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菻国(2023最新拂菻国百科介绍)

由网友(浅若阡陌)分享简介:拂菻国(Byzantine Empire),中古汉语读音pʰɨut̚ liɪm,是中国中古史籍中对于东罗马帝国(睹拜占庭帝国)的称谓。帝国尾都君士坦丁堡,现代亦称大秦或者海西国。中文名拂菻国来由《魏书·低宗纪》等尾都君士坦丁堡外文名Byzantine Empire寄义中古史籍中对于东罗马帝国的称谓名称由去拂菻的称号穿没有开“...

拂菻国(Byzantine Empire),中古汉语读音pʰɨut̚ liɪm,是中国中古史籍中对东罗马帝国(见拜占庭帝国)的称谓。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古代亦称大秦或海西国。

中文名

拂菻国

出处

《魏书·高宗纪》等

首都

君士坦丁堡

外文名

Byzantine Empire

含义

中古史籍中对东罗马帝国的称谓

名称由来

共赴新榜大会内容盛宴,打包带走大咖们的大智慧

拂菻的称呼脱不开“罗马”这个名称,只是由于传播过程中经历不同民族,这个名称的发音和书写形式发生变异: Rum (Rom) - -词进入亚美尼亚语演变为Hrom (Horum), 帕列维语(Pahlavi)变为Hrom;由于波斯方言中h转为f,进入花拉子密语和粟特语转为From (Furum),最后进入汉语转读为“拂菻”。

“P”音作为一个单独音节在汉语中读为“拂”,毫无疑义;而rom或rum音译为“秣”也不乏其例。(如蒙古汗国首都和林,又作哈刺和林,即Qaraqorum, 又作Xarayorum,在欧洲使节柏朗嘉宾记为Caracorom,卢布鲁克记做Caracorum,马可·波罗记做Caracoron。7现代汉学家将它统一为Karakorum。 )

可知,rom、 ron与rum均可对应为“林“。“林”与“菻”通,故“拂菻”又记作“拂林”(《梁四公记》)、拂懔(《大唐西域记》)、拂临(《往五天竺国传》)等。对于拜占庭帝国事物,隋唐时代的中国史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记于“拂菻”名下。

此名在《魏书·高宗纪》、《显祖纪》作“普岚”。《北史·西域传》作“伏卢尼(Fūrūmi)”。玄奘著《大唐西域记》卷十一波剌斯国条所附西方诸国作“拂懔”,道世《法苑珠林》卷三九及所引《梁职贡图》作“拂懔”,慧超《往五天竺国传》作“拂临”,杜环《经行记》、《隋书》、《旧唐书》等均作“拂菻”,各种异译都是伊兰语族的Frwm(粟特语作Frōm)、Purum(安息语作Prom)、Hrōm 或Hrūm(中古波斯语)等的汉字对音。

历史沿革

19世纪末在蒙古高原发现的8世纪突厥文毗伽可汗碑中作Purum。学者们多方考定,以上各种叫法,都出自东罗马帝国的名称Rum。

杜环《经行记》和两唐书西域传对拂菻国的物产、建筑、民俗等情况有详细记载,但两唐书中的记载据认为有一部分系从唐代长安情况类推而来。

在唐代,长安与拂菻之间,西突厥汗廷与拂菻之间都有频繁的使节和商旅交往,特别是西突厥曾与它联合对抗波斯的萨珊王朝。景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当自该地传来。

武则天大足元年(701年),拂菻国遣使来朝。

《元史》卷一三四爱薛传有“弗林”、“拂林”,戴良《九灵山房集》卷九有“拂林”,据学者考证,此“拂林”当是Farang 一词的音译,乃阿拉伯、波斯人对欧洲的称谓,亦即《明史》之佛郎机,非北魏、隋唐时期的拂菻。古代又称大秦、海西国。随历史时期之不同,此名有时也指苫国(今叙利亚)等地中海东岸地区。宋、元时代又用以称呼塞尔柱突厥人统治的小亚细亚。[1]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