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软件(2023最新数据库软件百科介绍)

由网友(〆仰望丶放肆的幸福)分享简介:数据库硬件指的因此1定体式格局贮存正在1起、能为多个用户同享、具备绝可能小的冗余度、取使用步伐相互自力的数据调集。中文名数据库硬件外文名Database Software基原界说严酷地说,数据库是“根据数据布局去组织、存储以及办理数据的堆栈”。正在经 济办理的一样平常事情中,每每需求把某些相干的数据搁入如许的“堆栈”,并按照办理的需...

数据库软件指的是以一定方式储存在一起、能为多个用户共享、具有尽可能小的冗余度、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数据集合。

中文名

数据库软件

外文名

Database Software

基本定义

数据库对比工具下载 数据库对比软件 v1.0 嗨客软件下载站

严格地说,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在经 济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把某些相关的数据放进这样的“仓库”,并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企业或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常常要把本单位职工的基本情况(职工号、姓名、年龄、性别、籍贯、工资、简历等)存放在表中,这张表就可以看成是一个数据库。有了这个"数据仓库"大家就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询某职工的基本情况,也可以查询工资在某个范围内的职工人数等等。这些工作如果都能在计算机上自动进行,那大家的人事管理就可以达到极高的水平。此外,在财务管理、仓库管理、生产管理中也需要建立众多的这种"数据库",使其可以利用计算机实现财务、仓库、生产的自动化管理。

J.Martin给数据库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数据库是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是结构化的,无有害的或不必要的冗余,并为多种应用服务;数据的存储独立于使用它的程序;对数据库插入新数据,修改和检索原有数据均能按一种公用的和可控制的方式进行。当某个系统中存在结构上完全分开的若干个数据库时,则该系统包含一个“数据库集合”。

定义2

数据库是依照某种数据模型组织起来并存放二级存储器中的数据集合。这种数据集合具有如下特点:尽可能不重复,以最优方式为某个特定组织的多种应用服务,其数据结构独立于使用它的应用程序,对数据的增、删、改和检索由统一软件进行管理和控制。从发展的历史看,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高级阶段,它是由文件管理系统发展起来的。

定义3

(伯尔尼公约议定书专家委员会的观点)

所有的信息(数据率档)的编纂物,不论其是以印刷形式,计算机存储单元形式,还是其它形式存在,都应视为“数据库”。数字化内容选择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

定义4

数据库(DataBase,DB)是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有共享的、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它是一个按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数据库的概念实际包括两层意思:(1)数据库是一个实体,它是能够合理保管数据的“仓库”,用户在该“仓库”中存放要管理的事务数据,“数据”和“库”两个概念结合成为数据库。(2)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新方法和技术,它能更合适的组织数据、更方便的维护数据、更严密的控制数据和更有效的利用数据。

相关性质

数据库是一个单位或是一个应用领域的通用数据处理系统,他存储的是属于企业和事业部门、团体和个人的有关数据的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是从全局观点出发建立的,他按一定的数据模型进行组织、描述和存储。其结构基于数据间的自然联系,从而可提供一切必要的存取路径,且数据不再针对某一应用,而是面向全组织,具有整体的结构化特征。

共享性

数据库中的数据是为众多用户所共享其信息而建立的,已经摆脱了具体程序的限制和制约。不同的用户可以按各自的用法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即不同的用户可以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同一个数据。数据共享性不仅满足了各用户对信息内容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各用户之间信息通信的要求。

数据演变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先进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数据库技术最初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根据数据模型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的网状、层次数据库系统;第二代的关系数据库系统;第三代的以面向对象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

第一代

第一代的代表是1969年IBM公司研制的层次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IMS和70年代美国数据库系统语言协商CODASYL下属数据库任务组DBTG提议的网状模型。层次数据库的数据模型是有根的定向有序树,网状模型对应的是有向图。这两种数据库奠定了现代数据库发展的基础。这两种数据库具有如下共同点:

1.支持三级模式(外模式、模式、内模式)。保证数据库系统具有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和一定的逻辑独立性

2.用存取路径来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

3.有独立的数据定义语言

4.导航式的数据操纵语言。

第二代

第二代数据库的主要特征是支持关系数据模型(数据结构、关系操作、数据完整性)。关系模型具有以下特点:

1.关系模型的概念单一,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连系用关系来表示

2.以关系数学为基础

3.数据的物理存储和存取路径对用户不透明

4.关系数据库语言是非过程化的。

第三代

第三代数据库产生于8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个行业领域对数据库技术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关系型数据库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于是产生了第三代数据库。主要有以下特征:

1.支持数据管理、对象管理和知识管理

2.保持和继承了第二代数据库系统的技术

3.对其它系统开放,支持数据库语言标准,支持标准网络协议,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可连接性、可扩展性和互操作性等。第三代数据库支持多种数据模型(比如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的模型),并和诸多新技术相结合(比如分布处理技术、并行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模糊技术),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商业管理、GIS、计划统计等),由此也衍生出多种新的数据库技术。

分布式数据库允许用户开发的应用程序把多个物理分开的、通过网络互联的数据库当作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看待。并行数据库通过cluster技术把一个大的事务分散到cluster中的多个节点去执行,提高了数据库的吞吐和容错性。多媒体数据库提供了一系列用来存储图像、音频和视频对象类型,更好地对多媒体数据进行存储、管理、查询。模糊数据库是存储、组织、管理和操纵模糊数据库的数据库,可以用于模糊知识处理。

Oracle

Oracle来历

70年代一间名为Ampex的软件公司,正为中央情报局设计一套名叫Oracle的数据库,Ellison是程序员之一。Oracle是世界领先的信息管理软件开发商,因其复杂的关系数据库产品而闻名。Oracle数据库产品为财富排行榜上的前1000家公司所采用,许多大型网站、银行、证券、电信等都选用了Oracle系统。

1977年艾利森与女上司Robert Miner创立“软件开发实验室”(Software Development Labs),当时IBM发表“关系数据库”的论文,艾利森以此造出新数据库,名为甲骨文。

1978年公司迁往硅谷,更名为“关系式软件公司”(RSI),两年后,共有8名员工,年收入少于100万美金。最先提出“关系数据库”的IBM采用RSI的数据库。1982年再更名为甲骨文(Oracle)。

1984年三年内,先后进军加拿大、荷兰、英国、奥地利、日本、德国、瑞士、瑞典、澳大利亚、芬兰、法国、香港、挪威、西班牙。1986年上市时,年收入暴升至5500万美元,同年3月招股,集资3150万美元。1987年年收入达到1.31亿美元,甲骨文一年后成为世界第四大软件公司。两年内再进军墨西哥、巴西、中国、塞浦路斯、马来西亚、新加坡及新西兰。一年后,收入再升一倍至2.82亿美元。1990年甲骨文两年内挥军进入智利、希腊、韩国、葡萄牙、土耳其、委内瑞拉、台湾、比利时、阿根廷、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及菲律宾等地,但是当年甲骨文的业绩首次发生亏损,市值急跌80%,艾利森首次安排资深管理人员参与经营。

1992年旗舰产品Oracle7面世,使该公司业务重新步上轨道,年收入达到11.79亿美元。曾被视为甲骨文接班人、但后来被踼出局的Raymond Lane担任营运总监。1995年艾利森宣布PC已死,把全数产品推向互联网发展,并另组“网络计算机公司”(Network Computer),销售“网络计算机”,最终被淘汰收场。2000年科网接近尾声时,推出E-Business Suite,抢占应用产品市场,与昔日的生意伙伴构成严重利益冲突。同期微软及IBM数据技术提升,此后Oracle新增订单数目的占有率,在两年内下跌6.6%,业务倒退10%。2003年敌意收购仁科软件公司,引起业界哄动。两公司的争议新闻层出不穷。同年美国司法部落案阻止甲骨文收购。2009年4月20日,甲骨文公司宣布将以每股9.50美元,总计74亿美金收购太阳计算机系统公司。

Oracle发展历程

Oracle在1979年的夏季发布了可用于DEC公司的PDP-11计算机上的商用ORACLE产品,这个数据库产品整合了比较完整的SQL实现,其中包括子查询、连接及其他特性。但不得不说,软件不是很稳定,并缺少事务处理这样的重要功能。出于市场策略,公司宣称这是该产品的第二版,但却是实际上的第一版。之所以被命名为第2版而不是第1版,是因为Ellison认为潜在的客户更愿意购买第2个版本,而不是初始版本。(虽然这样做有些不太诚实,还是要承认这是个十分高明的技巧。还有一些公司把自己卖给客户的版本叫做1.0,学学1979年的ORACLE吧!)多年以后的今天,ORACLE公司声称是他们第一个提供了第一个SQL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1983年3月,发布了ORACLE第三版。Miner和Scott历尽艰辛用C语言重新写就这一版本。C语言当时推出不久,用它来写ORACLE软件也是具有一定的风险的,但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很快就证明了这样做是多么的正确:C编译器便宜而又有效,还有很好的移植性。从现在起,ORACLE产品有了一个关键的特性:[可移植性]。ORACLE第三版还推出了SQL语句和事务处理的“原子性”--SQL语句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事务处理要么全部提交,要么全部回滚。ORACLE第3版还引入了非阻塞查询,使用存储在"Before Image File"中的数据来查询和回滚事务,从而避免了读锁定(readlock)的使用(虽然通过使用表级锁定限制了它的吞吐量)。同样是1983年,IBM发布了姗姗来迟的Database2(DB2),但只可在MVS上使用。不管怎么说,ORACLE已经占取了先机。在开发第三版还没有结束的时候,Scott离开了ORACLE。当时用C语言改写ORACLE的压力很大,无休止的软件调试终于让Scott不堪重负,选择了一走了之。把剩下的重担交给了Miner一个人。在出售了自己的4%的股票之后,Scott后来创建了Gupta公司(现更名为Centura Software)和Point Base公司(提供百分之百纯Java嵌入式数据库),都是开发和数据库相关的产品。多年后有人问到他的4%的ORACLE股票的时候,Scott,这个曾经给ORACLE写出第一行代码的技术高手,也只能报以一笑了。如果能坚持下来,那是一笔几亿美金的财富。不过当时的Scott没有那么多的想法,他只是太累了。

1984年10月,ORACLE发布了第四版产品。产品的稳定性总算得到了得到了一定的增强,用Miner的话说,达到了“工业强度”。但是还不够令人满意,用户对产品的抱怨似乎永无休止。这一版增加了读一致性(Read Consistency),这是数据库的一个关键特性,可以确保用户在查询期间看到一致的数据。也就是说,当一个会话正在修改数据时,其他的会话将看不到该会话未提交的修改。可以看到,在ORACLE第四版之前,产品始终是不稳定的,但是ORACLE的这群销售人员,主要是Ellison,他在宣传ORACLE的时候总是要夸大其词,但他就是有能力把软件卖出去,而且,还卖得很好,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有些神奇。让大家看看1984年软件市场的情形,在数据库市场上的霸主是Asnton-Tale公司,他们的拳头产品是刚推出不久的dBaseIII(确切的说dBase是PC上的数据库软件霸主),刚刚成为全球第三大的独立软件公司(第一和第二分别是微软、Lotus,ORACLE在当时还排不上号),这一年,也是苹果公司Macintosh诞生的年度,StevenJobs用这个拳头产品挑战老大哥IBM。同样在这一年中,ORACLE公司的开发人员刚刚把产品移植到PC上。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数以千计的小公司在软件领域里争斗不休,新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成立,ORACLE如何才能于不败之地?

在1985年,ORACLE发布了5.0版。有用户说,这个版本算得上是ORACLE数据库的稳定版本。这也是首批可以在Client/Server模式下运行的的RDBMS产品,在技术趋势上,ORACLE数据库始终没有落后。这意味着运行在桌面PC机(客户机)上的商务应用程序能够通过网络访问数据库服务器。1986年发布的5.1版还支持分布式查询,允许通过一次性查询访问存储在多个位置的数据。

1988年发布第6版,由于过去的版本在性能上屡受诟病,Miner带领着工程师对数据库核心进行了重新的改写。引入了行级锁(row-levellocking)这个重要的特性,也就是说,执行写入的事务处理只锁定受影响的行,而不是整个表。这个版本引入了还算不上完善的PL/SQL(Procedural Language extension toSQL)语言。第6版还引入了联机热备份功能,使数据库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创建联机的备份,这极大地增强了可用性。同时在这一年,ORACLE开始研发ERP软件。

1997年,Oracle推出了面向网络计算的数据库Oracle8

1999年,Oracle正式提供世界上第一个Internet数据库Oracle8i。

2001年6月,Oracle又推出了新一代Internet电子商务基础架构Oracle9i。

2004年,Oracle发布oralce10g。

2007年7月12日,甲骨文公司在美国纽约宣布推出数据库Oracle11g,。

2013年7月8日,最新一代的全球领先的数据库Oracle Database 12c全面上市,这是Oracle数据库的最新版本。[1]

微软公司

SQLServer

SQLServer(StructuredQueryLanguageServer)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它最初是由MicrosoftSybase和Ashton-Tate三家公司共同开发的,于1988年推出了第一个OS/2版本。在WindowsNT推出后,Microsoft与Sybase在SQLServer的开发上就分道扬镳了,Microsoft将SQLServer移植到WindowsNT系统上,专注于开发推广SQLServer的WindowsNT版本。Sybase则较专注于SQLServer在UNIX操作系统上的应用。SQLServer2000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版本继承了SQLServer7.0版本的优点,同时又比它增加了许多更先进的功能。具有使用方便可伸缩性好与相关软件集成程度高等优点,可跨越从运行MicrosoftWindows98的膝上型电脑到运行MicrosoftWindows2000的大型多处理器的服务器等多种平台使用。

MicrosoftSQLServer2005

MicrosoftSQLServer2005是一个全面的数据库平台,使用集成的商业智能(BI)工具提供了企业级的数据管理。MicrosoftSQLServer2005数据库引擎为关系型数据和结构化数据提供了更安全可靠的存储功能,使您可以构建和管理用于业务的高可用和高性能的数据应用程序。MicrosoftSQLServer2005数据引擎是本企业数据管理解决方案的核心。此外MicrosoftSQLServer2005结合了分析、报表、集成和通知功能。这使您的企业可以构建和部署经济有效的BI解决方案,帮助您的团队通过记分卡、Dashboard、Webservices和移动设备将数据应用推向业务的各个领域。与MicrosoftVisualStudio、MicrosoftOfficeSystem以及新的开发工具包(包括BusinessIntelligenceDevelopmentStudio)的紧密集成使MicrosoftSQLServer2005与众不同。无论您是开发人员、数据库管理员、信息工作者还是决策者,MicrosoftSQLServer2005都可以为您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帮助您从数据中更多地获益。

MicrosoftSQLServer2008

MicrosoftSQLServer2008是一个重大的产品版本,它推出了许多新的特性和关键的改进,使得它成为至今为止的最强大和最全面的MicrosoftSQLServer版本。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MicrosoftSQLServer2008中的新的特性、优点和功能。微软的这个数据平台满足这些数据爆炸和下一代数据驱动应用程序的需求,支持数据平台愿景:关键任务企业数据平台、动态开发、关系数据和商业智能。

MicrosoftSQLServer2010

MicrosoftSQLServer2010是上半年发售,重点是自助服务和面向商业智能的报告功能,代号为Kilimanjaro的新版。本微软计划未来12个月内发布Kilimanjaro的一个CTP版本。自助服务功能将通过一套代号为Gemini的技术实现.Gemini使用户能够开发访问多个数据源、整合数据、输出图表和报表、通过SharePoint与其它应用软件实现数据共享的商业智能应用软件。微软还计划整合OfficeCommunicationsServer的统一通讯能力,帮助用户共享商业智能应用软件的处理成果。微软表示,Gemini技术将主要与Excel相关联,使Excel用户能够访问自助服务提供的相关数据。微软在商业智能市场上的收购和以SQLServer为基础拓展商业智能业务的决心改变了商业智能市场格局.商业智能市场上的其它巨头包括SAP、IBM和甲骨文.市场分析机构Gartner早些时候在一份报告中说,微软在元数据管理、报告、查询等方面仍然落后于纯粹的商业智能厂商。微软计划逐一弥补自己的缺点。微软的目标是拓展商业智能工具和软件,使用户——尤其是Excel和SharePoint用户能够方便地使用这些工具。

DB2

IBM公司研制的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系统。DB2主要应用于大型应用系统,具有较好的可伸缩性,可支持从大型机到单用户环境,应用于OS/2.Windows等平台下。DB2提供了高层次的数据利用性、完整性、安全性、可恢复性,以及小规模到大规模应用程序的执行能力,具有与平台无关的基本功能和SQL命令。DB2采用了数据分级技术,能够使大型机数据很方便地下载到LAN数据库服务器,使得客户机/服务器用户和基于LAN的应用程序可以访问大型机数据,并使数据库本地化及远程连接透明化。它以拥有一个非常完备的查询优化器而著称,其外部连接改善了查询性能,并支持多任务并行查询。DB2具有很好的网络支持能力,每个子系统可以连接十几万个分布式用户,可同时激活上千个活动线程,对大型分布式应用系统尤为适用。除了它可以提供主流的OS/390和VM操作系统,以及中等规模的AS/400系统之外,IBM还提供了跨平台(包括基于UNIX的LINUX,HP-UX,SunSolaris,以及SCOUnixWare;还有用于个人电脑的OS/2操作系统,以及微软的Windows2000和其早期的系统)的DB2产品。DB2数据库可以通过使用微软的开放数据库连接(ODBC)接口,Java数据库连接(JDBC)接口,或者CORBA接口代理被任何的应用程序访问。7月14日,IBM全球同步发布了一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数据库产品——DB29(“DB2”是IBM数据库产品系列的名称)。而这款新品最大特点即是率先实现了可扩展标记语言(XML)和关系数据间的无缝交互,而无需考虑数据的格式、平台或位置。DB2的前世今生和未来:对于每个最终站在奖台上泪水盈面的奥运冠军来说,为此刻他或她也许已经付出了5年甚至10年的艰苦努力。相比这些人类的冠军们,这个世界还有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冠军,它们虽没有泪水,却依然在历史上留下了非凡的轨迹—DB2就是这类冠军中的一员。这个数据库领域里当之无愧的冠军,已用了足足25年来描绘它的轨迹。纪念IBMDB2的诞生BMDB2已经25周岁拉!

SQL体系

Microsoft按照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分布进行操作。这种方法产生不必要的代价和复杂性。在Internet中,Oracle已经发现了一个较好的答案。在InternetComputing的多层(multi-tiered)体系结构中,集中(centralization)可以简化应用的部署和维护,数据的管理和备份,并向客户提供了高级的性能、安全性与可靠性??结果使总的操作成本更低。Oracle具有使所有数据和文档存储在少数几个高性能数据库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客户可以集中管理他们所有的数据,并且信息管理和访问更加容易、可靠且价格更加便宜。

开放

SQLServer只在Windows上运行,MicroSoft这种专有策略的目标是将客户锁定到Windows环境中,限制客户通过选择一个开放的基于标准的解决方案来获取革新和价格竞争带来的好处。此外,人们也都知道,Windows平台本身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可伸缩性也是有限的。Oracle能在所有主要的平台(其中包括Windows)上运行,并且完全支持所有的工业标准,所以,客户可以利用很多种第三方应用程序、工具、网关和管理实用程序。Oracle采用开放策略,它使得客户可以选择一种最适合他们特定需要的解决方案。利用Oracle8i,操作系统实质上将变得无关紧要。Oracle8i的Internet文件系统(iFS)是一种突破,这种突破性给所有数据类型提供了一种易于使用的数据管理接口,这样减少了客户对Windows之类的专用操作系统。

可伸缩性

由于SQLServer7.0的并行实施和共存模型并不成熟,这使得人们更加关心该产品处理日益增多的用户数和数据卷mes)的能力。Oracle在下列两个方面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可伸簇:Oracle并行服务器通过使一组节点共享同一簇中的工作负载来扩展WindowsNT的能力,Oracle提供具有高可用性和高伸缩性的簇解决方案,而Microsoft只提供克服错误的簇。根据GartnerGroup的一份报告(10/97),Microsoft在2001年以前将不会有一个可伸缩的簇解决方案。Oracle自从1997年以来就已经有这种能力。伸缩到其他操作系统:因为Oracle是一个开放的解决方案,客户可以从他们的系统移到Unix或另一个操作系统,当WindowsNT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SQLServer与单个平台的结合意味着,当一个客户达到WindowsNT的限制时,除了放弃他们的系统并移到一个新平台上的一个新数据库以外这样一个最能节省时间和金钱的建议以外,他们再也没有其他选择。

安全性

由于Internet的出现而带来的全球数据访问也同时增加了潜在的安全危险。对于数据库的安全要求决不会比以前更高,而SQLServer7.0还没有获得任何类型的安全证书。相比之下,Oracle是唯一获得最高认证级别的ISO标准认证的数据库。Oracle高级的安全特性考虑了强制实施的细小权限,先进的审查,增强的访问控制,安全的分布是处理与复制,以及使用附加的外部签发机制的能力。SQLServer7.0没有这些特性。利用Oracle产品,企业可以真正安全放心的使用数据库。

可扩展性

今天的Internet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新世界,它具有鲜明的图像,实时的视频点播,高保真的语音和声音,以及诸如金融数据趋势和地理编码之类的复杂信息。相比之下,MicrosoftSQLServer7.0对非传统的数据类型缺乏内置的支持。作为一种替代的策略,Microsoft提倡将非传统的数据存储到单独的服务器里的平面(flat)文件中,然后使用OLE-DB将它们链接在一起。使用这种策略,集成在Web中发现的各种数据类型,将会产生复杂的、不安全的、维护量大的数据包(mess),这种数据包缺乏事物的完整性。

性能

低性能可能是很致命的(fatal),因为雇员的生产能力被阻碍,客户由于过多的等待时间而丢失。根据事物处理委员会(TPC)审查的标准与结果,Oracle提供了比SQLServer7.0更高级的性能。到1998年11月为止,Oracle一直是WindowsNT中TPC-D和TPC-C标准的世界记录保持者。实际上,Oracle的NTTPC-C结果几乎比Microsoft的快两倍。Microsoft从来没有宣布一个TPC-D结果,这就意味着尽管SQLServer7.0中有假定的环境,但它仍然不适合于数据仓库应用。Oracle也保持了SAP,Baan和Peoplesoft标准的世界记录。通过一贯地演示正式标准与实际情况之间的性能关系,Oracle已被证明,它可以处理最紧迫的数据仓库和OLTP应用的工作负。

操作简单

使数据库易于安装、使用和管理??组合在一起称为“操作简单“??是一个减少成本的关键因素。尽管Microsoft产品具有易于使用的美誉,但SQLServer7.0缺乏数据库管理的特性,而这种特性是复杂的数据库系统所必须的。例如,对于SQLServer6.5和SQLServer7.0,Microsoft需要使用单独的管理工具。为了易于安装,Oracle使用了一个基于Java的实用程序,该实用程序提供了安装和运行一个预调整和预配置的Oracle8i数据库所需要的一切内容。“操作简单“的最重要部分是易管理性,OracleEnterpriseManager(企业管理器)提供一个集成的管理控制台来集中管理多个服务器。客户也可以单独购买所有三个或其中任何一个可选的管理包,这些管理包提供了高级的功能来调整和诊断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环PCWeek已经说过,“SQLServer7.0并没有向客户提供其竞争对手尚未提供的任何新东西。”根据InformationWeek(9/14/98),“即使在经济的市场中:WindowsNT环境,SQLServer7仍然不是OLTP数据库竞争者的对手。”在SQLServer7.0中,许多关键任务数据库应用所必需的功能(高可用性/可伸缩性、安全、性能等)仍然没有。Microsoft现在正在努力地追赶Oracle又一个技术领先的传统,新发布的Oracle8i也不例外。通过诸如iFS、数据库Java、WebDB、interMedia和WebToGo之类的革新,Oracle带头使各个公司获得Internet计算的好处。特别在WindowsNT中,由于Oracle是第一个发布NT数据库簇解决方案的厂商,第一次支持超过大内存(VLM),第一次将高可用性和可伸缩性带到安装有Oacle并行服务器的NT中。

技术风险

SQLServer7.0是一个完全重写的产品版本。该产品经历了联系的延迟,并且具有非常长的beta测试周期,这通常代表开发问题。一份Gartner报告(8/98)说,“引擎的重新设计时非常深的...大家建议在1999年中期以前,不要将该产品部署在规模比较大的产品应用中。”正如一份Giga报告(3/98)所说的那样,“SQLServer仍有许多需要证明。可伸缩性、可靠性、多用户的性能、簇的开发、对象特性的支持等都有问题。”一个特别危险的因素是重新加在数据库问题。由于基本的数据结构发生变化,Microsoft将要求所有SQLServer6.0和6.5站点必须先卸载然后重新加载数据,这个过程需要好几天的时间。Microsoft已经承认6.5和7.0之间存在后向兼容问题。利用SQLServer7.0,许多以前存在的基本的6.5代码将必须重写,以便利用象行级锁定和分布联合之类的新特性。公司在使它们的生产率和信息冒风险时必须非常谨慎。利用Oracle没有任何风险。Oracle8已经发布一年多了,并被部署在成百上千个用户站点上。在500家财团公司中,将近90%的公司使用Oracle产品和服务器。如此广泛的支持是人们对Oracle信任的结果,这种信任来自于Oracle是一个安全和合理的选择。客户将询问自己,在已经有可靠的、先进的Oracle8数据库时,为什们还要冒险使用新的未被证明的SQL。

厂商风险

Microsoft的核心能力是在桌面和操作系统软件的开发,该公司在企业级数据管理没什么经验。从技术和业务来看,Microsoft只在才进入数据管理领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获得信任。Microsoft的成功是由于依靠客户软件的连续废弃与升级,以及硬件和操作系统尽可能的传播。在企业范围内若要获得成功,则要求高效利用已有的数据资源,并合并服务器资源。在另一个方面,Oracle已有二十多年的向客户解决方案的经验。一个公司的数据是它们最有价值的资产,Microsoft不能指望涌进这个市场,然后一夜之间获得信任。Oracle已经花费了几年的艰苦努力才赢得其客户群的信任以及它目前享受到的荣誉。每天成千上万的客户在Oracle上运行它们的业务所获得的成功就是Oracle技术和业务模型完美的有利证明。

Sybase

Sybase公司成立于1984年11月,总部设在美国加州的Emeryville(现为美国加州的Dublin市)。作为全球最大的独立软件厂商之一,Sybase公司致力于帮助企业等各种机构进行应用、内容及数据的管理和发布。Sybase的产品和专业技术服务,为企业提供集成化的解决方案和全面的应用开发平台。Sybase作为享誉全球的跨国公司,在63个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拥有4万多家客户,主要集中在金融服务业、政府部门、电信、医疗保健和媒体服务业。

Sybase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企业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不仅拥有业界最完整的企业数据管理系统、领先的企业门户产品以及移动与无线解决方案,还致力于整合各种应用平台、数据库和应用软件。作为全球最大的独立软件厂商之一,Sybase解决方案将企业信息流转换成经济效益,便于企业在恰当的时间把准确的信息提供给合适的人群,使企业从数据资产中获取最大利益。

Sybase公司一向认为:软件的价值在于应用。在“用户第一,市场第二;服务第一,销售第二”的市场发展策略指导下,Sybase与用户共担风险,共同前进,稳步发展。如今,Sybase在中国的员工总数近200人,成为Sybase公司发展最快的海外分支机构之一。为了更好地给国内用户提供一流的技术支持和服务,Sybase已陆续在上海、成都、广州等地设立了办事处,合作伙伴更是遍布全国各地。自进入中国以来,Sybase一直致力于同国内外应用软件提供商、国内教育、科研部门的合作,积极引入符合国情的应用软件,并大力扶植代理商和集成商,为中国的用户架起通向互联经济的桥梁。Sybase公司一直面向电信、证券、金融、政府、交通与能源等领域稳步发展。尤其是在电信行业一直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该季度中屡获殊荣的Sybase数据库产品先后博得了北京、云南、山东、河北、江苏等省市地区电信、移动及联通公司的青睐,并且在云南、河北等省7号信令网管系统项目中力拔头筹,一举中标。另外,山东电信在本地网管升级改造项目中,全省17个地市再次选用了Sybase产品作为数据库软件平台。并在成功赢得中国联通全国91个城市VOIP的接入项目的基础上,又获得了三期工程32个城市的数据库定单。在交通能源领域,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在其构建的IRIS-2系统项目中与Sybase签定了280万美金的合同。

在此期间,Sybase公司还推出了最新的旗舰数据库产品AdaptiveServerEnterprise12.5.业界著名的开发工具PowerBuider8.0、新型企业门户产品EP2.0、针对金融行业的解决方案FFS及行业数据仓库IWS等产品。由于新品均适应于当前及未来的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故在短时间内便受到了业界的关注和客户的好评,为未来业绩的赢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刚刚踏入2002年之计,Sybase公司凭借性能卓越的产品技术和睿智而富有个性的解决方案,先后在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地税、本地网计费等领域中大展宏图,从而为2002年业绩的广为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稳坐同行业的领先地位。展望未来,Sybase公司除了致力于中国电子商务的建设和发展,还将进一步加强在中国投资。Sybase公司将同中国不同行业的合作伙伴建立合资公司、合作解决方案的提供以及同中国的大学进行教育合作和培训的项目。数据库,虽然没有oracle、db2名气响,但是国内许多大企业都使用它,尤其金融企业。AdaptiveServerEnterprise(ASE)是Sybase的旗舰式RDBMS产品,一直致力于以最低的系统总拥有成本(TCO)为企业提供一个高性能的数据和事务处理系统。最新版ASE12.5.1/12.5.2在继续保持以前版本的关键业务性能和高效计算的同时,在易用性、系统性能和支持新应用程序方面进行了增强和改进,并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安全和Linux的可扩展性。

SybaseAdaptiveServerEnterprise12.5.1完善和扩展了ASE产品系列,使其成为用于各种平台(从基于Linux的Intel系统到来自Sun或HP的基于RISC的64处理器平台)的理想数据库系统。当今的企业需要一个更易于使用、资源效率更高、更可靠,而且可以与企业级应用轻松集成的企业基础架构技术,以有效控制和降低成本。SybaseASE12.5.1专门设计用于增强这些功能。

最新推出的ASE12.5.2继续遵循ASE12.5.1提出的降低应用整体TCO的技术策略,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实时数据服务,动态数据归档等扩展功能,以期达到帮助用户进一步降低TCO的关键目标。现在,如果采用SybaseRTDS实时数据服务包,Sybase的ASE最新版可以通过JMS消息总线为高性能的实时消息服务提供集成数据库的支持。用户可以将它用于关键业务信息系统中,SybaseASE实时消息服务功能可以提供实时报警和通知,并且用户可以直接获得这些改变。

SybaseASE确保最高的操作有效性和各种平台上的吞吐量,从32/64位Linux/Intel到各种大规模的SMP系统。ASE帮助您的企业:

*降低运行成本-自我管理功能提高系统运行的可伸缩性—这个功能可以在人员和系统资源较少的情况下实现更高的性能。

*降低开发成本-增强的Web服务和XML功能可以更快地、更容易地开发、提交和维护新的业务应用。

*降低硬件成本-ASE支持大规模数据集,能够提高各种平台上的数据量,包括32和64位的Linux/Intel系统。目前版本-ASE12.5.3InterimRelease具有新的功能,包括跨平台Dump和Load,便于系统迁移。

Informix

Informix在1980年成立,目的是为Unix等开放操作系统提供专业的关系型数据库产品。公司的名称Informix便是取自Information和Unix的结合。Informix第一个真正支持SQL语言的关系数据库产品是InformixSE(StandardEngine)。InformixSE是在当时的微机Unix环境下主要的数据库产品。它也是第一个被移植到Linux上的商业数据库产品。

MySQL

MySQL是一个小型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者为瑞典MySQLAB公司。在2008年1月16号被Sun公司收购。而2009年,SUN又被Oracle收购。对于Mysql的前途,没有任何人抱乐观的态度。目前MySQL被广泛地应用在Internet上的中小型网站中。由于其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尤其是开放源码这一特点,许多中小型网站为了降低网站总体拥有成本而选择了MySQL作为网站数据库。

MySQL是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是数据的结构化集合。它可以是任何东西,从简单的购物清单到画展,或企业网络中的海量信息。要想将数据添加到数据库,或访问、处理计算机数据库中保存的数据,需要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服务器。计算机是处理大量数据的理想工具,因此,数据库管理系统在计算方面扮演着关键的中心角色,或是作为独立的实用工具,或是作为其他应用程序的组成部分。

MySQL是一种关联数据库管理系统

关联数据库将数据保存在不同的表中,而不是将所有数据放在一个大的仓库内。这样就增加了速度并提高了灵活性。MySQL的SQL指得是“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是用于访问数据库的最常用标准化语言,它是由ANSI/ISOSQL标准定义的。SQL标准自1986年以来不断演化发展,有数种版本。在本手册中,“SQL-92”指得是1992年发布的标准,“SQL:1999”指得是1999年发布的标准,“SQL:2003”指得是标准的当前版本。大家采用术语“SQL标准”标示SQL标准的当前版本。

MySQL软件是一种开放源码软件

“开放源码”意味着任何人都能使用和改变软件。任何人都能从Internet下载MySQL软件,而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如果愿意,你可以研究源码并进行恰当的更改,以满足你自己的需求。MySQL软件采用了GPL(GNU通用公共许可证),定义了在不同情况下可以用软件作的事和不可作的事。数据库服务器具有快速、可靠和易于使用。MySQL服务器还有一套实用的特性集合,在基准测试主页上,给出了MySQL服务器和其他数据库管理器的比较结果。

ACCESS

Access在2000年的时候成为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计算机二级的一种数据库语言并且因为它的易学易用的特点正逐步取代传统的VFP成为二级中最受欢迎的数据库语言。

等级证书

简介Access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基于Windows的桌面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即RelationalDatabaseManagementSystem),是Office系列应用软件之一。它提供了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模块7种用来建立数据库系统的对象;提供了多种向导、生成器、模板,把数据存储、数据查询、界面设计、报表生成等操作规范化;为建立功能完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方便,也使得普通用户不必编写代码,就可以完成大部分数据管理的任务。Access能够存取Access/Jet、MicrosoftSQLServer、Oracle(甲骨文软件公司),或者任何ODBC兼容数据库内的资料。熟练的软件设计师和资料分析师利用它来开发应用软件,而一些不熟练的程序员和非程序员的"进阶用户"则能使用它来开发简单的应用软件。虽然它支持部分面向对象(OO)技术,但是未能成为一种完整的面向对象开发工具。

发布历史

MicrosoftAccess1.0版本在1992年11月发布。

相关课程书籍

微软指定它对系统最小要求为视窗3.0配以4兆节内存.6兆节内存配以最小8兆节硬盘空间(建议最好有14兆节硬盘空间)则为建议的系统要求.当时软件以7张1.44兆节软碟发布的载体。这个软件能够有效地处理大量记录但是测试显示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数据损毁.比如说,大小超过700MB的文件常会出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1.0版广泛应用的时候大多数硬盘是小于700MB的。)软件的使用指南指出过时的设备驱动和错误的配置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

Access的最初名称是Cirrus。它开发于VisualBasic之前,当时的窗口引擎称作Ruby。比尔盖茨看过Ruby的原型后决定把这个基于Basic语言的组件作为一个独立的可扩展应用程序与Access联合开发。这个项目称作Thunder。这两个项目互相独立的被作为底层的窗口引擎开发并且互不兼容。然而,在VBA出现后它们被合并在一起。

1995年末,access95发布,这是世界上第一个32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使得access的应用得到了普及和继续发展。

1997年,access97发布。它的最大特点是在access数据库中开始支持web技术,这一技术上的发展,开拓了access数据库从桌面向网络的发展。

21世纪初,microsoft发布access2000,这是微软强大的桌面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第六代产品,也是32为位access的第三个版本。至此,access在桌面关系型数据库的领域的普及已经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3年微软正式发布了access2003,这是继2002年后发布的最新版本,它在继承了以前版本的优点外,又新增了一些使用功能。

VFP

VisualFoxPro原名FoxBase,最初是由美国FoxSoftware公司于1988年推出的数据库产品,在DOS上运行,与xBase系列兼容。FoxPro是FoxBase的加强版,最高版本曾出过2.6。之后于1992年,FoxSoftware公司被Microsoft收购,加以发展,使其可以在Windows上运行,并且更名为VisualFoxPro。FoxPro比FoxBASE在功能和性能上又有了很大的改进,主要是引入了窗口、按纽、列表框和文本框等控件,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开发能力。

PSQL

PostgreSQL是最初的伯克利代码的一个开放源码的继承人。伯克利(BSD)对计算机科学的贡献可谓巨大,在整个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史上,几乎到处都有这所学校的研究人员和学生的足迹。PostgreSQL支持大部分SQL标准并且提供了许多其他现代特性:复杂查询、外键、触发器、视图、事务完整性、多版本并发控制。同样,PostgreSQL可以用许多方法扩展,比如,通过增加新的数据类型、函数、操作符、聚集函数、索引方法、过程语言。并且,因为许可证的灵活,任何人都可以以任何目的免费使用,修改,和分发PostgreSQL,不管是私用,商用,还是学术研究使用。到了1996年,大家很明显的看出"Postgres95"这个名字已经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了。于是大家起了一个新名字PostgreSQL用于反映最初的POSTGRES和最新的使用SQL的版本之间的关系。同时版本号也重新从6.0开始,将版本号放回到最初的由伯克利POSTGRES项目开始的顺序中。Postgres95版本的开发重点放在标明和理解现有的后端代码的问题上。PostgreSQL开发重点转到了一些有争议的特性和功能上面,当然各个方面的工作同时都在进行。

PostgreSQL的历史简介

现在被称为PostgreSQL的对象-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有一段时间被称为Postgres95)是从伯克利写的POSTGRES软件包发展而来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PostgreSQL是世界上可以获得的最先进的开放源码的数据库系统,它提供了多版本并行控制,支持几乎所有SQL构件(包括子查询,事务和用户定义类型和函数),并且可以获得非常广阔范围的(开发)语言绑定(包括C,C++,Java,perl,tcl,和python)。

伯克利的POSTGRES项目

MichaelStonebraker领导的POSTGRES项目是由防务高级研究项目局(DARPA),陆军研究办公室(ARO),国家科学基金(NSF),以及ESL,Inc共同赞助的。POSTGRES的实现始于1986年,该系统最初的概念详见POSTGRES的设计。最早的数据模型定义见ThePOSTGRESDataModel。当时的规则系统设计在POSTGRES规则系统的设计里描述.存储管理器的理论基础和体系结构在POSTGRES存储系统的设计里有详细描述。从那以后,POSTGRES经历了几次主要的版本更新。第一个"演示性"系统在1987年便可使用了,并且在1988年的ACM-SIGMOD大会上展出。在1989年六月发布了版本1给一些外部的用户使用。为了回应用户对第一个规则系统的批评,作者重新设计了规则系统,并在1990年6月发布了使用新规则系统的版本2。版本3在1991年出现,增加了多存储管理器的支持,并且改进了查询执行器,重新编写了规则系统。从那以后,随后的版本直到Postgres95发布前工作都集中在移植性和可靠性上。

POSTGRES已经在许多研究或实际的应用中得到了应用。这些应用包括:一个财务数据分析系统,一个喷气引擎性能监控软件包,一个小行星跟踪数据库,一个医疗信息数据库和一些地理信息系统。POSTGRES还被许多大学用于教学用途。最后,IllustraInformationTechnologiesIllustraInformationTechnologies(后来并入Informix)后者现在属于IBM)拿到代码并使之商业化。在1992年末POSTGRES成为Sequoia2000科学计算计划的首要数据管理器。

到了1993年,外部用户的数量几乎翻番。随着用户的增加。用于源代码维护的时间日益增加占用了太多本应该用于数据库研究的时间,为了减少支持的负担,伯克利的POSTGRES项目在版本4.2时正式终止。

介绍

在1994年,AndrewYu和JollyChen向POSTGRES中增加了SQL语言的解释器。并随后将Postgres95源代码发布到互联网上供大家使用,成为一个开放源码的,原先伯克利POSTGRES代码的继承者。

Postgres95所有源代码都是完全的ANSIC,而且代码量减少了25%。并且有许多内部修改以利于提高性能和代码的维护性。Postgres95版本1.0.x在进行WisconsinBenchmark测试时大概比POSTGRESv4.2快30-50%。除了修正了一些错误,下面的是一些主要改进:原来的查询语言PostQUEL被SQL取代(在server端实现)。在PostgreSQL之前还不支持子查询)(但这个功能可以在Postgres95里面由用户定义的SQL函数实现)。重新实现了聚集。同时还增加了对GROUPBY查询子句的支持。C程序仍可以调用libpq接口函数。

新增加了利用GNUReadline进行交互SQL查询(psql)。这个程序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老的monitor程序。增加了新的前端库,libpgtcl,用以支持以Tcl为基础的客户端。一个样本shell,pgtclsh,提供了新的Tcl命令用于Tcl程序和Postgres95后端之间的交互。彻底重写了大对象的接口。保留了将大对象倒转(Inversion)作为存储大对象的唯一机制。(去掉了倒转(Inversion)文件系统。)去掉了记录级(instance-level)的规则系统。但大家仍然可以通过重写规则使用规则。

在发布的源码中增加了一个简短的常用SQL和Postgres95特有的SQL特性的教程。用GNUmake(取代了BSDmake)用于制作。Postgres95可以使用不加补丁的GCC(修正了偶数字节数据(doubles)的对齐问题)。

SQLITE

文件数据库,多嵌入程序使用。

SQLite,是一款轻型的数据库,是遵守ACID的关联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它的设计目标是嵌入式的,而且目前已经在很多嵌入式产品中使用了它,它占用资源非常的低,在嵌入式设备中,可能只需要几百K的内存就够了。SQLite虽然很小巧,但是支持的SQL语句不会逊色于其他开源数据库,同时它还支持事务处理功能等等。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