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

由网友(我是闷骚型的)分享简介:南大匡亚亮教院(Kuang Yaming Honors School,Nanjing University),建立于一九八五年,是南大下设的2级教院,[一]党委书忘兼院少王骏。[二]南大匡亚亮教院的成长前后履历了长年部(一九八五年),根蒂根基教科讲授弱化部(一九八九年),根蒂根基教科教诲教院(一九九八年),到被改名...

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Kuang Yaming Honors School,Nanjing University),成立于1985年,是南京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1]党委书记兼院长王骏[2]

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少年部(1985年),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1989年),基础学科教育学院(1998年),到被更名为匡亚明学院(2006年)四个阶段,2006年3月,   在南京大学老校长匡亚明诞辰100周年之际,将基础学科教育学院更名为匡亚明学院。[1]知名院友有郑钢院等人。[3]

中文名

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

创办时间

1985年

院长

王炜

外文名

Kuang Yaming Honors School、Nanjing University

教育理念

大理科培养模式

教学总监

卢德馨

历史沿革

  • 1985年:少年部时期
  • 1985年,在有识之士的推动下,南京大学成立少年班,尝试少年英才的培养,并面向全国招生。少年大学生在少年部学习2年,不分文理和专业,三年级开始确定专业,分流到全校各院系学习。
  • 1989年: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时期
  • 1989年,南京大学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成立,89年强化部同时招收理科班和文科班,同年还招收了最后一届少年班学生。文科强化班在招收89一届学生后中断招生,理科通过推荐和选拔单独提前招生至今。强化部发展了一套“以重点学科为依托,按学科群打基础,以一级学科方向分流,贯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大理科培养模式和“多次选择,逐步到位”的学科分流机制。1993年,南京大学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成为国家理科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唯一的“多学科综合点(大理科试验班)。教改项目《基础性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 1995年:文科强化班成立
  • 1995年,在南京大学中文系成立文科强化班,试行文史哲贯通的教学计划。 95、96两个年级的文科强化班从文史哲三系大一选拔学生组班,97级文科强化班面向全省重点中学通过推荐和选拔考试招生。
  • 1998年:基础学科教育学院时期
  • 1998年4月,为了进一步推广强化部的办学模式,作为南京大学在教学改革方面迈出的新的重要的一步,南京大学组建了基础学科教育学院。南京大学基础学科教育学院的成立是培养跨世纪基础性人才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基础学科教育学院涵盖数理、化生、地科等各基础理科学科方向,全校七个国家理科基地(物理、化学、天文、生命科学、地质、地理、大理科)大气校内基地、材料系的一、二年级学生在基础学院内实施按照学科群组织基础教学,造成了一种有利于学科交叉的学术氛围,同时充分发挥了我校基础学科的整体优势,为新一代创造性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培养环境。同时在各相关院系的共同努力下,在大理科的平台上实施多种人才的分流培养,造就新时代所要求的人才群体。基础学科教育学院从97级学生开始实际实施,同年中文系文科强化班从96级起并入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
  • 2006年至今:匡亚明学院时期
  • 2006年4月,于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南京大学老校长匡亚明诞辰100周年之际,更名为匡亚明学院。
  • 大文科(文科强化班)于2013年暂停招生。[4]

院系特色

海宁双胞胎兄弟双双被知名大学录取 巧了,还在同一个城市

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实施“以重点学科为依托,按学科群打基础,以一级学科方向分流,贯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大理科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宽厚学科基础、突出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力图将中国高等教育的传统优点与当代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相结合,致力于在创新本科教育教学、通识教育、学生科技创新、国内外合作培养人才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使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较宽厚的业务基础,有较强的创造能力、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学生,适应各学科之间日益渗透的发展趋势和应付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5]

具体而言,匡亚明学院按照大理科(包括数学、物理、天文、化学、生物、计算机、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化学生物等)和应用文科(经济商学、法学、新闻)(于2013年开始暂停招生)的模式实施教学。学生入学后按“多次选择、逐步到位”的方式逐步确定自身的学科方向。

院第一学年设置大平台通修课程,第一学年下学期逐步按模块加入核心课程,第三、四学年引入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以及早期科研训练。各个模块之间的部分核心课程可以替代或覆盖。学院鼓励学生选修多种学科的课程,以从事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研究。[6]

多年来,学院通过不断的教育创新,在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个性化基础学科人才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教学上,学院注重通识教育,重视扎实宽厚的学科基础,重视早期科学研究训练。几乎所有主干基础课均邀请各院系名师任教。为期一年的科学研究训练则由活跃在学科前沿的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和杰出青年科学家亲自指导。除此之外,学院还积极拓宽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通过与国外各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外出访学交流的机会,同时邀请国外知名教授、学者前来授课,开设讲座,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为学生将来的国际化发展铺平道路。[7]

专业设置

理科强化班本科学制四年,旨在培养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宽厚学科基础、突出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注重早期科学研究训练。

在教育模式上,理科强化班秉持学院大理科教育模式之精神,将基础学科按学科群分为数学与信息科学、物理与天文学、化学与生命科学、交叉学科四大类,设有数学、计算机、天文、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生物化学等八个学科方向。[6]

理科强化班的学生入学后按多次选择、逐步到位”的方式逐步确定自身的学科方向,大一学年与大二学年接受通识教育和大理科基础教育,大三学年再最终确定方向进行专业课的学习。[5]

理科强化班学生评奖比例高于南京大学其他各院系,借阅图书享受研究生待遇,学院还配备了网络教学实验室供学生使用。同时,科学研究训练将与理论课程、实验实践课程一样受到重视,理科强化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研究课题、导师,在本科阶段接受初步科研训练。毕业后,有超过50%的学生被免试保送研究生,超过40%的学生被国外高校录取,出国深造。

由国家首批教学名师卢德馨教授领衔的大理科基础平台课程教学团队是国家级教学团队。

影响与示范

匡亚明学院开创的大理科培养模式在国内外均产生重要影响。匡亚明学院的创新办学模式、优秀人才培养成果和经验以及与培养模式相匹配的教材著作等,先后多次获国家级教育成果奖、江苏省特等奖等集体奖项与十多项个人奖项,在国内高校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如今知名的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等,都在建立过程中大量借鉴了匡亚明学院改革的有益经验。[8]

2001年世界顶尖学术杂志《Science》第293卷上,在有关北京大学教学改革的论述中,专门提到南京大学大理科教育:“北京大学在改进本科科学教学努力中极大地借鉴了另一所顶尖大学南京大学的教改经验,南京大学在1989年成立了强化部,给优秀学生在基础研究方面更深的基础,同时鼓励学科间的交叉和互相影响。”

科学研究

为了给学生将来的科学研究生涯打下扎实的基础,匡亚明学院鼓励本科生在大三、大四进入科研南京大学各领域专业研究团队,接受早期科研训练。在学院的支持下,学生们可自由选择课题组,在课题组内接受南京大学的顶尖教授的指导,触及相关领域的最前沿研究,同时,学院亦通过“国家基地基金”等对学生课题提供资金支持。[6]

交流合作

匡亚明学院积极鼓励学生“走出去”。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教务处建设的良好国际交流平台,自2009年至今每年选送近50%的学生前往美国杜克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英国社会政治学院、法国高等经济商业学院、台湾政治大学、台湾中央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交流学习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邀请国外知名教授、学者前来授课,开设讲座,拓宽学生视野,增进相互了解。

学生成就

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匡亚明学院的前身)自成立以来培养了大批献身基础科学事业的优秀人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3年5月23日出版的《Science》第300卷上同时发表了我院4位毕业生许晓山、殷霜叶、程雪梅和王丛俊参与工作的3篇文章;2005年我院3位毕业生蒋辉、孙飞和管吉松在国际生命科学顶尖刊物《Cell》发表了各自最新研究成果,填补了中国学者自在该刊上自1980年以来未有论文发表的空白;2008年学院2位毕业生同时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同年1位毕业生拿到斯坦福大学的全额奖学金继续深造,1位学生拿到高盛集团提供给全球150名最优秀人才的“高盛全球领导者”奖学金。[9]

近十年本科生成就

2006年张小栋 张晟获第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最佳团队奖
2007年吴婷婷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
2007年朱璐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
2007年王宇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
2008年周超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
2008年夏广杰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
2008年尤亦庄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实验物理教学本科生教学论文一等奖
2008年蔡星汉、张鹏江苏省第五届大学生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特等奖
2009年季一飞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
2010年傅心恺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全国一等奖
2010年李泉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交叉学科科技学者项目
2010年任鑫坤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一等奖
2010年朱宏宇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团体二等奖,“中天科技”杯江苏省高校第七届大学生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特等奖
2010年任鑫坤江苏省“挑战杯”竞赛一等奖,第十九届全国专利发明展览会金奖,发明专利6项,主持完成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获评为国家级优秀项目
2011年蒋骥、朱宏宇《扭曲向列相液晶偏振性质的研究》获全国教育改革教学论文大赛一等奖
2011年王驰第20届时报金犊奖,南京市廉政公益广告创意奖(影视类)
2012年贺颖昕江苏省2012年本专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一等奖
2012年华伯洋南京大学2012年度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特等奖
2013年周思思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
2013年房宇亮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
2013年张奕喆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
2014年闵逸萌、俞陆炎、范文凯第四届台湾大专生物理辩论高峰会 单项第一名,团队冠军
2015年俞陆炎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eritorious Winner(一等奖)
2015年施通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论文发表于国际一流学术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15年宗麟奇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论文三篇分别发表于国际一流学术期刊PNAS和Nano Letters
2015年吕昌源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论文发表于国际一流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A
2015年乔叶芃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
2015年吕骐卉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2016年吕昌源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2015年周思思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2015年麻悦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
2015年陈鲲高科杯高校龙舟赛南京市前8强,获全国大学生金融挑战赛操盘手全国一等奖
2015年鹿大川、孙如阳、徐海麟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特等奖

知名院友

入学年份姓名现任职务
1985级王强华南京大学博士
1985级蒋国荣瑞银集团瑞银投行部中国区联席主席
1985级郁建珍北卡罗来纳大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1985级成伯清南京大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
1985级江桦江苏省商务厅副厅长
1985级毛广照明尼苏达大学博士,韦恩州立大学教授
1985级王涛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1986级许昭怡南京大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
1986级金士艾克朗大学博士,纽约城市大学副教授
1986级戈国龙北京大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1987级曹洁明南京大学博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1987级唐彬易宝支付首席执行官及联合创始人
1987级陈涛淮安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市政府党组成员
1987级张振梅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密歇根州立大学副教授
1987级吴霜叶剑桥大学博士,戴顿大学副教授
1988级陆剑峰奇虎360公司副总裁
1988级王能斯坦福大学金融学哲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
1988级赵纪军南京大学博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1988级李人浩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埃默里大学副教授
1988级匡晖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公司副总裁
1989级黄晓宇复旦大学博士,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研究员
1989级沈瑞南京大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
1989级周佳海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博士,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研究员
1989级许守军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休斯敦大学副教授
1989级范蓓蕾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密歇根州立大学副教授
1989级王国生贵州长征天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989级尹恒斌中共毕节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
1989级刘津渝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迪堡大学副教授
1989级戴从容南京大学博士,复旦大学教授
1989级易亚沙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纽约城市大学教授
1989级梁高林复旦大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1989级张彤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1989级王明湘南京大学博士,苏州大学教授
1989级汤海旭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印第安纳大学副教授
1989级张颖凯杜克大学博士,纽约大学教授
1989级张勇南京大学博士,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副教授
1989级曾浩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博士,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助理教授
1989级龚江滨多伦多大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
1990级吴嘉炜清华大学博士
1990级李风华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博士,中科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
1990级范丽娟纽约州立大学宾厄姆顿分校博士,苏州大学教授
1991级唐睿康南京大学博士
1991级周礼勇南京大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
1991级宣震宇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助理教授
1991级蔡伟波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博士,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副教授
1991级陈莉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博士,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大中华区生命科学事业部副总裁
1991级刘颖佐治亚理工学院博士,圣约翰大学助理教授
1992级王骏南京大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
1992级江伟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博士,南京大学教授
1992级卢小愿西北大学博士,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副教授
1992级成小林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博士,ORNL(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田纳西大学兼职副教授
1992级高嶷南京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92级颜远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博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助理教授
1993级程雪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布林茅尔学院副教授
1993级曹侃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马里兰大学副教授
1993级丁锋波士顿大学博士,克莱门森大学助理教授
1993级高斌康奈尔大学博士,佛罗里达大学副教授
1993级卢俊,波士顿大学博士,耶鲁大学副教授
1993级栾斌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IBM计算生物学中心研究员
1993级许晓山佐治亚理工学院博士,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助理教授
1993级尤立星南京大学博士,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1993级戴俊彪爱荷华大学博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1994级顾宏伟香港科技大学博士,苏州大学教授
1994级周敏剑桥大学博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
1994级贡宜萱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西奈山医学院助理教授
1995级段骏杜克大学博士,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副教授
1995级王丛峻芝加哥大学博士,US.DOE,National Energy Tech.Lab.
1995级范冬蕾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副教授
1995级夏江斯坦福大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
1995级白璐康奈尔大学博士,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助理教授
1995级安正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博士,复旦大学教授
1995级候江辉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助理教授
1995级王东杜克大学博士,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助理教授
1995级沈春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博士,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教授
1995级杨剑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1996级吴雪峰南京大学博士,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
1996级陈康南京大学博士,苏州大学教授
1996级姚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教授
1997级狄增峰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博士,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1997级孙飞清华大学博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
1997级蒋鹏举牛津大学博士,常州市科技局副局长
1997级姚宏斯坦福大学博士,清华大学教授
1997级叶永浩南京大学博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
1998级邱科平南京大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
1998级张文君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教授
1998级邱腾南京大学博士,东南大学教授
1998级张袁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东南大学教授
1998级沈翌鹏俄勒冈大学博士,美国三一学院助理教授
1998级薛文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博士,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助理教授
1998级傅玉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博士,Singapore Bioimaging Consortium, GroupLeader
1998级徐臣杰布朗大学博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助理教授
1998级梅晔南京大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研究员
1999级谢晋布朗大学博士,佐治亚大学助理教授
1999级王皞鹏田纳西大学博士,上海科技大学助理教授
1999级周宁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助理教授
2000级沈立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博士,浙江大学教授
2000级魏大海复旦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究员
2000级路新慧耶鲁大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
2001级高远布兰迪斯大学博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
2001级谢臻达南京大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
2003级吴梦昊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2003级袁博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博士,纽约城市大学城市学院助理教授
2004级郑鹏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
2004级郑钢职业金融投资人

学生活动

匡亚明学院学生活动由匡亚明学院学生会与团委联合主持进行。包括但不限于学术、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学院特色学生活动如下:

南京大学基础学科论坛

南京大学基础学科论坛由匡亚明学院主办,匡亚明学院学生会承办,是专门面向本科生的学术论坛,自1998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20届。如今已经成为校内外广大本科生提供了交流学术思想,发表学术意见的平台。论坛已是国内高校知名学术品牌活动,并于2016年获年度全国大学生素质教育优秀品牌活动金牌。[10]

长三角高校荣誉学院青年交流峰会

长三角高校荣誉学院青年交流峰会(Youth Summit of Honors Colleges in Yangtze River Delta)由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院联合举办。峰会是四校荣誉学院学生交流学术和学生工作的重要活动,每年由各学校荣誉学院学生会轮流主办。[11]

其他活动包括

匡亚明学院迎新晚会

南京大屠杀“烛光祭”活动

留学生语伴主题交流活动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