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学(理工类 公办 普通本科)

由网友(傲慢与偏见)分享简介:西安科技大教(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西安科大、西科大),座落于陕西西安,是应急办理部以及陕西省国民当局共修低校、教诲部“卓著工程师教诲造就规划”实行低校、“国度设置装备摆设低程度大教私派研究熟名目”实行低校、陕西省低程度大教设置装备摆设低校、陕西省“单1流”设置装备摆设低校。[...

西安科技大学(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西安科大、西科大),坐落于陕西西安,是应急管理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陕西省“双一流”建设高校。[1]现任党委书记蒋林,校长来兴平[2]校训为“祖国利益高于一切”。[3]

晋城迎来第一所公办本科高校 山西科技学院正式获批

截至2022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92万平方米,有雁塔和临潼两个校区,设有研究生院和20个学院(部),60个本科专业。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教职工近2300人。[1]

西安科技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1938年成立的国立西北工学院矿冶工程系。1958年7月,成立西安矿业学院。1999年6月9日,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科技学院。2003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科技大学。[4]

截至2022年,西安科技大学位列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179名[5]

中文名

西安科技大学

外文名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简称

西科大、西安科大、XUST

现任校长

来兴平

主要院系

能源学院、电控学院、通信学院、机械学院、建工学院、地环学院、化工学院等20个学院(部)

知名校友

杨长恒、王悦汉、林书成、魏悦广、何琳、王双明、王俭、刘建辉、靳宏利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理工

属性

省部共建高校、陕西省省属高水平大学、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陕西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主管部门

陕西省

双聘院士

15人

党委书记

蒋林[2]

本科专业

60个

全国综合排名

179名(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6][7]

校训

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校歌

西安科技大学之歌

校庆日

9月15日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1个

创办时间

1958年

校址

雁塔校区:西安市碑林区雁塔中路58号 临潼校区:西安市临潼区陕鼓大道48号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07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8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0个

博士后流动站

科研流动站6个

主要奖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十二五”以来)、省部级以上科技奖200余项(“十二五”以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十一五”以来)

本科招生电话

029-85583041

专职院士

1人

硕士招生电话

0531-86423607、86522235

ABC排名

第158名(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8]

历史沿革

西安科技大学前身史

西安科技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1938年成立的国立西北工学院(由北洋大学工学院(天津大学)、东北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焦作工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组建而成)矿冶工程系。矿冶工程系由原国立北洋大学工学院矿冶系(成立于1895年的采矿冶金科)和私立焦作工学院(中国矿大)矿冶系(成立于1909年的采矿冶金科)成合并组建而成,聘任殿元教授兼任主任。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当时就曾提出过采矿系从西北工学院分出,单独成立以采矿为主的高等院校的设想。1954年陕西省委根据陕西地区煤炭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曾多次考虑在西安创办一所为煤炭工业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学校。但是,由于当时各方面条件不成熟,均未实现。

1957年7月,国家高教部决定,将西北工学院采矿工程系调整到当时已由上海迁来西安的交通大学。采矿系调至交通大学后,原归属采矿系的地质教研组分出,与西安动力学院及西北农学院水利系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教职工组合并组建了交通大学地质系,袁耀庭教授担任系主任。候运广教授仍担任系采矿系主任。

西安科技大学本史

1958年7月,陕西省人委根据西北协作区第二个五年计划中煤炭工业在发展对培养科技干部的要求,以会办骥字第307号文正式批准,成立“西安矿业学院”,同时组成了西安矿业学院筹备委员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长张华辛任主任,陕西省煤炭工业局局长郝耀、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苏庄任副主任。

根据陕西省人委、高教局决定:“将西安交通大学的采矿、地质两系全套设备物资(包括新设的矿山机电专业)并带既定任务(包括58年度设备物资、经费预算及原在校学生和本年度新招学生)调出”建立新校,以陕西省煤炭工业局干部学校为校址(煤干校搬回原煤田地质局),占地103亩。从1958年8月12日起,有关各方开始搬迁。当时由西安交大转来学生210名。交通大学招生到矿院报到的新生243名,另从交大转来教职工96人,设备费5万多元,中外书籍1万余册和部分教学、实验设备。这些由西安交通大学转来的师生以及设备、书籍等就是西安矿业学院成立时的基础。

1958年9月15日,西安矿业学院开学典礼在西安市吉祥村矿院校址内隆重举行。省委有关领导,省煤炭工业局领导、西安交通大学领导等出席大会。一所新的高等煤炭院校——西安矿业学院宣告成立,隶属于煤炭工业部。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了校名,与中国矿业大学(原北京矿业学院)是当时煤炭系统仅有的两所5年制本科高校。

1998年8月,国务院决定将学校划转陕西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

1999年6月9日,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科技学院”。

2003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科技大学”。学校设有雁塔校区、临潼校区两个校区。

2004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

2011年9月,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

2012年,西安科技大学入围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在陕西省全部实现本科一批招生。

2012年9月,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揭牌,是西北地区唯一一家矿业类院校的研究生院。

2014年9月4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在西安签署共建西安科技大学协议,西安科技大学正式成为省部共建大学。

2017年,学校在全国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中,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A类,成为陕西省属高校中唯一的A类工程学科。同年7月,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同意西安科技大学等3所高校与陕西省理工学校等5所中职学校资源整合的批复》相关精神,学校完成与陕西省理工学校的资源整合工作,形成了“两校区、七校园”的办学格局。

2018年3月,教育部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名单,西安科技大学入选。

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西安科技大学两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数量位居省属高校第一,全国第36位,是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的唯一省属院校。8月,入选陕西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2020年3月,学校入选“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2020)”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

办学条件

师资概况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近2300人,专任教师1400余人,教授、副教授700余人,教师中具有博硕士学位者1300余人。其中32人次获国家级“专家学者”称号,105人次获省级“专家学者”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7人。学校还有一支由300余名专家、教授组成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其中双聘院士18人,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8个省级教学团队。[1]

杰出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双明

双聘院士:何琳、杨小牛、龚健雅、王国法、武强、王任享、范维唐、陈清如、钱鸣高、何继善、张铁岗、沈绪榜、宋振骐、袁亮、蔡美峰[9]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李树刚、伍永平、邓军

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伍永平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邓军、来兴平

全国优秀教师:伍永平、黄庆享

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蒋林、来兴平、邓军、李树刚、文虎、黄庆享

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来兴平、李树刚、文虎、黄庆享

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人员:蒋林、来兴平、邓军、李树刚、伍永平、黄庆享、文虎、李红霞

全国先进工作者:邓军

全国煤炭工业先进工作者:来兴平

全国优秀教师:伍永平、黄庆享

中国青年科技奖:邓军

“三秦学者”特聘教授:邓军、伍永平

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邓军、文虎

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伍永平、唐胜利、邓军、张耀民、李树刚、杨来侠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蒋林、伍永平、杜慧玲、邓军、文虎、黄庆享、叶万军

陕西省道德模范:文虎

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邓军

陕西省师德标兵和先进个人:李树刚、侯恩科、王贵荣、李占利、史经俭、任建喜、张传伟

陕西省师德楷模:邓军

陕西省优秀教育工作者:马宏伟

陕西省教学名师:蒋林、龚尚福、丁正生、夏玉成、李树刚、郭卫、李曼、任建喜、李占利、刘向荣、王贵荣、李红霞[10]

陕西省优秀教师:周安宁、李曼、汪梅、刘向荣

陕西高校人文英才支持计划:赵京、李红霞、张铭钟

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罗振敏、叶万军、金浩、屈孟男、朱明、林海飞、邹绍辉、解盘石

二级教授:李树刚、邓军、周孝德、蒋林、伍永平、侯恩科、黄庆享、李明、马宏伟、文虎、柴敬、周安宁、薛河、来兴平、丁正生、任建喜、王贵荣、李红霞、李明、李占利、周斌、王振平、杜慧玲、罗振敏、毕银丽[10]

三级教授:谷栓成、杜慧玲、刘树林、李侃社、杨来侠、李文峰、田水承、叶万军、刘向荣、汪梅、陈晓坤、王念秦、杨志远、刘转年、刘金瑄、杜美利、张天军、邓广哲、张旭辉、张杰、张涛、罗振敏、龚晓燕、景宏君、王安义、王振平、王萍、石磊、张亚婷、张传伟、索永录、曹现刚、赖雄麟、樊建武、马砺、邓友生、李曼、翟小伟[11]

国家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

带头人

审批时间

安全技术及工程教学团队

李树刚

2008[12]

陕西省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

负责人

团队名称

负责人

地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王贵荣

煤化工特色方向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岩土工程教学团队

任建喜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

---

工科化学教学团队

李侃社

采矿工程教学团队

张恩强[13]

工程力学专业教学团队

---

通信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李白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

---

工科数学教学团队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

算法与程序设计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李占利

安全技术及工程教学团队

李树刚[1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

---

测绘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15]

工程制图双语教学团队

刘金煊

多媒体信号处理课程群团队

张释如

信号处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吴冬梅

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

-

-

备注:资料不全,故列举部分

院系设置

截至2022年3月,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0个学院(部),开设60个本科专业。[1]

专业设置

院系

专业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采矿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全工程、消防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

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西安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西安科技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西安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

西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科学技术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

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环境工程及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遥感科学与技术

西安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应用化学、矿物加工工程

西安科技大学理学院

工程力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会计学、工业工程、 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政治学与行政学、汉语言文学、法学、英语

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16]

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17]

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10月,学校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及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

2017年,学校在全国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中,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A类,B-等次的有2个,C+等次的有4个,C-等次的有2个。[18]

国家重点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

陕西省重点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控制科学与工程

学位授予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矿业工程、土木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机械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矿业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地理学、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工商管理、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19]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工商管理、会计、应用统计、翻译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机械工程、仪器仪表工程、材料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化学工程、地质工程矿业工程、安全工程、工业工程、项目管理、环境工程[19]

教学建设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1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特色专业,1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6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地质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采矿工程 、安全工程 、测绘工程 、地质工程 、土木工程 、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化学工程与工艺[12]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测绘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地质工程、采矿工程、安全工程、电子商务、消防工程、资源勘査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工程管理、机械电子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通信工程[20]

国家级精品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型安全技术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1]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采矿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矿山建设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陕西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地质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

陕西省级特色专业:采矿工程 、安全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土木工程、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地理信息科学、资源勘查工程、通信工程[22]

教学成果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依托国家重点学科的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2009年)、煤炭主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2014年)[23]

2019年,学校在省赛中获奖31项,其中金奖6项、银奖8项、铜奖17项。在全国总决赛中,获银奖1项,铜奖6项,获国家奖数量并列全省高校第一。[24]

截至2019年10月,“十一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1]2019年,学校获得陕西教学常规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

学术研究

截至2019年10月,学校有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国家煤炭工业采矿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级)、西部煤矿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18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西部煤炭绿色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创新团队:煤层火灾隐患识别及控制新技术(2009,邓军)

国家煤炭工业局重点实验室:国家煤炭工业采矿工程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西部煤矿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煤炭绿色安全高效开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矿山机电装备智能监测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岩层控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煤火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热动力灾害防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硅镁碳微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硅镁产业节能与多联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地理空间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工业过程安全与应急救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煤矿灾害防治及应急救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其他省部级科研基地

名称

主管部门

建设时间

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联建陕西省煤田地质局)

国土资源部

2012年

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联建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

国家发改委

2012年

特殊土工程性质与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联建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陕西省科技厅

2014年

煤炭行业工程研究中心—煤火灾害防治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2016年[25]

科研成果

“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科研项目6600余项,其中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15项,科研经费合同总额已逾12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278余项,授权专利3800余项。[1]

2019年,学校64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其中面上项目27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7项 ,资助数位列全国第151位,省属高校前三,资助直接费用2556万元。

部分国家级科研获奖

项目名称

获奖年度

获奖类别

高分辨率遥感林业应用技术与服务平台

2018年度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煤矿柔模复合材料支护安全高回收开采成套技术与装备

2018年度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大倾角煤层长壁工作面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和装备

2012年度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6]

鄂尔多斯盆地生态脆弱区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技术

2011年度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高瓦斯大倾角煤层开采自燃火灾防治技术研究

2010年度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12月,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累计馆藏文献资料628.96万册,其中纸质文献资料218.66万册,电子图书410.30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500种,电子版全文期刊6.01万种,中外文数据库70个。馆藏文献以煤炭矿业工程,安全技术与工程为特色,以计算机、通信、电气自动化、机械、材料、地质、环境、建筑等学科为重点,文、管、理、工、法、艺兼收的多学科藏书体系。

图书馆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读秀知识库、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煤炭数字图书馆等39个中文数据库,陆续引进了SCI、Ei、Elsevier SD、IEL、Springerlink、EBSCO、ACM、ASCE、ACS、ASME、PQDT中国国外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科技报告全文数据库、国道外文特色专题数据库等21个外文数据库,另外自建数据库10个,收藏有6000多种多媒体光盘,同时还收藏有学位论文、技术标准等。[27]

学术期刊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北大核心期刊(综合科学技术类)、中信所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要刊登哲学、经济和社会、政治与法律、历史与文化、管理科学、高等教育、语言与艺术等学科领域具有开拓创新的学术研究论文。

《技术与创新管理》主要刊载创新论坛、科研管理、管理科学、技术创新研究、人因功效学与创新等栏目。

《西安科技大学高教研究》是主要栏目有高教论坛、高校管理、高校建设与发展、教育理论研究、高校党建工作、教学前沿、师资与干部队伍建设、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等栏目。[28]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12月,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荷兰、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学校是“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创始院校之一,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麦考瑞大学联合开展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学校与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等学校联合开展双学位项目,与俄罗斯、加拿大、英国、德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开展了本科、研究生学期交换生项目,及赴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各类短期出国(境)交流学习项目40余个。学校招收来自于巴基斯坦等27个国家160名博、硕士及本科国际学生来校学习。

文化传统

校徽

学校徽志是圆形徽标,徽标下方为小篆体“西科大”字样;外环上方是“西安科技大学”的英文大写,下方有“1958”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

校风

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八字校风,是学风、教风、作风的有机统一,是全体师生日常行为规范,是治学、治教、治校的努力方向。
团结:就是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团结就是力量。全体师生员工要为办好学校自觉凝聚起来,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勤奋:就是勤勉奋发、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在教学、科研、工作、学习中不断追求,锲而不舍,勇攀高峰。
求实:就是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严谨治学、求真务实、讲究实效。
创新:就是大胆探索,勇于创造,有理想、有抱负,在事业上不断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前进。

校训

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牢记自己是炎黄子孙,是中国人民的儿女,是以强烈的责任感服务社会,报效祖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学校精神

励志图存 自强不息

学校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蒋林
党委副书记、校长
来兴平
党委副书记樊建武、陈春林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王辉强
副校长王贵荣、邓军、黄英维、张传伟、曹明[29]

资料来源:2022年5月西安科技大学官网[2]

历任领导

历任校(院)长
蒋林西安科技大学校长2017~2020
杨更社西安科技大学校长2013~2017
苏三庆西安科技大学校长2006~2013
常心坦西安科技大学校长2003~2006
西安科技学院院长2000~2003
徐子善西安科技学院院长1999~2000
西安矿业学院院长1995~1999
赵文杰西安矿业学院院长1987~1995
王学文西安矿业学院院长1983~1987
李树荣西安矿业学院院长1979~1981
罗沛西安矿业学院院长1981~1983
西安矿业学院院长1965~1979
郝耀西安矿业学院院长1961~1965
历任校(院)党委书记
周孝德西安科技大学党委书记2017~2020
刘德安西安科技大学党委书记2006~2017
王斗虎西安科技大学党委书记2003~2006
西安科技学院党委书记1999~2003
西安矿业学院党委书记1997~1999
徐子善西安矿业学院党委书记1990~1997
王学文西安矿业学院党委书记1987~1990
肖继彦西安矿业学院党委书记1983~1987
罗沛西安矿业学院党委书记1965~1983

知名校友

学术界王双明1977届本地质系,中国工程院院士、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何 琳1981届本力学专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魏悦广1982届本力学专业,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陈苏社1992届采矿工程,神华神东煤炭公司大柳塔矿总工程师
党政界王悦汉1968届本采矿工程,原中国矿业大学校长林书成1982届本矿山建设,四川省凉山州委书记赛云秀1984届本矿山建设,西安石油大学党委书记杨更社1984届本采矿学,1987届硕矿山建设工程,西安邮电大学党委书记张金锁1984届本采矿学,1987届硕矿山建设工程,延安大学校长刘德安1987届本矿山测量,西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 俭1982届本矿山建设,硕矿业工程,宁夏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
企业界杨长恒1968届,原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沈 浩1986届本电气工程,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靳宏利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建辉 四川大成建设开发公司总经理何万盈陕西华彬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彬县煤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邓康延,西安科技大学深圳校友会会长,深圳国民纪录影视公司董事长
文体届尹帅军笔名牧川,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作家,代表作《错的不是我们是世界》

学校荣誉

学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培养选拔基地、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实施高校和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2004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学校是陕西省“文明校园”、西安市“园林化单位”。

2022年3月,入选陕西省2021年度“双百工程”先进单位拟表彰名单。[30]

获得排名

2022年4月,软科2022中国大学排名发布,西安科技大学以总分183.5排名第179位。[6]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