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县(陕西省渭南市下辖县)

由网友(不将就)分享简介:大荔县,古称异州,隶属于陕西省渭南市,位于陕西闭中渭北平本东部,黄、洛、渭3河汇流地域,西绕洛河取临渭区、蒲乡县连接,北沿台本取澄乡、合阴县交界,东濒黄河取山西省永济市相视。截至二零二一年年底,下辖一五个镇、二个街谈,二七二个行政村、二六个社区,县域面积一八零零平方私里,二零二二年二月总人嘴五九二八八八人。地盘、光照资...

大荔县,古称同州,隶属于陕西省渭南市,位于陕西关中渭北平原东部,黄、洛、渭三河汇流地区,西绕洛河与临渭区、蒲城县毗连,北沿台原与澄城、合阳县接壤,东濒黄河与山西省永济市相望。截至2021年年末,下辖15个镇、2个街道,272个行政村、26个社区,县域面积1800平方公里,2022年2月总人口592888人。土地、光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有“三秦通衢、三辅重镇”之称。[1]大荔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优越,[2]2021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2.46亿元[3]获得“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中国枣乡”等荣誉。[4]

截至2021年年末,大荔县县共有高中4所,职业中学2所,初中21所。全县共有卫生机构数378个,其中,县级医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卫生院26个,村卫生室272个,其他卫生机构72个。[3]

大荔县在春秋时为芮国、大荔戎国。秦厉共公十六年(公元前461年)灭大荔戎国,筑高垒逼临晋国,故名临晋。西晋武帝改临晋县为大荔县。1949年大荔分区由合阳迁驻大荔。1950年省平民县属朝邑县,二县属渭南专区。1956年属省。1958年撤销朝邑县并入大荔县后成今境,属渭南专区。1969年属渭南地区。1994年属渭南市。[5]拥有天下第一仓“丰图义仓”、大荔八鱼李氏家族石墓群、岱祠楼等名胜古迹,大荔黄河湿地、福佑古寨等旅游景点。[6]

中文名

大荔县

外文名

Dali County

别名

同州、冯翊、临晋

地区生产总值

175.51亿元(2020年)

人均生产总值

24335元(2019年)

主要民族

汉族

邮政编码

715100[7]

地理位置

关中渭北平原东部

气候类型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方言

中原官话-汾河片-西河小片-大荔话

荣誉记录

2018年6月、被评为2017年度脱贫攻坚工作优秀单位

坐标

东经109°43′-110°19′,北纬34°36′-35°02′

县长

杜鑫[8]

面积

1800平方千米

人口数量

总人口约75万人(2019年)[1]

行政区类别

国家/地区

陕西省渭南市

下辖地区

15个镇、2个街道、272个行政村、26个社区[1]

电话区号

0913

著名景点

丰图义仓、岱祠岑楼、魏长城遗址、三河湿地保护区

机场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火车站

大荔站(大西客运专线)、大荔北站

车牌代码

陕E

行政代码

610523

誉称

三秦通衢、三辅重镇

县委书记

由建新

建制沿革

富平县 陕西省渭南市辖县

大荔县级建置,历史悠久,设撤分合,称谓较多。自秦厉共公十六年(前461)设临晋县始,历代县名,曾有过临晋、怀德、华阴、南五泉、武乡、朝邑、冯翊、河滨、河西、临沮、同州、大荔、平民县。大荔县名,始于西晋武帝末年,因地处大荔戎国而得名,后多变更。至清雍正十三年(1735)复设大荔县,沿用至今。今之大荔县是1958年由原大荔、朝邑两县合并而成。

郡、州建置,始设于东汉建安五年(200),相继沿设郡、州、府、署,至1950年撤销专署,历时1750年。最大辖境为东汉建安十八年(213)的左冯翊,东自黄河,西至泾河,北据韩城、黄龙、宜君、旬邑一线,南沿渭水,周境约1500里,东西长约400余里。历时较悠久的为同州,始设于西魏元钦三年(554),以地处古国,故名同州。历代沿设,迄于民国二年(1913)撤销,历时1400多年。

郡、州和县级行政建置沿革:

夏代(约前21~前16世纪),属雍州西河侯国地(见《竹书纪年》)。

商代(约前16~前11世纪),属芮国地。

西周时(前11世纪~前771)东部属芮伯国(1929年赵渡镇曾出土过芮公鼎)。西部属国。

春秋时期(前770~前476),诸侯称霸,狄戎交侵。东周初,大荔戎族部落侵入境内,灭据芮,于老朝邑城东筑王城,称大荔戎国,附属晋国。秦穆公十五年(前645),秦晋韩原之战,秦虏晋君,晋遂献河西八城(郑、武城、阴晋、芮、王城、北徵、新城、少梁)予秦,地遂属秦。秦穆公二十年(前640)又灭梁、芮。

战国时期(前475~前221),秦厉共公十六年(前461),秦灭大荔戎国,取王城,筑高垒以临晋国,设临晋县。魏文侯十六年(前430)伐秦,重筑临晋城,地又属魏。魏武侯十二年(前385)魏乘秦内乱而尽夺河西地。秦商鞅变法图强,又多次大举攻魏,终于秦惠文王八年(前330),魏因连战失利而又献河西地。临晋复属秦。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临晋南部分设德县,隶属内史(郡)。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楚项当权时,地属塞国。二年(前205)临晋、德县(曾赐作周勃食邑),同隶河上郡。九年(前198)改隶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内史分左右,又改隶分设的左内史。太初元年(前104)又改隶新设的左冯翊。新莽时(9~23),临晋改为监晋,德更名德,属列尉大夫辖县。

东汉建武二年(26)撤并监晋、德,复设临晋县,仍隶左冯翊。建安五年(200)县治由王城迁设今大荔城,左冯翊(郡)亦由高陵迁治临晋,郡、县同治一城。郡隶雍州,辖5县(详见州郡沿革表以下同)。建安十八年(213)将高陵的左内史并入左冯翊(郡),仍治临晋,隶雍州,辖12县。

三国曹魏黄初元年(220)左冯翊改名冯翊郡,仍治临晋,隶雍州,辖9县、1护军。

西晋武帝末年,改临晋为大荔县。东晋前赵、后赵、前秦、后秦时(318~415)仍沿称大荔。后秦永和至夏昌武年间(416~425)复名临晋,隶冯翊郡。西晋至东晋前赵、后赵时,冯翊郡隶雍州,辖8县、1护军;前秦(改属司隶)、后秦至夏(351~425),辖6县、4护军。

南北朝北魏神四年(431),冯翊郡缩辖3县。至太和十一年(487)改行州、郡、县行政建置,迁设华州治于李润堡(今大荔北、为后秦兵戍重镇),辖3郡、13县。又分临晋为两县,西部为华阴县,隶华山郡,东部为南五泉,隶澄城郡。景明初,又移华州治于今大荔城。并迁设华山郡于此,使州、郡、县同于一城。至西魏大统六年(540),华山郡(移治郑县)改名武乡郡。华阴县改名武乡县,以隶武乡郡。南五泉改为朝邑县,以隶澄城郡。元钦三年(554)撤销华州,改设同州·下辖武乡、澄城2郡、8县。北周沿设同州,仅辖2郡、4县。

隋开皇三年(503),实行州、县制,废武乡郡,保留同州,直辖9县。大业三年(607),同州改为冯翊郡,改隶新设的司隶刺史,辖8县。并改武乡为冯翊县,连同朝邑县均属冯翊郡。

唐武德元年(618),废冯翊郡复设同州。武德三年(620),朝邑分设河滨县。武德六年(623),跨两县分设沙苑监。武德九年(626)又分冯翊设临沮县。彼时境内分设4县1监,统隶同州。贞观元年(627),河滨并入朝邑,临沮并入冯翊。同州隶属于新设的关内道,辖7县、1监。贞观八年(634)又以韩城、邰阳、河西(合阳东地)属同州,辖9县、1监。开元二十一年(733)同州改隶新设的京畿道。天宝元年(742)同州改为冯翊郡,乾元元年(758)又改为同州。乾元三年(760),朝邑改名河西县,移治盐坊,改隶河中府。大历五年(770),复设朝邑县,并跨河东(永济)地分设河西县。

五代时期(907~960),沿设同州,辖6县、1监(后梁同州辖有同官、白水、奉先,后唐他属,却以韩城、澄城、郃阳属同州)。冯翊、朝邑属同州辖县。

北宋初,同州隶关西道。至道三年(977),改行路、府(州、军)、县制,同州改隶陕西路京兆府。熙宁五年(1072)又改隶永兴军路京兆府,同州辖6县、1监(乾德三年改设牧马监)。冯翊、朝邑和牧马监统属同州。

金皇统二年(1142),同州改隶京兆府路,辖6县、1监。冯翊、朝邑并牧马监仍属同州。

元初,实行省、路、府(州)、县制。至元十六年(1279),京兆府路改设安西路,皇庆元年又改为奉元路。同州先后曾属陕西行中书省、京兆府路、安西路和奉元路。早在至元六年(1269),废冯翊县,地归同州直辖,同州仅辖5县。

明洪武二年(1369),奉元路改为西安府。九年(1376),府上设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同州归其统属,仍辖5县。

清康熙五年(1666)改行省、道、府(直隶州、厅)、县制,设陕西省、潼商道。雍正三年(1725),同州升直隶州。雍正十三年(1735)又升同州府,并附廓设大荔县,隶属陕西省、潼商道,统辖十城,即:二华(华阴、华州)、关(潼关)、大(大荔)、水(白水),三城(韩城、澄城、蒲城)、朝(朝邑)、合阳。

中华民国二年(1913)撤销同州府,大荔、朝邑属陕西省关中道辖县。民国十八年(1929),在朝邑东滩分设平民县。民国二十二年(1933)撤销关中道,大、朝、平由陕西省直辖。民国二十八年(1939),大荔城设陕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辖12县。大、朝、平属八区专署辖县。

建国前后

1949年3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大荔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迁驻大荔,辖8县。大、朝、平属大荔分区。1950年5月,撤销平民县,并入朝邑县。并撤销大荔分区。1956年9月,渭南专区撤销后,又由省直辖。1958年12月,撤销朝邑县,合并为大荔县。又将澄城县醍醐、寺前、业善、韦庄公社和蒲城县永丰公社划归大荔县。1961年8月,复归澄城、蒲城上述辖地,大荔复由渭南专区(1969年改称地区)辖属至今。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大荔县下辖2个街道、15个镇。[9]

区划详情

2个街道:西城街道、东城街道。

15个镇:许庄镇、朝邑镇、安仁镇、两宜镇、羌白镇、官池镇、冯村镇、双泉镇、下寨镇、韦林镇、范家镇、苏村镇、赵渡镇、埝桥镇、段家镇。[9]

自然环境

大荔县位于关中平原东部,东经109°43′一110°19′,北纬34°36′——35°02′地貌分为黄土台塬、渭河阶地、洛南沙苑、黄河滩地四个类型。黄、洛、渭三河汇流之地。南界渭河与潼关、华阴、华县为邻,西绕洛河与蒲城、临渭区毗连,北沿台塬与澄城、合阳县接壤,东濒黄河与山西永济相望,素有“三秦通衢”、“三辅重镇”之称。

地形地貌

大荔地处渭河断陷盆地东部偏北拗陷区,属渭河断陷地堑构造。地质构造特征为北部(台原)断块隆起,中部(洛灌区)断坡阶梯状,南部(沙苑)和东部(黄河滩)为地堑构造深陷区。

大荔地史屡经地堑断裂,湖、河交替沉积、深切,构成今日北高南低,依次下降,地面趋向渭、洛倾斜,台、阶、沙、滩,多级格局的地貌特征。

气候特点

大荔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4℃,降水量514mm,无霜期214天。

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气团控制,气温最低,雪雨稀少,寒冷干旱;春季海洋暖气团北进,气温渐高,时冷时暖,风霜多现;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气团影响,气温最高,酷暑炎热,常多伏旱:秋季冷暖气团交替出现,气温多变,夜凉昼热,多连阴雨。冬、夏季长,春、秋季短,冷暖干湿,四季分明。

自然资源

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历次编绘的《大荔县地图》,全县总面积为1776.3平方公里,折合2664450亩。遵照国务院(1984)70号文件和省、地的具体安排,1989年县上对土地进行了详查,实际量算的总土地面积为2535780.9亩。其中军垦、农垦用地374871.1亩;县属用地2160909.8亩。

植物资源

根据考古发掘和地层沉积物以及古生物考察,距今约20万年前,北部台原为古濒水林区。至10万年前,许庄阶地出露地表,草木丛生。1万年前,洛南阶地和沙地,已基本脱离水浸。境内气候温暖,土壤湿润,自然植被覆盖率高。西周、秦、汉时期,仍“渭川千亩竹”。隋、唐时期,沙苑“丰草青青冬不死”。渭水之滨,杨柳成林,芦苇丛生。洛河沿岸,桃李纷然,名胜一时。自然植物,种类繁多。乔木植物以阔叶林为主,草木植物主要为禾木科、莎草科、蒿属科、旋花科、菊科和黎科等。长期来,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樵采、放牧、垦耕和引进,自然植被逐渐缩小,栽培植被大量增加。今县内植被度为50.6%,其中农作物植被度达42.2%,林草植被度占8.4%。植被分布为:自然植被主要在沟坡、河滩和沙苑草地,而栽培植被则广泛覆盖在整个农田、林带和城镇村庄周围。

动物资源

据地质、考古发掘,早在100万年前,境内三门湖区,就有螺、蚌、鱼类以及介形虫类等水生动物,台原陆地有三门马、师氏剑齿虎、大角鹿、中国野牛、普氏羚羊、犀牛、斑鹿、野驴、野猪、狸类等十多种陆栖动物。直至全新世末期,沙苑地区又出现了安氏鸵鸟、蜗牛等沙洲动物。随着历史气候的演变,古生动物全部灭绝,新野生动物逐渐增多。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又进而演化成为家禽家畜。秦、汉时期,牛、羊、鸡、鸭等已普遍饲养。唐代,“苑中牝三千匹”,沙苑成为御用军马的畜牧基地。长期以来,由于引进、改良,动物品种更加繁多,也由于社会进化和科学发展,野生动物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灰狼、黄鼠狼和白鹭等,大大减少,甚至绝迹,而鼠类却大量繁殖为害。

人口

2020年全年人口出生率为8.17‰,死亡率为3.6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8‰。

大荔县以汉族人口为主,少数民族有回族、蒙古族、藏族、苗族、壮族、朝鲜族、满族、侗族、土家族、畲族等。

政治

党委领导
职务姓名
县委书记由建新
县委副书记杜鑫、沙伟伟
参考资料来源:大荔县人民政府[10]
政府领导
职务姓名
县长杜鑫
副县长卢高昌、肖卫斌、张金玲、高雪燕、赵亮、李强、顾东东(挂职)
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王晓鹏
参考资料来源:大荔县人民政府[11]
人大领导
职务姓名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红林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明芳、王根鹏、张冰琴、张晓民
参考资料来源:大荔县人民政府[12]
政协领导
职务姓名
县政协主席谢文秀
县政协副主席李耀武、张红娟、张华
参考资料来源:大荔县人民政府[13]

经济

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75.51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71亿元,增长3.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第二产业增加值35.42亿元,增长0.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第三产业增加值84.38亿元,增长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全县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97.69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5.7%,较上年提升0.3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

2020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0.79亿元,增长3.9%。其中:农业产值73.73亿元,增长5.1%;林业产值0.42亿元,增长6.4%;牧业产值19.95亿元,增长0.3%;渔业产值4.11亿元,下降3.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23亿元,增长5.9%。

2020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95.26万亩,增长0.2%。粮食总产量达32.91万吨,增长7.3%。其中:夏粮产量15.47万吨,增长10.4%;秋粮产量17.44万吨,增长4.6%。

2020年全年蔬菜种植面积20.56万亩,增长0.5%;产量50.47万吨,增长1.2%。园林水果种植面积64.73万亩,增长2%;产量59.62万吨,增长4.4%。

2020年生猪存栏16.37万头,牛存栏4.06万头,禽存栏176.6万只,羊存栏8.57万只,分别增长21.2%、10.9%、9.6%、4%。出栏牛1.1万头,出栏家禽102.36万只,出栏生猪25.9万头,分别增长18.3%、11.3%、1.7%;出栏羊12.84万只,下降11.8%。为全社会提供肉、蛋、奶分别为2.6万吨、1.44万吨和7.64万吨。

第二产业

工业

2020年全年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全县60户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14.03亿元,增长1.7%。其中:经开区29户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64.11亿元,下降2.2%。按轻重工业来划分:轻工业完成产值61.64亿元,增长1.2%;重工业完成产值52.39亿元,增长2.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11.37亿元,增长2.5%,产销率为97.7%。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8.75亿元,增长0.7%,实现利税总额11.6亿元。

建筑业

2020年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1.01亿元,同比增长1.1%。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8户,实现产值19.74亿元,增长1.3%。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按产业划分:一产投资下降7%;二产投资增长 30.1%;三产投资下降17.3%。

2020年35家在库房地产企业完成投资19.42亿元,增长64.7%。商品房销售面积46.59万平方米,增长26.7%。商品房销售额完成18.43亿元,增长29.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2.51万平方米,增长36.7%;住宅销售总额16.83亿元,增长42.9%。

202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6.53亿元,下降8.9%。其中:74户限额以上零售额27.49亿元,下降5.7%;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零售额49.04亿元,下降11.9%。分行业看:批发业增长3.9%,零售业增长0.8%,住宿业下降4.1%,餐饮业下降11.1%。

招商引资

2020年新建项目15个,总投资216.19亿元,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7.24亿元。成功在西安举办正威新材料(渭南大荔)纳米谷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在成都举办“古蜀蓉城·魅力大荔”金秋季优势项目宣传推介会等招商引资专题活动,共签约项目15个,总投资160.69亿元,为县域经济赶超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旅游业

2020年旅游接待人数779.88万人次,下降49.5%;实现旅游收入35.09亿元,下降53.5%。

财政和金融

2020年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3.45亿元,下降5.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01亿元,增长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65亿元,增长5.9%;非税收入完成0.36亿元,降低3.6%。地方财政支出累计完成44.64亿元,增长4.4%,其中:财政八项支出30.96亿元,下降5.9%。民生累计支出38.72亿元,增长5.8%,占财政支出的86.7%。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52亿元,教育支出7.62亿元,农林水支出7.94亿元,卫生健康支出4.83亿元。

2020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35.85亿元,增长15.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6.81亿元,增长15.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85.09亿元,增长7.5%。

文化

历史文化

“二华关渭水,三城朝合阳”大荔历史悠久,距今20万年左右的“大荔人”就在此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岱祠岑楼、丰图义仓、魏长城遗址、金龙高塔、八鱼石墓群等古迹犹存。同州梆子被誉为中国梆子腔的鼻祖,同朝皮影、大荔面花和朝邑剪纸史称“同州三绝”。

同州梆子

同州梆子又叫“同州腔”、“东路秦腔”,也叫老秦腔。因为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被奉为梆子腔鼻祖。2008年6月7日,同州梆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同州梆子是中国梆子戏之鼻祖,声腔形成历史源远流长。它是在“西音”、“秦音”、“秦风”、“秦声”音乐舞蹈基础上,逐渐演演变而成。

旧石器时代,在大荔沙苑已经有了人类活动,殷商时期的西音就指大荔这一带的腔调。春秋时,在西音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秦风琴声,秦缪公取秦音。到了明清时期同州梆子发展到了兴盛时期,并且引发了明清两代“花部”的勃兴和全国梆子腔的兴盛。

清朝的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是同州梆子发展的鼎盛时期,唱腔有了急板、慢板、散板、滚板等与杂腔的区别,以至于梆子腔在北京都成了大剧种,并以其曲折的剧情、高亢的曲调和令人耳目一新的表演,呈现出压倒昆、戈两腔之势。据《大荔县戏曲志》记载:清乾隆年间,曾在大荔学艺的著名同州梆子表演艺术家魏长生,在化妆、表演、声腔诸方面对同州梆子进行了改进与提高,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五年(1774年—1780年),他三次赴京演出,“一出《滚楼》名动京师,举国若狂,观者日至千余,六大班为之减色,士大夫为之心醉”(引自《燕兰小谱》)。

同朝皮影

“同朝”即同州和朝邑的合称,现今的大荔县。

皮影艺术源于秦汉时期,盛行于唐代,皮影戏也叫“灯影戏”、“土影戏”,属板腔体民间小戏剧种,发源于古时同州府(即今日大荔县)与当时的朝邑县,称为“同朝皮影”的东路皮影的唱腔——“碗碗腔”久负盛名。据史书记载,乾隆年间“碗碗腔”皮影戏在“同朝”一代广为盛行。中国皮影分为牛皮影和驴皮影,而牛皮影最具代表性和历史性,其发源地便是“同朝”。陕西东路碗碗腔皮影戏,因在音乐中有铜碗伴奏而得名。周总理曾命名为华剧,当地的老百姓仍然习惯称它为碗碗腔。陕西皮影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以渭南皮影为代表,是中华民族皮影这一艺术瑰宝的主要源头。

大荔面花

面花,也叫“礼馍”、“花花馍”,相传是由古代金石礼品和图腾演化的产物。每当民间四时八节,生婚寿葬,民间农妇用白面,以针线、梳子、剪刀为工具,靠巧手揉捏出花、鸟、虫、鱼、猪、狗、鸡、鳖、蝙蝠、青蛙、人物、建筑物等千姿百态的一种民间塑艺,造形拙扑,意态纷呈,栩栩如生。尤以虎的造型最佳,令人乐见。大凡若需送喜庆、节日、祭祀多种规格的礼馍,以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人生信仰。故内涵丰富,喜闻乐见。

交通

大荔地处秦晋豫三省交界,素称“三省通衢,三辅重镇”。朝邑连接山西永济的“朝坂故道”上的蒲津关,自汉唐至近代,都是长安通往中原的咽喉。大荔交通发达,境内路网纵横密布,韦罗高速、大西高铁、西韩铁路、108国道、202省道、沿黄旅游专线穿境而过,韦罗高速公路将连(云港)霍(尔果斯)、西(安)禹(门口)高速接为一体,大(同)西(安)高铁每天途经的高铁有25列,向西安方向始发高铁3列。镇镇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公路密度、里程居全省全市之首。大荔北距北京4小时车程,西距西安40分钟车程,并且实现高速公路出境,大西高铁和榆商高速公路在大荔交汇, 连霍 、京昆二条高速公路由韦罗高速穿境大荔相接,交通更为便捷,区位优势凸现。

2019年,年末县境内二级以上等级公路已通车里程共200.21公里,其中:一级公路73.51公里,二级公路126.7公里。县道211公里,乡道393 公里,村道1469公里,高速36公里,高铁52公里,铁路10公里。全年货运企业102户,营运货车4457辆,总运力达到6.17万吨;货运量为555万吨,货物周转量为73390万吨公里。共有客运企业3家,客运车辆143辆,客运班线29条;客运量为330 万人,客运周转量为12293万人公里。渭运集团客运车辆38辆,客运量31万人,客运周转量349万人公里。[14]

公路运输

公路包括国道、省道、县道、乡道。1989年底,全县通车总里程为366.8公里,其中:二级路面57.7公里,三级路面149.1公里,四级路面160公里。总里程中黑色路面210.7公里,煤渣路面156.1公里。

国道

(北)京~昆(明)公路,即国道108,渭大韩段。渭大韩公路,是陕西省通往东北方向的主要干线。途经渭南、大荔、澄城、合阳、韩城5县。据《大荔县新志存稿》载:“该路从大荔至渭南段筑于民国二十年(1931),系由马车道改修,途经观音渡、南七、谷多、新桥、吕阳、羌白镇、下寨至谢家接渭南界。大荔至合阳段筑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由大荔北门口经柳池营、大壕营、双泉至澄城县寺前镇接合阳界”。

建国后,几经改线扩建,从下寨乡入境,至汉村乡尧头出境,途经下寨、羌白、东七、城关、许庄、汉村6个多(镇),全长41公里。路面宽度为12米。1970年后为碎石路面。1972年铺筑为沥青路面。

省道

黄(龙)~洛(南)公路,大荔华阴段,原为大华公路。北起县城,南至华阴县罗夫车站,全长29公里。建成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由国民党八区专员公署设计修筑。修成后,于县城南门外立碑1座,于右任题写“大华公路纪念碑”。

1949年后,改造成煤渣路面,为县属地方公路。1985年,陕西省交通厅决定,按照国家二级公路标准,扩建大华公路,总投资2800万元。1986年动工,沿途3个乡(镇),1.2万多民工参加修建,移动土方292.6万立方。1987年完成粘土砾石路面一期工程,路基宽度为12米,路面宽度9米。1988年7月先后完成洛、渭河两座大桥工程。1990年县境内16.7公里铺筑成沥青路面。

大华公路横穿沙漠约10公里,削平沙丘,从沙苑地区外选运垆土覆盖路面,工程异常艰巨。公路通车后,缓解了渭大韩公路的运输压力。南去二华,东出潼关,比绕道渭南缩短了73公里,按日流量1700车次计,年节约运费5000余万元,节省油料6000余吨。

截至2016年,大荔县境内二级以上等级公路里程共117.2千米,其中:一级公路51.7千米,二级公路65.5千米,县道211.3千米,乡道393.4千米,村道1528千米,高铁52千米,铁路10千米,在建高速36.5千米(韦罗高速)。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大西高铁、国道108、省道202、大朝旅游公路、沿黄旅游专线为主骨架,县乡村公路辐射连接,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公、铁、水运交通新格局。

2017年,大荔县客运量为566万人,旅客周转量26065万人千米;货运量为5164万吨,货物周转量为128.59亿吨千米。共有客运企业4家,客运车辆145辆,客运班线37条;货运车队100家,营运货车9080辆,总运力达到8.21万吨位。[15]

铁路运输

西韩铁路,西起西安市阎良区,东至韩城下峪口,单线铁路。由段家乡似仙渠洛河桥入县境,经花城、李家垣,至柳家垣村出境,跨县境11.4公里。属西韩线阎下段管理。1958年开始修筑,1960年停建,1969年复建,1970年建成通车。1971年建成大荔车站。每日对开6对12次货车,2对4次客车。

截至2016年,大荔县客运量为574万人,旅客周转量 25980万人千米;货运量为5513万吨,货物周转量为128.72 亿吨千米。全县共有客运企业4 家,客运车辆158辆,客运班线36条;货运车队103家,营运货车9948 辆,总运力达到10.72万吨位。

社会

大荔教育,源远流长。据史载,东周、春秋时代,孔子高徒卜商曾设教授徒于西河地区,宋庆历年间,大荔、朝邑就有县学,明代有社学、义学,清时建书院。

清末,废科举,兴学堂。大、朝两县兴建学堂220余所。进入民国,改革教育体制,学校纷纷建立。大荔、朝邑设有女子小学、模范小学和乙种农业学校。且陕西省在大荔设有第二师范学校。民国二十八年(1939)后,大、朝、平三县各成立初级中学,小学亦有增加。但因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教育事业发展缓慢。

建国后,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据1960年统计,小学生即由建国前的26382人,增加到66229人;初中生由980人,增加到6064人;高中生由150人,增加到1807八。同时,扫盲、工农教育亦有很大发展。至1961~1962年,国家经济暂时困难,缩减了一批学校,后经三年调整、恢复,教育事业再次得到发展。但是“文化大革命”中,又横遭摧残,教育工作陷于停顿,混乱。直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调整学校布点,改善办学条件,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教育事业始获新生而得以健康发展。1984年,全县普及初等教育、并实行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逐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克服单纯面向升学的倾向,进一步明确了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向。1983年乡乡有中心小学和初级中学,片片有高中或农业职业中学,初步形成中等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网。1988年起,大荔县教育质量在渭南地区居于上游,尤其是德育教育工作于1989年被评为省、地先进县。职工教育、成人文化技术教育也在稳步发展和不断完善。全县人民文化结构、技术素质和精神面貌已发生巨大变化。

2020年全县共有高中4所,职业中学2所,初中21所,小学106所(教学点43个),幼儿园212所(教育部门和集体办85所,民办127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占比87.26%。全县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242人,小学教师2532人,幼儿园教师1630人,职中教师71人。全县高中在校学生8811人,职中在校学生1119人,初中在校学生17172人,小学在校学生40635人,幼儿园在园学生23608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8.1%。

文化事业

2020年全年共播出《播报大荔》313余期,播发新闻2810条,各类专题节目64期。制作宣传片及短视频10余期、PPT5个、网课814期。利用《大荔新闻》微信公众号、《大美大荔》今日头条号、《精彩大荔》抖音号等多个平台,全年播发各类新闻、资讯、短视频共8712条。全县体育场馆2个,剧院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7个,电影公司1个。文化馆“文化艺术大讲堂”、图书馆“文文故事屋”成为免费开放特色文化品牌,免费开放率100%。“一元剧场”、“四进零距”以及公益电影放映等演出3500余场(次)。全县作协会员、文学爱好者在《大荔文学》《华山文学》发表抗疫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100余篇。

邮电通信

2020年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63亿元,增长29.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8.46万户,互联网用户17.89万户。

科学技术

2020年全年共申请专利91件,授权41件,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1285万元。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取得阶段性进展。争取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后补助项目12个,资金200余万元。新认定科技型企业 21家。

医疗卫生

2020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数376个,其中:县级医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卫生院26个,村卫生室272个,其他卫生机构70个。拥有病床3929张,卫生技术人员5236人。

体育事业

2020年组织开展了“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承办了2020年陕西省群众足球乙级联赛大荔赛区比赛;2020陕西省群众足球三级联赛甲级联赛渭南赛区的比赛在大荔县韦林镇西北足球训练基地开赛;在渭南市第九届青少年田径运动会上,大荔县代表队荣获甲组、乙组团体总分第二名好成绩。

基础设施

2020年历史文化展览馆建成,民俗文化展览馆主体封顶。审计局老旧小区改造竣工验收,县医院、交警大队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对2017年以来实施危房改造的2694户在“四项任务”清零中进行了回头看,安全住房面积、户内危险住房等硬件全部整改到位,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质量得到全面显著提升。

2020年在原18个便民市场的基础上增设15处临时售卖点,设立摊位660余个。全城现有停车位20208个,其中黑色路面3700个,住宅小区11125个,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宾馆等3368个,五大广场及同州湖景区1132个,道牙以上883个,可规划车位2193个。推行机械化清扫,人工保洁,机械化清扫率达85%以上。

人民生活

2020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115元,增长6.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271元,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292元,增长7.8%。

社会保障

2020年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14323人,其中:居民参保574556人,职工参保39767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0692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6022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9960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8897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38928人。

2020年全县共有社区居委会29个;敬老院1个,拥有床位180张;养老院13个,拥有床位数2875张;农村五保户供养人数693人,其中:集中供养93人,分散供养600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61户,1272人,发放补助678.71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010户,21588人,发放补助6344.16万元。

环境保护

2020年全年实现优良天数264天,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9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60。PM10浓度为74μg/m3,下降21.2%;PM2.5浓度为45μg/m3,下降22.4%;二氧化氮(NO2)浓度为21μg/m3,下降12.5%;臭氧(O3)平均浓度为149μg/m3,下降5%。[16]

城市事件

2018年4月4日,陕西大荔县对大华路十字东北角的棚改项目进行拆除时,因墙体突然坍塌导致电线杆倒地意外砸中一骑电动车的路人,伤者被紧急送往大荔县人民医院进行救治,但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17]

文化简介

2017年,共播出《播报大荔》316余期,稿件2000余篇,各类专题节目243期,其中政法类专题28期,《美丽乡村》43期,《冬枣知识趣味竞赛》、《农业知识讲座》13期,教育之窗专题35期,《健康教育》52期,“大荔新闻”微信公众号推送节目300余期。有限电视入户率达93%,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全县体育场馆2个,剧院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6个,电影公司1个。2017年,“一元剧场”演出45场,“四进零距工程”演出200余场,农村电影放映3264场。文艺创作有新成绩。《沙苑》期刊2017年,出刊四期;创作百家、都市碎戏共52部,在陕西电视台播出40部;创作完成了新时代展现大荔跨越发展、凝聚大荔人精气神的县歌《大荔之歌》。[15]

文化馆

大荔县文化馆前身为通俗图书馆,始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民国二十一年(1932)改名民众教育馆。民国三十二年(1943),省在大荔设民众教育馆(习称省民教馆)。1949年5月,两馆合并改为陕甘宁边区大荔县人民教育馆,1950年8月更名县人民教育馆,1959年改为县中心文化馆,1972年复为大荔县文化馆。

朝邑文化馆前身为朝邑县图书馆,设于民国十六年(1927),民国二十一年(1932)改名民众教育馆。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改名朝邑县人民教育馆,1953年更名文化馆,1958年并县后定名大荔县文化馆朝邑分馆,1961年更名朝邑文化馆。

平民文化馆前身为1949年3月建立的平民县文化馆。1950年5月平、朝合县后改名为朝邑县平民文化馆。1958年冬,因修建三门峡水库,馆址迁至两宜镇,更名两宜文化馆,1961年11月机构撤销。

文化站

文化站是乡(镇)政府管理文化事业的职能部门,文化活动的中心场所。大荔县文化站建设起步早,发展快,1971年试点建成两宜文化站。1980年陕西省建设农村集镇(公社)文化中心工作会议在大荔县召开,1982年全县27个公社均建立了文化站。1989年,朝邑、羌白、许庄、两宜、西寨、苏村、沙底、汉村等16个乡(镇)文化站相继发展成文、教、科、卫、体五位一体的文化大院。同年底,平民等6个三门峡库区移民返迁的乡(镇)亦先后建起了文化站。

图书馆

唐代,大荔县藏书机构名曰“书院”,宋代尤盛,并成为读书讲学之所。清末,朝邑有西河、华原、友仁、文介、镰阳五所书院,大荔有丰登、冯翊两所。民国三十三年(1944),冯超如等人在郗家巷东口“清和观”筹建“大荔县创化图书馆”,收藏有《万有文库》及中外名著、报刊杂志万余册,设管理员2人,对外开放。同时,大荔、朝邑民众教育馆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各文化馆均设有图书阅览室,购置图书,供群众外借内阅。

旅游

辅氏城遗址

辅氏城为春秋时晋邑。公元前594年,秦桓公伐晋,晋将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即在此地。

据《统志〈明〉》记载:“辅氏城在朝邑县西北。”《朝邑县志》载:“辅氏城在县西北13里”。(指原朝邑县城)《朝邑新志稿》称:“辅氏在小伏坡村”。民国时期,小伏坡西城门上仍有石刻“古辅氏城”四个大字。小伏坡村现属步昌乡,距县城东北18.5公里。

王城遗址

周平王末年,一支少数民族大荔戎入侵国,筑王城,建立大荔戎国。王城就是大荔戎国戎王之城。

据《元和志》记载:“大荔戎国今朝邑县东三十步故王城是也。”《寰宇记》载:“朝邑县东□里有王城,盖大荔戎王之城”。《朝邑县后志》称:“大荔戎据县东地,称王筑城而居,故名王城。”大荔县多数县志均有记述,属重要城址,但具体地址不详,待考。

魏长城遗址

位于大荔县段家乡东高垣村西,与村紧邻,距县城西北16.2公里。战国时期魏惠王十八年(前352)筑,南起华县,越渭河,沿洛河东岸到今洛川西北。东高垣残存的城墙遗迹长300余米,高8米,宽约7米,夯层明显,层厚6厘米。是大荔县境内南至党川、北至段家乡长城村,断断续续的城墙遗迹中保存最长的一段。

沙苑城遗址

据《朝邑县志》称:“沙苑城,旧志在县南12里,沿洛南岸,东入朝邑县境,南至渭水,城广80里。内有鹅鹳池、李公池,今皆没于沙。隋置羊牧,唐置沙苑监,牧马及上供牛羊,宋初置牧龙坊,又复改沙苑监。今城坊俱湮,惟故址存焉”。

马坊头、马坊渡、石槽等村名的来历,传说都与沙苑城有关。杜甫《沙苑行》中的“缭以周垣百余里”,“王有虎臣司苑门”诗句,可以窥见沙苑城的局部规模。

朝邑县城遗址

朝邑县城先在原上,后移原下。明景泰二年(1451)知县申闰创建城垣,成化三年(1467)、十七年(1481),嘉靖二十年(1541),时圮时葺。清康熙十九年(1680)重修,三十七年(1698),坡水大发,东、南、北三面冲崩几尽,四十六年(1707)重建:“城周四里,城墙高一丈五尺,池深广各一丈,城门五:东一曰临河,西二曰镇羌、曰金汤,南一曰望岳,北一曰迎恩。”

1959年,三门峡库区移民后,原城全部拆除,现今的朝邑农场场部就建在遗址的西半部。距今县城正东17公里。

著名景点

丰图义仓

大荔县朝邑镇原为朝邑县城旧址,地处黄河、洛河、渭河金三角地带,东接黄河滩万顷良田,西连八百里秦川。镇内景观资源丰富,建筑独特,保存完整,已列入保护范围内的历史文物古迹多达7处,其中的“唐塔、宋祠、清仓”最为著名。古镇上最引人关注的是著名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丰图义仓”,因慈禧太后批为“天下第一仓”而驰名。丰图义仓历经一百多年风风雨雨仍然保存完好,并一直储藏着粮食,它主体建筑是一座以砖结构为主的窑群式仓城,外观酷似一座古城,环内城一周排列窑洞58面,每窑可储粮90吨,共可储粮5200吨,是集储存粮食、军事要塞、观光圣地为一体的绝佳境地。

赵渡四景

原朝邑县赵渡镇一带,在春秋战国前西周时期,系芮国都城所在。1929年此处曾出土过“芮国鼎”。该镇是原朝邑县一座名镇,人杰地灵。清代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阁敬铭,民国时期的著名绅士、社会活动家徐少南均系赵渡镇人。1956年修建三门峡水库,民迁村废,l988年移民返库,重新建赵渡镇,但不在原址。赵渡四景是对原老镇的描述。

第一景中条晚照

在赵渡镇清晨东望,旭日从中条山后露出火红的圆脸,霞光四射,待到夕阳西下时,血红的太阳斜射在黄河水面,反照中条山巅,红黄青绿交融,辉映成趣。

第二景双庙并立

赵渡镇西街亭子巷东头,并排修建了两座小庙。路西是龙王庙;路东是祖师庙。西头史家墓北端,亦邻建两座小庙:坐西向东者叫夫子庙,供奉武夫子关羽;坐北向南者称观音庙,敬的是观音菩萨。四座古庙双双并立,实属奇观。

第三景西门奇井

赵渡西街城外,去洛河码头的路边有一口大井,远近闻名。井台高三四米,口径约三米,深达九米。原是谢家花园种树浇花所用,建于清朝初年。上了井台跷步顿足,井内即发出嗡嗡之回音。

第四景端阳游船

从前黄河紧靠赵渡镇,当地素有泛舟游河的习俗。特别是每逢“端阳节”,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约集船只,荡游于黄河水上。帆张桨舞,船行浪荡,鼓乐阵阵。

文殊塔

文殊塔位于大荔县城,北大街与环城北路相汇的十字路口,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殊新塔,原名“文殊塔”,因“文殊阁”而得名。“文殊阁”为“同州长兴万寿禅院”的主体建筑。[18]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别驾杨公所建,计三层,高百余尺,因塑文殊菩萨像得名。文殊阁因年久,早已倒塌。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在阁基建塔立碑,故命名“文殊塔”。民国战乱,摧毁塔顶及塔身半壁。民国廿五年(1936年)抗日爱国将领,民国中央执行委员、驻军冯钦哉倡议修建,在“长兴万寿禅院”故址,兴建“方山公园”,又在“文殊塔”基础上重建文殊新塔。

岱祠岑楼

岱祠楼也叫东岳行祠,又叫岱祠行宫,四名崇佑观,五名东岳庙。位于大荔朝邑镇大寨村东,距县城东16.3公里处。岱祠始建时间不详,只知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重修,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增建殿宇。该祠东西宽89年,南北长129米,占地总面积为11480平方米。原建筑有山门、中岑楼、东歌楼、西东楼、牌坊、香亭、长春阁、左钟楼、右鼓楼、献殿、坐殿、寝殿等。东庑并有七十二山神。这些建筑都很雄伟,它们斗拱挑角,雕梁画栋,只是因遭破坏,全部毁坏,只有岱祠岑楼还保存完好。

岱祠岑楼,亦名岱祠楼,俗名东岳庙戏楼。始建于宋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座落于岱祠正南方,高17.5米,明穆宋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增建,清时又多次重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岑楼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于1963年至1964年间再次进持整修。岑楼叠檐三重,立通柱,上复盖琉璃筒、板瓦,旁镶戏珠龙,斗拱挑角,雕梁画栋,下层北面为舞台,台面宽敞,在舞台上演唱,有余音绕梁之感。台内原有台梯楼板,可攀沿而上。登楼远眺,北望蜿蜒起伏的铁镰山峦,南视雄伟俊秀的太华三峰,俯瞰黄、洛、渭河,使人倍感祖国的大好河山壮丽似锦。古有诗云:“岱祠灵活芮城胎,宋代岱楼势壮哉”、“华原高耸岱祠超,百尺岑楼接紫霄”。

这里还有清乾隆六年立的“东岳庙重修汉关夫子并总嗣圣母二祠碑”,高2.23米,宽0.22米,楷书碑文,正文8行,共418字。周边线刻蔓草,花卉纹。

同州湖景区

同州湖景区以同州湖为核心,南至官池科技产业园区,北到县城冯翊路,西邻同州湖西路休闲景观大道,东濒洛河,景区规划面积4平方千米。其中同州湖核心区占地约2000亩,水面面积1000亩。

博物馆

金明民俗博物馆位于大荔县城西3公里处,108国道旁,占地30余亩。馆内存各种拴马桩830根。其中人头、猴头、人骑兽、猴奇兽210根,狮子头590根,其他30根,精品500余根;中堂狮子、土地庙用狮、拴娃狮450个,狮子从唐代到近代个各时期皆有;历代门墩343付。其中狮子门墩209付,抱鼓门墩74付,其他60付;供桌210件,上下马石180个;柱顶石、石槽子、石门脑、墓志、佛座、磨盘、碑座等550件;馆内一座假山乃青石雕成,高2.4米,宽1.5米,由六块石头雕刻组合而成,堪称镇馆之宝;有历代的生产工具、农具、生活用品等万余件;各时期古钱币、瓷器、陶器、文房用品、祭祀用品一应俱全;从抗美援朝到"文革"的纪念章2700余枚,毛主席瓷像、纸像、丝织像等300件。

沙漠公园

大荔县沙苑位于大荔县苏村境内,地处渭洛河夹槽地带,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沙漠,面积360公顷,2014年被国家林业局批准同意,正式纳入国家沙漠公园试点建设,成为陕西省首个国家级沙漠公园。

沙苑地处渭洛河夹槽地带,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西周秦汉时期灌草植被丰富,动物种类繁多,为历朝的牧马场所。面积400多平方公里,是唐文化的重要承载地,是内陆平原最大的沙漠沙丘地带。据文献记载,1956年考古中发现“沙苑文化”是中石器时代的典型代表,佐证了大荔沙苑是黄河流域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萌芽之地,沙苑地区汉代养畜植树,唐为皇家园林,明时变牧为农,明末进入大面积农桑时代。

著名人物

杨坚(隋文帝),汉族,隋朝开国皇帝,出生在冯翊郡(今大荔县城龙窝巷)。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文帝在位期间,隋朝开皇年间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人类历史上农耕文明的巅峰时期。杨坚是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之一,被尊为“圣人可汗”。

阎敬铭(1817年—1892年),字丹初,晚年自号“无不悔翁”,谥号“文介”,陕西朝邑(今大荔)人。清东阁大学士,户部尚书。他任山东巡抚期间,告病回乡休养,侨居永济虞乡屯里村,曾设学堂收徒讲学。光绪丁丑(1887年)至戌寅(1878年)年间,山西遭了荒灾,他奉命稽查山西赈务。严格执法,尽职尽责,灾民额手称庆。他不但在虞乡建立学校,而且扫除积弊,减免繁苛的差徭赋税。同时,大力提倡栽桑养蚕,戒种罂粟(大烟),出版发行格言十七种及司马温公《资治通鉴》、《涑水纪闻》等书,深受人民赞颂。光绪癸未(1883)年,阎敬铭以户部侍郎之职奉诏进京,不久晋升尚书、军机大臣,拜东阁大学士。

张奚若(1889年—1973年)字熙若,自号耘,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政治学家。历任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部长、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等职。1949年6月21日,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会议上,当讨论到新中国国名时,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张奚若先生提出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国名的建议。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采纳了张奚若先生提出的新中国国名,并将这一名称写进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铁人”王进喜,祖籍大荔县羌白镇焦家村,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为中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王进喜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油田铁人。1959年,王进喜在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王进喜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王铁人为发展祖国的石油事业日夜操劳,终致身心交瘁,积劳成疾,于1970年患胃癌病逝,年仅47岁。

史丰收(1956年2月23日—2009年9月29日),男,陕西省大荔县两宜镇人。从11岁开始钻研速算法,经过10年的努力,成功地打破几千年来四则运算的传统计算法,创立了能够不用计算工具、不列运算程序、从高位算起、一口报出正确答案的快速计算法,因而轰动海内外,获得极高的评价。史丰收教授不但受到国际学术界瞩目,亦被列为中国大陆的数学奇才。史丰收速算法的计算速度甚至比计算器还快,1990年由国家正式命名,现已编入中国大陆九年制义务教育《现代小学数学》教材和马来西亚国家正规教材,史丰收教授的事迹已编入中国大陆小学《语文》课本和《思想品德》课本及中学《政治》课本等。

张钰乾(1994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火箭工程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火箭指挥成员,2016年参研参试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发射任务,2016年12月2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及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大会时,张钰乾受到李克强总理亲自接见。2017年4月20日成功指挥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2017年5月新华社报道张钰乾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90后”工程师。

荣誉

2017年12月,大荔县荣获2017年陕西省全民健身示范县。

2018年4月2日,省长刘国中主持召开省政府第三次常务会议,会议同意大荔县复查合格,继续保留省级文化先进县称号。[19]

2018年5月,陕西省新命名30个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大荔县入选。[20]

2018年6月,大荔县入选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21]

2018年6月,大荔县被陕西省委、省政府评为2017年度脱贫攻坚工作优秀单位。[22]

2019年1月,大荔县凭借大荔面花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3]

2019年1月,大荔县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4]

2019年1月25日,大荔县被评为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25]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1年5月27日,国家体育总局确定大荔县为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26]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