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花(苏木科,羊蹄甲属植物)(2023最新紫荆花(苏木科,羊蹄甲属植物)百科介绍)

由网友(王者為她戰天下#)分享简介:洋紫荆花,喷鼻港区花(推丁文名:BauhiniablakeanaDunn.)又名:红花紫荆或者红花羊蹄甲。为苏木科、羊蹄甲属乔木;分枝较多,小枝颀长,被毛。叶革量,叶片有圆形、严椭圆形或者肾形,顶端都裂为两半,似羊的蹄甲。花期冬秋之间,花大如掌,略戴芬芳,5片花瓣匀称地轮熟摆列,白色或者紫白色,10分雅观。紫荆花常年常绿繁茂,颇耐...

洋紫荆花,香港区花(拉丁文名:BauhiniablakeanaDunn.)又名:红花紫荆或红花羊蹄甲。为苏木科、羊蹄甲属乔木;分枝较多,小枝细长,被毛。叶革质,叶片有圆形、宽卵形或肾形,顶端都裂为两半,似羊的蹄甲。花期冬春之间,花大如掌,略带芳香,五片花瓣均匀地轮生排列,红色或紫红色,十分美观。紫荆花终年常绿繁茂,颇耐烟尘,特适于做行道树;树皮含单宁,可用作鞣料和染料;树根、树皮和花朵还可以入药。紫荆花也是重要的园林绿化苗木。有极大观赏价值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中央人民政府向特区政府赠送的礼品《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大型雕塑,高6米,重70吨,用青铜铸造,典雅大方,寓意深长,坐落在香港会展中心新翼的海边,已成为香港的标志之一.。

中文学名

紫荆花

拉丁学名

Bauhinia blakeana Dunn

别称

红花羊蹄甲、洋紫荆、红花紫荆、艳紫荆、香港樱花、香港紫荆花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英文名

Hong Kong Orchid Tree

繁殖方法

播种、扦插、分株、压条和嫁接

豆目

亚目

蔷薇亚目

苏木科

紫荆族

羊蹄甲属

红花羊蹄甲

分布区域

世界各地广泛栽植

主要品类

紫荆属紫荆花,羊蹄甲属紫荆花

形态特征

这些植物不宜在室内摆放,你中招了吗

乔木; 分枝多,小枝细长,被毛。叶革质,近 圆形或阔心形,长8.5-13厘米,宽9-14厘米,基部心形,有时近截平,先端2裂约为叶全长的1/4-1/3,裂片顶钝或狭圆,上面无毛,下面疏被短柔毛;基出脉11-13条;叶柄长3.5-4厘米,被褐色短柔毛。

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有时复合成圆锥花序,被短柔毛;苞片和小苞片三角形,长约3毫米;花大, 美丽;花蕾纺锤形;萼佛焰状,长约2.5厘米,有淡红色和绿色线条;花瓣红紫色,具短柄,倒披针形,连柄长5-8厘米,宽2.5-3厘米,近轴的1片中间至基部呈深紫红色;能育雄蕊5枚,其中3枚较长;退化雄蕊2-5枚,丝状,极细;子房具长柄,被短柔毛。通常不结果花期全年,3-4月为盛花期。

单叶互生,革质,阔心形,长9~13cm,宽9~,15cm。先端2裂深约为全叶的1/3左右、似羊蹄状。花为总状花序,花大,盛开的花直径几乎与叶相等,花瓣5枚鲜紫红色,间以白色脉状彩纹,中间花瓣较大,其余4瓣两侧对成排列,花极清香。

洋紫荆这种花朵貌似兰花的植物形态优美,而且容易培植。这种西方人最初把洋紫荆喻为“穷人的兰花”。洋紫荆树一般高约七米,一般可生长四十年。这种植物很易扎根生长,并不需要特别环境,只要周围空间广阔,阳光充沛,常有和风吹拂,便可茁壮成长。

常绿小乔木,高达10m。单叶互生,革质,阔心形,长9~13cm,宽9~14cm。花瓣5枚鲜紫红色,以白色脉状彩纹,中间花瓣较大,其余4瓣两侧对成排列。花极清香。发育雄蕊5,退化雄蕊2~3cm

生长习性

性喜阳光,喜暖热湿润气候,不耐寒。喜酸性肥沃的土壤。成活容易,生长较快。栽植于光照充足,排水通畅,肥料充足的土壤,生长速度快。

地理分布

紫荆原产于中国,在 湖北西部、辽宁南部、河北、陕西、 河南、甘肃、广东、云南、四川等省都有分布。 香港紫荆与大陆其它地区生长的紫荆不同,只能在 热带和 亚热带生长,21世纪初期只有在 广东、 福建、 台湾、 广西、 海南、 云南等地生长。

主要品类

一:苏木科紫荆属紫荆花

【学名】CercischinensisBge

【特征】花小而密,先开花后长叶,初春开花,叶为心形厚革质,多分布在北方。

二:苏木科羊蹄甲属紫荆花

【学名】Bauhinia blakeanaDunn

【特征】花大而艳,常绿乔木花叶同在,深秋开花,叶尖深裂近三分之一处,叶质一般为纸质叶。多分布在南方特别是 岭南。

栽培种类

白花羊蹄甲 为紫荆的变种,花为白色。

巨紫荆:植株呈乔木状,高可达15米以上,胸径则达40厘米;叶片硕大,绿色,较厚,呈革质;花色紫红,花朵稍大,花期3至4月。原产中国的南方地区,耐寒性较差,而且开花较晚。

加拿大红叶紫荆:株高4至5米,枝干黑灰色,有浅色的皮孔。新叶紫红色,老叶夏季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叶面为铜褐色,若光照不足则转为绿褐色,到秋季叶色则为红色,叶背为淡粉色。花先于叶开放,4至10朵簇生成短的总状花序,老干、新枝、短枝均可着花,花冠蝶形,玫瑰红色,花期4月。荚果条形,扁平,8至9月成熟后呈红褐色,内有近圆形的种子,但花后结果率不高。

与普通紫荆相比,加拿大红叶紫荆除了叶色为紫红色外,其他区别还有:其树干颜色较深,呈灰黑色,而普通的紫荆树干颜色较浅,为灰白色。花柄较长,花朵较为稀疏,不像普通紫荆那样密密匝匝呈团簇状,紧贴在树干上开放,而是稍微下垂,疏密有致地开放。

栽培技术

紫荆花在三或四月初月开花,花期约半个月左右(与花期时的气温有关)。后即无法结果,因此紫荆花以 播种扦插 分株压条和嫁接等方式繁殖。

扦插 洋紫荆不易结籽,宜用无性繁殖,方法如下:春到夏季,利用洋紫荆落叶后发芽前,此时枝条萌芽能力强,采集一年生充分成熟壮健枝条,进行快繁。采用硬枝段快繁法,—般取长10—15cm的枝段,上端截成平面,剪口应在芽眼上1cm处,下端削成斜面,靠近茎节部,这样有利于生根,也好识别上、下端,不至于极性倒置。用300—500PPM浓度的生根粉剂液,加沾土混匀搅成糊状,把剪好的枝段1/2浸泡到糊状泥中,沾上糊泥浆后快繁于智能苗床.1个月后 洋紫荆的离体材料下切口处有白色小点,这就是根尖,约再过半个月须很长出。平均成活率达70%以上。

移植宜在早春2〜3月进行。小苗需多带宿土,大苗要带土球。温室盆栽,春、夏水分宜充足,保持湿度。夏季高温时要避免阳光直晒。秋、冬应稍干燥。生长期施液肥1〜2次。此花在亚热带、长江流域盆栽,冬季应入温室越冬,最低温需保持5°以上。

紫荆树苗移栽在落叶后或萌芽前进行,根系发达的可直接栽植,根系不多的可先假植,翌年定植。大苗需带土球,由于根系发达,不易截断,移栽时可用利刀割断,以免撕裂根皮。移栽时地上部适当修剪整形,丛栽植株每年萌发前应更新部分老枝。生长期施肥2~3次。

嫁接

可用长势强健的普通紫荆、巨紫荆做砧木,但由于巨紫荆的耐寒性不强,故北方地区不宜使用。以加拿大红叶紫荆等优良品种的芽或枝做接穗,接穗要求品种纯正、长势旺盛,选择无病虫害或少病虫害的植株向阳面外围的充实枝条,接穗采集后剪除叶片,及时嫁接。可在4至5月和8至9月用枝接的方法,7月用芽接的方法进行。如果天气干旱,嫁接前1至2天应灌一次透水,以提高嫁接成活率。

在紫荆嫁接后3周左右应检查接穗是否成活,若不成活应及时进行补接。嫁接成活的植株要及时抹去砧木上萌发的枝芽,以免与接穗争夺养分,影响其正常生长。

病害防治

主要虫害

1.大蓑蛾

防治:秋冬摘除树枝上越冬虫囊。6月下旬至7月,在幼虫孵化危害初期喷敌百虫800至1200倍。保护寄生蜂,寄生蝇等天敌。 2.褐边绿刺蛾

防治:秋、冬结合浇封冻水、施在植株周围浅土层挖灭越冬茧。少量发生时及时剪除虫叶。幼虫发生早期,以敌敌畏、敌百虫、杀螟松、甲胺磷等杀虫剂1000倍喷杀。

3.蚜虫

可喷40%乐果乳油1000倍喷杀。

症状防治

1.紫荆角斑病

症状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斑呈多角形,黄褐色至深红褐色,后期着生黑褐色小霉点。严重时叶片上布满病斑,常连接成片,导致叶片枯死脱落。

发病规律: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尾孢菌、粗尾孢菌两种。一般在7至9月发生此病。多从下部叶片先感病,逐渐向上蔓延扩展。植株生长不良,多雨季节发病重,病原在病叶及残体上越冬。

防治:秋季清除病落叶,集中烧毁,减少侵染源。发病时可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至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至1000倍液,或80%代森锌锌500倍。10天喷1次,连喷3至4 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紫荆枯萎病

症状:叶片多从病枝顶端开始出现发黄、脱落,一般先从个别枝条发病,后逐渐发展至整丛枯死。剥开树皮,可见木质部有黄褐色纵条纹,其横断面可见到黄褐色轮纹状坏死斑。

发病规律:该病由地下伤口侵入植株根部,破坏植株的维管束组织,造成植株枯萎死亡。此病由真菌中的镰刀菌侵染所致。病菌可在土壤中或病株残体上越冬,存活时间较长。主要通过土壤、地下害虫、灌溉水传播。一般6至7月发病较重。

防治:加强养护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苗圃地注意轮作,避免连作,或在播种前条施70%五氯硝基苯粉剂3至5斤/亩。及时剪除枯死的病枝、病株,集中烧毁,并用70%五氯硝基苯或3%硫酸亚铁消毒处理。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粉400倍,或用抗霉菌素120水剂100ppm药液灌根。

3.紫荆叶枯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初病斑红褐色圆形,多在叶片边缘,连片并扩展成不规则形大斑,至大半或整个叶片呈红褐色枯死。后期病部产生黑色小点。

发病规律:为真菌病害,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上越冬。植株过密,易发此病。一般6月开始发病。

防治:秋季清除落地病叶,集中烧毁。展叶后用50%多菌灵800至1000倍,或50%甲基托布津500至1000倍喷雾,10至15天喷一次,连喷2至3次。

紫荆文化

市树

紫荆花是广东省珠海市的市树

市花

广东省湛江市市花是 紫荆花。该花花色紫红,形如蝴蝶,景色奇特,艳丽可爱,当叶子还没长出时,枝条上花已盛开

,所以又称“ 满条红”。民国时期的市花为 凤凰花,1984年经广大市民评选,湛江市民把紫荆花评为市花。紫荆花开花时,姹紫嫣红,似彩蝶翩翩飞舞着。给湛江市增添秀色。

洋紫荆又称红花羊蹄甲,国外称之 “红花骆驼蹄树”,属苏木科羊蹄甲属乔木。树高可达10米,枝条开展下垂。花朵大,可达10至12厘米,花瓣倒卵状矩圆形。每朵5瓣,其中4瓣分列两侧,相互对 衬,而另1瓣侧翘首昂头于上方,花形有些像兰花状,有近似兰花的清香,故又被称为 “香港兰花树”。紫荆花性喜温暖,易于繁殖,加上许多香港人把它视作“ 繁荣、 壮观、 奋进”的象征,因此被香港同胞广为栽种。每逢春暖花开季节,树上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灿若红霞。因1997年7月1日香港不再被英国租借,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送给香港的紫荆花雕塑,其希望的花语是 :中央政府希望内地与香港,就像紫荆花一样和睦、骨肉情深,永久地在一起,不被任何困难分离。

洋紫荆能够代表香港,是因为它的独特历史背景。早在1965年,香港已经采用洋紫荆作为市花, 当时新成立的市政局就用了洋紫荆为标志。由于香港同胞对紫荆花的酷爱,1997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继续采纳洋紫荆花的元素作为区徽、区旗及硬币的设计图案。香港区旗的洋紫荆图案花蕊以五颗星表示,与中国国旗上的五星相对应,寓意内地与香港紧密的关系,虽然洋紫荆原为紫红色,区旗只用红白两色,象征香港实践一国两制,故洋紫荆图案被改成白色。

而且香港会议展览中心2期向维多利亚港一面对开为金紫荆广场,放有象征香港主权移交的金紫荆雕像。

清华校花-- 紫荆

清华大学的校花是 紫荆花丁香花(但通常仅指紫荆花)。据清华史料记载,1914年,闻一多所在的班级演出了戏剧 《紫荆魂》。这是将紫荆花定为清华校花的来源之一。从其生物特性而言,它具有 “敢为天下先”的性格,因为它开花时,北京大地还是一片枯黄。紫荆花在校庆日前后盛开。

紫荆花具有“ 团队精神”,它俗称“ 满条红”,在开花的时候整个枝条密密麻麻百朵簇生。

紫荆历史

洋紫荆,首先在1880年左右于香港岛薄扶林的钢线湾被一名法国外方传教会的神父发现,并被他以插技方式移植至薄扶林道一带的伯大尼修道院。1908年,当时的植物及林务部总监邓恩(S.T. Dune)判定洋紫荆为新物种, 并于《 植物学报》(英国及外国)第46卷,324至326页(Journal of Botany)发表有关资料。洋紫荆的拉丁文学名的种加词被命名为“Blakeana”,以纪念热爱研究植物的第12任香港总督卜力(Sir Henry Arthur BLAKE)伉俪。现存于渔农自然护理署香港植物标本室编号Hong Kong Herb. No.1722的模式标本相信是最初发现的原树标本。

1965年,洋紫荆正式被定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区花。此特有种在1967年引入台湾,并在1984年成为嘉义市的市花及市树。

2004年, 香港大学的Carol P. Y. Lau, Lawrence Ramsden 及 Richard M. K. Saunders于美国植物学会的植物学术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中发表研究文章,从洋紫荆的外部、花朵及种子的形态,以及其繁殖能力及基因序列与羊蹄甲和宫粉羊蹄甲作对比及分析,证实洋紫荆并非独立品种,而只是前述两个品种杂交而成的混种。提出更正洋紫荆的学名为“Bauhinia purpurea x variegata 'Blakeana', cv. nov.”(cv. (cultivarietas) 指栽种变种 ,nov. (nova)表示这个是新的名称)。由于混种植物不能自行繁殖,这亦即是表示,现时香港所有的洋紫荆都是该棵于1880年首次于野外发现(亦是唯一一次于野外发现)的洋紫荆的复制品。因此,洋紫荆的基因池受到局限,这解释了洋紫荆对病菌的抗抵力较弱的原因。

传说介绍

传说一:

汉代有一个叫田真的兄弟三人分家,财产均分后,尚有屋前一株紫荆花树未分。兄弟三人约定次日将这株紫荆花树一分为三,各得其一。谁知次日清早,紫荆花树已枯萎死去。三兄弟见此情形非常感动:一棵树木听说要将它一分为三,尚且憔悴而死,难道我们兄弟三人还不如树木?于是兄弟三人不再提分家之事。没多久,屋前的那株同根连理的紫荆花树又繁茂起来,而且更加生机勃发。从此,紫荆花便成为团结和睦、骨肉难分的一种象征。

紫荆花的花语:亲情、兄弟合睦。

传说二: 相传紫荆不叫紫荆而叫乌桑,乌桑树是天宫的神树,花能驻颜美发,叶能洗浴爽身。根能益寿延年,所以它成为王母娘娘最喜欢的花。为了不让它流落人间,她把花种子放在一个秘密的地方,除了她最喜欢的那位织出七彩云霞的紫霞仙子,谁也不知道她把花种子放在什么地方。

后来那位被王母娘娘百般呵护的紫霞仙子竟然私自下凡,化名织女与牛郞结为夫妻,成为了一段被人间广为流传的千古佳话。这是中国大地上妇儒皆知的故事。

后来王母娘娘知道后,盛怒之下将紫霞仙子带回天庭后,先将她关在一个小屋子里,以示惩戒,后来王母怒气渐消后,允许她每年七月初七与牛郞鹊桥相会外,还让她继续照看天宫的乌桑树,以排解寂寞。

紫霞仙子望眼欲穿地盼到了与牛郞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当她问及村里的乡亲们时,牛郞神色黯然地摇着头,告诉她村里的乡亲们得了一种怪病,全身瘙痒,头发干枯,村里乱成了一团糟。紫霞仙子闻听此言,想起了天宫里能治百病开着紫色花朵的乌桑树,何不让乌桑树种子遍撒人间,造福百姓呢?想到就做,紫霞仙子让牛郞稍等片刻,她来到了王母娘娘珍藏乌桑树种子的地方,偷偷取出了装满乌桑树种子的羊脂玉瓶,回到了牛郞身边,并告诉了牛郞乌桑树种的功能及用途,让他将种子带回凡间遍植广种,用乌桑树治好乡亲们的怪病。当她把瓶子交给牛郞的时候,早有二郞神发现了紫荆仙子的举动,二郞神一声断喝:“大胆!竟敢将天庭神物私携凡尘,还不快快交出!”闻听此言,牛郞慌作一团,紫霞仙子见势不妙,马上取出羊脂玉瓶,拔掉瓶塞,将乌桑树种子尽数倾倒人间,只见那乌桑种子飘飘荡荡落在了人间,那种子遇土生根,逢水长芽,在人间成了一片最繁盛、最美丽的紫荆花林。

后来,乡亲们用乌桑树的叶子和根泡水洗浴全身,那怪病竟然治愈。人们为了纪念那位善良美丽的紫霞仙子,就把这种树叫做紫荆树,这种花叫做紫荆花,因为民间传说这种花的花语是:“矢志不渝,不离不弃”。所以紫荆花被许多年青人当做爱情的信物,送给自己心爱的人。

药用

紫荆花含阿福豆甙(afzelin),槲皮素-3-a-L-鼠李糖甙(quercetin-3-a-L-rhamnoside),杨梅树皮素-3-a-L-鼠李糖甙。

紫荆花

(myricetin-3-a-L-rhamnoside),山柰酚(kaempferol),松醇(pinitol)以及花色甙(anthocyanins)。

气味:

(木、皮)苦、平、无毒。 紫荆的花、树皮和果实均可入药。 具有清热凉血、祛风解毒、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等功效。可治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闭经、蛇虫咬伤、血气不和、狂犬等病症。木材纹理直,结构细,可供家具、建筑等用。

主治:

1.痈疽发背,肿毒流注。用紫荆皮(炒)三两、独活(去节、炒)三两、赤芍药(炒)二两、生白术一两、木蜡(炒)一两,共研为末,用葱汤调热敷涂患处,疮不甚热煮,用酒调敷;痛得厉害或筋不能伸,药中再加乳香。

2.鹤膝风。用紫荆皮,水煎。饭前服。

3.痔疮肿痛。用紫荆皮、水煎,饭前服。

4.产后诸淋。用紫荆皮五钱,半酒半水煎,温服。

观赏

美丽的观赏树木,花大,紫红色,盛开时繁英满树,为广州主要的庭

园树之一。

洋紫荆树冠雅致花大而艳丽,叶形如牛、羊之蹄甲,极为奇特,是热带、亚热带观赏树种之佳品。宜作行道树、庭荫风景树。该花单朵花4~5天,整株花期长达近半年,洋紫荆花以行道树在香港地区广为栽培,该花具有花期长,花朵大,花形美,花色鲜花香浓五大特点。紫荆花已成为香港的象征 。

紫荆花朵漂亮,花量大,花色鲜艳,是春季重要的观赏灌木。较好的适应范围,移栽成活率好,价格低廉,绿化效果,深受各地的欢迎。 紫荆是在2年生以上的老枝上开花,故不可疏剪老枝。3年生以上植株越冬可不再壅土防寒,但应充分冬灌,以防根系损伤。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