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俄罗斯综合性高等院校)

由网友(她吻了她还爱着的他丶)分享简介: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教(英语:Lomonosov Moscow State University,俄文: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ени М.В.Ломоносова),齐称“莫斯科国立米哈伊我·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大教”,简称“莫斯科大教”,创立于一七五五...

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英语:Lomonosov Moscow State University,俄文: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ени М.В.Ломоносова),全称“莫斯科国立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大学”,简称“莫斯科大学”,创建于1755年,位于俄罗斯莫斯科市,建筑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是俄罗斯联邦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高等院校。[1]

截至2022年4月30日,莫斯科大学设有43个院系、370多个教研室、15个科研所,5000名教师。学制分布为预科1年,本科学士学位4年,硕士学位2年,博士学位3年。[1]

1755年1月25日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女王亲自批准建立了莫斯科大学。1940年,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莫斯科大学的主要奠基人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莫斯科大学开始以他的名字命名。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在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居第78名,在2021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大学中位居第97名。莫斯科大学有众多校友获得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包括戈尔巴乔夫、列夫·朗道、诺维科夫等。[1]

中文名

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

外文名

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ени М.В.Ломоносов(俄文)(英文)

创办人

罗蒙诺索夫

创办时间

1755年

校址

莫斯科(俄罗斯) 深圳(中国)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大学注册学籍并颁发文凭)[1][2]

主管部门

俄罗斯联邦总统府

办学性质

国立大学

现任领导

维克多·安东诺维奇·萨多夫尼奇(校长)

校训

科学是对真理的清楚认识和心灵的启示[1]

简称

莫斯科大学

主要院系

数学与力学系、法律系、物理学系、生物学系、翻译系等40多个院系

知名校友

切比雪夫、契诃夫、朗道、赫尔岑、戈尔巴乔夫、江平

类别

综合类研究型大学

主要奖项

诺贝尔奖13名、菲尔兹奖6名

学校特色

国际公立大学论坛

中国学联

莫斯科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

办学历史

莫斯科地铁一号线攻略,串联重要景点的地铁线

1755年1月25日,由沙皇俄国著名教育家M.B.罗蒙诺索夫倡议,俄罗斯女沙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下令建立莫斯科大学,学校最初设法律、医学和哲学3系,后增设数学-物理系,并将哲学系扩充为历史-语文系。附设有2所文科中学、一所师范学堂和一个印刷社。1755年4月26日该大学开始授课。一开始大学设立在莫斯科红场边上的中心药店。

18世纪70年代,沙皇叶卡捷琳娜大帝将它迁到莫霍瓦亚(Mokhovaya)街另一侧的一座新古典式建筑中,旧址在莫霍瓦亚街11号。

1812年,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攻入莫斯科,俄军撤离并将莫斯科焚城,学校一并被焚毁。

1817~1819年重建,撤离的师生重回校园,并进行院系改革。莫斯科大学开始引入西欧教育理念与思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建立新型的科学研究机构。

到20世纪初,大学培养出诸多杰出的人才,如教育家K.D.乌申斯基,诗人M.U.莱蒙托夫,作家I.S.屠格涅夫,A.I.赫尔岑,文学批评家B.G.别林斯基等。许多科学家,如“俄罗斯航空之父”N.E.茹科夫斯基、实验物理学奠基人A.G.斯托列托夫等,都曾在该校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

1905年在莫斯科大学建立了一个社会民主主义的组织,该组织呼吁推翻沙皇,建立一个共和国,此后沙皇政府多次关闭莫斯科大学。

1911年,130名科学家和教授抗议军队入驻校园并限制师生行动,一些教授被沙皇宪兵殴打,上千名学生被开除学籍。

1917年,十月革命后,建设为苏联国立大学。开始接纳工农子弟,学校多次得到苏共中央的嘉奖与表彰。1919年,学校开始免交学费,为了工人阶级子弟建立了一个预备系,来让他们能够通过入学考试。

1940年,获苏联最高荣誉列宁勋章,大学正式改名,在国立之中加入了创立者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之名。

1953年9月,在莫斯科西南的列宁山上建成新校舍。32层的主楼包括55米的尖顶在内,总高240米,顶端是五角星徽标;两侧为18层的副楼,各装有直径9米的大钟。整个建筑气势轩昂。

全校设16个系,50多个专业,云集全国的科学院院士、教授和博士,学生3万名左右,包括来自10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拥有4个天文台,3个博物馆,1个面积近50公顷的植物园,还有各种科研机构和实验室,以及广场、运动场、体育馆、剧场、大礼堂等。总占地面积320公顷。强调大学要成为科学教育中心,以本国语教学,培养出的学者和专门人才。

1955年获劳动红旗勋章,在整个苏联和华约科学教育界占有重要地位。

2005年该校举行了隆重的莫大建立250周年庆,学校举行了各种庆祝活动以及邀请众多世界教育界名人到该校演讲。

2007年1月10日,俄罗斯莫斯科大学校长萨多夫尼奇向俄总统普京汇报工作时说,俄中合办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将于2017年9月开课。

中俄联合创办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是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达成的重要共识。2017年9月13日,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分别为该校开学典礼致贺辞。习近平在贺辞中指出,中俄联合创办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是我和普京总统达成的重要共识,也是两国人文合作深入发展的重要成果,具有重要示范意义。[3][4]

2017年12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向莫斯科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们回信并问候,勉励同学们“将青春之光闪耀在为梦想奋斗的道路上,胸怀大志,刻苦学习,早日成才”[5]

2020年8月,加入中俄(山东)教育国际合作联盟。

办学条件

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莫斯科大学),是现今俄罗斯最大的教学、科研、文化中心。老校舍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红场近旁,新校舍坐落在列宁山上。该校与圣彼得堡大学、新西伯利亚大学、托木斯克大学构成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四所最高殿堂。

现设有力学-数学、计算数学与控制论、物理、化学、生物、土壤、地质、地理、历史、语文、哲学、经济、法律、新闻、心理学,翻译等16个系。共设460个专业,分别在日课部、夜课部和函授部进行。

设有亚非各国问题学院、社会科学教师进修学院和高校教师进修系、研究生部、高校预备部,以及核物理、天文、力学、人类学4个研究所。

共有280个教研室,400余个实验室,100余个专用教室,12个教学科研实验站,1个计算中心,1个植物园,4 座天文观象台,3个博物馆(自然地理、动物学、人类学) ,1座藏书约700万册的高尔基图书馆。夜课在历史、语言文学、经济、法律、心理和新闻6个系开设,函授教学只在新闻系进行。

日课部学制5年,夜课和函授部学制6年。莫斯科大学成立已有250多年的历史,已有13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莫斯科大学共有23个系,15个教学和学术中心,11个科学研究所,并开设有44个高等职业教育专业、180个研究生专业方向。在莫斯科大学工作着4300名教授和教师,4800名研究员,其中7800人拥有博士学位,有167人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莫斯科大学的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流派,以及与国际教学水平接轨的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保证了莫斯科大学的高质量的教学水平。莫大师资较强、完善的设备、高质量的教学和高水准的学术享誉世界。俄国有众多政府要员和高科技领域的专家毕业于该大学。莫斯科大学的科学家们在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地质学、化学以及其他科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无论从学术水平还是从学校影响力来看,莫斯科大学都是无愧于俄国第一,许多世界知名人士以及俄罗斯政界、科学界的要人都毕业于此,有13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莫斯科国立大学现有教师其中有多名国家科学院院士。作为原苏联的最高学府,这里的教师大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资历高深,另外学校还具有多年教授外国学生的经验,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从外国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最终达到获得与本国学生同等的教育水准[6]

学校人数

学校师资力量较强,拥有教授、讲师及各类研究人员8600名,大约4500名教授拥有博士和荣誉博士的学位,其中125位是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莫斯科大学有学生2.6万人和10000名进修生。硕士和博士班学生大约5000名。

外国留学生

外国留学生约有4000人左右,而且这个数目每年都在增加。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心得,了解各地风俗习惯,以及促进联谊。

莫斯科大学与所有大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组织、世界银行及其他组织签有协议,是国际协会的成员之一,并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及所有大陆的国家的大学签署有190多份协议,莫斯科大学还是前苏联各大学的合作中心。

地理位置

旧址在莫霍瓦街11号,1812年焚毁,1817~1819年重建。

1953年9月,在莫斯科西南的列宁山上建成新校舍。32层的主楼包括55米的尖顶在内,总高240米,正面宽450米,是莫斯科市7个典型的斯大林式建筑中规模最大的建筑,顶端是五角星徽标;两侧为18层的副楼,各装有直径9米的大钟。整个建筑气势轩昂。全校设43个系,300多个专业,云集全国一流的科学院院士、教授和博士,学生3万名左右,包括来自10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位于中国深圳市龙岗区大运新城国际大学园路1号。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是中俄两国元首达成共识创建,2016年10月27日,学校获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2017年9月13日,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分别为学校开学典礼致贺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俄罗斯副总理戈罗杰茨共同启动开学。莫斯科大学选派的教师不少于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教师总数的50%,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学生同步在莫斯科大学注册学籍并颁发莫斯科大学的文凭。[2][3][4]

学校设施

拥有4个天文台,3个博物馆,1个面积近50公顷的植物园,还有各种科研机构和实验室,以及广场、运动场、体育馆、剧场、大礼堂等。总占地面积320公顷。强调大学要成为科学教育中心,以该国语教学,培养出一流的学者和专门人才。

学校主楼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大林下令在莫斯科市中心周围建造了被称为七姐妹的七座建筑。从1953年开始莫斯科大学的主楼位于其中最大的建筑中。莫斯科大学的主楼位麻雀山(原名列宁山)。当时它也是欧洲最高的建筑,其中心塔高240米,共36层,周围有四个翼。据说其走廊共长33千米,包含5000多间房间。其顶部的红星包含一间小屋和一个展望台,重12吨。建筑的表面画有钟、气压表、温度计等巨大图案,饰有雕塑和镰刀斧头的图案。建筑前有著名俄罗斯学者的塑像。而这些雕像其中就包括莫大的创始人罗蒙诺索夫的,伫立于主楼正前方与图书馆相呼应的位置。

学院设置

力学与数学系,计算数学与控制论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土壤学系,地质系,地理系,历史系,哲学系,语言文学系,经济系,法律系,新闻系,心理学系,教育系,社会学系,亚非学院,世界政治系,医学系

专业设置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高等几何和拓扑学,概率论,数论,微分方程,函数理论,数理逻辑,数理统计,离散数学,计算数学,理论力学,气体力学,气体动力学,弹性理论,流体力学,应用力学,系统程序设计,最优控制,计算机成套设备系统自动化,算法语言,实验物理,理论物理,固体物理,核物理,无线电物理,电子学,声学,地球物理,大气物理,天文学,分子物理,量子理论,光学,高能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线电化学,化学工艺,激光化学,胶体化学,高分子化合物,化学酶,电化学,化学动力学,自然化合物,高压物理,石油和有机催化化学,人类和动物生理学,细胞学,组织学,生态学,水生生物学,植物生理学,胚胎学,生物化学,病毒学,微生物学,生物物理,动物学,昆虫学,鱼类学,农业化学,土壤生物学,土壤地理学,农业和土壤保护,土壤侵蚀,土壤学,地质学,动力地质学,历史和区域地质学,古生物学,岩石学,海洋地质学,晶体学,晶体化学,地质化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冻土学,地理,自然地理,景观学,世界和地理生态学,地貌学,古地理学,冰川学,自然资源,生物地理学,海洋学,哲学,外国哲学史,伦理学,美学,逻辑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社会经济学,社会管理理论,人口学,社会统计学,社会情报学,文化教育社会学,历史,俄国史,古代史,艺术史,欧美近代史,外国艺术史,俄国文化史,前苏联史,南斯拉夫和西斯拉夫各族史,中世纪史,经济学,会计学,工业经济,财政与金融,经济管理,俄语,文学史,俄罗斯文学史,斯拉夫语,语言学,古典语言学,法语,德语,罗曼语,英语,日耳曼,意大利语,匈牙利语,瑞典语,挪威语,荷兰语,葡萄牙语,新闻学,广播与电视,报刊编辑,新闻学史,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生理学,神经心理学,病态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国家和法理论,国家和法历史,行政法和财政法,国际法,民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劳动法,汉语,日语,朝鲜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中国史,近东和中东史,远东和南亚史,亚非国家经济,印地语

研究所

原子核物理学研究所,天文学研究所,力学研究所,人类学研究所,科学研究所

入系及费用

一学年分两学期,每年9月开学,寒假20天,暑假2个月,学校规定外国学生入系前先在预科系按专业不同学习俄语及专业知识1年或1年半,通过俄语毕业考试才可入系。

攻读学士学位4年, 高中毕业不可直接攻读硕士,硕士入系考试要提供本科毕业证的双认证,本科毕业攻读硕士学位2年,硕士攻读博士4年。

教学单位

大学分为两大科系。文科系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历史,文学,艺术,外语,法律学,新闻,俄语,哲学等专业。理科系包括:计算机,医学,数学力学,化学,物理,生物,地质,土壤,心理学,建筑几大专业。

力学数学系

系主任:Чубариков Владимир Николаевич

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是世界最大数学中心之一。本系培养力学、数学、应用数学领域知识面宽广的专家,他们不仅掌握理论知识,也具备科学实验技能。近2500名大学生、研究生就读于该系。力学数学系拥有近350名教授、副教授、助教和工作人员。

计算数学与控制理论系

系主任: Моисеев Евгений Иванович

计算数学与控制论系是人类知识急剧发展的应用数学和信息学领域主要数学与科研中心。本系培养与教育、科学、工业、经济和管理的计算技术应用相关众多问题专家。现该系有250多位教授和教师,其中80位国家博士,8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和10位通讯院士。

物理学系

系主任:弗·伊·特鲁辛教授

建系于1933年,物理系有35个教研室,组成6个专业大组,本科生2300人,研究生400人,教师队伍总数为827人(包括79位兼职),其中国家博士258人,普通博士485人。每三个在物理学、地球物理学和天文研究领域方面的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和通讯院士中就有一名毕业于莫斯科大学物理系。

化学系

系主任: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瓦·瓦·鲁宁教授

莫斯科大学是世界著名的化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培养中心。本系专家全面从事现代化学领域的科研工作,由12名科学院士、3名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和180名博士教授组成的强大教学班子来教授当代大学生使之成为现代化学家。他们研制出新型半导体及高温超导材料,合成了上百种新的复杂有机化合物与基本有机化合物,研制了新型药物和具有液晶性质的聚合物。他们还开创了光化学、电化学、高弥散系统化学等新的方向。

材料科学学院

院长: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Константин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Солнцев

为培养材料科学领域掌握高深理论知识和必要实践经验的优秀专家,根据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尤·德·特列季亚科夫德倡议,1991年在莫大组建材料科学学院。

生物学系

系主任:Кирпичников Михаил Петрович

生物学系于1930年在莫大物理数学系生物组的基础上建立。本系有24个教研室,7个专题实验室,50多个教学科研实验室,两个生物站,其中一个位于距莫斯科不远的兹维尼格勒,另一个称为白海生物站,坐落于白海岸边。学生们在动物博物馆和植物园进行实习。在俄罗斯科学院"普奥生物研究中心"有生物系分系。该系工作着12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6名通讯院士、50多名教授,大部分的老师都具有博士学位

生物工程与生物信息系

系主任:Скулачев Владимир Петрович

由于生物科学飞速发展与广泛的应用,所以产生了生物工程与生物信息的专业学科,这个学科主要研究新的技术工艺和新的材料特别针对医学和工业。

地质学系

系主任:Пущаровский Дмитрий Юрьевич

地质学系培养土地科学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专家。该系学生不仅能获得现代地质学诸多领域深厚的理论知识,还可成为该科学应用方面具有高度专业知识的专家。就读期间向学生提供各种科学实验。本系设有几个供学生进行暑期地质实习的设备良好的基地。其中最大的克里米亚。在黑海和波罗的海进行海洋地质考察。

地理学系

系主任:尼 谢 卡西莫夫教授

莫大地理学系拥有当今世界最大的地理学家教育科研集体,每年有近300名学生毕业。该系毕业生受到生态环境保护,地区经济,地球信息学,全球气候模拟等领域专家的高度评价。т

土壤学系

系主任:谢 阿 肖巴教授

莫斯科大学土壤学系成立于1906年,不仅是俄罗斯,也是全世界基础土壤学领域最大的学术研究机构。该系现有近300名教职员工,其中教授20名,国家博士32名,普通博士(Ph.D)125名。

基础医学系

系主任:Ткачук Всеволод Арсеньевич

本系教学的特点是培养能够独立进行科研的世界一流水平的医生,重点进行符合当代医学标准的科学领域研究工作。

该系主要目标是利用当代最新的信息和教学工艺(包括Medline, NeuroScience Index等):培养符合俄罗斯高等教育标准培养临床专业的医务工作者;通过莫斯科大学各专业知名专家和科研机构的力量对基础和临床医学进行深入研究;在医学实践中研究和获得医疗诊断和治病最新方法;

历史系

系主任:谢 巴 卡尔波夫教授

莫斯科大学历史系是俄罗斯历史领域主要教学与科研中心之一。全系共有300多名教授,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莫斯科大学其他系的教师及俄罗斯科学院的知名学者也在本系授课。莫斯科大学历史系在历史科学方法理事会框架内,把俄罗斯高校中40多个历史系联合起来。

法律系

系主任:Голиченков Александр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莫斯科大学法律学系是培养法学专业高级律师人才的摇篮。该系成立于1755年莫大建校之时,是莫大最早的系。

语言系

系主任:玛·列·列姆妮奥娃教授

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在培养语文学家方面居各大学之先,它把语言科学方法理事会框架内六十多个本国语言系与罗曼-日耳曼语言系联合起来。该系设有语文方面各科最新大学课程,并有供国内外使用的教科书与教材。

外语系

系主任:斯.格.捷尔-米娜索娃 教授

在社会文化领域中,该系在一下三个方面研究西欧及东欧语言:应用语言学(语言教学法和翻译理论,单语与双语词典学,术语与术语学);语言交际理论(普通演讲术、局部演讲术,媒体语言,文语交际文献学,商业交际);文化学(文化人类学,应用文化学,文学与文化对比研究,跨文化交际)

哲学系

系主任:Миронов Владимир Васильевич

哲学系讲授哲学、政治学、宗教学基础知识。

经济系

系主任:瓦.彼.科列索夫 教授

莫斯科大学经济系建立于1941年,该系共有178名教师和192名工作人员,1800名学生,500多名博士研究生。

新闻系

系主任:雅.尼.扎苏尔斯基 教授

在俄罗斯及国外各传媒工作的15000新闻工作者为该系毕业生。自新闻系成立之日起,已有500多名外国留学生从该系毕业。本系有教授21人,副教授65人,教员及其他工作人员121人,在系学习的俄罗斯学生近2200人,外国留学生约100人,进修生12人,博士研究生26人。

心理学系

系主任:Зинченко Юрий Петрович

本系有110名教师,包括1名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10名院士及教育院士,36名教授/国家博士,58名副教授/博士(Ph.D),104名其他工作人员(包括4名国家博士和60名Ph.D)。

社会学系

系主任:Добреньков Владимир Иванович 兜布林科夫.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教授

莫斯科大学社会系成立于1989年,本系共有12个教研室,3个实验室,700多名本科生、硕士生,200多名Ph. D和进修生,其中包括来自以下13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中国、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美国、墨西哥、阿塞拜疆等。

艺术系

系主任:Лободанов Александр Павлович

莫斯科大学已于1801年7月正式开设艺术系。2002年正式对中国招生。主要培养各类艺术和一般艺术理论方面的学士和硕士,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毕业生应该具有完整的世界观,理解艺术规律性及艺术表现形式,掌握艺术创造基本技能,能够进行艺术评论分析和艺术坚定与咨询活动。毕业生主要从事艺术教育、文化传播和艺术创作活动。

日前招收以下方向的学生:音乐、戏剧、绘画、一般艺术理论

日前入学需要考试:俄语、历史、专业科目面试

戏剧专业:诗词、小说、音乐或舞蹈片段

音乐专业:试唱、和声或一般音乐理论,小型作品演奏

绘画专业:绘画与构图、作品(油画、铅笔画、水彩画、色彩画等)

一般艺术理论:俄罗斯及世界文化艺术史

与进入其他系一样,学生要在国际教育中心通过一年或半年的预科班学习

亚非学院

院长:米.斯.梅耶尔 教授

亚非学院成立于1956年,是俄罗斯研究东方问题的一流学院,培养亚非近40种语言的专门人才(1972年以前该学院称东方语学院),该院毕业生供职于各部委、总统办公厅、国家杜马,在各大公司担任要职,同时也活跃在各大传媒机构。该院有250多名教员(30名教授,70名副博士,均具有国家博士或Ph. D)。

教育设施

大学教育设施完备,校内有超过100个实验室、电脑中心,拥有人类学博物馆,动物学博物馆,地球科学博物馆,稀有书籍博物馆4个博物馆,4座天文观象台,植物园,众多科研所,以及许多特别的教学研究中心(生物科技、激光、社会形态)等,还有文化宫、大学生剧院、电影院等供学生休息的一切生活设施。各系都拥有自己的图书馆,并实现了专线上网,学生可以免费使用它上网查询资料,学习娱乐等。在美国国家标准局对欧洲各大学及学院教育品质的评审中,莫斯科大学均名列前茅。

莫斯科大学图书馆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也是高校中最大的图书馆,建于1756年,共有藏书8,500,000册。该图书馆拥有6万多读者。每年约有180万人次光顾图书馆,借出图书400万册。该馆共有16个借书点,60个阅览室,3300个座位。馆藏书籍供莫斯科大学各教学、科研机构使用。而且莫大的每个系都有供学生读书的阅览室。

高校排名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排名标题年份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
名次666770767077747780
排名标题年份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
名次7984868793868793

参考资料:

QS世界大学排名

排名标题年份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
名次12011410810895908474

参考资料:[7]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排名标题年份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
名次276-300201-225226-250196161188194199189
排名标题年份2021
名次174

参考资料: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声誉排名

排名标题年份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
名次335051-60253030333837

参考资料:

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

排名标题年份2021
名次285

参考资料:

著名校友

安东·契诃夫、维塔利·金兹伯格、戈尔巴乔夫、亚历山大·赫尔岑、C·A·R·霍尔、扬·伊利埃斯库、瓦西里·康定斯基、彼得·卡比萨、安德雷·柯尔莫哥洛夫、列夫·朗道、亚历山大·卢里亚、安德烈·萨哈罗夫、伊戈尔·塔姆、拉希德·苏尼亚耶夫、崔永林、奥列格·德里帕斯卡、尤里·米尔纳、李俊峰、谷超豪、胡孟浩、江平、管惟炎、刘鸿儒、胡宏纹、纳比乌林娜、普里马科夫等

诺贝尔奖

1.蒲宁(Ива́н Алексе́евич Бу́нин)诺贝尔文学奖(1933)-肄业

2.谢苗诺夫(Никола́й Никола́евич Семёнов)诺贝尔化学奖(1956)-任教

3.塔姆(И́горь Евге́ньевич Та́мм)诺贝尔物理学奖(1958)

4.伊利亚·弗兰克(Илья́ Миха́йлович Франк)诺贝尔物理学奖(1958)

5.帕斯捷尔纳克(Борис Леонидович Пастернак)诺贝尔文学奖(1958)

6.列夫·朗道(Лев Ланда́у)诺贝尔物理学奖 (1962)-任教

7.普罗霍洛夫(Александр Михайлович Πрохоров)诺贝尔物理学奖(1964)-任教

8.索尔仁尼琴(Александр Исаевич Солженицын)诺贝尔文学奖(1970)-函授

9.萨哈罗夫(Андре́й Дми́триевич Са́харов)诺贝尔和平奖(1975)

10.卡皮察(Пётр Леонидович Капица)诺贝尔物理学奖(1978)-任教

11戈尔巴乔夫(Михаил Сергеевич Горбачёв)诺贝尔和平奖(1990)

12.金兹堡(Виталий Лазаревич Гинзбург)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3)

13.阿布里科索夫(Алексе́й Алексе́евич Абрико́сов)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3)

菲尔兹奖

1. 诺维科夫(1970年)

2. 马尔古利斯(1978年)

3. 德里费尔德(1990年)

4. 孔采维奇(1998年)

5. 沃埃沃德斯基(2002年)

6. 奥昆科夫(2006年)

相关新闻

2014年5月20日,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共同见证下,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与俄罗斯教育科学部第一副部长特列季亚克在上海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部关于北京理工大学与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合作举办“中俄大学”的谅解备忘录》。

该备忘录规定,双方将支持中国北京理工大学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在中国深圳市合作举办“中俄大学”,并依据各自法律规定,为其提供政策指导。

长春高新区中俄科技园与莫斯科大学共建中俄生物技术与工程中心签约仪式在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举行。

中俄生物技术与工程中心的建立,将充分利用俄罗斯在生物医学方面的研发优势,进一步推进长春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对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我省和长春市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对俄合作搭建了一个科技支撑平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莫斯科大学生物系主任基尔比奇尼科夫会见了长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纪工委书记杨俊良率领的长春科技代表团一行,并就共建中俄生物技术与工程中心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在微生物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生物化学、生物工程、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合作展开深入探讨,在第四代益生菌、抗血酸生物制剂等方面的合作,以及在长春高新区实现产业化达成了共识。

长春中俄科技园是长春高新区内的一个特色园区,主要功能是引进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高端人才和高新技术,改进提升高新区内企业的技术工艺,转化、产业化国内国际高新技术成果,建设中外合资企业、孵化新企业。长春中俄科技园被授予了“国家级国际引智示范基地”、“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多项称号。已经成为吉林省、长春市对外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基地”。

莫斯科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又名:中国留俄学生总会莫斯科大学学生会,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俄罗斯联邦大使馆教育处,是在中国驻俄使馆教育处直接领导下,莫斯科大学校方支持下,以在莫斯科大学的中国学生、学者为主体的自发的群众性组织,成立于五十年代的前苏联时期。中国著名法学泰斗、中国政法大学前校长、终身教授江平曾担任苏联时代莫斯科大学中国学联主席。学联承认《全国学生联合会总章程》、《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章程》及《中国留俄学生总会章程》。

莫斯科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是以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为主要团结对象的学生群众组织,以服务莫斯科大学中国学子,加强莫斯科大学学生社团工作为宗旨,为更好体现大使馆教育处和莫斯科大学对莫斯科大学中国学子的关心而建立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俄罗斯联邦大使馆教育处(领导)、莫斯科大学、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办公室、中国留俄学生总会

组织部,宣传部,秘书部,文艺部,新生部,社团部,体育部,后勤部,学习部,外联部,活动策划部,创业部,学术研究会。

2015年3月19日:家国情怀 深入人心,海外人士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8]

2015年4月29日:田七莫大礼堂悬空书法 克欣诺娜献唱《爱在莫斯科》。

2017年7月5日:感受温暖 开创未来(侨界关注)。

当地时间2018年7月21日,俄罗斯莫斯科,俄罗斯内务部莫斯科大学在红场举行毕业典礼。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