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商业评论(北京大学出版社主办的报刊)

由网友(微笑着等待)分享简介:《北京大学贸易评论》是二零零三年一二月由北大出书社主理的纯志,编纂单元是北京大学贸易评论纯志社。该纯志依托北京大学光华办理教院以及海内外1流商教院的教术智慧,和北大办理案例研究中间富厚的本创案例资材,针对于中国企业现实需要,精选最有价值的办理理想以及办理东西,为中国企业发展供给思惟能源。出书周期月刊言语中文中文名称北京大学贸易评论...

《北大商业评论》是2003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主办的杂志,编辑单位是北大商业评论杂志社。该杂志依托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和国内外一流商学院的学术智慧,以及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丰富的原创案例资源,针对中国企业实际需求,精选最有价值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为中国企业成长提供思想动力。

出版周期

月刊

语言

中文

中文名称

北大商业评论

国内刊号

ISBN: 9771674073003

定价

80元

主编

何志毅

ISBN

7301111053

作者

厉以宁

开本

16, 16开

出版日期

2006年10月1日

主管单位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类别

期刊 商业 评论 杂志 学术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出版社

编辑单位

北大商业评论杂志社

创刊时间

2003年12月

书名

北大商业评论

页数

151页

品牌

北京大学出版社

语种

简体中文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杂志简介

北大商业评论

《北大商业评论》——由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主办,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担任主编,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何志毅教授担任执行主编,是中国第一本高端管理评论刊物。我们紧密追踪全球最前沿管理思潮,同时立足本土实践,为中国企业呈献最有价值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文章涵盖:最具深度和前瞻性的管理理念;中国本土企业的经典案例;全球范围内的成功管理实践。《北大商业评论》高端的内容定位、深厚的本土底蕴和开放的国际视野,已经使她拥有了一批忠实的高端读者。

《北大商业评论》创刊于2003年12月,依托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和国内外一流商学院的学术智慧,以及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丰富的原创案例资源,本着“中西融贯,知行合一”的办刊理念,针对中国企业实际需求,精选最有价值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为中国企业成长提供思想动力,是中国第一本高端管理评论刊物。

文摘

插图:



目录

时评
本轮宏观调控的五大特点
企业如何安然“越冬”
总裁论道
组织的未来
视野
竞争洗牌,并非只在行业内
战略的本质:充满争议的选择
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政治战略
专题:走近创业
创办有前途的新企业
寻找创业投资的策略
风险投资商如何“选秀”
成长转型:商业模式巧创新
企业家是怎么“长牙”的
创业故事
阿目:开在六楼的眼镜店
王双:摸着石头过河
其鲁:管理是最大的问题
马云:创业贵在坚持
北大案例
一份调查报告引发的思考
优力的多品牌策略出了什么问题
点评1 市场细分的陷阱
点评2 组合应用多种品牌策略
点评3 内部品牌间可适当“越位”
北大圆桌
中国职业经理人与企业家:在合作与冲突中成长
执行
在组织中建立高质量的关系
高参与度工作体系:提高员工投入
体育赞助:另类营销
国际评述
北极公共探险队与私人探险队:命运迥异的背后
环境纵横
“失重”的中国家电业
管理与人文
兵法商鉴:孙子兵法与SWOT分析
月度人物
王志东:IT追梦人

序言

前一阶段,我走访了皖南和赣北的“徽州文化带”乡村,瞻观了多处乡村祠堂。冥冥中,我感到中国人对祖宗的尊崇真是不容割裂。族谱、祠堂可以把家族的脉络梳理清楚,于前于后都非常重要。对我而言,祖父以上的人信息全无,是个“没谱”的人。早年我非常羡慕那些家族血脉源远流长、族谱清晰的人,那时只是觉得“有谱”的感觉好。如今我更加感觉到,祖宗情结对社会信用的建立和维系是有很大作用的。
当今可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道德水准最低的时代之一,否则总书记也不会大张旗鼓地倡导“八荣八耻”。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引入市场机制、建设市场经济而法制又不健全的社会里,人们缺乏统一的道德体系和道德底线。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在他的成名作《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论述了资本主义产生于新教价值体系的社会中。许多学者的研究也证明,当今最富裕、最民主、最自由、最廉洁的社会是以新教信仰为主的社会。有了统一的道德体系和道德底线,似乎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克服资本主义“一切向钱看”以及市场经济残酷和无耻的一面。
中国人的宗教情结不重,对于儒、释、道,中国人更多地称它们为儒学、佛学、道学,或者儒家、道家、佛家。原本佛家是讲出世,似空非空,非空即空;儒家讲人世,勇猛精进,百折不挠;道家在出世与人世之间,行云流水,顺其自然。儒、释、道三者的精义是其价值观,却被当成了学问,可以在人生的不同时期或不同场合应用,所谓“三教合一”,更多地是“三学合一”。有人提倡在企业管理中儒、墨、道、法通用,或者说“底层用法、中层用儒、高层用道”,这也是把它们当作学问或者“术”来用。儒、释、道三者中,佛教香火最旺,但多数人是“临时抱佛脚,有事才烧香”。反之,中国人对祖宗的崇拜却更为庄重。三皇五帝、列祖列宗对于中国人至关重要。一本厚重的族谱、一座庄严的祠堂、一列祖宗的牌位、一句先人的祖训,对于一个人的心灵及他的人生都会有深刻的影响。
凡是宗教,至少有两个共同点:一是教人善良,二是教人有所畏惧。一个有族有谱的人,看着列祖列宗的牌位,想着自己身后子子孙孙的注视,心灵的负担和犯错误的成本就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人更大。我想:这是中国几千年社会中祖宗情结代替宗教所起的作用,是祠堂代替教堂所起的作用;这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对当今社会来说,反倒是值得弘扬的精粹!在当前社会道德水平低下、一切向钱看、假冒伪劣泛滥、贪污腐败盛行,而法律制度还有待健全的情况下,倡导祖宗崇拜,是否比倡导宗教信仰更加容易和有效?当然,我们可以用网站代替祠堂,用电子文档代替族谱。
再回到企业管理。“祖宗情结”在企业管理中如何应用?我倒是很愿意有人试验一下。假如我们提出“以人为本、诚信至上”,那么我们会谨慎地招人,看他有没有潜能、符不符合我们的文化、是否诚信、有没有族谱、能不能找到祖宗祠堂或祖坟的所在地、能不能填出祖宗三代的具体情况,以及有没有具有较好社会信用的人愿意为他写推荐信甚至道德担保函(并不需要承担任何法律和经济责任)、前几个单位的领导能否为他写出有关道德水准的推荐信、他能否写出证明自己道德水平的历史说明,等等。在经营好的时候,我们谨慎扩张;在经营不好的时候,我们也不裁员,而采取全员减薪的方法。在这样的理念下,企业内部的制度是基于相信人的,企业规章制度是相对宽松的。但必须对犯道德错误的人给予制裁,甚至是严厉的制裁,例如辞退、列入不受欢迎的名单、发函至他的推荐人和亲戚或祖居地,或者发函给保险公司、信用卡公司等评估其信用并能影响其经济利益的单位,等等。如果所有单位、同行业的企业都认识到信用的作用,那就应该建立共同的信用网络,使不道德的人很难再找到栖身之处。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社会秩序为什么好?我想,这与当时人们有共同信念,以及人的调动都有档案跟随等制度有关。此语也许片面,众人自品吧……
这种制度如果真的执行起来,我首先是吃亏的,因为找不着自己的族谱。但我知道,我们家族曾经有族谱,也有祖坟。看来,作为祖父的长孙,我还要承担一个任务——把族谱续起来,使我们的后代成为“有谱”的人。

编辑推荐

真正的思想,经受时间的检验,历久弥新。本刊汇聚全球智慧,主要针对中国转型时期的企业管理问题,提供理性、深度、有价值的分析与评论,探询有关管理问题的本质与应对之策,成为中国本土化管理思想的主要交流平台,根植本土实践,提供中国企业成长的思想动力。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