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敏斯特法案(2023最新威斯敏斯特法案百科介绍)

由网友(回忆掩埋耳语)分享简介:第1次世界大战前,英国殖平易近地大抵可分为3类:1是直辖殖平易近地、2是掩护国、3是自治领。大战后,殖平易近地的自力静止低涨,自治领的分散静止增强。一九三一年一二月一一日,英国会拟定了英联邦宪章,即《威斯敏斯特法案》。划定:碧眼儿统制的自治领添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取英国构成英联邦;自治领是“自力以及对等的主权国,配合拥护英王...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殖民地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直辖殖民地、二是保护国、三是自治领。大战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高涨,自治领的分离运动加强。1931年12月11日,英国会制定了英联邦宪章,即《威斯敏斯特法案》。规定:白种人统治的自治领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与英国组成英联邦;自治领是“独立和平等的主权国,共同拥戴英王为国家元首”。自此,英帝国对自治领的政治控制已遭到削弱。

中文名

威斯敏斯特法案

制定人

英国国会

其它名称

西敏寺法、西敏法令

内容

自治领是独立平等的国家共忠英王

制定时间

1931年11月21日

规定对象

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又名

《巴尔福宣言》

背景

威斯敏斯特法案颁布背景 威斯敏斯特法案的内容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力量削弱,自治领的离心力加强,英国与各自治领关系的法律已不适应现实的需要。1925年6月鲍尔温政府修改了自治领和英国之间的联系方法,即联系不再通过殖民地部,而是通过专设的自治领部。1926年10月19日至11月18日,伦敦帝国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决议,被称为《巴尔福宣言》,宣称英国和各自治领都是英帝国内的自治共同体,地位平等,在它们的内政和外交事务各方面互不从属,共同效忠英王,在英联邦中它们是自愿联合的成员。

《巴尔福宣言》在1931年12月11日获得议会通过,成为威斯敏斯特法案,正式确立英国和各自治领的关系。英国的自治领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均为英联邦内自由和平等的国家,它们与联合王国一起组成英联邦,共奉英王为国家元首;各自治领议会与帝国议会平等,英国议会的任何一项法律,未经自治领承认对自治领均不适用。自治领可以修改和废除过去帝国议会通过的任何法案,自治领颁布的任何法律无须经英国议会批准;各自治领内政外交自主。威斯敏斯特法案规定英联邦是一个自由、平等国家的松散联合,肯定了各自治领的独立地位和与宗主国的平等立法权,成为现代英联邦的法律基础,被称为《英联邦的大宪章》。[1]

内容

1、英国的自治领——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均为英联邦内自由和平等的国家,它们与联合王国一起组成英联邦,共奉英王为国家元首;

2、各自治领议会与帝国议会平等,英国议会的任何一项法律,未经自治领承认对自治领均不适用;

3、自治领可以修改和废除过去帝国议会通过的任何法案,自治领颁布的任何法律无须经英国议会批准;

4、各自治领享有内政和外交的自主权。

影响

《威斯敏斯特法案》规定英联邦是一个自由、平等国家的松散联合,肯定了各自治领的独立地位和与宗主国的平等立法权,成为现代英联邦的法律基础,被称为《英联邦的大宪章》。[2]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