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新闻社主办的报刊)

由网友(伊人独醉〞)分享简介:二零零零 年 一 月 一 日邪式出书刊行,以“作用有作用力的人”为办刊宗旨,是权势巨子时政类期刊。《中国新闻周刊》[一] 承袭“国际视线、中国态度、本创诉求、业余精力”准则,内容涵盖政事、经济、科技、文明、体育、时髦文娱范畴。屡次得到中国出书当局惩、国度新闻出书广电总局“百弱社科期刊”等声誉。领有中、英、日、韩、意、法、俄...

2000 年 1 月 1 日正式出版发行,以“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为办刊宗旨,是权威时政类期刊。《中国新闻周刊》[1] 秉承“国际视野、中国立场、原创诉求、专业精神”原则,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体育、时尚娱乐领域。多次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社科期刊”等荣誉。

再见初心 2015责任中国荣誉盛典举行 李亚鹏等获奖

拥有中、英、日、韩、意、法、俄和 阿 8 个语种 10 个区域版本杂志,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中文版面向 31 个省、直辖市及香港、澳门在内的 200 余城市发行,发行量 85 万册 / 期,传阅率 1:8,每期到达读者数逾 640 万。

中文名

中国新闻周刊

类别

时政综合

语种

中文

出版周期

周刊

国际刊号

1673-1735

总部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南街12号

曾用名

新闻周刊

社长

吕振亚

主编

安然[1]

外文名

China Newsweek

创刊时间

2000年1月1日[1]

主办单位

中国新闻社

国内刊号

11-5313/G2

邮发代号

2-837

办刊宗旨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出版人

陈陆军

传阅率

1:8

办刊历史

1999年9月,《新闻周刊》 [2]创刊号出版。

2000年1月,《新闻周刊》[3] 正式出版。

2004年10月,该刊正式更名为《中国新闻周刊》[4]

2009年,创办官方网站、开通官方微博。

2010年,推出APP客户端。

2012年,推出视频产品“有意思TV”。

2013年,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

2014年,创办生活方式类账号“有意思报告”。

2017年,创办动漫IP“哎呀我兔”。

2019年,全面发力社交短视频。

2021年,中国新闻周刊APP改版重新上线。

办刊条件

《中国新闻周刊》主要设有一周观察、环球焦点、时政、调查、经济、全球热点、汽车观察、文化、行走、专栏等栏目。

读者对象

《中国新闻周刊》主要读者对象为有一定知识水平、关心社会时事的主流议题、收入中等偏上水平,从读者结构上来看,主要有政府官员、企业中高层、知识分子、以及高校学生。

人员编制

据2021年8月《中国新闻周刊》官网[1] 显示,《中国新闻周刊》社会委会成员7人,编辑部共38人,新媒体中心共46人,策划创意中心20人,运营中心23人,发行中心11人, 海外中心11人。

《中国新闻周刊》是一本既有新闻权威性,又富有知识和趣味性的综合时政新闻读物。《中国新闻周刊》坚持“国际视野,中国立场,原创诉求,专业精神”,给读者更多的内容新锐、理念独到的深度报道。

办刊成果

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现有粉丝6000万+,定位为信息管家、时事顾问、意见领袖,被广大用户亲切称为“周刊君”。

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信现有粉丝350万+,追寻真想、守望时代,日均阅读量超百万。

有意思报告微信公众号现有粉丝150万+,内容有多篇爆款,主张有数据、有洞察、有故事。为年轻品质人群提供真实、新鲜、有趣的生活方式。

中新汽车官方微信现有粉丝60万+,由资深汽车采编团队带来的有趣味、有情义、有思想、有深度的汽车新闻与信息。

哎呀我兔为旗下动漫IP官方微信现有粉丝30万+,粉丝粘性强。

周刊君视频截至 2021年7月,抖音 550 万粉丝,快手100万粉丝,B 站12万粉丝,微信视频号 6.5 万粉丝。其中抖音平台发布近 2000 条视频,累计播放量 13 亿,单条平均播放量 70 万,累计点赞量 4560 万。

荣誉表彰

2018年1月,《中国新闻周刊》获得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5]

2018年1月,《中国新闻周刊》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社科期刊”[6]

2018年,《中国新闻周刊》入选全国报刊“媒体融合创新30家”[6] 优秀案例。

2019年,《中国新闻周刊》获得海外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第二名。

2020年疫情报道期间,根据国家信息中心调研报告,公众印象深刻的疫情信息来源于中央媒体,中国新闻周刊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总台一起排名前四[7]

期刊领导

现任领导:

出版人:陈陆军[1]

社长:吕振亚

副社长兼总编辑:王晨波

常务副总编辑:陈晓萍 副总编辑:刘婉媛

助理总编辑:郑利文

社委会:

吕振亚 王晨波 陈晓萍 刘婉媛 郑利文 安然 朱粒

主编:安然

新媒体主编:胡韵

主办活动

1、“年度影响力人物”荣誉盛典[8]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是中国新闻周刊的办刊宗旨。每年岁末,都会评选出当年有影响力的杰出人士,向他们为推 动社会发展与进步作出的努力和贡献致敬,活动已连续举办 12 届。他们来自科技、经济、文化、法治、法律、文体、 公益等各个领域,是中国社会弥足珍贵的理性力量。

2、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论坛[9]

2005 年,中国新闻社和《中国新闻周刊》率先在北京创办“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论坛”。至 2020 年,活动已经连续成功举办 16 届,致力于推动企业社会 责任理念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活动先后得到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务院侨办、国务院新闻办、中华全国总工会等部委指导。时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10]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11] 、周铁农[12] 、蒋树声、陈至立[13] 等均出席过论坛。

3、“绿色发展·低碳生活”公益展系列活动[14]

2010 年起,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举办“绿色发展·低碳生活” 公益影像展,展览内容制成画册送达当年联合国气候大会。活动先后落地中华第一街王府井大街、“未来 之城”雄安新区。2020 年移至线上,并成为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 [15]。活动已成功举办 12 届,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北京市政府等,先后对活动进行指导[16]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曾多次莅临活动现场,并表示“如果到公益展上去看一看,就能看到中国应对环境保护所发生的变化,也可以看到我们国家发展的希望和未来。[5]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