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国际社会广泛使用的纪年体系)

由网友(吻你一遍)分享简介:私元又称西历或者西元,[一]是1个被国际社会宽泛应用的编年系统。其源自于以东方基督学崇奉为主的国度,以其时认定的耶稣出熟为编年的起头,本称基督纪元。一九四九年九月二七日,中国国民政事协商集会第1届齐领会经过议定议,新建立的中华国民共以及国抛却应用平易近国编年,改用世界通用的私元编年。中文名私元别称基督编年、西元、格里低利历拉广者基...

公元又称西历或西元,[1]是一个被国际社会广泛使用的纪年体系。其源自于以西方基督教信仰为主的国家,以当时认定的耶稣出生为纪年的开始,原称基督纪元。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复习学案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弃使用民国纪年,改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

中文名

公元

别称

基督纪年、西元、格里高利历

推广者

基督教

授予推行者

格里高利十三世

外文名

Common Era(C.E.)(英);Anno Domini(A.D.)(拉丁)

创立者

里利乌斯(Aloysius Lilius)

最初来源

儒略历

提出者

意大利僧侣乔西尼[2]

用法

公元,是纪年法称谓,为纪年体系。该纪年法是以耶稣诞生为公元元年,公元元年之前的称公元前。所谓的公元2020年就是从公元元年开始算起的两千零二十年。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0是自然数,但并不存在公元前0年或公元0年。公元前1年之后的一年,是公元1年,为公元元年。虽然公元前的纪年是倒着数,后面的数目小于前面的数目,例如西汉成立的公元前202年,晚于秦朝成立的公元前221年,但具体到每一年的月份,还是正着数,1月在前,12月在后,日期也如此,初一在前,十五在后。[3]

起源

现行西历即格里历,又译国瑞历、额我略历、格列高利历、格里高利历,称西元。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里利乌斯(Aloysius Lilius)改革儒略历制定的历法,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颁行。“公元”产生于公元6世纪。当时,为了扩大教会的统治势力,信徒们几乎把任何事情都附会在基督教上。

公元525年,一个叫狄奥尼西的信徒,为了预先推算七年后(公元532年)“复活节”的日期,提出了耶稣出生于古罗马狄奥克列颠纪年之前284年的说法,主张以耶稣出生之年作为起算点的纪年方法,这个主张得到了教会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教会把狄奥克列颠纪年之前的284年作为公元元年,并将此纪年法在教会中使用。

虽然格里历改革是以宗教原因为出发点,但改革的重头贡献是给文明社会提供了一个准确又可靠的公务与民用的日历系统。格里历改革虽然早在1582年就已制定,但还是经过了之后的几百年才被所有国家慢慢采用 – 德国在1700年开始正式采用, 而俄国一直到了红色革命后的1918年才从儒略历改到格里历。

公历是阳历的一种,于1912年开始在中国正式采用,取代传统使用的中国历法农历(即时宪历),而中国传统历法是一种阴阳历,西历在中文中又称阳历、西历、新历。

算法

格里历与儒略历大致一样,但格里历特别规定,除非能被400整除,所有的世纪年(能被100整除)都不设闰日;如此,每四百年,格里历仅有97个闰年,比儒略历减少3个闰年。格里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为365.2425日,接近平均回归年的365.242199074日,即约每3300年误差一日,也更接近春分点回归年的365.24237日,即约每8000年误差一日;而儒略历的历年为365.25日,约每128年就误差一日。到1582年时,儒略历的春分日(3月21日)与地球公转到春分点的实际时间已相差10天。因此,格里历开始实行时,将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星期四的次日,为格里历1582年10月15日星期五,即有10天被删除,但原星期的周期保持不变。

狄奥尼修延续了亚历山大历,制作了一个称作“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年”(Anni Domini Nostri Jesu Christi )95年的数字表格。狄欧尼休发明始于532年的新95年表格的唯一理由是在他创制表格那年(525)距离西里尔表格结束还有6年。他没有说耶稣降生在其他历法中是哪一年,而只推算耶稣降生距今已525年。他没有意识到亚历山大历复活节日期每532年一次循环,即使他明显知道维多利亚历法的532年一循环,却只指出复活节95年后不会重复。他知道维多利亚复活节与亚历山大复活节的日期不同,因此他无疑假设了两种历法的循环无法吻合。另外,他显然没有意识到仅仅用19×4×7(19年循环×闰年的循环×每周天数)与亚历山大历532年循环吻合,否则他本该提到这个简单的事实。

通用

西元纪年在八世纪以后才被西欧基督教国家应用。即使教皇也一直是用在位期间为纪年记录文件的。到了十一至十四世纪的时候,西元的概念才普及。而西元成为世界主流也是欧洲殖民的结果,同时也传播了格里历,成为国际通行的纪年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法、纪年采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西元纪年,但仍然并用中国传统农历,这是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协商决定的。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应采用现代世界大多数国家公用的纪年制度,即用西元为新中国的纪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四项决议的第二项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西元”。

世界各国关于纪年的方法有很多,还有干支纪年法、道教历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天文纪年法、历史纪年法等。另外,还有佛教纪年、伊斯兰教纪年、犹太教纪年、日本纪年、希腊纪年等。

早在上古时代,中国一些地方便有了“干支纪年法”,即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别组合起来,每60年为一个周期。在近代曾使用“黄帝纪元”,所谓“黄帝纪元”,是以传说中的黄帝诞生年为元年的纪年方法,传说黄帝出生于公元前2698年。“黄帝纪元”是由刘师培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公1903年)在《国民日报》公开提出。黄帝纪元是以公历为基础,推算出来的。[4]

由于公元纪年的起点是公元1年,所以大多数对公元纪年有充分了解的科学家和世界上大多数权威天文机构,都明确支持21世纪始于2001年的说法。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