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财经类 公办 普通本科)

由网友(恐惧未来)分享简介:浙江工商大教(简称浙商大,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座落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教诲部、商务部以及浙江省国民当局共修低校,是1以是经济教、办理教教科为主,法教、工教等多教科协调成长的整日制平凡高档院校,是浙江省重心设置装备摆设低校、天下深化立异守业教诲鼎新树模低校。[一]现任党委书忘郁修兴、校少王永...

浙江工商大学(简称浙商大,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教育部、商务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为主,法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1]现任党委书记郁建兴、校长王永贵[2]校训为“诚、毅、勤、朴”。[3]

2021国内统计学专业最好的十所大学,快来看看有没有你们学校

截至2022年8月,学校共有下沙、教工路和桐庐3个校区,占地182.67万平方米;有71个本科专业,涵盖9大学科门类;拥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4个博士后流动站;农业科学、工程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化学、一般社会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3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2个;有教职工2600余人。[1]

浙江工商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11年的杭州中等商业学堂,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杭州商学院。1999年杭州应用工程学校和杭州化学工业学校并入,2001年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并入。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学校被确定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商务部和教育部共建大学。2017年,学校被确定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3]

截至2022年,浙江工商大学位列2022软科中国财经类大学排名第9名[4];位列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行榜第141名[5]

中文名

浙江工商大学

外文名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简称

浙商大

院校代码

10353

知名校友

章乃器、骆耕漠、谢宏、彭蕾、沈树忠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财经类

属性

省部共建大学 教育部、商务部和浙江省共建的重点大学 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 “一带一路”高校联盟

主管部门

浙江省

全国综合排名

133名(2019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本科招生电话

0571-28877228、0571-86989998

本科专业

71个

党委书记

郁建兴[6]

校训

诚、毅、勤、朴

校歌

浙江工商大学校歌

现任校长

王永贵[6]

创办时间

1911年

校址

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

硕士点

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2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7个

博士后流动站

科研流动站4个

主要奖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浙江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硕士招生电话

0571-28877235

ABC排名

第141名(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7]

院系设置

30个二级学院(部、中心、研究院)

历史沿革

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3月15日,杭州中等商业学堂在杭州马市街黄醋园巷创立,由绅士郑在常筹资,修业年限为预科两年、本科三年,郑在常任堂长。[8]

民国元年(1912年)8月,易名为浙江公立中等商业学校,校址仍在杭州马市街黄醋园巷。[8]

民国2年(1913年)冬,更名为浙江省立甲种商业学校,拟定“诚、毅、勤、朴”四字为校训,修业年限改为预科一年、本科三年。[8]

民国3年(1914年)3月,学校迁址杭州贡院前平安桥堍(原浙江两师范学堂部分校舍,现杭州高级中学校址)。[8]

民国12年(1923年)8月,易名为浙江省立商业学校,取消预科,实行五年制和学分制。[8]

民国15年(1926年)春,易名为浙江省立商科职业学校。[8]

民国16年(1927年)7月,与省立一中互换校舍,迁入直大方伯一中旧址(现浙医二院院址),开始招收女生。[8]

民国17年(1928年)秋,易名为浙江省立高级商科中学,迁址蒲场巷旧钱塘道尹公署,学制改为三年,招收初中毕业生。[8]

民国18年(1929年)5月,与省立一中、二中的高中部合并组成浙江省立高级中学(商科),校址位于贡院前,由蒋梦麟兼任校长。[8]

民国22年(1933年)6月,易名为浙江省立杭州高级中学(商科)。[8]

民国26年(1937年)7月,迁往金华琐园;同年12月,迁往丽水碧湖镇。[8]

民国27年(1938年)6月,参与组建浙江省临时联合中学(商科)。[8]

民国28年(1939年)8月,更名为浙江省临时联合高级中学(商科)。[8]

民国31年(1942年)5月,迁往青田县南田镇;同年8月,浙江省教育厅决定将商科从联高划出,成立浙江省立高级商业职业学校,任命张之桢为校长;9月,迁回丽水县碧湖镇。[8]

民国35年(1946年)1月,迁回杭州,暂租银洞桥绸业会馆过渡;同年10月,迁回贡院前平安桥堍原甲商校址。[8]

1950年,学校停办普通商科。

1951年夏,学校校址迁至西湖金沙港杭州市立中学原址。[8]

1952年,学校银行科并入浙江省银行学校。

1953年1月,学校改称在浙江省杭州商业学校;同年秋,金华婺江商业职业学校和永康徐氏职业学校商科学生并入该校。

1961年,学校开办财务会计专业专修科,开始培养大专学生。

1963年夏,学校迁至教工路,文二路校址为分部;[8]同年7月,学校改由商业部直接领导,更名为商业部杭州商业学校;10月,济南商业学校兽医卫生专业调入学校。

1965年夏,学校校本部迁至文二路,教工路校址为分部。[8]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停止招生。

1968年,学校领导关系下放到杭州市。

1970年8月,学校更名为杭州师范学校。[8]

1973年,学校更名为浙江商业学校。

1978年5月,商业部提出将该校实行商业部与浙江省双重领导,以部为主的领导体制。

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杭州商学院成立。

1998年,学校由国内贸易部部属院校转设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办学管理体制。

1999年5月,杭州应用工程学校、杭州化学工业学校并入学校;同年9月,杭州商学院国际经贸学院(今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重新确认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成立。[9]

2000年3月,浙江省政府决定,将原浙江商校教工路27号校区的土地、房产调整划拨给杭州商学院。[10]

2001年,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并入学校。[11]

2003年9月,学校下沙校区启用。[12]

2004年5月,杭州商学院更名为浙江工商大学。[13]

2007年5月,学校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评估。

2012年12月,成功入选首批全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2013年5月,被确定为首批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2015年12月,学校成为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高校。[14]

2016年6月,学校获批为“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首批建设单位。

2017年5月,浙商大创业园项目正式启动。8月,学校入选第二批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及优势特色学科。[15]11月,浙江工商大学与杭州市跨境电商综试办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正式成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商学院。[16]

2018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17]

2019年10月,浙江工商大学发起成立食品科学与营养国际大学联盟。[18]

2020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支持帮扶浙江工商大学合作协议签约。[19]

2021年12月4日,浙江工商大学中华诗教研究院成立。[20]

2022年2月,浙江工商大学被列入浙江首批省属社会评价组织名单。[21] 8月12日,浙江工商大学东海食品台州研究院正式启用。[22]

办学条件

截至2022年3月,学校设有30个二级学院(部、中心、研究院),开设本科专业71个。[1][23]

学院(部、中心、研究院)

本科专业(类)

浙江工商大学泰隆金融学院

金融学

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商务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旅游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酒店管理、城乡规划

浙江工商大学会计学院

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

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

经济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数字经济.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金融学、保险学、投资学、金融工程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应用化学

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海洋技术

浙江工商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

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

浙江工商大学管理工程与电子商务学院(跨境电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工程管理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法学、知识产权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汉语言文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新闻学、历史学、网络与新媒体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工作、土地资源管理、文化产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慈善管理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法语、商务英语

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

日语、阿拉伯语、哲学

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美术学、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浙江工商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通信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浙江工商大学英贤慈善学院

——

浙江工商大学国际商学院

国际财务管理、国际金融、国际企业管理

浙江工商大学章乃器学院(创业学院、创客商学院 )

——

浙江工商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浙江工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浙江工商大学MBA学院

——

浙江工商大学体育工作部

——

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

——

浙江工商大学人民武装学院

——

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

——

师资力量

师资概况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100余人,博士生导师130余人,正高职称380余人,副高职称650余人,博士1130余人。拥有双聘院士、国家杰青、浙江省特级专家、国家“万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省“万人计划”、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等高层次人才。[24]

杰出人才

双聘院士:朱蓓薇、沈树忠

名誉教授:李昌钰、吴敬琏、李肇星

浙江省特级专家:蒋承勇、郁建兴、顾青

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郁建兴、陈华兴、戚德祥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王彦波 杨春平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蒋承勇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郁建兴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饶平凡、郁建兴、王勋 、胡国柳、何启志、陈林林、顾青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郁建兴、琚春华、杨春平、张战军、向书坚、刘文革、胡国柳、钱水土、胡峰、陈宇峰、陈林林、何启志

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戚德祥、郁建兴、陈华兴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李梦云

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苏为华、蒋承勇、郁建兴、何大安、陈华兴、陈柳裕、戴志远、琚春华、王伟明、钱水土、陈宇峰、顾青

浙江省“万人计划”入选者:钱水土、顾青、王勋、孙元、徐蔼婷、傅玲琳、陈宇峰、陈林林、汪美贞

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入选者:陈华兴、蒋承勇、陈柳裕、陈寿灿、许永斌、钱水土、陈林林、陈宇峰、汪锦军

浙江省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王学渊

浙江省高等学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沈东升、杨春平、刘文革、韩嵩 、张金凤、濮建忠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古祖雪、蒋承勇、饶平凡、苏为华、韩永学、徐祥民、郁建兴、琚春华、戴志远、何大安、陈柳裕、张康之、陈寿灿、陈华兴、戚德祥、王伟明、钱水土、何启志、胡国柳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人选:陈华兴、郁建兴、王勋、陈柳裕、胡峰、陈林林、易开刚、顾青、陈宇峰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王效灵、孟岳成、琚春华、王伟明、钱水土、苏为华、郝云宏、魏贵义、孙元、杨柏林、张金凤、韩嵩、濮建忠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蒋承勇、王志邦、许永斌、赵连阁、凌云、徐建春、何翔舟、李义超、赵英军、王向阳、石敏敏、吴礼光、俞毅、李靖华、汪锦军、范钧、姜波、黄红华、宋杰、肖亮、俞立平、高颖、戴黎刚、王彦波、冯华军、叶肖华、俞荣建、苏新建、汪美贞、季敏、王齐、刘东升、李丹弟、董黎刚

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重点资助人员:苏为华、赵英军、蒋承勇、詹真荣

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王永巧、王向阳、王寿光、王学渊、王彦波、厉小军、石敏敏、叶肖华、丛燕青、朱军莉、朱明伟、任志国、刘法公、刘海生、刘惠君、许永斌、李艳梅、吴礼光、吴金明、余福茂、陆利正、陈小余、陈寿灿、邵俊、苑韶峰、易开刚、金杨华、项国鹏、郝云宏、俞荣建、俞毅、姜波、钱水土、徐蔼婷、凌云、郭鲁芳、盛亚、董黎刚、韩剑众、韩嵩、程乾、童列春、赖义生、戴文战、戴志远、魏贵义、毛丰付、王永跃、王光庆、田师一、龙於洋、曲亮、朱慧、刘东升、李丹弟、李进、吴波、陈钰芬、封利强、赵秀敏、姚耀军、徐越倩、郭宝才、程开明、程丽蓉、傅玲琳、游海华、谢满德[25]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蒋承勇

全国先进工作者:戴志远

全国优秀教师:蒋承勇、邹健

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古祖雪、孙元、汪美贞

全国优秀辅导员:邹健

浙江省劳动模范:戴志远

浙江省功勋教师:蒋承勇

浙江省优秀教师:戴志远、刘法公、何翔舟、陈党、马丹、马淑琴、王伟明、丛燕青、孙元、徐蔼婷

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戴志远、郑小林

省级教学名师:赵英军、凌云、罗金明、郁建兴

省级教坛新秀:朱灵、楼迎军、冯炜、刘海生、吴海燕、姚月红[26]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卓越农林(食品)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重点专业15个、省级“十三五”优势特色专业17个、省级精品课程34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60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1]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英语、日语、应用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财务管理、审计学、经济统计学、投资学、软件工程、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商务英语、阿拉伯语、视觉传达设计[27][28]

国家级特色专业:统计学、工商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9]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工商管理、会计学[30]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执业技能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1][32]

国家级卓越农林(食品)人才培养基地: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33]

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33]

国家级精品课程:《食品感官科学》《会计学》《国际贸易实务》[34]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组织行为学》等[35]

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外国文学史》《MIB国际商务》[36]

国家级视频公开课:《中华饮食文化》《专题摄影与文化呈现》《诗画中国——中国山水画史英文专题讲座》[37]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等[38]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统计学、投资学、汉语言文学、阿拉伯语、商务英语、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旅游管理、视觉传达设计[27]

省级重点专业: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食品科学与工程、金融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英语、经济学、电子信息工程、电子商务、法学[39]

省级“十三五”优势特色专业:英语、金融学、法学、会计学、经济统计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电子信息工程、日语、物流管理、视觉传达设计[40]

省级精品课程:《统计学》《微积分(上、下)》《西方经济学(上、下)》《财务管理》《市场调研预测学》《电算化会计》《数据库应用》《货币银行学》《企业领导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量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高等数学》《刑事诉讼法》《英语写作》《数据结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企业管理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操作系统》《旅游文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国际经济法》《数据库原理》《保险学原理》《管理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大学英语》《大学物理》《概率论》《会计综合实验》《中国历史与文化》[34]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外国文学史》《管理学》《大学英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会计学》《投资与理财》《创业管理微专业课程群/商务沟通与谈判》《创业管理微专业课程群/创业企业财务管理》等[41]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技术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软件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网络与通信技术实验教学中心、食品工程实验教学中心[42]

学生成绩

2020至2021学年,学校学生在A类学科竞赛获奖国家级25项,省级以上319项。[43]

  • 教学成果

截至2021年6月,近三年,学校教师在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工科组二等奖1名;浙江省第十届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特等奖2名、一等奖2名和校优秀组织奖;浙江省第十一届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特等奖1名、 一等奖2名和校优秀组织奖。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44]

2019年,学校学生团队在全国“挑战杯”竞赛中荣获特等奖,进入全国30强;学校学生学科竞赛参与面达86%。[45]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部分):基于“分层组合、工管融合、多元结合”的三创型智慧商务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2018年)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20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2个、省级一流学科13个、省级“重中之重”学科1个。[1]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商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统计学、应用经济学[46][47]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统计学、应用经济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食品科学与工程[46]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经济统计学、应用统计学、数理统计学、金融统计、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大数据统计、环境评价与绿色统计、国土资源统计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法治经济学、食品科学、流通经济与管理、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军事法学、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印度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46]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统计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设计学、城乡规划[46]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工商管理(MBA)、法律、金融、保险、应用统计、国际商务、翻译、会计、旅游管理、审计、公共管理、应用心理、社会工作、新闻与传播、艺术、工程管理、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资源与环境[48]

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统计学、工商管理[49]

省级一流学科:统计学、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设计学、理论经济学[50]

省级“重中之重”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51]

  • 学科排名

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统计学进入A类学科,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法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个学科进入B类。[1][52]

序号学校代码学校名称一级学科代码一级学科名称评估结果位次百分比
110353浙江工商大学714统计学A-5%~10%
210353浙江工商大学202应用经济学B+10%~20%
310353浙江工商大学1202工商管理B+10%~20%
410353浙江工商大学502外国语言文学B20%~30%
510353浙江工商大学832食品科学与工程B20%~30%
610353浙江工商大学301法学B-30%~40%
710353浙江工商大学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30%~40%
810353浙江工商大学305马克思主义理论C+40%~50%
910353浙江工商大学1204公共管理C+40%~50%
1010353浙江工商大学810信息与通信工程C50%~60%
1110353浙江工商大学830环境科学与工程C50%~60%
1210353浙江工商大学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C50%~60%

学术研究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1个、中国轻工业重点实验室1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研究基地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新型重点专业智库1个、省级重点培育智库1个、省级新型高校智库3个、省“一带一路”建设智库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实验室4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省级统计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3个、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1个、省级重点创新团队6个、省级高等学校创新团队6个、省级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2个、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2个、厅级科研平台2个。[1]

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国家海水鱼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杭州)[53]

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53]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培育基地:日本研究中心[53]

教育部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新一代电子商务技术与应用网络创新平台[53]

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现代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创新中心、统计数据工程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53]

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53]

省级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商研究院[53]

省级重点培育智库:浙江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53]

省级新型高校智库:浙商研究院、浙江省宗教问题研究院[53]

省“一带一路”建设智库:浙江工商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53]

省级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联合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食品微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新型网络标准及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53]

省级工程实验室:电子商务与商务大数据技术工程实验室 、有色金属废弃物资源化浙江省工程实验室、可视媒体大数据技术浙江省工程实验室、功能食品制造浙江省工程实验室[53]

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浙江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食品营养与功能性食品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3]

省级重点创新团队:生产性服务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团队、水产品加工产业研究团队、电子商务技术科技创新团队、中外文化比较与浙江文化创新研究团队、新型开放架构网络技术科技创新团队、道德建设与价值培育创新团队[53]

省级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村镇生活废弃物处理技术研究团队、电子商务与物流优化研究团队、生鲜食品贮藏加工与安全控制研究团队、统计方法与科学决策研究团队、金融创新与区域金融发展研究团队、国际经贸争端解决机制及其应用研究团队[53]

省级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城市复杂环境智能驾驶研究创新团队、统计综合评价与决策分析创新团队[53]

省统计科学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基地[53]

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浙江工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基地、浙商博物馆社科普及基地[53]

厅级科研平台: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一批研究基地、浙江省文化产业品牌研究基地[53]

科研成果

“十二五”其间,学校获国家级项目545项,其中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920项;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10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8项,省科学技术奖18项;横向科研项目达3300多项。[54]

2017年,学校获准教育部哲社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1项;各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4项,其中重点项目4项。[55]2018年,学校获准国家社科基金31项,年度立项数位居全国第39;获准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36项,居全国第5。[56]

2019年,学校获准国家社科基金43项,其中重大重点5项,年度立项数位列全国第18、省属高校第1;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项,位居全国财经类高校第3;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公示),省哲社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3位教师获批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总经费5200余万元。[45]2020年,学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46项,其中重大项目2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项;获得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3项。[57]

2016年至2021年,学校共获得国家社科年度项目立项163项。[58]

2021年浙江工商大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一览表

课题名称

姓名

项目类别

供应链驱动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机理与风险防控研究

朱朝晖

重点项目

“双循环”新格局下国民经济能源综合依赖度的测算、评价与解耦对策研究

张崇辉

重点项目

日本明治时期外交档案中的中国政情报告整理与研究

徐磊

一般项目

平台式供应链创新的模式、机制与策略研究

潘文安

一般项目

网络社交媒体情境下组织污名的生成机制及管理策略研究

左金水

一般项目

互联网平台企业偏离行为的形成机制及治理策略研究

黎常

一般项目

参与乡村振兴中企业社会创业的多主体合作机制研究

葛笑春

一般项目

平台型企业垄断对供应链运营的影响及治理机制研究

肖迪

一般项目

加强县级党政机构职能统筹的体制机制研究

黄红华

一般项目

数字形式主义的生成与治理体制机制研究

张丙宣

一般项目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户“人—地—业”协调机制研究

李翠珍

一般项目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疫苗自愿接种优化模型及免疫策略研究

左超

一般项目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的路径、机制与对策研究

马笑芳

一般项目

数字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路径与对策研究

史小坤

一般项目

纳入MSCI指数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流动性效应研究

张少军

一般项目

注册制推行对A股主要定价因子的影响研究

万谍

一般项目

延迟退休的财政稳定功能、就业挤出效应及其交互作用机制研究

邹铁钉

一般项目

数字贸易促进我国全球产业链位势提升的机制及政策研究

朱勤

一般项目

中国社会旅游发展阶段识别与模式创新研究

乔光辉

一般项目

法兰克福学派法治思想的内在逻辑研究

肖小芳

一般项目

南宋哲学的转型与市民社会的行成研究

王绪琴

一般项目

媒介史视域下的人工智能伦理研究

郑根成

一般项目

中国宗教心理学思想史研究

陆丽青

一般项目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多维度场景传播模式与策略研究

沈珉

一般项目

家庭财务杠杆影响居民幸福感的机制与效应评估

何启志

一般项目

函数型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孙利荣

一般项目

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统计评价研究

李海涛

一般项目

可持续性企业家精神的测度及其应用研究

顾文涛

一般项目

21世纪美国戏剧的底层叙事与共同体想象研究

赵永健

一般项目

数字人权的司法保障机制研究

高一飞

青年项目

国内国际价值环流嵌入视角下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升级研究

张月月

青年项目

“链主”视角下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对地方产业链的外溢效应研究

李元祯

青年项目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直播促进农产品上行的机制和对策研究

朱良杰

青年项目

基于公有地权结构的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制度研究

欧阳亦梵

青年项目

数字经济环境下的农民增收路径及其城乡间转移决策机制研究

王伟新

青年项目

汉代公羊学文质论研究

王磊

青年项目

参考资料:[58]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3月,学校图书馆馆藏文献累积总量560.71万册,其中纸质文献321万册,电子图书239.71万册;订有中文纸质报刊853种,外文纸质报刊19种,各类电子文献资源数据库52个;电子文献资源包括中文电子全文期刊4.53万余种,外文电子全文期刊约2.51万余种,中外文硕博士学位论文约676.68万篇。[59]

  • 学术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创刊于1981年,是由浙省教育厅主管,浙江工商大学主办的专业学术理论刊物。期刊主要栏目有流通经济、浙商研究、企业管理研究、营销管理、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统计研究、民营经济研究、金融与投资、财务管理与会计、旅游管理、法与经济、学术前沿等。期刊被《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社会科学期刊精品库》收录,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ASS)》《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来源期刊。[60]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是由浙江省教育厅主管,浙江工商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学报主要栏目有法学研究、语言文学艺术、政治哲学历史、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社会学研究、教育学研究。学报是中国人民大学复印的重要来源期刊、CSSCI(2015-2016)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扩展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CSSCI(2017-2018)来源期刊。[61]

学术交流

2004年起,学校与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合作培养项目管理硕士(MPM);浙江工商大学法语联盟是法国法语联盟在浙江省的合作伙伴;学校与比利时西弗兰德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

2019年学校发起并成立了食品科学与营养国际大学联盟(IUCoFSN);学校与阿联酋沙迦大学共建的“浙江工商大学沙迦丝路学院”正式挂牌成立。[1]

截至2020年3月,学校与国家有关部门合作成立了中阿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中国互联网文化产业研究院等;发起成立钱塘江金融港湾高等教育联盟和中国(杭州)跨境电商人才联盟, 有关政策建议获国务院、商务部、外交部和省委省政府等领导的批示或采纳。[1]

2021年,学校获批为“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

截至2022年3月,学校与美、英、德、法、加、澳、新、日、韩等50多个国家的200余所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合作交流。[1]

文化传统

  • 校徽

校徽是学校的象征,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学校徽志由设计元素“浙(Z)商(S)大”构成,核心图形如同大树或打开的书本,具有百年树人和崇尚学术的文化象征意义。图形顶端向上飞翔的曲线像钱江潮,寓意学校师生积极向上、充满活力。标识底部两侧的橄榄枝,象征和谐和平。中英文校名围绕主图形,组成环形组合,强调学术性和庄严感。学校徽志的标准色为宝石蓝和橄榄色。

学校徽章是标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供师生员工佩戴。教职员工佩戴的徽章,底色为红色、校名文字为黄色;学生佩戴的徽章,底色为白色、校名文字为红色。[62]

  • 校训

诚毅勤朴[62]

释义:“诚”—忠诚、诚信。寓意着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蕴含着“诚信”这一为商、为人之根本。

“毅”—坚毅、刚毅。体现了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体现了在任何困难面前绝不低头的大无畏精神。

“勤”—勤奋、勤勉。勤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事业成功的基石。“业精于勤,荒于嬉,”勤能补拙,天道酬勤。

“朴”—朴实、务实。脚踏实地,求真务实,踏实做事,老实为人。[63]

  • 校歌

学校校歌为《同表东海风泱泱》,由胡颖之作词、吴作求作曲,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62]

同表东海风泱泱胡颖之作词,吴作求谱曲——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国家当富强,始基端在商。计然范蠡浙之光,古今人才遥相望。我校历史已久长,息游湖山仍郁苍。四科设教如网纲,学成致用实效彰。同表东海风泱泱,同表东海风泱泱。

参考资料:[64]

社团文化

  • 学生活动

据2020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展了“五四”文艺汇演、纪念“一二九”运动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迎新生文艺晚会和师生迎新年文艺晚会等活动;校院两级社团所开展的舞蹈、话剧、音乐节、戏曲、书法、街舞、交谊舞、魔术等各种艺术活动。[65]

学校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郁建兴
校长王永贵[6]
党委副书记李军
副校长苏为华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陈金方
副校长、党委委员赵英军、方向明、陈衍泰
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丁一志
党委委员、统战部部长范钧
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机关党委书记袁金祥
校长助理竺效

资料来源:2022年5月浙江工商大学官网[66]

历任领导

姓名职务任职时间离职时间
郑在常校长1911.31912.8
周锡经校长1912.81918.8
李涵真校长1918.81927.4
张琏校长1927.41927.9
许绍棣校长1927.101929.5
蒋梦麟校长1929.51930.6
林晓校长1930.61931.6
叶溯中校长1931.61934.5
陈博文代理校长1934.51934.7
项定荣校长1934.71938.6
张印通校务委员会主任1938.61939.8
校长1939.81942.7
张之桢校长1942.91946.8
钟大雄校长1946.81949.5
俞光德校务委员会副主委1949.81952.6
校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委1952.61952.11
李作森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52.71952.11
校长1952.111954.5
宗树义党支部书记1952.111957
党总支书记19571965.8
张惠胜校长1954.51958.8
宋东昇校长兼党委书记1965.31968.5
革委会主任1968.51977.6
王少木全面主持党政工作1979.11980.5
张兴钱筹备组组长1979.11980.5
牛万龄党委书记1980.91983.12
蒙鼎铭党委书记1984.11988.5
赵国柱院长1984.11990.10
钱尚玮院长1990.101996.6
潘仰生党委书记1990.101996.6
王光明党委书记1996.62005.12
胡祖光院长1996.62006.1
党委书记、校长2006.12007.10
党委书记2007.102008.10
胡建淼校长2007.102010.12
蒋承勇党委书记2008.102015.10
张仁寿校长2011.32015.10
金一斌党委书记2015.092020.07
陈寿灿校长2015.102020.07
金杨华副校长、党委委员[67]
2022.3
王永贵校长2023.02
郁建兴党委书记2022.07[6]
参考资料:[68]

知名校友

浙江工商大学知名校友名录(部分)
章乃器骆耕漠许昆林吴晶沈树忠
陆正飞陈信元陈冬华王录生蒋福弟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