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山(秦皇岛市昌黎县山峰)

由网友(伸手不打笑脸人)分享简介: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山岳,现代名人曹操曾正在此留住诗篇《观桑田》。[一]详细正在哪里,教术界本有3种概念,1是河北昌黎,2是山东无棣,3是辽宁兴乡。正在二零世纪八零年月中期,秦皇岛孟姜女庙相近的孟姜女坟出土1批文物,证实昌黎县乡北的碣石山便是昔时曹操所登临的碣石山。巨人毛泽东写下的诗词《浪淘沙·北带河》中这句“东临碣石有遗篇...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山峰,古代名人曹操曾在此留下诗篇《观沧海》。[1]具体在哪里,学术界原有三种观点,一是河北昌黎,二是山东无棣,三是辽宁兴城。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秦皇岛孟姜女庙附近的孟姜女坟出土一批文物,证明昌黎县城北的碣石山就是当年曹操所登临的碣石山。伟人毛泽东写下的诗词《浪淘沙·北戴河》中那句“东临碣石有遗篇”也是对《观沧海》具有一定说服力的佐证之一。

中文名

碣石山

地理位置

中国·秦皇岛

开放时间

7:30-17:30[2]

门票价格

20元[2]

地址

秦皇岛市昌黎县昌黎镇碣阳路

机场

秦皇岛北戴河机场

所属国家

中国

建议游玩时长

1-2小时

景区类型

自然生态

外文名

jieshi mountain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景点级别

AAA级

著名景点

碣石

名人

李世民、曹操

火车站

昌黎站

所属城市

河北省秦皇岛市

适宜游玩季节

夏季

名山介绍

全部商品 行其野书坊 孔夫子旧书网

碣石山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境内,东经119°9',北纬39°42',山脉面积12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年均降雨量700--750毫米,年均气温11℃,夏季最高气温30℃,冬季最低气温-15℃,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有“天下神岳”之美称。为道教圣地,遗址遗迹众多,传封神榜中的三霄娘娘和赵公明在此修炼。郭沫若曾在北戴河疗养时远观碣石山,留下了“五岳之首是泰山,神岳之冠碣石山”的感叹。秦始皇、汉武帝、曹操、李世民等七代帝王在此留下了壮美诗篇。碣石山是京东地区著名的春游、避暑、望秋、冬狩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昌黎县城北,距避暑胜地北戴河约30公里。有关碣石出处有两说,一说在河北昌黎。另一说在辽宁兴城。20世纪80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在孟姜女庙(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内)附近的孟姜女坟发掘出一些古代物品,证实这里是碣石真正的所在地。

孟姜庙对面4公里外的大海上,有两块突出海面的巨石,高者如碑,低者如坟,当地人称之为孟姜女坟。在这里,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秦汉时期大型高台观海建筑遗址----石碑地和小黑山头,出土的草云纹瓦当,经专家鉴定炎秦汉时期的建筑遗物。从而推断出石碑地是秦皇东巡入海求仙的;汉武帝在公元前110年时“行自泰山,复东巡海上,至碣石”。在仙台顶筑有汉武台;魏武帝曹操在207年征伐乌桓于柳城(今朝阳)回军途中,东临碣石。写下流千古诗篇《观沧海》。唐太宗李世民出临榆关(今山海关)征辽曾几次临观沧海至碣石,并多有诗篇与群臣唱和。

碣石山主峰为仙台顶,海拔695米。山中有古刹“水岩寺”。悬崖峭壁上现仍留存着古人镌刻的“碣石”两字。登临仙台顶,山海奇观尽入眼帘。

发展历史

碣石山,坐落在素有“花果之乡”美称的昌黎县城北,跨越昌黎、卢龙、抚宁三县境内,连绵起伏有大小上百座奇险峻峭的峰峦,其主峰仙台顶(又名“汉武台”,俗称“娘娘顶”)突起于靠近昌黎县城的屏峰障岭正中,顶尖呈圆柱形,远望如碣似柱,极像直插云霄的天桥柱石,因此名为“碣石”。

孟姜庙对面4公里外的大海上,有两块突出海面的巨石,高者如碑,低者如坟,当地人称之为孟姜女坟。在这里发现了秦汉时期大型高台观海建筑遗址——石碑地和小黑山头,出土的草云纹瓦当属于秦汉时期建筑遗物。专家推断石碑地是秦始皇东巡入海求仙的地方。

主要景点

碣石山主峰为仙台顶,海拔695米,是渤海近岸最高峰。山中有名刹“水岩寺”。悬崖上留存古人所刻“碣石”二字。登临仙台顶(距海15公里),俯瞰大海,从滦河口到秦皇岛港,西起滦河入海口,东至山海关秦皇岛港,山海之间同样15公里的大陆,静卧脚下。大海茫茫无边,天海一体,确是“碣石观海”圣地。

前人列有碣石山十景,其中 “碣石观海” 最壮观。其他九个分别是天柱凌云、水岩春晓、石洞秋风、西嶂排青、东峰耸翠、龙蟠灵壑、凤翥祥峦、霞晖卒堵、仙影沧浪。

因主峰险峻,且濒临大海,位置重要,远古时即载入最早的地理名著《山海经》和《尚书·禹贡》。碣石山属于古代名山,虽在五岳之外,但有“神岳”之美誉。

碣石山有东、西五峰山之说。东五峰山位于仙台顶东侧,由东往西五峰分别是望海、锦绣、平斗、飞来、挂月。西五峰山在仙台顶以西,南侧山腰平台建有“韩文公祠”,纪念唐朝文学家韩愈。

他祖籍河北昌黎,死后被追封昌黎伯,因此又称韩昌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也喜欢此地。1908年到1924年,他先后7次到此避难于韩文公祠,并著书立说。他在《游碣石山杂记》中用“天外桃源”形容碣石山。这里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韩公祠南面界石岭上立有5米高的李大钊全身汉白玉雕像。

“神岳”碣石,山清水秀,通古之幽,是北国旅游胜地之一。

名刹水岩寺已经修葺一新,香火旺盛。

碣石山前还有一个“碣阳湖”,相传是秦始皇东临碣石并镌刻“碣石门辞”之地,也是北魏文成帝大宴群臣的地方。

帝王踪迹

碣石山先后有很多帝王(有统计为9位)登临,成为历史名山。帝王登碣石山原因何在?这和碣石山的神秘文化有关。

《资治通鉴》中的“秦纪”记载,在战国后期,燕人宁毋忌,羡门子高之徒“称有仙道”,“形解销化之术、燕齐迁坚之士皆争传习之”。“自齐威王,宣王,燕昭王皆信其言”,“使人入海求蓬莱,诸仙人及不死之蕴含在焉”,“仙人居碣石山”。

秦始皇登山求仙,就是因为崇拜碣石山的灵气。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徐福带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过了4年,即公元前215年,他亲临碣石山,勒石记功,并求长生不老,江山万代。他令人刻下《碣石门辞》,赞颂统一中国的历史奇功。

秦始皇登碣石求仙之后,大大提高了碣石山的知名度,增加山的神秘。之后许多帝王效仿他,也想通过祭拜碣石,吸收仙气而长生不老。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行自泰山,复东巡海上,至碣石”,并在山顶修建“汉武台”祈仙求神。因此,仙台顶又名汉武台。据《史记》载:“上乃遂去,并海上,北至碣石,巡自辽西,历北边至九原。”即此)。

公元207年,即东汉建安十二年,曹操领兵东征乌恒凯旋,由辽西走廊返回,途经碣石。这就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他留下著名的《步出夏门行》,即《碣石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粲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此后,碣石山以观海胜地闻名九州。公元238年,晋宣帝司马懿讨伐公孙渊,经过昌黎时登碣石山,求仙并追思秦皇功绩。

北魏文成帝、北齐文宣帝均来此登高望海。文成帝还大宴群臣百官于山下,将碣石山改为“乐游山”。

隋炀帝东征高丽时,分兵出昌黎,并登上碣石山。

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春,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丽,途经碣石,留下《春日望海》一诗:“洪涛经变野,翠岛屡成桑。芝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皇”,以记功德。

相关史实

《资治通鉴》记,建安十二年(公元207),曹操北征乌桓大捷,班师回朝途中,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三十余丈乃得水。军自柳城始,途经碣石道(今昌黎碣石山流域),遇“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之景观,命士卒山中觅水,得泉(后称相泉),操遂令军止行安营。

寻樵夫闻知,此谓碣石流域,泉溢于虎山坡,南称龟山,西南碣石山。日落,时黄昏,远眺夕阳暮色,近拥万马千军,志未酬,己暮年,而诗性起,作赋《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小传》记,曹操北征乌桓解救十余万被掳汉民同徙,途经碣石道,遇“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仙境圣地,令固泉砌井,以养暮年、度余生。遂将民编充驻守于此之营帐“草粮屯”、“后营”、“留守营”、“驻操营”、“歇马台”、“饮马河”(今昌黎、抚宁村庄、河流名称)。

择日曹操率众至碣石仙台顶,登高必赋其性也,赋诗《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粲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军遂赴易县。

古人依相泉建寺,时名“相泉寺”,后称“山坡寺”,明清《昌黎县志》有记载。尚存井(泉)一眼,寺院荒址一座。

旅游信息

开放时间:7:30-17:30

门票价格:普通票:20元(1月1日-12月31日)[2]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