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渡镇(霍山县下辖镇)

由网友(奶味娃娃机)分享简介:白石渡镇位于安徽省霍山县东南部,接通便当,省谈三一八线脱境而过,距县乡八私里。正在那片白色的地盘上,山岭绵延,火源富厚,山净水秀,空气清爽,“白石待渡”、“6万晴霞”等汗青传奇为那里的山川删加了诱人的色调,而“佳丽鼾睡”的芳姿则明示了那片地盘上的安好以及祥以及。二零一七年,白石渡镇行政区域面积一零四七三私顷,常住人嘴一九七八...

黑石渡镇位于安徽省霍山县西北部,交通便利,省道318线穿境而过,距县城8公里。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山岭连绵,水源丰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黑石待渡”、“六万晴霞”等历史传说为这里的山水增添了迷人的色彩,而“美人酣睡”的芳姿则昭示了这片土地上的宁静和祥和。

霍山县黑石渡镇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2017年,黑石渡镇行政区域面积10473公顷,常住人口19787人。

中文名

黑石渡镇

所属地区

霍山县

电话区号

0564

面积

10473公顷

车牌代码

皖N

行政区类别

下辖地区

辖17个行政村

邮政区码

237200

人口

19787人(2017年)

行政区划

黑石渡镇地处霍山县西北部、东淠河西岸,省道318线穿境而过,距县城8公里,交通便利。辖17个行政村、1个街道,总面积111.1平方公里,是一座风光如画、经济发展的新兴城镇。辖黑石渡村、清潭沟村、朱家畈村、牌坊畈村、黄家畈村、金鸡岭村、新店河村、印墩冲村、姜许冲村、杜家冲村、小七畈村、二郎庙村、戴家河村、张家洼村、李家冲村、高桥湾村、柳树店村、钟古畈村。

农业

黑石渡镇是一个农业大镇,主要以粮、茶、桑、栗、竹、绿色蔬菜等为支柱产业, 农林、牧渔综合开发,万亩生态示范园的建成和培育,名优茶制作、方格簇制作、中药材种植、特色农业的推广,进一步巩固了黑石渡镇的科技示范镇的地位。黑石渡镇是一个工业新镇,坚持“工业富镇”的发展战略,大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构筑投资平台,出台优惠政策,优质服务引资,招商引资硕果累累,个私企业蓬勃发展,镇域经济逐步增强。黑石渡镇也是一个生态强镇,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实施生态家园工程,生态意识已深入人心,生态创建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连续两年被县委政府评为“生态建设”先进单位,先后多次接待国家、省、市、县参观考察。

历史文化

黑石渡位于城西8公里,是淠河小渡口。光绪《霍山县志》记载;“天久晴欲雨,久雨欲晴,登高眺望,有黑石如牛如豕,数百成群,浮没于上下”。曾有渡口记胜诗云:“一水渊渊两岸平,远通楚蜀近通英,无边云树苍茫里,不断行歌矣乃声。”皆是描述“黑石待渡”之景。传说古时有外藩封王谋反,上遣将军征讨,其时王妃有孕,乘夜出逃,行至黑石渡口,无船可渡,后有追兵将至,王妃急登黑石上,忽石动将王妃送渡对岸,因名“黑石待渡”,“黑石渡”因此得名。1965年,修筑霍英公路,河面架起大桥,可观“长虹横波”之新景。

1999年,县委、政府为开发旅游,在大桥南侧建一亭台,登亭回首可观西边“睡美人”之态,此亭名曰“回眸亭”。

旅游资源

这里是山清水秀的自然风景区。境内有六万寨、狮山睡美人等著名旅游景点。六万寨相传南宋遗臣曹平章辅宋王孙南下潜霍,“拆古城修六万”,抗元十余年,故而得名;山寨依山傍水,“六万晴霞”景观更是著名的霍山八景之一。新店河村的“狮山睡美人”也是大自然的绝妙佳作,堪称“神州一绝”。

黑石渡镇有着丰富的物产资源。有机茶以其香纯味浓、外形美观而闻名,并获得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有机茶转换证书;蚕茧产量占全县的1/3强;另外,这里的板栗、毛竹、木耳、香菇、野生葛粉、野生薇菜、茶油、高山蔬菜等特色农副产品也远销国内外。

该镇是山清水秀的自然风景区。境内有六万寨、狮山睡美人等著名旅游景点。[六万寨相传南宋]遗臣曹平章辅[宋王孙南下潜]霍,“拆古城修六万”,抗元十余年,故[而得名;山寨]依山傍水,山中有谷,谷中有山,并以其古、奇、秀、险之特色而极具自然魅力,特别是久阴转晴时所出现的“六万晴霞”景观更是著名的霍山八景之一。狮山睡美]人也是大自然的绝妙佳作,堪称“神州一绝”;她头西脚东安娴甜静地仰卧于黑石渡镇西北的淠河岸边,飘逸的秀发、丰满的胸脯、修长的身材无不清晰可见,传说她是当年迎汉武帝大驾并为之献酒的绝色美人,武帝走后,她思念甚切,于是神走魂飞,从此长卧于淠河之滨。

物产资源

黑石渡霍山石斛为原产地保护品牌,使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铁皮石斛和霍山米斛种植面积以及产量居霍山首位,其品质和外观俱佳。

有机茶香纯味浓、外形美观而闻名,并获得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有机茶转换证书;

蚕茧产量占全县的1/3强;

板栗、毛竹、木耳、香菇、野生葛粉、野生薇菜、茶油、高山蔬菜等特色农副产品也远销国内外。

经济发展

2000年来,该镇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结合自身特点,努力加快工农业发展和集镇建设,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均取得了长足进展。在农业上,该镇重点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把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已建成了万亩生态农业示范片,分为蚕桑、无公害粮油、绿肥、有机茶、茶栗间作、种草养畜、经济林果等八个生态型农业区域,有力推动了生态立体农业的快速发展。在工业上,树立了“抓招商引资就是抓机遇、抓关键、抓发展”的观念,重视并狠抓招商引资,大力兴办民营企业,通过科学确立项目库和搞好园区建设为广大投资者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从而促进了工业企业的蓬勃发展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黑石渡镇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桑园的面积更是占霍山县1/3强,一定要使优势更优、亮点更亮。有机茶生产,主打“六万寨”有机茶品牌,在全镇范围内推广有机茶开发。毛竹生产,坚持生产和加工并重,发展竹制品加工,扩大加工增值比重。板栗生产,要发挥低丘陵、野生资源丰富的优势,做到一步成园,当年见效。积极培育和开发桑枝袋科食用菌、石斛、油茶等新型生态农业。黑石渡镇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大力发展个体工商户,引导有能力、条件成熟的农民进城、进镇经商、落户,壮大集镇规模。

黑石渡镇坚持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同时抓住生态镇创建的契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对六万寨、睡美人等风景区加大保护力度,努力把黑石渡镇建设成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环境优美的乡镇。

黑石渡镇坚持“工业富镇”战略,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着力打造招商引资平台,推动了全镇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集中区由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2005年开始建设,占地500亩,现集中区内有企业11家,已初步形成建材、铸造、竹木加工、石料加工、综合养殖、种植业为重点的集中区基地。在工业集中区建设过程中,黑石渡镇建立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开发机制,鼓励外来投资者对工业集中区进行总体开发,引入民营资本和外来资本进区办实业,形成多元化投资的良好格局。黑石渡镇集中区企业实现总产值1800万元,利税150多万元。华庆铸业有限公司、天勤物资回收有限公司、金江建材有限公司、应流集团源原资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等四家招商企业先后落户集中区,总投资28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达632万元。

乡镇荣誉

黑石渡镇坚持“教育兴镇、生态立镇、工业富镇、商贸活镇、依法治镇”的发展战略,坚持“融入大城关、接轨高桥湾”,建设“西城区”的发展思路。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教育工作先进乡镇”、“六安市科技示范乡镇”,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综合考评先进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生态创建先进乡镇”、“乡村公路建设先进乡镇”、“安全生产先进乡镇”、“人大工作先进乡镇”、“招商引资先进乡镇”、“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和“六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等。

行政村

一、自然地理环境

黑石渡社区是黑石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县城8公里,省道318线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东、北、南分别由淠河、深水河、孔家河环绕,东与衡山镇隔河相望,西面与诸佛庵镇、落儿岭镇毗邻,具有独特的交通、水利等便利条件和集镇发展区位优势。黑石渡社区属低山丘陵区,地势平坦,适宜水稻、蚕桑、茶叶、百合等农作物的生长。

二、经济社会概况

黑石渡社区由原黑石渡村、黑石渡街道、白莲新村合并而成,全社区辖24个居民组,自然村庄89个,小集镇1个,总户数1243户,总人口5180人。社区总面积12平方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434亩。全社区现有茶园548亩,桑园1200多亩,河床面积2300亩,茶园面积380多亩,毛竹480多亩,药百合200多亩,桑园面积1600多亩,是全镇主要的蚕桑基地。其中白莲新村是2006年白莲崖水库移民安置点,117户,400多人口,白莲新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示范点内基础设施完善,人畜分离,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要求设计而成,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亮点。黑石渡社区是全镇粮食主产区,年产粮食900吨。个私企业和三产服务业也较有发展,拥有2家免烧砖厂,1家砂场,1家建筑公司,1家纸箱,2个综合养殖场。2010年,全社区农民人均纯收入5650元。

三、特色景观概况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霍山八景之一黑石代渡,站在黑石渡大桥,可欣赏睡美人那美丽的身姿,境内的钓鱼台景观,传说姜太公曾来此一游,坐于岩顶平台,如临孔家河,静心垂钓游鱼,故而得名“钓鱼台”,钓鱼台陡峭而平展,吸引众多游客。该社区境内原庙宇林立,象野鸡寺、大王庙、字纸炉等均毁于文革,黑石渡为湖北商人必经之道,歇脚客栈之地,留下坳子行,形成人丁兴旺、商贸云集、古色古香的黑石渡老街道。

柳树店村

柳树店村地处黑石渡镇东北部,距镇区最远,村域面积最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最早,东至淠河,西部、南部与杜家冲村相邻,北部与裕安区毗邻。该村属江淮区丘陵地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光、热、水条件较好,适宜农业生产和种植业发展。八角楼、大兰冲、毛岭3条小河汇聚柳树店,流经钟古畈入淠河。 全村辖36个村民组,1074户,4218人,劳动力2687人,从业人员2294人,外出务工1772人。柳树店村是全镇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山场面积居全镇之首,经济作物丰富,盛产茶、桑、栗、竹、油茶等,有林地1292.7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26571m,分别占全镇有林地的18%,活立木总蓄积量的19.4%。沿村级规模调整前的柳树店、小七畈、钟古畈3个村部中心分布有小而全的茶厂、油厂、粮食加工厂、蚕茧站、粮站等,日用百货、副食品店、修理部沿村主干道人口密集区分布均衡,商业网点服务较为方便。2010年,全村完成农业总产值16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20元。

戴家河村

戴家河村位于黑石渡镇中东部,由原戴家河、二郎庙两村合并而成,该村西邻新店河村,东邻杜家冲村,南邻淠河,北邻裕安区,新店河、杜家冲河交汇入淠河,该村属丘陵地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

戴家河村下辖29个村民组,自然村庄345个,830户,总人口3030人,劳动力1915人。村域总面积1065.35公顷(10.6535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915.75公顷(耕地178.58公顷,园地69.67 公顷,林地667.5公顷)。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130元。该村茶、桑、栗等经济作物分布不均,农民收入以劳动力输出收益为主。

清潭沟村

1、地理位置。黑石渡镇位于东经116°10′—116°14′,北纬31°18′—31°30′之间,地处大别山,霍山县西北部,是西部山区与东部畈区的结合部,镇区距县城8公里。清潭沟村位于黑石渡镇南部,北与朱家畈村相邻,西、南、东分别与落儿岭镇、大化坪镇、佛子岭镇毗邻。

2、地形地貌。该村属低山丘陵盆谷区,地势北低南高,地貌类型复杂,山、丘、盆、谷均有。位于村西南部的六万寨海拔644米,面积2km,地势相当险要,东、西、北三方皆悬岩峭壁,南方外陡内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六万晴霞”是霍山八大景观之一。

3、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清潭沟村辖13个村民组,358户,农村总人口1272人,外出务工451人,占总人口的35.5%。全村总面积1441.86公顷,其中耕地面积53.19公顷,占总面积的3.69%;园地18.14公顷,占1.26%;清潭沟要是全县重点林业生产基地,其中林地1307.64公顷,占总面积的90.7%; 2010年,全村完成工农业总产值8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00元。

杜家冲村

黑石渡镇杜家冲村位于黑石渡镇中东部,自2004年9月村级规模调整时由原张家洼、李家冲、杜家冲三村合并而成。总面积约18.2平方公里,共辖37个村民组,964户,3584人,现有村干部6人(其中女性2名),党员88人(具有初中以上文化48人;年龄在50岁以下的党员40人),拥有林地面积约2.3万亩,耕地面积3352亩(其中水田2593亩)。村内主导经济产业以茶桑竹栗药材等,2010年人均纯收入约5160元。

新店河村

新店河村位于黑石渡镇西北部,距镇区8公里,离县城16公里,天下一绝“睡美人”主峰狮子山雄居该村。全村辖23个村民组,815户,3003人,有劳动力1695人,外出务工人数700人,文化程度小学占10%,初中60%,高中30%。全村总面积1269.18公顷公其中农业用地1150.45公顷,山场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78.5%。有耕地2300亩,桑园2200余亩,茶园1300多亩,竹园6000余亩,栗园200多亩,桑、茶、竹是该村农业三大支柱产业。新店河村部座落于新店河集镇,该集镇历史修久,民风纯朴,山青水秀,环境优美,交通发达,商贸繁荣。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495元。新店河村是省级“千村百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省级特色农业百村(镇)示范村。

印墩冲村

印墩冲村地处黑石渡镇西北部,东南与新店河村为邻,西与诸佛庵镇接壤,北与裕安区接壤。该村属江淮丘陵地区,山体较高连片,开阔地较少狭长,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光、热、水条件较好,适宜植物生长,生态环境较为完整。 2004年村级规划调整后,由原印墩冲、姜许冲两个村合并为印墩冲村,新村部移至印墩冲河、姜许冲河交汇处——柯家院。全村辖16个村民组,550户,2030人,印墩冲村耕地面积少,水田分布在山冲或榜上,低温受害产量低,但山场面积较大,植被茂密,盛产竹、茶、桑、栗、果等。有林地面积位于全镇前列,毛竹面积和产量位居全镇第一,生态环境良好,全村活立木总蓄积量达12703m,有林地917.3公顷,分别占全镇的9.46%、12.81%,其中竹林584.8公顷,有毛竹1538700株,分别占全镇的24.5%、25.1%;村内工业企业现有3家茶厂、3家竹制品厂、2家粮食加工厂,但胜家冲村民组的能人杜应流在县城兴办了年产值上亿元的规模性企业——应流铸造集团,解决全村三分之二以上的劳动力就业。 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650元。

朱家畈村

朱家畈村位于黑石渡镇南部,北与黑石渡村以孔家河为界,西与落儿岭镇毗邻,南与清潭沟村为邻,东至淠河,与县城隔河相望。该村属低山丘陵区,地势北低南高,北部地势平坦,田畈较多,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

朱家畈村属江淮丘陵地区,淮河流域,处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地带,季风显著,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长,达220天,常年平均降雨量为1391.2mm,平均气温15℃,光、热、水条件优越。

朱家畈村辖15个村民组,自然村庄36个,通电、通电话36个,能看电视36个,通有线电视25个。全村共563户,农村人口2117人,劳动力1117人,外出务工948人。朱家畈村是全镇重点粮食生产基地,先后实施了粮食自给工程,土地治理项目、农业生产条件较好,耕地面积125.09公顷(其中水田1305.5亩),占土地总面积602.37公顷的20.8%,年产粮食600吨。养殖业发展迅速,全村年养殖猪50头大户50户,畜牧养殖业成为该村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580元,处于全镇前列。

黄家畈村

黄家畈村位于黑石渡镇西北部,淠河西岸,处于深水河下游。辖14个村民组,现有人口1784人,拥有劳动力1105人。区内总面积9336亩,其中山场6997亩,耕地1339亩(水田1085亩,旱地254亩)。蚕桑、茶叶是该村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010年人均纯收入5200元,基本达到小康生活水平。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