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辑部故事(2023最新新编辑部故事百科介绍)

由网友(无悔我心)分享简介:《新编纂部小说》是由北京电望艺术中间取花儿影望出品,郑晓龙、王修军执导,巩向东担负编剧,吕丽萍、黄海波、井柏然等主演确当代都市笑剧电望剧,于二零一三年四月二二日播出。[一]该剧是《编纂部的小说》的续散,首要讲述了210年后《人世指南》纯志更新换代,老1辈编纂戈玲(吕丽萍 饰)领导油头滑脑的摄影师袁帅(黄海波 饰)、刘书友...

《新编辑部故事》是由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与花儿影视出品,郑晓龙王建军执导,巩向东担任编剧,吕丽萍黄海波井柏然等主演的当代都市喜剧电视剧,于2013年4月22日播出。[1]

黄海波 自己打自己

该剧是《编辑部的故事》的续集,主要讲述了二十年后《人间指南》杂志更新换代,老一辈编辑戈玲(吕丽萍 饰)带领油嘴滑舌的摄影师袁帅(黄海波 饰)、刘书友的儿子刘向前(王千源 饰)、帅气的网编何澈澈(井柏然 饰)、月光一族娱乐编辑欧小米(焦俊艳 饰)等,与空降的运营总监安妮(陈好 饰)一同大刀阔斧对杂志进行改革的故事。[1]

中文名

新编辑部故事

类型

偶像、喜剧、都市

首播时间

2013年4月22日

出品公司

北京电视艺术中心 花儿影视

制片地区

中国大陆

编剧

巩向东

导演

郑晓龙、小岛

出品人

王晓东、张平、郭勇

主演

陈好、吕丽萍、黄海波、井柏然、王千源、焦俊艳

其它译名

新编辑部的故事

首播平台

东方卫视 北京卫视 深圳卫视

在线播放平台

乐视视频

集数

36集

每集长度

45分钟

监制

刘志远、赵多佳、陆莹

对白语言

普通话

剧情简介

简介

1991年至今阔别二十载,《人间指南》编辑部早已物是人非。退休的退休,去世的去世,跳槽的跳槽,就剩下戈玲还坚守着这块阵地,成了一名老字辈的女主编。戈玲费尽力气也没能挽住《人间指南》的颓势,发行量一年不如一年,编辑部面临着被解散的命运。众人力保之下迎来海归新运营总监安妮,《人间指南》改头换面成了《WWW》。安妮的到来使编辑部内部分为“老派”戈玲。

与生活财经版编辑刘向前,“新派”头牌摄影师袁帅、90后网站编辑何澈澈以及80后时尚娱乐版编辑欧小米两大阵营。[2]

意义

每集上演一个新故事,内容涵盖了诸如“谁主沉浮”、“鉴宝”、“碟中谍”、“爱心总动员”、“招聘启事”、“养生之道”、“见义勇为”等社会热议话题, 性格各异的六个人共同努力,最终将编辑部办得有声有色,成为一个既团结友爱又色彩纷呈的集体。[3]

分集剧情

演职员表

职员表

角色介绍

精彩对白

  • 安妮:我们这种人就是,风动,云动我不动,淡定~

  • 安妮:我觉得唱的挺好的,多有真情实感啊(山东方言)

  • 点评嘉宾:怎么又是你,满嘴的海蛎子味道|安妮:海蛎子味怎么了,在俺老家,那绝对是,吃着海蛎子,喝着啤酒,吹着海风,洗着海澡,绝对的美的要命。

  • 何澈澈:幼儿园你就尿床,小学尿床,初中你还尿床,我还知道你一个惊天秘密!

    袁帅:你敢说,你敢说,大家把耳朵捂起来,不然我死在这里!

    何澈澈:直到今天为止,他!还是个处男!

  • 袁帅:问世间情为何物,情就是把双刃剑,刀两边都有刃,一不留神就伤着你!

  • 戈玲:社会舆论对这个电视选秀,有很多反映,你比如说那个男儿本色,那时选男儿吗?那是选男色!选美,这个小姐,那个小姐,最后都变成了小姐,反正特庸俗,特别低级趣味。

  • 戈玲:你们90后啊,现在还太年轻了,严格上说不是男子汉,是男孩儿⋯⋯

  • 欧小米:我现在觉得特别的可怕,看完手机我觉得老公不可靠,看完色戒我觉得女人不可靠,看完投名状我觉得兄弟不可靠,我现在又觉得连父母也不可靠

  • 中国有一句老话;有情人难成眷属,意思就是说啊,真正能结婚的

  • 那[都]是啊,找寒了心、扛不住孤独的大男大女,我爸跟我妈有什么感情啊

  • 这就不对了吧?有理讲理,君子动口不动手。打人算什么本事啊那[都]是粗人干的,是没有文化的表现。

  • 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嘛。红花儿还要绿叶儿扶呢。铝合金可比什么[都]结实。

  • 哎呀,让陈世美和秦香莲重归于好,这事儿我听着[都]头大。哈哈哈......

  • 戈玲:谁拿婚姻当儿戏了?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这是文明社会的表现啊。呕,'嫁鸡随鸡,天大的理也不能在这儿打人,啊。打老婆,回家。不不,我说,哪儿[都]不行,啊。打人就不对。看你白白净净的像个知识分子,怎么这道理[都]不懂?

  • 何澈澈:手拿菜刀砍电线,一路火花带闪电。

  • 你们现在搞破鞋不叫搞破鞋,叫同居;又不肯结婚,叫试婚;耍流氓也不叫耍流氓,叫放电!

  • 忍无可忍你就给我重新可忍

  • 安妮:五十年代离婚多为包办婚姻,六十年代离婚多为阶级成分,七十年代离婚多为路线原因,八十年代离婚搞不清结婚的原因,这二十一世纪离婚基本上没有原因。

  • .澈澈:三不男:不主动,不拒绝,也不承诺!小米:三不女:不善良,不等待,不言败!刘向前:现在已婚的人过着单身的生活,单身的人过着已婚生活,交叉错位!安妮:这嫁给有钱人闪婚闪离,就是一夜暴富的捷径啊!袁帅:视金钱如粪土那都是相对的,是因为钱不够多!

  • 何澈澈:我知道柳下惠为什么坐怀不乱了,他根本就是激动地晕过去了!何澈澈:哥,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聂董:每一个成家男人的背后,都站着一个有心计的女人;刘向前:我防火防盗防耗子,就没防住这火眼金睛;袁帅:您可太会毁人不倦了。

  • 甭管它是男厕所还是女厕所,首先它是厕所。

  • 我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幕后花絮

  《编辑部的故事》以现实感强烈的话题设置、幽默的语言风格在1991年热播,并开创我国电视系列喜剧的先河,剧中的主演和客串演员有不少现在都成了“大腕”。语言则更加幽默风趣,加入了夸张的无厘头冷幽默。郑晓龙表示,新版走的还是话题剧的路子,涉及买房、收藏、美容、明星炒作等社会热门话题,都是20年间冒出来的新变化,非得借《新编辑部的故事》一吐为快。

  各种幽默齐上阵 演员笑场不断

  《新编辑部故事》的剧本是编剧耗费十年的心血创作而成。其中融入了小品、相声、戏曲、二人转等多种喜剧元素,将各种幽默巧妙的融为一体。同时加入时下各种新鲜热门的元素,是一部既传承了经典作品又迎合了当代年轻观众群体的话题剧。

  而在拍摄现场,导演也要众演员根据现场情况进行随性发挥,将好的创意运用在拍摄过程中,激荡创作的火花。片场每天笑料不断,几位主演经常面临笑场的残酷考验。

  台词量多难度大 黄海波熬红双眼

  《新编辑部故事》的台词文学性极强,非常具有王朔式的表达风格。这为演员在表演上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每个人都需要充足的时间准备台词。而由黄海波出演的男一号“袁帅”,是一个非常爱帅嘴皮子的人,因此他的台词量就对演员提出了极高难度的挑战。为了在拍摄前准备好每天的台词,黄海波经常通宵奋战。

  井柏然剧组庆生 黄海波自称“帅哥”

  探班当天恰逢该剧主演之一的井柏然过生日,剧组贴心的为其送上了生日蛋糕。而粉丝们也特意到现场为井柏然庆生,并送上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让井柏然倍感开心。但在剧组,众人却称黄海波为“帅哥”。他表示,这个称呼主要是因为他饰演的“袁帅”有一句经常挂在嘴边夸自己的话:一代情圣、内心深刻帅帅哥。

创作背景

郑晓龙五易编剧打磨剧本 要拍“重口味”喜剧

1991年播出的《编辑部的故事》,是我国第一部电视系列喜剧,其中幽默戏谑的语言风格,以及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至今为观众所津津乐道。作为当年的总策划,导演郑晓龙早在2000年就有拍续集的想法,为了达到心目中的理想状态,郑晓龙五易编剧经过多次剧本修改后,终于决定在2012年初再续编辑部前缘,开拍《新编辑部故事》。

郑晓龙透露,要把《新编辑部故事》拍成“重口味”的纯粹喜剧。新剧不但会继承“老编辑部故事”针砭时弊、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还将时下流行的喜剧元素一网打尽,如无厘头、后现代等,堪称“重口味”的纯粹喜剧。对于新剧的定位,郑晓龙说:“《新编辑部故事》是一部思想性强、极具现实主义精神的喜剧,要在符合逻辑、场合的情况下,对社会上诸多新鲜、热门、非主流的事件进行善意的抨击和讽刺。”

新故事风格不变

郑晓龙介绍,新剧不但继承了“老编辑部故事”针砭时弊和调侃幽默的语言,还涵盖了很多新的喜剧元素,“包括无厘头的、性格冲突的,甚至载歌载舞,只要是带有喜剧元素的都会出现在剧中。我希望新编辑部里的每个成员都有一定的审美追求和思想内涵,他们应该是一群富有爱心的人”。郑晓龙坦言,续写《人间指南》是自己多年以来的想法:“但剧本是个难题,2000年时曾写过‘新编辑部’,但编辑换了一拨儿又一拨儿,始终不能满意,主要还是人物不够鲜明、故事没新意。当年王朔那拨儿人写的剧本太精彩了,给我们新剧本的创作带来很大压力。另外,找话题也是个挑战,时下流行的热点天天都在变,我们要想跟上脚步,就得不断对剧本进行调整。现在第六任编剧巩向东经过近五轮的剧本修改,总算达到满意的程度。”

导演解读“十年一剑”

1991年版的《编辑部的故事》捧红了葛优和吕丽萍,濮存昕、张国立、刘蓓、梁冠华等诸多龙套都成了大腕,托起他们的幕后班底更是强大,策划郑晓龙,编剧王朔、冯小刚,导演赵宝刚等如今都是业界数一数二的人物。

对郑晓龙来说,虽然续拍的想法已有十个年头,但迟迟没有付诸行动,“当年王朔那拨儿人写的剧本太精彩了,这给我们新剧本的创作带来很大压力。另外,找话题也是个挑战。91版里,卡拉OK、个体户、BP机、大哥大、铁皮暖水瓶、黄色小面的等当时最流行的元素都有体现,全剧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道风景线;而时下流行的热点天天都在变,若要跟上脚步,就得不断对剧本进行调整,前后换了六个编剧,直到确定巩向东,他的剧本前后经过近五轮的修改,总算达到满意的程度。”

拍摄过程

二十年后“重组”的新编辑部变化自然不少:《人间指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遇到生存危机,改版成为时尚杂志,戈玲也终于熬成主编,牛大姐退休多年,刘书友让儿子过来接班,同时编辑部也加入了一批新人,至于大家最关注的李冬宝,当年离开编辑部后去演戏,如今早成了大明星(这也为葛优回来客串埋下伏笔)。

在新增加的演员中,黄海波的角色类似当年的余德利,陈好扮演“海归”派的运营总监,王千源则是接了“老爸”刘书友的班。据悉,牛大姐等“老编辑”都会回来客串。

播出信息

播出平台及播出时间 东方卫视,北京卫视,辽宁卫视 深圳卫视四大卫视2013年4月22日两集联播,乐视、优酷网站同步直播。

  • 东方卫视:每晚19:35分黄金剧场两集连播

  • 北京卫视:每晚19:35分红星剧场两集连播

  • 深圳卫视:每晚19:34分黄金剧场两集连播

  • 乐视、优酷、爱奇艺网站同步直播

  • 由于4月20号早晨8点02分四川省雅安市发生7.0级地震,原定20号播出的《新编辑部的故事》因此向后顺延,播出时间为4月22日,请观众朋友们关注电视台的具体节目预告。

影片评价

【《新编辑部》网络版权达5000万 甄嬛传1.5倍】郑晓龙执导的《新编辑部故事》确定于4月中旬开播。17日乐视网宣布购得该剧独家网络版权,单集价格120万总价超5000万,这相比2年前2000万天价买郑晓龙另一佳作《甄嬛传》而言,又涨了1.5倍创下新纪录。

当年《编辑部的故事》中一个又一个幽默的故事颇受观众喜爱,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编剧团队的强大,王朔、马未都都曾参与其中,还有当时担任美工的冯小刚也写过两集戏。如今拍续集,是否能获得当年的效果?郑晓龙表示对新剧本有把握:“续写《编辑部的故事》是我多年来的想法,当然压力也很大,最大压力来自于剧本。请王朔、冯小刚他们花10年写剧本显然不现实,他们都很忙,根本没档期。 10年间,我先后换了5位编剧,剧本一直在推翻重写,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淘汰一大批已经过时的话题和笑料。虽然编剧都是年轻人,但凡是看过剧本的人都觉得非常精彩。 ”

《新编辑部故事》:乏娱乐化新演绎

续写《新编辑部故事》绝对是件考验胆识的活计,22年前的《编辑部的故事》开创了针砭时弊的系列喜剧先河,光是编剧阵容,就有王朔、马未都和冯小刚三枪拍案,播出后不仅捧红了葛优和吕丽萍,连濮存昕、张国立、刘蓓和梁冠华等一票龙套都成了后来业界的大腕。《新编辑部故事》固然无以超越,更多的是一种情怀,或说是一种致敬和怀念。

《新编辑部故事》由当年的总策划郑晓龙执导,而历经22年变迁《人间指南》编辑部早已物是人非。当年的李东宝(葛优饰)改行成了大明星,余德利(侯耀华饰)离职做起了广告商,牛大姐(童正维饰)退休,刘书友(张瞳饰)驾鹤西去,只剩下已然大妈级的戈玲(吕丽萍饰)熬成了主编。22年后,一向讲求思想性艺术性的《人间指南》眼看被时代淘汰,不得不改版成生活时尚杂志《WWW》,并迎来了海龟运营总监安妮(陈好饰),李东宝的位置被袁帅(黄海波饰)替下,王千源则以刘向前的身份“子承父业”,加上中性帅哥何澈澈(井柏然饰)和实习小编欧小米(焦俊艳饰),新编辑部迎来了它全新的时代使命。

当年《编辑部的故事》高明之处在于它以风趣幽默的调侃语言,不无前卫地将当时初露矛头并在未来的时光中越演越烈的时弊来了好一通前瞻性的针砭,而剧中王朔开垦的平民化调侃之风在冯小刚和葛优等喜剧大师的进一步演化下足足盛行了二十余年。《新编辑部故事》作为续篇问世,固然不敢“离经叛道”太远——它完全承袭《编辑部的故事》文本结构,同样每集锁定一个时下流行的热门现象或话题,同样每集都有腕儿客串登场,同样不乏针砭和嘲讽的用意……但是《新编辑部故事》在喜剧手法上和当年平民化的调侃方式却完全不同,演员的表演更加夸张和小品化,诸多前作中只需要演员用调侃的语言掰饬的事,新篇中都用具体剧情化演绎出来。故此,《新编辑部故事》透露的喜剧气质与《编辑部的故事》截然不同。

虽然喜剧风格上转了向,《新编辑部故事》保持了不少与《编辑部的故事》遥相呼应的自我调侃。比如《编辑部的故事》中李东宝与戈玲的暧昧关系直接来了个三级跳,李东宝不仅成了22年后的戈玲嘴里的前夫,还干脆做起了从《人间指南》编辑部走出去的明星大腕。此举可谓一箭双雕,一来这无疑为葛优的客串出场埋下伏笔,二来编剧们亦可好好埋汰自己身处的当代娱乐圈——当戈玲给李东宝打的电话被其经纪人拦截,经纪人那段市侩的对话堵得戈玲嗓子眼里如同塞了一团棉花,同时令电视机前的看客们恨不得扇他几个大嘴巴子。

整体而言,前作中更多的是依仗文本优势,续篇则更注重表演的调度,前作中多了一分睿智,续篇则更乏娱乐化,故此,前作中显得更犀利,续篇则更显得更好玩。

音乐原声

片尾歌《投入的爱一次》

作词:冯小刚

作曲:雷蕾

编曲:黄洋

演唱:王乃恩

伸出你的手 别再顾虑

敞开你的心 别再犹豫

投入蓝天 你就是白云

投入白云 你就是细雨

在共同的目光里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投入地笑一次 忘了自己

投入地爱一次 忘了自己

伸出你的手 别再顾虑

敞开你的心 别再犹豫

新闻资讯

解读新版

“其实不能完全叫重拍,叫拍续集更合适”

1991年,《编辑部的故事》横空出世,作为国内第一部情景喜剧,该剧不仅创下万人空巷的收视盛况,更以前所未有的幽默调侃、针砭时弊被业界视为开拓中国电视美学品格之作。导演郑晓龙当年担任电视剧的总策划,他对着这种“话题剧”有着自己的解读。“《编辑部的故事》和别的电视剧不一样,它是一集一个话题或者两集一个话题,跟现实生活结合得特别紧。‘编辑部’只不过是一个载体,通过这个载体,用喜剧的方式表达我们对现实生活的一些思索和认识,或者通过编辑部里的人对现实生活一些事的看法,让观众有一些思索。 ”

可以说,这类“话题剧”是有时效性的。 1991年的作品只能红极一时成为经典,却不可能对今天还有所启示。于是,郑晓龙多年来一直有重拍《编辑部的故事》的想法。“其实也不能完全叫重拍,叫拍续集更合适,毕竟这是一部系列剧而不是连续剧。 ”

回应拍砖

“有变化的剧乍看不习惯,但看看就会习惯”

有《编辑部的故事》珠玉在前,新版能否得到观众认可还是个未知数。从播出的情况来看,观众拍砖比掌声多。有观众认为,这个精心打磨的剧本像是过时的网络段子汇编。另外,相比老版,新版带给观众第一印象是闹腾,有观众甚至总结说:“演员都集体装疯卖傻起来。 ”

面对观众拍砖,郑晓龙一如既往的淡定,“拍砖的什么时候都有,我拍《甄嬛传》时也是这样,演员刚选完,砖就拍过来了。第一段片花出来,也是砖头满天飞。 ”不过,对于观众的疑问,郑晓龙还是耐心地给予解答。“我觉得观众慢慢地就会接受这样的喜剧方式。一部有创新、有变化的剧可能乍看不习惯,但看看就会习惯,而且发现它的好之后就会特别喜欢看。我知道老版刚出来的时候也有很多观众不习惯、不理解,特别是一些中老年观众。他们觉得和他们的观影经验不一样,他们还说,‘这是编辑部吗?编辑部有这样的吗?一天到晚不干活光耍贫嘴? ’但是看了一段时间,他们就理解了,这是一种艺术样式。我觉得现代社会变得更加开放、更加多元,也更加包容,我们的创新也应该更多、更好。 ”

对于台词里俯拾即是的网络语言、微博段子,郑晓龙回应说:“台词也不是很网络化,其实是很文学化的。喜剧在某种意义上不是通俗的,但语言还是幽默的。在文学语言中加入很多网络词汇,能让它变得更时尚。”

打破“魔咒”

“续拍可能一部不如一部,但不能因此就不做”

无论称其“重拍”也好,“续拍”也罢,《新编辑部故事》注定要承受老版本带来的压力。这一点,郑晓龙也非常清楚,当年他的《金婚风雨情》比起盛况空前的《金婚》,多多少少就有点“滑铁卢”的味道。如今,《新编辑部故事》也有同样遭遇。如何超越和突破自己,是郑晓龙这样重量级导演必须面对的问题。

有人说续拍其实是个魔咒,拍出来的一部不如一部。郑晓龙也承认,“的确有这个问题,但你不能因此就不做了。第二个可能不如第一个,但第三个也许就比第二个好呢。电视人要有耐心,观众更要有耐心才行。国外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如果一部不如一部的话,那就不会有那么多部《哈利·波特》了,也不会有那么多《007》了。同一个系列的几部作品总会有差别,但比起其他系列来说仍然是好的。我们的观众就是喜欢比较。 ”

还有人说,郑晓龙的《新编辑部故事》遭遇他个人艺术史上的“滑铁卢”,对此,他一笑置之。“我觉得任何作品都一样,一股脑让人说好想都别想。比如《甄嬛传》,你们说好,但评奖时还没有我们的份儿呢。我的原则就是,我认真做了,我努力了,喜剧的样式和桥段将会成为电视剧发展史上永远的纪念。 ” 记者穆晨曦

相关阅读

十几年前就想续拍

多年来,郑晓龙一直有重拍 《编辑部的故事》的想法,但为何时隔二十二年“续拍”才得以实现?郑晓龙说:“十几年前我就有过续拍的想法,那时候也有不少社会话题可写。但那会儿没拍成,是因为剧本写不出来。王朔原来那个剧本写得太好了,很难超越,加上我自己的思想也不够解放,老想沿着同样的路子往前走,但换了五拨编剧都没走下去。 ”

最后,郑晓龙选择 “保留原来的喜剧幽默基础上,把更多喜剧元素放进去”的做法,于是有了 《新编辑部故事》,其中包括选秀评委炒作、过气明星炒作、择校问题、幸福指数问题、盲目上市问题等二十多个话题。

《新编辑部故事》首播 网友吐槽演员集体装疯卖傻

《新编辑部故事》筹备了十几年,此前郑晓龙曾坦言剧本是最大的问题,前后换了五波编剧,才打造出最终这一个剧本。该剧号称集结了无厘头、相声、黑色幽默等多种喜剧元素,不过从首播来看,观众对此似乎不买单。第一二集笑点贫乏,台词像是过时的网络段子汇编,“你才结婚了,你全家都结婚了”,“有的人很嫩,可心已老了,有的人老了,可心还嫩着”等。

台词不给力,故只能靠演员的夸张演绎来勉强制造笑点。陈好饰演的海归“安妮”,表面上是八面玲珑的职业女强人,本质上是山东大妞“安红”,不过两者之间的转换非常突然,安妮只要喝下两杯酒,一秒就蜕变安红,青岛话脱口而出,举止豪爽。对此,有观众吐槽“这更像是‘人格分裂’吧。”不止陈好,其他演员也都在浮夸风表演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黄海波动不动就大手一挥,马步一跨,一副时刻打了鸡血的状态。王千源则挤眉弄眼不停。有网友总结:“演员都集体装疯卖傻起来了……”

再加上东方卫视安排在每天两集《新编辑部故事》后,加播一集老版《编辑部的故事》。老版中演员自然的演绎和王朔式幽默的台词,让《新编辑部故事》更被认为无法超越。

台词 又长又贫像念经

老版《编辑部的故事》的喜剧效果主要在台词,各个人物虽然嘴上牢骚幽默逗趣,但给人的印象就是真诚自然,足以让观众会心一笑。而新版中却颠覆了这一平实方式,改用夸张刻意的“顺口溜”。从播出了的前四集来看,念顺口溜式的长篇逗笑对白频频出现,比如王千源扮演的抠门编辑“刘向前”对着一群师奶一阵贫嘴嚷嚷;陈好扮演的时尚编辑,时常装小资喝上一杯小酒,却当众放电大飙山东话……不少观众对这样的搞怪方式表示消受无能。网友吐槽称,“幽默不是耍贫嘴,不是胳肢人,不是顺口溜,不是讲方言,故事是普通人的故事,但看起来就是一堆演员在念经。”

剧情 节奏拖沓无新意

“编辑部的故事”另一大看点则是关注现实、略带针砭时弊色彩。但新版中唠叨的还是那些伦理剧中说烂了的话题,头两集多停留在家长里短、集体卖萌耍贫的套路,比如接下来将展现的是选秀评委骂战、明星自我炒作、影视公司蜂拥上市,孩子择校、大龄剩女等社会话题,这些社会热点并不新鲜,剧中也未见更多社会话题发酵。有网友表示,剧情有点脱离现实生活,“讲的事儿都不新鲜,就看着主角们插科打诨,想搞笑的地方太多,反倒给人感觉不太接地气。”还有网友认为,剧情进展太过拖沓:“都20分钟过去了,还在折腾改英文名的事。”

表演 大开大合太浮夸

不管新版老版,讲述的都是普通人的生活。但播出的几集中,6位主演却卖力耍宝,浮夸的表演给不少观众添堵。“戈玲”吕丽萍成了女BOSS,但大开大合的脸部显得十分矫揉造作;刘向前肢体动作十分夸张,内心戏简陋地用独白来交代;黄海波饰演的一代情圣,有网友认为其“拿腔作调”。相较而言,扮演花样美男的井柏然获得好评较多;说山东话的时尚御姐陈好也获得不少好评。网友称,新版《编辑部故事》更像一群贫嘴的新新人类,与20年前那批巧舌如簧口吐莲花的老编辑们,风格已发生了天壤之别,观众心理落差难免有点大。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