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首都)

由网友(你从未知。)分享简介:塔什湿(乌兹别克语:Toshkent),齐名塔什湿市,是乌兹别克斯坦尾都,位于乌兹别克斯坦东部、恰特卡我山脉西面,锡我河左岸主流奇我奇克河谷地的绿洲中间,按照民间显示资料截至二零二一年面积二六零平方私里,人嘴约二六七.七万人,有乌、俄等一二零多个平易近族,塔什湿是乌兹别克斯坦政事、经济、文明以及接通中间以及最大的工业都会。[一...

塔什干(乌兹别克语:Toshkent),全名塔什干市,是乌兹别克斯坦首都,位于乌兹别克斯坦东部、恰特卡尔山脉西面,锡尔河右岸支流奇尔奇克河谷地的绿洲中心,根据官方显示资料截至2021年面积260平方公里,人口约267.7万人,有乌、俄等120多个民族,塔什干是乌兹别克斯坦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和最大的工业城市。[1]

塔什干主要工业部门为电力、航空、机械制造、金属加工、建材、轻工等。1月平均气温0℃,7月平均气温28℃。[1]

截至2023年塔什干有15所高等院校,最著名的是建于1920年的塔什干国立大学。[1]

塔什干按城市规模在独联体国家内仅次于莫斯科、圣彼得堡和基辅,排名第四位,有2000多年历史。截至2023年中乌之间仅有乌国家航空公司承运的一条直飞航线,在首都塔什干市内搭乘公交车、有轨电车、地铁和出租车是常用出行方式。[1]

中文名

塔什干市

外文名

Tashkent

行政区类别

首都

著名景点

独立广场、国立艺术博物馆

机场

塔什干国际机场[2]

时区

UTC+5

友好城市

美国、德国、土耳其

面积

260平方千米

人口数量

213万(2010年)

国家/地区

乌兹别克斯坦

地理位置

41°18′N、69°16′E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

方言

乌兹别克语

城市简介

乌兹别克斯坦即景

塔什干市的工业以农机、纺织机械制造为主,食品和纺织也很重要。为中亚最大交通枢纽,有铁路通莫斯科、新西伯利亚等地,有通往南亚各国的国际航空港。市内有地铁。有15-16世纪的宗教古迹。为中亚和哈萨克穆斯林理事会总部。建有高等学校和图书馆。附近建有奇尔奇克-博兹苏梯级水电站。有建于十二至十六世纪的建筑古迹。

历史沿革

塔什干在乌兹别克语中意为“石头城”,因地处山麓冲积扇一带,有巨大卵石而得名。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早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建有城池,公元六世纪就以商业、手工业著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公元十一世纪首见史书记载。1865年成为一座建有城墙的城市,当时的人口约7万,是与俄国进行贸易的主要中心,后来并入俄罗斯帝国。1867年成为土耳其斯坦总督区的行政中心。1930年起成为乌兹别克共和国(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首府,1991年8月31日起成为独立的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首都。

西南部的奇兰扎尔为新建住宅区和商业区。中亚古城之一。公元前二世纪末已是城镇。公元六世纪起即以商业、手工业著称。地处东西交通要冲,为丝绸之路的重要商业和手工业中心之一。19世纪成为一座新式的欧洲城市。地处地震活动带,曾屡遭震害。1966年被大地震破坏后重建。

塔什干有新、旧城之分,清真寺、陵墓等古迹大都集中在旧城。1966年4月26日清晨的一次强烈地震几乎将全城变为废墟,使30万人无家可归。震后城市进行了大规模重建,并在市内广场上矗立起一座特殊的纪念碑,以使人们永远铭记住这场重大的自然灾难。纪念碑是一块巨大方石,一面有裂缝,另一面刻有一钟面,指针指在5时24分,即地震突发的时刻。

自然环境

塔什干地处中亚心脏地带,骄阳之下,沙浪滚滚,故素有“荒原”之称。因此,水在这里显得尤为珍贵。相传一位美貌的公主许诺愿嫁给能引水灌溉荒原的勇士,以解当地居民缺水之难。于是,一位名叫法尔哈德的勇士便设法把一块巨石投入河中,来提高水位,引锡尔河水灌溉荒原。后来这位勇士得知公主因受骗含恨自尽,也殉情自杀了。今天,人们已从奇尔奇克河引出了一系列渠道,使塔什干市内水渠交叉纵横,基本解决了水的问题。人们现今在塔什干附近仍可见到一块称为“法尔哈德”的巨大岩石,不过,岩旁已建起了以法尔哈德命名的水电站和水库。

城市环境

重建后的塔什干是一座新型的欧洲化的市。从空中鸟瞰,它宛若浮在绿海上的花园,青葱秀丽。塔什干也是中亚惟一兴建了地铁的城市,这里地上交通发达,地下地铁环绕全城,交通十分方便。市内,街道宽阔,绿树成荫。新建的歌剧院、电视台、运动场等大型公共建筑和高层住宅,造型明快,间以花园、广场、喷水池、纪念碑等,错落分布在新旧城中。现存的古迹有15、16世纪的宗教建筑和陵墓,其中的巴拉克汗-马德拉斯(神学院)已成为中亚和哈萨克穆斯林理事会总部。市内还设有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艺术宫、博物馆、公园等。工业多与棉花、纺织机械及纺织有关。

塔什干还是国际文化交流的场所,这里举办过亚非拉国际电影节、各种国际学术讨论会。每年夏秋季节,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争睹这座名城的风采。

塔什干的棉花生产非常闻名,工业多与棉花、纺织品及纺织机械有关。塔什干是中亚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有数条重要的铁路由此经过。在公路交通方面地位亦十分重要,而且与各重要城市有航空来往。塔什干是共和国的文化中心,乌兹别克科学院及诸如中亚石油工业研究所、中亚地质研究所、小农业研究所都设在该城。此外有19所高等院校,200多座图书馆,10座剧院,8座博物馆和展览馆,也为塔什干这座文化名城增色不少。

友好城市

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

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

伊斯坦布尔,土耳其

西雅图,美国

华盛顿,美国

卡拉奇,巴基斯坦

柏林,德国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乌克兰

著名景点

1999年3月,乌总统卡里莫夫发布命令,将每年5月9日(原胜利日)改为纪念和荣誉日。据此,塔什干市中心的原无名烈士广场被改为纪念广场,并在其上修建了哀伤母亲纪念碑(1999年5月9日揭幕),以纪念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和为乌自由与独立献身的人们。在哀伤母亲纪念碑前燃有长明火,纪念碑两侧是具有民族建筑风格的木雕长廊,廊上有铜版刻制的荣誉薄,里面刻着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乌兹别克斯坦公民的名字。

国立艺术博物馆

始建于1918年,是乌兹别克斯坦民族艺术品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该馆不仅收藏了大量精美的、富有乌兹别克民族特色的刺绣、地毯工艺、铜器皿、木雕等,还有中国、印度、日本等东方艺术真品,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的作品也陈列其中。

国立帖木尔博物馆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庆祝帖木尔诞辰660周年。同年12月26日,卡里莫夫总统宣布1996年为帖木尔年。1996年3月14日,乌兹别克斯坦政府通过决议,建立国立帖木尔家族史博物馆。同年10月18日,帖木尔家族史博物馆正式开馆。该馆主要介绍帖木尔的生平事迹及少部分实物和资料。建筑为伊斯兰风格,蓝色圆顶,豪华典雅。

纳沃伊公园

坐落在塔什干市西南部,原名“列宁共青团公园”,始建于1938年。为塔什干最大公园,占地面积约75公顷,园内有一大一小两个湖,湖上有楼阁亭台和两个拱桥。公园高坡上立有阿里舍尔?纳沃伊的塑像,为乌兹别克语言和文学奠基人、著名诗人、思想家、国务活动家,被尊称为乌兹别克民族“精神之父”。

民族友谊宫

位于塔什干市民族友谊广场南侧,多用途建筑,可放映电影,举办文艺表演、音乐会、群众集会等。建筑面积11300平方米,观众席总面积3600平方米,共有4000个坐位。

民族友谊广场

坐落在塔什干市中心。1966年塔什干发生大地震,城市严重被毁,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塔什干重建。广场即为纪念这一友谊之举而建。广场南侧坐落着民族友谊宫。其正面不远处曾耸立由五根石柱构成的高大建筑,顶端悬挂前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国徽,现已拆除。广场中间有一组象征各民族友谊的铜雕塑群,记述了卫国战争期间马赫穆多夫铁匠一家收养15个孤儿的真实故事。

国家历史博物馆

位于塔什干市中心,前身为塔什干公共博物馆,建于1876年,后改称人民历史博物馆。1992年乌内阁通过决议,对博物馆进行重建并更名为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历史博物馆。外形为不对称的立方体。在东方建筑学中此形状是“永久”的象征。该博物馆是中亚地区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展出了中亚地区考古学、古钱币学、民族学等各领域丰富藏品及最新历史文献档案,反映了乌历史各个历史时期的概况。展品有费尔干纳盆地出土的公元前2千年的石刻避邪物、公元前5-6世纪的青铜锅、布哈拉出土的公元前4-5世纪的陶器、14-15世纪帖木尔及其后时期的钱币和武器等。博物馆还展示了乌独立后工业、农业、教育、文化、艺术、外交等各领域取得的成就。

地震纪念碑

为纪念1966年4月26日塔什干地震死难者而建。纪念碑的主体造型宏伟,突出展现人类勇于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不屈精神。方型时针雕塑所指时间即为地震发生的一刻。塔什干电视塔:高375米,居世界第九位。始建于1978年,1985年1月15日投入使用。兼具传送电视节目、接收和传送卫星电讯信号、气象观测及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在100-120米高处设有旋转餐厅,分“红厅”和“蓝厅”,可容纳120人同时就餐。参观者可在用餐同时观赏城市风景。

经济贸易

与中国运输

塔什干是乌兹别克斯坦主要的经济和贸易集中城市,也是与中国贸易与物流运输的主要城市;所以,前往塔什干的货物运输主要是以铁路和海运加陆路运输为主的多式联运等方式。

以欧运提供到塔什干运输为例,他们主要的运输方式为海运到伊朗的阿巴斯,然后通过陆路拖车的形式运输到塔什干内陆。欧运是当前提供到塔什干及周边高加索区域以及中亚区域内陆多式联运为主的供应商,与塔什干比邻的塔杜尚别,阿什哈巴德,喀布尔等内陆城市也是同样的运输方式。(欧运EUROTRANS-乌兹别克斯坦)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