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秧鸡冰岛亚种(普通秧鸡冰岛亚种)

由网友(梦醒人离)分享简介:平凡秧鸡炭岛亚种(教名:Rallus aquaticus hibernans)是鹤形目秧鸡科秧鸡属的鸟类,中型涉禽,齐少约二九厘米,额羽毛较软;口少直而侧扁稍蜿蜒;鼻孔呈缝状,位于鼻沟内。翅短,向后没有跨越首少,第二枚低级飞羽最少,第一枚低级飞羽的少度介于第六枚以及第八枚之间。首羽短而圆。跗蹠是非于中趾或者中趾连爪的少度;趾...

普通秧鸡冰岛亚种(学名:Rallus aquaticus hibernans)是鹤形目秧鸡科秧鸡属的鸟类,中型涉禽,全长约29厘米,额羽毛较硬;嘴长直而侧扁稍弯曲;鼻孔呈缝状,位于鼻沟内。翅短,向后不超过尾长,第2枚初级飞羽最长,第1枚初级飞羽的长度介于第6枚和第8枚之间。尾羽短而圆。跗蹠长短于中趾或中趾连爪的长度;趾细长。是暗深色秧鸡。上体多纵纹,头顶褐色,脸灰,眉纹浅灰而眼线深灰。颏白,颈及胸灰色,两胁具黑白色横斑。亚成鸟翼上覆羽具不明晰的白斑。习性羞怯。栖于水边植被茂密处、沼泽及红树林。分布于冰岛。

外文名

Water Rail

拉丁学名

Rallus aquaticus hibernans

脊索动物门

鹤形目

秧鸡属

亚种

普通秧鸡冰岛亚种

中文学名

普通秧鸡冰岛亚种

动物界

鸟纲

秧鸡科

普通秧鸡

命名时间

Salomonsen, 1931

外形特征

普通秧鸡

普通秧鸡冰岛亚种成鸟两性相似。额、头顶至后颈黑褐色,羽缘橄榄褐色;背、肩、腰、尾上覆羽橄榄褐色,缀以黑色纵纹。眉纹灰白色,穿眼纹暗褐色。飞羽暗褐色,初级飞羽上无白色横纹。外侧翅上覆羽橄榄褐色,羽端微具白色斑纹或端斑。颏白色,头侧至胸石板灰色,两胁和尾下覆羽黑褐色有白色横纹。腹中央灰黑色,有淡褐色的羽端斑纹。雌鸟体羽颜色较暗,颏和喉均为白色,头侧和颈侧的灰色面积较小。

幼鸟上体较暗,头和下体皮黄色或白色,其上有褐色至黑色条纹,两胁皮黄有暗褐色至黑色条纹,尾下覆羽皮黄色。

虹膜红褐色。嘴几近红色,嘴峰角褐色,先端灰绿色,脚肉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雄性85—195克,雌性92—115克;体长雄性254一290毫米,雌性228—295毫米;嘴峰雄性35—43毫米,雌性34一44毫米;翅雄性122—136毫米,雌性120—126毫米;尾雄性51—62毫米,雌性60—70毫米;跗跖雄性38—43毫米,雌性36—43毫米。

生活习性

栖息于开阔平原、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沼泽、水塘、河流、湖泊等水域岸边及其附近灌丛、草地、沼泽地带、林缘和及水稻田中,也可生活在农田的排水沟、小块湿地、碎石坑或森林、垃圾堆和花园中。性甚隐秘。常单独或成小群于夜间或晨昏活动,白天多匿藏在茂密的草丛或灌丛下,仅在晨昏和夜间觅食时才到开阔、空旷的地方来。在烂泥地觅食。在水草中穿行灵活自如,适应于稠密芦苇沼泽地和半水生的生活环境。性畏人,常单独行动,见人迅速逃匿。在迁飞和越冬时,行动轻快敏捷,能在茂密的草丛中快速奔跑。也善游泳和潜水,但飞行的时候不多,被迫飞行时也是紧贴地面低空飞行,且飞不多远又落入草丛中。飞行快速,飞行时两脚悬垂于身体下面。杂食性,动物性食物有小鱼、甲壳类动物、蚯蚓、蚂蟥、软体动物、虾、蜘蛛、陆生和水生昆虫及其幼虫,其中包括革翅目、蜻蜓目、襀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和直翅目等,也吃被杀死或腐烂的小型脊椎动物;植物性食物有嫩枝、根、种子、浆果和果实,秋冬季节吃的植物性食物比例较多。在旱地或水边的泥地中觅食,也在浅水中涉水,吃水面和水中的食物,有时边游泳边取食,很少潜水取食,能跳起捕食植物上的昆虫。

分布范围

分布于冰岛。

繁殖方式

繁殖期为5—7月。一雌一雄制。通常营巢于湖泊、水塘或河流岸边地上草丛或芦苇丛中,也在沼泽地上营巢。特别喜欢在芦苇沼泽地上营巢。巢由枯草茎和草叶构成,甚为隐蔽。巢的形状为盘状,大小为外径16一25厘米,内径13—19厘米,巢深7—8厘米;每窝产卵6—9枚,偶尔有少至5枚和多至10枚的。卵的颜色为淡赭色或淡棕色,其上被有红褐色斑;卵的大小为32—39×24—27毫米,平均为35.4—25.8毫米。通常一天产卵一枚。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承担,孵化期19—20天。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低危(LC)。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