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国民党高级将领)

由网友(您的小可爱已下线)分享简介:黄维(一九零四年二月二八日⑴九八九年三月二零日),字悟尔,江西贵溪人,结业于黄埔军校,中国人民党低级将领。曾到场淞沪会战、武汉守卫战、缅甸反扑等战役,立下赫赫军功,历任人民反动军第9军团少、人民当局军事委员会低级顾问以及结合后勤总司令部副总司令等职。后正在淮海战争中兵败被俘。一九七五年,做为最初1批战犯被赦,随前任天下政...

黄维(1904年2月28日-1989年3月20日),字悟我,江西贵溪人,毕业于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

1975年,最后一批被特赦的国军高级将领,除了黄维还有谁

曾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缅甸反攻等战争,立下赫赫战功,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和联合后勤总司令部副总司令等职。后在淮海战役中兵败被俘。1975年,作为最后一批战犯被赦,随后任全国政协委员致力于军史研究。1989年3月,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终年85岁。

中文名

黄维

出生地

江西省贵溪市

别名

黄悟我

职业

军人

民族

汉族

信仰

三民主义

出生日期

1904年2月28日

逝世日期

1989年3月20日

国籍

中国

性别

毕业院校

黄埔军校一期生

人物生平

1904年2月28日黄维出生于江西贵溪盛源乡农家,父早逝。黄维早年毕业于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后因经济拮据他考入鹅湖师范,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回乡任小学教员。

1924年,因在学校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与当地乡绅交恶而被迫弃职离乡。经方志敏安排,找到中共江西地下省委负责人赵醒侬,由他做为介绍人进入黄埔军校一期,和陈赓等成为同班同学。毕业后,黄维在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和与直系军阀孙传芳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所以他也很快得到提拔。

1927年随着国共之间的分裂,黄埔一期的学生也走向不同人生道路,黄维与宋希濂、杜聿明、郑洞国等人仍然追随“校长蒋介石”,而陈赓、徐向前却选择了共产党。

1929年,到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主办的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一期学习。三年后毕业仍回到第十一师,得到当时任第十八军军长的陈诚的厚爱和信任,被提升为第三十一旅旅长。

1932年,黄维在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一期毕业后,回到第11师,当时任第18军军长的陈诚对他非常赏识。黄维由此也被视为陈诚“土木系”的一位重要将领,34岁那年,黄维担任了18军军长。

1933年3月,参加了蒋介石发动的对中央红军的第四次“围剿”。失败后,奉令开往崇仁,担任防守任务,并升为第十一师副师长。5月,蒋介石又直接组织指挥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7月,第十八军编制装备改革,黄维就任第十一师师长,到庐山军官训练团受训。受训期满,率部在黎川附近的樟树、横村地区与红军作战。

1934年10月,红军突围长征后,他率第十一师留在韶关、大庚岭一带,担任“清剿”任务。

1935年7月,第十八军各师进入浙江境内,担负"肃清"在浙西南地区红军的任务。

抗战时期

1937年,奉命赴德国深造,原定一年,因抗日战争爆发,被提前召回国。

1937年,9月下旬,黄维接任第十八军第六十七师师长职,率部抵抗。淞沪抗战时的罗店之战是黄维的成名之战。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生生守了一个星期,打到最后黄手下的三个团长,一人战死二人重伤,师部除一个电报员,连文书、炊事员都拿枪上去了,战后整编,活着的人连一个团凑不上。 当时,国府的宣传机构曾大肆宣传黄师长的忠勇可嘉。不过事后,也有不少人说当时黄的指挥死板僵硬,“书呆子黄维”的名声就此落下。淞沪会战后,他奉令率部转到皖南山区。

1938年,升调第十八军军长,在赴江西途中受蒋介石召见。召见时蒋介石送他一张照片留念,并将黄维的号“悟我”改为“培我”。武汉会战时,他将第十一师、第六十七师部署在九江至南昌的南浔路德安地区一带。9月1日,日军第九师团一部乘第三十集团军部署未定,突破阵地,沿瑞德公路窜扰南浔路之马回岭。黄维率第十八军协同其他部队对其逐次截击、堵击,在马回岭与日军展开激战,使日军迂回德安的企图彻底破产。

1939年,日军攻占越南后,在滇越边境集结兵力,企图进攻云南,严重威胁我国西南各省。黄维继任第五十四军军长(第54军属于中央军精锐劲旅,装备优良,下辖三个师,第14师阙汉骞部、第50师杨文瑔部、第198师王育瑛部),由昆明赶赴滇越边境驻防,率第五十四军抗击日军入侵。第五十四军隶属于第九集团军,集团军总司令关麟征与黄维有矛盾。不久,蒋介石调黄维任军事委员会中将高参。黄维遂由昆明偕妻子儿女回到故乡江西贵溪。

1944年,日军侵入贵州,直接威胁着当时的陪都重庆。国民党政府为扩大兵源,号召知识青年从军入伍。蒋介石将“军事委员会督训处”改组为“知识青年从军青年军编练总监部”,总部设在重庆,由黄维任副总监。黄维主持工作一年多,培训学员达五六千人之多。日本投降后,青年军分编为三个军。

解放战争

1946年6月,黄维被委任为第三十一军军长,并奉命率部赴台湾。部队到福建集中后,又改调浙江余杭和绍兴地区,实施预备军官训练。但因广大青年不愿打内战,所以这次征集青年军的工作远没有第一次那样顺利。

1947年春,黄维被调到国防部联勤总部任副总司令。秋天,又到武汉筹备创办新制军官学校,任校长。这个学校是根据美国顾问团的建议而成立的,准备仿照美国西点军校的体制建校,培养国民党陆海空三军军官。

1948年11月6日,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徐州“剿总”司令刘峙严令黄维兵团快速向徐州集中。黄维遂率第十二兵团于8日由驻马店出发,经蒙城、宿县向徐州靠拢。一周后,到达阜阳。20日上午到达浍河以南地区,发现解放军已经沿浍河占领阵地,黄兵团再前进已不容易。遂将兵团司令部进驻南坪集。此时,解放军乘虚占领蒙城,切断了第十二兵团的退路。25日,解放军在双堆集地区将运动中的黄维兵团四面包围。

1948年12月15日,第十二兵团除副司令胡琏等人逃脱外,整个兵团彻底覆灭。

改造生涯

黄维被俘后,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他刚到功德林时一身患有五种结核。经医护人员四年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病症得到了根治。

1975年12月,黄维获得特赦。随即被安排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作,任文史专员,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很关心家乡的建设事业,几次回家乡探亲。

1983年,他出席了第六届全国政协会议,被选为常务委员。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时,他专门撰写回忆文章,表达了对当年同甘共苦,如今还在台湾的老同学的怀念之情。他在给老同事的信中写道:“祈求祖国统一,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统一早日实现,我当亲赴台湾和你们把酒言欢。”

1985年秋,黄维回到家乡贵溪。

家庭成员

妻子蔡若曙,女儿黄慧南,女儿于1948年9月出生。

黄慧南抗日名将黄维次女。1948年9月生,江西贵溪人。1994年4月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曾任北京市崇文区政协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副主任药师,民革北京市委常委,民革崇文区工委主委,北京市药监局崇文分局监督员等。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