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高校)

由网友(早知回不去为何还要分开i)分享简介:山东修建大教(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简称山修大),因此工为主、以土木修建教科为特点,工理管文法艺多教科交织渗入、协调成长的使用研究型大教,是国度住房以及乡城设置装备摆设部取山东省国民当局共修低校,天下设置装备摆设人材造就事情进步前辈单元,山东省使用型人材造就特点名校。黉舍位于济南市,现任党委书忘陈国前、校少...

山东建筑大学(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简称山建大),是以工为主、以土木建筑学科为特色,工理管文法艺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应用研究型大学,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全国建设人才培养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学校位于济南市,现任党委书记陈国前、校长于德湖[1]校训为“厚德博学、筑基建业”。[2]

2017山东网上高招会 山东建筑大学

截至2022年6月底,学校占地2400余亩,校舍面积70余万平方米。设有20个学院(部),64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4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双语示范课程、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精彩一课”5门,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64个二级学科培养方向,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山东省一流学科,建筑学列入山东省高水平“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1个共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教职员工2217人。[2]

山东建筑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济南城市建设工程学校,195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1978年教育部批准学校恢复本科办学,定名为山东建筑工程学院,1998年至2001年原山东省机械工业学校、山东省建筑工程学校、山东省地质学校先后并入山东建筑工程学院,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山东建筑大学。[3]

截至2022年,山东建筑大学位列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244名[4]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行榜位列第252名[5]

中文名

山东建筑大学

外文名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现任校长

于德湖

创办时间

1956年

知名校友

杨金镜、杨焕彩、雷建国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理工

属性

省属高等院校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 山东省首批应用型特色名校(2012年) 山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2016年)

主管部门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全国综合排名

244名(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6]

本科招生电话

0531-86367222、0531-86367225

专职院士

2 人

党委书记

陈国前[1]

本科专业

64个

校训

厚德博学 筑基建业

简称

山建大

主要院系

建筑城规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热能工程学院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管理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等20个学院(部)

所属地区

中国·山东·济南

校址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凤鸣路1000号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6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7个

博士点

1个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博士后流动站

1个

主要奖项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截至2017年6月)、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1项(2017年7月学校官网数据)、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2017年7月学校官网数据)

硕士招生电话

0531-86367033

学校代码

10430

校风

勤奋、严谨、团结、创新[7]

ABC排名

第252名(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8]

历史沿革

1956年,原国家城市建设部成立济南城市建设工程学校。

1958年,学校交由山东省城市建设局领导,并改名为山东建筑学院。

1963年10月,山东建筑学院正式停办,改建为山东省济南建筑工程学校。

1966年6月,因“文化大革命”,学校教学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中断招生五年。

1968年,伴随国家教育事业的调整,学校更名为山东省建筑学校。

1977年,为山东省建筑学校恢复本科办学。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

1978年4月,教育部批准学校恢复本科办学,山东省建筑学校改建为山东建筑工程学院。

1982年,学校成为首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

1996年11月,学院进入全国“百校联网”先进行列。

1997年,学校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

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8年、2001年,山东省机械工业学校、山东省地质学校、山东省建筑工程学校先后并入山东建筑工程学院。

2002年,学校在驻济高校中率先建设新校区。

2003年,学校在全省首次就业工作评估被评为全省示范性单位。

2004年,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正式建成并启用。

山东建筑大学

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山东建筑大学。

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评优秀。[9]

2012年,申报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获批成为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

2015年,学校通过山东省教育厅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9]

2016年4月,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山东建筑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山东省人民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山东建筑大学。

2017年8月,学校获批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单位。

2021年3月30日,山东建筑大学、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建立智能建造现代产业学院。8月,山东建筑大学土木结构安全与防灾教师团队获得获“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0]12月25日,智能建造现代产业学院入选首批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名单。[11]

2022年5月,学校获批“流域水质模拟与污染控制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8月,学校获评山东省第一批绿色学校。[12]

学术研究

截至2017年6月,学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近50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2012年以来,学校主持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377项,政府及企事业委托(招标)项目110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达到4.11亿元。教师发表学术论文5675篇,被SCI、EI、ISTP等检索收录1586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71项。[9]

2022年8月,由山东建筑大学等25家单位编制的《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运行维护与安全管理技术规程》发布。[13]

国家级科学技术奖
项目名称类别
建筑物位移改造工程新技术及应用国家级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参考资料:[14]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项目名称负责人
大学园区环境综合保障技术王崇杰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7月初,学校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乡土文化遗产保护重点科研基地,1个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8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新型智库)。学校拥有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优秀创新团队、2个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9]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
建筑结构加固改造与地下空间工程
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工程实验室(1个)
道路工程绿色建造与性能提升工程实验室
国家乡土文化遗产保护重点科研基地(1个)
国家文物局乡土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重点科研基地[9]
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
山东省绿色建筑协同创新中心[15]
山东省级工程中心(9个)

山东省城市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土木结构诊断改造与抗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数字城市及智能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绿色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城市规划与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铸造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流域水质模拟与污染控制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木材工业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山东基地

低碳建筑与能源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
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
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8个)
工程结构与防灾减灾实验室
建筑工程机械及其智能装备创新技术实验室
新型人机协作智能技术与机器人系统实验室
道路与交通工程实验室
水污染控制与水质安全保障实验室
建筑与城乡空间设计数字仿真实验室
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齐鲁建筑文化艺术与环境设计研究基地
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
“建筑结构移位与加固改造”团队
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1个)
建筑节能技术创新团队[16]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2个)
工程结构防灾减灾与诊断改造创新团队、建筑复合能源技术创新团队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7月初,山东建筑大学图书馆拥有馆藏图书467万余册,其中印本图书201万余册、电子图书266万余册。[9]

  • 学术期刊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是由山东建筑大学主办,山东省教育厅主管的双月刊期刊,主要刊登土木工程、建筑学与城市规划、风景园林、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环境工程、管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信息与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技术及基础学科等自然科学领域的学术研究论文、综合述评、教学研究等,报道有关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动态。《山东建筑大学学报》为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10大数据库收录。[17]

学术交流

截至2015年9月,学校举办了第四届可持续能源技术国际会议、中美智能结构与智能系统论坛、泰山学术论坛、研究生学术经验交流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

办学条件

截至2022年6月,学校设有20个学院(部),开设64个本科专业。[9]

学院

本科专业

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地下空间工程

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工业工程、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生物工程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城乡规划、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向)、建筑学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风景园林(园林规划设计方向)、工业设计、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广告学

山东建筑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智能制造工程、车辆工程专业(智能网联汽车方向)、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

山东建筑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

山东建筑大学商学院

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会计学

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

山东建筑大学理学院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应用统计学、应用物理学

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

法学、社会工作

山东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

德语、英语

山东建筑大学交通工程学院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

山东建筑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

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

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山东建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山东建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山东建筑大学创业学院

-

山东建筑大学体育教学部

-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6月底,学校有教职员工2204人,其中专任教师1794人,具有博士学位人数为89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9.83%。拥有日本工程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8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山东省“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领军人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84人次,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教书育人楷模、省高校师德标兵等57人,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等31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团队,其中“建筑结构移位与加固改造”团队是山东省属高校唯一土木工程方向教育部创新团队。[2]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3人)

靳奉祥、陈清奎 、李永福

双聘院士(3人)

高洁(中国工程院)、郭柏灵(中国科学院)、李佩成(中国科学院)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

陈飞勇

“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领军人才(1人)

周玉成

2020年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初步人选和递补人选名单(部分人选)

聂秀山、李晓静、李金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

任瑞波、郑忠才、鲁敏、张鑫、于承新、傅传国、陈新华、许斌、周学军、孙清洲、方肇洪、王延祥、陈辅君、裘为柱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

崔艳秋

全国模范教师(2人)

杨杰、任晓勤

泰山学者特聘教授(4人)

杨洪兴、张杰、李国强、王崇杰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

鹿晓阳、靳奉祥、傅传国、张鑫、周学军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8人)

鹿晓阳、于承新、王崇杰、傅传国、刘玉安、张 鑫、孙清洲、周学军、韦忠礼、许 斌、刘甦、武道吉、刁乃仁、段培永、张克峰、马洪芳、崔艳秋、薛一冰

山东省教学名师(13人)

傅日荣、崔艳秋 、傅传国、谢秀颖、鲁敏、刘甦、许斌、薛娟、周长积、陈启辉、陈华新、鲁敏、李秀珍、王淑华

山东省师德标兵(3人)

张鑫、任瑞波、鹿晓阳

山东省级拔尖人才(3人)

方肇洪、刘玉安、王延祥

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7人)

周学军、崔艳秋、李永安、段培永、刘甦、陈起俊 、赵继龙

山东省级教学团队(6个)

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团队 、工程估价类课程群教学团队、房屋建筑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智能建筑技术课程教学团队、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群教学团队、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与设计教学团队

2022年度“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

崔东旭

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5月,学校设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并具有工程硕士、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和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9]有2个山东省一流学科、1个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1个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十二五”重点学科和2个“十一五”省级强化建设重点学科。

  • 学科目录

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9个):工学硕士、工程硕士、管理学硕士、建筑学硕士、城市规划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农学硕士、艺术学硕士、法学硕士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软件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
学院学科
建筑城规学院建筑学
参考资料:
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
学院学科
建筑城规学院绿色建筑技术及其理论
参考资料:
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
学院学科
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
管理工程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
热能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
建筑城规学院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
艺术学院风景园林学、美术学、设计学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
商学院工商管理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程力学研究所材料科学与工程
参考资料:
二级学科硕士点(61个)
学院学科
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结构工程方向)
管理工程学院工业工程
热能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热能工程
建筑与土木工程(暖通空调方向)
制冷与低温工程
动力工程
工程热物理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建筑城规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
建筑技术科学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市政工程
建筑与土木工程(市政工程方向)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
艺术学院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设计学
工业设计工程
美术
艺术设计
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机械工程
车辆工程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控制工程
商学院会计学
企业管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
理学院凝聚态物理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工程
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
外国语学院翻译
交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道路与铁道工程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桥梁与隧道工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工程力学研究所固体力学
工程力学
测绘地理信息学院测绘工程
参考资料:
  • 重点学科
山东省一流学科(2个)
建筑学
土木工程
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1个)
绿色建筑技术及其理论人才
“十一五”省级强化建设重点学科(2个)
城市规划与设计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十二五”重点学科(1个)
设计艺术学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17年7月初,学校拥有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22门、省级教改试点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马工程“精彩一课”1门,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专业2个,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10个,4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18]

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土木工程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
山东建筑大学与力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同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
建筑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土木工程、艺术设计
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专业(2个)
建筑学、环境工程[19]
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4个)
城乡规划、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10个)
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英语、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交通工程、会计学、建筑学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
类别名称
山东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建筑工程及装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筑工程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精品课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3个)
序号年度院部课程名称负责人
12006建筑城规学院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与设计刘 甦
22007建筑城规学院房屋建筑学崔艳秋
32009艺术学院环境艺术综合设计周长积
山东省级精品课程(22个)
序号年度院部课程名称负责人备注
12004热能工程学院传热学方肈洪2004年校级
22004理学院高等数学李秀珍2004年校级
32005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原理张明勤2004年校级
42005土木工程学院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傅日荣2004年校级
52007管理工程学院工程估价陈起俊2005年校级
62008热能工程学院空气调节曲云霞2005年校级
72008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技术基础王树昆2005年校级
82009土木工程学院钢结构原理周学军2009年校级
92009管理工程学院工程项目管理徐友全2009年校级
102011土木工程学院基础工程设计原理孔 军2011年校级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联合程
112011土木工程学院土力学孔 军2010年校级
122011土木工程学院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田洪水2011年校级
132011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地质学陈启辉2011年校级
142011管理工程学院工程造价管理邢莉燕2011年校级工程造价与管理类联合程
152011管理工程学院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李永福2011年校级
162011管理工程学院管理信息系统邓晓红2005年校级
172011建筑城规学院城市设计张建华2007年校级建筑设计及技术联合课程
182011建筑城规学院建筑技术设计理论与方法崔艳秋2011年校级
19201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材料及其成形基础许 斌2007年校级,2010年省级筹建
202012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建筑供配电张桂青2012年校级建筑电气技术联合课程
212012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建筑设备自动化段培永2012年校级
222012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照明工程谢秀颖2009年校级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1门)
序号年度院部课程名称负责人备注
12010商学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姜阵剑首批山东省双语教学示范课
教育部马工程“精彩一课”(1门)
课程名称负责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郭占庆
山东省级教改试点课程(3门)
课程名称类别
《工程估价》省级教改试点课程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与设计》
《环境艺术综合设计》
  • 教学成果

截至2017年7月,学校教师出版教材118部,6部教材入选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项教研项目获省级立项。编写出版专著、教材等420部。[9]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
项目名称级别
面向区域的建筑学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国家级
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6部)
教材名称主编姓名所在学院
房屋建筑学(第二版)崔艳秋建筑城规学院
数学实验李秀珍理学院
TRIZ入门 100问——TRIZ 创新工具导引张明勤机电工程学院
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桑培东管理工程学院
办公空间设计薛娟艺术学院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黄伟典管理工程学院
山东省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立项项目(7项)
项目名称负责人
学分制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立体协同机制研赵秀梅
面向地方教研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李秀领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艺术设计 AutoCAD 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薛娟
基于 BIM 技术的建筑经管类专业虚拟仿真教学研究纪凡荣
春季高考招生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教育管理模式研究李学东
以绿色建筑设计为特色的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仝晖
学分制下地方院校电气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张桂青

文化传统

  • 校名字体
山东建筑大学字体采用“毛体”组合字体。整体风格浑然一体、意蕴传神、潇洒奔放、自然流畅。校名英文标识为“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配色方案有两种。第一种为建大红(R255G80B10),第二种为黑色。

  • 校徽
释义:学校徽志是圆形“建”字徽标,红色,以汉字“建”造型为基础,体现建筑办学特色;下方有“1956”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上方是中文毛体校名,下方是英译校名。

  • 校旗
释义:学校校旗为长方形旗帜,长宽按黄金分割比例确定,中央印有学校徽志、毛体校名以及学校英文名称大写的标准组合,底色为红色,校名字体为黄色,校名位于校旗中间区域。

精神文化

  • 校训

厚德博学、筑基建业

释义:“厚德”,犹言大德,高尚的道德。语出《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唐·孔颖达疏:“君子用此地之厚德容载万物。”后用以指道德高尚的人能够承担重大任务。“博学”意为拥有广博的知识;“筑基建业”取自建筑工程施工中只有打好基础,建筑物才能稳定坚固的因果关系,借喻人才培养也要打好[12]基础,注重人文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锻炼,才有利于学生走向社会后建功立业。“厚德博学”就是“筑基”,有了“厚德博学”,才能“建业”。此条校训是对广大建大学子为学、为人、立世、创业的鞭策和激励。

  • 校风

勤奋、严谨、团结、创新

校园活动

截至2016年5月,学校“青春映雪”、“湖畔音乐季”、“周末音乐会”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举办迎新晚会等各类校级文艺活动50余场次。开展校园寻访“中国大学生百炼之星”活动;承办“恒大冰泉杯”全国五人制足球赛东区赛,举办足球、篮球比赛等体育活动。

学校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陈国前

党委副书记、校长

于德湖

党委副书记

张祥云、祖爱民

党委委员、副校长

宋涛、郭益灵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王桂媛

副校长

邱立平、李青

党委委员

吴彬

资料来源:2022年5月山东建筑大学网[1]齐鲁晚报[20]山东省人民政府[21]

校区环境

山东建筑大学位于山东济南,学校被评为山东省第一批绿色学校,截至2022年8月,山东建筑大学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

荣誉记录

2022年2月,入选“2021年度全省校园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公示名单。[22]

获得排名

2022年4月,软科2022中国大学排名发布,山东建筑大学以总分157.2位列第244名。[6]

2022年5月,山东建筑大学位列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第252名。[8]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