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欧洲国家)

由网友(这辈子伱都别想逃)分享简介:波斯尼亚以及白塞哥维这(Bosnia and Herzegovina,简称波白),位于巴我湿半岛中西部,南、西、北3面取克罗地亚连接,东取塞我维亚、白山为邻。大部门地域位于迪缴推低本以及萨瓦河道域,领土面积五.一二万平方私里,尾都是萨推冷窝。[一]一二世纪终成立波斯尼亚私国。一四六三年后,成为奥斯曼帝国属地。 一九零八年被...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Bosnia and Herzegovina,简称波黑),位于巴尔干半岛中西部,南、西、北三面与克罗地亚毗连,东与塞尔维亚、黑山为邻。大部分地区位于迪纳拉高原和萨瓦河流域,国土面积5.12万平方公里,首都是萨拉热窝。[1]

世界分国地图 欧洲 斯洛文尼亚 克罗地亚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塞尔维亚 黑山 马其顿地图 中外对照 防水 耐折 撕不烂地图 折叠图 欧洲地图

12世纪末建立波斯尼亚公国。1463年后,成为奥斯曼帝国属地。 1908年被奥匈帝国吞并。1918年,并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1945年,成为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加盟国。1992年,宣布独立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由波黑联邦和塞族共和国2个实体和布尔奇科特区组成,其仅为历史学上两个地理区域名称,截至2019年该国仍然没有直接使用这两个地理区域名称所代表的政治实体存在,仅有使用种族名称波斯尼亚人跟克罗地亚人(穆克联邦)及塞尔维亚人(波黑塞族共和国)所代表的政治实体存在。

中文名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1]

外文名

Bosnia and Herzegovina

简称

波黑

所属洲

欧洲

首都

萨拉热窝[1]

主要城市

巴尼亚卢卡、莫斯塔尔、图兹拉等[1]

国庆日

10月15日

高等学府

萨拉热窝大学、巴尼亚卢卡大学

人均GDP

5740美元(2020年,国际汇率)[1]

国际域名缩写

ba

道路通行

靠右驾驶

时区

UTC+1

政治体制

代表团制

国家领袖

轮值主席:佐兰·特盖尔蒂亚、主席团成员:米洛拉德·多迪克、热利科·科姆希奇、舍菲克·扎费罗维奇

国土面积

5.12万平方公里

人口数量

3,516,816(2016年)[2]

人口密度

64.3人/平方公里(2020年)[3]

主要民族

波斯尼亚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1]

主要宗教

伊斯兰教、东正教、天主教[1]

国歌

Intermeco

GDP总计

199.46亿美元(2020年,国际汇率)[1]

国家代码

BIH

官方语言

波斯尼亚语、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1]

货币

波黑第纳尔[1]

水域率

0.8%

历史沿革

波黑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早期居民为伊利里亚人。

公元前168年由罗马帝国占领。455年时东哥特人占领该地区,6世纪时东哥特人被东罗马帝国击败,现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南部地区一度成为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阿瓦尔人于6世纪和7世纪时开始入侵,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也相继进入巴尔干半岛。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内,波斯尼亚以及黑塞哥维纳地区多次分属周围的各个国家。

1377年时特弗尔特科·科特罗曼尼奇(Tvrtko Kotromanić)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波斯尼亚王国,但1463年时奥斯曼帝国入侵,波斯尼亚被奥斯曼帝国所并吞。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以武力、宗教人头税等方式迫害当地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并规定,凡是穆斯林,可进入上层社会;农民如改信伊斯兰教,可免交某些捐税。过去的学者认为,在现今波黑境内的穆斯林大多是由于这种政策所造成的。

奥斯曼帝国还强迫占领区儿童从小脱离父母和家庭,进行集中教育和培养,使之成为近卫军的一种兵源,迫使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后代土耳其化。他们还将其占领地区的人分等级,给予不同地位。凡是为其统治服务、效力的地主、军人等享有很高的地位,而仍旧信仰基督教的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普通平民则被称为“赖雅”(源自阿拉伯语“畜牲”一词)。

1908年波黑一起成为奥匈帝国的领地,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塞族民族主义者所刺杀(参见萨拉热窝事件),直接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后波黑成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的一部分,该王国后来更名为南斯拉夫王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黑成为轴心国的傀儡国克罗地亚独立国的一部分,战后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名义又重归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此时的波黑正式确认为南斯拉夫的一个联邦共和国,其边界采用的是奥斯曼帝国时期的边界,与当地实际民族的分布颇有出入。

20世纪70年代,南斯拉夫承认“讲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的伊斯兰教徒”为穆斯林族(即波黑独立后的波什尼亚克人),使原本构成南斯拉夫主体的民族由五个提升到六个。新承认的穆斯林族,人口次于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位居南斯拉夫第三位。1999年,设立布尔奇科特区,直属国家。

1991年6月起,前南斯拉夫开始解体。波黑(前南6个共和国之一)穆斯林、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三个主要民族就波黑前途发生严重分歧:穆族主张脱离前南独立,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克族也主张独立,但希望建立松散的联邦制国家;塞族则坚决反对独立。

1992年2月19日,波黑在境内塞尔维亚人抵制的情况下,就独立问题举行公民投票。投票结果显示,约占人口62.8%的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支持独立。3月3日,波黑议会在塞尔维亚人议员缺席抵制的情况下宣布独立,致使民族矛盾激化。4月6、7日,欧共体和美国相继予以承认。

就在欧洲共同体承认波黑独立的当天,其境内5个塞尔维亚人自治区宣布联合成立塞族共和国,独立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之外,但依然留在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之内。塞尔维亚人的行动立即招致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政府的镇压,驻扎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的南斯拉夫人民军亦招穆斯林和克罗地亚两族武装部队的攻击。武装冲突骤然升级,冲突由首都萨拉热窝向外蔓延,酿成全面内战。塞族随即宣布成立“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脱离波黑独立。波黑三个主要民族间的矛盾骤然激化,导致“波黑战争”爆发(1992年4月~1995年12月)。

1994年3月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的穆斯林和克罗地亚人双方同意共组联邦,以共同对抗境内塞尔维亚人。

1995年11月21日各方签署代顿和平协定,结束内战,并把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分为波黑联邦以及塞族共和国两个政治实体。在这次的内战中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境内共有20万人死亡,超过200万人流离失所。战争结束后,北约在波黑境内继续驻扎维和部队,2004年底由欧盟所取代。

2006年10月1日,大选举行。10月18日,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波什尼亚克族的哈里斯·西拉伊季奇、塞尔维亚族的内博伊沙·拉德马诺维奇和克罗地亚族的泽利科·科姆希奇当选为主席团成员。议会代表院42个席位中,民主行动党获得9席,波黑党获得8席,独立社会民主联盟和波黑社会民主党分别获得7席和5席,余下席位被其他一些政党和政党联盟获得。2007年2月9日,以尼科拉·什皮里奇为部长会议主席的政府宣誓就职。

2022年12月15日,欧洲理事会决定给予波黑欧盟候选成员国地位。[4]

行政区划

波黑由波黑联邦和塞族共和国两个实体组成。

波黑联邦下设10个州:乌纳-萨纳州、波萨维纳州、图兹拉-波德里涅州、泽尼察-多博伊州、波斯那-波德里涅州、中波斯尼亚州、黑塞哥维那-涅雷特瓦州、西黑塞哥维那州、萨拉热窝州、西波斯尼亚州。

塞族共和国下设7个区:巴尼亚卢卡区、多博伊区、别利那区、弗拉塞尼察区、索科拉茨区、斯尔比涅区和特雷比涅区。[5]

东北部的布尔奇科特区,名义上为波黑联邦和塞族共和国共同所有。该区域为波黑重要的商业城市和交通中心。

首都

首都萨拉热窝,位于波黑的东部的波斯尼亚河上游,群山环绕,气候温和,人口27万人(2016年)。建于1263年,1914年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992年~1996年卷入波黑战争。分为老城区和新城区,老城区保存了大量土耳其时代的建筑,新城区为现代化都市。

自然环境

波黑共和国位于原南斯拉夫中部,东邻塞尔维亚,东南部与黑山共和国接壤,西部及北部紧邻克罗地亚。国土面积5.12万平方公里。萨瓦河(多瑙河支流)为波黑北部与克罗地亚的边界。

地形地貌

波黑南部在亚得里亚海上有一个20公里长的出海口。海岸线长约25千米。

波黑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693米,迪纳拉山脉(也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的大部分自西北向东南纵贯全境 ,最高山峰为马格里奇山,海拔2386米。

波黑境内多河流,主要有奈雷特瓦河、博斯纳河、德里纳河、乌纳河和伐尔巴斯河。[6]

气候特征

北部为温和的大陆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型气候。

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天非常寒冷。温暖和干燥的五月到十月期间是到波黑旅游的最佳时间。由于当地昼夜温差较大,即时在夏天也最好带上一件可以保暖的外套。波黑的冬天非常寒冷,经常刮大风,多雨雪。

黑塞哥维那和该国的南部区域以地中海气候为主,年均降雨量在600至800毫米之间。而在中部和北部则以高山气候为主,年均降水量在1500到2500毫米之间。萨拉热窝在一月的平均气温在零下五摄氏度左右,七月的平均气温为二十摄氏度。[7]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矿、褐煤、铝矾土、铅锌矿、石棉、岩盐、重晶石等,其中煤炭蕴藏量达55亿吨。图兹拉地区食用盐储量为欧洲之最。波黑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潜在的水力发电量达170亿千瓦。森林覆盖面积占波黑全境面积的53%,其中65%为落叶植物,35%为针叶植物。[1]

国家象征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英语:Bosnia and Herzegovina;波斯尼亚语/克罗地亚语:Bosna i Hercegovina;塞尔维亚语(西里尔字母版):Босна и Херцеговина)简称波黑。

国名释义

“波斯尼亚”得名于“波斯尼亚河”,塞尔维亚语意为“寒冷”或“清澈”;黑塞哥维那”源自古高地德语,意为“公爵”。

国旗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国旗是长方形的,长宽之比为2:1。蓝色旗面,图案为金黄色大三角形,沿三角形的一条边还有一排白色星星。大三角形的三条边象征组成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的三个主要民族,即穆斯林族、塞尔维亚族和克罗地亚族。金色即太阳之光辉,象征着波黑人民心中充满希望。蓝底色和白色五角星象征着欧洲,标志着波黑是欧洲的一部分。这面国旗采用于1998年2月10日。

国徽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国徽图案与国旗相同。启用于1998年2月10日。国徽为蓝盾。一道白色的宽条斜贯盾面,上下各有三朵黄色百合花点缀盾面。黄色三角形代表组成国家的三个地区,也代表太阳,象征对和平的渴望; 蓝色和星星象征这个国家与欧洲、欧洲联盟以及欧洲议会的关系。

人口

波黑地区人口总数为353万(2016年),其中波黑联邦占62.5%,塞尔维亚族共和国占37.5%。

主要民族为:波什尼亚克族,约占总人口50.1%;塞尔维亚族,约占总人口30.8%;克罗地亚族,约占总人口15.4%。三族分别信奉伊斯兰教、东正教和天主教。官方语言为波什尼亚语、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

2016年6月30日,波黑统计局正式公布2013年人口普查最终结果。

报告显示,波黑总人口353万,其中女性占比50.94%,男性占49.06%。分实体看,波黑联邦人口222万,占总人口63%,塞族共和国有123万人,占总人口35%,布尔奇科特区有8万人,占总人口的2%。

从民族属性看,波黑全境登记为波什尼亚克族的居民约占总人口的50.11%,塞尔维亚族占30.78%,克罗地亚族占15.43%。另有0.77%的居民根据法律规定选择了不申明其所属民族。分实体看,波黑联邦以波、克两族人口居多,三个主体民族占比情况为:波族70.4%、克族22.4%、塞族3.6%。塞族共和国以塞族居民为主,三族占比情况为:塞族81.51%、波族13.99%,克族2.41%。在布尔奇科特区,三族占比情况分别为:波族42.36%、塞族34.58%、克族20.66%。

从宗教派别看,普查结果显示波黑有50.7%的人信仰伊斯兰教,30.75%信东正教徒,15.19%信天主教徒。

从母语种类看,普查中52.86%的居民登记为讲波斯尼亚语,30.76%的居民登记为讲塞尔维亚语,14.6%的居民讲克罗地亚语。

波黑的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8.9人。其中人口密度最低的区县为塞族共和国境内的东德尔瓦尔,每平方公里仅1.05人,位于首都萨拉热窝的“新萨拉热窝”区人口密度最高,每平方公里7,085人。

从分布上看,波黑人口在10万以上的城市有萨拉热窝(27.6万)、巴尼亚卢卡(18.5万)、图兹拉(11.1万)、泽尼察(11.1万)、比耶利纳(10.8万人)和莫斯塔尔(10.6万)。

受教育程度方面,波黑人口中的21.4%有小学文化水平,51.1%中学文化水平,3.2%专科毕业,9.6%大学毕业。文盲占总人口数的2.82%。

从婚姻状况看,波黑有27.15%人口未婚,58.88%已婚,3.38%离婚,10.59%鳏夫或寡妇。

波黑有36.3万户人家从事农业活动,占居住户总数的31.44%。其中波黑联邦有21.7万农户,塞族共和国14.1万农户,布尔奇科特区4704户。

波黑劳动力人口中,就业人口占75.88%,失业人口占比24.12%(其中曾就业人口占12.94%,无工作经历人口占11.18%);非劳动力人口中,学生占17.06%、退休人员占37%、居家工作者占27.4%、无工作能力者占3.9%。29.4万被调查者登记有健康问题。

本次人口统计是在欧盟等国际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由于对统计方法的争议,波黑塞族共和国不接受波黑国家统计局的人口统计结果,拟经实体议会批准后,另行公布自己的人口统计结果。[8]

政治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主席团由三人所组成,每人各属一个民族(波什尼亚克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任期为四年,四年中每人轮流就任八个月主席团主席的职位。主席团成员由人民直选,其中波黑联邦选出波斯尼亚人、克罗地亚人成员,塞族共和国选出塞尔维亚人成员。

主席团提名部长会议主席,由议会通过。部长会议主席负责任命各部长。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议会拥有立法权,分为两院:人民院有15名成员,每个民族各5名;代表院有42名代表,三分之二来自波黑联邦,三分之一来自塞族共和国。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议会宪法法院掌握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全国的最高司法权,由9名法官组成,其中四人为波黑联邦所选出,二人由塞族共和国选出,三人由欧洲人权法院选出,并且不能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或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邻国的公民。[1]

宪法

1995年11月,波黑根据代顿协议制定宪法。宪法规定:波黑正式名称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什尼亚克族、塞尔维亚族和克罗地亚族3个民族为主体民族;波黑由波黑联邦和塞族共和国2个实体组成;波黑设3人主席团,由3个主体民族代表各1人组成,主席团成员分别由2个实体直接选举产生。[9]

议会

由代表院和民族院组成,任期4年。2018年10月,波黑举行全国大选。新一届议会代表院于2018年12月成立,民族院于2019年2月成立。代表院由3个民族的42名代表组成,其中28名来自波黑联邦,14名来自塞族共和国。代表院议员按比例制产生,设主席1人,副主席2人,分属3族。主席一职由本院主席团3名成员轮流担任,每8个月轮换一次。本届主席团成员为巴基尔·伊泽特贝戈维奇(Bakir IZETBEGOVIĆ,波族)、德拉甘·乔维奇(Dragan ČOVIĆ,克族)和尼科拉·什皮里奇(Nikola Špirić,塞族)。民族院设15个席位,由波黑联邦的10名代表(波族、克族各5名)和塞族共和国的5名代表组成。民族院议员由波黑联邦议会民族院和塞族共和国人民议会根据主体民族比例和大选结果推选产生。主席、副主席轮值方式与代表院相同。本届主席团成员为戴尼斯·兹维兹迪奇(Denis ZVIZDIĆ,波族)、内博伊沙·拉德马诺维奇(Nebojša RADMANOVIĆ,塞族)和博尔娅娜·克里什托(Borjana KRIŠTO,克族)。

司法

设宪法法院和国家法院。宪法法院是裁决2实体之间以及2实体内部各机构间纠纷的唯一法律授权机构,拥有终审决定权。宪法法院由9名法官组成,法官任期5年,其中4人由波黑联邦代表院选出,2人由塞族共和国议会选出,其余3人由欧洲人权法院院长推选,但不能是波黑或波黑邻国的公民。宪法法院院长马托·塔迪奇(Mato TADIĆ)。国家法院院长兰科·代贝韦茨(Ranko DEBEVEC)。国家检察院检察长戈尔达娜·塔迪奇(Gordana TADIĆ)。2实体分设波黑联邦最高法院和塞族共和国最高法院。

政府

波黑政府称部长会议,由部长会议主席和部长组成,任期4年。部长会议主席由主席团任命,经议会代表院批准。部长由部长会议主席任命。2019年12月成立新一届部长会议,主席为佐兰·特盖尔蒂亚(Zoran TEGELTIJA,塞族)。部长会议成员有:副主席兼外交部长比塞拉·图尔科维奇(Bisera TURKOVIĆ,女,波族),副主席兼财政部长弗耶科斯拉夫·贝万达(Vjekoslav BEVANDA,克族),外贸和经济关系部长斯塔沙·科沙拉茨(Staša KOŠARAC,塞族),民政部长安基察·古代列维奇(Ankica GUDELJEVIĆ,女,克族),交通通讯部长沃因·米特罗维奇(Vojin MITROVIĆ,塞族),安全部长塞尔莫·齐科蒂奇(Selmo CIKOTIĆ,波族),司法部长约西普·格鲁贝沙(Josip GRUBEŠA,克族),国防部长西费特·波季奇(Sifet POĐIĆ,波族),人权和难民部长米洛什·卢契奇(Miloš LUČIĆ,塞族)。

政要

米洛拉德·多迪克:主席团塞族成员。1959年生于巴尼亚卢卡市。独立社会民主人士联盟党主席。毕业于贝尔格莱德大学政治学院。曾任波黑塞族共和国人民议会议员、波黑塞族共和国总理、波黑塞族共和国总统等职。2018年11月当选波黑主席团塞族成员。

热利科·科姆希奇:主席团克族成员。1964年生于萨拉热窝市。民主阵线党主席。毕业于萨拉热窝大学法学院。曾任萨拉热窝市议会主席、萨拉热窝市副市长、新萨拉热窝区区长等职。曾于2006年、2010年两次出任波黑主席团克族成员。2018年11月当选波黑主席团克族成员。

舍菲克·扎费罗维奇:主席团波族成员。1957年生于扎维多维契市。民主行动党副主席。毕业于萨拉热窝大学法学院。曾出任波黑议会代表院议员,两次担任议会领导人。2018年11月当选波黑主席团波族成员。

经济

波黑在南斯拉夫时期便是联邦内较贫穷的地区之一,独立后又发生了内战,经济受到严重损害。战争结束后至今,波黑经济正在渐渐复苏,同时还要进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

2020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199.46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740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3.2%。

货币名称:可兑换马克(CONVERTIBLE MARK,BAM),或称波黑马克

汇率:1欧元≈1.95可兑换马克(固定汇率)。

通货膨胀率:1.7%。

失业率:15.7%。

资料来源:波黑国家统计局)

波黑货币为可兑换马克,曾经和德国马克保持一比一的汇率。德国马克由欧元所取代后,可兑换马克继续和欧元保持固定的汇率。[10]

2010-2014年波黑经济表现主要指标[10]
经济指标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
GDP(亿美元)175.59190.33178.78190.26191.01
实际GDP增长(%)0.71.3-0.72.51.1
人均GDP(美元)83648654891410301057
通胀率(%)2.23.72.0-0.10.8
商品贸易总额(亿美元)109.53132.44121.55127.37134.26
商品出口28.9636.5333.0637.1738.65
商品进口80.5795.9188.4990.2095.61
外汇储备43.6641.5042.8348.6847.50

工业

波黑的主要经济部门有农业及食品加工业、能源业、旅游业、林业和木材加工业、金属加工业等。2016年的工业产值为137.8亿马克,同比增长3.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46.1%。2016年波黑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电力160.88亿千瓦时,产煤1349万吨(土状褐煤720万吨,暗色褐煤629万吨)。

农牧业

波黑拥有发展多样化农业的自然条件,食品加工业传统悠久。波黑多山,农业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42.2%,共约239万公顷,其中100万公顷为集约化农业耕地。波黑有104万公顷天然草地和牧场,35万公顷土地专用于果园、葡萄园以及用于种植生产医药保健品的草药和香料香草等。波黑奶制品、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具有出口欧盟资质。南部地区流行种植蜡菊等芳香植物。

服务业

2016年服务业登记从业人数为24.83万人,服务业产值165.85亿马克,约占国内生产总值55.47%。具体服务门类包括信息通讯、金融保险、文娱休闲和健康产业等。

旅游业

2016年入境旅游人数114.8万人次,同比增长11.6%,过夜天数237.6万天,同比增长10.9%。游客主要来自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土耳其、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等国。其中,中国游客13266人次,同比增长33.4%。旅游设施主要有旅馆、浴场、私人小旅馆、汽车宿营地、温泉和疗养地等。主要旅游点是萨拉热窝、巴尼亚卢卡和莫斯塔尔。[1]

2019年,共接待游客1640717人次,同比增长12%。其中本国游客442658人次,同比增长7.3%;外国游客1198059人次,同比增长13.8%。中国游客102758人次,增长76.5%,列外国游客第2位。旅游设施主要有旅馆、浴场、私人小旅馆、汽车宿营地、温泉和疗养地等。

外贸

2016年波黑进出口贸易总额255.7亿可兑换马克(约合130.7亿欧元),其中,出口94.1亿可兑换马克(约合48.1亿欧元),进口161.6亿可兑换马克(约合82.6亿欧元)。主要出口商品有再生资源、电力及文化娱乐类产品等。主要进口商品有矿产品、石油、通讯产品、农产品、工业制成品等。重要贸易伙伴为:德国、意大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等。[1]

2019年外贸总额177.4亿美元、同比下降5.7%;其中出口65.8亿美元、同比下降8.4%;进口111.6亿美元、同比下降4%;贸易逆差45.8亿美元、同比增长2.9%。出口主要商品类别是基础金属和制品、机电产品、木产品、矿产品等。主要进口商品类别是矿产品、机电产品、基础金属和制品、化工产品、食品等。主要贸易伙伴为:德国、意大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等。

文化

官方语言为波斯尼亚语、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

习俗

旅游喝咖啡是波黑人的一大传统嗜好。工作间歇、业余及周末等必饮咖啡,因此各式咖啡馆和各色街头咖啡亭在波黑街头比比皆是,形成波黑街头一大亮丽风景,人们往往利用喝咖啡聊天、交友、商谈业务等。波黑人还喜爱吃甜食,以核桃仁加蜂蜜及奶油为主的各类甜度较重的甜点为波黑传统特色。波黑人喜欢烧烤。春夏两季周末或节假日,波黑家庭或朋友还喜欢在河边、湖边烧烤聚餐。

波黑人的正餐以味道醇香的波斯尼亚餐为主,主要有贝伊汤、土豆焖小牛肉、烤羊肉、煎烤混合肉及油煎虹鳟鱼,此外还有波斯尼亚火锅,冷盘有熏肉、香肠、奶皮及奶酪等。波黑极具特色的大众传统风味小吃,一是“切瓦比”(一种牛羊肉丸拌洋葱夹面囊饼);二是布雷格馅饼,来波黑的外国人如未品尝过这两种大众风味小吃,则被视为未到过波黑。

军事

2003年12月,波黑颁布首部《国防法》,决定组建国防部。2005年10月,波黑通过《国防法修正案》和《兵役法》,决定组建全国统一的职业化军队。主席团为波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国防部为波最高军事领导机构,议会在其职责范围内对军队实施监督。截至2020年12月,波黑武装力量总人数9449人。2020年度国防预算约为1.72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9%。武装力量联合参谋长为塞纳德·马绍维奇(Senad MAŠOVIĆ)中将。波黑武装力量日为12月1日。[1]

截至2017年10月,波黑武装力量总人数为9560人。2017年度国防预算为2.99亿可兑换马克(约合1.62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武装力量联合参谋长为塞纳德·马绍维奇(Senad MAŠOVIĆ)中将。波黑武装力量日为12月1日。

交通

交通运输以铁路和公路为主。截至2019年底,波黑全国注册机动车117.57万辆,其中小汽车96.97万辆,卡车9.38万辆,公共汽车4603辆,摩托车3.2万辆。

公路:根据波黑联邦及波黑塞族共和国道路公司数据,全国公路总长2479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8公里。

铁路:现有铁路1031公里,其中双轨铁路94公里,电气化铁路777公里。

空运:有4个国际机场,分别是萨拉热窝、巴尼亚卢卡、莫斯塔尔和图兹拉。2019年,四大机场运送旅客分别为114.4万人次、3.3万人次、15万人次、59.3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9.3%、17.9%、310%、1.4%。2019年12月5日起,波黑收回全部领空服务和管控权。

社会

2004年波黑全国共发行各类报刊138种。主要报刊有:《每日之声报》《解放报》《独立报》《塞族之声报》《自由波斯尼亚周刊》等。全国有电视台48家。主要电视台:波黑国家电视台、波黑联邦电视台、塞族共和国电视台等。全国有电台131个。[1]

教育

波黑教育体制符合国际教育体制标准。2019/2020学年度,波黑共有30587名儿童就读于390所学前教育机构;小学1785所,学生274034人,教师24361人;中学315所,学生112796人,教师12716人;高校49所,大学生81228人,其中全日制学生69438人。2019年,波黑毕业的本科学生有14181人。主要大学有萨拉热窝大学、巴尼亚卢卡大学、莫斯塔尔大学和图兹拉大学等。

民生

1992年爆发战争后,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食品和医药用品极端匮乏。国际社会向波黑提供大量人道主义援助。1995年代顿波黑和平协议签署后,人民生活逐步有所改善。2009年,波黑人均净月工资752可兑换马克,约合561美元。[1]

2017年波黑人均净月工资为844可兑换马克(约合432欧元),同比增加0.83%。总失业人数47.82万人。根据2015年统计数字,波黑全国共有大型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29家,医护人员49840人。

外交

将加入欧盟和北约作为外交的中心任务,重点发展与美国、欧盟关系,致力于睦邻修边,加强区域合作。2008年4月,在北约布加勒斯特峰会期间获得对话国地位。6月,同欧盟签署《稳定与联系协议》。

截至2011年底,共有165个国家同波黑建交。[1]

对外关系

与中国关系

一、双边政治关系回顾

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同意接纳波黑以独立国家身份加入联合国,中国投了赞成票。1995年4月3日,中国政府代表、中国驻克罗地亚特命全权大使谢锡勤同波黑政府代表、波黑驻克罗地亚特命全权大使卡西姆·特尔恩卡(Kasim TRNKA)在萨格勒布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建交联合公报》。

近年来主要交往:

2018年11月,波黑主办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大会,李克强总理致贺信。2019年4月,中国担任莫斯塔尔博览会主宾国,李克强总理致贺信。2020年2月,波黑主席团塞族成员多迪克致函习近平主席,支持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4月3日,习近平主席同波黑主席团轮值主席扎费罗维奇、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同波黑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外长图尔科维奇分别就中国同波黑建交25周年互致贺电。5月,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应约同波黑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外长图尔科维奇通电话。

2021年2月,波黑主席团轮值主席多迪克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

二、经贸、文化、科技、教育、新闻、军事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2020年中国同波黑双边贸易额1.93亿美元、同比增长0.4%,其中中方出口额1.2亿美元、同比增长4.3%,进口额0.73亿美元、同比下降5.5%。2021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1.3亿美元、同比增长35.6%,其中中方出口额0.64亿美元、同比下降3.1%,进口额0.66亿美元、同比增长121.7%。

2018年1月,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欢乐春节”赴波黑巡演,波黑主席团(集体元首)轮值主席乔维奇出席。同月,天津市副市长赵海山访问波黑。4月,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投资与装备合作博览会在波黑莫斯塔尔经贸博览会期间举行。5月,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艾平率团访问波黑,并出席波黑“一带一路”建设和促进中心举办的“一带一路”与民心相通研讨会。6月,“‘一带一路’倡议:改革与地区角度”研讨会在萨拉热窝举行。8月,“箫笛传天籁”中国竹笛乐团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举行演出。9月,“‘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合作与机遇”研讨会在萨拉热窝举行,波黑主席团(集体元首)塞尔维亚族成员伊万尼奇出席。

2019年4月,第22届莫斯塔尔经贸博览会在波黑莫斯塔尔市举行,中国担任主宾国,李克强总理向博览会致贺信。波黑主席团轮值主席多迪克,议会代表院轮值主席克里什托等出席开幕式,贸促会副会长张慎峰率团与会。5月,波黑外经贸部部长助理内什科维奇来华参加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部长会议。6月,波黑联邦萨拉热窝州州长福尔托来华出席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省州长联合会工作组会议。波黑外贸商会代表团来华参加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年内,“欢乐春节”“水墨情怀——中国国家画院水墨艺术展”“萨拉热窝中国电影周”“魅力北京”周播节目等中国文化交流活动在波黑举办。波黑塞族共和国4所中小学启动汉语第二外语教学。北京、天津、南京等地方代表团访问波黑。

2020年1月,甘肃省歌舞剧院“欢乐春节”赴波黑巡演,波黑议会民族院轮值主席乔维奇出席观看。

中国同波黑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相互支持。中国政府、企业、地方和民间机构向波黑方提供医疗物资援助。两国医疗专家开展视频交流。中方向波黑方出口和援助新冠疫苗。

与欧盟关系

2002年,欧盟向波黑派遣警察部队,以接替联合国国际警察部队维持治安,并任命英国人帕迪·阿什当为欧盟驻波黑特别代表,作为波黑治安方面的总负责人。[11]

波黑于2016年提交加入欧盟申请,欧盟委员会2019年接受申请。2022年10月12日,欧盟委员会通过“2022年扩大一揽子文件”,建议给予波黑欧盟候选国地位。2022年12月15日,欧洲理事会决定给予波黑欧盟候选成员国地位。[12]

旅游

内战前旅馆服务业比较兴旺,旅游业设施较齐全,有浴场、汽车宿营地、温泉和疗养胜地等。主要旅游区是亚得里亚海海滨区、萨拉热窝附近的冬季体育中心和萨拉热窝普林西普桥。

博物馆

萨拉热窝有众多博物馆,包括了萨拉热窝博物馆、Ars Aevi现代美术馆、波黑历史博物馆、波黑文学和戏剧艺术博物馆和波黑国家博物馆(开设于1888年)收藏有萨拉热窝哈加达(Sarajevo Haggadah)、泥金装饰手抄本和最老的塞法迪犹太人档案。犹太人哈加达在博物馆永久展出,是世界上仅存的一份带插画的塞法迪哈加达。国家博物馆长期展出当地和区域性及国际性文化及历史遗产,收藏了超过5,000件波黑历史文物。阿利雅·伊泽特贝戈维奇博物馆博物馆在2007年10月19日开放,位于旧城区。博物馆收藏了波黑首任总统阿利雅·伊泽特贝戈维奇相关的一些文物。

萨拉热窝还有设立于1919年的萨拉热窝国立剧场。另外还有萨拉热窝青年剧场。其他的文化设施有萨拉热窝文化中心、萨拉热窝市图书馆、波黑艺术画廊等。波斯尼亚协会是以波斯尼亚人的历史为焦点的私有图书馆和美术馆。

在战争导致的破壊 和复兴开发中,有多座设施和文化、宗教象徴消失。其中包括了格兹·胡色雷·贝格图书馆和国立图书馆、萨拉热窝东方协会、关于1984年冬季奥运会的博物馆。各级政府在之后设置了保护文化财产的法律和机构。萨拉热窝的文化财产保护机构有波黑文化历史自然遗产保护协会和波黑国立纪念物保存委员会。

拉丁桥

拉丁桥的旧称是普林西普桥。这座桥是奥匈帝国的帝位继承者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妻被加夫里洛·普林西普杀害的萨拉热窝事件的现场。桥梁过去是木造桥,在洪水中被破壊,1798年重建。1914年,在这座桥的北侧,大公夫妻被暗杀,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为纪念南斯拉夫爱国主义,桥梁曾改名为普林西普桥,南斯拉夫解体之后其名称恢复为拉丁桥。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