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剌子模(中亚文明发育最早的地区之一)

由网友(特别漫长)分享简介:花剌子模(乌兹别克语:Xorazm;俄语:Хорезм;阿推伯语:خوارزم‎,Khwārizm;波斯语:خوارزم‎,Khwārazm;英语:Khwarezmia 或者 Chorasmia),是1个位至今日中亚西部的地舆区域,位于阿姆河下流、咸海南岸,一零三七年到一一九四年受塞我柱帝国统制。正在苏丹桑贾我时闹自力,苏...

花剌子模(乌兹别克语:Xorazm;俄语:Хорезм;阿拉伯语:خوارزم‎,Khwārizm;波斯语:خوارزم‎,Khwārazm;英语:Khwarezmia 或 Chorasmia),是一个位于今日中亚西部的地理区域,位于阿姆河下游、咸海南岸,1037年到1194年受塞尔柱帝国统治。在苏丹桑贾尔时闹独立,苏丹出兵捕阿即斯之子,迫使其臣服。今日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两国的土地上。

外文名称

Khwarezmia

所属洲

亚洲

主要民族

波斯人、突厥人

主要宗教

伊斯兰教逊尼派

国土面积

3,600,000平方公里

首都

撒马尔罕

主要城市

乌尔坚奇

政治体制

君主专制政体

区域简介

中亚最强国王为何变身蠢货,花剌子模被蒙古灭国是因为太贪婪了吗

花剌子模(乌兹别克斯坦语:Xorazm;俄语:Хорезм;阿拉伯语:خوارزم Khwārizm;波斯语:خوارزم Khwārazm;英语: Khwarezm、Khorazm或Choresmien)

花剌子模地区,位于中亚“母亲河”阿姆河下游三角洲,是中亚文明发育最早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经有过十分辉煌的时期,其文化成就堪称中亚文明宝库中的奇葩。旧译“回回国”或“火寻”,是一个位于今日中亚西部地区的古代国家,位于阿姆河下游、咸海南岸,今日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两国的土地上。花剌子模有时也被写作“花拉子模”。

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叶其领土广阔时期包括今日伊朗、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伊拉克东部及以色列等地。

1231年亡于蒙古侵略者。

区域历史

花剌子模地区很早就有人类居住和活动。距今3000多年前,这个地区新石器文化已经具有很高的水准。由于位于阿姆河畔,适合以渔猎为生的原始人类居住。到公元前2000年,花剌子模地区的居民开始用原始的方式灌溉耕地,学会了饲养家畜。这里还是中亚最早使用铁器的地区,考古发现了公元前7世纪-公元5世纪的铁制镰刀。当时这里出现了早期的城邦国家,中亚古老的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中国唐代称之为祆教)经典提到的古国赫瓦里泽姆就是指花剌子模。[1]

早期政权

公元前6世纪间,花剌子模成为波斯帝国的行省。公元前5世纪波斯军队远征希腊失败后,波斯走向衰落,后来亚历山大大帝灭亡波斯,花剌子模隶属于马其顿帝国。公元前后,贵霜王朝统治了花剌子模地区,佛教从印度传入该地区,但是这里的居民长期信奉古老的祆教。3世纪,花剌子模获得独立,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独立的地位,经济繁荣。萨珊帝国时期,中亚为突厥所据,但是主权归属一直是波斯版图[1]

花剌子模在前6世纪为仅占有阿契美尼德王朝的一个地区和呼罗珊(今阿姆河以南,兴都库什山脉以北地区)的小国。前4世纪初独立,後受贵霜帝国控制。3世纪时,波斯伊兰莎赫尔重新控制花剌子模。424年到557年,归属大月氏王寄多罗的后裔统治。后被大突厥统治一段时间,在库思老一世时再次归属伊兰莎赫尔。在伊斯兰对波斯的征服之后的7世纪末前後为伊斯兰哈里发征服(第一位统治者是阿卜杜勒.马利克)。后归属塔希尔王朝、萨法尔王朝、萨曼王朝和伽色尼王朝统治。1037年到1194年受塞尔柱帝国统治。在蘇丹辛札儿时闹独立,蘇丹出兵捕阿即思之子,迫使其臣服[2]

鼎盛时期

花剌子模在库都不丁·摩诃末时从塞尔柱帝国手下独立。

在1142年,西辽与塞尔柱帝国决战。塞尔柱人战败,西辽大将额布斯入侵花剌子模,逼迫其统治者阿即思称臣,每年进贡三万金第纳尔。他的继承者阿尔斯兰在位时终生向菊儿汗称臣纳贡。

到阿尔斯兰的两个儿子帖乞失和苏丹·沙赫争夺王位。帖乞失失势,逃亡西辽。耶律普速完的丈夫帮助他复位,但後来帖乞失反抗,西辽另立他的兄弟於呼罗珊,帖乞失後来成为东伊朗的主人。

1200年,在阿拉丁·摩诃末即位后,花剌子模国势逐渐开始兴盛。摩诃末为了摆脱西辽的统治,于1208年进攻臣属西辽的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城市),但反被西辽击败。由于当时西辽国内充满矛盾,撒马尔罕君主奥斯曼·伊本·易卜拉欣背叛西辽,自立为汗。于是,摩诃末又与奥斯曼相联合,共同夹击西辽,从中亚河中地区赶走了西辽势力。后来,摩诃末又击败奥斯曼,占领了河中地区,并向阿富汗进攻,于1215年征服了古尔王朝。[3]

分裂内讧

花剌子模沙赫伊勒.阿尔斯兰死(1172年)后,他的两个儿子塔喀什和苏丹·沙赫争夺王位。塔喀什失势,企图从喀喇契丹那里寻求避难。喀喇契丹的摄政皇后耶律诗为了驱逐苏丹·沙赫和帮助塔喀什复位,把率军入花剌子模的任务交给其夫。其夫完成了任务(1172年12月)。但是,尽管塔喀什把他获得的王位归功于喀喇契丹人,但由于喀喇契丹人强征贡赋的苛刻条件,他立刻就起来反抗,喀喇契丹人转变了他们的政策,支持他的兄弟苏丹·沙赫反对他。尽管他们未能够使苏丹·沙赫恢复花剌子模的王位,但他们借给他一支军队,苏丹·沙赫用这支军队去征服呼罗珊(他于1118年夺取莫夫、萨拉赫斯和图斯)。于是,苏丹·沙赫统治了呼罗珊,直到1193年他去世。他死后,塔喀什把整个呼罗珊重新并入他的花剌子模版图(1193年)。

塔喀什一成为呼罗珊的主人之后,就入侵伊刺克·阿只迷。上面已经提到过,该省是末代塞尔柱克苏丹、吐格利尔三世的王室领地。在1194年3月19日发生在刺夷附近的一场决定性战争中,巴格达哈里发纳绥尔邀请塔喀什打败并杀死了吐格利尔三世。这一胜利结束了塞尔柱克人在波斯的统治,使伊刺克·阿只迷连同刺夷和哈马丹一起转归花剌子模沙赫。 但不久因为土地关系哈里发和花剌子模沙赫逐渐闹翻,并交恶。

塔喀什之子、阿拉·阿德丁·摩诃末继位(1200-1220年在位)。他使花剌子模国达到了鼎盛,在他统治期间花剌子模国成为中亚的主要帝国。他的第一次行动是从古尔人手中夺取阿富汗地区。

当摩诃末的前两代沙赫们正在阿姆河下游创建花剌子模帝国时,另一支强大的穆斯林势力正在阿富汗境内崛起。直到当时,阿富汗一直是属于突厥族伽色尼王室,该王室还拥有印度的旁遮普。大约在1150年,苏里阿富汗人中的一个氏族起兵反抗在赫拉特和巴米安之间的古尔山区的伽色尼苏丹们。是年,古尔王朝首领贾汗·索兹掠夺其都城加兹尼,1173年贾汗·索兹的继承者吉雅斯·阿德丁长久地占领了该城。伽色尼王朝的苏丹们逃到旁遮普的拉合尔避难,把阿富汗地区让给了古尔王朝。在古尔王朝著名的希哈布·阿德丁·摩诃未统治期间(1163-1206年在位),古尔帝国向东发动了一次有影响的扩张。希哈布·阿德丁·摩诃末废黜了旁遮普的末代伽色尼王朝统治者们,吞并该省(1186年),从印度王公们手中夺取恒河流域(1192-1203年)。这些是当他受到与他同名的花剌子模沙赫摩诃末的进攻时,他所取得的成就。

两个摩诃末之间的第一次战斗发生在阿姆河畔,古尔王朝获胜,他们前往掠夺花剌子模本土(1200年)。花剌子模的摩诃末向他的宗主,即喀喇契丹的古儿汗求援,古儿汗派一位名叫塔延古·塔拉兹的人和他的另一个封臣,撒马尔罕的哈拉汗朝王子乌斯曼·伊本·易不拉欣一起领兵前往援助。幸亏有这些援军,花剌子模沙赫在赫托拉斯普才打败了古尔人,并把他们赶出花剌子模(1204年)。喀喇契丹人紧追古尔的摩诃末,并在巴尔赫以西的安德克霍给予他一次灾难性的打击(1204年9-10月)。这次胜利最终表明了花剌子模人对古尔人的绝对优势。但是,直到古尔王朝的摩诃末死(1206年3月13日)后,花剌子模的摩诃末才从古尔人手中夺取了赫拉特和古尔山区(1206年12月)。1215年,花剌子模沙赫夺取加兹尼城,完成了对阿富汗地区的征服。

花剌子模的摩诃末把他对古尔人的胜利归功于他的宗主、喀喇契丹的古儿汗。但是,他的感恩之情是短暂的。当其权力到达顶峰之后,他这位穆斯林的皇帝(因为大约在此时他采用了苏丹称号)和伊朗三分之二地区的君主,不能容忍继续充当这些异教契丹人的封臣和纳贡臣。哈拉汗朝的撒马尔罕王乌斯曼(1200-1212年)也是喀喇契丹人的封臣,他也有这种情绪。花剌子模的摩诃末在与乌斯曼达成了一项协议之后,于1207年占领布哈拉和撒马尔罕,并取代喀喇契丹成为该地区宗主。干是,花剌子模帝国囊括了整个河中。据志费尼记述,喀喇契丹人进入撒马尔罕发起反攻,但是,在一次战斗中,花剌子模人俘虏了塔延古将军,这次战斗或者是发生在费尔干纳安集延附近的伊拉米什草原,或者是发生在怛逻斯草原(1210年)。

摩诃末在撒马尔罕王、哈拉汗朝的乌斯曼的合作下击溃了喀喇契丹人,乌斯曼把对古儿汗的效忠转来效忠于摩诃末。但是1212年,乌斯曼对花剌子模人的这种服从感到厌倦了,起来反叛。摩诃末向撒马尔罕进军,占领并洗劫了该城,处死了乌斯曼(1212年)。于是,统治着突厥斯坦达两个多世纪的哈拉汗朝统治家族的最后一位代表也不复存在了。

最后,花剌子模的摩诃末于1217年骑着马作了一次穿越波斯的凯旋旅行,途中,他接受了阿塔卑们(或者说波斯各省内独立和世袭的突厥总督们)向他表示效忠,特别是法尔斯的萨尔古尔朝人的效忠。他一直来到阿拔斯领地伊拉克阿拉比的边界扎格罗斯山的霍尔湾。当他正要向巴格达前进时,他与哈里发发生了争吵。甚至连阿塞拜疆(大不里斯,不属他这次出巡地)的阿塔卑,也主动承认自己是花剌子模的纳贡臣。在这时(1217年),花剌子模突厥帝国北以锡尔河为界,东以帕米尔和瓦济里斯坦山区为界,西以阿塞拜疆、卢里斯坦和胡齐斯坦山区为界,它囊括了河中、大半个阿富汗和几乎整个波斯。

走向灭亡

1217年摩诃末向报达(巴格达)的哈里发发动战争,军队到达阿撒答巴忒,兵马冻死多半。摩诃末的母亲图儿干合敦是康里人,乘摩诃末远征之机,依仗康里将领,别居乌龙格赤(今土库曼斯坦乌尔根奇)另立朝廷,干预国政,遂造成母子不和。所以,花剌子模国虽拥兵四十万,但由于国家体制尚未成型,矛盾突出,离心力较强的原因,使得战斗力大打折扣。

元太祖十年(1215年),成吉思汗派使节到花剌子模王国,缔结通商贸易协定。成吉思汗按协定派出使臣与商队450人,500头骆驼,携带大批金银珠宝与商品前往通商。至讹答剌(一作兀都刺儿,在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西北),总督亦难出见财起意,诬指商队为间谍,上报国王屠杀之,侵吞商品与骆驼。成吉思汗为集全力攻金,避免中断贸易,争取和平解决,派出使臣,致书摩诃末责其背信弃义,要求交出凶手。摩诃末拒绝要求并杀害正使,剃光两位副使胡须,押送出境[4]

成吉思汗遂以攻金事付木华黎,而自谋征讨花剌子模之事。十三年(1218年),灭西辽后,蒙古西境遂与西域接壤。十四年(1221年蒙古大军攻占花剌子模国(现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地)的玉龙杰赤城,7天屠杀该城120万人!),成吉思汗亲统大军西征,历时五年。消灭收编40万军队,虽然自身也有20万伤亡,但夺取了花剌子模大片土地。[4]

在1219年至1221年,蒙古集结重兵进攻花剌子模,它标示著蒙古与中古大波斯外交和贸易失败的结果,也是「蒙古西征」的开始。当时雄踞中亚的花剌子模的国境面积相当於印度次大陆的大小。蒙古第一次西征带给了伊斯兰世界太多的毁灭,自残存无几而惊恐的花剌子模人民事後回忆,蒙古兵因「血腥屠戮」(集数十场作战)开始恶名昭彰;这场历时两年的国与国的战争,实际上不纯粹是一个中亚帝国的彻底毁灭,也将成吉思汗的残忍作战方式带到西方:迂回攻击;彻底、全面且恐怖,军队以武器屠戮民众。

扎兰丁即位后承袭花剌子模沙和算端称号。1221年初,扎兰丁离开里海返回旧都玉龙杰赤,花剌子模的突厥将领素骄模惧扎兰丁夺其军权,密谋害之。扎兰丁得报后,率亲信逃出,辗转到达哥疾宁后,在周边地区募集兵士,并结集约10万军队,进驻八鲁湾川,出击蒙古军获胜。成吉思汗当时称赞扎兰丁之武勇,并说过希望自己的儿子有这样的才能。

扎兰丁反击后,呼罗珊许多城市起而响应,反抗蒙古压迫。但扎兰丁两部将不和,军队分裂,力量削弱,不敢迎战成吉思汗亲自统率的蒙古大军,乃退至印度河畔。11月,扎兰丁被哲别和速不台的蒙古军包围,激战後,扎兰丁跃马渡河,逃入印度。1224年蒙古军退后,扎兰丁由印度回波斯,向阿拔斯朝借兵,先後据有起儿漫、亦思法杭等地区,阿姆河以西诸川尽为所有,势力复振。不久,因宿怨与哈里发纳绥尔发生争战;又出征阿塞拜疆和谷儿只吞并其国土,引起伊斯兰诸国不满,扎兰丁陷于孤立。

1228年,察合台率蒙古军进至亦思法杭,扎兰丁战败,单骑突围。蒙古军退后,他仍不重视防范强敌,继续进行抢掠和扩张战争,并出兵攻占起拉特,侵犯鲁木(位于小亚细亚)。1230年,被鲁木算端领导的各国联军击败于额尔占章,被迫议和而还。这时,蒙古大将拔都奉窝阔台汗之命统兵征讨扎兰丁,直取帖必力思,扎兰丁仓惶出逃。

在中亚迅速崛起的花剌子模遭遇到蒙古军团,武力即几乎被铲除殆尽。札兰丁王子未来得及继承花剌子模摩诃末的汗位,即在故国西境重整残兵。成吉思汗闻讯,派遣哲别、术赤等火速追击。1221年春,战败的札兰丁往更西方的高加索地区逃逸。

16世纪初,花剌子模南部地区出现了独立的布哈拉汗国。1512年,花剌子模绿洲居民起义,摆脱萨非王朝统治,拥立乌兹别克汗国王族成员为汗,建立独立的国家,即希瓦汗国。1873年被沙俄吞并。1920年建立花剌子模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24年解散,其领土并入乌兹别克和土库曼两个苏联加盟共和国。

疆域介绍

花剌子模位于被东部的克孜勒库姆沙漠及南部的卡拉库姆沙漠包围的干燥地带。古代阿姆河丰富的水资源为其提供了灌溉的便利,花剌子模成为农业生产高度发达的地区。

中心城市为乌尔坚奇(旧译玉龙杰赤)。古代为波斯帝国的一省。约公元前四世纪中 期,成为独立国。后受印度的贵霜帝国控制。3世纪时,波斯萨珊王朝重新控制花剌子模。公元700年前后被阿拉伯帝国征服。十一到十三世纪受塞尔柱突厥统治。领土扩至波斯、阿富汗一带。1218-1220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征服。1388年又被帖木儿帝国征服,后又归波斯统治。

区域文化

花剌子模的文化艺术海纳百川,独树一帜。波斯的史诗中收录了不少花剌子模的作品。公元前3世纪时,花剌子模居民使用阿拉美字母书写,后来发明了花剌子模文,写在羊皮或木片上,铸造的钱币上也刻有花剌子模文。可惜的是至今没有人能释读这种古老的文字。[1]

经济发展

花剌子模的古代居民很早就掌握了灌溉技术,农业因此十分发达。考古发掘出的灌溉渠网遗迹纵横交错,有的长达几十甚至几百公里,多为公元前8世纪-公元7世纪间修建的。灌溉工程的修建成为当时经济水平的一个标志。[1]

除了灌溉以外,花剌子模还曾在东西方贸易当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先是与叙利亚、埃及及黑海北岸的城市有贸易往来,后来又与波斯、印度交往密切。7世纪初,花剌子模成为贸易很发达的地区,手工业发展较快,曾遣使者朝贡中国,与中国建立了通商关系。[1]

城市建筑

花剌子模文明的另外一个象征是城市建筑。特别是从公元前6世纪-公元6世纪的建筑,考古都有发掘发现。很多当时的建筑巧夺天工,匪夷所思,后来被沙漠吞没,得以保存到了今天,仅发现的城堡遗迹就有几十座。因此,有的历史学家把花剌子模古国称之为“中亚细亚的埃及”。在建筑方面的成就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这些城堡的基座是河沙,可以防潮,遇到地震还有减震的作用。墙是用大块砖坯砌的,每块砖坯上还能看到一种特殊记号。砖坯之间用粘土粘牢,砖与砖之间还用天然石头加楔。与以中国为代表的古代东方建筑不同,花剌子模的古建筑基本上不用木料,因为绿洲上很少有树木。[1]

考古发现

在许多世纪以前,一些不知名的工匠在花剌子模古国地域建起了众多难以攻克的要塞,直至今日这些宏大的建筑物仍让一些科学家和旅行者惊叹不已。

花剌子模绿洲四周的克孜勒库姆沙漠是一片神奇的沙漠。在一个个新月形沙丘中间,在苏尔塔努伊兹山支脉的荒丘上,到处都可以看到一些人工活动的遗迹,有呈虚线向几十公里开外延伸开去的古代沟渠残痕,有不少大村落和城市的废墟。今天这里已经荒无人迹。一些乌鸦、蜥蜴和蛇如今成了昔日花剌子模废墟的主人。人们一来到这里,便有一种置身于妖魔鬼怪王国和物质化的海市蜃楼世界之中。

有人常把花剌子模古国地域称之为“中亚细亚的埃及”,应该说这个比喻还算恰当。因为在世界上还很难找到这么一个相对地域不大却集中了如此众多古建遗址的地方,这里仅古代要塞就不下几十座。它们像古埃及的金字塔,给第一次造访这里的人一种深深的震撼,他们不由得一下子产生好些问题:在缺乏应有建筑机械的情况下,古代工匠们是怎样建起如此高大的建筑物呢?它们又何以能保存至今?因为这些建筑绝大部分都已经有了两千年的历史。而据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历史、考古和民族学研究所对一度曾经非常强大的花剌子模古国防御工事有过一番研究的有关专家介绍,花剌子模在新世元初期曾经相当繁荣,多处都在大兴土木。

花剌子模所有要塞的建筑原理几千年来都保持不变。基座一定得用河沙,因为有防潮作用,而且碰到地震有减震的作用。墙是用大块砖坯砌的,这样的砖多少年来仍坚硬无比,就是现在也还可以用来盖房子。而且在每块砖坯上还能看到一种特殊记号。它们到底工匠留下的记号,还是皇族姓氏的标记,到今天也没有人能说清楚。砖坯之间的粘合剂用的是粘土,就是要塞内用梯形砖坯砌起来的拱式楼板也能把得牢牢实实。砖与砖之间用天然石头加楔。木料实际上不用,因为这一带地方不长树木,但古代的工匠看来是没木头也行。还有意思的是,新纪元初期的建筑师就已经考虑到用水管将邻近水渠里的水引进要塞。水管是用陶土烧制,直径有50~60公分粗,这样的水管可以用上很多年。

古代工匠的盖房速度还相当快,两三个月即能盖起一座要塞。建筑师还相当懂行,对各种建材的质量都很了解,反正是经他们盖的要塞已经经受了时间的考验。无论是风雨和摄氏零上50度的酷暑,还是公元712年曾率兵攻下花剌子模的阿拉伯统帅库捷伊巴和后来蒙古大军的进袭,不少要塞如今看上去仍像其主人刚刚扔下似的。可奇怪的是,尽管这些要塞如此高大雄伟,又保持得如此完好无损,可知道的仅限少数一些专家。也许是它们都盖在远离通衢要道很远的地方,没有当地历史学家当向导一般人还真去不了。

要塞的选址问题也是古代中亚地理学史上的一个奥秘之一,对此说法不一。按说人们都是千方百计尽量择泽而居,可这里的要塞所在地离水源都很远,阿姆河畔就找不到一处大型的防御工事。这可能是花剌子模的古代居民都想把要塞建在自然高地上,可阿姆河两岸很难找到这样的高地。于是花剌子模居民决定挖几十甚至几百公里的沟渠来解决供水问题。这可是非常浩大的工程,很可能有成千上万的民工在白天黑夜不停地挖。

另外,选址还兴这样的迷信:从相中的地块附近捉一只野兽来杀,如果医生发现该野兽有某种疾病的症状,就不能在这里盖房子,因为这种病有可能传染给人。

除此之外,建要塞需要大批如河沙和粘土这样的建材。至今也还弄不明白,那些古代工人是怎样解决建材供应问题的。反正是河沙和粘土被源源不断地从几十公里开外的地方运来,肯定当时沙漠里有不少驮运队起到了运输大队的作用。

其结果是花剌子模留下了令世人无不震惊和叹服的工程。就举建于公元1世纪的托普拉克·卡拉(土城)为例,该城的城墙总长就有1公里还多,是一座完整的城市,历史学家在城内发现有不下10个街区。就因为城市是建在平原上,所以一定得筑高墙以防敌人来犯。墙高10米,在最高处还建了一座城堡。

另一座卡孜勒·卡拉要塞(红城)的宏伟程度也丝毫不比前者逊色,它曾于1~7世纪起到镇守边关的作用。尽管其规模不算太大(65х65米),但曾经是一块使敌人感到难啃的骨头。城墙是双层的,宽8米,高15米。要塞本身2层,第一层有4米高的柱脚,好让敌人的攻城炮发挥不了作用。

要说选址得当,阿雅斯·卡拉(风城)可谓最理想。就是轻装爬上这块建有要塞的自然高地也很吃力。据历史学家推算,该要塞建于公元前4~3世纪,可奇怪的是像是没人用来抵御过敌人。还有一种意见,认为要塞不知何故没有竣工。考古学家没在里面发现有住过人的迹象,而且还找到不少已经备好却没用过的建材。更让人不得其解的是,这座已经风雨剥蚀了1千多年的古建筑就像是刚刚被人遗弃似的,其冷峻的红土墙和高耸的塔楼至今仍令人望而生畏。

这些规模不小的古要塞遗址有着不少传说和故事。民间还传说许多要塞下面都挖有由恶魔看守的地道,谁要想进去找宝,准得把命送掉。可考古学家们多年来在这里爬上爬下,也没一个送命的。至于说下面是否有宝,科学家并不排除这种可能。问题是古代花剌子模的许多类似建筑至少还有一半没有很好研究,比如卡孜勒-卡拉要塞就干脆没人光顾过。

总之,人们对古代花剌子模还知之甚少。这个古国的诸多古城直至今日都还处在沉睡之中,其编年史尚存在不少急需填补的空白。随着时间的推移,花剌子模古国迟早总会揭开自己神秘的面纱。

帝王世系

君主列表: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