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双喜(上海红双喜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

由网友(拥抱没勇气)分享简介:红单喜是静止器材品牌,由周仇去总理定名,[一]牌号首创于一九五九年,其产物以乒乓球、羽毛球、举沉3项器材为主,并拓铺至3大球、静止护具、静止鞋服、小件健身器材、各种园地器材等静止用品。一九六一年,第二六届北京世乒赛成为第1个表态的中国体育品牌。二零零七年,李宁斥资三.零五亿元收买了红单喜五七.五%的股权。二零零八年取李...

红双喜是运动器材品牌,由周恩来总理命名,[1]商标创始于1959年,其产品以乒乓球、羽毛球、举重三项器材为主,并拓展至三大球、运动护具、运动鞋服、小件健身器材、各类场地器材等运动用品。

1961年,第26届北京世乒赛成为第一个亮相的中国体育品牌。2007年,李宁斥资3.05亿元收购了红双喜57.5%的股权。2008年与李宁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中文名

红双喜

成立时间

1959年

隶属企业

上海红双喜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日期

1997年5月27日

申请人地址

上海市金山区朱行镇新街路4022号A幢102-56室

外文名

DOUBLE HAPPINESS

官网

http://www.dhs-sports.com/

申请/注册号

1232279

注册公告日期

1998年12月21日

品牌概述

红双喜体育用品品牌简介 红双喜乒乓球拍 红双喜羽毛球 十大品牌网

红双喜是中国少数几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运动品牌之一。

1959年开始算起,12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均指定红双喜作为赛事器材供应商。红双喜自2003年正式进入羽毛球领域,在短时间内红双喜101羽毛球即获得国际羽毛球联合会(IBF)批准,可用于国际级的专业羽毛球比赛。红双喜乒乓器材市场占有率居于全球和中国首位。在中国,市场占有率约为25%,中国国家队的红双喜产品使用率达到80%以上,全球大赛70%以上使用红双喜乒乓球。

1961年,北京获得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举办权,在此之后,“中国举办的国际赛事要使用中国器材”成为中国人的梦想;同年,全套符合国际标准的乒乓赛事器材,包括球台、比赛用球、裁判器械等均在上海设计成样,并获得国际乒乓球联合会的认证和批准。“顶级赛事”和“顶级运动员”的基因由此贯穿了红双喜诞生以来的整个历程。

红双喜自2003年正式进入羽毛球领域,在短时间内红双喜101羽毛球即获得国际羽毛球联合会(IBF)批准,可用于国际级的专业羽毛球比赛。2005年以来,红双喜连续成为大师赛、中国公开赛等顶级羽球赛事的器材供应商。2006年,红双喜成为中国国家青年队合作伙伴,世界冠军龚睿那也为红双喜羽球器材代言。2010年,中国羽毛球国家队男女队主教练夏煊泽、张宁为红双喜羽球器材代言人。

1959年诞生直到1996年,拥有红双喜商标使用权的四家上海体育企业合并,完全摆脱计划经济时代,红双喜品牌才开始统一运营,急速发展,自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始,这种发展尤为突出。

2008年,红双喜与李宁建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发展历程

1996年,红双喜第一次改制成功,品牌与产品进行了整合。红双喜第一本三年战略规划出台,红双喜在国内第一个引进了国际一流的球台流水线,开始生产自动化的步伐;合资成立的红双喜销售公司,开始调整销售策略,整理整顿销售市场;红双喜成立市场部,在体育行业里第一个开始了市场营销。

1999年,红双喜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红双喜管理水平上了新台阶。

2000年,销售部门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用人机制、管理体制进行大胆改变。

2002年,销售部门第一次提出了“要成为销售体育产品的品牌公司”。红双喜确立了欧洲地区代理商,开始推动自主品牌的国际营销。

2003年,红双喜体育用品研究所成立,研发成为红双喜重要的发展动力,兴建羽球器材生产基地,第二年引进世界一流的羽毛球拍生产流水线。

2004年,新一轮生产流水线与制造基地改造开始,建立了套胶和底板的自动化生产线。

2005年,随着股份制改造的完成,红双喜第二次改制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活力。

2007年,红双喜与李宁实现战略性合作,进入第三次改制阶段。

2008年,红双喜总部大楼于上海市制造局路258号落成,成为全新的营销与研发中心。

2009年,红双喜正式实施SAPERP系统,大幅提升了红双喜的基础管理水平及资源共享的能力。

2015年,成功开发出光电彩虹球台,也是世界乒乓器材与最新光电技术跨领域的首次碰撞。

2016年,研制成功性能稳定、质优价低的ABS材质的“赛顶球”。

乒乓球

1996年,红双喜接受国际乒联的委托,启动大球项目的研发,这也成为ITTF乒乓运动改革的起点。

2000年,悉尼奥运会首次使用红双喜40MM乒乓球,为小球时代画上句号。

2000年,红双喜40毫米乒乓球成为小球时代迈入大球时代的标志,在10月举行的男子世界杯上首次使用。红双喜40毫米乒乓球标准被ITTF确定为国际标准。当年红双喜三星乒乓球产量成功突破1000万颗。

2004年,雅典奥运会再度使用红双喜乒乓球。

2005年,红双喜乒乓球在世界顶级赛事中的应用比例高达70%以上,全球市场份额占58%以上。

球台

1995年,红双喜率先引进乒乓球台生产自动流水线。

1998年,红双喜开发T919、T616迷你型球台,球台开始进入百姓家庭。

2000年,国际乒联提出了赛场视觉设计改革的设想,红双喜开始着手新型球台的设计,从8月到10月,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彩虹球台面市,这款融合中国古典美和现代设计概念的球台在当年的男子世界杯上首次亮相。

2003年,在被称为“最美丽一届”的巴黎世乒赛上,红双喜彩虹球台、新型挡板完美的与场地整体融合在一起,成为最美丽场地的视觉中心。带动了世界性的赛事器材创新。

2005年,“透明概念”首次引入球台,红双喜为第48届上海世乒赛设计了透明彩虹球台,并设计了电子计分器和计分系统。

2006年,红双喜球台年生产总量突破8万副,中高档球台占球台销售额的60%以上。

2010年,红双喜为第50届莫斯科世乒赛提供了场地器材,拥有金色底座的“金彩虹”球台作为彩虹家族的新成员首次在世界大赛上亮相。

套胶

1998年,G888系列“套胶”面世,告别胶皮、海绵分体形式,成为中国品牌套胶概念的第一人。

1998年,G888进入国家队,打破国外品牌的垄断地位,红双喜套胶开始复兴。

2000年,狂飚2、狂飚3系列套胶由王励勤、刘国正使用,并成为中国国家队首选套胶,开启了乒乓球大球时代的传奇之路。

2003年,以王皓使用的G666为代表,红双喜开发了G系列的套胶,这成为红双喜反胶产品多样化的开始。

2006年,天极系列套胶诞生,由王皓和马琳使用,红双喜在套胶领域有了新的重要体系。红双喜套胶在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的正手使用比例,达到了70%以上。

2008年,适用于无机时代的NEO系列狂飚2、3,NEO系列天极2、3研发成功,在套胶领域再一次获得新的突破,国家队套胶使用率达到83%以上,省市队套胶使用率达到70%以上。

底板

003年,红双喜为出战巴黎世乒赛的中国队开发狂飚系列底板,红双喜重返国家队。

2005年,狂飚王底板帮助王励勤获得第48届世乒赛男单冠军,红双喜底板进入顶级行列。

2006年,狂飚皓帮助王皓获得世界杯冠军,代表着红双喜底板整体实力的提高。

2006年,天罡碳素、玻碳底板开发,复合底板成为红双喜底板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天极7系列底板在中国国家队和省市队大规模应用。

2008年,经典底板08、032的库存板胚重新包装面市。

2008年,适用于无机时代的底版狂飚王655、狂飚皓656(分别由王励勤、王皓使用)、天极825底板开发成功,大大提高了国家队红双喜底板使用率,达到40%以上。

2009年,第50届横滨世乒赛,王皓使用狂飚皓656获得了个人职业生涯的首个男单冠军,成功证明了狂飚皓656底板的开发。

其他

1996年,红双喜首先在乒乓球拍上应用星级概念,开始了“专业器材市场化”。

2008年,红双喜开发出奥运会使用的新型乒乓球台、羽毛球光控出球器材、新型杠铃等36项创新产品,继续保持在体育器材领域的领先地位。

2010年,基于彩虹概念与人文的新型发球机“彩虹R”系列发球机开发成功上市,为乒乓场地器材增加了新的亮点,再次将“场地器材实用性与视觉的和谐统一”这一理念提到了新的高度。

羽球器材

2003年,“航空”淡出,“红双喜”正式重返国际羽坛。

2004年,红双喜101羽毛球获得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批准。

2005年,记忆碳羽毛球拍的出现,表明红双喜在羽毛球拍技术方面进入领先行列。

2008年,红双喜为北京2008奥运会开发自动式升降裁判椅、羽毛球光控出球器材等全新器材,表明红双喜在羽球领域的技术领先能力。

2010年,由红双喜自主发明的“炫灵”系列羽球拍突破传统羽球的外观设计和工艺特点,全新的一体化成型塑胶手柄为使用者带来更好的视觉与握感,并且具有易清洁、环保可回收等优点。

举重器材

1989年,红双喜“力士”杠铃被国际举联批准为“A”级杠铃

2005年,举重器材获得国际举重联合会批准为A级杠铃,举重器材成为红双喜第三个重要部分

2008年,吸排式镁粉架、磁性卡箍等新技术的应用,使红双喜的奥运举重器材与众不同

品牌商标

1959年,红双喜品牌乒乓器材在上海诞生,为庆祝国庆十周年及容国团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周恩来总理以“红双喜”命名产品。[2]

品牌业绩

1996年,随着企业第一次改制成功,红双喜品牌进行整合,确定了“一业撑强”、“优势体育打造强势品牌”的战略发展原则。

1999年,红双喜赞助了第4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这是继1995年世乒赛之后,红双喜第一次走出国门,重返世界大赛舞台。

1999,红双喜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荣获“中国乒乓球运动世界冠军杰出贡献奖”称号,这是对红双喜40年来一贯支持中国体育事业、尤其是乒乓球运动事业的最好褒奖。

2000年,红双喜成为悉尼奥运会乒乓球供应商,这是中国第一个进入奥运会的品牌。随着红双喜签约的代言人王励勤、刘国正使用狂飚系列套胶夺得世界冠军,“明星造市,赛事推广”成为红双喜品牌发展的重要策略。

2001年,蔡振华将第4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团体金牌赠送给黄勇武,感谢红双喜为中国乒乓球事业的贡献。

2003年,第43届巴黎世乒赛,红双喜以全新的形象展现,奠定了红双喜在顶级世界乒乓品牌的地位。

2004年,红双喜成为雅典奥运会的乒乓器材供应商。红双喜获得中国羽协颁发的“奥运会杰出贡献奖”。红双喜乒乓器材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2005年,随着第45届上海世乒赛采用红双喜器材,红双喜已经连续赞助了三届世乒赛。红双喜成为羽毛球世界杯的指定器材,世界大赛开始出现红双喜的身影。

2006年,红双喜举重杠铃成为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指定器材,世界大赛开始出现红双喜举重器材。红双喜与中国青年羽毛球队和世界冠军龚睿娜、夏煊泽签约,红双喜羽球器材体现明星效应,红双喜与国际乒联签订了五年全面合作计划,让红双喜未来的发展获得动力。

2007年,红双喜举重器材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红双喜再次成为世界举重锦标赛的指定器材。

2008年,红双喜成为北京奥运会三个项目的器材供应商,加上连续三届奥运会的赞助经历,成为中国奥运第一品牌。

2009年,红双喜与国际乒联签订新的五年合作协议,协议包括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2012年多特蒙德世乒赛、2010年新加坡青年奥运会、2010-2012年国际乒联巡回赛、2009-2012年男(女)子世界杯等重要乒乓赛事提供器材。

2009年,红双喜继续与乒乓运动员王励勤、王皓、马龙、李晓霞、丁宁,中国羽毛球国家队教练夏煊泽、张宁签约合作。

2010年,红双喜为第16届广州亚运会乒乓项目和举重项目提供赛事器材。

2021年,红双喜为东京奥运会提供乒乓球和裁判器材。

2021,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使用红双喜的乒乓球和裁判器材,在羽毛球项目中,红双喜的羽毛球自动出球器和运动员装备框等产品也被国际奥委会选用,服务奥运。[3]

品牌荣誉

1995年起连年获得上海名牌产品称号;

1998年获“上海市著名商标”;

1999年获“中国驰名商标”;

2004年、2007年相继获得乒乓和举重的“中国名牌”等殊荣;

2005年,红双喜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10年,被评为“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2011年,被评为“中华老字号”;

2021年10月,红双喜入选《2021胡润中国最具历史文化底蕴品牌榜》第83位。

媒体报道

2021年5月,在上海展览中心和G60长三角科创走廊会场同步举办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和中国品牌经济(上海)论坛上,上海红双喜股份公司的红双喜品牌,同时在两地登台亮相。[1]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