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综合类 211工程 双一流 公办 普通本科)

由网友(没有结局的爱、)分享简介:贵州大教(Guizhou University,简称贵大)是教诲部取贵州省国民当局建立的“部省合修”低校,位各国野“单1流”“二一一工程”“1省1校”重心设置装备摆设低校,进选国度“二零一一规划”“一一一规划”“卓著法令人材教诲造就规划”“卓著农林人材教诲造就规划”。[一][二]黉舍座落于贵州省贵阴市,现任党委书忘李修军、校少...

贵州大学(Guizhou University,简称贵大)是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成立的“部省合建”高校,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一省一校”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2]学校坐落于贵州省贵阳市,现任党委书记李建军、校长宋宝安[3]校训为“明德至善、博学笃行”。[4]

高考志愿 最容易被遗忘的三所211大学, 挽救高考失误的机会

截至2022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4637.61亩,校教职员工4134人。学校设有39个学院,“双万计划”一流专业总数84个,12个学科门类,其中农业科学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4]

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贵州大学”校名。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4]

截至2022年,贵州大学位列软科2022中国大学排名第125名[5]

中文名

贵州大学

外文名

Guizhou University

简称

贵大(GZU)

院校代码

10657

主要院系

人文学院、法学院、管理学院、药学院、矿业学院、农学院

校址

花溪北校区(校本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花溪大道南段2708号 花溪南校区: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霞辉路 花溪西校区: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甲秀南路

硕士点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2个[6]、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7][6]

博士点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6]、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6]

主管部门

贵州省

全国综合排名

125名(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8]

属性

双一流(2017、2022)[9]

院系设置

39个学院

校训

明德至善、博学笃行

校歌

贵州大学校歌

现任校长

宋宝安[3]

国家重点学科

1个

创办时间

1902年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综合

博士后流动站

科研流动站8个[6]

主要奖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83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20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文明校园[4]

党委书记

李建军[3]

ABC排名

第95名(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10]

历史沿革

1902年,在贵山书院(创建于1735年)的基础上,贵州巡抚邓华熙在奏章中正式奏请设立贵州大学堂,邓华熙任命候补道尹嘉诏为监督,聘请周恭寿、廖杭等为教习。

1904年贵州巡抚曹鸿勋对贵州大学堂实行整顿,将名称为贵州“高等学堂”。

1905年,分两批派出20名学生赴日留学,由学堂教习周恭寿带队。这批赴日留学生中的尹笃生、周步瑛、王佩芬等人回国后积极推进新学,并在学堂任教,成为了贵州大学早期办学的骨干力量。11月,贵州高等学堂改名为“贵州高等学堂预备科”。

1906年,时任贵州巡抚的岑春萁将贵州高等学堂预备科再次整顿,改为贵州师范学堂。

1909年,贵州师范学堂改办为“贵州官立矿业中学堂”。

1912年5月,矿业中学堂被迫停办。未毕业的学生和教学设备等全部转入贵州省立农林学校。

1916年,该校改名为贵州省立贵阳甲种农业学校,1927年奉令停办,并入1928年3月设立的省立贵州大学。

1926年6月,周西成主持黔政,将贵州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省立第二中学和贵阳甲种农业学校停办,并以省立二中定为校址,于1928年3月成立贵州大学,周恭寿兼任校长。设经济、医学、土木工程、矿业专科和文、理两个预科。

1929年5月,省城秩序顿时大乱,周恭寿去校长职,学生纷纷回家,贵州大学于1931年1月被迫停办,其校址用于开办贵州省立贵阳高级中学。

1939年冬,贵州省第一届临时参议会上,提出了“设立贵州大学”以培养抗战建国人才的建议。1940年1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审议,行政院通过,决定先设立国立贵州农工学院,选定贵筑县花溪镇为院址。

1942年5月,行政院决议成立国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归并国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大学于农工学院外增设文理、法商两学院。5月22日,行政院任命张廷休为国立贵州大学校长,学校制定了“坚毅笃实”四字校训。至1948年6月,全校4个学院,16个系、1个专修科、1个先修班。

抗日战争时期,贵州大学的男儿参加中国远征军、开赴抗日前线。内战时期,以贵州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史健为代表开展一系列爱国民主运动,先后组织起“高原社”“民主社会革命社”等民主团体和举行数次反暴力反压迫的示威游行,其中以1949年3月间反饥饿运动最为声势浩大。

1949年11月25日,贵阳市军管会正式接管国立贵州大学,贵州大学在民国时期的阶段结束。

1950年10月,按教育部规定,国立贵州大学改称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贵州大学”校名,成为主席题名为数不多的高校之一。

1952年,川北大学(农艺系)并入贵州大学。1953年全国高等院系调整,将文理学院大部分并入贵阳师范学院,部分工科专业并入重庆大学,农学类并入西南农业大学,外文系调入四川大学,工学院各系调入云南大学,法学系调入西南政法学院,经济系调入西南财经学院。院系调整后的贵州大学,在原来农艺系基础上,于1954年在原国立贵州大学校址建立了贵州农学院。

1958年7月3日,贵州省委决定在贵阳师范学院恢复重建贵州大学与贵阳师范学院分校,以1953年调整到贵阳师范学院的贵州大学文理学院为基本构架进行复校。设中文、外语(英语、俄语专业)、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8个系9个专业,8月正式招收新生721人。

1997年,贵州大学农学院的回归则继承了老贵大最具渊源的专业-农学以及老贵大的校址。

1959年,贵州民族学院(今贵州民族大学)并入贵州大学,1974年与贵州大学分离。一个月后,贵州大学迁入花溪区新校址。2001年成为“西部大开发”教育部重点建设大学。

2004年8月,教育部与贵州省政府在原贵州大学、贵州工业大学的基础上组建了新的贵州大学。

2005年9月8日,贵州大学经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三部门批准,与中国政法大学等11所高校进入“211工程”大学建设行列。

2010年,成为高招自主选拔录取招生(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作。

2011年,进入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院校行列。

2012年11月,入选教育部“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14所重点建设大学之一。12月,贵州大学举行建校110周年庆典。在花溪十里河滩调研的胡主席欣然命笔,为贵大写下贺词。在校庆上贵州大学与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云南大学、中南大学、广西大学等中西部八所综合型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3年3月,学校进入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7月,发起创建“中西部高校联盟”,并为秘书处单位。

2014年1月,教育部、科技部批准贵州大学建设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2015年12月,贵州大学与贵州省人民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举办贵州大学医学院。

2016年11月23日,贵州大学与湄潭县人民政府共建贵州大学茶学院正式揭牌。

2017年5月,入选贵州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1]9月,入选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11月,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12月19日,成立“贵州大学新媒体联盟”。

2020年1月,入选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12]

2021年9月,贵州大学再次入列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系列,“双一流”建设进入新阶段。[13]

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贵州大学在列。[9]4月,由该校副校长陈祥盛教授牵头中药材团队申报的“西南地区天麻、三七等中药材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获批立项,项目总经费7560万元。8月15日,软科发布“2022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贵州大学在世界排名位列601-700位段,在中国内地排名位列94-114位段。

办学条件

截至2022年6月,学校设有39个学院、开设137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及艺术学12类。[4][14]

贵州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

本科专业(类)

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汉语言文学、新闻学

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哲学

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

历史学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缅甸语、日语

贵州大学法学院

法学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经济与贸易类(含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类(含财政学、金融学)、农林经济管理

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管理

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

文化产业管理、旅游管理、旅游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政治学类(含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类(含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贵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类(含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

贵州大学物理学院

物理学

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类(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

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示范学院)

人工智能、软件工程

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贵州大学大数据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类(含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工业设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贵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类(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

贵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类(含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类(含建筑学、城乡规划)

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材料类(含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

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化学类(含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化工与制药类(含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贵州大学矿业学院

测绘工程、矿业类(含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地质类(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含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酿酒工程)

贵州大学茶学院

植物生产类(含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烟草)

贵州大学烟草学院

贵州大学农学院

农业资源与环境

贵州大学林学院

林学类(含林学、森林保护)、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园林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动物生产类(含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草业科学

贵州大学药学院

药学、制药工程

贵州大学医学院

护理学

贵州大学北阿拉巴马国际工程技术学院(筹)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环境科学(中外合作办学)

贵州大学人武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物流管理、电子信息工程、公共事业管理

贵州大学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声乐)、音乐表演(键盘)、音乐表演(管弦)、音乐表演(民乐)、音乐表演(少数民族音乐)、音乐表演(器乐)、音乐表演

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影视导演、舞蹈表演

贵州大学美术学院

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雕塑

贵州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学类(含体育教育、休闲体育)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9月,学校有在职教职工3930人,其中,专任教师2523人,教授519人、副教授1136人,具有博士学位1037人、硕士学位1444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率专家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科技人才”12人、贵州省核心专家11人、贵州省省管专家47人。此外,有连续3平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录1人、连续4平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人。[15]

中国工程院院士

马克俭(专职)、宋宝安

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李建军、洪名勇[16]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6月,贵州大学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部省合建高校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学科群2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9个、区域一流建设学科7个;ESI全球前1%学科4个,植物与动物科学、化学进入ESI全球前3‰和5‰;农业科学、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4]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植物保护、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林学、地质学、数学

重点学科

贵州大学重点学科

学科类型

学科名称

国家重点学科

农药学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植物保护

国内一流建设学科

植物保护

大数据科学与技术学科群

生态学

农林经济管理

生物学

化学

法学

林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区域一流建设学科

土木工程

应用经济学

物理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冶金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

公共管理

省级特色重点学科

民族学

农药学

土木工程

畜牧学

材料学

矿业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物理学

食品、酿酒科学与工程

森林培育

地质学

生物工程学

机械工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数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生物学

冶金工程

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农林经济管理

省级重点学科

化学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造林学

采矿工程

基础数学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结构工程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作物遗传育种

农业经济管理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汉语言文字学

化学工艺

材料学

果树学

理论物理

企业管理

民族学

农药学

作物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公共管理

哲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态学[17]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植物保护、哲学、法学、化学、土木工程、作物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林学、物理学、畜牧学[18]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软件工程、生态学、统计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学、安全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林学、草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

特色重点学科
学科名称级别
农药学省级
土木工程省级
畜牧学省级
材料学省级
矿业工程省级
化学工程与技术省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省级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

金融、法律、社会工作、汉语国际教育、翻译、工程、农业、兽医、风景园林、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艺术、应用统计、体育、新闻与传播、林业、工程管理等[19]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承担各类教学改革项目,拥有2门国家精品课程、国家一类特色专业9个、二类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示范性专业17个,另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矿物加工工程、酿酒工程、植物保护、动物科学、林学、工程管理、农林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工作、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冶金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采矿工程、农学、旅游管理、音乐表演、视觉传达设计[20]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日语、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物联网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测绘工程、环境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安全工程、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草业科学、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音乐学、表演、绘画、哲学、经济学、社会工作、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科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冶金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信息安全、土木工程、地质工程、采矿工程、食品科学与工、 建筑学、城乡规划、农学、烟草、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医学

  • 国家级教学团队

机械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何林)、昆虫学教学团队(金道超)

  • 国家级精品课程
课程名称所属院系课程层次所属学科级别负责人
液气压传动与控制机械工程学院本科机械类国家级黄放
矿物加工学矿业学院本科地矿类国家级张覃
  • 特色专业

教育部一类特色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汉语言文学、自动化、林学、冶金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哲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教育部二类特色专业:采矿工程、植物保护

贵州省特色专业:哲学、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矿物加工工程、生物工程、水产养殖、社会工作、农业资源与环境。

贵州省示范性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汉语言文学、自动化、林学、经济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资源勘查工程、土木工程、法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物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植物保护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贵州大学农业生物实验教学中心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6月,学校与43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195所院校、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院校,先后在冈比亚大学设立孔子学院、美国普莱斯比学院设立汉语教学中心,分别与美国、英国、加拿大高校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此外,学校在SEAMEO(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AUN(东盟大学联盟)、EPU(欧亚太平洋学术协会)等国际组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以来,学校连续14年主、承、协办了“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动。

学校是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对口合作建设高校,与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学校积极推动贵州高等教育发展,与贵州省9个市(州)高校开展对口合作。同时,学校与茅台集团、大北农集团、国家天文台、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磷化集团、中烟贵州分公司、贵阳农投集团、江苏丰山集团等500多家企业和科研单位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4]

2019年,贵州大学与英国林肯大学合作举办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1]

2019年8月8日,教育部批准贵州大学与美国西卡罗莱纳大学合作举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2]

2021年11月11日,教育部下达《关于同意设立贵州大学北阿拉巴马国际工程技术学院的函》,批复设立贵州大学北阿拉巴马国际工程技术学院,中外合作办学者分别为贵州大学和美国北阿拉巴马大学。[23]

学术研究

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有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5个、贵州大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111”引智基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技术转移机构1个、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心)6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土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中心)56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和示范基地9个。[4]

2022年,教育部公布了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其中包括以贵州大学宋宝安为带头人的农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

科研平台

级别

科研平台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

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基地

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训基地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喀斯特山区植物资源利用与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高性能计算化学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教育部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西南药用生物资源工程研究中心

共建教育部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高原山地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高性能计算化学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生化工程中心

贵州省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

贵州省材料技术创新基地

贵州省现代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CAD应用工程技术中心

贵州省光电子技术及应用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微纳电子与软件技术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博弈、决策与控制系统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大环化学与超分子化学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药用植物繁育与种植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电力系统智能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生物质化学利用工程实验室

贵州省智能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贵州省烟草品质研究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激光技术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贵州山地农业病虫害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材料结构与强度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企业技术中心

省级人文社科基地

中华传统文化和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中心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

喀斯特地区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中国西部能力研究中心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贵州省先进材料与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贵州省节能建筑与钢结构协同创新中心[24]

“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高效低风险农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科研成果

2011年至2014年,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590项。其中,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37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266项,获授权专利455项,11人获贵州省青年创新人才奖。发表论文113篇,被EI、ISTP、SCIE收录143篇。出版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世界佛学文库”、国际视野中贵州人类学苗学(第一辑)、国际视野中贵州人类学˙彝学(第二辑)等图书。

学术资源

  • 图书馆藏

截至2021年底,贵州大学图书馆有纸质文献375万册,电子图书366万余册,电子期刊4.9万余种129.9册,学位论文816.07万篇,音视频72676.3小时;有各类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90个(包含CNKI、维普、万方等中文全文数据库,以及ACS、EI、IEL、Sage、Springer、Wiley等外文全文数据库),初步形成了印刷型文献资源与电子文献资源收藏结构合理、应用广泛的馆藏布局。[25]

学术期刊

贵州大学学报是贵州大学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培养学术科研人才的重要园地。贵州大学学报共有五个学术刊物,即《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地农业生物学报》、《教育文化论坛》、《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设有“理论探讨”、“阳明学研究”、“中国古代辞赋研究”、“西方哲学研究”、“红楼梦研究”、“钱钟书研究”、“贵州民族文化研究”等专栏,在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该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全文收录,同时被认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评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该刊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贵州省优秀期刊、贵州省一级期刊。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该刊在贵州省历届高校学报评比中都名列前茅,1989、1990、1991年均荣获贵州省高校学报评比一等奖。1990、1993、1995年三次荣获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三等奖。该刊是中国科学院CSTA中心首批收录的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许多权威刊物、数据库等收录。1999年度《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全国500多家高校自然科学学报排名中名列第48位。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该刊作为中文科技核心期刊与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其影响因子从2005年的0.251提高到0.386,成为贵州省影响因子最高的学报;《山地农业生物学报》获得“贵州省首届优秀期刊提名奖”,入选“中国农业核心期刊”。

《教育文化论坛》

该刊为贵州大学以及省内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教学、研究、学科建设、服务管理、实践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服务,为促进和推动教育文化事业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创刊于1987年,原为贵州省艺术专科学校学报,并入贵州大学后更名为“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是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唯一一份的艺术类专业期刊。

学术交流

截至2022年4月,学校目前与43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195所院校、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院校,先后在冈比亚大学设立孔子学院、美国普莱斯比学院设立汉语教学中心,分别与美国、英国、加拿大高校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此外,学校在SEAMEO(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AUN(东盟大学联盟)、EPU(欧亚太平洋学术协会)等国际组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以来,学校连续14年主、承、协办了“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动。[6]

学校是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对口合作建设高校,与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学校积极推动贵州高等教育发展,与贵州省9个市(州)高校开展对口合作。同时,学校与茅台集团、大北农集团、国家天文台、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磷化集团、中烟贵州分公司、贵阳农投集团、江苏丰山集团等500多家企业和科研单位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实施贵州省“三区科技人才支持”“科技特派员行动”“博士村长”“111博士工程”“教授、博士进企业”等行动计划,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提升合作层次,校地合作覆盖全省9个市(州)各区县。[6]

2019年,贵州大学与英国林肯大学合作举办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2019年8月8日,教育部批准贵州大学与美国西卡罗莱纳大学合作举办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文化传统

校徽

学校将贵州大学的简称“贵大”两个字组合在一起,体现了现代感、融合感和贵大的特色,篆书的表现形式,体现了贵州大学的历史积淀,标志包含的专用字体、英文以及“1902”的数字传递了贵州大学信息,图形整体感强,醒目、易记。

校歌

溪山如黛

常沐春风

学府起黔中

明德至善

博学笃行

大地贮潜龙

明道济世

见贤思齐

报国为民志气同

眺望万千学子

江山处处旭日方东

校训

明德至善、博学笃行。

贵州大学校训体现了百年贵大追求真理、崇尚完美并且强调博学和实干,为国家民族不遗余力的精神底蕴。它和60余年前国立贵州大学的创始人张廷休先生确立的国立贵州大学校训“坚毅笃实”有着清晰的传承关系,又结合了时代赋予当今贵州大学的新要求,承先启后,继往开来。起点更高,目标更为远。和老校训相比,虽然只增加了四个字,但内涵更加深厚、对传统文化理解更丰富,可谓“和而不同”。

校训中的“明德至善”取自《大学》卷首“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大学的根本宗旨,首先在于了解和彰显人性固有的内在道德光明,然后必须亲近人民并竭尽全力为之服务,最后则要通过个人修身与社会实践,使社会和人都臻于和谐圆满的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这是做人、做学问的理想途径,也是中国文化人精神追求的最高的目标。“博学笃行”见于《礼记?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儒家先贤做学问的方法论,它与“明德至善”珠联璧合:“明德至善”提出了终极目标,“博学笃行”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方法。这些至理名言两千多年来被推崇倍至,也为近现代中国高等学府所遵崇。所以,贵州大学的校训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新的理解和诠释。

学校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李建军

党委副书记、校长

宋宝安

党委副书记

骆长江、令狐彩桃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唐本文

党委常委、副校长

李军旗、马建峰、张大林、陈祥盛、吴攀

副校长

漆思[26]

挂职副校长

周傲英

历任领导

贵州大学历任校长
任数姓名任期
第一任邓华熙1902
第二任周恭寿1928-1930
第三任李书田1940-1942
第四任张廷休1942-1949
第五任丁道衡1949--1952
第六任赵凤歧1952-1953
第七任罗登义1953-1958
第八任田君亮1958-1967
第九任胡显银、曲沭、黄辅忠1967-1979
第十任田君亮1979-1984
第十一任李详1984-1990
第十二任祝开成1990-1997
第十三任徐采栋1997-2002
第十四任陈叔平2002-2012
第十五任郑强2012-2016
第十六任陈坚2017-2018
第十七任宋宝安2018-

知名校友

贵州大学知名校友
院士徐采栋中国科学院院士国立贵州大学教授,原贵州大学校长
宋宝安贵州大学副校长,“农药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2015年被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肖序常中科院院士 国立贵州大学46级地质系学习
周卫健中科院院士 贵州大学外语系毕业
学界郝小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贵州大学化学系毕业
张克勤云南大学副校长 原贵州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毕业
石亚军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 贵州大学哲学系毕业
陈祖武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所长 贵州大学历史系毕业
蔡曙山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基地主任、心理与认知科学中心主任,国际符号研究会理事、国际符号交际学院院士 贵州大学哲学系毕业
袁世鹰焦作工学院(今河南理工大学)原党委书记兼院长 原贵州工学院电机系毕业
伍鹏程贵州师范大学校长 贵州大学数学系毕业
王华祥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原贵州省艺术学校美术系毕业
姜澄清鲁迅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原贵州大学教授、图书馆馆长
党政军界雍文涛原国家林业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贵州大学专修科毕业
王正福原贵州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原贵州农学院林学系林学专业
谌贻琴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陈世炬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央文明办副主任(正部长级)贵州大学哲学系毕业
叶小文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正部长级) 贵州大学哲学系毕业
辛维光中央纪委驻国务院办公厅纪检组组长,十九届中央纪委委员贵州大学哲学系毕业
龙永图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席,原外经贸部原部长、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 贵州大学外语系毕业
蒋黔贵第十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原贵州工学院化工系毕业
凌毓勋原国家物资部副部长 贵州大学经济学系毕业
段敦厚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贵州大学哲学系毕业
龙超云原贵州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 贵州大学中文系毕业
秦如培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贵州农学院农学系农学专业毕业
慕德贵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贵州工学院机械系机械制造及工艺设备专业毕业
刘远坤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贵州农学院农学系农学专业毕业
孙国强贵州省政协副主席 贵州大学哲学系毕业
陈鸣明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秘书长 ,十八届候补中央委员 贵州大学哲学系毕业
工商界罗冰生首钢集团原董事长 原贵州工学院冶金系毕业
舒骋随锐科技(SUIRUI)董事长兼CEO 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硕士毕业
袁仁国茅台集团董事长 原贵州工学院工业企业管理专修科毕业
鲁石世纪中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原贵州工学院土建系毕业
唐斯庆贵州电网公司总经理 原贵州工学院电机系毕业
熊宇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 贵州大学应用数学专业毕业
司法界蒋 庆因公牺牲的“全国模范法官” 贵州大学法律系毕业
文化界何士光作家 贵州大学中文系毕业
余未人诗人 贵州大学中文系毕业
宁 静著名电影演员 原贵州艺术高等专科学校表演系毕业
聂 远著名电影演员 原贵州艺术高等专科学校戏剧系毕业
朱习爱歌手,代表作品有歌曲《小棉袄》、毕业于贵州大学艺术学院,曾获得中国好声音贵阳赛区亚军。

校区地址

花溪北校区(校本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花溪大道南段2708号

花溪南校区: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霞辉路

花溪西校区: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甲秀南路

学校荣誉

时间
荣誉名称获奖主体
2022年2月14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贵州大学植物保护学[27]
2021年2月贵州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贵州大学武装部
2021年1月17日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贵州大学团委[28]
2009年1月第二批全国文明单位贵州大学
2017年11月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贵州大学

获得排名

时间榜单名称
排名
2022年5月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第95位[10]
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125位[8]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