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坤(清朝大臣)

由网友(深拥他入梦)分享简介:卢乾(一七七二—一八三五),男,字静之,号厚山,逆天府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嘉庆4年入士,选嫡吉人,历任兵部主事、兵部员外郎、兵部郎中、广东惠潮嘉谈、山东兖沂曹济谈、湖北按察使、甘肃布政使、广西巡抚、陕西巡抚、山东巡抚、山西巡抚、广东巡抚、湖广总督、两广总督等职,出诞辰期一七七二年一零月二三日亥时(二一⑵三时)字...

卢坤(1772—1835),男,字静之,号厚山,顺天府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嘉庆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历任兵部主事、兵部员外郎、兵部郎中、广东惠潮嘉道、山东兖沂曹济道、湖北按察使、甘肃布政使、广西巡抚、陕西巡抚、山东巡抚、山西巡抚、广东巡抚、湖广总督、两广总督等职,

出生日期

1772年10月23日亥时(21-23时)

字号

静之

朝代

清朝(乾隆朝中期——道光朝中期)

本名

卢坤

出生地

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

逝世日期

1835年9月25日子时[1]

代表作品

秦疆治略

官职

历任兵部主事、兵部员外郎等

人物简介

清朝大臣在下跪前为什么要拍拍袖子

卢坤(1772—1835),字静之,号厚山,顺天府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嘉庆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历任兵部主事、兵部员外郎、兵部郎中、广东惠潮嘉道、山东兖沂曹济道、湖北按察使、甘肃布政使、广西巡抚、陕西巡抚、山东巡抚、山西巡抚、广东巡抚、湖广总督、两广总督等职,并以任陕西巡抚期间在平定回疆叛乱时转运粮饷有功加太子少保。卒后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谥敏肃。

据记载,据记载,卢坤撰有《秦疆治略》,纂有《广东海防汇览》。

方志记载

卢坤(1772-1835),字静之,号厚生。涿州人,生于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卒于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嘉庆四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嘉庆六年授兵部主事,后任粮储道、广东惠、潮、嘉道,山东兖、沂、曹、济道,湖北按察使。道光元年,任广西巡抚。次年任陕西巡抚,道光九年任湖广总督,道光十二年任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葬于东文山乡北兵上村北。[2]

生平概略

卢坤于嘉庆四年成进士,选庶吉士。六年,改兵部主事,十四年,升员外郎,十六年,随围木兰,校步射,赏戴花翎。十七年,迁郎中。十八年,京察一等,擢湖南粮储道。十九年,丁忧。二十一年,服阕,授广东惠潮嘉道。后改授山东兖沂曹济道。二十五年,升湖北按察使,寻擢甘肃布政使。

道光二年八月,以卢坤为广西巡抚,未之任,旋以卢坤署理陕西巡抚。九月调卢坤为陕西巡抚。三年五月,甄别试用诸员,卢坤疏言:亲民之官,其在贪廉;而系乎民生休戚者,尤在勤惰、明昧、宽严之别。上韪其言。四年,疏请改订营制。五年,疏请修复咸宁、长安、泾阳等地水利,均报可。

道光六年七月,逆回张格尔叛,上召卢坤以行衣陛见,驰往甘肃,会同总督鄂山筹办转饷事宜。卢坤上议曰:乌鲁木齐距阿克苏三十二站,官兵五万余,日需粮五百石,合关内外台站,共需驼二万六千,请刻期购拨出关,以资接运。并条奏军需章程十一事。疏入,皆特旨允行。道光七年秋七月,授山东巡抚,并论平定回疆、收复喀什噶尔等四城之功,加鄂善、卢坤太子少保。八月,调卢坤为山西巡抚,其在山西以陕西抚标之熟习兵法者来晋教演,并筹购枪炮弹丸。八年八月,调广东巡抚,奏请缓征被水诸州县丁粮,蠲历年逋赋。

道光十年,调江苏,未至,升为湖广总督。时两湖盐务,循封轮例,引滞商疲,疏请循前散轮之法,建仓汉岸,俾江船及早回空,源源揽运以便民食。凡减田租、筹兵食、疏河道、筑堤堰诸事,皆依次举行。十二年,湖南逆瑶赵金龙作乱,卢坤亲往督师,捕斩赵金龙,余贼皆就歼。捷闻,赏戴双眼花翎,世袭一等轻车都尉,在事文武各晋轶有差。会广东逆瑶赵仔青纠众数千人入楚界,声言为赵金龙复仇。卢坤移师败贼,擒赵仔青磔于市。广东连山黄瓜寨排瑶复相继煽乱,卢坤偕僖恩、瑚松额先后往剿平之。

道光十二年八月,上逋治粤督李鸿宾,而调卢坤总督两广。九月,兼署广东巡抚。十三年三月,越南奸民陈加海结腹地游民冯生丁,啸聚狗头山,偷入内洋为乱。卢坤檄兵击沉其八船,捕获陈加海,依律治罪,余寇悉平。寻越南内讧,慎固边防,拒其请兵,诏嘉得大体。八月,英商律劳毕贸易于粤,违法度,卢坤照例封其舱,九月,律劳毕挟兵船入虎门,卢坤革职留任。双方战于黄浦,卢坤沉船结筏,遏其归路,断商民接济。律劳毕穷蹙,求给牌出口,词甚恭。卢坤持之良久,乃驱之出虎门。奏入,诏嘉奖,先夺宫衔、花翎并复之。卢坤又疏请添铸炮位,分置各台。其施放之法,自南山至大虎分为三段,与沙角、大角信炮声势相联络。并条奏移改增设五府州属水陆营汛,以归周密。十五年八月,两广总督卢坤卒,以邓廷桢为两广总督。

卢坤器识凝重,早岁留心经世学。自官职方,擢监司,任封疆,所莅皆有名绩。其典军御将、察吏安民、弭盗救灾、备荒辟地诸善政,皆有实效,皇上深依重之。道光十五年八月,以疾卒,上深惜,诏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赐祭葬如例,谥“文肃”。

佚事辑录

道光十一年(1831)湖北大水,湖广总督卢坤委托署汉阳府同知周存义办理赈务,其办法是先动碾仓谷,在城内开三厂散米。自九月十日在城内适中宽广之处设粥厂三处,煮粥接济灾民。这三处粥厂自开厂起,至次年三月二十九日止,共煮米22828石,用银71438两,设厂7个月,救活数十万人。

道光十四年(1834)卢坤在任两广总督期间曾用紫、蓝、朱、绿、黄、墨六色套印《杜工部集》25卷,是历代套印色数最多的一个本子。黄永年《清代版本图录》收录。

道光十五年(1835)卢坤病逝于广州任所,终年六十四岁。卢坤死后,清廷赠其太子太师、兵部尚书,谥“文肃”,于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葬于涞水城北。在涿州东丁市口曾建有敏肃公祠,大学士阮元撰写碑铭并作序。裕鲁山廉访(裕谦)寄联挽之云:“旷典迈千秋,带砺台衡,天锡殊纶荣卫霍;仁恩周十省,韬钤黼黻,人从华屋仰皋夔。”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