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鳞(2023最新批鳞百科介绍)

由网友(爱你我怕了)分享简介:批鳞,典故名,典出《韩非子》卷4《说难》。昔人以龙比方君主,传奇龙喉下有顺鳞径尺,有触之必怒而杀人。后遂以”批鳞“等指勇于婉言犯上。中文名批鳞解 释指勇于婉言犯上拼 音pī lín典 源《韩非子》卷4《说难》基原先容似义词:批鳞拼音:pī lín诠释:指勇于婉言犯上。昔人以龙比方君主,传奇龙喉下有顺鳞径尺,有触之必怒而杀...

批鳞,典故名,典出《韩非子》卷四《说难》。古人以龙比喻君主,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有触之必怒而杀人。后遂以”批鳞“等指敢于直言犯上。

中文名

批鳞

解 释

指敢于直言犯上

拼 音

pī lín

典 源

《韩非子》卷四《说难》

基本介绍

洱海四须鲃 搜狗百科

词目:批鳞

拼音:pī lín

解释:指敢于直言犯上。古人以龙比喻君主,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有触之必怒而杀人。[1]

详细释义

《韩非子》卷四《说难》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教哉!为母之故,亡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围,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亡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馀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赠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2]

典源译文

从前弥子瑕曾受到卫国国君的宠信。卫国法令规定,私自驾驭国君车子的,论罪要处以刖刑。弥子瑕母亲病了,有人抄近路连夜通知弥子瑕,弥子瑕假托君命驾驭君车而出。卫君听说后,却认为他德行好,说:“真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缘故,忘了自己会犯别罪。”另一天,他和卫君在果园游览,吃桃子觉得甜,没有吃完,就把剩下的半个给卫君吃。卫君说:“多么爱我啊!不顾自己口味来给我吃。”等到弥子瑕色衰爱弛时,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人本来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所以,虽然弥子瑕的行为和当初并没两样,但先前称贤、后来获罪的原因,是卫君的爱憎有了变化。所以被君主宠爱时,才智就显得恰当而更受亲近;被君主憎恶时,才智就显得不恰当,遭到谴责而更被疏远。所以谏说谈论的人不可不察看君主的爱憎,然后进说。龙作为一种动物,驯服时可以戏弄着骑它;但它喉下有一尺来长的逆鳞,假使有人动它的话,就一定会受到伤害。君主也有逆鳞,进说者能不触动君主的逆鳞,就差不多了。[2]

释义

古人以龙比喻君主,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有触之必怒而杀人。后遂以”批鳞“等指敢于直言犯上。

同源典故

婴鳞 批鳞 撄鳞语 犯鳞 犯龙鳞 触龙鳞 逆鳞[1]

运用示例

《后汉书·李云传》:“故敢触龙鳞,冒昧以请。”

《旧唐书·高宗纪论》:“虚襟似纳於触鳞,下诏无殊於扇暍。”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