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科学与技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由网友(小龙妹)分享简介:空间科教取技能是平凡高档黉舍原科业余,属于地球物理教类业余。该业余造就低本质的空间科教取空间使用范畴的研究、设计型人材。原业余教熟结业后可正在航天及空间科教以及使用范畴从事无关天文教取天膂力教、深空探测、宇宙以及空间情况、空间远感、卫星及天文导航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及技能开垦事情。[一]中文名空间科教取技能授予教位理教教士求学...

空间科学与技术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地球物理学类专业。该专业培养高素质的空间科学与空间应用领域的研究、设计型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航天及空间科学和应用领域从事有关天文学与天体力学、深空探测、宇宙和空间环境、空间遥感、卫星及天文导航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及技术开发工作。[1]

中文名

空间科学与技术

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修业年限

四年

学科门类

理学

级别

本科

专业类

地球物理学类

专业代码

70802

主干课程

教育部最新通知 一些专业被撤销 今年新增1672个本科专业 报考务必注意

核心知识领域:本专业知识领域由空间物理、空间探测信息处理、行星科学、遥感数字图像处 理、大气科学等知识单元组成。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地球科学概论(108学时)、理论力学(54学时)、电动力学(54学时)、宇航技术基础 (36学时)、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基础(36学时)、量子力学(54学时)、数字信号处理(72学时)、空 间探测信息处理技术(54学时)。

示例二:地球科学概论(36学时)、理论力学(72学时)、光学(54学时)、数学物理方法(72 学时)、普通天文学(72学时)、信号与系统(54学时)、控制理论基础(72学时)、天体力学(54学 时)。

示例三:天文学(72学时)、天体力学(72学时)、空间环境导论(72学时)、光电检测技术(54 学时)、光信息技术(54学时)、光学图像处理(54学时)、光学遥感(54学时)、微波遥感(54学 时)。[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太空探索、地球科学概论、遥感概论、测量与地图学、 城市与区域科学、操作系统原理、数据结构、结晶学与矿物学、 普通地质学、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近代地层学、石油地质学、构造地质学、脊椎动物进化史、古海洋学与全球变化、空间探测与空间环境模拟、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智能交通系统概论、空间探测信息处理技术等。

授予学位:理学学位[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电路分析理论、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及系统设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射频与天线、自动控制技术、微处理器原理与系统设计、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系统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现代通信技术、航天传感器技术、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工程有限元计算、等离子物理、量子力学、天体力学与轨道设计基础、深空通信、嵌入式系统、空间探测技术、导航原理、现代编码理论与技术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位[3]

培养目标

培养高素质的空间科学与空间应用领域的研究、设计型人才。本专业毕业 生应是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宽广的自然和人 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级航天专业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航天 及空间科学和应用领域从事有关天文学与天体力学、深空探测、宇宙和空间环境、空间遥感、卫星 及天文导航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及技术开发工作。[1]

设置背景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注重培养大学生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深厚的外语与计算机知识,了解并掌握空间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本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仅具有很强的从事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的能力,而且能适应现代社会多方面工作的需要,能够成为一代新型的科技与管理人才。[4]

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技术科学基础和本专业领域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并掌握空间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受到现代工程师和科研技术人员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技能

通过学习,将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空间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日地空间、行星际空间、恒星空间环境的物理、化学特性等的基本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国家科技、产业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空间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相近专业

地球物理学(070801)、地球与空间科学(070802S)、计算机信息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太空物理学、天文学(070401)。

发展前景

毕业生除大部分考取国内外研究生外,其余的主要志愿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能源与资源、航天与通讯和国家机关等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高级管理工作。

开设院校

北京大学(985)、南京大学(985)、哈尔滨工业大学(98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985)、山东大学(威海)(985)、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1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11)、成都理工大学、河北师范大学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