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增(2023最新李道增百科介绍)

由网友(血栀)分享简介:李谈删(一九三零年一月一九日⑵零二零年三月一九日),出熟于上海,结业于清华大教,修建教野,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教修建教院第1任院少、传授、专士熟导师,享用当局特殊孝敬津揭。他持久从事修建设计及其实践方面的研究事情,博精于戏院设计,知晓中外戏院的汗青成长,曾出书巨著《东方戏剧·戏院史》,于二零二零年三月一九日死。中...

李道增(1930年1月19日-2020年3月19日),出生于上海,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第一任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贡献津贴。

平均年薪超40万,35岁不再是招聘红线 猎聘数据

他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专精于剧场设计,通晓中外剧场的历史发展,曾出版巨著《西方戏剧·剧场史》,于2020年3月19日逝世。

中文名

李道增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30年1月19日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上海

逝世日期

2020年3月19日

毕业院校

清华大学

祖籍

安徽合肥

人物生平

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留系任教。

1956年,升讲师1979年升副教授。

1983年,升教授、1985年升博士导师。

1983-1988年,任建筑系系主任。

1988-1990年,任建筑学院首任院长。

1993年,应邀赴美国卡纳基·梅伦大学任剧场设计客座教授。

1985-1997年,任第2、3、4、5届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建筑学分委员会主席;兼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首都建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1983-1993年,入选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1993年后至今任名誉理事。

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

2020年3月19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李道增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2]

主要成就

  • 科研综述

在学术上坚持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深入研究理论,形成他“新制宜主义的建筑观”。文革后国门初开即依任务所需出国调查访问,与美、欧、港台、日、利比亚等有关单位建立友好关系、传播中国建筑文化、引进国际前沿学术、发展学科建设。1980年始,为填补国内空白,开设环境行为学、西方剧场发展史两门研究生新课程;提出“重视生态在规划中的作用”等新观点;为中国建筑师执业、建筑学本科生学位制国际化进行铺垫。他专精于剧场设计,通晓中外剧场的历史发展。曾主持庆祝建国十周年工程的国家大剧院与解放军剧院的设计(因财力所限未建),承担的天桥剧场、儿童艺术剧院等使用效果良好。1993年受聘美国卡纳基梅伦大学客座教授,其学识深受赞赏;曾为1998年国家大剧院提出可行性研究方案、为国际方案竞赛提供中央领导选择的三个方案之一。他1999年出版了集科技、历史与艺术为一体;跨戏剧与剧场建筑两个学科的《西方戏剧.剧场史》专著,对剧场研究作出重大贡献。[1]

  • 科研成果

晚年封山之作的清华大学纪念建校百周年-百年会堂,分别获2012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建筑创作) 金奖、2013年度教育部优秀工程设计奖一等奖和 2013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二等奖。[1]

  • 学术论著

公开出版书6部、内部书5部,发表论文60余篇。[1]

论文

“全球本土化与创造性转化”(世界建筑2004-1)

“21世纪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建筑新技术》2001-1)

“新制宜主义的建筑观”(世界建筑1998-6)

“创造型人才小议”(《清华名师谈治学育人》-北京高等教育丛书2003年)

他还承接过8座剧场设计,如:“台州文化艺术中心”、“东方艺术大厦”、“清华大学大讲堂”以及曾获奖的“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北京天桥剧场”、等。他培养的已获博士、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中有12名是以剧场、会堂、音乐厅为论文的研究方向的。

他汇集了30余年国内外访问、调研所得的学术积累,写作、出版了有150余万字、近1500幅插图,史料翔实的《西方戏剧剧场史》(上、下册,下册合著)专著。该书横跨戏剧与建筑两个学科,融人文与科技于于一体,公认为是他对剧场研究所作的重要贡献。

人才培养

李道增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1名、博士后1名。[1]

荣誉表彰

于1984年被劳动人事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贡献津贴。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