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大(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主办的报刊)

由网友(五百年前的邪仙)分享简介:《青年人大》报社开办于一九九六年五月一八日,是共青团中国国民大教委员会构造报社,也是由中国国民大教教熟自立开办运营的教熟媒体。青年人大是最先枯获中国校园媒体最低声誉——校媒同盟5星级会员称呼的4野媒体之1,可谓中国低校教熟传媒的1面旗号。中文名青年人大编纂单元中国国民大教教熟主理单元中国国民大教教熟创刊时间一九九六年五...

《青年人大》报社创办于1996年5月18日,是共青团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机关报社,也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自主创办运营的学生媒体。青年人大是最早荣获中国校园媒体最高荣誉——校媒联盟五星级会员称号的四家媒体之一,堪称中国高校学生传媒的一面旗帜。

中文名

青年人大

编辑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

创刊时间

1996年5月18日

青年人大报社简介

青年人大的报纸到底在哪里

《青年人大》报社(简称青年人大或“青人”),共青团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机关报,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自主创办的学生媒体。成立于1996年5月18日,青年人大已经成为中国高校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影响力最广泛的学生媒体之一,是中国高校学生传媒的一面旗帜。[1]

2008年以来,青年人大着力打造跨媒介、跨平台的校园传媒品牌,基于原有平面印刷媒体业已形成的高品质内容生产链条,陆续创建了视频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社交媒体等新媒体传播平台,开发了以青人正报为核心,《青人观察》《青人人文》《天下评论》《青人画报》《体育校园》和青人视频等为延伸的新闻产品。《青年人大》报纸每月3期,逢8号、18号、28号出刊,并以报架、橱窗报等为平台,为人大学生提供信息服务。[2]

2011年4月,建立青年人大官方微博;2013年6月,建立青年人大官方微信公众号。青年人大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秉承立足青人、面向人大、服务同学的宗旨,每日实时更新,在同步推送《青年人大》报纸精品内容的基础上,开拓了一系列互动类栏目,发布最新鲜、最快捷的青人讯息和人大新闻,已成为人大校园内具有广泛影响的新媒体力量。[2]

青年人大一直都是校园和社会的记录者。在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国家军委主席胡锦涛以及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人大时,青年人大从第一线传达国家领导人对人大学子的期望;在非典肆虐时、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青年人大担负起社会责任,连续出版了日报、特刊记录抗灾感人瞬间;在奥运期间,青年人大承办了国家体育馆志愿者专刊《国风》系列,受到广泛关注;在校庆80周年的现场,青年人大记录着母校的最骄傲的瞬间。[2]

青年人大资源

青年人大自1996年5月成立以来,始终践行“影响有影响力的人”这一口号,关注校园,也关注社会,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不少优势资源。[2]

青年人大记者多次参与社会媒体热点话题报道,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两会”、世界杯、全国“挑战杯”、全国学联代表大会等重要社会议程中频频发表精彩稿件,更有多名记者先后成为世博会注册大学生记者、亚运会注册大学生记者、大运会注册大学生记者,积累了大量社会选题报道经验。

青年人大十分注重与其他高校学生媒体的交流联系。青年人大曾举办全国高校学生媒体论坛、首都高校学生媒体论坛,自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和首都高校传媒联盟成立之后,一直在其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并和《复旦青年》报社、《北大青年》报社、《清新时报》报社、《南开青年》报社、《中大青年》报社等各地最有影响力的学生媒体保持密切联系。[3]

除此之外,青年人大还积极与社会媒体交流学习。截止2019年5月,青年人大已同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社、人民网、新华网、《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南方日报》《新京报》等多家媒体建立了密切联系,为报社成员提供各类实习和作品发表的机会。[2]

青年人大还重视为成员搭建国际交流的平台,开拓成员的国际视野,锻炼成员国际交往能力。青年人大以团中央、全国青联和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主办的“与世界对话”系列活动为依托,为人大校园记者、意见领袖“沟通世界、传播中国”搭建国际化的平台。[1]近年来,青年人大的同学已参加包括G20领导人峰会青年交流、“中日韩青少年友好会见”、[4]加拿大非营利组织“放眼世界”交流活动、“对话萨马兰奇”“对话美国常春藤联盟学生领袖代表团”“中英青年交流”“对话美国青年政治领袖”“与英国外相面对面”“对话奈斯比特夫妇”等在内的多场活动,分别在国际关系、经济发展、气候变化、科学技术以及教育等诸多领域发出了中国青年、人大青年和青年人大的声音。

青年人大媒体平台

《青年人大》以“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为口号,以主流报纸为办报目标,以“关注影响人大发展的重要事件和学生权利的保障”为核心价值体系,逐步形成了机关报、社区报、新闻纸三者的有机统一体。

截至2019年5月,《青年人大》已出版发行了467期;自1996年创刊以来经历了五次改版,形成了以《青年人大》正报为核心,系列刊物《青人观察》《青人人文》《天下评论》《青人画报》《体育校园》五大副刊为延伸的综合型学生报纸。

《青年人大》正报

中国人民大学校团委机关报《青年人大》创刊于1996年5月18日。

1998年1月10日,时任校长李文海教授为《青年人大》题写报头并沿用至今。创刊以来,《青年人大》密切关注受众需求,以读者阅读习惯为导向,主动持续地对内容和风格进行调整改进,对版面进行创新。

截止2019年,《青年人大》正报版面按照新闻产品类型划分为言论版、专题版、消息版、社区版及图片版等,在发挥团委机关报思想导向作用的同时,主动服务同学的校园生活。正报新闻产品强调“一个主题、多个角度、多层次解读”,突出“受众主体”观念,在保证质量的同时积极寻求突破,以求更好地践行理念、服务读者。[2]

《青人观察》

2007年9月18日,深度报道类副刊《青人观察》创刊。2008年,《青人观察》邀请到新闻学院泰斗方汉奇教授题写报头并沿用至今。

《青人观察》立足校园,放眼社会,以深度报道新闻专题为主要特色,用敏锐的嗅觉挖掘新闻事件,用深度的视角关注校园动态,用学生的立场洞察社会热点。

方汉奇教授曾如此评价《青人观察》——“贴近受众,贴近时代,贴近社会,可以把你们的专题报道当案例”。“观察聚焦时代,视界覆盖校园”是《青人观察》一贯的坚持。

《青人人文》

2007年9月28日,编辑中心与文化部合并,文化类副刊《青人人文》创刊。

《青人人文》以社会热点、史说情怀和话题文化为切入口,辐射人类社会各个精神领域,以前卫的视角关注、剖析、评论当下各种文化现象、事件和人物,寻找其在大学校园里的支点和投影,引发人大人的关注和思考,并为人大人提供一个意见表达和思想交汇的渠道,为人大校园人文传统的积淀添砖加瓦。

《天下评论》

2002年11月5日,新闻评论类副刊《天下评论》创刊,至2019年5月已出版86期。

《天下评论》秉承言论立报的理念,以“评议时代,论道天下”为己任,关注天下风云大事和校园身边小事,深度思考,理性挖掘,冷眼审视,以人大人之精神,挥洒人大人之豪情。

《青人画报》

2007年10月28日,摄影类副刊《青人画报》创刊,前身为摄影副刊《影像滂沱》。

《青人画报》用图片讲述生活,强调图片的拍摄创意和思路,通过视觉的感官生动阐述,折射别样的校园摄影,以高质量的视觉审美感染读者,顺应当前读图时代的传媒潮流。

《体育校园》

2001年10月15日,体育类副刊《体育校园》创刊,是创立最早的副刊,至2019年已出版150期。它是国内学生媒体中为数不多的体育刊物之一,也是人大校园内第一个的体育刊物。《体育校园》坚持不断创新,为促进人大校园体育发展,让更多人参与体育、爱上体育而不懈努力。

《好好看》

2007年5月28日,生活类副刊《好好看》创刊,至2019年已出版100期。《好好看》立足人大校园及周边潮流地带,提供最新的学习、生活、艺术资讯。2018年4月9日,《好好看》由传统纸媒向电子化媒体转型,原副刊内容完全转为线上新媒体栏目。当前,好好看已成为集多样化设计支持、创意供给、内容策划于一体的融媒体品牌组成部分之一。[2]

青人视频

青人视频由视频部出品,是青年人大视频部向外推出的高质量传媒产品,也是人大第一个学生视频新闻媒体。

青人视频以《青年人大》报社内容资源为基础与依托,用影像视频的方式记录着人大的校园新闻。此外,青人视频还参与报道人大重要事件、负责青年人大及校团委的宣传工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青人视频逐渐将视角投向纪录片、微电影、微视频的制作,视频产品也尝试着走出校园。

如今,青人视频入驻首都高校传媒联盟常会媒体,已经拥有了更宽的视野,更多的发展机会。

新媒体平台

青年人大新媒体平台主要包括青年人大微信公众平台、青年人大微博,现由青年人大新媒体运营部统筹管理。青年人大新媒体平台是展示青人形象、传播青人产品、加强与读者交流的重要窗口,也是报社探索新媒体领域、实现全媒体发展的重要举措。

青人新媒体平台在以往产品的“传递”功能之外更加重视“互动”功能,尝试利用成熟的社交网络平台以及庞大的社区用户群来“发行”产品、收集反馈、塑造形象、扩大影响。[2]

青年人大官方微博

2011年4月25日,青年人大微博发出第一条微博。截至2019年5月,微博粉丝已达到一万七千+。[2]

青人微博整合了报社多种新闻产品,成为集新闻信息发布、报社产品推广、公关活动互动为一体的综合平台,也是最直接接触受众的渠道之一。在青人官方微博的经营中,一方面,通过信息发布、制造话题、互动、转载等,提升了微博知名度,塑造了青人品牌形象;另一方面,通过微博对于报纸专题、青人微信、青人视频、“走近传媒”系列讲座等产品与活动的深度解读和加工,将其以特别的方式推送至读者眼前,宣传推广了报社的各个产品和活动。[1][2]

青年人大微信公众平台

2013年6月6日,青年人大微信公共平台创立。截止2019年5月,订阅号粉丝已达到两万一千+。[1][2]

青人微信推送频率为每天1期,推送内容主要为微信团队原创内容,《青年人大》报纸(正报及副刊)精品内容的二次编辑,以及摄影、视频等多媒体产品,并致力于不断提升新闻性与时效性。另外,青人微信还开发了丰富有趣的自定义菜单栏,可以与读者进行互动交流。2017至2018学年推出了视频部实力巨制《寻匠|北京女孩的砖情》、父亲节专题《我爱我爸,光辉伟大》等同学们喜爱的推送作品,2018年上架了《青椒说》《思享汇》两个全新栏目。[2]

青年人大编委会四大中心各部门简介

《青年人大》报社由编委会、四大中心、十五个业务部门组成。[2]

编委会

编委会是青年人大决策和监督机构。

第二十三届编委会成员名单(现今编委会成员):

社长甄筱女,共青团员,安徽六安人,国际关系学院2016级本科生
总编辑张昆昆女,预备党员,河南信阳人,新闻学院2016级本科生
副总编辑马冰莹女,共青团员,广东深圳人,新闻学院2016级本科生
李曜宇男,共青团员,山东济南人,新闻学院2016级本科生
副社长张子墨女,共青团员,安徽芜湖人,公共管理学院2016级本科生
副总编辑姜盛新男,共青团员,山东临清人,信息资源管理学院2016级本科生
卢雨涵女,共青团员,河北沧州人,财政金融学院2016级本科生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是覆盖符合青年人大内容产品定位的所有新闻来源的业务中心,主要负责《青年人大》日常报纸的采写、编排工作。[3]

时政要闻部

时政要闻部重点关注校园政策要闻类新鲜资讯,发布学校建设发展信息,并进行新闻专题的策划和制作,主要负责《青年人大》正报A3要闻版和专题版的制作。时政要闻部始终坚定地站在校园重要事件报道的第一线,直接与学校机关部处对话,在各个重大场合都能看到时政要闻部成员的身影。

校园文化新闻部

校园文化新闻部聚焦校园内的各种文化活动,包括校团委、各学生组织、各院系和各学生社团等举办、承办的活动,如“五·四”文化节、艺术团系列专场演出、百团大战、“一二·九”合唱比赛、广播台歌影年华晚会,各学院主题活动、专业讲座、重大学院建设事件,国际文化节、社团文艺汇演“萌之韵”等。校园文化新闻部主要负责《青年人大》专题版和消息版的制作。

社区新闻部

社区新闻部负责采访报道人大校园内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如校园建设、餐饮、校园安保、体育设施等等,主要负责《青年人大》正报专题版和A7消息版的制作。社区新闻部立足于有关学生切身利益的热点话题与新闻时讯,传达学生声音,反馈校方意见,见证着人大变化,通过报道,让人大师生第一时间了解校内变化和促进问题的解决,做好校方与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

深度生活编辑中心

深度·生活编辑中心是覆盖符合青年人大受众需求细分的所有专刊的业务中心,涉及深度、文化、人物、评论、体育和娱乐资讯等各种新闻需求。下辖《青人观察》编辑部、《青人人文》编辑部、评论部和《体育校园》编辑部。各专刊编辑部实行事业部制发展模式,独立自主负责各编辑部的运作发展,逐步实现内容自主。截止2018年各编辑部已经拥有了相对固定的独立受众群体和独立的品牌影响力,是青年人大业务工作的全新增长点。

《青人观察》编辑部(简称“观察”)

《青人观察》编辑部负责深度报道的采写,以独特的视角观察校园内外、社会生活,报道值得关注的问题和新兴现象,寻访有故事的人和组织。青人观察以寻根究底的精神挖掘事件背后的故事,呈现完整的事实,引导读者进行深度的思考。报道发表于副刊《青人观察》、新媒体平台“观察”栏。

《青人人文》编辑部(简称“人文”)

《青人人文》编辑部主要负责探讨时代更替中的文化流变,思考人类的生存价值,并推出线上新闻、文化资讯及一系列阅读心得类交流活动。系列专题发表于副刊《青人人文》、新媒体平台“如晤”栏。

青人人文始终以“观乎人文,化成天下”为立身之本,旨在打造提倡深度思考、重申人本价值、唤醒青年理想的交流平台。

评论部

评论部主要负责新闻评论的撰写,用思想解读世界,以笔尖抒表情怀。系列评论发表于《青年人大》正报A2言论版、副刊《天下评论》和新媒体平台“评论”栏。

评论部始终以“让言论成为一种需要”为追求,每期主报言论版用大气之情怀引导青春,副刊《天下评论》以专业之视角眼观校园内外。用关注促进问题解决,用关注思考问题缘由。“评议时代,论道天下”。

《体育校园》编辑部

《体育校园》编辑部主要负责对人大校队比赛以及校内体育比赛的跟踪报道,同时也深入挖掘人大体育圈丰富多彩的人和事,除此之外立足人大关注国内国际重大体育事件,以青年的角度进行评论与报道。系列报道和文章发表于副刊《体育校园》和新媒体平台“体谈”栏。

融媒体中心

融媒体中心是在媒介融合和多渠道传播的时代趋势下所成立的新的业务中心,下设好好看编辑部、新媒体运营部、专题编辑部、视频部和摄影部。融媒体的建设是青年人大媒体形态多元化战略中的核心环节,而多媒体的合作则是寻求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途径。融媒体中心与其他三个中心之间密切的合作,使得青年人大能够源源不断地推出全面、专业、优质的新闻产品。未来融媒体中心的发展将进一步促发青年人大进入全媒体多渠道的规模化影响力时代。

好好看编辑部

好好看编辑部主要负责《青年人大》报社各项重大活动的平面设计工作,同时也独立策划新媒体专题,为人大师生提供最新的学习、生活、娱乐资讯,解读时尚密码,构建品味生活。专题发表于新媒体平台“好好看”栏目。

新媒体运营部

新媒体运营部主要负责双微平台的运营以及微信订阅号和微博上固定栏目内容的生产、编辑工作。“青年人大”订阅号固定栏目主要包括“思享汇”“有点意思”。

“思享汇”栏目面向全校同学征集在保研、考研、就业、出国、学生工作、文体社团等方面的优秀案例,力争打造人大优秀学子经验分享类的品牌栏目。

“有点意思”栏目是使用网络语言风格制作的、适合新媒体平台推送的内容,旨在展现人大学子丰富的校园生活和活跃的思想。

专题编辑部

专题编辑部主要负责新媒体平台原创深度内容的生产、编辑工作。专题编辑部追踪校园及社会热点,负责对即时性新闻的编辑工作,生产具有强新闻性、强时效性的内容。此外,专题编辑部还对长效热点进行挖掘,通过多元化的新媒体呈现方式,传递青年之声。

视频部

视频部主要负责用影像方式记录人大新闻,并负责制作《青年人大》报社宣传片(例如招新视频和社庆视频)、“青椒说”栏目采访视频以及人大毕业视频,同时也策划、制作原创的微电影、纪录片等。原创视频作品发表于“青年人大”订阅号“青人视频”栏目

摄影部

摄影部主要负责学校内重大新闻事件的摄影报道,以及为重要稿件和专题的新闻配图,同时也策划报纸和新媒体的摄影专题。摄影作品发表于副刊《青人画报》和新媒体平台“定格”栏目

运营中心

运营中心是青年人大负责组织建设管理和资源开发管理的业务中心,下辖办公室、事业发展部和人力资源部。运营中心通过制度建设对青年人大的公共物资、历史资料、人事档案进行有效管理,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和组织文化的构建与传承。职能更加丰富的运营中心为《青年人大》报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办公室

办公室主要负责《青年人大》报社各种活动(例如迎新大会、元旦晚会和社庆大会等)的策划、筹备和落实,同时还负责报社物资和财务的管理。

事业发展部

事业发展部主要负责《青年人大》报社报纸的联系印刷和发放,《青年人大》报纸每年合订本的制作,同时还负责保存《青年人大》报纸每一期的电子文档,并撰写《青年人大》报社内刊——《青人传媒研究》。此外,事业发展部还需要和全国各大高校的学生媒体和社会媒体保持联系,同时负责报社各大活动的赞助,此外,也负责策划组织青年人大的品牌活动——“走近传媒”系列讲座。

人力资源部

人力资源部主要负责对报社成员的招聘与选拔、考核与评价、培训与监督,具体工作包括组织面试、制作迎新手册和组织全报社范围内的培训等。

青人历程

如下:[1][2][3]

1996年5月18日青年人大创刊,古版纸印刷,八开两版,报头采用魏碑体[2]
1998年1月10日开始采用时任校长李文海教授提写的报头沿用2018年
2000年3月3日《青年人大》网络版诞生
2000年10月30日第85期实现第一次改版
2001年10月15日体育副刊创刊
2001年10月16日健康副刊创刊
2001年11月10日英文副刊创刊
2002年3月26日第116期实现第二次改版
2002年4月30日文化副刊创刊
2002年11月5日评论副刊创刊
2003年3月5日摄影副刊创刊
2003年9月体育快报创刊
2004年4月15日第165期实现青年人大第三次改版。
健康副刊改版为生活副刊,人物副刊创刊
2004年10月视频部创立
2005年3月体育副刊《体育校园》改版为青年人大首份定期发行的专刊
2007年4月青年人大副刊改版,七大副刊一刊一版每期与正报同步发行
2007年5月18日青年人大网络部正式改版,新网站“青人在线”创立
2007年5月28日资讯类副刊《好好看》创刊
2007年9月青年人大深度类副刊《青人观察》创刊
2007年10月《青年人大》报社进行部门调整
原编辑中心人物部和文化部合并,文化类副刊《青人人文》创刊
2008年3月《青年人大》报社进行部门调整
青人整合媒体资源,新成立发行部、媒体资源部和公共媒体部
青年人大“人人”主页创立
2008年5月青人视频推出《青人影像播报》
2008年4月8日第253期实现第四次改版
2008年5月初青年人大手机报创立
2008年5月中青年人大形成、十二种新闻产品的运作新体系
四大媒体开始独立并行
2009年11月研究性刊物《青人传媒研究》创刊,由媒体资源部出品
2010年6月《青年人大》报社进行部门调整
移动传媒部成立,全力开拓手机媒体业务
2011年3月《青年人大》报社进行部门调整
青年人大视觉传播中心成立,涵盖摄影部、视频部和视觉部
2011年4月25日青年人大官方微博上线
2012年5月青人手机报的校内订户突破5000青人手机报彩信版开始内测
2012年10月18日总第339期第五次改版
2013年6月6日青年人大官方微信公众号上线
2013年9月《青年人大》报社进行部门调整
原编辑中心改名为深度·生活编辑中心
2013年11月18日青年人大总第361期进行第六次改版
2014年4月《青年人大》报社进行部门调整
五大中心整合为新闻、深度·生活编辑、多媒体和运营四大中心
将广告部与发行部合并为广告发行部,并撤销视觉部
2015年4月《青年人大》报社进行部门调整
广告发行部改为发行部,广告职能并入公关部
宣传信息部改为人力资源部
2016年4月《青年人大》报社进行部门调整
四大中心调整为新闻、深度·生活编辑、运营和新媒体四大中心
2018年4月《青年人大》报社进行部门调整
多媒体中心更名为融媒体中心
2019年4月《青年人大》报社进行部门调整
将院系新闻部、社团新闻部和社区新闻部合并为社区新闻部
将专题编辑组改为专题编辑部

重大专题报道

如下:[2]

2002年5月8日出彩版专刊——江总书记人大行全程追踪报道
2002年12月首次出日报——CUBA东北区决赛七日追踪报道
2003年4月-5月“非典”期间出版日报、特刊
2007年5月4日及时出版8版特刊——温总理视察人大纪行
2008年4月18日出版“胡总书记赴人大参加中日文化交流年开幕活动”特刊
出版特刊 《樱花玉兰,世代相传》
制作人大校园媒体历史上首个flash新闻专题
2008年5月18日对四川地震即时报道,从前线发回了“受灾高校亲历地震的报道”
推出“5·12四川汶川地震”号外《“震”撼象牙塔》
2008年7月至9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青年人大报社承办了国家体育馆刊物
出版国家体育馆团队志愿者刊物《国风》11期,受到社会的关注
推出三期《奥运志》,全程记录人大在奥运会期间的各项工作
2010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再次视察中国人民大学,亲切看望师生员工[1]
青年人大出版特刊《东风正劲腾飞时》
2011年7月29日出版电子版号外,为人大一位平凡的学生因病逝去致哀
2012年8月出版暑期号外,聚焦大规模校园改造工程
2012年11月28日完成对首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得主的主题报道
对人口学泰斗邬沧萍、国学泰斗冯其庸和哲学泰斗汤一介专访[2]
2012年4月-12月对学生关注的食堂菜价及校医院服务问题进行深度专题报道
2012年青人视频与学校党委宣传部合作
将原来的播报改版为《电子屏青人影像播报》
每天在校内三块LED大屏幕循环播放一周内校园发生的重大事件
2013年7月对我校承办的第18届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进行多方面报道[2]
2013年9月18日出版暑期社会实践特刊,对人大暑期社会实践进行全方位的介绍
2014年4月18日对团中央第一书记秦宜智来校视察“中国梦·人大情”活动进行报道
2014年5月8号发行特刊学习习总书记五四讲话重要精神
2014年5月16日-18日对首都高校第52届学生田径运动会进行了综合报道,
在报社历史上首次采用了微信平台进行报道
2014年6月-7月网络部对第20届世界杯进行了微博、人人的网络报道
2014年9月青人视频人大宣传片《Time@RUC人大时间》点击量达到三万
2014年11月28日聚焦2014年APEC峰会
2015年3月8日首次出版春节特刊,与人大师生共贺新春
2016年8月1日—6日对“世界名校足球赛”进行追踪报道
中国人民大学男子足球队获得首届“世界名校足球赛”冠军
2016年9月14日跳水梦之队出席人大开学典礼,青年人大进行采访报道
2016年12月17-19号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大学第十四次党员代表大会进行了综合报道
2017年6月8日出版团代会特刊,报道共青团中国人民大学第十八次代表大会
2017年10月3日出版人大八十周年校庆特刊,在微博上对校庆进行了全程直播报道
2018年5月18日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专题报道
2018年12月18日我校召开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高峰论坛,本报进行综合报道

品牌活动

如下:[1]

2004年5月15日青年人大承办首届全国高校学生媒体论坛
2004年10月-2005年5月青年人大举办“走近传媒”系列活动
2006年5月13日青年人大主办首都高校媒体论坛暨报社十周年庆典活动
2013年10月青年人大举办“走近传媒”第70讲
2014年5月18日以“十八载青春正当时”为主题,举行《青年人大》报社十八年社庆
2014年11月19日涂光晋担任“走近传媒”十周年系列讲座首场的演讲嘉
2016年4月25日举办“走近传媒”之“一带一路校园行”讲座[2]
2019年4月14日举办“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中国人民大学共青团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系列活动
2019年4月14日举办“走近传媒”系列活动第81场[5]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