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广西下辖地级市)

由网友(放飞自己的梦想)分享简介:梧州,自古以去被称做“火上流派”,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一]位于广西东部,是广西的东南大学门,松靠粤港澳,邻接北部湾。总面积一.二六万平方私里,截至二零二一年齐市共设镇 五三个,城五个,街谈八个。[二]截至二零二一年常住人嘴为二八二.六七万人。[三]二零二零年枯获“自治区文化都会”称呼。[四]境内的地形特色是4周低...

梧州,自古以来被称作“水上门户”,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1]位于广西东部,是广西的东大门,紧靠粤港澳,毗邻北部湾。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全市共设镇 53个,乡5个,街道8个。[2]截至2021年常住人口为282.67万人。[3]2020年荣获“自治区文明城市”称号。[4]

境内的地形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林业用地面积 96.07万公顷,水资源丰富,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10.18亿立方米。境内地下矿藏 37 种,金属矿产 12 种,有钨、钼、稀土等。[1]截至2021年全年生产总值达1369.37亿元。[5]

梧州拥有梧州学院、梧州职业学院、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3所高等院校。截至2021年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685个。[6]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明宪宗在梧州创设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总督府,民国10年(1921年)始称梧州市。1927年梧州市政府成立,梧州为广西最早的省辖市。[7]梧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岭南古城。早在新石器时代,梧州就有人类聚居、生息、繁衍。经过夏、商、周,至春秋战国,在梧州活动的原始部落称“苍梧”人,为越族分支。民俗以广府民俗为主。儒、释、道文化和民间信俗文化在梧州交融渗透。传统地方剧目有牛娘剧、鹿儿舞、火碗舞、麒麟白马舞、鲤鱼舞、木樨舞和梧州粤剧等,都是梧州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8]

中文名

梧州

外文名

Ngchow、Wuchow

别名

绿城水都

地区生产总值

1369.37亿元(2021年)[5]

下辖地区

长洲区、万秀区、龙圩区、岑溪市、苍梧县、藤县、蒙山县

政府驻地

长洲区新兴三路1号

邮政编码

543000

地理位置

广西东部、北回归线附近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方言

粤语-广府片-梧州话、粤语-勾漏片

市长

钟畅姿[6]

美誉

绿城水都、百年商埠、世界人工宝石之都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48463元(2021年)[5]

面积

1.26万平方公里[9]

人口数量

常住人口282.67万人(2021年)[5]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国家/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高等学府

梧州学院

电话区号

0774

著名景点

骑楼城、龙母庙、苍海湖旅游区、石表山风景区、李济深故居

机场

梧州长洲岛机场、梧州西江机场

火车站

梧州站、梧州南站、藤县站、岑溪站

车牌代码

桂D

市委书记

蒋连生

风味小吃

纸包鸡、艇仔粥、糯米糍等

建制沿革

梧州

春秋战国时期,岭南称百越之地,梧州属百越的一部分。[10]

东汉永平十四年(71年)增鄣平,共11县。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桂林、象、南海3郡,梧州市属桂林郡(一说南海郡)。

汉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建苍梧王城,这是梧州建城之始。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梧州属交趾刺史部苍梧郡,称广信县,治苍梧王城。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交趾刺史部从赢[阝娄]移治广信县。

献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交趾刺史张津、太守士燮表请改交趾为交州,置交州牧,治广信。

献帝建安八年(203年),苍梧郡始建,辖广信、猛陵、冯乘、谢沐、高要、临贺、端溪、富川、荔浦、封阳10县。

三国初属交州,后属广州,为苍梧郡,治广信。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梧州市属南越国。

蜀汉章武初年(221年),属蜀。

蜀失荆州后属吴。

黄武五年(226年),分交州之南海、苍梧、郁林、高凉4郡为广州。州治番禺(今广州),苍梧郡属广州,郡治广信。

黄武五年(226年),苍梧郡辖广信、建陵、端溪、高要、猛陵、鄣平、元谿、临允、武城9县。

晋朝属广州苍梧郡,为苍梧郡及广信县治。

南北朝先后属广州、成州,为广信县治。

太康(280~289年),辖广信、高要、端溪、猛陵、新宁、建陵、临允、元谿、武城、鄣平、农城、都罗12县。

南朝刘宋时期(420~479年)苍梧郡治广信。

南朝刘宋时期(420~479年)苍梧郡辖广信、猛陵、怀熙、思安、封兴、荡康、侨宁、遂城、广陵、丁留、武化11县。

南朝萧齐时期(479~502年)苍梧郡减武化,增宁新、抚宁2县。

南朝萧梁普通四年(523年),分广州之苍梧郡,置成州刺史,治封川,广信隶成州。

隋朝先后属成州、封州、广州苍梧郡,为苍梧郡及苍梧县治。

隋开皇三年(583年),更广信县为苍梧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更广信县为苍梧县。

隋开皇十年(591年),成州改为封州。

大业三年(607年)废封州设苍梧郡,以苍梧郡之苍梧4县统于广州。

唐朝属岭南西道梧州,为州治。

大业三年(607年)废封州设苍梧郡,辖苍梧、都城、封川、封阳4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梧州领苍梧、豪静、开江3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平肖铣,置梧州。

贞观八年(634年),割藤州之孟陵、贺州之绥越来属。

贞观十三年废豪静县,称梧州郡。

天宝元年(742年)称苍梧郡。

天宝元年(742年)称苍梧郡,领苍梧、戎城、孟陵3县。

乾元元年(758年)复称梧州。

乾元元年(758年)复称梧州。此后,梧州市一直为州、路、府、县治所。

五代先后属楚、南汉。

后梁开平二年(908年),马殷略定梧州,属楚。

乾和八年(950年),南汉刘晟攻楚取梧州,属南汉。

乾和八年(950年),梧州领苍梧、戎城、孟陵3县。

宋朝属广南路、广南西路梧州苍梧郡,为州、郡治。

开宝年间(968-976年),置广南路,梧州隶属广南路。

至道三年(997年),置广南西路。

咸平四年(1001年),梧州市属广南西路。

元朝属广西行中书省梧州路,为路治。

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梧州路安抚司。

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称总管府,领苍梧县。

明朝属广西布政使司梧州府,为府、县治。

洪武元年(1368年),改梧州路为梧州府。

成化元年(1465年)初,设两广总督驻梧州。

成化六年(1470年)始立三总府(两广总督府)。

清朝属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桂平梧郁道梧州府、广西省梧州府,为府、县治。

中华民国先后属广西省苍梧道,梧州区。

成化六年(1470年)梧州领苍梧、藤县、容县、岑溪、怀集、北流、博白、兴业、陆川9县,郁林1州。

雍正三年(1725年),梧州改辖苍梧、藤县、岑溪、容县、怀集5县。

民国元年(1912年),梧州隶属梧州军政分府,为府治。

民国二年(1913年),广西废府为县,复置苍梧县,隶郁江道,为道治。

民国三年(1914年)6月,郁江道更名苍梧道,辖苍梧、桂平、郁林、信都、藤县、容县、岑溪、平南、贵县、武宣、博白、北流、陆川、兴业、怀集15县。

民国十六年(1927年)6月,梧州设市政委员会。

民国十六年(1927年)12月1日,梧州市政府正式成立,为省辖市。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7月,撤市复归苍梧县,治梧州。

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苍梧民团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月,属梧州行政监督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

1950年1月1日,分置梧州市、苍梧县,梧州市属梧州专区。

1950年2月,梧州市为地级市直隶广西省政府。

1958年7月,划归梧州专署统一领导,市人民委员会的机构不变,仍属专署一级政权。

1960年10月,梧州市与梧州专区合并。

1961年5月,梧州市复为自治区直辖市。[11]

1979年2月,梧州市设立万秀区、白云区、鸳江区、蝶山区。

1984年9月,撤销鸳江区。

1990年8月,撤销白云区。

1984年2月,苍梧县由梧州地区划拨梧州市管辖。

1984年6月23日,郊区重设。至此,梧州市辖苍梧县、万秀区、蝶山区和郊区。

1997年4月,梧州市增辖藤县、蒙山县,代管岑溪市,辖区扩大为3县1市3区。

2003年2月,梧州市辖区调整,撤销市郊区,设长洲区。

2013年,撤销梧州市蝶山区、万秀区,设立新的梧州市万秀区,以原蝶山区、万秀区(不含旺甫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万秀区的行政区域;设立龙圩区,以苍梧县的龙圩镇、新地镇、广平镇、大坡镇的行政区域为龙圩区行政区域;将原万秀区的旺甫镇划归苍梧县管辖,苍梧县辖石桥镇、岭脚镇、京南镇、狮寨镇、六堡镇、木双镇、梨埠镇、沙头镇、旺甫镇。苍梧县县城迁至石桥镇。调整后,梧州市的行政区分别为万秀区、长洲区、龙圩区、苍梧县、藤县、蒙山县,代管岑溪市。[11]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梧州市下辖3个区、1个市、3个县。[12]

区划详情

3个区:万秀区、长洲区、龙圩区。

3个县:苍梧县、藤县、蒙山县。

1个市:岑溪市。[12]

自然环境

梧州市地处东经110°18′~111°40′,北纬22°37′~24°18′之间,北回归线从市区经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是广西东大门,东邻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云浮市郁南县,东南与广东省云浮市的罗定市接壤,南接玉林市容县,西连贵港市平南县,北通贺州市昭平县、桂林市荔浦县,东北与贺州市八步区接壤,西北与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毗邻。全境东西距115公里,南北长196公里,总面积125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占1097.17平方公里。

地质地貌

梧州市市区的地质发展历程可划分为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4个大发展阶段。

早古生代(距今4.05~5.7亿年),梧州市区位于华南加里东地槽西南部,寒武纪海侵继承晚震旦世的海侵,全境被海水淹没。沉积厚数千米的类复理石砂、页岩建造,大瑶山一带具鲍马粒序层理和冲刷印模,一般认为属深海沉积产物。由于沉积速度快,海水十分浑浊,因而生物稀少,只有一些小型无铰纲腕足类和海绵等生物。寒武纪末(距今5亿年左右),发生郁南运动,桂东大瑶山——花山隆起成陆,而梧州市区处于钦州——玉林坳陷东北部,故奥陶纪和志留纪仍有类复理石砂、页岩沉积,今大部分已被剥蚀殆尽,仅南邻苍梧县局部地方尚存。志留纪末(距今4亿年左右),发生强烈的广西运动(加里东运动),钦州——玉林坳陷海水退缩,其余广大地区(包括梧州市)地壳普遍上升为陆地,从此,结束了地槽沉积的历史。同时使早古生代地层发生强烈褶皱,并产生博白——梧州区域性深断裂。

晚古生代(距今2.3~4.05亿年),广西运动后,除钦州、玉林一带仍为地槽继续沉降外,其余广大地区均已转化为准地台。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化剥蚀后,泥盆纪初地壳又复下沉,海侵由西南向东北逐渐推进,整个桂东被海水淹没。由于该地区靠近云开陆地边缘,早泥盆世(石桥、贺县期)以滨海陆屑滩相沉积为主,由紫红色、杂色石英砂岩、砂页岩组成数百米至千余米厚的单陆屑建造,北面贺县一带产植物和鱼类。中泥盆世(距今3.59~3.7亿年),早期(信都期)基本继承早泥盆世的沉积环境,沉积海陆交替相砂页岩、含铁砂岩、灰岩及富川、贺县、钟山一带的鲕状赤铁矿。中泥盆世晚期(东岗岭期)至晚泥盆世(距今3.5~3.59亿年),海水加深,成为浅海台地碳酸盐相沉积灰色、浅灰色厚层——块状灰岩、鲕状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厚500~1000余米,有腕足类、珊瑚、层孔虫等底栖生物。据周围地质情况分析,市区石炭纪至早二叠世仍有沉积。早二叠世末(距今2.4亿年左右)东吴运动波及广西全境,地壳普遍上升为陆地,大瑶山、云开大山连为一体。

中生代(距今0.67-2.3亿年),根据《广西区域地质志》资料,二叠纪末发生苏皖运动后,梧州市区仍为陆地,而大瑶山陆地西侧则下沉为滨海——浅海,接受早中三叠世沉积。中三叠世末(距今约2.05亿年)至晚三叠世初,印支运动发展至高潮,广西全境地壳抬升,海水退出,从此,结束了海相沉积的历史,开创了中、新生代内陆盆地沉积的新纪元。区内侏罗纪元沉积,而于侏罗纪末(距今1.37亿年)燕山运动第一幕,中酸性——酸性岩浆沿北东组断裂带侵入,形成苍梧和大漓口花岗岩体及太平花岗闪长岩体。于早白垩世,沿深断裂带旺甫——双桥断陷低洼盆地,形成山麓粗碎屑堆积。早白垩世末(距今约1亿年)燕山运动第二幕波及全区,盆地抬升,湖水枯竭,结束堆积。白垩纪末,燕山运动第三幕,导致地壳普遍抬升,北东组断裂仍继续活动,造成第三纪前窝田断陷盆地的基底构造。

新生代(距今6700万年以来),梧州区地壳经历中生代变革之后,逐渐处于相对稳定时期,在喜马拉雅运动影响下,地壳由多次升降变为总体上升。

早第三纪(距今3700~6700万年),气候干燥炎热,在块断山麓地带的窝田、旺甫——双桥断陷盆地,产生快速堆积,形成红色陆屑建造及类磨拉石建造。晚第三纪可能无沉积。第四纪(距今160万年前),地壳总体缓慢上升,河床下切,沿浔江、桂江两岸形成多级冲积阶地。[13]

地形地貌

梧州市地处浔江和桂江交汇处,两江交汇后称西江,由西向东贯市区,浔江、桂江、西江交汇梧州,俗称“三江水口”。桂江由西北流入西江。地形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中部苍梧县城至梧州市区一带西江两岸大部地区为地势低的Ⅰ~Ⅲ级河谷阶地,标高一般为20~60米;其他大部分地区为早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碎屑岩及燕山期岩浆岩组成的丘陵地貌,标高一般为80~300米。丘陵地占总面积80%以上,多丘陵起伏,群山连绵,极少平地,地势由南北向中部西江倾斜,以海拔300米以下丘陵、台地为主,梧州市区最高峰白云山,海拔367米。梧州地貌按照成因类型和形态组合特征,划分为:1.剥蚀侵蚀类型,包括丘陵、垄状低丘以及波状低丘。2.侵蚀堆积类型,分Ⅰ~Ⅲ级河谷阶地和河漫滩。

桂江由西北蜿蜒流入西江。该区的地形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中部苍梧县——梧州市一带的西江沿岸地区,分布由第四纪冲积物组成的三级河谷阶地,标高一般20~60米;周围地区,大部分为早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碎屑岩及燕山期岩浆岩组成的丘陵、垄状——波状低丘所占据,标高一般80~300米,最高峰白云山位于梧州市区东北角,海拔367米。由于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市区内北北东、北东和北西向的褶皱和断裂比较发育,对地貌形态的展布特征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山体的走向、次一级水系的发育与地质构造具有明显的一致性。

梧州地貌按照成因类型和形态组合特征,将其划分为2种地貌类型和7个组合单元。

丘陵主要分布于西部社塘至三山顶、东南部火流岭至大耀村及东北部旺口、白云山等地。山岭标高200~367米,多在230~300米之间,切割深度一般为130~250米,由寒武系和下第三系的砂岩、砾岩、泥质粉砂岩及页岩组成。地形明显受岩性和构造制约,砂岩、砾岩成岭,页岩和泥质粉砂岩成谷,岭谷相间大致呈北东、北西两组方向展布。山脊波状起伏,山坡坡度多为20~25度,个别地方形成40度左右的陡坡或陡壁。此外,本地貌单元内植被普遍发育较好,坡积层较薄,厚度1.5~3米不等。水系多呈树枝状展布,密度较大,河谷剖面常呈“v”字形或者“u”字形,在较为宽阔的“u”字型谷中,常有第四纪冲积、坡积物分布,形成小面积的河漫滩或一级河谷阶地。

垄状低丘市区内广泛分布。山岭标高90~200米,个别山峰超过200米,相对标高40~100米,由寒武系黄洞口组上段的砂岩、粉砂岩及页岩组成。山体走向以北东、北西向和南北向为主,地形坡度一般较平缓,沟谷多为“u”字形,底部平坦,水流缓慢,冲积、洪积物常见。窝田至平浪一带,为下第三系的碎屑岩组成的垄状低丘地形,西南陡北东缓,成条带状北东向延伸,植被发育中等。

波状低丘分布于市区中南部及北部大漓口等地,面积43.4平方公里。主要由燕山早期侵入岩所组成。海拔标高40~130米,一般为50~100米。地形略呈波状起伏,丘顶浑圆,山坡坡度一般为25度以下,地表很少见到新鲜的花岗岩。低丘一般被风化剥蚀形成花岗岩风化残山,据钻孔揭露,坡残积层厚4~22米,最厚34.5米。该区植被生长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冲沟发育,并伴有塌落现象。

三级河谷阶地主要分布于龙圩镇西南部及长洲岛一带,莲花山、儒岩等地亦有零星分布。地形略有起伏,冲沟发育,海拔标高35~60米不等。主要由中更新统粘土及砂砾石组成。但长洲岛一带,上部中更新统砂砾石层被剥蚀较严重,仅在个别地段尚有保留,厚一般小于5米,大部分地区出露花岗岩的风化残积土。

二级河谷阶地分布于苍梧、长洲岛、莲花山、太平等地区。阶面标高28~40米不等,高出河水面8~20米,阶地宽250~1800米,主要由上更新统粘性土及砂砾石组成。阶面向河床微倾斜,倾角一般小于5度,表面略有起伏,与一级河谷阶地成陡坡或阶梯状接触。

一级河谷阶地分布于西江、桂江、下小河及思良江等河流沿岸,面积38.9平方公里。由全新统粘性土及砂砾石组成。阶地面较平坦,向河床微倾斜,标高15~27米,阶地宽200~1800米,阶地上有较多的池塘分布。与河漫滩或河床呈阶梯状或陡坡接触。

河漫滩主要分布于高旺、莲花山等地河流沿岸地带。为近代河流沉积的砂性土组成,标高约为10米,处于常年洪水位以下,枯水期与平水期出露水面。地形较平坦,向河床微倾斜,宽200~600米,时有小面积积水,偶见基岩出露。[14]

气候环境

梧州市地处桂东,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较丰富,具有日照充足,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大,夏长冬短,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夏半年盛行偏南风,高温、高湿、闷热多雨;冬半年盛行偏北风,有低温、干燥、偏冷少雨。多年平均气温21.2℃;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8.2℃;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12.2℃。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9月29日,梧州市区曾有过41.4℃极端最高气温记录。1951年以后,极端最高气温为39.7℃,出现在1989年7月17日。极端最低气温为-3.1℃,出现在1957年2月11日。年平均降雨量1453.0毫米,春夏之交较多,秋冬季较少;年降雨量最多是1961年1906.9毫米,最少是1991年942.3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9%,春夏潮湿、秋冬干燥。年平均日照时数1725.4小时。暴雨、干旱、冰雹、雷电、台风和霜冻等气象灾害偶有发生。2015年,梧州市各地平均气温20.1℃~22.9℃。各地总降水量1323.6~2366.0毫米,各地日照总时数1041.7~1772.6小时。主要气候事件有春旱、暴雨洪涝、强对流、台风及高温天气等。[15]

水文特征

梧州市位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中下游——浔江(西江上游)与桂江交汇处。西江水系梧州市以上流域,集水面积32.97万平方公里。其中,广西境外面积13.63万平方公里,境内面积19.34万平方公里。流域上游西面为云贵高原,北面有大苗山、猫儿山、越城岭,南面是十万大山、六万大山、大容山等。整个流域西北高,东南低,流域内水流汇集西江注入珠江。

梧州市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起,设站观测降水量,是广西进行降水量观测最早的站。二十六年起,在梧州海关前面河岸设立水尺及在对岸岩壁上画水尺观测水位。民国四年(1915年)起,会同广东省治河事宜处施测流量:30年起,施测含沙量:1959年起观测水温。自设站进行水文测验起,站址、观测场、测验断面在梧州市西江河段内上下进行多次迁移,1967年1月迁至上深冲河段至今。1996年建立了完整的水文资料数据库。

西江水系汇集江河溪流700多条和广西85%以上水量流经梧州市。整个流域西北高,东南低,流域内水流汇集西江注入珠江,流域内河流密度较大,广西境内集水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784条,平均河流密度为每平方千米0.14公里。全市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千米河流有420条。其中,流域面积10平方千米~50平方千米河流有283条;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100平方千米河流有65条;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1000平方千米河流有55条;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1万平方千米河流有13条;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千米河流有4条。中间低而多河流,浔江、桂江相汇成西江,集广西众多河流水量,河流水面积占总面积9.28%。梧州市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千米河流有7条,其中100平方千米~1000平方千米河流有1条。黔江在桂平市三角咀郁江汇入处以下河段称浔江,流经桂平市和平南县、藤县、苍梧县,至梧州市区桂江汇入处止。干流长172千米,苍梧县及梧州市区境内18千米,河段平均坡降0.0097%。区间流域面积20236平方千米。其中,广东省境内1594平方千米,在广西境内18642平方千米。[16]

自然资源

梧州市内主要河流有桂江、浔江和西江。广西境内有784条江河溪流汇集梧州流入西江,经珠江注入南海。梧州市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为95.5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28.7亿立方米。梧州市区平均年降雨总量4.62亿立方米,地表水平均年资源量2.6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平均资源量5900万立方米。过境水量2083亿立方米。

梧州市河网密布,江河可利用落差较大。全市各中小河流水能蕴藏量54.39万千瓦,可开发量35.59万千瓦。过境河流浔江水能蕴藏量88.32万千瓦,可开发量62.13万千瓦;桂江水能蕴藏量11.5万千瓦,可开发量10.9万千瓦。建有6.9万千瓦的京南水电枢纽和1.2万千瓦的爽岛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62.1万千瓦,总投资近60亿元的长洲水利枢纽是国内同类型水电站中大坝最长、机组台数最多的大型水利枢纽,内江和外江河床式厂房共安装15台单机容量为4.2万千瓦的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被誉为灯泡贯流式机组电站中的“三峡工程”,电站总装机容量63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30.14亿千瓦时,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灌溉等综合效益。[17]

矿产资源

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37种,包括金属矿产12种,分别为铁、锰、钛、钒、铜、铅、锌、钨、钼、金、银、稀土等;非金属矿产24种,分别为锆石、独居石、硅石、萤石、磷、硫铁矿、重晶石、水泥灰岩、高岭土、砖瓦用砂页岩、饰面花岗岩、珍珠岩、沸石、叶腊石、膨润土、黑矅石、云母、石英岩、白云岩、硅藻土、钾长石、钠长石、建筑用砂岩、建筑用河砂砾石等;水气矿产1种,为矿泉水。

动物资源

梧州市有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23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黑叶猴、中华鲟、蟒、鳄、巨蜥6种;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短尾猴、小灵猫、苏门羚、麝、水獭、穿山甲、蛤蚧、山瑞、鹦鹉、白腹啄木鸟、鸳鸯、大鲵、文昌鱼、白鹇、原鸡、金鸡共17种。一级保护动物未发现活体,二级保护动物在全市有一定的分布,但除小灵猫和穿山甲外,其他品种的数量都极少。

此外,还分布有一定数量、经济意义较大的动物,主要有赤麂(黄猄)、鼬獾(媚子)、黄鼬(黄鼠狼)、红皮松鼠(松鼠)、鼯鼠(飞虎)、斑林狸(过山虎)、豹猫(狸子)、貉(貉子)、黄腹鼬(香姑娘)、红颊獴(树鼠)、青鼬(黄狸)、中南竹鼠(竹鼠)、狐(狐狸)、石獾(獾皮)、华南兔(野兔)、野猪、箭猪、果子狸等。鸟类有环颈雉(野鸡)、山斑鸠、鹧鸪、红毛鸡、猫头鹰、鹰、苍鹰、火斑鸠、鹌鹑、褐耳鹰、鸦鹃、长毛兰鹊、翠鸟以及各种各样的小蛇类和龟类等。水鱼(鳖,甲鱼)、鹰嘴龟、马鬃蛇、吹风蛇、金环蛇、银环蛇、水律蛇、索蛇、广蛇、山万蛇等尚有少量分布。

森林资源

截至2015年,全市林业用地面积97.1342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7.19%。其中,公益林(地)18.0247万公顷,商品林(地)79.1095万公顷。林业用地森林面积95.4388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89.2304万公顷,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2.3505万公顷,农地乔木林0.0404万公顷,农地经济林1.5707万公顷,农地竹林0.1714万公顷,四旁绿化2.075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含农地乔木林、经济林、竹林和四旁树覆盖面积)为75.85%。全市活立木总蓄积量4937万立方米。

人口

早在新石器时代,梧州就有人类聚居、生息、繁衍。经过夏、商、周,至春秋战国,在梧州活动的原始部落称“苍梧人”﹙古籍称“仓吾”,为越族分支﹚,是中国最古老的部族之一,后发展为壮、侗等民族。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中原汉族人南下从漓江、贺江进入梧州,与越人杂居。

2021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82.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7.0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5.57%,比上年末下降0.98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3万人,出生率为10.82%; 死亡人口1.95 万人,死亡率为6.87%o;自然增长率为3.95%。[5]

民族构成

梧州市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居住着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满、蒙古、高山、土家、朝鲜、白、藏、黎、维吾尔、布依、拉祜、哈尼族、傣、鄂伦春、羌、畲等民族。2010年末,梧州市少数民族人口7.495万人,占总人口2.297%。其中,瑶族38431人,壮族32736人。

截至2015年末,梧州市民族以汉族为主,达343.92万人,占97.48%。另有少数民族34个,人口8.65万人,占总人口2.52%。超过500人少数民族有瑶族、壮族、苗族、侗族4个民族。其中,瑶族人口4.3万人,占总人口2.25%,壮族人口3.84万人,占总人口1.12%。其他少数民族有仫佬族、毛南族、回族、水族、京族、仡佬族、土家族、彝族、满族、蒙古族、黎族、布依族、傣族、白族、高山族、朝鲜族、藏族、维吾尔族、拉祜族、哈尼族、鄂伦春族、羌族、畲族等。

政治

职务姓名
市委委员、常委、书记蒋连生
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钟畅姿、张惠强

政府领导

职务姓名
市人民政府市长钟畅姿(女,水族)
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汪东明、[18]苏颖(女)、李广勇、杨桢(壮族)、范洪亮、劳高进(壮族)[19]
市人民政府秘书长李传杰[20]
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韦贤康(保留正处长级)、刘念[21]

市纪委书记蔡可辉
市纪委副书记胡献林、罗国华、韦优

(以上表格内容来源于:[22][23][24][25][26][27]

经济

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1369.37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0%(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6.09 亿元,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589.39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583.89亿元,增长9.1%。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4.3%、43.1%和42.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9%、42.3%和 43.8%。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8463元,比上年增长10.2%。

2021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36万人,下岗失业再就业人员0.9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6.12万人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0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8%。

202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8%,分类别看,交通和通信类上涨3.3%,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衣着类均上涨1.5%,医疗保健类上涨1.0%,居住类上涨0.7%,食品烟酒类下降0.9%,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下降0.4%。[5]

第一产业

2021年,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10.53万亩,比上年增长0.4%。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37.46万亩,增长5.1%。其中,甘蔗种植面积2.46万亩,下降5.8%。蔬菜种植面积161.94万亩,增长7.8%。

2021年,全年粮食总产量70.46万吨,比上年增长1.2%。其中,全年稻谷产量65.83万吨,增长0.9%。蔬菜产量(包含食用菌)307.40万吨,增长6.3%;甘蔗产量10.80万吨,下降7.9%;园林水果产量106.77万吨,增长13.9%;茶叶产量6774.17吨,增长58.2%。

2021年,全年肉类总产量22.03万吨,比上年增长17.3%。其中,猪肉产量11.71万吨,增长42.3%;牛肉产量0.20万吨,增长3.8%;羊肉产量0.04万吨,增长9.6%;禽肉产量9.68万吨,下降2.8%。禽蛋产量1.68万吨,增长5.3%。全年生猪出栏148.27万头,比上年增长36.7%。年末生猪存栏84.71万头,比上年增长16.9%。全年蚕茧产量2931.7吨,比上年增长111.0%。

2021年,全年水产品产量8.31万吨,比上年增长3.3%。其中,淡水捕捞水产品产量0.44万吨,下降1.1%;淡水养殖水产品产量7.87万吨,增长3.5%。

2021年,全年木材采运352.0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3.7%。天然松脂产量14.71万吨,增长3.5%;油茶籽产量0.90万吨,增长5.2%;八角产量3.24 万吨,下降6.7%。[5]

第二产业

2021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0.9%;股份制企业增长16.4%,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2.7%;非公有工业企业增长13.6%。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0%,制造业增长16.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5%。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6.2%,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19.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45.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4.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44.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39.4%,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5.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20.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72.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2%。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4.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增长8.8%;股份制企业增长9.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33.8%;非公有制企业增长5.1%。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总额增长38.1%,制造业增长0.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8.7%。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3家。其中,国有控股企业26家,大中型企业79家。

2021年,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109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8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18.43万平方米,增长16.8%;竣工面积91.09万平方米,下降33.0%。[5]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1年,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10.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2.99亿元,增长16.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4.48 亿元,增长18.1%;金融业增加值77.99亿元,增长5.5%;房地产业增加值112.0 亿元,增长3.6%;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27.14亿元,增长9.1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1.5%,营业利润下降12.7%。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21.6%,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25.5%; 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5.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6.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9.6%。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9.7%。

202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36.82亿元,比上年增长0.1%。其中住宅投资111.60亿元,下降3.6%;办公楼投资0.76亿元,增长45.3%;商业营业用房投资9.58亿元,增长45.4%。商品房销售面积391.35万平方米,下降1.0%,其中住宅358.57万平方米,下降3.1%。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2.96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0.25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43.40万平方米,增加0.47万平方米。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7%。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281.23亿元,增长10.2%, 餐饮收入额35.10亿元,增长21.9%。

2021年,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5%,饮料类增长11.7%, 烟酒类增长39.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3.5%,化妆品类增长38.7%,金银珠宝类增长25.6%,日用品类增长22.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8.9%,中西药品类增长2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8.2%,家具类增长74.5%,通讯器材类增长21.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2.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3.9%,汽车类增长2.4%。

招商引资与对外经济

2021年,全年新签内资项目(合同) 173 个,其中,引进市外国内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14 个。内资项目( 合同)资金851.69亿元,实际到位内资额638.47亿元。当年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33个,已投产(营业)三资企业10个,外资项目(合同)金额10557.12万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额6267.0万美元。

2021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80.81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其中,出口40.59亿元,增长29.1%;进口40.22亿元,增长21.7%。

旅游业

2021年,年末拥有星级饭店30家,旅行社27家,A级旅游景区(点) 30个,星级农家乐23家。旅游总人数3815.9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4%,旅游总消费416.66 亿元,增长25.8%。国内旅游人数3815.74万人次,增长20.5%,入境旅游人数0.19万人次,下降75..5%。国内旅游消费416.65亿元,增长25.9%,国际外汇消费44.7万美元,下降77.7%。

财政、金融和保险

2021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87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税收收入43.30亿元,增长5.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4.9%。其中国内增值税(含改征增值税) 17.91亿元,增长18.2%;企业所得税3.86亿元,增长20.5%;个人所得税1.11亿元,增长10.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8.81亿元,比上年下降10.3%,其中,民生重点领域支出202.4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8.2%。

2021年,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98.9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102.65 亿元,增长11.9%。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461.6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5%,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167.30亿元,增长15.1%。

2021年,年末拥有各类保险公司28个。其中,财险公司14个,寿险公司14个。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4.09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1亿元,下降16.4%;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3.09 亿元,增长20.6%;健康险和意外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8.58亿元和1.23 亿元,分别增长9.0%和5.6%。各类保险赔付支出12.91 亿元,增长14.8%。其中,财产险业务赔付7.16亿元,下降8.3%;寿险业务赔付5.75 亿元,增长67.4%;健康险和意外险业务分别赔付5.33亿元和0.38亿元,分别增长25.1%和40.3%。[5]

文化

梧州城区所在地古称广信,广信是古苍梧的郡治所在地,是岭南和珠江流域开发最早的地区,广信还是两广之“广”所在地。两广以广信为分界,广信之东谓广东,广信之西谓广西。古苍梧(广信)地区是岭南文化、珠江文化的发祥地,同时也是粤语的发源地。[28]

地方方言

梧州地方的话主要有:以万秀区河东旧城区中心街区为中心沿街道扩展的梧州市区白话,和龙圩城区(旧苍梧县城)为中心的龙圩白话,以上两种现归属粤语-广府片;另外万秀区、长洲区、龙圩区的郊区乡村,以及苍梧县、藤县、蒙山县、岑溪市大部分所说的大同小异的各种口音的话,一般称白话、土白话或者土话,村话,根据目前学术界主流看法,属于粤语-勾漏片。还有很小部分讲客家话的散落各地乡村。

梧州话一般是指梧州市城区白话,是梧州代表性方言,流行于梧州当地,悠悠粤韵,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语音系统主要声母24个,主要韵母56个,主要声调8个。它与广东的白话一脉相承,但又与广州话有所差异。[29]

地方饮食

在广西,长期流传着“食在梧州”的说法。梧州人的饮食,主要以粤菜为主,粤味极浓,特别讲究色、香、味。

梧州人素有饮茶习惯,市内茶楼甚多,一些饭馆亦设茶市。茶市以早晨为主,亦有午、晚间茶市的。自三四十年代以来,茶市还备茶点供应,茶点以各类包点、糕点和烧买为主,兼营其他。酒楼饭馆用餐之前,必先上茶,饭后亦上茶供饮、漱。

梧州的风味小吃有纸包鸡、艇仔粥、糯米糍、艾糍、炒田螺、豆浆、龟苓膏、神仙钵、及第粥、肠粉、裹蒸粽、萝卜糕、伦教糕、马蹄(荸荠)糕、蕉叶糍等。[30]

地方艺术

  • 戏剧舞蹈

主要代表有:藤县舞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梧州粤剧、岑溪牛娘戏、藤县牛歌戏、鹿儿戏、藤县水上民歌、采茶剧、下俚歌、麒麟白马舞、鲤鱼舞、蒙山话山歌、蒙山瑶歌、八音、采茶歌、木犀舞、火碗舞、金鸡舞、盘王舞、香龙舞、岑溪盘古诞、花鹿舞、藤县元宵歌、木偶戏、盘王舞。

  • 传统手工技艺

主要代表有:苍梧六堡茶制作技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31]、岑溪竹芒编制手工技艺、同心米粉制作工艺、梧州豆腐渣制作技艺、梧州纸包鸡制作技艺、倒水酸肉制作技艺、龙圩猪油饼制作技艺、岑溪豆腐酿制作技艺、京南米粉制作技艺。

  • 民俗节日

主要代表有:藤县乞巧节、石桥花炮节、岑溪抢花炮、大寨民间欢乐节。

地方宗教

梧州有道教、佛教、儒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

梧州的宗教活动始于何时,没有具体文字记载。但至清乾隆年问仍存在的光孝寺(在今云盖路市十四中学内),是唐朝鄂国公尉迟恭所建;至今仍存在的白鹤观,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这说明至迟在唐朝,佛教已经传到梧州;也在唐朝,梧州人已重视道教。至于基督教和天主教,从清咸丰五年(1855年)开始,即有外国传教士到梧州活动,试图传教;但由于梧州人民深受外国侵略之害,所以,天主教与基督教一开始便受到反对、排斥,直至清同治元年和九年才分别正式传人梧州。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浸信会、宣道会、惠师礼会(循道会)才能在梧州建堂传教;二十四年天主教方建成天主堂。伊斯兰教(回教)信徒人数虽少,在梧州却仍能保持其信仰与风俗习惯,并建有清真寺,过宗教生活。[32]

地方特产

梧州市主要特产有:六堡茶、龟苓膏、纸包鸡、冰泉豆浆、神仙钵、梧州腊肠、岑溪古典鸡(岑溪三黄鸡)、梧州河粉(上汤河粉)、古凤荔枝、沙头迟熟荔枝、京南米粉、苍梧蜜枣、和味龙虱、岑溪竹笋酿、岑溪豆腐酿、梧州艇仔粥、梧州肠粉、梧州煲仔饭、梧州钵仔糕、屯巴茶、古龙大红八角、梧州桑寄生、梧州三蛇酒、岭南神酒、梧州蛤蚧酒、梧州人工宝石、岑溪红等。

六堡茶:属黑茶类。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自苍梧县,具有“红、浓、醇、陈”等特点。[33]

梧州龟苓膏:龟苓膏是梧州传统药膳,后成为梧州特产食品。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梧州腊肠:腊香味明显,衣脆肉爽,味微咸不太甜,甘香不腻。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岑溪古典鸡:特点是体型小,毛、嘴、脚呈黄色为特征,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纸包鸡:纸包鸡采用三黄鸡,已有70多年历史,现已成为梧州市传统名菜。

冰泉豆浆:黄豆用当地“冰泉”水浸泡,经磨、滤、煮制成豆浆,以汤匙舀而滴下如串珠,汁浓味香。

梧州河粉(上汤河粉):汤是以鸡汤和加上猪骨一起熬的汤,河粉薄白透明,爽软韧筋兼备。

古凤荔枝:果大皮薄肉厚、肉质爽滑,核细、清甜。

沙头迟熟荔枝:是苍梧县荔枝品种。果实直径平均达到2.5~3厘米。

京南米粉:产自苍梧县京南镇,具有“柔韧耐煮、幼滑爽口”的特点。

苍梧蜜枣:以鲜枣为原料经加工而成,形似马鞍,有“苍梧的蜜枣,梧州的招牌”之说。

和味龙虱:梧州的龙虱制作已经有几百年,是梧州人的家常小菜。

屯巴茶:产自蒙山县新圩镇的屯巴山上,1990年获广西优质食品奖。

岑溪红:岑溪红是花岗岩的其中一种红色系,经过打磨具有更加明亮、滋润、鲜艳夺目的光泽。

交通

2021年,全年货物运输总量6458.77万吨,比上年增长14.1%。货物运输周转量448003.10万吨公里,增长23.9%。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003.51万吨,增长35.9%。全年旅客运输总量496.80万人次,下降55.3%。旅客运输周转量45588.10万人公里,下降50.5%。

2021年,公路通车里程8399.7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03.41公里,一级公路136.0公里。

2021年,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34.1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0.9%,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2.02万辆,增长11.0%。轿车保有量18.86万辆,增长14.5%,其中私人轿车18.39万辆,增长14.9%。[5]

航空

梧州西江机场(IATA:WUZ;ICAO:ZGWZ),由梧州长洲岛机场迁建,于2014年开工,2018年底通过行业验收,2019年1月23日正式开航,机场首条通航的航班线路为梧州至北京。西江机场占地3110亩,位于梧州市藤县塘步镇,距离市区20公里,总投资17.65亿元,跑道长2600米,航站楼面积8000平方米。可满足波音737、A320等大中型客机全载起降。

梧州长洲岛机场于1995年7月建成通航,2019年1月停用。

铁路

铁路线

洛湛铁路、南广高铁、柳肇铁路(规划)、梧州赤水铁路专用线

火车站

梧州站、梧州南站、岑溪站、藤县站

公路

国道:207国道、321国道、324国道

高速公路:G65包茂高速公路、G80广昆高速公路、南梧高速公路、桂梧高速公路、广梧高速公路、岑罗高速公路、贵梧高速公路、岑水高速公路、柳梧高速公路、梧州市环城高速公路(在建)

水运

梧州港是华南第二大内河港(仅次于广州黄埔港),李家庄码头正在动工。梧州港赤水圩作业区5个泊位投入试运营,该项目二期工程计划建设5个3000吨级多用途泊位,建成后,梧州港赤水圩作业区码头年设计吞吐能力将超过500万吨,成为全区集装箱吞吐能力最强的内河码头。李家庄码头三期扩建工程、塘源紫金村综合码头、大利口码头等3个西江黄金水道项目于2011年10月底同期开工。

梧州2014年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货物吞吐量分别是2010年的1.96倍和2.19倍,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3.86万标箱,占广西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71.89%。

2018年,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货物通过量达1.318亿吨,同比增长33.4%,再创历史新高,成为西江黄金水道上的首座“亿吨船闸”。

社会

2021年,全年安排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197项,取得省部级以上登记科技成果209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209项。全年共组织实施省级科技项目16项,安排市级科技项目197项,市级科技项目总投资3888.84万元。全年获得授权专利数1914件,比上年增长48.6%,其中发明专利86件,增长8.9%。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3.5件,比上年增长21.5%。

2021年,年末共有产品检测实验室( 指获得省级实验室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实验室) 74个,国家级检测中心1个,自治区级检测中心3个。累计完成产品认证企业个数(有效期内)294个。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5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3.5万台(件)。累计制、修订地方标准数4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5]

文化事业

2021年,年末共有文化馆8个,艺术表演团体147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5个,图书总藏量1214.77千册(件),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2.01万平方米,博物馆建筑面积0.80万平方米,拥有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74.65万平方米。

2021年,年末共有广播电视台38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公共广播节目6套,公共电视节目7套。有线广播电视用户39.39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97.5%; 数字电视用户38.41万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2%; .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0%。[5]

体育事业

2021年,年末共有体育场地8350个,当年体育系统职工人数117人,其中,专职教练员43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人数386人。年度向上输送运动员36人,年度注册运动员1709人。运动员在参加全国比赛中夺得金牌3枚,参加省级比赛夺得金牌40枚,银牌48枚,铜牌62枚。全年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8次,举办群众体育赛事400次,全民健身活动参加人数达到111万人。[5]

医疗卫生

2021年,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685个,其中医院45个,乡镇卫生院6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 个,门诊部43个,诊所465个,卫生所医务室120个,农村卫生室90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卫生机构人员2.92万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23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0.71万人,注册护士1.04万人。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位1.80万张,其中,医院病床位数1.37万张。[5]

民生保障

2021年,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3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185元,名义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31元,名义增长11.4%。

2021年,全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37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991元,名义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984元,名义增长6.9%。城镇恩格尔系数31.0%,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农村恩格尔系数31.3%,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

2021年,年末参加城镇职工( 包括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9.1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3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0.53 万人,增加2.0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23.32万人,减少1.63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5.81万人,增加1.44 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87.51万人,减少3.0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9.66万人,增加2.4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4.53万人,增加2.5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3.02万人,增加1.43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7447人,增加107人。

2021年,年末共有社会福利机构7个,床位870张,收养629人。各类社区服务设施1514个,比上年增加472个。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6 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18万人,农村传统救济人数2.61万人。[5]

教育事业

梧州市高等院校
梧州学院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梧州分校梧州职业学院

西汉时,苍梧郡地方官在梧州建立学校,教民礼义,广信人陈钦、陈元、陈坚卿,祖孙三代以熟悉五经,精通《左传》,被称“三陈”;东汉末,士燮、士壹兄弟,均因深通经学,合称“二士”。“三陈”、“二士”均曾聚徒讲经说史。从北方南来避难的牟子以儒释之学授徒;刘熙在梧州讲学,生徒数百人;黄豪亦创立私学,教授生徒。魏晋南北朝时期,梧州除官办学校外,私人讲学之风很盛。唐朝,梧州已成为岭南文化中心之一。

十二五”期间,梧州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7%。

2021年,年末拥有4所高等院校。全年招生1.60万人,在校生3.94万人,毕业生0.73万人,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数0.22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招生1.48 万人,在校生3.92万人,毕业生0.83万人。年末拥有普通高中15所,招生2.59万人,在校生7.37万人,毕业生2.07万人。普通初中102所,招生4.71万人,在校生14.25万人,毕业生4.71万人。普通小学513所,招生5.63万人,在校生33.64 万人,毕业生4.76万人,小学毕业升学率99.9%。幼儿园948所,在园幼儿14.88万人,学龄人口入学率97.5%。[5]

邮电通信

2021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0.77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6.01亿元,增长6.3%;电信业务总量24.77亿元,增长32.9%。[5]

资源环境

梧州自古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四季宜人,山在城中,水绕城过。水资源、矿产资源、农产品资源、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可持续发展能力突出,并拥有宜业、宜居的良好生态环境。梧州与广东省交界,江河水质常年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II类标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达75.4%,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有“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广西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

2021年,全年城市现状建设用地面积120.21 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4.1%。其中,居住用地38.13平方公里,下降1.3%。绿化覆盖面积6730.47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7%,比上年增加2.45个百分点。年末共有公园与绿地454平方公里,增加410.86平方公里。林地面积94.5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55万公顷。年末耕地面积9.15万公顷,当年新增耕地面积1120公顷,年内减少耕地面积1083公顷。

2021年,全年平均气温22.2度,降雨量1060.8 毫米,日照时数1814.7小时;市区年平均气温22.6度,降雨量1121.3毫米,日照时数2080.4小时。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9.5%,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26μg/m3。

2021年,全年全市用水总量11.47亿立方米,其中,市辖区2.75亿立方米。

2021年,年末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78.4%,提高5.85个百分点。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5]

安全生产

2021年,全年发生交通事故205起,事故损失额33.21万元,事故死伤人数302人,其中,死亡人数224人。发生火灾事故631起,直接财产损失713.16万元。刑事案件立案数8692起,刑事犯罪人数(被告人判决生效人数) 2805人,检查机关受理案件数5758件/7981人。[5]

旅游

梧州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自宋代起梧州就形成了著名的梧州八景:桂江春泛、云岭晴岚、龙洲砥峙、鹤岗返照、金牛仙渡、鳄池漾月、火山夕焰、冰井泉香。

截至2018年,梧州市的4A景区有:骑楼城-龙母庙景区、永安王城、李济深故里文化旅游区、苍海湖旅游区、天龙顶山地公园景区、石表山旅游风景区、长坪水韵瑶寨景区、梁羽生公园、梧州市军事体育文化园。[34]

梧州市景点主要有:

历史人文景观:骑楼城-龙母庙景区、梧州中山纪念堂、李济深故居、梧州市博物馆、中共梧州地委、广西特委旧址陈列馆、袁崇焕故里、梁羽生公园、永安王城、太平天国永安活动旧址、中和窑址、邓公庙、珠山建道圣经学院旧址、梧州市旧英领事馆、梧州白鹤观、允升塔、炳蔚塔、粤东会馆、梧州园博园、四恩寺、广西大学旧址、梧州古城墙、广西银行旧址、梧州近代军事设施遗址、苍梧王城旧址、三总府旧址、梧州府衙旧址、传经里旧址、梧州近代建筑群(包含梧州海关旧址、美孚石油公司旧址、英领事署旧址、思达医院旧址、梧州邮局旧址、新西酒店、天主教堂)等。[35]

自然景观:梧州八景、白云山风景区、苍海湖旅游区、石表山旅游风景区、珠山景区、蝴蝶谷景区、天龙顶国家山地公园、石庙山、玉梦冲天书峡谷、太平狮山、六堡茶生态旅游区等。

景点简介

骑楼城:现存骑楼街道22条,总长7公里,最长的达2530米,骑楼建筑560幢,被誉为“中国骑楼博物城”。

龙母庙:位于市城北桂江东岸,桂林路北端,始建于北宋初年,明万历、清康熙、雍正年间曾重修。

梧州八景:桂江春泛、云岭晴岚、龙洲砥峙、鹤岗返照、金牛仙渡、鳄池漾月、火山夕焰、冰井泉香。

中山纪念堂:1930年10月建成,是全国最早建成的孙中山纪念堂。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

李济深故居:1925年建,庄园式砖木结构建筑,占地3400平方米。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7][38]

太平天国永安活动旧址:位于广西蒙山县(古称永安州)城区,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

梧州近代建筑群:梧州市近代建筑群共有七个点,全部位于市区。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和窑址:位于藤县中和村,属于宋代瓷窑遗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

苍海湖旅游区:位于龙圩镇,目前已建成苍海湖、苍海公园、梧州园博园等公共景观。

石表山旅游风景区:位于藤县境内,总面积约15.8平方公里,景区内有四级旅游资源4处。

袁崇焕故里:位于藤县天平镇新马村位于绿水环绕的浔江边,内有袁崇焕纪念碑等文物。

梁羽生公园:始建于公元1762年,位于广西梧州市蒙山县城东南角。

梧州市博物馆: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526平方米,陈列展厅面积达到1876平方米。

中共梧州地委、广西特委旧址陈列馆:位于市建设路兴仁巷4号,是广西最早建立的党组织的纪念地。

白云山:白云山最高峰达386米,占地346公顷。雨后会出现“云岭晴岚“奇观。

蝴蝶谷:位于梧州市藤县埌南镇黎寨村,景区面积2000多亩。

粤东会馆:是建于广西境内最早的会馆,位于龙圩镇忠义街,会馆总面积约288平方米。

珠山建道圣经学院旧址:于1899年创立,创办人是高乐弼。在二次大战后,将学院南迁往香港某小岛上。

炳蔚塔:位于龙圩镇恩义村的铁顶角山巅,1823年建。青砖结构,塔身呈六角形,高7层34米,底径7米。

允升塔:建于1823年,位于梧州屏山(别名火山)上,俗称文笔塔;它与炳蔚塔互为姐妹塔。

梧州白鹤观:始建于725年前后。坐落在珠山白鹤岗南麓,是目前广西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道教宫观。

梧州市旧英领事馆:领事署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旁竖有“还我河山”石碑。

天龙顶国家山地公园: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景区主峰天龙顶海拔1221米,相对高度221米。

六堡茶生态旅游区:位于苍梧县六堡镇。景区有满山遍野的六堡茶树和茶文化特色街。

著名人物

梧州市名人主要有:陈钦、陈元、牟子、士燮、陈坦然、石邦柱、冯承芳、袁崇焕、易醇、李百龄、许懿林、邓建英、罗华观、李璲、李大经、钟萼、欧仰羲、李品仙、李达潮、李秀成、莫德宏、黎民任、戴少英、周泽甫、李济深、李沛瑶、李沛文、李沛钤、钟济新、茹康怦、李康之、陆蟾、莫乃群、李秀成、陈玉成、陆顺德、李世贤、苏元春、陈漫远、梁羽生等。[40][41]

陈钦:(约公元前34年~公元15年),西汉经学家,字了佚,苍梧郡广信县人。岭南地区最早的经学家,被清代大学问家屈大均称为“粤人文之大宗”。《左氏春秋》重要传人,贾护授陈钦,陈钦授王莽(新朝皇帝)。一生研究《春秋》、《左传》,著有《陈氏春秋》(已佚)。

陈元:生卒年不详,字长孙,苍梧广信人。约东汉初年前后在世。父钦习左氏《春秋》,元少传父业。建武初,(公元25年)与桓谭、杜林、郑兴俱为学者所宗。以父任为郎,抗疏请立左氏学,又请勿令司隶校尉督察三公。光武皆从之,以才高著名,辟司空府。元有集一卷,(《补续汉书艺文志》)传于世。

牟子:(170年~?),名融,字子博。苍梧郡广信人。东汉末年佛学家。苍梧隐士,自幼博览群书,博学多才。他精通诸子百家,成为广西最早研究佛学的人,极力推崇老子的『绝圣弃智,修身保真』的学说。三国初,著有《理惑论》(37篇),糅合儒、道各家学说,是中国第一部佛学专著。

士燮:(137年-226年),字威彦。苍梧广信人。汉末三国时期割据交州一带的军阀。龙编侯。任交趾太守四十年。著有《士燮集》、《春秋经注》、《公羊注》、《谷梁注》。京南今存“汉士威彦先生故里”,而京南镇的桂江边又有士燮碑及大人庙。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于广东东莞石碣,祖籍广西梧州藤县。明朝末年蓟辽督师。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李百龄:(1789~1849年),字明伦,号仁山,祖籍梧州。历任知县、知州、知府,官至直隶长芦盐运使。他为人端厚,为官清正,任上政绩卓著,还乡造福一方,清誉远播。采访编纂《苍梧县志》。书未成。

李秀成:(1823-1864年)太平天国将领。初名以文。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人。他出身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和父母一起“寻食度日”,生活十分艰难。1849年,二十六岁的李秀成加入了拜上帝教。1851年9月参加太平军。1864年7月19日,太平军一万多人与敌人展开肉搏战,一部分战死,其余在混乱中突围。李秀成将他的好马让与幼主掩护其突围,结果他自己因“马不能行”,在天京城外东南的方山被敌人擒获。他在敌人的囚笼中写了数万言的自供状,向曾国藩乞降。但是,他的动摇和变节并没有换取曾国藩饶他一死。8月7日在南京被杀害。

李济深:(1885年11月6日—1959年10月9日),字任潮,原名李济琛。苍梧籍。黄埔军校副校长;原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要创始人,领导人之一。1948年就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李品仙:(1890年4月22日-1987年3月23日),字鹤龄,广西苍梧人,陆军二级上将,保定军校毕业,在老同学唐生智手下从排长升到军长,抗战中出任11集团军司令,在黄绍竑出走,廖磊病死后,他在桂系中的排名仅在李宗仁,白崇禧之下。李品仙治军有方,尤其是抗战时期的188及189模范师,即为他一手栽培。

钟济新:(1909年9月1日—1993年6月27日),是国内外著名的植物学家,广西植物研究所的创始人。1954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广西科学院副院长,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他率领的科考队在广西桂林附近龙胜花坪林区调查中发现我国植物活化石“银杉”,引起了世界植物界的轰动。他研制用野生萝芙木生产降高血压药物,结束了中国依靠进口原料生产降压药品历史。著作有《广西野生食用植物》等及论文16篇。

陈漫远:(1911-1986),又名陈万源,广西蒙山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1911年12月生于蒙山镇北楼村,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1929年12月参加著名的"百色起义",1986年11月2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5岁。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解放军的优秀军事指挥员、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著有《冬雷》、《萍迹诗踪》等小说。

梁羽生:(1924.3.22~2009.1.22),蒙山县人。原名陈文统,中国著名武侠小说家,与金庸、古龙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旗,梁羽生为人正派,创作了三十余部武侠佳作,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代表作品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等。

荣誉

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42]
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43]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44]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44]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44]
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44]最具魅力节庆城市[45]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市

《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四线城市名单[46]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