多与交互设计、用户体验有关,但过去的几年里,王川也带领团队做过机顶盒甚至有和传统电视企业合作的先例,甚至依靠独立探索为多款其他厂家的硬件产品推出相应的第三方操作系统;王川这么描述小米的团队,“我们崇拜乔布斯,没有他我们的生活就少了很多乐趣和色彩,如果有机会做到苹果的一部分,我们这辈子都值得了”。

跨界设计

大学毕业的第二年,王川就开始创业生涯。从那时起到现在,王川一共有过四次创业经历,开始是展会搭建设计,其后是卡拉OK点播系统雷石,随之是多看阅读,而最近的一次就是小米电视。

在这几个看来迥异的领域中,设计是一个共同的部分。

那么到底设计是什么呢?王川说可以看成是针对一个问题给出的解决方案。进一步,什么又叫好的设计?王川的定义是“最简洁而优雅的方案”。对于果粉王川来说,iPhone用手指滑动浏览照片的设计就是典型代表,上下翻页按键的模式被彻底颠覆。

“我觉得不好用就是商业机会”,几年前王川开始把目光投向智能电视,市场上大部分智能电视并不好用,用户有痛点、行业有前景,“我们有机会能做的更美,为什么不做呢?”王川说“最一开始我们就没有把小米当成一个手机公司”。

两种思维

以往见到的智能电视,通常是在传统电视交互系统的基础上,嫁接一套新的智能系统。指挥两种不同模式,需要不同的“交互语言”,于是电视系统和智能系统间形成一种割裂,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这种智能电视的遥控器非常复杂。

小米电视换了一种思路:以Android系统作为基础,而传统电视只是其中的一个应用。这样的好处是结构合理,交互界面统一而且简单,思路犹如苹果当年把电话功能变成iPhone中的一个应用;然而坏处就是,想要实现这种设计非常困难。

原有的智能电视参考设计,依靠一个TV系统去推动屏幕,然后需要另外提供一套处理器,专门运行Android系统。Android作为TV系统的一个输入源。在这种设计下,TV系统已经非常稳定,剩下的工作只需要调整好Android系统。

小米的方法是,利用高通MPQ8064处理器来驱动屏幕,然而把TV系统作为一个源,输入给同样运行在MPQ8064上的Android系统。然而要实现这种交互,没有现成的参考设计可以利用,而且所有与之相关的硬件、软件等都要重新开发。

“对传统电视企业而言,TV系统是芯片厂商都做好的,你不用改。原来的遥控器,数字键、频道加减都做好了,电视发展了三十年,代码都不用改”,王川解释说小米电视则需要“从一堆芯片开始,重新做出电路板,重新写驱动”。

这样一来工作量成数倍增加,而且是否可行都是未知数。这也是小米电视的发布时间一再拖延的原因之一。王川强调,如果不这么做小米电视也只能配一个传统的电视遥控器,也会增添复杂的数字键、频道加减、上下左右等等。

不过王川也会担心这种改变,是不是会被用户所接受,毕竟这种操作方式跟传统不同。无论是做小米盒子还是小米电视,王川都要求产品必须能被4岁-80岁的用户使用。“我用我闺女做测试,她能不能用就是个标准”,王川说。

结论,小米当然是坚持了新的想法。对于遥控器设计是不是合理,王川的判断标准是:第一能不能快速上手,第二再用传统的遥控器会不会觉得别扭。王川仍然在身边找到了答案:“我把小米电视拿回家真正自己用了之后踏实了,我觉得做到了”。

谨慎前行

在小米电视诞生前,有很多的铺垫。比如2011年底,王川带领多看团队开发了一款多看For AppleTV的系统,然后2012年多看又开发出小米盒子,直到2013年推出第一代小米电视。前一步是下一步的基础。也就是说,小米盒子帮助王川验证了小米电视系统交互模式的可行性。

相比软件体系,硬件制造本身蕴含更大的风险。王川说小米第一次做电视,不知道能卖出多少,所以开始会比较保守。此外提高产能也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不管电视还是手机,想要提高产能就得先做模具,开一套模具就要三四个月的时间。而且做硬件得保证产品能卖得出去,有积压库存等于大患。假设一款2000元的手机,每个月生产100万台,四个月的货值已有80亿元。而生产这款产品的流程中,开模要四个月,量产还需要再等四个月,这中间“分分钟可能就死了”。小米电视首轮开放购买,三千台在1分58秒内售罄。而同天,乐视超级电视S50发售150台工程纪念版,2013年10月22日一万台量产机开放购买。

谨慎不止于此,王川还说“一切噱头我们都不做”。他举例称手势识别、语音识别等交互方式还不够成熟,所以小米电视不会考虑,“我做卡拉OK的时候,很多年前就做了语音点歌和哼唱点歌,但是放在歌厅没人用,最终我明白这些都是噱头”。然而电视毕竟与手机不同,王川和团队面临的竞争压力似乎更大,无论是来自对手的直接挤压,还是物流与售后体系的品质要求。“第一代的小米电视,在及格和不及格之间”,王川说“我们第二代产品还需要改进,如果满意就没有进步了”。[18]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