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在国外定居的具有中国国籍的自然人)

由网友(呀!土豆你怎么瘦了还空心)分享简介:华裔是指正在外洋假寓的具备中国国籍的天然人,是中华国民共以及国的私平易近,照章享有中国私平易近应有的权力,并执行响应的责任。中国宪法亮文划定,掩护华裔正在外洋的合法权力以及好处是中国当局的职责。华裔没有包孕出国旅行、拜候职员,当局派往异国协帮设置装备摆设的工人以及技能职员,和国度派驻外国的公事职员以及正在外洋进修的留教熟[一]。对于于具备中国血缘,但...

华侨是指在国外定居的具有中国国籍的自然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依法享有中国公民应有的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中国宪法明文规定,保护华侨在国外的正当权利和利益是中国政府的职责。

华人 华侨 华裔 有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华侨不包括出国旅行、访问人员,政府派往他国协助建设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以及国家派驻外国的公务人员和在国外学习的留学生[1]。对于具有中国血统,但已经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人,也不能视为华侨。

中文名

华侨

别称

海外华侨

拼音

huá qiáo

民族

中华民族

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

外文名

Overseas Chinese

基本解释

中国人侨居外国者

国籍

中国

人数

约4543万(2010年)

历史渊源

中国人民移居国外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唐宋以前,移居国外的华人,没有固定的称谓。只是从秦朝开始,陆续有中国人移居日本,到南北朝时期,移居日本的人数逐渐增加,从而日本称他们为秦人。晋朝时,也称移居国外的人为汉人或侨人,《隋书·食货志》载:“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

唐宋以后,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交流、对外贸易的扩大、交通的发达,移居国外的人数急剧增多,他们多被居住国的人民称为“唐人”,《明史·外国真腊传》载:“唐人者,诸番呼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后来他们也自称“唐人”。

明清时期,仍多称“唐人”,也有的称为“华人”,“中华人”等。清代有“汉人”、“粤闽人”、“中华人”等称呼,到清末以后,又有了“华民”、“华工”、“华商”、“华人”等称谓。

词语由来

“华侨”一词的由来

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华”与“侨”,就其中一词的含义来说是明确的。“华”是中国的古称,“侨”是寄居、客居之意。中国古代很早就把寄居他乡的人称为“侨人”和“侨士”。随着移居国外人数的激增,“华”“侨”二字就被联系在一起,用来称呼在国外寄居、客居的华人。

1878年,清驻美使臣陈兰彬在奏章中就把中国寓居国外的人称为“侨民”。“侨民”便成为一种专称。1883年郑观应在给李鸿章的奏章中使用了“华侨”一词。1904年,清政府外务部又在一份奏请在海外设置领事馆的折子里提到“在海外设领,经费支出无多,而华侨受益甚大。”从此以后,“华侨”一词普遍成为寄居海外的中国人的一种专称了。

法规定义

华侨、归侨是指哪些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归侨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侨眷是指华侨、归侨在国内的眷属。”

为了适应工作中的需要,国务院侨办等有关部门对上述概念做出了具体解释:

一、华侨

是指旅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

(一)“旅居”是指中国公民已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并已在住在国连续居留两年,两年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

(二)不少于30个月,视为华侨。

(三)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包括公派和自费)在外学习期间,或因公务出国(包括外派劳务人员)在外工作期间,均不视为华侨。

二、外籍华人

是指已加入外国国籍的原中国公民及其外国籍后裔;中国公民的外国籍后裔。

三、归侨

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

(一)“回国定居”是指华侨放弃原住在国长期、永久或合法居留权并依法办理回国落户手续。

(二)外籍华人经批准恢复或取得中国国籍并依法办理来中国落户手续的,视为归侨。

四、侨眷

是指华侨、归侨在国内的眷属。

(一)侨眷包括:华侨、归侨的配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同华侨、归侨有长期抚养关系的其他亲属。

(二)外籍华人在中国境内的具有中国国籍的眷属视为侨眷。

移居沿革

中国人移居国外,可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的古代。有现存文献记载的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已有“丝绸之路”通往西域,有船舶东航日本,其中就有人留居他乡。进入唐代,才有较多的中国人定居国外,这可视为华侨史的开端。

纵观1300多年来中国人移民海外的历史,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唐代到南宋(618一1270年),为海外华侨逐渐出现的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相当发达,而东南亚各地仍然比较落后,于是有不少中国商人到东南亚各地从事贸易。其中有一部分人便在当地定居下来,成为第一代的华侨。这个时期的华侨大多居住在今天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菲律宾等国,人数大约为10万多人。

第二个时期,从元代至清代中叶(1271-1840年).为华侨出国大量增加和华侨在所在国的社会经济基础逐渐确立的时期。这个时期,明朝海禁开放,促进了海外贸易进一步发展。东南亚部分地区已变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贸易中继地,迫切需要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手工业品,因而吸引了更多的中国商人和破产的农民、渔民和手工艺人出国,加之明朝太监郑和率两万多人的船队七下西洋,历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友谊,也为中国人出国经商和移居国外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这个时期,东自日本、朝鲜,西至印度东部海岸,北起缅甸伊洛瓦底江上游,南迄印度尼西亚群岛,几乎到处都可见到华侨、其人口已达100万以上。

第三个时期,从鸦片战争到解放前夕(1841一1949年)。为华侨大规模移民高潮时期。这个时期,华侨出国的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分布之广、遭遇之苦,均属前所未有。究其原因,不外是国内、国外两方面。在国内,由于政治黑暗、战争不断、经济破产,导致民不聊生,百姓急于寻找生路;在国外,由于帝国主义对殖民地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和急需大量廉价劳动力从事开发。因此,一批批“契约华工”(俗称“猪仔”)被贩卖出洋,成为这个时期中国移民的主要方式。这种贩卖活动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达到高潮, 20世纪初趋于衰落。在这100多年里,中国约有700万人被贩卖到世界各地,从而奠定了今天华侨遍布世界各地的格局。这个时期的华侨人数已达1200多万人。

第四个时期,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90年代。这个时期,华侨大批出国的历史基本结束。但由于东西方经济的差异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移民政策的调整,仍有不少中国人通过与亲人团聚、留学等方式移居国外。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的居民,也有不少人迁居国外。这个时期,随着华侨华人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自然增长,国外华侨华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估计已有3000万人。其中90%已加入当地国籍,华侨大约只有300万人华侨华人广泛分布在世界五大洲的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来自于我国驻外使领馆、侨务部门和侨社的估计数字。从各方面来看,21世纪初海外华侨华人的人口总数约为3975.8万人,其中约有200万为近20余年间从大陆迁出的新一代华侨华人,分布在161个国家,其中绝大多数已加入所在国国籍,属外籍华人。除个别的内陆国家和偏远的岛屿地区之外,环球皆有炎黄子孙的踪迹。

从大洲分布来看,亚洲为2125万人,占83.7%;美洲245万人,占9.9%;欧洲125万人,占4.9%;大洋洲32万人,占1.2%;非洲9万人,占0.3%。

按国家和地区划分,华侨华人的85.5%集中在东南亚地区,仅印度尼西亚(600万)、泰国(465万)、马来西亚(509万)三国就有1574万人,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60%多。

居住华侨华人1-10万人的有文莱、老挝、朝鲜、尼泊尔、土耳其、沙特阿拉伯、荷兰、德国、比利时、意大利、毛里求斯、留尼汪、马达加斯加、南非、墨西哥、巴拿马、危地马拉、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多米尼加、秘鲁、阿根廷、厄爪多尔、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巴拉圭、圭亚那、苏里南、新西兰、塔希提、西萨摩亚等32个国家和地区;居住华侨华人1000-10000人的有26个国家和地区;居住华侨华人100人以上,不足1000人的有29个国家和地区。以上共104个国家和地区。其余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合计起来不过2000多人,多则几十人,少则三五人。

按华侨华人的祖籍划分,广东籍占54%,福建籍占25%,海南籍占6%,其他省、市、自治区共占15%(其中以台湾、广西、山东、新疆、云南为主)。在东南亚,粤籍、闽籍和其他省市之比为5:3:2;而在亚洲以外,粤籍占绝大多数。若以方言划分,使用闽南、客家、广府、潮州、海南、闽东(福州)、客家六种方言的人。占海外华侨华人总数的80%左右。使用前四种方言的,每一种都超过500万人,后两种则约300万人。

新中国建国不久,一切欣欣向荣,许多华侨以身为中国人而自豪,生怕因加入了外国国籍而背上“忘掉祖国”的骂名。但1955年4月27日,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会见当地华侨时却给他们泼了冷水。他说:“如果在我们国内,有几百万外国侨民,他们也是双重国籍,我们政府好不好办事呢?凡事都要推己及人。”不过,为打消华侨们的顾虑,他强调:“选择了别的国籍,朋友仍然是朋友,兄弟仍然是兄弟。”他甚至还多次说这是“亲戚关系”,“你们入了当地国籍回中国,就像出嫁的女儿回娘家一样”,并随时“欢迎你们回娘家嘛。”

新中国成立初期,适逢冷战时期,东南亚华侨国籍与待遇问题使中国与当地国家的外交关系产生紧张和困难。同时,“双重国籍”是当时西方阵营指责华侨为“第五纵队”的“证据”。这也是东南亚国家怀疑华侨忠诚的主要根据之一。显然,新中国如果不及时妥善解决“海外华侨问题”,不仅不利于中国与这些国家关系的发展,而且也不能保障华侨在所在国的安全和正当权益。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做出了决定:

一、放弃多年以血统为准的国籍;

二、鼓励华侨加入所在国的国籍,但必须根据自愿;

三、不赞成实行双重国籍。

于是“华人”这个名词就开始出现了。

现状:华侨华人广泛分布在世界五大洲的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关于华侨华人的人口数量,尚无精确、科学的统计数字。

分布范围

从大洲分布来看,亚洲为3627万人,占78%;美洲890万人,占15%;欧洲170万人,占5%;大洋洲100万人,占1.7%;非洲10万人,占0.3%。

按国家和地区划分,华侨华人的73%集中在东南亚地区,仅印度尼西亚(1200万)、泰国(850万)、马来西亚(640万)三国,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60%左右。

世界上居住华侨华人100万以上的有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缅甸、秘鲁、新加坡、菲律宾、加拿大、美国等10国;居住华侨华人10-100万人的有柬埔寨、印度、日本、西班牙、英国、法国、俄罗斯、新西兰、巴西、荷兰、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居住华侨华人1-10万人的有文莱、老挝、朝鲜、韩国、尼泊尔、土耳其、沙特阿拉伯、比利时、意大利、毛里求斯、留尼汪、马达加斯加、南非、墨西哥、巴拿马、危地马拉、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多米尼加、秘鲁、阿根廷、厄爪多尔、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巴拉圭、圭亚那、苏里南、塔希提、西萨摩亚等32个国家和地区。

根据广东省政府网数据,广东有2000多万海外侨胞,占全国的三分之二,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越南、柬埔寨,欧美的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南美洲的秘鲁、巴拿马、巴西、委内瑞拉,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非洲的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南非、留尼汪等国家和地区。省内约有10.3万归侨、2000多万侨眷,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和梅州地区。广府语系地区的归侨侨眷约有800万人,潮汕语系地区归侨侨眷约有700万人,客家语系地区的归侨侨眷约有500万人。

另有福建数据,福州籍华人华侨有300多万,闽籍客家华侨近300万。故各省客家华侨共约1000多万。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有: 闽南籍的陈嘉庚、李清泉、郑周敏、黄奕住、李光前等,广府籍的骆家辉、容闳、陈宜禧、陈启沅、陈芳等,福州籍的黄乃裳、林文镜、曹德旺,陈清泉等,客家籍的胡文虎、张弼士、张鸿南、张煜南、叶亚来、罗芳伯、吴元盛、谢枢泗、钟亚瑟、李光耀、李显龙、他信、英拉等,潮汕籍的陈慈黉等,广西籍封奕敏等,他们都是华人华侨中的杰出代表。体现了海外华人华侨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爱国的精神。

祖籍地

一般来说华侨祖籍在中国各大城市都有,广东省较多的有汕头市500多万人, 梅州市500多万人 ,其次较多的还有江门市近400万人, 广州市近400万人, 揭阳市320多万人, 分布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福建省最多的泉州市近760万,较多的还有福州市300多万。

城市览表

广东省:江门广州梅州汕头开平 台山 普宁 潮州 揭阳 汕尾 东莞 中山 佛山 惠州 深圳 珠海 河源 湛江 茂名 肇庆 阳江 云浮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防城港钦州北海崇左桂林

福建省:厦门南平福州 泉州莆田宁德 龙岩 漳州 三明

浙江省:杭州 宁波 衢州 青田 丽水 舟山余姚象山 宁海 慈溪 鄞州奉化镇海温州 湖州台州临海

江苏省:苏州 无锡 镇江 连云港 常州 扬州

其他省区:

河北:保定

山东:济南日照青岛

东北地区:沈阳长春抚顺

湖北:武汉、天门

海南:文昌万宁

安徽:安庆

江西:上饶九江

北京

潮汕华侨及港澳台三胞人口的总数达1000多万,与本地人口数量相当。其中华侨800多万。

潮汕各县市区的华侨及三胞(含揭西普宁饶平等部分潮汕客家)分布:

潮州市

【湘桥区】:本土人口36万 华侨及三胞人口42万

【潮安县】:本土人口122万 华侨及三胞人口83万

【饶平县】:本土人口100万 华侨三胞人口82万

汕头市

【金平区】:本土人口80万 华侨及三胞人口68万

【龙湖区】:本土人口43万 华侨及三胞人口40万

【濠江区】:本土人口28万 华侨及三胞人口29万

【潮阳区】:本土人口156万 华侨及三胞人口130万

【潮南区】:本土人口120万 华侨及三胞人口112万

【南澳县】:本土人口8.2万 华侨及三胞人口14万

【澄海区】:本土人口75万 华侨及三胞人口93万

普宁市(揭阳代管)

【普宁市】:本土人口230万 华侨及三胞人口213万

揭阳市

【榕城区】:本土人口68万 华侨及三胞人口31万

【揭东县】:本土人口126万 华侨及三胞人口70万

【揭西县】:本土人口95万 华侨及三胞人口57万

【惠来县】:本土人口105万 华侨及三胞人口42万

丰顺县(梅州市辖)

【丰顺县】:本土人口70万 华侨人口52万

大埔县(梅州市辖)

【大埔县】:本土人口50万华侨人口55万

福建省华侨人口:

福州的海外华侨、华人多达300余万人,分布于五大洲的102个国家和地区。福州地区的归侨、侨眷人数多达200万,占福州市总人口的三份之一强。香港、澳门有福州乡亲近30万。在世界各地有海水的地方几乎都有福州人的足迹。不仅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西欧各国,在发展中国家如印尼、马来西亚等国有为数众多的福州乡亲,而且在一些落后国家、小而偏僻的地区如巴巴多斯、马绍尔、安提瓜、塞拉利昂等也有福州人的足迹。

泉州籍华侨华人总数达750.93万人,分布在130多个国家、地区,90%分布在东南亚。泉籍华侨、华人在100万人以上的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在10万人以上的有新加坡、泰国、缅甸、越南、美国、加拿大。旅居港澳地区的泉籍乡亲有77万多人,其中香港69.42万人、澳门5.85万人。 在台湾,有44.8%的汉族同胞(约900万人)祖籍泉州。

【晋江】

本土人口104.45万人

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110多万人、祖籍晋江的台湾同胞100多万人。

分布在世界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东南亚为最多。

【石狮】本土人口30.31万人

现有旅外华人、华侨21.27万人,台湾同胞达30万人 分布在世界33个国家,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东南亚,特别是菲律宾;有新华人华侨1.62万人,其中香港同胞5.37万人、澳门同胞0.86万人。

【惠安】本土人口92.18万人

旅居海外侨胞90多万人,台湾汉族同胞中约有90多万人,分布在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东南亚一带为主。

【南安】本土人口148万余人

旅居海外的南安籍华侨华人150万人、港澳同胞20万人、台湾同胞达150万人。华人华侨遍布于东南亚和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西欧等36个国家和地区。

【安溪】本土人口108万

旅居海外的安溪籍华侨华人100多万,港澳同胞1万多人,台湾同胞达28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29个国家和港澳地区。

【永春】本土人口54万人

现有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120万人,其中华侨华人116万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的47个国家和地区。台同胞有4万多人。

【德化】30.5万人

籍华侨华人主要集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港澳地区,海外华侨华人12.33万、港澳同胞0.34万。

【鲤城区】26.74万人海外华侨华人24万多人、港澳台同胞6万人多人。

【洛江区】17.1万人

共有华侨华人14.3万人,港澳同胞2.01万人。

其它相关

2008年8月4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许又声在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举行的华侨华人与北京奥运会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政府是不承认双重国籍的。

许又声说,根据中国相关的法律,我们在海外的侨胞可以根据自愿的原则选择保留中国国籍或者是加入住在国国籍。如果他们保留中国国籍,那就成为华侨。如果他们加入了住在国的国籍,那就成为外籍华人。

许又声说,第一,实行不承认双重国籍的立法原则是世界上多数国家所采用的一个原则。第二,中国是一个侨务大国,分布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有几千万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实行的不承认双重国籍的政策,实践证明是非常成功的。它不仅有利于海外的华侨华人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在当地更好地长期生存和发展。同时,它也有利于减少疑虑,增进互信,促进中国和华侨华人住在国友好关系的发展。第三,对一些侨胞希望中国政府承认双重国籍的愿望,我们表示理解。中国政府的相关部门,将为他们加强与祖籍国的联系、合作和来往提供便利和服务。比如说,在来往中国方面,据我们了解,相关部门已经授权我们驻外使领馆给需要经常往来中国的这些外籍华人提供半年、一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多次往返签证。

许又声介绍,国务院侨办邀请了全世界420位华侨华人代表,到北京出席奥运会的开幕式、闭幕式,以及残奥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之后,还将邀请这些华侨华人代表深入到中国的东北、西北、华中、华东以及新疆、陕西、湖北等12个省区市进行考察访问。

发展趋势

为加强侨务理论基础研究,国务院侨办在组织2007—2008年度课题中先后立项7个相关课题,厦门大学庄国土教授等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对东南亚、À¬美、中东、中亚等地区华侨华人分布状况与发展趋势进行了较为科学的估算,并预测分析了华侨华人人口分布状况与发展趋势。现摘编如下,供参阅。

截止2010年,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约4543万。

就整体而言,近30年来海外华侨华人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数量的迅速增长和教育及济水平快速提升。近年来,由于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新移民的大量增加,加上海外传统华社人口的自然增长,海外华侨华人数量已有较大增幅。而相对于老移民,新移民的教育水平和¾¬济实力有较大的提高。新移民中,有近1/3为来自港台和中国大陆的留学生及其眷属,与老移民多为农民有根本差别。

二是世界华侨华人分布状况发生变化。世界华侨华人高度集中于东南亚的格局已被大规模的新移民所改变。现今东南亚华侨华人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比例降为73%左右。北美华侨华人多达530万,2007年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近12%。欧洲华侨华人200余万,2007年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近5%。华侨华人聚居区几乎遍及全球各大洲的各个国家,尤其是À¬丁美洲、非洲和中东各地,现在也出现多个华侨华人聚居区。

在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的出国移民通常被称为新移民。在中国新移民潮中,东南亚并非移民的首选目的地。从改革开放初期到199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是中国新移民的主要目标。随着199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国家对外国移民日趋严厉的限制和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关系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商人前往发展中国家寻求商机,并定居于当地。这些新移民,其出国动机、教育程度、经济能力、职业结构和定居状况和老移民有较大不同,他们具有学历高、有一定经济能力、流动性大和来自全国各地等特点。大陆新移民中有相当大比例是高学历者,本身就是社会精英或潜在精英。来自港台的新移民大部分也具有高学历。他们移民的动机并非谋生存,而是求发展。依出国目的、途径和职业结构,中国大陆新移民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留学生。二是非熟练劳动力,他们主要以亲属团聚理由申请定居身份,少部分人则选择非法途径前往海外定居。三是商务移民,包括投资移民、驻外商务人员和各类商贩。四是少部分留居当地的劳务输出人员。至2008年,中国新移民数量可能达958万。其中,来自港台的约160-170万,来自中国大陆的约800多万。[2]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