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鲨科(2023最新鼠鲨科百科介绍)

由网友(不变的激情)分享简介:鼠鲨科(Lamnidae)又名鲭鲨科,是鲭鲨目的1科。体纺锤形,吻尖,首叉型。原科为大型或者中型鱼类。尔国多见的有灰鲭鲨,暖海性表层鱼类。脾气厉害,常追网鱼群。卵胎熟。噬人鲨体复杂,嘴大,弧形,牙钝利。性厉害。为大洋性生动鱼类。吞食大型海活泼物,有袭击划子以及噬人纪录,有三属五种。噬人鲨属只一种,宽泛漫衍于寒带、亚寒带以及温...

鼠鲨科(Lamnidae)又名鲭鲨科,是鲭鲨目的一科。体纺锤形,吻尖,尾叉型。本科为大型或中型鱼类。我国常见的有灰鲭鲨,暖海性上层鱼类。性情凶猛,常追捕鱼群。卵胎生。噬人鲨体庞大,口大,弧形,牙锐利。性凶猛。为大洋性活泼鱼类。吞食大型海生动物,有袭击小船和噬人纪录,有3属5种。噬人鲨属只1种,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洋。我国在南海和黄海曾有捕获。鼠鲨属有2种,广布于寒带和温带海区,中国尚无记录;鲭鲨属有2种,中国只1种,分布于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

中文学名

鼠鲨科

别称

鲭鲨科

脊索动物门

软骨鱼纲

鲭鲨目

拉丁学名

Lamnidae

动物界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亚纲

板鳃亚纲

鲭鲨科

外形特征

鼠鲨科鱼类三大明星,大白鲨 太平洋鼠鲨 灰鲭鲨

背鳍2个,无硬棘,第二背鳍和臀鳍同形同大。眼圆形,无瞬膜。鼻孔狭小,不与口相连。口大,深弧形,具唇褶。喷水孔细小或消失。齿大,锥状或宽扁呈三角形。鳃孔宽大,位于胸鳍基底前方。尾椎轴上翘;尾鳍叉型;尾柄每侧具1显著侧突;尾基上、下方各具1凹洼。卵胎生。

生活特性

鼠鲨科成员个性凶残,让人闻之色变的「大白鲨」即是鼠鲨科的一员。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型,大部分躯干部位比较修长,这种体型泳速很快,追捕猎物时甚至可跃出水面。吻部多为尖突或锥状,有些鱼种会略为扁平,嘴巴相当大,位于腹位。鳃裂也大,自头侧往上延伸几乎到背部位置;此外,五对鳃裂皆位于胸鳍基部之前,不具鳃耙。它们的牙齿在鲨鱼中也算相当大的,有如尖尖的钻子,也有宽扁的刀状,或扁平的三角形。背鳍有二,第一背鳍远大于第二背鳍,通常呈直立的三角形或外角稍圆的形状。胸鳍窄长,成鱼胸鳍长度几乎与头长相等,尾鳍为弯月状,下叶略短于上叶,但强而有力,尾柄有明显的侧隆脊。

鼠鲨科鱼类体型庞大(最大可达600公分),除了小型生物、大型哺乳类、人类甚至船只,都可能成为它们攻击的对象,电影剧情并非空穴来风。但即使如此,因为它们的经济价值高,即使危险,仍是渔民的捕猎目标由于过度捕捞,它们的数量愈来愈少,可能会被列入保育类动物。它们的分布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温带到热带各区海域皆有其踪迹,全球共有3属5种,台湾海域有2属3种出没。

鼠鲨科生活一近海中上表层,卵胎生,以各种鱼类、其他鲨鱼、魟、海鸟、水生哺乳类、乌贼及底栖甲壳类等为食。

分布

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温带和亚热带水域。

分类

鲭鲨属

1.尖吻鲭鲨

尖吻鲭鲨的形态特征为:其躯体呈纺锤形,躯干较粗壮,头、尾渐细细小。其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洼;尾柄具侧突。吻长而尖突。眼大,圆形,没有瞬膜。鼻孔小,接近于眼端。口裂宽,深弧形;唇褶约是颌长的一半。其颌齿侧齿而尖锐;其前端齿头细长弯曲,后端齿头短宽,三角形;没有侧齿头;每侧每列约有10~12个,2~3列使用。其喷水孔细小,位于口角上方。背鳍有2个,第一个背鳍中大,起点与胸鳍后端相对,后缘凹人,上角略尖圆,下角尖突;第二个背鳍很小,基底中部与臀鳍起点相对,后缘微凹人,上角钝圆,下角延长尖突;胸鳍宽大而延长型,是镰刀状,但是比头长略短一些,其后缘凹入,外角钝尖,内角钝圆;尾鳍宽短,尾椎轴稍微上扬,上尾叉较长大,由上叶、尾椎轴及下叶中部组成;下尾叉较短小,主要由尾鳍下叶前部的突出部分组成,其中、后部间具缺刻。其体背侧青灰色;吻腹侧及腹部淡色至白色,其体长可以达到4米。

尖吻鲭鲨是近海上层的大型鲨鱼,性情凶猛,善于游泳,速度快,可能是鲨鱼中游速最快的一种,尖吻鲭鲨比其他的鲨鱼有较好的水动力学形状,再加上鼠鲨科一般的好氧肌肉质量较高,可见尖吻鲭鲨有惊人的速度。尖吻鲭鲨的速度,其最高纪录为每小时50公里,也有报告称尖吻鲭鲨可以达到每小时74公里,尖吻鲭鲨的体温会保持在高于周围海水的温度,这就可以帮助尖吻鲭鲨在追捕硬骨鱼、海豚、乌贼和其他鲨鱼的时候获得更快的加速度。尖吻鲭鲨可以跃起达到9米高,尖吻鲭鲨主要巡游在大海中,有的时候还会游到沿岸及近海大陆棚及岛棚水域,夏季还会随着暖流而移动。其栖息深度由表层至深达740米左右(通常在100~150米深度之水层),一般都可以在水的表层发现它们。尖吻鲭鲨主要以硬骨鱼为食,其中包括鲭鱼、鲔鱼、鲣鱼及剑鱼,但也会吃其他的鲨鱼、鼠海豚科及海龟等。雌性的尖吻鲭鲨一般在体长达到3米的时候会性成熟,其妊娠期为15~18个月,尖吻鲭鲨为卵胎生,胎儿在子宫内有同种相残的习性,这是子宫内的同类相食。一胎可以产下4~18尾幼鲨,幼鲨会在深冬以及初春的时候出生,刚产下之幼鲨体长可以达到0.6~0.7米左右。其分布范围比较广泛,它们分布在世界上各温带及热带海域,在水温低于16℃的海域也比较少出现,在台湾南部、北部、东北部及东部海域也有分布。因为尖吻鲭鲨速度快、体型大加上独特的滋味,从而使它们成为全球热带和温带海洋钓鱼人士的珍贵猎物,人们主要用流刺网以及镖旗鱼的方法对其进行捕获,其经济价值是很高的。其肉质佳,鱼肉可以红烧或是加工成各种肉制品;其鳍可以做鱼翅;其皮厚可以加工成皮革;其肝可以加工制成鱼肝油;剩余物可以制成鱼粉。

尖吻鲭鲨完全长大以后可以达到2.75米长,最重的可以达到800公斤,其背部呈青色,其复部则呈白色。虽然雄性与雌性的生长率是没有什么差别的,但是相信雌性会比较长寿,而且较雄性会更大,更重一些。尖吻鲭鲨最广为人知的是它们在水中的速度以及它们跃起的能力。有人曾经见过一只愤怒的尖吻鲭鲨从水面跃起到船上,再加上鼠鲨科一般的好氧肌肉质量较高,可见它们有着非常惊人的速度。尖吻鲭鲨的身体光滑而细长,鼻端呈长锥形;它的胸鳍很短,尾鳍呈半月形;尾巴底部有明显的龙骨;第二背鳍较第一背鳍细很多;牙齿幼长,而且还有轻微的弯曲,当嘴巴紧合的时候仍然可以看见牙齿。尖吻鲭鲨的背部呈金属青色,但是其腹部呈白色。尖吻鲭鲨可以跃起9米高。它们具有高度的迁移性。它们也是四种恒温鲨鱼之一,这就可以帮助它们游得更快。关于尖吻鲭鲨的寿命仍然是个谜,有人怀疑它们可以达到11~23岁。尖吻鲭鲨是卵胎生的,其妊娠期118约为15~18个月。在尖吻鲭鲨母体内的胚胎会互相消耗对方来取得养分,这是子宫内同类相食。雌性尖吻鲭鲨一般在体长达3米的时候会达到性成

在妊娠期的15~18个月内,其发展中的胚胎会在子宫内吃未受精卵。在出生的时候约有70厘米长,在发展期间它们不会有胎盘的连接,估计雌性在产下幼鲨以后要休息18个月之久。

2.长鳍鲭鲨

长鳍鲭鲨俗称:马加鲨、烟仔;

科目:鲭鲛科;

最大长度:417cm;

栖息深度:0~500米;

地理分布:其广泛分布在世界各温带及热带之大部分海域。台湾南部、北部、东北部及东部海域有分布;

栖息环境:大洋、深海、近海沿岸;

渔业方法:主要用流刺网以及镖旗鱼的方法进行捕获,其经济价值很高。肉质佳,鱼肉红烧或加工成各种肉制品;其鳍可以做鱼翅;其皮厚可加工成皮革;其肝可加工制成鱼肝油;剩余物可以制成鱼粉。

噬人鲨属

1.大白鲨

大白鲨又被叫作食人鲛,其还叫作白鲛、噬人鲨,为巨型猎食性鲨鱼的一种。最早的时候是在中新世,是现存的唯一的噬人鲨属的成员,在各个主要的大洋出没。

大白鲨的体型非常的庞大,可以说是这个世上最大的捕食性鱼类。它的身长可达6.1米,重有2268千克。还是不少海洋哺乳类动物的最主要的天敌,另也会猎食海鸟以及其他的鱼类等等一切可以捕杀到的海洋生物。大白鲨攻击人类的次数同时也在所有鲨鱼中位列第一,所以为声名狼藉的水中捕猎者。不少电影或是小说里面也总是以大白鲨噬人作为主题,然而,事实上人类并不是其理想的猎物。

大白鲨的头很大,体型成厚重的纺锤状,体侧有五道长鳃裂。大白鲨并不是说如其名所暗示的那样是白色的,在它的身体上半部是深色的(深蓝、深褐甚至黑灰色),其下半部是白色的。有两背鳍,其中第一背鳍是耸立而明显的。尾鳍成半月形,上下端差不多是等长的。口中含有利齿,一共有五到六排,每排大概有46颗齿。上颚齿为宽阔而薄的三角形,下颚齿为狭长而厚的i角形,上下颚齿两侧皆生有锯齿。传统上,研究者会认为大白鲨的年龄是能够由脊椎骨上的轮数判读的。

大白鲨的寿命通常能够达到25到30年,并在约12至15岁的时候达到性成熟(此时公鲨体长约3.7到4米,母鲨体长约4.5到5米)。在2014年的一项依核辐射定年的初步研究中,大白鲨的寿命是远远超过了之前的估计。如果此研究正确,大白鲨的寿命就有可能达到70年左右。大白鲨,是一种少数的半恒温的动物,大白鲨的身体末端的血液靠近流动血液,就是这样将温度保持在摄氏23至26度,使它能够保持住高于环境温度的体温,而这让它在非常冷的海水中也能够非常适意地生存。即使很难在大多数的沿海地区看到它,可是渔船和潜水船总会与它不期而遇。

2.巨牙鲨

巨牙鲨也叫做巨齿鲨,在希腊语中它指的是巨大的牙齿。它是史前巨大的鲨鱼,大约生存在二千万到一千二百万年前。但是这个近亲论说也在不断被质疑,有些人认为牙齿的类似只是因为趋同演化的缘故。不管怎么样,这种用牙齿推论的方法使我们知道这种生物在史前是巨大体型的猎食者。据研究,巨牙鲨最大的体型为20.3米长。从这种身与签垒遴游夫渗型上来看,巨牙鲨的重量大约可以达到60吨。如果以大白鲨的新陈代谢来作为比例的话,它估计平均每天需要摄取它体重三的食物,也就是2400磅的食物。从已知的史前食物链来看,一般都相信它会以鲸鱼作为粮食。

1995年,有建议把巨牙鲨分类在另一个新的属中,称为古鲨属。但是在分类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很多古生物学者都主张把它分类为古鲨属,但是另一些有海洋生物学背景的学者却坚持巨牙鲨与大白鲨的关系,所以把它分类为噬人鲨属。主张古鲨属的学者也认为巨牙鲨的祖先应该是始新世的一个物种,但是大白鲨的祖先则为另一个物种。

关于其灭绝理论:因为巨牙鲨主要以鲸鱼为粮食,因为两极的海水变冷而不适合巨牙鲨生存,所以鲸鱼就可以逃避巨牙鲨的捕猎,从而使巨牙鲨因缺乏食物而灭绝。其他的解释指出任何对食物链的影响,都会把庞大的有新陈代谢需求的猎食者淘汰。也有的科学家指出,巨牙鲨还没有灭绝,在今天仍然有生存者。当大部分主流的专家都认为巨牙鲨已经灭绝,但仍有人认为巨牙鲨的孑遗仍然存在,但是证据仍然缺乏证据。有人指从挑战者号发现的巨牙鲨牙齿化石表面所积聚的锰,推算出巨牙鲨应在10000至15000年前依然生存。但是也有人指出这种估计是不准确的,他们认为巨牙鲨在上新世以后的估计是根据过时的测试方法。但是更有指出巨牙鲨可能是沿岸的鲨鱼,在深海生存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有一些其他把疑似鲨鱼的大型生物当作是巨牙鲨的报告,多是把姥鲨科、鲸鲨科或其他大型的生物误认为是巨牙鲨。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