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蓟马(缨翅目蓟马科动物)

由网友(唯念、那抹少年蓝)分享简介:[中文名] 稻蓟马[教名] Chloethrips oryzae(Wil.)[ 目 ] 缨翅目[ 科 ] 蓟马总科[寄主] 火稻、小麦、玉米、粟、低粱、蚕豆、葱、烟草、甘蔗[为害特色] 成、若虫以嘴器锉破叶面,成细微黄红色斑,叶尖双方向内卷折,渐及齐叶卷缩荣黄,分蘖始期受益沉的稻田,苗没有少、根没有发、无分蘖,甚至成团荣逝世...

[中文名] 稻蓟马

韭菜上的病虫害汇总大全 内含解决方案

[学名] Chloethrips oryzae(Wil.)

[ 目 ] 缨翅目

[ 科 ] 蓟马总科

[寄主] 水稻、小麦、玉米、粟、高粱、蚕豆、葱、烟草、甘蔗

[为害特点] 成、若虫以口器锉破叶面,成微细黄白色斑,叶尖两边向内卷折,渐及全叶卷缩枯黄,分蘖初期受害重的稻田,苗不长、根不发、无分蘖,甚至成团枯死。晚稻秧田受害更为严重,常成片枯死,状如火烧。穗期成、若虫趋向穗苞,扬花时,转入颖壳内,为害子房,造成空瘪粒。

中文学名

稻蓟马

动物界

昆虫纲 Insecta

蓟马科

拉丁学名

Chloethrips oryzae(Wil.)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缨翅目

分布区域

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广东、广西、云南、台湾、四川、贵州等

特征描述

  稻蓟马成虫 体长l~1.3毫米,黑褐色,头近似方形,触角7节;翅淡褐色、羽毛状,腹末雌虫锥形,雄虫较圆钝;卵 肾状形,长约0.26毫米,黄白色。若虫 共4龄,4龄若虫又称蛹,长0.8~1.3毫米,淡黄色,触角折向头与胸部背面。

 

发生规律

  稻蓟马生活周期短,发生代数多,世代重叠,多数以成虫在麦田,茭白及禾本科杂草等处越冬。成虫,常藏身卷叶尖或心叶内,早晚及阴天外出活动,有明显趋嫩绿稻苗产卵习性,卵散产于叶脉间,幼穗形成后则以心口十上产卵为多。初孵幼虫集中在叶耳、叶舌处,更喜欢在幼嫩心叶上为害。7、8月低温多雨,有利于发生为害;秧苗期、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是蓟马的严重为害期,尤其是晚稻秧田和本田初期受害更全。

  

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调整种植制度,尽量避免水稻早、中、晚混栽,相对集中播种期和栽秧期,以减少稻蓟马的繁殖桥梁田和辗转为害的机会。合理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适期适量追施返青肥,促使秧苗正常生长,减轻为害。防止乱施肥。 2. 化学防治:防治时期:依据稻蓟马的发生为害规律,遭受稻蓟马的为害时期,一是秧苗四、五叶期用药一次,二是本田稻苗返青期。这两个时期应是保护的重点。即在秧田秧苗四、五叶期用药一次,第二次在秧苗移栽前2-3天用药。 3. 防治指标:常见卷叶苗,叶尖初卷率约15%-25%,则列为防治对象田。

  

地理分布

  北起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南至广东、广西和云南,东自台湾及各省,西达四川、贵州均有发生。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