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师范类 公办 普通本科)

由网友(你已不再爱我了)分享简介:杭州师范大教(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杭师大)是浙江省重心设置装备摆设低校,为杭州市国民当局举办的杭州市重心撑持低校;进选教诲部“卓著西席造就规划”。黉舍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现任党委书忘郭春风、校少尚永丰[一],校训为“勤慎诚恕、专俗精入”。[二]截至二零二二年六月三零日(数据没有含钱江教院),教...

杭州师范大学(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杭师大)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为杭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杭州市重点支持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学校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现任党委书记郭东风、校长尚永丰[1],校训为“勤慎诚恕、博雅精进”。[2]

6月3日南京邮电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等24所高校调剂信息

截至2022年6月30日(数据不含钱江学院),学校建有仓前、玉皇山、下沙3个校区,占地面积193.3万平方米。学校下设24个学院(部)、1个直属附属医院(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8个;有本科专业81个,化学、临床医学、神经系统学与行为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和数学等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校内教职工2535人。[2]

学校前身可追溯至创建于1908年的全国六大高等师范学堂之一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1978年建立杭州师范学院,2000年前后杭州教育学院等五校相继并入,2007年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2]

截至2022年,杭州师范大学位列软科2022中国大学排名第122名[3]

中文名

杭州师范大学

外文名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简称

杭师大

主要院系

经亨颐学院、人文学院、理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法学院等23个院部

所属地区

浙江·杭州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师范类

属性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

学校代码

10346

仓前校区

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海曙路58号

本科招生电话

0571-28865193、0571-28865518

全国综合排名

122(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4]

ABC排名

第195名(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5]

校训

勤慎诚恕 博雅精进

校歌

杭州师范大学校歌

现任校长

尚永丰

创办时间

1908年

知名校友

马云、蔡荣根、史济锡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8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

主管部门

浙江省

下沙校区

杭州市江干区下沙学林街16号

玉皇山校区

杭州市玉皇山路77号

硕士招生电话

0571-288651430571-2886

党委书记

郭东风

本科专业

75个

历史沿革

光绪三十二年(1906)五月,浙江巡抚张曾奉准以省城的贡院旧址改建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于光绪三十四年春校舍落成,四月开学,设优级师范选科、初级师范简易科和体操专修科,在全省范围招生,其中初级部430余人,高级部(优级选科)220余人。

民国元年(1912),学堂改称学校。浙江两级师范学校的优级部停办,其公共科学生并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留下初级部继续办理。

民国2年5月,省议会通过《筹设省立师范学校决议案》,将两级师范学校的初级部改为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民国12年(1923),根据教育部的指令,学校实行中、师合校制,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浙江省立第一中学合校,两校合称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校。

民国17年(1928)秋,省立第一中学的第二部改成师范训练班,招收初中毕业生,修业期为1年。

1931年,省教育厅重视师范教育,将省立高级中学师范科单独出来成立省立杭州师范学校。[6]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省立杭州师范学校迁至丽水县后与杭嘉湖地区内迁的省立杭州高级中学、省立杭州初级中学、省立杭州女子中学、省立嘉兴中学、省立湖州中学5所省立中学和省立民众实验学校,先组成省立临时联合中学,成立师范部。

抗日战争胜利后,省立临时联合师范学校迁回杭州市膺白路(今南山路),复称省立杭州师范学校。

1966至1970年,被迫停止招生。

1973年,原杭州幼儿师范学校改成浙江师范学校,面向全省招生,培养音乐、美术师资。

1977年,中共杭州市委决定,在杭州师范学校的基础上组建杭州师范学院,同时保留杭州师范学校建制。[6]

1978年4月,“浙江省革命委员会”向国务院递交报告,请求在杭州师范学校基础上改建杭州师范学院。报告中称:“杭州师范学校自1974年以来一直培养初中教师。只要加强领导,适当充实师资、设备,就具备创建师范学院的条件。”同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下达《关于同意恢复和增设一批普通高等学校的通知》,核准杭州师范学院开办。至此,杭州师范学院以杭州师范学校为基础筹建,成为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杭州师范学校的校园、校舍以及大部分职工都成为杭州师范学院筹建的基础。

1978年,国务院批准筹建杭州师范学院,作为本科院校,学院主要培养初、高中教师。

鉴于杭州需要有学校继续培养小学教师,市政府决定学校部分教师选择长桥另建杭州师范学校,专门培养小学教师,至1999年与杭州师范学院合并。[7]

1995年,杭州市政府向省政府提出将杭州师范学院、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杭州教育学院合并组建综合性大学的请求,但由于条件不够成熟而没通过。

2000年,杭州师范学校、杭州教育学院、杭州市法律学校、杭州工艺美术学校并入杭州师范学院。

2001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79年的浙江医科大学杭州分校,护理教育可追溯至1917年浙江广济医院护士培训学校,已有近百年历史。1994年学校更名为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入杭州师范学院;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名为杭州师范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现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

2003年,省政府行文给教育部,希望将杭州师范学院更名为钱江大学(2005年在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的评议中,因微弱差距没有通过)。

2004年,学校获得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

2007年,杭州师范学院申请更名“杭州师范大学”获教育部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五届一次会议全票通过,为当年全国唯一一所获得全票通过的高校[2];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2]

2008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杭州师范大学建设一流综合性大学的若干意见》(市委〔2008〕12号)。[2]

2011年9月16日,中国首家健康管理学院在杭州师范大学揭牌成立。[8]

2014年2月,学校响应省人民政府决定,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成建制划转筹建浙江音乐学院(11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正式筹建)。[9][10]12月,杭州师范大学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2016年,入选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列入来华留学质量认证首批试点院校。

2017年,入选教育部新增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学校。同年10月13日,杭州师范大学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共建“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合作协议,阿里巴巴集团再投入5000万,用于把阿里巴巴商学院升级为以互联网商务为鲜明特色的创新型商学院。[11]

2018年11月,教育部公示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杭州师范大学入选。[12]

2019年3月21日,学校决定恢复成立音乐学院;5月8日,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揭牌成立。[13]9月25日,学校撤销医学院(健康管理学院),召开医学部成立大会。[14]

2020年11月13日,学校与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市儿童医院、市五云山医院、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萧山医院五家附属医院签约仪式举行,五家医院授牌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纳入学校非直属附属医院管理。[15]

学术研究

截至2021年3月,该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达92项,位列全国高校第81位、省内高校第3位,优秀青年项目和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立项数达18项,位列全国高校第56位、省内高校第3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单列学科)重点项目和国家古籍整理规划重点项目均实现零的突破。理工医类科研总经费突破亿元大关,人文社科科研经费突破3000万元大关,较上年增长44.74%。有2项成果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奖。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公布的2013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中,该校转载量37篇,位列高等学校第58名,综合指数(0.416645)位列第53名;外国语言文学和中国语言文学分学科分别以3篇转载量和14篇转载量,位列第7名和第12名,综合指数以0.633773和0.535592分别位列第7名和第11名。

截至2021年3月,该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共17项,在浙江省高校(含浙江大学)位居第二,其中一般项目9项、青年项目8项,创该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历史最高纪录。另获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立项1项。化学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1%,同时有23篇SCI论文进入ESI 高被引论文行列。获得5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其中重点项目8项,杰青项目1项,面上项目18项,青年项目24项,学术交流项目3项。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3月,该校建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基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3个,省部级创新团队8个[2]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移动健康管理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实验室

教育部创新团队:“手性分子合成组装及应用”创新团队

省重点实验室: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实验室、浙江省城市湿地与区域变化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药用植物种质改良与质量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器官发育与再生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认知障碍评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氟硅化学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其他省部级平台:国家遥感中心湿地遥感研究业务部、国家新材料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有机氟硅材料分中心、浙江高校产学研联盟杭州城西中心

省人文社科省级研究基地: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浙江汉画研究中心(筹)、浙江省科普示范基地(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艺术学理论研究中心)

省高校创新团队:历史学、有机硅化学、中西音乐比较研究

省科技创新团队:精细化学品生产化工过程创新团队、城市湿地生态修复与资源利用创新团队、公共卫生监测与突发事件处置关键技术研究科技创新团队

省创新团队:浙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团队

市厅级研究基地: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市级)、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市级)、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省文化厅)、艺术教育重点研究基地(省教育厅)、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中心(省文化厅)、浙江省教师教育重点基地(省教育厅)[16]

学术资源

该校出版有《杭州师范大学学报》《杭州师范大学报》《健康研究》《美育学刊》等报刊,其中《杭州师范大学学报》是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学报社会科学版已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板来源期刊,并连续三届荣获“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2]

合作办学

2018年6月19日,教育部办公厅批准终止杭州师范大学与澳大利亚堪培垃大学合作举办教育领导硕士学位教育项目。[17]

办学条件

截至2022年3月,学校设有23个学院(部)、1个直属附属医院(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1个独立学院;开设75个本科专业。[18]

学院(部)

本科专业

杭州师范大学经济学院[19]

经济学、会展经济与管理、金融工程

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

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

电子商务、国际商务、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旅游管理

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

法学、知识产权

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

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特殊教育

杭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休闲体育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非师范)、汉语国际教育、历史学(师范)、历史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本硕衔接试验班)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师范)、英语、日语、朝鲜语、翻译

杭州师范大学数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与非师范)、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应用统计学

杭州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物理学、物理学复合教育技术、科学教育

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制药工程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环境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态学

杭州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信息服务方向)、软件工程、地理信息科学

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部

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健康服务与管理、药学

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音乐学、舞蹈学、艺术教育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美术学(师范)、绘画、书法学、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环境设计

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

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文化产业管理

杭州师范大学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

-

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学生管理办公室) / 哈尔科夫学院

-

杭州师范大学基础部

-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独立学院)

-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8个。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有省一流学科13个(A类7个、B类6个)[20]

第二批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教育学[21]

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生物学

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教育博士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治未病与健康管理

一级学科硕士点: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护理学、公共管理、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

二级学科硕士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中国哲学、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化学、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专业硕士点:社会工作硕士、教育硕士、体育硕士、工程硕士(软件工程)、临床医学硕士、艺术硕士

省“重中之重”学科:化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治未病与健康管理[22]

省重点学科:音乐与舞蹈学、教育学、美术学、设计学、生物学、生态学、护理学、民商法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中国近现代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软件服务工程、治未病与健康管理[16]

省一流学科(A类):公共管理、化学、生物学、数学、外国语言文学、心理学、艺术学理论、中国语言文学[23]

省一流学科(B类):护理学、美术学、教育学、中国史、法学、生态学[23]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2492人,其中专任教师1791人(高级职称占比近62%),全职院士、共享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和省级高层次人才80余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学校入选首批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24]

教学建设

截至2021年3月,该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5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重点专业15个、省级优势专业11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个,省级教学成果奖33项。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4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项目1门、省级精品课程27门。

该校建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1项、省级教改项目55项。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省级教坛新秀9人、省级教学团队5个。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项目13部、省级重点教材46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项目6部。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5个。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

学校还是首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地方实施高校。[2]

国家特色专业(5):生物科学、音乐学、小学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音乐学

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师德·师能·师艺并重的小学卓越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综合实践型小学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省级重点专业(15):生物科学、音乐学、小学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体育教育、英语、临床医学、美术学、法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电子商务

省级优势专业(11):电子商务、小学教育、英语、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公共事业管理(医药卫生管理)、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

省级新兴特色专业(7):国际商务、社会工作、软件工程、休闲体育、旅游管理、学前教育、预防医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1):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4):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项目(1):中国传统音乐揽胜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印象英美、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省级精品课程(27):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国现代文学、中国近现代史、外国文学、大学物理、初等数论、数学学科教学论、动物学、植物生理学、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法、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西方音乐史、色彩、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中国教育史、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护理学基础、有机化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基础、多媒体网页制作、妇产科学、中国古代音乐史、医学免疫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音乐与舞蹈艺术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实践实验教学中心、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心、体育与运动休闲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5):教师专业技能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管理学实践教育基地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杭州师范大学电子商务类综合性实践教育基地、杭州师范大学旅游管理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6]

文化传统

  • 校徽

学校徽志整体为圆形,配用沙孟海手书的“杭州师范大学”中文校名,徽志主色调为蓝色,寓有包容和综合之意,体现学校百年学脉的人文历史积淀和追求知识学术的时代风貌。

学校徽章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校徽为红底白字;本科生校徽为白底红字;研究生校徽为白底黄字。[25]

精神文化

  • 校训

勤慎诚恕·博雅精进

“勤慎诚恕”是建校初期首任校长经亨颐提出的校训,体现了学校对历史传统的继承。“勤”表时习、敏求、不厌不倦之意;“慎”是慎言、慎行、寡尤寡悔(少过错少悔恨);“诚”代表真实、无妄、成己成物;“恕”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尽己及人。

“博雅精进”四字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勤慎诚恕”的必要补充。“博”字更是对当代大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的要求,也是杭州“大气开放”精神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雅”字体现了江南的人文特色,有别于其他地域的人文特质,同时又与杭州“精致和谐”精神相一致。“精”字是在“博”的基础上的更高要求,体现在精神上,也体现在行为上和学术上。“进”字涵盖了早期校长经亨颐在五四时期提出的“与时俱进”的理念,更是新时期学校发展的必然诉求。

  • 校歌
《杭州师范大学校歌》(原为学校前身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歌),夏丏尊作词、李叔同作曲人人人,代谢靡尽,先后觉新民。可能可能,陶冶精神,道德润心身。吾侪同学,负斯重任,相勉又相亲。五载光阴,学与俱进,磐固吾根本。叶蓁蓁,木欣欣,碧梧万枝新。之江西,西湖滨,桃李一堂春。[25]

学校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郭东风
党委副书记、校长尚永丰
党委副书记方亮、应飚
副校长胡华
党委委员、副校长陈永富、戴丽敏、黄兆信
纪委书记李泽泉
党委委员

沈忠华、胡绍华、姜建忠

资料来源:2022年5月学校官网[1]

历任领导

校名职位姓名任期职位姓名任期
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分校党委书记程融钜1978. 7--1978.12校长黄怀仁1978. 7--1978.12
杭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程融钜1978.12--1984. 2院长黄怀仁1978.12--1984. 2
党委书记姚鸿瑞1984. 2--1986.12院长孙志刚1984. 2--1987.11
党委书记李义佐1986.12--1987.10院长李义佐1987.11--1991. 2
党委书记饶曙光1987.10--2000. 9院长黄书孟1991. 2--1996.10
党委书记林正范2000. 9--2002.11院长林正范1996.10--2007. 7
党委书记王梓祥2002.11--2007. 6----------------------------------------
杭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崔鹏飞2007. 6--2013. 6校长林正范2007. 7--2008.12
----------------------------------------副校长(正校级主持工作)叶高翔2008.12--2009.10
----------------------------------------校长叶高翔2009.10--2013. 6
----------------------------------------校长杜卫2013.06--2018.01

资料来源:2022年5月学校官网[26]

知名校友

曾有经亨颐、鲁迅、刘大白、夏丐尊、陈望道、马叙伦、叶圣陶、李叔同、朱自清、沈钧儒、单不庵等大师在杭州师范大学任教过;培养出丰子恺、柔石、潘天寿、陈建功、冯雪峰、刘质平、曹聚仁、魏金枝、施存统、宣中华等一大批的杰出人材。[27]

沈钧儒:著名社会活动家、政治家、律师,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首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同时担任中国民主同盟第一届中央副主席,第二、三届中央主席;

蔡荣根:1981年至1985年在物理系攻读本科。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7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28]

经亨颐:该校首任校长,著名教育家,上虞春晖中学的创始人;

夏丏尊:中国近代教育家、散文家,1908年,聘为浙江省两级师范学堂(1912年更名为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通译助教,后来兼任舍监(相当于后来的训导主任)和国文教员,夏丏尊、刘大白、陈望道、李次九等四人积极支持新文化运动,被誉为该校“四大金刚”;

鲁迅: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09年从日本回国,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该校前身)教员;

马叙伦:学者、书法家,曾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该校前身)校长,浙江省教育厅厅长,此后,又任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部长;

朱希祖: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学生;

刘大白:现代诗人、文史学家,白话诗的倡导者之一;

李叔同:现代中国著名艺术家、教育家,精通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和诗词。1912年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美术教师;

丰子恺: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1914年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潘天寿:1915年至1920年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并得经子渊、李叔同指导,建国后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美协浙江分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副院长、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1958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

许寿裳:文史学者、作家、教育家,鲁迅、周作人的同学、至交;

许宝驹:中国民主革命同盟、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创始人之一,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委。1920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应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该校前身)校长姜琦的聘请,出任语文教员;

王平陵:著名作家;

俞秀松:1916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该校前身)。五四运动时期,为杭州学生运动骨干分子。中国共产党成立发起人之一,曾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任书记、旅莫斯科支部支委、新疆反帝联合会秘书长;

施存统:浙江金华人,1917年入浙江省立师范学校,知名学者,中共早期活动家,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被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后任劳动部副部长。曾当选为民建中央常委和副主席,第二和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其子为著名音乐作曲家施光南;

曹聚仁:中国左派作家、编辑、记者、教授。1921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此后曾任教于上海多所大学,其子为著名节目主持人曹景行;

汪寿华:中国共产党早期工运领导人之一,1917年秋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柔石: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1918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潘漠华:烈士,在校内参与柔石、魏金枝、冯雪峰等参加朱自清、叶圣陶指导的青年文学团体晨光社;

冯雪峰:现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1921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汪静之:“五四”时期全国142位著名作家之一,1921年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在校内与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等组织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新诗团——湖畔诗社。

裘松良:浙江理工大学校长、浙江省应用数学研究会理事长和浙江大学理学院兼职教授;

郭羽:杭州天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王伟勇:新昌中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2004年4月获新昌县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马云:中国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支付宝创始人,首位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人物的大陆企业家,曾当选世界经济论坛未来领袖,任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院长;

李培明:春晖中学校长;

王昆欣:1983年毕业于该校数学系,现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吕薇: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

鲍学军:原任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现任浙江省体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13]

马以:中共湖州市委书记;

许勤华:中共杭州市委常委、秘书长;

金富强:澳赛诺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汉杰:现任联梦(中国)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浙江盈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联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浙江浙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风险合伙人;

郑志湖:现任浙江天台中学校长、党委书记,省特级教师、省功勋教师、省首批教育科研型校长,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陈越光:中国青年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文化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胡雁:国家一级演员,中国东方歌舞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全国青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华慈善总会理事,与幺红、马梅并称为中国三大女高音,被海内外媒体赞誉为“东方莎拉布莱曼”、“东方女郎”;

徐博华:华尔泰国际纺织(杭州)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

傅杰:复旦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兼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方亮:88级毕业生、杭州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陈烟土:1984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浙江新南北投资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史济锡:现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原浙江省农业厅厅长[29][30][31]

周伟东:丽水市政协常委、提案委主任[29]

学校荣誉

2008年,根据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下发的浙江省文明单位的复评结果,继续保留“浙江省省级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

2021年9月7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32]

2021年9月25日,杭州师范大学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入选全国“七五”普法先进集体候选名单。

学校排名

2017年10月24日,US News发布2018世界大学排行榜,杭州师范大学全球排名1100名,首次进入该排行榜。在浙江高校中紧跟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位列全国第99,省内第4(包括浙江大学)。[33]

截至2021年3月,中国内地高校SSCI收录文章数量排名TOP100和A&HCI收录文章数量排名TOP50的数据显示,SSCI近三年收录杭州师范大学文章149篇,国内高校排名第58位; A&HCI收录杭州师范大学文章24篇,国内高校排名第24位,两项指标均列浙江省内地方高校第一名。[34]

2020年7月,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进步榜排名第21位。

2022年4月,软科2022中国大学排名发布,杭州师范大学以总分224.4排名第122位。[4]

2022年5月,杭州师范大学位列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第195位。[5]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