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台滑雪(雪上竞技项目)

由网友(不努力谁替你成长)分享简介:跳台滑雪(Ski Jumping,跳雪),雪上名目,以滑雪板为东西,依附自身体沉,从博设的跳台低速飞出的1项雪上静止,正在一九二四夏慕尼冬奥会上被列为角逐名目。[一]跳台滑雪于一九世纪发源于挪威。一九二五年起头举办跳台滑雪世界锦标赛,其时称国际滑雪结合会跳台滑雪赛。一九三七年,国际滑雪结合会跳台滑雪赛邪式命名世界跳台滑雪...

跳台滑雪(Ski Jumping,跳雪),雪上项目,以滑雪板为工具,凭借自身体重,从专设的跳台高速飞出的一项雪上运动,在1924夏慕尼冬奥会上被列为比赛项目。[1]

雪上飞人 全国青少年跳台滑雪锦标赛在我市举行

跳台滑雪于19世纪起源于挪威。1925年开始举办跳台滑雪世界锦标赛,当时称国际滑雪联合会跳台滑雪赛。1937年,国际滑雪联合会跳台滑雪赛正式定名世界跳台滑雪锦标赛。1948年,世界跳台滑雪锦标赛从每年一次改为每两年举行一次。1983年,我国吉林市队首先开展跳台滑雪项目。[2]

跳台滑雪运动的最高国际、国内组织机构分别是国际滑雪联合会、中国滑雪协会。

中文名

跳台滑雪

简称

跳雪

列入奥运项目

1924年夏慕尼冬奥会[3]

最高组织机构

国际滑雪联合会

项目小项

男子个人标准台、大跳台、团体赛、女子个人标准台、混合团体赛

外文名

Ski Jumping[3]

起源地

挪威[3]

重要赛事

世界跳台滑雪锦标赛[1]

起源时间

19世纪

项目历史

19世纪,起源于挪威。

1860年,来自挪威德腊门( Drammen)地区的两位农民,在克里斯蒂安尼亚( Christiania)镇举行的首届滑雪比赛大会上,表演了跳台飞跃。同年,出生于挪威南部特勒马克地区( Telemark)摩耶达尔村( Mogedal)的桑德拉·诺德海姆( Sanddla nordheim)曾不拿雪杖跳过30余米。这个纪录一直保持了30余年。他因发明滑雪板固定器而被誉为滑雪运动的奠基人。

1866年,首次跳台滑雪比赛在挪威举行。

1883年,跳台滑雪被作为正式项目纳入了霍尔门科伦滑雪大奖赛。

1924年,跳台滑雪被列为冬奥会项目。[4]

1925年,世界锦标赛开始举办该项目,当时称之为国际滑雪联合会跳台滑雪赛。[5]

1926年,瑞士格劳宾登州的蓬特雷西纳( Pontresina)首先建成了K点超过60米的跳台。

1927年,在瑞士圣莫里茨K70的跳台落成。

1931年,挪威运动员西格门德·鲁德( Sigmund ruud)最先将飞行距离提高到81.5米。


1934年,西格门德·鲁德的弟弟比尔格·鲁德( Birger ruud)采用上体加大前倾,两臂前伸的姿势又将世界纪录提升到92米。

1936年3月15日,年仅17岁的奥地利运动员瑟普·布拉德尔( Sepp bradl)在法国夏蒙尼锦标赛上笫一个以101.5米的成绩突破100米。

1937年,国际滑雪联合会跳台滑雪赛正式定名世界跳台滑雪锦标赛,并将1924年冬奥会跳台滑雪比赛定为第一届世界锦标赛。

1948年,世界锦标赛改为两年一次。

1950年,联邦德国运动员约瑟夫·韦勒(Josef Weller)创造了127米的世界纪录。

20 世纪50年代中期,瑞典运动员安德烈亚斯·代舍尔(Andreas Daescher)又发明了一种新的滑翔姿势:身体进一步前倾,两臂向后贴紧体侧。

1960年,国际滑雪联合会决定从1962年开始将跳台滑雪由1项增加到2项,将K70定为标准坡度,K90为大坡度。1967年,挪威选手拉尔斯·格里尼(Lars Grini)在维克松( Vikersund)又将世界纪录提高到150米。

20世纪70年代,奥地利运动员安东·因瑙尔( Anton Innauer)和南斯拉夫运动员波格丹·诺尔契奇(Bogdan Norcic)又连续创造了174 米、176米、181米的世界纪录。

1976年,国际滑雪联合会决定将标准坡度和大坡度分别由K70和K90改为K90和K120。

20世纪80年代以后,运动员飞翔的距离更是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先是捷克斯洛伐克运动员帕维尔·普洛茨(Pavel Ploc)于1983年创造了181米的世界纪录,接着芬兰运动员马蒂·尼凯宁(Matti Nykanen)在意大利又以191米将这一纪录刷新。

1982年,随着跳台滑雪的普及,国际滑雪联合会决定增设团体赛。

1985年,瑞典运动员扬·伯克洛夫( Jan Boklov)在滑翔过程中率先将两个滑雪板的板尖向外分开形成“V”形。

1988年,国际滑雪联合会决定将团体大跳台纳入冬奥会,从而使冬奥会跳台滑雪由2项增加到了3项。

1992年,所有奖牌获得者采用的都是“V”形姿势。

1994年3月17日,奥地利运动员安德烈亚斯·戈尔德伯格( Andreas Goldberger)第一个突破了200米大关,他的成绩是202米。

中国范围

1983年,吉林市成立了跳台滑雪队,并派出教练员和运动员赴日本训练。

1984年,中国国内举行了首次跳台滑雪比赛。此后,跳台滑雪被列入冬季全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1991年,在黑龙江背亚布力场建成了第一座70米P级跳台。同年的比赛成绩为73米。

1992年,中国首次派队员参加世界青年锦标赛。

2003年,中国跳台滑雪队获得赞助并常年在奥地利训练。[6]

硬件要求

跳台滑雪场地包括跳台、裁判塔和教练员台。冬奥会和世界锦标赛还应备有电梯和供运动员使用的暖房。跳台可以就山形修建,也可以用建筑材料架设。跳台滑雪线路由助滑道、着陆坡和停止区组成。助滑道包括出发区段、斜直线区段、过渡曲线区段以及起跳台。其宽度不得少于2.5米。两侧须设有界墙。

跳台滑雪的台级由K点距离W来决定。W指从跳台起跳边缘到K点的曲线距离。K点则是着陆区评分坐标原点,此点可根据台级大小调整,以原点向两侧延伸的与运动员跳跃方向相垂直的线,就是距离监视裁判员和距离测量员用以评定运动员跳跃距离的标准线。根据规格,跳台的级别可分为标准台(K75-95米)、大跳台(K100-120米)。标准台、大跳台及团体大跳台为冬奥会项目。

着陆坡的宽度,标准台不得少于7.2米,大跳台不得少于9.6米,并将此宽度不断地扩大到K点。跳台滑雪的装备有滑雪板、滑雪靴、滑雪服、头盔、护目镜以及手套。滑雪板的长度一般是身高加80厘米或者身高X1.46。

项目装备

跳台雪板

跳台雪板最宽11.5厘米,长207-292厘米。原先多用纯木料制成.每副雪板重约8千克。由高强度尼龙纤准等合成材料制成,重量轻,弹性和韧性强。跳台雪板的板底装有6条雪槽增强滑行时的稳定性。

跳台固定器

跳台固定器包括前固定器、弹簧弓、弹簧弓调整器和缓冲胶垫。前固定器原多为铁质,现改为高强度尼龙或塑料的。前固定器的作用是固定鞋尖。弹黄弓子为钢丝制成,弹性很强。不易拉断,固定鞋跟的部分是弹簧弓,可因鞋抬起的角度改变而被拉长并产生张力,起到固定跟的作用;弹簧弓与弹簧弓调节器相连接的那部分是无弹性的软体钢丝,套在调节器上,弹簧弓调节器固定在前固定器之前,其螺丝扣可松可紧,松则鞋跟可抬起较高,紧则鞋跟抬起较低。

跳台连身服

跳台连身服是由高强海绵扣尼龙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压制而成的上衣与裤子连体服。跳台连身服质地柔软而挺拔,穿着舒适合体,可保持良好的形体,海棉厚度适中且富有弹性,既可保暖又可缓冲因摔倒而产生的冲撞力;表层的尼龙面光滑耐磨,既可减小因摔倒而产生的摩擦力又可减小空气阻力。

跳台鞋

跳台鞋为高质牛皮面和硬底制成,鞋后腰置入弧形钢片,鞋腰前帧与鞋脸形成一定角度。

跳台头盔

跳台头盔体积较其它头盔小些.轻些,侧面没有耳孔。

跳台手套

跳台手套为五指分开的手套.质料不限。

跳台风镜

跳台风镜的镜框较窄且软,紧贴面部,运动员戴上风镜时既防风雪又便于观看前下方。

项目分类

男子项目
女子项目混合项目
个人标准台个人标准台混合团体
个人大跳台
团体

以上内容来源:[7]

比赛规则

跳台滑雪比赛中的跳台由助滑坡、着陆坡、停止区组成。

比赛时每个国家单项限报4人,团体限报一个队4名运动员。

比赛有90米级(原为70米级)、120米级(原为90米级)和团体3个男子项目。

比赛时运动员不用雪杖,不借助任何外力,以自身体重从起滑台起滑,经助滑道获得110公里/小时的高速度,于台端飞起,身体前倾和滑雪板成锐角,两臂紧贴体侧,沿自然抛物线在空中滑翔,在着陆坡着陆后继续自然滑行到停止区,然后根椐从台端到着陆坡的飞行距离和动作姿式评分。[8]

跳台滑雪有5名裁判员。裁判员根据比赛选手两次(飞行)姿态判分,姿态得分与距离得分相加,距离分以飞行的米数来行算。飞跃姿势裁判共5名,每人打分占20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满分为60分。[8]

重要赛事


赛事名称赛事介绍
国际赛事世界滑雪锦标赛世界冰雪运动的重要赛事。1925年由国际滑雪联合会创办,一般每年一届。第二次世界大战被迫终止,1948年恢复后改为每两年一届,并规定与奥运会重叠时以奥运会代替。
世界杯滑雪赛1966年国际滑雪联合会创办以高山滑雪项目为主的是世界杯滑雪赛。采用分站比赛形式,从第一年12月至第二年3月间在世界各地连续比赛,按多次比赛的综合成绩评选出年度的优胜者。每年一次。
冬季奥运会世界上最重要的滑雪比赛,并取代举办之年的世界滑雪锦标赛。1924年,在第1届冬季奥运会上,滑雪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36年增设女子项目。
亚洲冬季运动会由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简称亚奥理事会)主办,每4年一届。第一届于1986年成功举办。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综合性运动会,是国际大学生联合会为促进各国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开展和增进世界大学生之间的友谊而设立。1959年在意大利都灵举办了首届大学生运动会,之后每两年一届,从未间断过。
国内赛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冬季运动会

全国性冬季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1959年2月,第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在沈阳市和吉林市举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学生运动会

中国全国性大学生综合性运动会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全国大学生体协联合举办。运动会在省会城市举行,每四年一届,第一届大学生运动会于1982年8月10-19日在北京市举行。

代表人物

人物名字人物介绍
扬达捷克男子跳台滑雪运动员。他是2005年跳台滑雪世界杯挪威站、捷克站、芬兰站、瑞士站LH跳台冠军,2005 年跳台滑雪大奖赛波兰、意大利、 日本站冠军。
尼凯宁芬兰跳台滑雪运动员,有世界“跳雪之王”美称。他曾跳出182米和185米的世界纪录。1985年他又以187米和191米再次创世界纪录。1981年获70米跳台世界青年冠军。1982年他获90米跳台世界冠军。1988年他获冬奥会70米和90米跳台金牌,之后获团体赛金牌,同年获世界杯全能冠军。
李雪尧中国女子跳台滑雪运动员。她是2008-2010年三届全国锦标赛冠军;[9]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跳台滑雪K90米女子个人冠军。[10]

专业术语

跳台滑雪的基本技术分为5个部分:助滑、起跳、空中飞行、着陆终止区滑行。

助滑

助滑是为了在起跳端造成更快的初速度,以延长空中飞行距离的一种技术。运动员沿着助滑道下滑加速,在顺着助滑道的倾斜面前进时,运动员两腿尽量深蹲,上体前倾成流线型姿势,力求与雪面大致平行,以最大限度地减小空气阻力。[7]

起跳

起跳是整个技术动作的关键,起跳动作的好坏决定着运动员的成绩。当运动员以每秒25米以上的速度下滑至台端的起跳板(它与助滑道成9°-11°角仰起)时,运动员向上奋力--跳,身体被跑向空中。由于助滑的最快速度可达每秒钟30多米,因此,掌握起跳的最佳时机是衡量运动员技术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起跳用力的方法与跳高或跳远都不相同,确切地说,它不是跳而是两腿快速下蹬的动作。运动员顺着助滑道快速滑行,一般当雪板尖到达台端时立即起跳,上体向前伸展。[7]

空中飞行

运动员只有保持大胆、沉着、稳定和善于控制雪板的空中飞行姿势,才能获得理想的成绩,为了减少前进的空气阻力和增加升力,运动员的上体应充分伸展,身体应与双滑雪板平行,与水平面成8°- 10°的倾斜角并维持平稳,上体与下肢间稍有曲折,两雪板平行并与脚底呈锐角上仰,两臂伸直贴放于身体两侧,沿着抛物线轨迹向前飞落。[7]

着陆


经过助滑、起跳和空中飞行,最后再完成正确成功的着陆动作,就使整套动作连贯一致,一气呵成,运动员由此便可获得高分。着陆时,应具有弹性和稳定性,两脚成弓箭步前后分开,身体重量分别落于两脚,雪板后跟略领先于板尖着陆,两腿屈膝作缓冲,两臂左右平伸,以维持身体平衡。落地后,保持平衡姿势顺利滑到终止区,全部动作即算完成。[7]

终止区滑行

在下滑通过K点(着陆坡转为平地处)后,尚需保持平稳,继续滑行并可作适当的制动减速动作(有的场地此段为逆坡滑行自动减速),最后以急停动作停止在终止区。规则规定,飞行距离及各阶段的技术动作完成情况,两项满分各为60分。比赛规定每人跳飞两次,得分总和多者为胜。[7]

组织机构

机构名称机构介绍
国际滑雪联合会国际滑雪联合会是滑雪界国际间的最大官方组织,全世界160个国家的滑雪协会均是其会员单位,总部在瑞士首都伯尔尼。[11]
国际大学生联合会国际大体联总部设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
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负责协调亚洲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体育活动在亚洲宣传奥林匹克理想,保证四年一届的亚运会顺利举行,总部设在科威特。
中华人民共和国滑雪协会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和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所承认的管辖滑雪的全国业余体育组织,会址设在北京。全国各省、自治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滑雪协会或其它系统性滑雪组织为协会的团体会员。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