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师范类 双一流 公办 普通本科)

由网友(趣途无百里)分享简介:尾都师范大教(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尾师大),是教诲部取北京市当局共修的北京市属重心大教,是国度“单1流”设置装备摆设低校,黉舍座落于北京市,现任党委书忘孟富贵、校少方复齐。[一]校训为“为教为师、求真求新”。[二]尾都师范大教是1所综合性师范大教。截至二零二二年三月,黉舍占高空积约八八万平方...

首都师范大学(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简称首师大),教育部与北京市政府共建的北京市属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坐落于北京市,现任党委书记孟繁华、校长方复全[1]校训为“为学为师、求实求新”。[2]

一所属于双一流师范,一所属于双非师范,谁的综合实力更高

首都师范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师范大学。截至2022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约88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75.7万平方米,学校设有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专业,31个直属院系,开设59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流动站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职工2503人。[3]

首都师范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北京师范学院,1960年后,华北人民大学、北京工农师范学院、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北京师范专科学校等部分院系先后并入。1992年北京师范学院分院并入,正式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4]

截至2022年,首都师范大学位列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86名[5]

中文名

首都师范大学

外文名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简称

首都师大、首师大(CNU)

国家重点学科

5个(4个二级学科、1个培育学科)

创办时间

1954年

知名校友

刘源、刘利民、胡晓炼、靳诺、姜帆、董浩、小柯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师范(综合类)

属性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14年)、省部共建大学(2014年)、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8]

主管部门

北京市人民政府

全国综合排名

86名(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9]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1个

ABC排名

第96名(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10]

校训

为学为师、求实求新

校歌

首都师范大学校歌

现任校长

方复全

主要院系

31

所属地区

中国北京

校址

校本部: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05号、北一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3号、北二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6号、东一区:北京市海淀区白堆子甲23号、东二区: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3街5号院 、良乡校区: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首师大良乡校区、来广营校区: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西路1号、通州校区:北京市通州区中山街50号[6]

硕士点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4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7]、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学位授予点9个

博士点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01个

博士后流动站

14个[7]

主要奖项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12项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3项(截至2019年3月)

党委书记

孟繁华

本科专业

59个

高职专业

1个

历史沿革

1954年,北京师范学院创建。

1960年,华北人民大学哲学系、政教系并入。

1962年,北京工农师范学院、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并入。

1956年,由华东师范大学音乐系、东北师范大学音乐系、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和音乐系合并升格为北京艺术师范学院。

1960年,北京艺术学院创建。

1961年,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并入北京艺术学院。

1964年,北京艺术学院、北京师范专科学校部分并入。

1978年,北京师范学院分院、北京师范大学一分校、北京师范大学二分校、北京外国语学院分院相继创建。

1979年,体育系分出,恢复北京体育师范学院。

1980年,北京师范学院被北京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属重点大学。[11]

1980年,北京外国语学校并入,三校合并,定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分院。

1985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分院划入北京联合大学,定名为北京联合大学外国语师范学院。

1992年,由北京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学院分院、北京联合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合并,组建首都师范大学。

1993年,北京联合大学外国语师范学院并入。

1999年,北京第三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并入。[12]

2003年,学校在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3]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13]

2011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14]

2011年12月,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整体并入,与该校学前教育专业组成学前教育学院。[15]

2014年4月,教育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首都师范大学;11月,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6]

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进入“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数学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2018年4月13日,成为京港大学联盟创始成员。

2018年11月,教育部公示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首都师范大学入选。[17]

2019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8]

2020年10月11日,首都师范大学、清华大学2所高校联合长沙第一中学、长沙市明德中学、重庆清华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十一中学以及清华大学附属小学6所基础教育学校共同成立6+2“傅任敢教育思想实践联盟”。同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19]

2021年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

2021年11月29日,首都师范大学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三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1年度)。[20]

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首都师范大学在列。[8]

办学条件

截至2022年3月,学校下设文学院、历史学院、政法学院、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心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系、化学系、生命科学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国际化示范学院、良乡校区基础学部、继续教育学院、京疆学院、国际文化学院、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燕都学院、中国国学教育学院、美育研究中心、文化研究院、交叉科学研究院等31个院系(中心)以及大学英语教研部、体育教研部。共有专科专业1个,本科专业59个。[7]

首都师范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系)

招生专业(类)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

汉语言文学(教育部拔尖计划实验班)

中国语言文学类[大类招生,包含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

文化产业管理

戏剧影视文学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历史学(师范)

历史学(基地班)

历史学(教育部拔尖计划实验班)

世界史(外语双学士学位项目)

考古学

文化遗产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哲学

法学

社会工作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师范)

教育技术学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心理学(师范)

心理学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师范)

英语

英语(世界史双学士学位项目)

俄语

俄语(世界史双学士学位项目)

德语(师范)

德语

法语

法语(世界史双学士学位项目)

西班牙语

西班牙语(世界史双学士学位项目)

日语

日语(世界史双学士学位项目)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马克思主义理论

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公共管理类[大类招生,包含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音乐学(师范)

音乐表演

舞蹈学(师范)

舞蹈学(师范,京籍单列)

录音艺术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美术学(师范)

美术学类[大类招生,包含美术学(艺术市场),绘画(国画、油画)]

设计学类[大类招生,包含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数学与应用数学(教育部拔尖计划实验班)

数学类[大类招生,包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

数学类(数理实验班)[大类招生,包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

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

物理学(师范)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

化学(师范)

应用化学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师范)

生物科学类[大类招生,包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类(实验班)[大类招生,包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地理科学(师范)

旅游管理

地理信息科学

遥感科学与技术

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人工智能(师范)

人工智能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小学教育(敬修书院)(师范)

小学教育(中文师范)

小学教育(英语师范)

小学教育(德育师范)

小学教育(数学师范)

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师范)

小学教育(科学师范,伯良书院实验班)

音乐学(初等教育,师范)

美术学(初等教育,师范)

书法学(初等教育,师范)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学前教育(师范)[21]

师资力量

师资概况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2503人,在1680名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人数407人,副高职称人数633人,博士1163人,硕士443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5%。目前学校已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如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者,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入选“北京学者计划”,首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入选北京市特聘教授支持计划,入选北京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资助计划,北京市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入选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1人,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11人,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6人,入选北京市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5人,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学校另有65名教师荣获曾宪梓高师教师奖、霍英东青年教师教学奖和科研奖。[7]

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复全 、匡廷云、林群、杨国桢、张杰、姚建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

荣誉资深教授:吴可、徐蓝、劳凯声、黄天树、孙志钧

燕京资深教授:陈嘉映、刘孔喜、张大龙、白奚、刘城、何书元、赵敏俐、郝春文、宫辉力、郭春彦、梁景和、左东岭、何奕騉、石鸥、陈新夏、李华瑞

燕京人文讲席教授:郝春文、赵敏俐、陈新夏、陈嘉映、刘文飞、雷兴山[22]

国家杰青:张爱兵、付红兵、马力耕、任东、李海梁、刘兆理、葛根年、方复全、徐飞[23]

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宫辉力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宫辉力

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任东、孟繁华、吴相洲、方复全[24]、王德胜、刘乐贤、葛根年、金寿福、夏静

国家级教学团队

国家级教学团队

序号

名称

负责人

院系

获评年度

1

地理学教学团队

宫辉力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2008

2

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团队

徐蓝

历史学院

2008

3

文学理论教学团队

陶东风

文学院

2009

4

汉语言文字学教学团队

周建设

文学院

2009

5

信息工程教学团队

关永

信息工程学院

2009

6

本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何书元

数学科学学院

2010[25]

教育部创新团队

序号

名称

负责人

获评年度

1

几何分析

方复全

2011

2

城市地面沉降监控技术与演化机理研究

关鸿亮

2011

3

昆虫演化与环境变迁

任东

2011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3月,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学位授予点18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学位授予点9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2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建设学科13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7]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数学

国家重点学科:基础数学、植物学、中国古代文学、世界史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美术学一级学科

北京市级重点学科:数学

二级学科北京市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学、俄语言文学、音乐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遗传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美术学、思想政治教育

一级学科北京市级重点建设学科: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

二级学科北京市级重点建设学科:宗教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基础心理学、光学、物理化学、细胞生物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旅游管理、自然地理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分析化学

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数字文献学、数学与信息技术

北京高校高精尖建设学科:教育学(共建)、马克思主义理论、艺术类学科群、中国语言文学(共建)、历史学(共建)学科

“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

序号学科名称所在院系
1首都基础教育创新与现代化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系
2中外历史与文明历史学院
3中国文学研究与现代文化文学院
4思想政治教育与哲学研究政法学院
5艺术教育与艺术理论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
6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科学学院
7遗传与生物工程生命科学学院
8城市地理信息技术与首都圈生态环境保护利用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9光物理科学与技术物理系

北京市“211工程重点学科(9个):首都基础教育创新与现代化、中外历史与文明、中国文学研究与现代文化 文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与哲学研究、艺术教育与艺术理论、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遗传与生物工程、城市地理信息技术与首都圈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光物理科学与技术

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基础数学、植物学、中国古代文学、世界史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二级学科):美术学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数学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1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学、俄语言文学、音乐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遗传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美术学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个):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3个):宗教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基础心理学、光学、物理化学、细胞生物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旅游管理、自然地理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分析化学

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数字文献学、数学与信息技术[26]

首都师范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排名:

序号学校代码学校名称一级学科名称评选结果
110028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A-
210028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A-
310028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A-
410028首都师范大学世界史A-
510028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A-
610028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史B+
710028首都师范大学数学B+
810028首都师范大学地理学B+
910028首都师范大学生物学B+
1010028首都师范大学统计学B+
1110028首都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B+
1210028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B
1310028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B
1410028首都师范大学生态学B
1510028首都师范大学考古学B-
1610028首都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
1710028首都师范大学软件工程B-
1810028首都师范大学政治学C+
1910028首都师范大学化学C+
2010028首都师范大学法学C
2110028首都师范大学设计学C
2210028首都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C-

学位点

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
一级学科二级学科
代码名称代码名称
0101哲学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010102中国哲学
010103外国哲学
010104逻辑学
010105伦理学
010106美学
010107宗教学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0301法学030101法学理论
030102法律史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030104刑法学
030105民商法学
030106诉讼法学
030107经济法学
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30109国际法学
030110军事法学
0302政治学030201政治学理论
030202中外政治制度
030203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030204中共党史
030206国际政治
030207国际关系
030208外交学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0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0504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030506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0401教育学040101教育学原理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40103教育史
040104比较教育学
040105学前教育学
040106高等教育学
040107成人教育学
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
040109特殊教育学
040110教育技术学
0401Z1*教师教育
0401Z2*初等教育学
0401Z3*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
0402心理学040201基础心理学
04020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40203应用心理学
0501中国语言文学050101文艺学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05010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50120*文化产业
050121*影视文学
050122*文化研究
0502外国语言文学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050202俄语语言文学
050203法语语言文学
050204德语语言文学
050205日语语言文学
050206印度语言文学
050207西班牙语语言文学
050208阿拉伯语语言文学
050209欧洲语言文学
050210亚非语言文学
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503新闻传播学050301新闻学
050302传播学
0503Z1媒介经济学
0503Z2编辑出版学
0601考古学060101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0602中国史060201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060202历史地理学
060203历史文献学
060204专门史
060205中国古代史
060206中国近现代史
0603世界史060301世界史
060120*全球史
060121*国际关系史
0701数学070101基础数学
070102计算数学
0701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70104应用数学
0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
070120*数学教育
070121*数学物理
070122*数学与信息技术
0702物理学070205凝聚态物理
070207光学
0703化学070301无机化学
070302分析化学
070303有机化学
070304物理化学
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0705地理学070501自然地理学
070502人文地理学
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0709地质学070905第四纪地质学
0710生物学071001植物学
071002动物学
071003生理学
071004水生生物学
071005微生物学
071006神经生物学
071007遗传学
071008发育生物学
071009细胞生物学
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71011生物物理学
071012生态学
0712科学技术史
0713生态学
0714统计学
0803光学工程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1材料物理与化学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1计算机系统结构
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0812Z1*高可靠嵌入式系统
0812Z2*智能应用技术
0815水利工程081501水文学及水资源
0816测绘科学与技术081603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01环境科学
083002环境工程
0835软件工程
1202工商管理120203旅游管理
1204公共管理1204Z1*公共管理信息化理论与技术
120401行政管理
120402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
120404社会保障
120405土地资源管理
1302音乐与舞蹈学130201音乐学
130202舞蹈学
1304美术学130401美术学
1305设计学130501设计艺术学
专业学位型硕士
代码名称
0252应用统计
0451教育
0453汉语国际教育
0454应用心理
0551翻译
0651文物与博物馆
0852工程
1252公共管理
1351艺术
参考资料:[27]
博士学位授权点
一级学科所含二级学科
代码名称代码名称
0101哲学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010102中国哲学
010103外国哲学
010104逻辑学
010105伦理学
010106美学
010107宗教学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030206国际政治
030207国际关系
030208外交学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0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0504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030506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0401教育学040101教育学原理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40103教育史
040104比较教育学
040105学前教育学
040106高等教育学
040107成人教育学
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
040109特殊教育学
040110教育技术学
0401Z1*教师教育
0401Z2*初等教育学
0401Z3*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
0402心理学040201基础心理学
04020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40203应用心理学
0501中国语言文学050101文艺学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
050107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050120*文化产业
050121*影视文学
050122*文化研究
0502外国语言文学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050202俄语语言文学
050203法语语言文学
050204德语语言文学
050205日语语言文学
050206印度语言文学
050207西班牙语语言文学
050208阿拉伯语语言文学
050209欧洲语言文学
050210亚非语言文学
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601考古学060101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0602中国史060201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060202历史地理学
060203历史文献学
060204专门史
060205中国古代史
060206中国近现代史
0603世界史060301世界史
060120*全球史
060121*国际关系史
0701数学070101基础数学
070102计算数学
07010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70104应用数学
070105运筹学与控制论
070120*数学教育
070121*数学物理
070122*数学与信息技术
0705地理学070501自然地理学
070502人文地理学
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0710生物学071001植物学
071002动物学
071003生理学
071004水生生物学
071005微生物学
071006神经生物学
071007遗传学
071008发育生物学
071009细胞生物学
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71011生物物理学
071012生态学
0713生态学
0714统计学
0803光学工程
1302音乐与舞蹈学130201音乐学
130202舞蹈学
1304美术学130401美术学
注: “ *”为自主设置专业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历史学、生物学、数学、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物理学、考古学、世界史、生态学、统计学、艺术学、心理学、地理学、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3月,学校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5个,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含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北京市级教学团队9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3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教学管理人员3人,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12个,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1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29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0部、国家级精品教材5部、北京高等教育经典教材1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06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6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0门。[7]

首都师范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名录

序号

专业名称

单位

评选年度

1

小学教育

初教院

2007年

2

西班牙语语言文学

外语学院

2007年

3

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学学院

2007年

4

地理信息系统

资环学院

2008年

5

汉语言文学

文学院

2009年

6

软件工程

信息工程学院

2009年

7

俄语

外国语学院

2010年[28]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特色专业名录

序号

专业名称

单位

评选年度

1

汉语言文学

文学院

2008年

2

世界历史

历史学院

2008年

3

英语语言文学

外语学院

2008年

4

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学学院

2008年

5

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

生科院

2008年

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工学院

2008年

7

地理信息系统

资环学院

2008年

8

小学教育

初教院

2008年

9

俄语

外语学院

2009年

10

心理学

教育科学学院

2009年

首都师范大学“双万计划”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名录(2019/2020)

首都师范大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学院
化学化学系
音乐学音乐学院
历史学历史学院
地理科学资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工学院
心理学心理学院
生物技术生科院
统计学数学学院
英语外国语学院
法学政法学院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院
绘画美术学院
教育技术学教育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文学院
教育学教育学院
小学教育初教院
汉语言文学文学院
俄语外国语学院
世界史历史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学院
物理学物理系
地理信息科学地信学院
生物科学生科院
美术学美术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省级(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
舞蹈学音乐学院
考古学历史学院
哲学政法学院
应用化学化学系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物理系
西班牙语外语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信工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管理学院[29]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地理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30]

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多语种实验教学中心、美术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1][32]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司法矫正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范燕宁)、21世纪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杨青)、历史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刘新成)

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孟繁华)[33]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实践教育基地

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2个):教师教育校内创新实践基地、语言类校内创新实践基地[34]

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不全):历史学

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4个):北京凯思昊鹏软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海幼儿园、芳庄三幼、安华二幼、首都师大幼教中心、青苗幼儿园,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35]

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钢琴、代数学、音乐教育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地理信息系统、世界近现代史、文学理论、美学、电路分析、中国近代史纲要、教育研究概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36][37]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细胞生物学[38]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20世纪国际关系的历史[39]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美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音乐教育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电路分析、教育研究概论

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儿童发展、幼儿游戏与指导、幼儿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书法技能培养、中学美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教师职业道德[40]

国家级精品教材(5部):《美术教育学新编》、《微分几何(第四版)》、《近世代数初步(第2版)》、《编排设计基础》、《新编书法教程》[41]

教学成果

截至2022年3月,在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中,学校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3项(含合作项目),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17项,北京市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15项。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电子竞赛、英语演讲等国家级及北京市级比赛中均获得了多项奖励。高层次人才培养效果显著,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8项,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9项。[7]

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项):《情与理的交锋——英国财产继承研究1200-1800》(陈志坚)、《天道人妖:中古<五行志>的怪异世界》(游自勇)[42][43]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序号姓名项目名称获奖年度
1高德伟高师开设性健康课的探索与实践1997
2刘新成创设合作共同体,构建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模式2009
参考资料:[44][45]

对外交流

学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可以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院校之一,也是京港大学联盟校。学校是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一个教育部授予的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是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基地,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也是入选北京市首批“北京华文教育基地”的四所高校之一。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目前已同48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271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留学生培养本硕博全覆盖,来自107个国家和地区,并成立4所孔子学院、2所独立孔子课堂与1个孔子课堂协调办公室,即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意大利威尼斯大学孔子学院、秘鲁皮乌拉大学孔子学院、德国不来梅孔子学院、匈牙利匈中双语学校独立孔子课堂、埃及卢克索大学独立孔子课堂以及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孔子课堂协调办公室。同澳大利亚福林德斯大学联合培养了761名教育硕士。[7]

学术研究

截至2022年3月,建设北京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民政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北京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语委科研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1个教育部科技成果转化基地,1个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北京实验室,1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1个北京市知识产权试点单位,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实验室,1个北京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研究基地,4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7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院、所、中心)、实验室。[7]

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电子系统可靠性与数理交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北京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实验室

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历史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太赫兹光电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民政部重点实验室(1个):灾害评估与风险防范民政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空间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实验室(1个):水资源安全北京实验室

北京市工程实验室(1个):无损检测新技术北京市工程实验室

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太赫兹与红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2个):检测成像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高可靠嵌入式系统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46]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1个)

序号

名称

获批年份

1

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002

2

太赫兹波普与成像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002

3

纳米光电子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002

4

学习与认知实验室

2002

5

DNA损伤应答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011

6

电子系统可靠性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011

7

植物基因资源与低碳环境生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011

8

光功能材料与器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013

9

超材料与器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014

10

轻型工业机器人与安全验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015

11

光场成像与数字几何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016

首都师范大学非实体性校级科研机构名录(社科)

序号科研机构名称成立时间挂靠单位备注
1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女性文化研究中心2000年文学院重新登记
2首都师范大学言语习得实验室2004年文学院重新登记
3首都师范大学美学研究所1996年文学院重新登记
4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语言产业研究中心2010年文学院重新登记
5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散文研究中心2010年文学院重新登记
6首都师范大学大学语文教育中心2012年文学院重新登记
7首都师范大学国学传播研究院2013年文学院重新登记
8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学研究中心2015年文学院重新登记
9首都师范大学创意产业与传媒文化研究中心2015年文学院重新登记
10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1984年历史学院重新登记
11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经济研究中心1984年历史学院重新登记
12首都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史研究中心1984年历史学院重新登记
13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2004年历史学院重新登记
14首都师范大学“四库学”研究中心2005年历史学院重新登记
15首都师范大学古文献研究中心2007年历史学院重新登记
16首都师范大学欧洲中世纪与近代早期研究中心2007年历史学院重新登记
17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中心2007年历史学院重新登记
18首都师范大学唐宋史研究中心2008年历史学院重新登记
19首都师范大学西方古典文明研究中心2008年历史学院重新登记
20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心2011年历史学院重新登记
21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与拉丁美洲古代文明比较研究中心2014年历史学院重新登记
22首都师范大学公众考古学中心2015年历史学院重新登记
23首都师范大学历史教育发展中心2015年历史学院重新登记
24首都师范大学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2016年历史学院重新登记
25首都师范大学当代儒学研究中心2014年政法学院重新登记
26首都师范大学科技法研究中心2004年政法学院重新登记
27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特色政治发展研究所2007年政法学院重新登记
28首都师范大学青少年美育研究发展中心2014年政法学院重新登记
29首都师范大学中南亚-中国新疆研究中心2009年政法学院重新登记
30首都师范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2015年心理学院重新登记
31首都师范大学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研究院2016年教育学院重新登记
32首都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2016年教育学院重新登记
33首都师范大学心理与工作效能研究中心2015年心理学院重新登记
34首都师范大学性健康教育研究中心1993年心理学院重新登记
35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评估研究中心2010年教育学院重新登记
36首都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心2012年外国语学院重新登记
37首都师范大学语言哲学研究所2006年外国语学院重新登记
38首都师范大学日本文化研究中心2008年外国语学院重新登记
39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2001年外国语学院重新登记
40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斯拉夫学研究中心2014年外国语学院重新登记
41首都师范大学亚洲美术教育研究发展中心2004年美术学院重新登记
42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水墨研究所2003年美术学院重新登记
43首都师范大学视觉设计与教育研究所2010年美术学院重新登记
44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工笔画研究所2002年美术学院重新登记
45首都师范大学汉藏佛教美术研究所2006年美术学院重新登记
46首都师范大学汉字认知与表现研究中心2010年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重新登记
47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2003年教育学院重新登记
48首都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2003年教育学院重新登记
49首都师范大学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中心2015年初等教育学院重新登记
50首都师范大学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2011年初等教育学院重新登记
51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研究所2003年初等教育学院重新登记
52首都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协调发展中心2009年初等教育学院重新登记
53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研究与培训基地2002年初等教育学院重新登记
54首都师范大学初等美术教育研究中心2012年初等教育学院重新登记
55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2012年初等教育学院重新登记
56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戏曲研究中心2008年初等教育学院重新登记
57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画鉴定研究中心2006年初等教育学院重新登记
58首都师范大学中华吟诵教育研究中心2013年中国诗歌研究中心重新登记
59首都师范大学文学地理学研究中心2017年文学院2017年新成立
60首都师范大学音乐舞蹈教育与创作发展中心2017年音乐学院2017年新成立
61首都师范大学少儿视听节目创新研究中心2017年心理学院2017年新成立
62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2017年历史学院2017年新成立
63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信用立法与信用评估研究中心2017年政法学院2017年新成立
64首都师范大学博物馆发展研究中心2017年历史学院2017年新成立
65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中心2017年学前教育学院2017年新成立
66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带研究院2017年资环学院2017年新成立
67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文化遗产研究中心2017年历史学院2017年新成立
68首都师范大学俄国文学史研究中心2017年外国语学院2017年新成立
69首都师范大学画院2017年美术学院2017年新成立
70首都师范大学合唱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2017年音乐学院2017年新成立
71首都师范大学跨文化、跨媒介研究中心2018年文学院2018年新成立
72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教材研究院2018年教育学院2018年新成立
73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人文教育研究院2018年外国语学院2018年新成立
74首都师范大学表现性绘画研究所2018年美术学院2018年新成立
75首都师范大学写实油画研究所2018年美术学院2018年新成立
76首都师范大学卫天霖艺术研究中心2018年美术学院2018年新成立
77首都师范大学跨文化教育研究院2018年国际文化学院2018年新成立
78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化与文化研究中心2018年政法学院2018年新成立
79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文学思想研究院2018年文学院2018年新成立
80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童蒙文化研究中心2018年历史学院2018年新成立
81首都师范大学现实主义水墨研究所2019年美术学院2019年新成立
82首都师范大学学校德育研究院2019年教育学院2019年新成立
83首都师范大学新文化运动研究中心2020年文学院2020年新成立
84首都师范大学儿童与未来教育创新研究院2020年初等教育学院2020年新成立
85首都师范大学东亚历史研究中心2020年历史学院2020年新成立
86首都师范大学体育文化研究中心2020年体育教学研究部2020年新成立
87首都师范大学伦理学与道德教育研究所2020年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年新成立
88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诗歌研究中心2020年外国语学院2020年新成立
89首都师范大学语言治理研究中心2021年国际文化学院2021年新成立
90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情感研究中心2021年教师教育学院2021年新成立

首都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科研基地

科研基地
序号名称类别所属单位批准单位获批年份批准文号
1北京市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科技部2009国科发基【2010】65号
2电子系统可靠性与数理交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信息工程学院科技部2012国科外字【2012】210号
3北京应用数学中心国家应用数学中心

数学科学学院

交叉科学研究院

科技部2020国科办函基【2020】19号
4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教育部2003教技函【2003】56号
5太赫兹光电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物理系教育部2007教技函【2007】46号
6地面沉降机理与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教育部2018(建设期)教技司【2018】359号
7空间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教育部2007教技函【2007】72号
8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教育部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技术转移中心教育部2019教技司〔2019〕66号
9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2020国知发运字【2020】40号
10成像理论与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理工科相关院系北京市教委2015京教函【2015】431号
11水资源安全北京实验室北京实验室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市教委2014京教函【2014】374号
12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市教委2001京教研【2001】5号
13纳米光电子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物理系北京市教委2001京教研【2001】5号
14学习与认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心理学院北京市教委2001京教研【2001】5号
15太赫兹波谱与成像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物理系北京市教委2006京教研【2006】7号
16检测成像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数学科学院北京市教委2010京教研【2010】3号
17高可靠嵌入式系统技术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信息工程学院北京市教委2010京教研【2010】3号
18DNA损伤应答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市科委2010京科发【2012】352号
19电子系统可靠性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信息工程学院北京市科委2010京科发【2012】352号
20植物基因资源与低碳环境生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市科委2010京科发【2012】352号
21光功能材料与器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化学系北京市科委2012京科发【2013】599号
22超材料与器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物理系北京市科委2013京科发【2014】378号
23轻型工业机器人与安全验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信息工程学院北京市科委2014京科发【2015】230号
24光场成像与数字几何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数学科学学院北京市科委2016京科发【2017】17号
25北京市太赫兹与红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物理系北京市科委2010京科发【2012】352号
26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技术转移中心北京市科委2018
27无损检测新技术北京市工程实验室北京市工程实验室物理系北京市发改委2010京发改【2011】1904号
28北京市知识产权示范单位北京市知识产权示范单位技术转移中心北京市知识产权局2020
29语言智能研究中心国家语委科研基地文学院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16国语函【2016】2号
30北京语言智能研究基地北京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研究基地文学院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2016京社科联发【2016】8号

科研成果

“十二五”以来,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82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89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子课题57项,“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及子课题11项,“863”计划项目及子课题9项,“973”计划合作项目17项,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0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4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第二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奖14项,省部级以上奖励120项。编辑出版有《语文导报》、《中学语文教学》等。[7]

理工科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1993-2014)
序号获奖成果姓名奖项年份
1有限群及模表示轮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93
2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3
3非晶态合金铁磁性、亚铁磁性及能带结构的研究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94
4模拟血管内皮舒张因子及前药设计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4
5Kac-Moody代数及有限维可解李代数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95
6北京山区地域系统及其优化开发研究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6
7北京地区物候观测与基础物候学研究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7
8激光表面增强光谱技术及应用研究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7
9数字血管减影系统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7
10非线性发展方程行波解及平衡解的稳定性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99
11计算机组成原理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9
12应用费曼路径积分及超对称性量子力学方法研究AB散射,聚合物缠绕及含时系统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9
13齐性Siegel域与蛋型拟凸域的研究殷慰萍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0
14《高等代数》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二单位)2000
15侏罗纪喜花昆虫作为被子植物起源的证据任东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002
16高维气体动力学中非线性现象的研究李杰权、张朋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004
17有限群表示论鲁自群、朱一心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005
18真三维虚拟旅游与景区规划设计系统宫辉力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2005
19首都地下水资源空间分析系统宫辉力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2006
20植物无糖组培快繁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何奕騉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二单位)2008
21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晏月明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8
22临界点理论中的流不变集与椭圆型方程的解刘兆理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8
23苛刻环境下高速高可靠串行通信总线关永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9
24北京湿地监测技术方法与生物多样性研究宫辉力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09
25遥感测图业务平台研制及重大工程应用宫辉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9
26图的对称性杜少飞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9
27北京地区地面沉降监控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应用宫辉力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1
28新型嵌入式三模冗余容错计算机张伟功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1
29SpaceWire形式化验证和SpaceFibre的样机研制关永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2
33地面移动激光集成关键技术方法、软硬件产品与应用示范宫辉力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
30SSW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宫辉力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2
31中国中生代晚期昆虫与植物协同演化研究任东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2
32太赫兹波谱与成像理论及功能器件基础研究张存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第二单位)2013
33多渠道农业信息获取系统及应用张树东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3
34中远距离三维激光扫描与建模技术研究及应用张爱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3
35几何拓扑方复全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4
参考资料:[47]
2001年至2014年文科科研省部级及以上获奖情况
成果名称获奖作者年份等级奖励名称
中国诗歌通史(十一卷本)赵敏俐2014特等奖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自由摹状词理论研究冯艳2014一等奖
中国近现代教科书史石鸥2014一等奖
甲骨拼合续集黄天树2014二等奖
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1949-2009)陶东风2014二等奖
北京审美文化史邹华2014二等奖
北魏政治史(全九册)张金龙2014二等奖
中世纪西欧基督教文化环境中“人”的生存状态研究刘城2014二等奖
汉代监狱制度研究宋杰2014二等奖
河南早期刻画符号研究袁广阔2014二等奖
Neural correlates of binding features within- or cross-dimensions in visual conjunction search: An fMRI study魏萍2014二等奖
严格科学地实现素质教育--教师的专业宁虹2014二等奖
学生成绩提高的原理与策略——义务教育生产函数分析薛海平2014二等奖
学校师生冲突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微观政治社会学为理论视角的研究田国秀2014二等奖
甲骨拼合集黄天树2013二等奖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北京美术史(上、下)李福顺2013二等奖
“乡绅入侵”:英国都铎王朝议会选举中的异常现象刘新成2013三等奖
公立学校200 年:问题与变革劳凯声2013三等奖
汉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赵敏俐2013三等奖
藏传佛教艺术发展史谢继胜、主编2013三等奖
宋本《切韵指掌图》研究李红2012一等奖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说理陈嘉映2012二等奖
复归与重构--当代美国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变革朱晓宏2012二等奖
知识.权力.课程--政策视野中的课程研究蒋建华2012二等奖
Effects of encoding and retrieval on the mechanism of item +context binding肖鑫2012二等奖
教育生产函数与义务教育公平薛海平2012二等奖
五四时期社会文化嬗变研究梁景和2012二等奖
宋教仁思想研究迟云飞2012二等奖
中世纪英国财政史研究施诚2012二等奖
现代诗的再出发:中国四十年代现代主义诗潮新探张松建2012二等奖
汉语历史语法研究洪波2012二等奖
新乐府辞研究张煜2012二等奖
阳关、生命和雕塑的乐土:中外雕塑公园研究陶宇2012二等奖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三重意蕴及其超越性刘新成2011二等奖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制与跟踪测评蓝维2011二等奖
学校变革中的校长领导力张爽2011二等奖
重新理解教育——来自教师发展学校的报告宁虹2011三等奖
百年中国教科书图说(1897-1949)及百年中国教科书图说(1949-2009)石鸥2011三等奖
儿童的成长:另一种记忆——学校道德氛围的改造与重建朱晓宏2011三等奖
False belief understanding: Children catch it from classmates of different ages王异芳2011三等奖
中国城镇学生教育补习研究薛海平2011三等奖
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现实还是理想?陈正华2011三等奖
生命德育论刘慧2011三等奖
Distinct Neural Mechanisms for Repetition Effects of Visual Objects郭春彦2010一等奖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1978——2008)陶东风2010一等奖
北京美术史(上、下)李福顺2010一等奖
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发展陈新夏2010二等奖
先秦哲学沉思录白 奚2010二等奖
儿童的成长:另一种记忆——学校道德氛围的改造与重建朱晓宏2010二等奖
论科学教育研究与科学教育改革丁邦平2010二等奖
论宪法修改程序杜强强2010二等奖
文化与文明史比较研究何平2010二等奖
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宋杰2010二等奖
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铭辞研究(上、下)陈英杰2010二等奖
佩雷克研究龚觅2010二等奖
中国共产党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及经验研究李松林2010二等奖
资本效率理论与产业增长孙咏梅2009三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荷马社会研究晏绍祥2009三等奖
汉藏工艺美术交流史吴明娣2009三等奖
礼乐文化与中国文论早期形态研究夏静2009三等奖
中国古代歌诗研究——从《诗经》到元曲的艺术生产史赵敏俐2009三等奖
中古时期社邑研究郝春文2008一等奖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汉赋研究史论踪训国2008一等奖
赵孟頫书法艺术解小青2008二等奖
初中阶段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化课程实施行动研究总报告徐玉珍2008二等奖
台湾教育改革纵论崔萍2008二等奖
数学的观念、思想和方法郜舒竹2008二等奖
荷马社会研究晏绍祥2008二等奖
史学理论研讨讲义宁可2008二等奖
中唐文人之社会角色与文学活动马自力2008二等奖
当代中国的文化批评陶东风2008二等奖
永明体与音乐关系研究吴相洲、冯蒸2008二等奖
黄天树古文字论集黄天树2008二等奖
中华民国开国法制史邱远猷2007三等奖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
20世纪的历史巨变齐世荣、徐蓝2006一等奖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中国古代歌诗研究_从<诗经>到元曲的艺术生产史赵敏俐2006一等奖
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对策研究王安国2006二等奖
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与互联网社交服务使用偏好的关系雷雳2006二等奖
Electrophysiological correlates of forming memories for faces, names, and face-name associations郭春彦2006二等奖
敬天与崇道刘屹2006二等奖
解读德里达的杨生平2006二等奖
信用伦理研究王淑芹2006二等奖
现代汉语的诗性空间张桃洲2006二等奖
中唐诗歌嬗变的民俗观照刘航2006二等奖
全面提高北京市初中教育质量乔际平2006三等奖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儿童心理综合量表方平、王建平、罗峥、蔡红2006三等奖
性伦理学新论安云凤、吴来苏、王淑芹2006二等奖
中国师范教育史马啸风、曹运耕、曹薇2006三等奖
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王光明2004二等奖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教育管理决策新论孟繁华2004二等奖
现象学教育探析宁虹2004二等奖
道教与唐代社会王永平2004二等奖
南北朝八书二史疑年录许福谦2004二等奖
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聂月岩2004二等奖
民族主义的意义与悖论林精华2004二等奖
青少年心理发展雷雳2004二等奖
六朝书法与文化王元军2004二等奖
司空图年普汇考陶礼天2004二等奖
周汉诗歌综论赵敏俐2004二等奖
稷下学研究--中国古代的思想自由与百家争鸣白奚2003/7/3一等奖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中国比较教育理论建设的研究王长纯2003/7/3三等奖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王瑞荪2002一等奖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欧阳竟无佛学思想探微程恭让2002一等奖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多卷本)张燕瑾2002一等奖
东亚联盟论研究史桂芳2002二等奖
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徐玉珍2002二等奖
教育管理决策功能模型孟繁华2002二等奖
重新理解教育--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的思考宁虹2002二等奖
雷神.龙神思想和信仰——中日语言文化的比较研究李均洋2002二等奖
不同方向视觉运动追踪的特性丁锦红2002二等奖
中国美术史李福顺2002二等奖
书法与中国文化欧阳中石2002二等奖
20世纪后期的俄语学研究及发展趋势杜桂枝2002二等奖
新时期中国史学思潮邹兆辰2002二等奖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左东岭2002二等奖
马克思的工业革命理论与现时代叶险明2002二等奖
新时期中国发展观--兼当代国外发展观的比较研究范燕宁2002优秀奖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
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郝春文2002三等奖郭沫若中国历史奖
传统的批判——从传统看精神文明建设吴相洲2001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48]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22年5月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图书馆共有各类图书文献1490万余册(件),其中印刷型文献316万余册,电子图书119万余册,电子期刊5万余种,学位论文1049万余册。购买非书刊类数据库80个,自建数据库42个。[49]

学术期刊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社科类双月刊,其前身是《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随校名的变更改为今名。栏目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史学、哲学、法律、教育等领域,辟有“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研究”、“世界历史研究”、 “社会复杂性问题研究”、“专家访谈”、“博士论坛”、“百年文学透视”、“比较教育”等专栏。该刊入选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收录。[50]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科技类双月刊,1976年创刊,1980年定为半年刊,1986年改为季刊并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发行,其前身为《北京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随校名的变更改为今名;被《数学文摘》、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

文化传统

设计者:美术学院教师闫学峰 设计时间:2004年

校徽中心部分CNU大写英文字母代表首都师范大学的英文缩写,也是简约易记的形象造型,字体造型庄重有力,特点突出且富有变化性,设计充分体现出丰富而具有内涵的象征性。敞开的书籍不仅是对传统典型认知“教书育人”的尊重性保留,更是师范大学恒久不变的办学宗旨。

设计整体在尽力保持传统校徽造型概念及印象习惯的前提下,努力在造型设计方面寻求较大的突破,橄榄枝与学校英文字体采用错动性建构造型,打破了传统的造型对称性,使设计带有很强的革命性,不仅带给人们视觉上的吸引,更产生心理的震动。而错动性造型设计的深层理念在于她的象征性动意,代表着首都师范大学应是一所具有永不因循守旧、永远积极进取、不断突破自我、永久持续发展并且面向国际和开放理念与精神的大学。

校徽设计从整体上不仅仅做到了与传统自然良好的结合,更在其基础上做到了设计理念的准确表达与视觉造型的突破创新。[51]

校训

为学为师、求实求

“为学”意味着教师要教书育人、勤勉治学;学生要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为师”指的是首都师大是培育教师的摇篮,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学生既要独善其身,又要兼善天下。

“求实”就是要求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治学、做事都要求真务实。

“求新”体现了时代精神,教师要努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学为师,求实求新”的校训从兴学育人、培育师资的角度倡导“为学为师”,强调要学为人师,行为师范,从做人治学、干事创业的角度倡导“求实求新”,强调要实事求是,创新创造,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在职教师和未来教师的要求。

校歌

首都师范大学校歌

作词:潘亮、张大成 作曲:尹铁良

沐浴着北京的朝阳,首都师大桃李芬芳。

学子播种美好的希望,青春点燃远大的理想。

啊,首都师大,你是学子的母亲。

首都师大,你是智慧的海洋。

为学为师,求实求新,如同破浪的双桨。

首都师大,我们同你一起远航!

伴随着祖国的步伐,首都师大前程辉煌。

汗水滋润教育的沃土,心血铸就伟大的栋梁。

啊,首都师大,你是学子的母亲。

首都师大,你是知识的殿堂。

为学为师,求实求新,化作腾飞的翅膀。

首都师大,我们同你一起高翔![52]

学校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孟繁华
校长方复全
党委副书记董竹娟
副校长杨志成、李有增、李小娟、马力耕、雷兴山
纪委书记
李丽辉[1]

历任领导

历任校长历任党委书记
姓名任期姓名任期
凌莎1954年至1958年凌莎1954年至1958年
杨伯箴1962年至1964年鲍城吉1958年至1961年
冯佩之1965年至1968年杨伯箴1961年至1964年
崔耀先1973年至1983年冯佩之1965年至1968年
仓孝和1983年至1984年崔耀先1977年至1983年
杨传纬1984年至1989年何钊1983年至1988年
林培黎1993年4月至1997年8月林培黎1988年至1993年.4月
齐世荣1989年8月至1993年4月于洸1993年4月至1997年8月
杨学礼1997年8月至2001年11月牛继升1997年8月至2001年1月
许祥源2001年11月至2007年7月谢维和2002年4月至2004年2月
刘新成2007年7月至2013年11月刘利民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
宫辉力2013年11月至2017年12月[53]许祥源2004年2月至2004年12月

张雪2006年7月至2015年3月


郑萼
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54]

知名校友

注:首都师范大学建校6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科学技术及管理人才10万余人,各界校友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舒展抱负、发挥聪明才智,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建设谐社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很多校友已成长为单位、行业乃至国家之栋梁,部分校友整理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刘源:陆军上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

刘利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总督学

肖培: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副部长

李其炎:原中共中央委员,劳动部副部长

胡晓炼: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王蒙:原文化部部长、当代著名作家

靳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全国妇联副主席

高洪: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李德齐: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院长

刘新成: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康泠:原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第六、七届书记处书记

谢伯阳:国务院参事、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路建平:新华通讯社原副社长

武寅: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纪连海: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百家讲坛》主讲

岳福洪: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王殿卿:原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常委副院长

何宁: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赵多佳:北京电视台台长

常晓勇:共青团重庆市委副书记

郑登文: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

王春杰:现任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李小豹:江西省萍乡市委书记、萍乡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

钮小桦: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二中学校长

刘长铭:民盟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四中学校长

郭涵: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

孟京辉: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北京丹尼国际舞台表演艺术奖最佳导演奖获得者

刘江:时尚传媒集团总裁

侯小强:盛大文学董事、首席执行官

纪连海:北京市骨干教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

董浩:主持人、画家,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副会长

小柯(柯肇雷):中国内地男歌手、作词家、作曲家、制作人,CCTV-MTV音乐盛典音乐特殊贡献奖获得者

朴树:中国内地男歌手,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获得者

白敬亭:中国内地男演员

学校荣誉

获得荣誉

时间荣誉表彰备注
——
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
2021年6月入选“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55]
2021年9月7日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56]
2022年2月14日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2022年4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

获得排名

时间榜单名称排名
2020年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进步榜第75位
2020年7月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综合榜第85位
2022年4月软科2022中国大学排名第86位[9]
2022年5月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第96位[10]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