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学(中国台湾全日制本科大学)

由网友(花开堪折直须折)分享简介:浓江大教(Tamkang University),简称TKU,[一]位于中国台湾,是1所整日制原科大教,校少葛焕昭,[二]校训为“俭朴坚毅”。[三]按照官网二零二三年三月显示,浓江大教有四个校区,此中兰阴校区占地四零私顷,[四]二零零零余名学人员工,[五]有文教院等八个教院,四零个教系。[六]浓江大教前身为建立于一九五...

淡江大学(Tamkang University),简称TKU,[1]位于中国台湾,是一所全日制本科大学,校长葛焕昭[2]校训为“朴实刚毅”。[3]

根据官网2023年3月显示,淡江大学有4个校区,其中兰阳校区占地40公顷,[4]2000余名教职员工[5]有文学院等8个学院,40个学系。[6]

淡江大学前身为成立于1950年的淡江英语专科学校;1980年获准升格为淡江大学。

中文名

台湾淡江大学

简称

淡江

所属地区

中国台湾

外文名

Tamkang University

创办时间

1950年

学校排名

台湾淡江大学 搜狗百科

2011年1月“世界大学网络排名(Ranking Web of World Universities)”,淡江大学于世界上超过20,000个高等教育机构中,排名大幅前进。世界第285名、亚洲第32名、台湾地区第10名,为台湾地区第一且为唯一排名世界前300大之私立大学。

2011年企业最爱的大学生,淡江大学台湾地区排名第二名,仅次于成功大学,首次超越台湾大学,并在许多项目中夺魁,连续14年私立第一,成果斐然。

学校简介

台湾淡江大学(Tamkang University)

淡江大学目前共有以研究为主的淡水校园(美式研究型的大学教育)、台北校园(技职与终身推广教育为重点)、及教学为主的英式全人教育的兰阳校园(2005年开始招生,以90%英语授课,并采大三学生全部出国留学的教学设计)。同时,并积极建构网路校园,以运用资讯科技与网际网路,进行与国内大学之远距课程交流、国外大学之线上合作计划,亦邀请国际知名大师开授远距课程与演讲,开拓淡江大学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学校目前共有11个学院、17个博士班、53个硕士班、21个硕士在职专班、47个大学部系组及14个进修学士班。二年制技术学院则有6个系组及6个在职专班。全校学生共27,845人、校友共216,000人。专任教师共743名,其中拥有博士学位者共610名,占82.01%。校园面积(淡水校园、台北校园、兰阳校园)共622,525平方公尺。

淡水校园:校区总部,大部分学院位于此。

台北校园:现有技术学院、进修推广部于此校区。

兰阳校园:现有创业发展学院、全球化研究与发展学院、社区发展学院于此校区。

院系设置

中国文学学系

历史学系

资讯与图书馆学系

大众传播学系

资讯传播学系

汉语文化暨文献资源研究所

理学院

数学学系

物理学系

化学学系

生命科学研究所

工学院

建筑学系

土木工程学系

水资源及环境工程学系

机械与机电工程学系

化学工程与材料工程学系

电机工程学系

资讯工程学系

航空太空工程学系

商学院

国际贸易学系

财务金融学系

经济学系

产业经济学系

保险学系

商管联合硕士在职专班

管理学院

企业管理学系

会计学系

运输管理学系

经营决策学系暨管理科学研究所

统计学系暨应用统计研究所

资讯管理学系暨研究所

公共行政学系暨公共政策研究所

外国语文学院

英国语文学系

西班牙语文学系

法国语文学系

德国语文学系

日本语文学系

俄国语文学系

国际研究学院

欧洲研究所

美国研究所

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

日本研究所

拉丁美洲研究所

俄罗斯研究所

中国大陆研究所

东南亚研究所

教育学院

教育科技学系

教育政策与领导研究所

教育心理与咨商研究所

高等教育研究所

未来学研究所

师资培育中心

通识与核心课程中心

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学习与教学中心

技术学院

管理学系

国际企业经营系

财务系

建筑技术系

营建系

应用日语系

创业发展学院

资讯软体学系

资讯通讯科技管理学系

全球化研究与发展学院

全球化政治与经济学系

多元文化与语言学系

社区发展学院

休闲产业学系(进修学士班)

服务业经营学系(进修学士班)

景观建筑与管理学系(进修学士班)

成人教育部

进修教育中心

推广教育中心

日语中心

华语中心

体育室

体育教学组

体育活动组

绍谟纪念游泳馆

军训室

行政组

教学组

服务组

台北校园组

国际交流暨国际教育处

仪器暨实验中心

研究机构

(隶属于研究发展处)

建邦中小企业创新育成中心

盲生资源中心

资讯应用研究中心

汉学研究中心

西藏研究中心

生命科学开发中心

水资源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

风工程研究中心

能源与光电材料研究中心

数位语文研究中心

产业暨金融研究中心

两岸金融研究中心

统计调查研究中心

全球化与文化差异研究中心

欧洲联盟研究中心

技术暨营运发展中心

大学校歌

浩浩淡江万里通航,新旧思想输来相将,博学审问明辨笃行,自成机杼用为世匡,学戒骄固技守专长,朴实刚毅大用是彰,彼时代之菁莪兮,国家之贞良,愿干干惕厉兮,莫辜负大好之时光。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