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缘摄龟属(2023最新齿缘摄龟属百科介绍)

由网友(天黑路滑人心杂)分享简介:齿缘摄龟属,违甲棕褐,中央脊陵较着,每一块盾片上有喷射状深色图案,头部棕色,有玄色小斑;颈部有多条纵纹,延长到吻,颌;腹甲黄,违甲以及腹甲以韧戴相连;4肢土黄,有玄色雀斑,趾(指)间具蹼。中文教名齿缘摄龟属界植物界推丁教名Cyclemys tcheponensis漫衍区域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基原疑息英 文 名: Spr...

齿缘摄龟属,背甲棕褐,中央脊陵明显,每块盾片上有放射状深色图案,头部棕色,有黑色小斑;颈部有多条纵纹,延伸到吻,颌;腹甲黄,背甲和腹甲以韧带相连;四肢土黄,有黑色斑点,趾(指)间具蹼。

中文学名

齿缘摄龟属

动物界

拉丁学名

Cyclemys tcheponensis

分布区域

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

基本信息

齿缘摄龟应该怎么养


英 文 名: Spripe-necked leaf turtle

濒危状态

繁殖方式 卵生。每年5月繁殖。

食 性 肉食性

生物特征

习 性 栖息在山涧,小河,溪流

齿缘龟

中 文 名: 齿缘龟

俗名别名: 版纳摄龟、八角棱龟

英 文 名: Asian Leaf Turtle

拉丁学名: Cyclemys dentata

地理分布 中国分布于云南南部与广西,国外分布于印度东北经缅甸、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

濒危状态

繁殖方式 一次产卵2~4枚,卵径57 mm×30 mm。

食 性 兼吃动物与植物性食物。

齿缘龟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

外部形态特征:成体背甲长20-24cm。背甲略扁,幼体长宽约相等,成体长大于宽;背中央脊棱幼体极明显,随年龄增长而不显;背甲后缘锯齿状,幼体尤为显著。腹甲较窄,前端平切或圆出,后端有3缺凹:胸盾沟最长,肱盾沟或喉盾沟最短;甲桥短而明显;成年个体在腹甲舌板与下板之间有韧带发育。颜色变异甚大,典型的是背腹甲均为棕褐色,腹甲每一盾片上都有黑色放射状线纹,背甲盾片的放射纹往往不清晰。

生活习性:常栖于低海拔地区,幼体多水栖,成体可完全到陆地生活。兼吃动物与植物性食物。每次产卵2-4枚,卵长6cm宽3cm。喜食动物性饵料,人工饲养下尤喜食虾肉、瘦猪肉。温度25℃为最佳温度,17℃进入冬眠。

饲养环境:齿缘摄龟属水栖龟类,饲养的器皿只要能盛放水,高度在40厘米以上(饲养幼体20厘米)即可,器皿中放些碎石或鹅卵石,供龟攀爬,若无条件水养;也可将龟放置在木箱中,箱底铺上5厘米厚的沙土,并配置一较大的浅水盆,以供龟饮水和洗澡用。

饲养管理:齿缘摄龟分布区域较窄,相对来说适应性较差。一般每星期喂2-3次,每次投喂量占龟体重的10%,时间在中午为宜,喂食后4-5小时换水。深秋换水时,水温应比原水温高,以防止龟患肠炎。日常除喂食、换水外,还应勤观察,一旦发现病龟,即将病龟隔离饲养。齿缘摄龟对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一般温度20℃时,少量进食,17℃进入冬眠期,35℃则会出现“夏眠”,不食少动。由此,在日常管养中要经常测量水温和观察气温的变化,以采取相应措施。

现有保护措施:无。应进一步采取保护措施。应进一步采取的保护措施⑦建议云南省将齿缘龟列为该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②组织调查其分布范围及数量,开展保护生物学研究。③严禁捕捉与出售。

习 性 常栖于低海拔地区,幼体多水栖,成体可完全到陆地生活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