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察机(2023最新侦察机百科介绍)

由网友(素杉白裳君莫笑)分享简介:窥伺机(reconnaissance aircraft)是博门用于从空中举行窥伺、获与谍报的军用飞机,是古代战役中的首要窥伺东西之1。飞机降生后,最先投进疆场所履行的使命便是举行空中窥伺。是以,窥伺机是军用飞机各人族中汗青最少的机种。窥伺机按遂行使命规模,又可分为战术窥伺机以及战略窥伺机。中文名称窥伺机配备类型战术窥伺机...

侦察机(reconnaissance aircraft)是专门用于从空中进行侦察、获取情报的军用飞机,是现代战争中的主要侦察工具之一。

U 2高空侦察机 搜狗百科

飞机诞生后,最早投入战场所执行的任务就是进行空中侦察。因此,侦察机是军用飞机大家族中历史最长的机种。侦察机按遂行任务范围,又可分为战略侦察机和战术侦察机。

中文名称

侦察机

装备类型

战略侦察机,战术侦察机

意义

现代战争中的主要侦察工具之一

外文名称

spy plane

定义

用于从空中获取情报的军用飞机

分类

按遂行任务范围,分为战略侦察机和战术侦察机。战略侦察机一般具有航程远和高空、高速飞行性能,用以获取战略情报,多是专门设计的。战术侦察机具有低空、高速飞行性能,用以获取战役战术情报,通常用歼击机改装而成。

战略侦察机

一、概述

战略侦察机是为了战略决策而搜集地方战略情报的专用飞机。其特点是飞行高度高、航程远,能从高空深入敌方领土或者沿海飞行,装有复杂的航摄仪和电子侦察设备,可对敌方军事目标和工业区、核设施、导弹基地和试验场、防空设施等战略目标实施侦察,获取情报供高级军事和行政部门做决策参考。

二、特点

战略侦察机的特点是飞行高度高,航程远,载有复杂的航摄仪和电子侦察设备,能从高空深入对方国土,对军事和工业中心、核设施、导弹试验和发射基地、防空系统等战略目标实施侦察。

三、机型举例

1、美国U-2高空战略侦察机

U-2是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开发,首飞为1955年。美国空军和CIA用来侦察敌后方战略目标,如今仍可作为战术侦察机。几十年来曾征战全球,侦察过苏联、古巴、朝鲜、中国、越南等国家,但是也有15架在敌国的领空被击落。U-2是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开发,绰号是“黑寡妇” “空中蛟龙”,属于高空间谍侦察机。首飞时间为1955年8月4日,共计生产55架,被美国空军和CIA用来侦察敌后方战略目标,是在冷战时代美国重要信息来源方式之一。

该机飞行高度为27000m,装载了侦察用特殊照相机,起初用于侦察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的弹道导弹配置状况。飞机原型是F-104,为了使其拥有超出常规的高度而拥有巨大机翼。但后来由于战斗机和地对空导弹的技术进步,使高空侦察具有很大危险。1960年5月,在苏联斯维尔德洛夫市上空首次击落1架 U2,致使美国空军于1970停止了对苏联的使用。这个时候因为电子/光学传感器的进步,使侦察卫星可以从静止卫星轨道直接收集情报,实质上侦察机的作用已经弱化。

2、SR-71超音速侦察机

SR-71超音速侦察机是由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的M3高空战略侦察机,于1963年2月开始研制,1964年12月开始试飞,1966年1月交付使用,1990年全部退役。SR-71机体重量的93%为钛合金,其气动外形为三角翼、双垂尾,发动机布置在机翼上。SR-71有三种改型:A型,战略侦察型,共生产25架;B型,教练型,共生产2架;C型,由A型改装的教练型。

SR-71仍然是世界上有人驾驶的最快的飞机,并且保有两项纪录:1976年7月28日当天,一架SR-71创下时速2,193.167英里(3,529.56公里)的速度纪录,以及85,068.997英尺(25,929米)的高度纪录,只有前苏联的MiG-25狐蝠式高空拦截机曾经在1977年8月31日达到更高的37,650米。它可以在80,000英尺(约24公里)的高空,以每小时100,000平方英里(约每秒72平方公里)的速度扫视地表。当SR-71在1990年退役时,其中一架从它出生的加州棕榈谷(Palmdale)的美国空军42号工厂(Plant 42),飞到维吉尼亚州香蒂利(Chantilly)国家航太博物馆展示,以平均时速2,124英里(3,418公里),全程只花了68分钟。SR-71也保有在1974年9月1日创下的从纽约到伦敦的纪录:1小时54分56.4秒。(协和式客机飞行同样的路程要3小时20分,而最快的亚音速客机波音747则需要7小时。)

到1967年9月,29架SR—71A全部试飞成功。1968年3月8日,第一架SR—71A(64—17978号)部署到位于冲绳的嘉手纳空军基地,以取代A—12执行战略侦察任务。两周后,SR—71A开始执行对越南和中国的侦察任务。1990年1月21日,驻嘉手纳基地的最后一架SR—71(64 —17962号)离开该基地返回美国。1990年1月26日,SR—71A的使命全部结束,所有飞机也随之退役。SR—71B是SR—71A的串列双座教练型,后座舱为教官舱,比前座舱高,这样前后座的乘员都有较好的视界。在该机发动机短舱下,又重新装上了两块固定式腹鳍。该型共生产了两架,分别于1965年11月18日和12月18日首飞,于1966年1月交付使用,用于培训SR—71A的飞行员。1968年1月11日,SR—71B的2号机因飞行事故坠毁,剩下的一号机后来作为NASA的831号机用于各种飞行试验。[1]

战术侦察机

一、概述

战术侦察机 tactical reconnalssance aircraft 用于执行战术侦察任务的飞机。主要为前线指挥员提供战术纵深内敌军部署、行动、重要火力点及其他重要目标以及地形、气象及攻击效果等情报。由于战术侦察机主要部署在战区,所以要求它的机动性和生存性较强。战术侦察机一般不带武器,但加装航摄仪和图像雷达,侦察纵深可达300—500km。

二、机型举例

1、美国RF-4C

RF-4C是F-4“鬼怪”(Phantom)中的侦察型,在F-4C的基础上发展而成。1963年8月首飞,1971年装备美国空军。RF-4C具有与F-4C相同的内部、外挂油箱和基本未变的机身架构,但采用较长而细的机鼻。

RF-4C型侦察机是由F-4型侦察机改进而来的两座机型,机身长18米、宽11米、高4米,最高飞行高度为1.8万米,配有远距离成像、前侧方雷达、红外线探测器、夜间摄影照明弹等装置,是目 前韩国空军的主力侦察机型。

主要装备

侦察机一般不携带武器,主要依靠其高速性能和加装电子对抗装备来提高其生存能力。通常装有航空照相机、前视或侧视雷达和电视、红外线侦察设备,有的还装有实时情报处理设备和传递装置和最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侦察设备装在机舱内或外挂的吊舱内。侦察机可进行目视侦察、成相侦察和电子侦察(见电子对抗飞机)。成相侦察是侦察机实施侦察的重要方法,它包括可见光照相、红外照相与成相、雷达成相、微波成相、电视成相等。

历史沿革

侦察机是专门用于从空中获取情报的军用飞机,是现代战争中的主要侦察工具之一。在飞机诞生后,军队刚刚装备了飞机,人们想到了飞机在战争中的第一个用途便是侦察敌情。1910年6月9日,法国陆军的玛尔科奈大尉和弗坎中尉驾驶着一架亨利·法尔曼双翼机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试验性的侦察飞行。这架飞机本是单座飞机,由弗坎中尉钻到驾驶座和发动机之间,手拿照相机对地面的道路、铁路、城镇和农田进行了拍照。可以说,从这一天起,最早的侦察机便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侦察飞行发生在1910年10月爆发的意大利一土耳其战争中。10 月23日,意大利皮亚查上尉驾驶一架法国制造的布莱里奥X1型飞机从利比亚精致的的黎波里空军基地起飞,对土耳其军队的阵地进行了肉眼和照相侦察。此后,意军又进行多次侦察飞行,并根据结果编绘了照片地图册。

广泛应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各交战国都很重视侦察机的应用。在大战的初期,德军进攻处于优势,直插巴黎。1914年9月3日,法军的一架侦察机发现德军的右翼缺少掩护,于是法国根据飞行侦察的情报,趁机反击,发动了意义重大的马恩河战役,终于遏止了德军的攻势,扭转了战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侦察机应用得更广泛,出现了可进行垂直照相及倾斜照相的高空航空照相机和雷达侦察设备。大战末期还出现了电子侦察机。50年代,侦察机的性能明显提高,飞行速度超过了音速,还出现了专门研制的战略侦察机,如美国的U-2。60年代,研制出了飞行速度达音速的3倍、飞行高度接近3万米的所谓 “双3”高空高速战略侦察机,如美国SR-71和苏联的米格-25。这时期,无人驾驶侦察机也开始得到广泛使用。[2]

发展

侦察卫星的出现,取代了相当一部分侦察机的作用。另外由于防空导弹的发展,使侦察机深放敌方的飞行变得日益危险。但侦察机仍得到继续发展。有人驾驶侦察机主要执行在敌方防空火力圈之外的电子侦察任务,大部分深入敌方空域的侦察任务由无人驾驶侦察机来执行。侦察机的 “隐身”技术正在得到应用和发展,以提高侦察机的生存能力。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现代侦察机的谍报本领倍增。大量高性能的光学、电视、红外、激光和雷达等侦察设备的运用,使侦察机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取战场上的情报,为指挥官定下决心提供依据。虽然无人侦察机和侦察卫星已部分取代了侦察机功能,然而,实战证明,侦察机独特的优势和及未来的战场上的作用,仍是其他侦察设备所无法替代的。

现役的机型

一、RC-135

擅长在目标国沿海地区实施侦察行动的RC-135侦察机是美国空军最先进的战略电子侦察机之一。

这种由波音707机体改装而成的战略电子侦察机的性能非常先进:机体长46. 6米,翼展44.4米,机高12.95米,跟普通的波音707客机相当,装有4台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TF33-P-9涡扇式发动机,单台推力16000磅,最大航程可达1.2万千米,飞行高度通常在15千米以上,巡航速度为860千米,续航时间可超过12小时,由于各种型号的RC-135都装有空中加油装置,因此实际上的飞行时间可以大大超过 12小时,空中滞留时间最长可达20小时。

二、EP-3

EP-3型电子侦察机是美国P-3型反潜机的电子战改型。1969年首架EP-3加入美空中侦察第一中队服役,随后于1974年全面替换了EC-121“超级星座”电子战机。

2001年4月1日,美国海军一架EP-3型电子侦察机在中国南海上空与一架歼-8II型战斗机相撞,导致歼-8II型坠毁飞行员失踪。

三、全球鹰

全球鹰是为美国空军而制造,是一种自动高空远程监视侦察飞行器.高性能传感器可以在高度65000英尺空中透过不利天气或夜间对象美国伊利诺斯州那样大面积的地方进行24小时监控。

俄罗斯

一、图-214R

图-214R采用2台索洛维耶夫PS-90A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156.9千牛。机冀内有6个整体油箱,尾翼内有1个油箱,燃油总容量达3万升。驾驶舱内有正、副驾驶员和一名飞行工程师。采用二余度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并带有备份的三余度模拟式电传操纵系统,三套独立的液压系统。基本型的飞行仪表系统有2套彩色CRT屏幕供飞行和导航使用,另2个CRT屏幕显示发动机状态和系统数据。其他电子设备包括自动进场和自动着陆系统、高频和高频无线电台,机内通话装置、惯性导航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

二、伊尔-38

伊尔-38(俄文:Il-38,绰号:May)是苏联伊留申设计局用伊尔-18型民航机改装反潜设备的反潜和海上巡逻机。该机曾是前苏联的主要岸基航空反潜兵力,1967年首飞,1970年加入现役。该机也是伊留申设计局设计的最后一种作战飞机。该机重达63吨,装有4台发动机,可装载10人及9吨武器,续航时间可达10小时,与美国的P-3反潜巡逻机装备类似,升级后称为伊尔-38SD。

三、伊尔20

苏联伊留申设计局在伊尔-18运输机基础上改型设计的电子侦察机。北大西洋条约组织给予绰号“黑鸭”(Coot)。主要遂行区域性电子侦察任务。1970年装备部队。

最大起飞重量64000千克,最大载重13500千克,最大载油量23600千克,最大速度675千米/时,侦察高度6000~7000米,最大航程6500千米,续航时间12小时。乘员13~20人。加装了天线罩和天线。机身腹部装有一个长10.25米、宽3.20米、高1.15米的雷达罩,内装侧视雷达天线;前机身两侧各有一个长4.40米、高0.88米的整流罩,内装各种传感器及照相机;机身后腹部装有天线与天线罩。机上装备侧视雷达、照明设备、RP5N-3N航空雷达、NAS-1多普勒导航系统、电子侦察与干扰设备等。

中国

一、运8电子侦察机

运-8(代号:Y-8,英文:Shaanxi Y-8)运输机,是中国航空工业陕西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的四发涡轮螺桨中程运输机,可用于空投、空降、运输、救生及海上作业等多种用途。该机参照原型为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设计的安-12运输机。

运-8是中国空军主力运输机,该机在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为主要特种飞机改装平台,以运-8为基础先后改装了预警机、电子战、指挥控制、海上巡逻机等飞机。中国还向一些国家出口了运-8运输机。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