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鸦(雀形目鸦属鸟类)

由网友(老巷枯井)分享简介:渡鸦(推丁教名为Corvus corax)[一],又名老鸹、渡鸟,雀形目鸦属鸟类,《世界天然掩护同盟》无危物种。雅称为“胖头鸟”。是任何鸦科中漫衍最宽泛的1类,今朝已知有8个亚种。[二]渡鸦是雀形目鸟类中体形更大的1种,通体玄色,并闪着紫蓝色金属光泽,取大口乌鸦相似,但体形较大,喉取胸前的羽毛少且呈披针状,鼻须少而发财...

渡鸦(拉丁学名为Corvus corax)[1],又名老鸹、渡鸟,雀形目鸦属鸟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无危物种。俗称为“胖头鸟”。是所有鸦科中分布最广泛的一类,目前已知有八个亚种[2]

渡鸦是雀形目鸟类中体形更大的一种,通体黑色,并闪着紫蓝色金属光泽,与大嘴乌鸦相似,但体形较大,喉与胸前的羽毛长且呈披针状,鼻须长而发达,几乎盖到上嘴的一半。在世界分布于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不丹等。在中国分布于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内蒙古、四川等省份,渡鸦的食物范围非常广泛,除了谷物、浆果、水果和小动物外,还以腐肉、昆虫和食物垃圾为食。[3][4]

2016年渡鸦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5]

中文学名

渡鸦

鸦科[7]

分布区域

北半球

体重

0.60-1.60kg

巢穴地点

大树顶上、悬崖上

体色

通体黑色

孵化期

约为18-21日

真核域[7]

雀形目[6]

鸦属[8]

体长

56.0~69.0cm

寿命

16岁

生活习性

集群性强、常结群营巢、栖息于高山草甸和山区林缘地带

保护级别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无危物种

翼展

116-118厘米

鸟纲[8]

物种起源

渡鸦的相关介绍

渡鸦在旧大陆中演化,并横跨白令陆桥前往北美洲。关于全世界渡鸦DNA的遗传学研究显示,这些鸟类至少可分为两个分支:一个是出没于美国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亚分支;另一个则是其他北半球地区的全北区分支。两分支的外表看来相似,但遗传学上的差异显示,它们在约二百万年前就已经出现分歧。[9]

这个研究结果显示美国其余地区的渡鸦与在欧洲及亚洲的渡鸦是近亲,较加利福尼亚州分支更为接近,而加利福尼亚州分支就较全北区分支与奇瓦瓦渡鸦(C. cryptoleucus)更为接近。全北区分支的渡鸦则较加利福尼亚州分支与染色鸦接近。 故此,渡鸦被认为是并系群。[9]

这个发现的解释是渡鸦在加利福尼亚州已住上了最少二百万年,并在冰河时期与它在欧洲及亚洲的亲属分开。一百万年前,加利福尼亚州分支的一类演化成新的物种:奇瓦瓦渡鸦。其他全北区分支的成员则是后期(可能与人类同期)从亚洲迁徙而至的。[9]

另一项关于渡鸦线粒体DNA的研究显示,C. c.tingitanus这个亚种与其他全北区分支有着遗传上的差异。此亚种只在北非及加那利群岛出没。研究亦显示C. c. tingitanus不会与其他亚种混种繁殖。[9]

形态特征

渡鸦是数种鸟喙厚并具有黑色羽毛的鸟类统称,体型较乌鸦大。渡鸦和乌鸦近缘,同属于鸦属。渡鸦的喙比乌鸦厚得多,羽衣更为蓬松,尤其是喉部的羽毛。渡鸦的羽毛光亮,还带有蓝色或紫色光辉。

渡鸦成鸟身长56-69厘米,翼展116-118厘米,体重690-1600克,寿命16年。是雀形目中最重的鸟类。在较冷的地区,如喜马拉雅山及格陵兰岛的渡鸦的体型和喙较大;而在温暖地区的渡鸦体型及喙的比例较小。渡鸦的喙很大并略微弯曲,楔形的尾巴明显分层,羽毛大部分都是黑色有光泽,虹膜深褐色。颈羽长尖,脚爪淡褐灰色。幼鸟的羽毛相似但较深,自颏至上胸、颈侧、下腹羽为黑褐,羽片松散,虹膜暗褐,嘴、跗蹠和趾黑色。虹膜蓝灰色。

大小量度:体重♂650-1450克,♀600-1240克;体长♂630-710毫米,♀607-671毫米;嘴峰♂64-82毫米,♀68-76毫米;翅♂450-469毫米,♀431-460毫米;尾♂265-290毫米,♀246-285毫米;跗蹠♂58-69毫米,♀57-67毫米。(注:♂雄性;♀雌性)[10]

(注:渡鸦图册网址)

生活习性

渡鸦通常独栖,但可聚成小群活动觅食。偶成大群。渡鸦的求偶飞行十分壮观,包括高飞翱翔和各种复杂的空中特技动作。飞行有力,随气流翱翔,有时在空中翻滚。时常攻击并杀伤其他猛禽。渡鸦与其他鸦科鸟类一样,嘈杂,行动积极,是聪明的鸟类,它们的词汇很广泛,能发出大而多样的鸣叫声,渡鸦有着独特的深沉叫声,包括喉部发出的呱呱声、格格声、尖锐刺耳的金属声、高的敲打声、低沉的嘎嘎声及接近音乐的响声。资深的聆听者可以听出与其他鸦属的分别。[10]

饮食

渡鸦是杂食性的及高度机会主义。它们的饮食会就不同地区、季节及收获所变更。 例如,那些在阿拉斯加北湾冻土层觅食的渡鸦会透过捕猎来补充它们一半所需的能量,主要是田鼠,而另一半则会是吃如驯鹿及岩雷鸟的腐肉来补充。[10]

在一些地方,它们主要是吃腐肉及连带的蛆及埋葬虫科。植物包括谷物、草莓及水果都会是它们的食粮。它们会捕猎无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细小的哺乳动物及鸟类。渡鸦亦会吃动物粪便内未经消化的部分,及人类的食物残渣。它们会储存起过多的食物,尤其是包含脂肪的食物,并且会收藏在其他渡鸦看不到的地方。它们会抢走其他动物,例如北极狐的猎物。它们亦会在冬天跟踪其他犬科,例如狼,去偷窃其腐肉。

在接近人类食物残渣的地方筑巢的渡鸦,其饮食会有较多食物残渣;在路边筑巢的渡鸦会吃被车辆杀死的脊椎动物,而在偏远地区筑巢的则会吃较多节肢动物及植物。在以人类垃圾为食物来源的渡鸦会较易喂养。相反,在有关渡鸦的研究中,发现在爱德荷州西南部的渡鸦以谷物为其主要食粮,还有小型的哺乳动物、草蜢、牛的腐肉及鸟类。[9]

幼鸟其中一种行为是招揽,主导的渡鸦会以一连串的叫声来呼唤其他渡鸦到丰富食物的地方,如腐肉。有指这种行为可以帮助幼鸟凌驾在成年渡鸦之上,避免它们在吃腐肉期间被驱赶。另一个解释指它们是互相合作来分享大型腐肉的资料,因为这些腐肉对于数只渡鸦来说是太多。[9]

发声

就像其他的鸦科,渡鸦可以模仿环境的声音,包括人类的说话。它们的发音很广阔,而这一直也是鸟类学家的研究兴趣。于1960年代初,有研究替渡鸦录音及拍照。共有15-30类的渡鸦发音被录下来,大部分都是用作社交的。这些叫声包括有警报、追踪及打斗的叫声。非语音的声音包括有翼的啸音及喙的咬声。雌性比雄性会有更多的拍打声及卡嗒声。如果失去了伴侣,另一方会模仿伴侣的声音来呼唤对方。

智慧

渡鸦在鸟类中是属于脑部最大的一类。就像其他的鸦科,它们被指有一些显著解决问题的事迹,令人相信鸟类也有高等的智慧。但是,科学家却就它们如模仿及洞察力等的认知过程并不确定。

有一个实验曾设计来评估渡鸦的洞察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实验是将一块肉用绳子挂在高台上,如果渡鸦为了要吃那块肉,就必须要站在高台上,拉高绳子一段短的时间,并绕圈子缩短绳子。五只渡鸦中有四只最终成功,且在不成功与可靠行径之间,并没有任何明显的试错学习。

亦有观察渡鸦利用其他动物来协助处理事件,如呼叫狼及野狗等前往动物死尸的地方。这些犬科替其撕开腐肉,协助它们更易于食用。 它们会观察其他渡鸦收藏食物,牢记这些收藏的地点,并从而偷取食物。这类盗贼的行径在渡鸦中很普遍,故它们会从食物来源飞往更远的地方来收藏食物。 它们亦被观察到会假装收藏食物,以混淆追踪者。

渡鸦偷取且收藏如光滑的小圆石、金属及高尔夫球等亮闪闪物体的习性广为人知。对于此行为其中一种理论是为了吸引其他渡鸦。其他研究则指出幼崽对所有新事物都很好奇,而成鸟则保留了被光亮及圆形的物体所吸引,因这些物体很像蛋。成熟的渡鸦在不寻常的情况下会失去其兴趣,并会新事物产生恐惧。[9]

栖息环境

渡鸦可以在不同的气候下生存,这种鸦属中分布最广的物种遍布整个全北区,无论是低海拔还是5,000米以上的高度都有分布,在高达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上也有其踪影。[10]

渡鸦可以在不同的气候下生存,而事实上它们是鸦属中分布最广的物种。 它们分布在整个全北区,由北美洲的北极与温带栖息地及欧亚大陆,至北非的沙漠及太平洋的岛屿。在不列颠群岛,它们普遍在苏格兰、英格兰北部及爱尔兰西部生活。在西藏,它们可以生活在海拔5,000米,及在高达8844米的珠穆朗玛峰上。除了在北极的栖息地,它们一般都会全年留在其地方生活。幼鸦则可能会在局部分散。在法罗群岛,曾存在着一种已灭绝的渡鸦色彩形态,称为染色渡鸦。[10]

大部分渡鸦喜欢有着一大片草原的树林地区,或是海岸区域,供它们筑巢及摄食。在一些人口稠密的地区,如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它们会利用丰富食物供应的优势,来繁殖大量的下一代。[10]

种类介绍

渡鸦(12亚种)
中文名称拉丁学名
1.渡鸦加那利群岛亚种Corvus corax canariensis
2.渡鸦莫哈韦亚种Corvus corax clarionensis
3.渡鸦指名亚种Corvus corax corax
4.渡鸦西班牙亚种Corvus corax hispanus
5.渡鸦东北亚种Corvus corax kamtschaticus
6.渡鸦南欧亚种Corvus corax laurencei
7.渡鸦北美亚种Corvus corax principalis
8.渡鸦中美亚种Corvus corax sinuatus
9.渡鸦旁遮普邦亚种Corvus corax subcorax
10.渡鸦青藏亚种Corvus corax tibetanus
11.渡鸦北非亚种Corvus corax tingitanus
12.渡鸦冰岛亚种Corvus corax varius

分布范围

分布于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道尔、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比利时、不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加拿大、中国、老挝、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埃及、萨尔瓦多、爱沙尼亚、法罗群岛、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德国、直布罗陀、希腊、格陵兰岛、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匈牙利、冰岛、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日本、约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黎巴嫩、利比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马其顿、墨西哥、摩尔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尼泊尔、荷兰、尼加拉瓜、挪威、巴勒斯坦、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英国、美国、乌兹别克斯坦。

旅鸟:卢森堡、马耳他、巴拿马、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繁殖饲养

渡鸦的巢一般建在大树顶上或悬崖上,有时也建在旧建筑物或柱子上。巢深碗状,外观粗糙,体积大,直径可达1.5米,由树枝及粗枝筑成,外层是树根、泥土及树皮,内层衬以毛发或撕碎的树皮并铺以软质物料,如鹿毛皮、羽毛等。雌鸟每次会产3-7枚青绿色及褪色斑点的蛋。孵化期约为18-21日,雌性单独孵化。雄性只在一旁站立保护幼鸟。哺育期约35-42日,并由双亲所喂养。雏鸟在巢内停留约1个月。幼鸟会与双亲生活达6个月。渡鸦在大部分地区的产卵期是每年的2月初。在较寒冷的气候中则会较迟,如在格陵兰及西藏一般在4月。在巴基斯坦的则在12月。[10]

渡鸦很长寿,尤其是在笼子中或受保护的环境下。在伦敦塔中就有多于40岁的渡鸦。在野外的寿命则较短,一般只有10-15年的寿命。

动物保护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