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政法类 公办 普通本科)

由网友(柠檬味的少女)分享简介:华东政法大教(简称华政,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座落于上海市,是新中国开办的第1批高档政法院校,是中央取处所共修高档黉舍[一]、上海市低程度处所低校;进选最低国民法院自贸区司法研究基地、天下结业熟待业典型教训低校、教诲部尾批“卓著法令人材学...

华东政法大学(简称华政,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坐落于上海市,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是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1]、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入选最高人民法院自贸区司法研究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是全国接收“中国政府卓越奖学金”7所高校之一。[2]现任党委书记郭为禄、校长叶青[3]校训为“笃行致知,明德崇法”。[4]

上海政法类大学除了华东政法大学,即将迎来 新的 一所政法大学

截至2021年3月,学校共有长宁、松江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5万余平方米。学校设有22个学院(部),180余个科研机构;拥有法学、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硕士学位授予权,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16个博士学位二级授权学科、46个硕士学位二级授权学科;24个本科专业,以及法学博士后流动站;教职工1300余人。[4]

华东政法大学成立于1952年,溯及前身,学校是在圣约翰大学旧址上,由原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学院、震旦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合并组建成立的,原名华东政法学院。1958年,学校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1963年再次筹建,次年招生,1972年被撤销;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第二次复校。2000年,学校由司法部划归上海市管理。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2]曾培养出朱深远俞思瑛夏克勤等杰出校友。[5]

截至2022年,华东政法大学位列2022软科中国政法类大学排名第2名[6];位列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行榜第85名[7]

中文名

华东政法大学

校歌

《明珠之光》

所属地区

中国上海市

现任校长

叶青

创办时间

1952年

学校类别

政法类

主管部门

上海市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6个(含一级学科覆盖)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1个

地址

松江校区:上海市松江大学园区龙源路555号
长宁校区:上海市长宁区万航渡路1575号[4]

主要奖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
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上海市花园单位
上海市文明单位

校训

笃行致知 明德崇法[8]

简称

华政(ECUPL)

党委书记

郭为禄

ABC排名

第85名(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9]

办学性质

公办

学校特色

省部共建大学、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6个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2个

院系设置

研究生教育院和22个学院(部)

院校代码

10276

知名校友

应松年、曹建明、齐奇、郭为禄、高建平

历史沿革

  • 昨日芳华(1879年-1952年)

圣约翰大学,原名圣约翰书院,1879年创建,是美国圣公会施约瑟主教于1877年筹建,将圣公会1865年设立的格雅书院和1866年设立的度恩书院合并后,在沪西梵皇渡路(今万航渡路)购地兴办的中国第一所现代教会高等学府。

1894年,该校建造了中国式的教育楼,为纪念创始人施约瑟主教而取名“怀施堂”。新中国成立后,约大师生为纪念1921年毕业生邹韬奋,要求将怀施堂改名为韬奋楼,于1951年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同意更改楼名。韬奋楼为上海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03年,该校用庚子赔款基金兴建“思颜堂”,以纪念中国籍牧师颜永京先生,今改名为四十号楼。孙中山先生曾在这里发表过“民主国家,教育为本”的著名演讲,为长宁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25年6月3日,五卅运动惨案发生后,圣约翰大学为阻止学生参加反帝斗争宣布停学,与学生发生强烈冲突,以孟宪承为首的19名教职员及553名学生愤然离校,于当年8月另组光华大学(今延安西路东华大学校址)。这就是历史上的“六三”事件 ,“六三楼”因此得名。此楼今座落于华东政法大学校园内,是长宁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49年5月26日夜晚,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上海市委领导人员与中共中央上海局以及中共上海地下市委的负责人抵达上海,在圣约翰大学交谊楼(1952年11月15日,华政首届开学典礼在此楼的大交谊厅举行)会面,详细讨论上海解放后的接管工作。

1952年在全国院系调整中,圣约翰大学各院系被拆分并入上海多所高校,其中政治系并入在该校原址成立的华东政法学院。[2][10][11]

  • 创设与初建阶段(1952年-1979年)

1952年6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华东政法学院在圣约翰大学的旧址上应运而生。当时,由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震旦大学、上海学院、东吴大学法学院、沪江大学、圣约翰大学、厦门大学[11]等六所学校的法律系、四所学校的政治系和一所学校的社会学系组合而成,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著名法学家魏文伯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建校后的华东政法学院第一任院长由中共中央华东局秘书长魏文伯兼任,日常工作由副院长郑文卿主持;魏文伯不兼院长后,由郑文卿任院长,赵野民、宋子成任副院长。

1956年,郑文卿调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由曾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的雷经天担任院长。

华东政法学院初创时期设有大学部、夜校部和专修科,1953年设干训班,1954年设本科,1957年设函授部。

1958年,华东政法学院第一次撤销。华政与上海财政经济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历史研究所、复旦大学法律系合并成立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停止招生工作,成立政治法律研究所(华政一部分教师并入)等。

1963年8月,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小组和教育部根据《中共中央批转中央政法小组、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等政法教育和调整政法院系问题的请示报告》,向市委提出《关于筹办华东政法学院的意见》。9月市委批复同意,提出以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法律研究所为基础筹办,由该所党组书记袁成瑞为筹委会办公室主任,行政上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教育部双重领导,以最高人民法院为主。

1964年,正式复校,由魏明任党委书记兼院长,袁成瑞为副书记,田光为副院长,招生149人,次年招生208人。

1972年,经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共上海市委决定,华东政法学院第二次撤消,师资队伍再次解体,大部分流向复旦大学。校舍则先后被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分校、上海市卫生学校、普陀区卫生学校、果品公司、蔬菜公司、水文站、水上派出所等八个单位瓜分。

1979年3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恢复华东政法学院的通知》。6月,以刘少傥、徐盼秋和曹漫之为首的领导核心,从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及其他单位以至于全国各地迅速集中必要的师资和办学人员,这在当时及时扩充了华政的师资队伍,师资匮乏问题得到了缓解。同时,在市政府的关怀下,陆续收回部分校舍。

  • 复校与进步阶段(1979年-2000年)

复校当年,在华东六省一市招收新生。1979年9月,华政迎来了复校后的第一批303名学生。除了复旦分校将东风楼归还华政外,其他校舍依然被占。以徐盼秋、曹漫之为首的一批党政领导下达指示:先建图书馆与教学大楼。于是,在党委一班人的带领下,全体师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党政工团让出办公室,在帐篷里办公,保证教学用房的需要,毫无怨言,,以苦为乐。这就是被沪上高校传为佳话的“帐篷精神”。

1981年,学校开始研究生教育,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法制史和国际法获批成为学校首批硕士学位点。

至1983年底,各类在校生已达3429人,其中本科生1649人、专科生177人、研究生34人、函授生1569人。

1985年,设置法律系、经济法系、国际法系和犯罪学系(1995年改为刑事司法系)。1985年4月,华政的本科教育在单一法学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了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和犯罪学(1995年改为侦查学)三个专业。

1988年起,受国家教委委托,培养外国进修生。1991年,本科在华东六省一市均进入第一批招生,并迅速扩展到全国。1994年,成为上海市自主招生的八所试点院校之一,同年成为全国实行并轨收费改革的院校之一。

1994年11月,又增设了国际法、贸易经济和英语三个本科专业。1995年,获批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全国首批8所试点单位之一。1996年,学校获准接受外国留学生攻读学士、硕士学位,成为上海20所向留学生颁发学位证书的院校之一,同年又获准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2]

1996年,国际经济法学科为司法部重点学科,是学校首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97年11月,增设行政管理和货币银行学两个本科专业。1998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华东地区首个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点的单位;同年7月,将上述九个本科专业调整为法学、侦查学、经济学、金融学、英语和行政管理六个专业;同年,面向全国招收法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生。[12][2]

发展与跨越阶段(2000年至今)

2000年,在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由原司法部管理的院校改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高校。

2001年3月,设立研究生教育院。

2002年,教育部对32所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进行水平评估,学校是13所被评为优秀的院校之一。

2003年2月,位于松江大学城,占地800亩的松江校区破土动工。9月,松江校区一期建设工程完工,迎来了首批学生。2003年,撤系设院,陆续成立了法律学院、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商学院、外语学院、人文学院、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社会学系、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系);同年,增设社会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本科专业。

2004年,增设治安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会计学、知识产权、公共事业管理、劳动社会保障、新闻学七个本科专业。

2005年6月,松江校区二期工程基本完工。当年8月,学校主体搬迁至松江校区,并逐步将工作重心从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建设。[2]

2007年3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华东政法学院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6月9日上午,华东政法大学揭牌庆典活动举行。

2008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再次获得优秀。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13]

2011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同年,增设翻译本科专业。

2012年12月1日,学校举行建校60周年庆典。同年,学校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2013年,学校成为首批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同年,增设德语本科专业。[14]

2014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2013-2014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同年,成为全国接收“中国政府卓越奖学金”6所高校之一。[2]

2015年4月,学校入选首批上海教育立法咨询与服务研究基地。11月,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与华东政法大学、华东地区检察机关共建的全国首个检察智库“华东检察研究院”在华政揭牌成立。12月,学校与黄浦区人民政府签订法治战略合作框架协议。[15]

2016年1月,学校与国家检察官学院签署合作协议。3月,学校与长宁区人民政府签署支持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合作协议。4月,入选共青团中央新媒体运营中心综合类工作室建设单位。5月,学校与华东师范大学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学校与松江区人民政府签署法治政府建设暨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学校与法制日报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7月,学校与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学校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9月,学校马院入选上海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校与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合作局签订合作协议;学校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共建上海司法公信力研究中心。10月,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和华东政法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廉政与法治文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华政举行;由教育部政法司、上海市教委、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联合组建的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揭牌。11月,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与学校签订合作培养知识产权检察人才协议。12月,学校“华东检察研究院”入选首批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学校与滁州市人民检察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年,入选上海市“市属高校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试点单位。[16]

2017年2月,华东政法大学荣获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称号。3月,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大数据政策法律研究中心落户学校。4月,学校与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签订合作协议;学校与泰州市人民检察院签订合作协议。5月,学校与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庭签订合作协议。6月,学校与崇明区人民法院签订合作协议;学校与嘉定区人民法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学校与静安区人民检察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学校与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签订合作协议;学校与宣城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联合国妇女署颁发《联合国中国社会性别研究与倡导基金受资机构证书》;上海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华东政法大学签订“共建‘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合作框架协议。7月,学校举行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上海科技创新法治保障研究中心”揭牌仪式。8月,学校与崇明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学校与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学校与上海市人民检察院联合成立全国首家公益诉讼研究中心。9月,成为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创始成员。11月,学校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与学校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12月,学校与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学校与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8年4月,上海市委宣传部与学校正式签约共建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校与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3月,学校与中信银行上海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5月,学校与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签订合作框架协议。6月,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8月,成为首家与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建立合作关系的省外高校;学校与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学校与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签订检校合作协议。11月,华东政法大学成为沪港大学联盟创始成员;学校与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学校与海口海事法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12月,学校与上海市司法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同年,学校被遴选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12]

2019年1月,华东政法大学作为上海唯一的市属高校入选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40所高校名单;学校与盐城市公安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入选首批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3月,学校与上海市体育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4月,学校获评首届上海市文明校园;学校与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学校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6月,学校与龙岩市公安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8月,杭州市举行与华东政法大学合作共建互联网法治研究院(杭州)签约仪式;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学校检察基础理论研究基地。9月,学校与上海国际仲裁中心、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签署合作协议与合作备忘录;学校与上海绿地申花足球俱乐部签署合作共建协议。10月,学校与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11月,华东政法大学法宣办获得“‘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称号。[17]

2020年1月,学校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6月,发起并加入法学教育创新联盟。[18]

办学条件

截至2022年3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近90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400余人。先后3人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4人获评“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2人获评“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获评“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评“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获评“全国留学回国先进个人”,1人任“马工程”首席专家,2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人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6人获评“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6人获评“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12人入选“上海东方学者”(其中包含2名客座教授),8人入选“上海青年东方学者”,29人获评“曙光学者”,5人获得“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资助,31人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17人获评“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4]

国家百千万工程人选(5人):何勤华、马长山等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1人):罗培新、金可可、王迁、程金华等

全国高校教学名师(2人):何勤华、刘宪权

上海领军人才(12人):顾功耘、刘宪权、王立民、高富平、杜志淳、吴弘、李秀清等

东方学者(12人):顾敏康、陈峰、程金华、张红、Stephen Phua Lye Huat、李连江、冷静等

国家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

负责人

获评年份

法律史本科教学团队

何勤华

2007年

经济法学本科教学团队

顾功耘

2010年

高水平地方高校创新团队建设名单(2019年入选)

序号

团队名称

负责人

学科

类别

1

世界法治文明演进与中国法治理论发展

何勤华

法学

战略创新

2

新时代政治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张明军

政治学

3

一带一路建设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林燕萍

法学

重点创新[4]

4

依法行政与公正司法的中国进路研究

叶青

法学

5

科创中心建设的法制保障

刘宪权

法学

6

全面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创新

金可可

法学

7

基层治理与上海公共安全

吴新叶

政治学

8

民族复兴与比较政治理论创新

高奇琦

政治学

院系概况

截至2021年3月,学校设有22个学院(部)以及文伯书院,开设24个本科专业。[4]

院系专业

教学院系

专业名称(学制四年)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法学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法学(经济法方向)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法学(国际经济法方向)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

法学(国际金融法律方向)

华东政法大学律师学院

法学(卓越律师人才实验班)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法学(刑事法方向)

法学(刑事司法方向)

法学(网络与信息法方向)

侦查学

治安学

边防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

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

经济学

会计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工商管理

金融学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社会工作

社会学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政治学与行政学

公共事业管理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知识产权

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

新闻学

文化产业管理

汉语言文学

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

日语

翻译

德语

英语

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

华东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其他教学科研部门:法律硕士教育中心、体育部、科学研究院、中外法律文献中心、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

“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党内法规研究中心[19]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门国家精品课程,4门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国家一流本科“双万计划”课程,2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首批上海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上海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团队,40门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4门上海市高校优质在线课程,18门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建设项目,4门上海市优质在线课程,92门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课程,5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1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法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放型国际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在2002年、2008年两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均为优秀。学校自1981年起创办研究生教育,1995年获批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全国首批试点单位之一,2018年公布的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结果中,法律硕士专业获评A档。研究生教育基本形成了以法学为核心,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共同发展,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协调共进的“一体两翼”格局。[4]

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6年入选上海市“市属高校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试点单位,2017年入选上海市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整体试点校,2018年入选首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学校2017年成立文伯书院,启动书院制改革实践,探索通识教育、养成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与专业提升教育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学生在中国诗词大会、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棒垒球联赛等各类学术竞赛、艺术展演、体育比赛等活动中成绩斐然。学校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上海市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先进集体,是教育部、上海市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4]

依托上海市律师协会成立的“现代法律服务实习实践平台”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上海市市属高校校外实习基地重点建设项目。

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法学、侦查学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侦查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外国法制史、中国法制史、经济法学、司法鉴定概论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国法制史、中国法制史、经济法学、司法鉴定概论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法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开放型国际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上海市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法学、侦查学、知识产权

上海市级精品课程(34门):外国法制史、国际经济法、刑法学、中国法制史、商法概论、经济法学、法理学、侦查学、刑事诉讼法学、民法学、国际私法学、司法鉴定概论、著作权法、诉讼证据学、政治学原理、货币银行学、金融法学、法医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知识产权法、金融犯罪研究、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大学生心理健康、国际反垄断法、现场勘查学、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公司法学、刑事专案侦查、汉语与写作I、II、国际商事仲裁法学、商业秘密法、宪法学、行政法学、民事诉讼法学

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项目(12门):知识产权法、银行法、国际经济法、中国公司法与证券法、洗钱犯罪研究、国际私法、国际刑法、国际商法、国际公法、国际商事仲裁法、数字版权法、罗马法

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项目(5个):法学、政治学、侦查学、知识产权专业和“国际金融、航运法律人才培养创新”项目

“十二五”本科教学工程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法学、侦查学

上海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走进司法鉴定——科学证据应用与展望

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课程(76门):(名单略)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拥有法学、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硕士学位授予权,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16个博士学位二级授权学科、46个硕士学位二级授权学科,以及法学博士后流动站。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年学科评估中,法学一级学科位列全国五强;2016年学科评估中,法学获评A级,政治学获评B级。[12]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一流学科,2个上海市级重点学科,3个市教委级重点学科。法学、公共管理分别被纳入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12]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法学、公共管理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法学、公共管理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司法鉴定、知识产权、法政治学、社会法学、公安法学、法律方法论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4个):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法律与金融、国际法学、军事法学、公安法学、司法鉴定、知识产权、区域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与传播研究、政治学理论、比较政治、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传媒法制、社会法学、社会管理等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金融硕士、法律硕士(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公共管理硕士、社会工作硕士、翻译硕士、会计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

重点学科

序号

学科名称

级别

1

法律史

国家重点学科

2

刑法学

上海市重点学科(第三期)

3

经济法学

4

法学

上海市一流学科

5

公共管理

6

国际法学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第五期)

7

民法与知识产权

8

法学

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

9

公共管理

国际交流

截至2019年11月,学校先后与44个国家和地区的167所高校、机构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亚洲法律学会、欧洲律所联盟等6个国际性、区域性组织签订了326份协议,有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2年,学校获得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的资格,2014年,成为全国接收“中国政府卓越奖学金”7所高校之一。[4]

2017年9月29日,华东政法大学加入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20]

加拿大总理,英国前副首相、法律大臣,比利时议长,澳大利亚首席大法官,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危地马拉宪法法院院长,泰国宪法法院院长,阿联酋联邦最高法院院长,纳米比亚国民议会副议长,荷兰王国社会事务和就业大臣,以色列司法部部长等各国政要曾先后来校参观访问。

根据2015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共同举办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芝加哥-肯特法学院、旧金山大学、圣路易斯大学、威拉姆特大学、约 翰·马歇尔法学院、多米尼加大学、马里兰大学、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学,金门大学,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道格拉斯大学,蒙特利尔大学,德国帕桑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荷兰自由大学、艾柔默斯大学、格罗宁根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华威大学、卡迪夫大学、威斯敏斯特大学、卢顿大学,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里昂商学院、巴黎第五大学,意大利罗马第二大学、罗马第三大学、皮埃蒙得大学,日本青山学院大学、大阪大学、熊本大学、香川大学、名古屋大学、九州国际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悉尼科技大学、维多利亚科技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昆士兰大学、福林德斯大学、迪肯大学,邦德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西班牙纳瓦拉大学、瑞典隆德大学,韩国清州大学、汉城大学、安山1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关系。

根据2015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银行上海分行、锦天城律师事务所、上海毅石律师事务所、国浩律师事务所、通力律师事务所等70余家立法、司法、执法、金融和法律服务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学术研究

根据2019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科学研究院等180余个科研机构,是最高人民法院自贸区司法研究基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基础理论研究基地、上海市教育立法咨询与服务研究基地,华东检察研究院是与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共建的司法智库研究机构;拥有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2个,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上海市高校知识服务平台1个,上海市法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4]

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2个):中国(上海)自贸区法治创新研究基地、法律文明演进研究

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政府体制改革与监管模式创新法治保障研究中心、经济法律战略研究院

上海市高校知识服务平台(1个):社会治理研究院

上海市法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经济法学重点研究基地、刑法学重点研究基地[12]

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上海科技创新法治保障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单位):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大数据政策法律研究中心

国家CTTI来源智库(3个):华东检察研究院、司法学研究院、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

互联网法律服务平台(2个):“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上海法律大数据服务基地

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下属科研机构有:司法学研究院、华东检察研究院、社会治理研究院、政府法制研究院、金砖国家法律研究院、自贸区法律研究院、知识产权法律与政策研究院、刑事法学研究院、上海教育立法咨询与服务研究基地、政治学研究院、财产法研究、法治国情研究院、数据法律研究中心、虞伟庆金融法律研究院、廉政与教育研究所、“一带一路”战略与法律外交研究院、科技创新法治保障研究院、新媒体数据研究院、企业合规与监察研究中心、大学生思想动态大数据研究中心、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指数研究院、阳光与法治信访工作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11年至2014年,何勤华、何明升、高富平、童之伟分别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其中何明升教授的研究成果三次被全国哲学社科规划办公室编制的《成果要报》采纳。

2012年,学校获19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总数位列上海高校第三。

2013年,学校立项27项,在上海与复旦大学并列第2,其中法学类课题立项15项,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一,这也是学校第4次位居全国第一;2014年,学校立项19项,在政法类高校中位列第一。

据2016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近五年来,学校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法学类项目、司法部项目立项数多次获得全国第一,国家级重大课题立项数在全国政法高校中居领先地位。

  • 科研获奖情况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序号

成果名称

作者

所获奖项

1

TheEmergenceof'BlackSociety'CrimeinChina(中国的“黑社会”犯罪)

张筱薇

第四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

2

《中国法学史》

何勤华

第三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

全国法学教材和法学科研优秀成果奖

序号

成果名称

作者

所获奖项

1

《外国法制史》(第三版)

何勤华

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教材类三等奖

2

《日耳曼法研究》

李秀清

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专著类三等奖

3

《从对峙走向和谐:循环型社会法的形成》

郑少华

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专著类三等奖

4

《证券期货犯罪理论与实务》

刘宪权

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专著类三等奖

5

中国丧服制度史

丁凌华

2002年度法学教材和法学科研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6

经济法教程

顾功耘

2002年度法学教材和法学科研优秀成果奖教材类一等奖

7

土地使用权与用益物权

高富平

2002年度法学教材和法学科研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

8

竞争法论

徐士英

2002年度法学教材和法学科研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

  • 科研项目情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立项时间

负责人

经费(万元)

1

可持续发展与竞争法关系之研究

2001年

徐士英

2

2

WTO规则与中国竞争法的完善

2001年

林燕萍

4.5

3

证券犯罪研究

2002年

刘宪权

7

4

宪法控权本质及机制研究

2003年

蒋德海

12

5

金融衍生工具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2003年

顾功耘

7

6

人类基因的法律地位

2003年

邱格屏

5.5

7

自然垄断企业反垄断法调整机制研究

2004年

徐士英

6

8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中国反腐败法制的完善

2004年

周洪钧

7

9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

2005年

何勤华

7

10

国有自然资源管理、利用、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2005年

高富平

7

11

金融犯罪研究

2005年

刘宪权

7

12

和谐社会与理性制度选择

2005年

郑少华

5

13

健全全国统一大市场与我国省际之间利益冲突

2006年

李建勇

8

14

计算机取证相关法律与技术问题研究

2006年

王永全

8

15

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

2006年

罗培新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立项时间

负责人

经费(万元)

1

技术创新、国际技术转移的非线性增长模型及其实证模拟

2005年

唐晓云

16

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立项时间

负责人

经费(万元)

1

我国司法鉴定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2004年

杜志淳

8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

序号

项目名称

立项时间

负责人

经费(万元)

1

自主创新立法保障研究

2006年

陈俊

5

2

强化法律监督制度研究

2007年

陈俊

4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立项时间

负责人

经费(万元)

1

高新科技园区立法研究

2004年

陈俊

3

2

对版权“技术措施”的法律保护与法律规制研究

2005年

王迁

3

3

WTO与IMF框架下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法律问题

2006年

贺小勇

5

4

从独语到对话:和谐社会法治宣传转型研究

2006年

王永杰

3

(资料来源:2015年3月华东政法大学官网)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9年5月,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有印刷型中外文图书藏书260万册,中外文报刊1300余种,各类数据库111个,电子图书205万种,法律类中外文数据库尤为齐全,在全国法学院校中名列前茅。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法律文献中心,以法学为专业特色、外文原版文献为重点、数字化资源为核心的馆藏文献体系已初步形成,正努力打造纸质文献保障品种,数字资源提供副本的文献保障体系。

中外文法学数据库在全国法律院校中排名第一。图书馆以法学为专业特色、外文原版文献为重点、数字化资源为核心的馆藏文献体系已初步形成,正努力打造纸质文献保障品种,数字资源提供副本的文献保障体系。主要数字资源包括:中国学术期刊网、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意法规及司法案例库、正典法律资源库、国研网、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字化年鉴平台、刑事司法资料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Lexis法律数据库、LexisNexis学术大全资源库、Westlaw、HeinOnline、EBSCO、龙源期刊网、方正报纸、网上报告厅、环球英语多媒体资源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方正电子书、书生电子书、超星电子书、华图法学文献全文数据库、非书资料管理系统等。

  • 学术期刊

《法学》

《法学》是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的一本中文法律类期刊,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法律理论类月刊,创刊于1956年;是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的中国为数不多的法学刊物之一;是《中文核心期刊(法律类)》”、“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由上海市教委主管、华东政法大学主办,以法学为主、其他社会科学为辅的学术性刊物;为CSSCI法学来源期刊、中文法律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法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期刊。

《犯罪研究》(原名《刑侦研究》)是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上海市犯罪学学会主办、学校协办,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专业性理论刊物,创刊于1981年;该刊主要栏目有理论研究、经济犯罪研究、专题笔会、实践探索、检察官论坛、境外透视等,内容翔实、观点新颖,是犯罪学研究领域独具特色的学术刊物和全国法律类核心期刊。

《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公开发行的青少年犯罪研究专业期刊,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该刊主要反映有关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青少年权益保护以及犯罪学领域的新动向、新观点、新问题、新经验;致力于整合犯罪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资源,已经连续两届被遴选为CSSCI期刊,曾获法学类核心期刊称号。

文化传统

学校校标形状是三边为弧形的等边三角形,上半部弧形部分为华东政法大学英语译名全称,其中间主体部分为由“HDZF”(“华东政法”汉语拼音大写首字)四个字母组成的学校韬奋楼建筑造型,底部由天平和书本图形组成。

校歌

《明珠之光》

词徐永康

曲朱良镇

芳草地红砖墙

百年学子拼搏场

坎坷复坎坷

潮落又潮涨

生生不息如长江

师恩沐幼苗

勤学成栋梁

华政英才走四方

莫忘,莫忘

莫忘,莫忘

祖国未来担肩上

不负青春时光

风云起钟声扬

千年中华盼飞翔

依法治中国方能致富强

有志青年聚东方

秉公断曲直

执法我强项

人民利益高无上

莫忘,莫忘

莫忘,莫忘

祖国未来担肩上

耀我明珠之光

耀我明珠之光

校训

笃行致知 明德崇法

出典:

笃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笃行,表示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切实追求,注重实践。

致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致知,表示寻求知识,探求真理。

明德——“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尚书·君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礼记·大学》)

明德,表示追求完美的德性。

崇法——“上贤以崇德,简不肖以绌恶。”(《礼记·王制》)

崇,表示尊敬、推重。

法,法律,法治。表示我们学校主要的专业。

崇法,表示崇尚法律,追求法治。

校训含义:

笃行致知,其含义是以自己塌实的态度,认真实践,积极探求科学知识,追求科学真理。

明德崇法,其含义是要崇尚完美的德行,追求法治;这和中国实行“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方略相衔接,将国家的治国方略和学校的校训结合起来,正说明了,华东政法作为一所以法学教育为主、兼有其他管理类学科教育的著名院校,她的历史使命所在。校训前后两部分,“笃行致知”表明学校教育的要求、方式和途径,“明德崇法”表明学校的办学理念、方针和使命,两部分互相补充,相互支撑,构成了一个整体,比较全面、鲜明地点出了华东政法的特点和办学目标。

校园文化

1、文体活动

学校一贯坚持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注重发挥人文素质对学生专业学习及专业素质提高的渗透作用,营造浓郁的人文素质教育氛围。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学校文体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成为该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995年,该校成立了大学生艺术指导中心,1997年成立了艺术教育委员会和艺术教研室,组建了一支专门化师资队伍,对大学生的美学修养和艺术活动进行指导。

1997年校团委还专门设立了大学生文化发展中心,具体负责筹划校园艺术教育活动,管理和发展大学生文艺团队。自成立以来,中心成员历经拼搏,使中心日趋成熟与完善,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2007年大学生文化艺术团成立,下设大学生文化发展中心、品牌项目中心和演员中心,负责组织“春之华政”青年文化艺术节、《名师有约》栏目、艺术团下社区、进农村、天地英雄校园行、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校园文化活动。演员中心下的百外书社、管乐队、合唱队系上海市大学生艺术团,舞蹈队、合唱队系“上海市五四特色团组织”,民乐团、沃原剧社也多次获得校明星社团、优秀团支部等称号。

2、艺术类

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即使校园文化建设生机蓬勃、充满活力,又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良好的环境。

该校坚持每年联系上海民族乐团、上海交响乐团、芭蕾舞团等进校演出,将高雅艺术带给学生;同时,为贯彻“请进来,走出去”的思想,各社团积极走出校园,展示先进文化。该校的各支文艺团队在校外演出14场,如“上海啤酒节华政专场文艺晚会”、“纪念建团80周年南京路专场音乐会”、“上海国际旅游节开幕式演出”,“世纪之光”管乐专场音乐会等,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

在校内,该校每年都举办“春之华政”青年文化艺术节和华政金秋校园文化艺术节;

大学生文化艺术团下属的7个艺术社团是该校艺术活动重要支柱。

3、百外书社

是大学生艺术团中少有的书法篆刻类社团。曾经在2003年举办第三届“翰风墨韵”书画展,获得教育部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的题词“文以载道,书以传情”。2004年6月,书社陈妍允同学荣获学校党委举办的反腐倡廉书画展优胜奖,王晓萱、袁蓉、陆永卿荣获优秀作品奖。7月,书社参加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书法形制》一书的编写,此书于当年十月出版。2005年在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百外书社陆永卿、陆彦、沈东 分获书法比赛二等奖。2006年12月,百外书社还荣获“和谐杯”全国书画比赛银奖。

4、管乐团

成立至今已有十年,全体团员团结一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为一支活跃在校园及社会舞台上的优秀大学生艺术团体。2005年10月,管乐团荣获“蒂伊杯”上海市大学生乐队组合比赛一等奖。在上海市第四届学生艺术节中,管乐团《交响庆典》获表演一等奖。除此以外,管乐团还参与了许多社会公益演出,与社会各界取得了广泛的联系,树华政品牌,展学子风采。

5、合唱团

成立于1996年,在多年的求索与创新中,本着理论学习与艰苦训练相结合的宗旨,坚持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为校园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先后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歌曲演唱比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声乐组二等奖、“上海市布谷鸟音乐节”声乐节二等奖和“上海市大学生社团节”声乐比赛优秀表演奖。2004年,合唱团团支部又获评“上海市‘五四’特色团组织”以及校“优秀社团”称号。同年1月社团丁晓玮同学荣获上海市学校艺术单项比赛声乐高级组铜奖,9月举行了社团巡礼“婉婉音程”专场演出。2005年,在上海市第四届学生艺术节中,合唱队《青藏高原》获表演一等奖。

6、民乐团

是2004年成立的艺术社团,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5年在上海市第四届学生艺术节中,民乐团《奋》获表演二等奖。2007年2月,民乐团前往北京参加魅力校园第七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比赛,获得金奖,2007年2月,参加长三角地区民族乐团汇演,获得新秀奖。

7、沃原剧社

成立于1998年6月。凭话剧《俺爹我爸》打响剧社第一炮。2001-2002学年剧社获得“华政优秀社团”的称号。50周年校庆晚会中,《大草坪上的帐篷》赢得阵阵掌声,更在全国戏剧大赛上海赛区中脱颖而出,成为仅有的2所出线高校之一。2004年6月5日,沃原剧社的小品《裤子》、《一封家书》双双荣获上海市学生戏剧节小品专场比赛表演一等奖、创作一等奖、最佳指导老师以及上海市优秀剧社在内的六项大奖。2005年,在上海市第四届学生艺术节中,沃原剧社《毕业那天我们何去何从》获表演二等奖、创作二等奖。

8、舞蹈队

一支充满自信与活力的队伍,美感与灵动的完美结合成就了舞蹈队现在的成绩。他们曾获得市级和校级多项荣誉,为华政校园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2005年,舞蹈队荣获上海市“五四特色团组织”荣誉称号,在上海市第四届学生艺术节中,舞蹈队《血色浪漫》获表演一等奖,创作一等奖;2005年11月荣获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舞蹈表演一等奖;2005年12月荣获第四届全国校园艺术节春节联欢晚会表演二等奖。2011年,沃原剧社集体创作的原创校园话剧《我们》获得第八届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二等奖、最佳男配角、优秀组织奖。

9、社会实践

该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在三个层面展开,力争“人人有实践,个个有收获”。第一层面是组织社会实践骨干队伍,开展优秀大学生暑期挂职锻炼活动和重点队伍实践服务活动。共选送189名优秀大学生参加暑期挂职锻炼。该校还选拔优秀团学干部、三好学生及研究生,组成社会实践重点队伍,开展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社区服务、支教扫盲、社会调查、帮困扶贫等实践活动。第二层面是各系部、团学组织自主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各支实践队伍通过自行设计的项目和课题参与投标竞争,以获得经费资助。招投标制度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出现了一批立意新颖的实践项目。第三层面是全校学生持“社会实践经历卡”,自主、就近、就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该校大学生志愿者行动以“立足专业、面向社会”为宗旨,坚持从法科大学生专业特长出发,积极参加法律援助、法制宣传、社区援助、社会公益等志愿者服务活动。1999年,该校荣获上海市志愿者行动优秀组织奖;1人获评上海市杰出青年志愿者;华阳街道社区援助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先后被团市委评为上海市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被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评为中国百个优秀志愿服务集体。

该校还积极参与上海市重大交流活动志愿者服务工作。1999年12月,获上海大型活动青年志愿服务队特别贡献奖;2000年5月,大学生残运会志愿服务队被全国第五届残运会组委会、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评为全国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优秀志愿服务队;同年获得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团市委、市教委颁发的2001年APEC会议志愿者工作组织奖。

校区

截至2019年5月,学校有长宁、松江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5万余平方米。学校是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松江校区(松江大学园区龙源路555号)是全国物业管理示范园区。长宁校区(万航渡路1575号)的“圣约翰大学历史建筑群”被列入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

学校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郭为禄
党委副书记应培礼、唐波
党委副书记、校长叶青
副校长韩强、张明军、周立志

资料来源:2022年5月华东政法大学官网[3]

历任领导

历任书记

姓名

在职时间

赵野民

1956/06—1956/11

刘少傥

1979/06—1984/04

庄咏文

1984/04—1985/05

陆庆壬

1989/01—1995/03

祝林森

1999/12—2003/06

杜志淳

2003/06—2015/06

历任校长

姓名

在职经历

魏文伯

1952年10月至1955年兼任华东政法学院首任院长。

郑文卿

1955年5月至1956年6月任华东政法学院院长。

雷经天

1956年6月至1958年8月任华东政法学院院长。

魏明

1964年6月至1972年4月任华东政法学院院长、党委书记。

徐盼秋

1979年6月至1984年4月任华东政法学院院长。

陈天池

1984年4月至1985年8月任华东政法学院院长。

史焕章

1985年8月至1997年8月任华东政法学院院长,1995年4月至1998年10月兼任院党委书记。

曹建明

1997年8月至1999年12月任华东政法学院院长。

何勤华

1999年12月至2015年7月任华东政法学院院长、华东政法大学校长。

(资料来源:2015年6月华东政法大学官网)

知名校友

姓名

职务/荣誉

姓名

职务/荣誉

庄亨浩

曾任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张斌生

曾任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全国十佳律师

江仁宝

曾任山东省司法厅厅长

刘乃雄

曾任浙江省司法厅厅长

干以胜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

李佩佑

曾任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郑鲁宁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高建平

福建兴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行长

刘玉珠

国家文化部市场司司长

刘华

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

齐奇

曾任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薛江武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

李静

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申岳

原江苏省610办公室主任

黄平

盛源集团董事局主席

车俊

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

程九龙

上海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

孙华璞

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马新岚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周传有

中金集团董事长

魏旋君

中共江西省委副秘书长兼江西省信访局局长

郑肇芳

上海海事法院院长

刘福寿

天津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曹建明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蒋家开

新疆天雪律师事务所主任

全国十佳律师

孔祥俊

最高人民法院高级法官

全国十大中青年法学家

李钰君

景润房地产董事

孙潮

中共上海市闵行区委书记

袁月全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高级法官中国法官十杰(2005) 中国十大法治人物(2007)

周梅芳

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检察院

全国十佳公诉人

沈志先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郝铁川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原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

马春雷

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

柴峥涛

浙江省绍兴市人民检察院

全国十佳公诉人

滕一龙

曾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黎淑兰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全国三八红旗手(2008)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华东政法大学官网)

学校排名

2021年7月,中共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委员会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1]

2021年9月25日,华东政法大学法宣办入选全国“七五”普法先进集体候选名单。

获得排名

2016年6月18日,国内新锐人工智能公司iPIN发布了2016大学毕业生薪酬排行榜,华东政法大学排名第24。

2016年6月14日,2016中国大学最佳专业排行榜800强出炉,华东政法大学排名第248。

2016年6月21日,武书连2016中国大学社会科学排名公布,华东政法大学排名第57。

2016年6月27日,2016中国大学教师水平排行榜出炉,华东政法大学排名第209。

2018年7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结果,华东政法大学的法律专业为A,公共管理专业为B。[22]

2018年8月,中国薪酬网公布2018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排行榜TOP200,华东政法大学2017年平均月薪8364元,排第29名。

2022年5月,华东政法大学位列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第85名。[9]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