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广东省省会)

由网友(亡鱼是深海的疤i)分享简介:广州,简称穗;别称羊乡、花乡,地处中国南部、广东省中南部,东连专罗县,西邻逆德,北靠清遥郊区,南交东莞市以及中山市。广州是1座古代化的多数市,中国南部地域政事、经济、科技、教诲、文明的中间,中国闻名的游览都会,被誉为中国的"南海亮珠"。[一]广州是广东省省会,截止二零二一年三月一八日广州市总面积为七四三四.四零平方公里,...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地处中国南部、广东省中南部,东连博罗县,西邻顺德,北靠清远市区,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广州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中国南部地区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的中心,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被誉为中国的"南海明珠"。[1]广州是广东省省会,截止2021年3月18日广州市总面积为7434.40平方千米[2]截至2021年12月,广州市辖11个区,共34个镇、142个街道。[3]2021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1881.06万人,占全省人口数量的14.83%。[4]

广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北接南岭余脉,南临南海,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海洋和大陆对广州气候都有明显的影响。土地类型多样,适宜性广,地形复杂;地势自东北向西南降低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种类较为丰富生物种类繁多,生长快速。[5]

2021年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4878个,其中,医院291个,妇幼保健机构12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7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6个,卫生监督机构14个。[6]2021年,全市共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普通高等学校11所,成人高等教育学校2所。[7]

秦朝,广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在秦末汉初与唐末,广州曾经两次出现过割据的小国,秦末期为南越国。广州地区自秦代(公元前214年)定为南海郡开始,历代以来它的行政管辖地区,唐代,广州称为广州都督府,是岭南道的道治与都督府治所在地;解放前, 国民党统治时,广州定为市,仍为省会所在地。1954年全国行政区域调整时改为省辖市。 

中文名

广州

外文名

Guangzhou、Canton、Kwangchow

别名

穗、花城、羊城、五羊城

地区生产总值

28231.97亿元(2021年)[6]

人均生产总值

150366元(2021年)[6]

高等学府

中山大学、华南理工、暨大、华师大

电话区号

(+86)020

著名景点

花城广场/广州塔/陈家祠/宝墨园/长隆旅游度假区/沙面/圣心大教堂

机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火车站

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广州北站

车牌代码

粤A

地铁日均客流

767.8万人次(2017年)

人类发展指数

0.869(极高人类发展标准)[10]

行政代码

440100

消费品零售额

10122.56亿元(2021年)[6]

市长

郭永航[11]

面积

7434.4平方公里[8]

人口数量

常住人口1881.06万人(2021年)[6]

行政区类别

副省级市

国家/地区

中国华南

下辖地区

11个市辖区

政府驻地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府前路1号

邮政编码

510000

地理位置

广东省中南部、珠三角北部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方言

粤语-广府片-广州话、客家语

平均相对湿度

77%

城市类别

世界一线城市[9]

坐标

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

市花、市鸟

木棉花、画眉鸟

海拔高度

1210米(最高)

建制沿革

广东省那个地级市最大 人口最多

传说广州最早的地名为“楚庭”(或“楚亭”)。现在越秀山上的中山纪念碑下,尚有清人所建一座石牌坊,上面刻着“古之楚亭”四字。不少史籍将“楚庭”视为广州的雏型,是广州最早的称谓,距今已有2847年。传说有五位仙人,身穿五彩衣,骑着五色羊,拿着一茎六穗的优良稻谷种子,降临“楚庭”,将稻穗赠给当地人民,并祝福这里永无饥荒。说完后,五位仙人便腾空而去,五只羊则变成了石头。当地人民为纪念五位仙人,修建了一座五仙观,传说五仙观即为“楚庭”所在。由此,广州又有“羊城”、“穗城”的别名。

秦朝,广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在秦末汉初与唐末,广州曾经两次出现过割据的小国,秦末期为南越国,赵佗(秦的南海尉)自立为南越王,广州成为南越王都城(公元前206年至111年)。唐代末期刘岩(又名刘龚)据广州称帝, 国号南汉(公元917年至971年)以广州作都城(当时称兴王府)。广州地区自秦代(公元前214年)定为南海郡开始,历代以来它的行政管辖地区,最小的范围也据有现广东省的中部与北部,最大的范围包括现广东、广西的大部地区。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在广州地区设南海郡。 当时南海郡尉任嚣在现中山四路旧仓巷附近修建城廓,称为“任嚣城”,广州(番禺)为郡治所在地。秦汉时南海郡行政管辖范围北至观坪石,东至福建的漳浦附近,西至湛江,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后赵佗续任南海郡尉。秦朝为了巩固在岭南的统治,从中原迁居五十万居民到岭南,其后经过两晋、两宋、明末三次中原移民高潮,逐渐形成了广府、客家与福佬民系三大民系,并形成独特的岭南文化。秦末汉初时,赵佗自立为南越武帝,并把管辖范围扩展到雷洲半岛与广西、桂林地区,以及越南北部。

汉武帝于公元前111年平定了南越国后,把原赵佗割据地区划分为九郡(后缩为七郡),广州仍称南海郡,归属交趾部后称交州, 南海郡行政范围缩小。交州治所在地曾移至广西梧州,广州城曾一度较前衰落。东汉末年,广州属于吴国,公元216年吴国交州刺史步骘把交州治从梧州迁回广州,公元226年并将交州改为广州,广州之名由此开始。汉代广州地区行政范围面积约10.5万平方公里。

晋代,广州仍称南海郡,为州治所在。但南海郡行政管辖范围比汉代有所缩小, 已将东部梅县、潮汕、惠阳等地区分出;晋代南海郡面积约4.6万平方公里,南、北朝与隋代,广州仍为州治,郡治所在,州郡范围略有变化。

唐代,广州称为广州都督府,是岭南道的道治与都督府治所在地;广州都督府行政界线南至宝安、中山,北至清远, 西至四会;怀集,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唐末期刘岩在广州称帝, 号称南汉国,广州为兴王府,并在广州地区设置咸宁、常康二县, 以模仿帝都长安。

公元970年,宋平南汉后,废兴王府仍称为广州(以后一直沿用广州名称),广州为广南东路路治地(简称广东。广东省之称自此开始)。广州行政区域范围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元、明、清各朝代,广州先后称广州路(元代),广州府(明、清时),均为省治地(元代广东省称广东道, 明代称广东布政司,清称广东省)。行政区域范围虽有变化,但不大,直到清代广州府行政区域面积约3.1万平方公里。

解放前, 国民党统治时,广州定为市,仍为省会所在地。广州市行政区域范围较前各历史时期大为缩少。 南至河南全岛与芳村,东至车陂,北至白灰场,面积为248平方公里。解放后,广州曾一度划为直辖市,1954年全国行政区域调整时改为省辖市。 由于生产与城市发展,广州行政区域经过多次扩展,现广州市辖区面积达7434.4平方公里。

2021年4月7日,民政部关于同意将广州确认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12]

行政区划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广州市下辖11个区。[13]

区划详情

11个区: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花都区、南沙区、从化区、增城区。[13]

广州市行政区划

市辖区

面积(k㎡)

邮政编码

区政府驻地

行政代码

越秀区

33.80

510030

越华路183号

440104

荔湾区

59.10

510360

广州市荔湾区芳村大道西2号[14]

440103

海珠区

90.40

510220

广州大道南999号

440105

天河区

96.33

510630

天府路1号

440106

白云区

795.79

510080

广园中路238

440111

黄埔区

484.17

510700

香雪三路1号

440112

番禺区

786.15

511400

清河东路319号

440113

花都区

970.04

510800

迎宾大道89号

440114

南沙区

527.65

511400

凤凰大道1号

440115

增城区

1616

511300

惠民路1号

440118

从化区

1974.50

510900

新城东路99号

440117

注:各区面积参考《区域概况》各区人口参考《广州市2010年第六次中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自然环境

广州地处中国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中国南海,东连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三水、南海和顺德,北靠清远市区和佛冈县及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中国的“南大门”,是广佛都市圈、粤港澳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城市。[15]

广州位于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市中心位于北纬23度06分32秒,东经113度15分53秒。[16]

地形地貌

广州属于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北部是森林集中的丘陵山区,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市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为1210米;东北部为中低山地,有被称为“市肺”的白云山;中部是丘陵盆地,南部为沿海冲积平原,为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

气候环境

广州地处亚热带沿海,北回归线从中南部穿过,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为特征。全年平均气温20-22为摄氏度,是中国年平均温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一年中最热的月份是7月,月平均气温达28.7℃。最冷月为1月份,月平均气温为9~16℃。平均相对湿度77%,市区年降雨量约为1720毫米。全年中,4至6月为雨季,7至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月、11月、和3月气温适中,12至2月为阴凉的冬季。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为四季常绿、花团锦簇的“花城”。[17]

水文特征

广州市地处南方丰水区,境内河流水系发达,大小河流(涌)众多,水域面积广阔,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2条,河宽5米以上的河流1368条,总长5597.36千米,河道密度达到0.75千米/平方千米,构成独特的岭南水乡文化特色。

自然资源

广州栽培作物具有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鲜明特征,是全国果树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3大类、41科、82属、174种和变种,共500余个品种(其中荔枝有55个主要品种),是荔枝、龙眼、黄皮、乌(白)榄等起源和类型形成的中心地带。蔬菜向以优质、多品种著称,有15类127种370多个品种。花卉包括鲜切花类、盆栽植物类、观赏苗木、食用与药用花卉、工业及其它用途花卉、草坪、种苗等七大类。传统品种和近年引进、开发利用的新品种3000多个。

矿藏资源

广州市的地质构造相当复杂,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已发现矿产47种,矿产地820处,其中大、中型矿床22处。主要矿产有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用灰岩、陶瓷土、钾、钠长石、盐矿、芒硝、霞石正长岩、萤石、大理岩、矿泉水和热矿水等。辖区内能源矿产和有色金属矿产十分短缺,呈零星分布,规模较小,品位不稳定。

人口

2021年年末常住人口1881.06万人,城镇化率为86.46%。年末户籍人口1011.53万人,其中,户籍出生人口11.80万人,出生率11.82‰;死亡人口5.55万人,死亡率5.56‰;自然增长人口6.25万人,自然增长率6.26‰。户籍迁入人口24.16万人,迁出人口4.03万人,机械增长人口20.13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80.81%。[6]

2020年底,住建部公布了《2019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广州符合中国“超大城市”标准。[18]

民族

2015年,广州有少数民族人口71.8万人,分属55个少数民族。其中,户籍少数民族人口8.8万人,非户籍少数民族人口63万人。

华侨

广州市“毗邻港澳,华侨众多”,是全国最大的侨乡都市,2015年末,有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和归侨、侨港澳眷属近400万人,其中市内归侨侨眷、侨港澳眷属近160万人,占广州户籍人口近1/5,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近240万人,分布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亚洲、北美洲、大洋洲及港澳地区。

外籍人士

广州作为对外贸易的窗口,外籍人士众多,2013年,从广州各个口岸入境出境的外国人达到520.6万人次。截至2014年10月25日,在广州居住的外国人为11.8万人,其中亚洲人口为5.7万人,欧美人口3.6万人,非洲人口1.6万人。

政治

职务姓名
市委副书记郭永航、陈向新[19][20]

政府领导

职务姓名
市长郭永航[11]
副市长王焕清、谭萍(女)、张锐、江智涛[21][22]、陈勇、赖志鸿[23]

(以上表格内容来源于:[24][25][26][27][28][29][30]

政协领导

职务姓名
主席李贻伟
副主席潘建国、姚建明、于欣伟、武延军、张雅洁、龚海杰、陈雄桥、王桂林
秘书长黄洁峰[31]

人大领导

职务姓名
主任王衍诗
副主任唐航浩、于绍文、彭高峰、李小琴(女)、陈加猛[32]

经济

2021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28231.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6.41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7722.67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20202.89亿元,增长8.0%。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09:27.35:71.56。第一、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8%、28.1%和71.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36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3307美元),增长6.7%。

2021年,“3+5”八大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合计实现增加值8616.77亿元,比上年增长7.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0.5%。民营经济增加值11492.50亿元,增长8.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0.7%。

2021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83.18亿元,增长9.4%;其中,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分别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4.9%、25.1%。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20.72亿元,增长2.3%。其中,教育支出588.56亿元,增长5.3%;卫生健康支出316.17亿元,增长5.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68.62亿元,增长6.0%。

202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1.1%,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1.0%,服务项目价格上升1.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升4.1%,其中,能源类上升7.9%,高技术类上升4.2%;轻工业上升3.6%,重工业上升4.3%;生产资料上涨5.5%,生活资料上涨2.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升11.3%,其中,燃料、动力类上升17.3%,黑色金属材料类上升20.0%,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上升20.5%,化工原料类上升10.0%。[6]

第一产业

2021年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0.97亿元,同比增长7.1%。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23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8%;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46.64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9%;花卉种植面积22.63千公顷,增长3.5%;园林水果种植面积70.71千公顷,增长0.4%。

2021年全年粮食产量15.08万吨,增长6.0%;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03.84万吨,与上年持平;花卉产值66.98亿元,增长27.0%;园林水果产量81.94万吨,增长3.4%。

2021年全年肉类总产量9.87万吨,减少12.0%。其中,猪肉产量4.69万吨,增长51.3%;禽肉产量5.09万吨,减少36.5%。全年水产品产量51.51万吨,增长1.7%。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4.20万吨,增长14.4%;淡水产品产量37.31万吨,下降2.5%。[6]

第二产业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其中,国有企业增长10.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7.6%,股份制企业增长8.0%,股份合作制企业下降14.2%,集体企业下降12.6%。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6.4%,重工业增长8.4%。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5.7%,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23.1%,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下降1.8%,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34.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4.5%,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下降16.9%。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增长6.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50.3%。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4.4%,电子产品制造业增长13.5%,石油化工制造业下降2.0%。

2021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9.3%。其中,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30.4%,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业增长18.7%,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2.1%,先进轻纺制造业增长6.5%,新材料制造业增长5.0%,石油化工业下降0.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8.6%。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7%,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9.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35.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3.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6%,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6.9%。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387.07亿元,增长3.6%;实现利润总额1477.60亿元,增长2.5%。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8.0%;企业亏损面20.4%,下降1.4个百分点。

2021年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045.32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全年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资质的所有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2011个,比上年增长22.7%。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060.23亿元,增长18.5%。[6]

广州国家级园区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保税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南沙保税港区
广东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广州开发区广州天河软件园
参考资料来源[33]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1年全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3636.85亿元,增长7.5%。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10860.02亿元,增长9.0%。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1.3%,金融业增加值增长5.3%,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9.2%。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612.77亿元,同比增长18.2%;利润总额1615.50亿元,同比增长24.1%。分行业看,卫生和社会工作营业收入增长24.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23.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21.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8.4%,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14.3%,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3.0%。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7%。其中,国有经济投资增长11.5%;民间投资增长19.4%;港澳台、外商经济投资增长1.5%。

2021年,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40.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12.5%。工业投资增长6.9%。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9%。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1.0%。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7.0%,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7%。

2021年房地产开发业完成投资3626.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商品住宅开发投资2538.80亿元,增长17.8%。其中,90平方米及以下住宅完成投资782.80亿元,增长29.5%;90-144平方米住宅完成投资1480.89亿元,增长13.7%;144平方米以上住宅完成投资275.11亿元,增长10.8%。办公楼完成投资342.80亿元,下降15.5%;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248.49亿元,增长5.6%。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22.56亿元,比上年增长9.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9324.52亿元,增长9.1%;住宿餐饮业零售额798.04亿元,增长18.5%。

2021年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和个体户销售商品分类中,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增长23.9%,汽车类零售额增长11.8%,日用品类零售额下降5.6%,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5.1%,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24.9%,粮油、食品类零售额下降9.9%。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2209.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6%,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7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1.8%。

对外经济

2021年全年商品进出口总值10825.88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商品出口总值6312.17亿元,增长16.4%;商品进口总值4513.71亿元,增长9.6%。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798.46亿元,比上年增加473.18亿元。

2021年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048个,比上年增长50.2%。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43.26亿元,增长10.0%。

金融业

2021年年末广州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4988.86亿元,比年初增加7190.05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2848.92亿元,增加7233.4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1399.61亿元,增加7012.04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0238.74亿元,增加6703.42亿元。

2021年年末全市共有境内上市公司131家,比上年末增加14家,总市值22445.8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8%。各类企业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金3337.38亿元,同比增长68.9%,其中首次公开发行上市(IPO)13家,共计筹资人民币103.21亿元。全市共有证券公司4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37.05亿元,净利润97.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1%和19.4%。证券分支机构353家,股票账户数2151.37万户,代理股票交易额147485.62亿元,同比增长24.7%。期货公司6家,代理期货交易额13.61万亿元,同比增长64.4%;营业收入26.31亿元,同比增长45.0%;净利润8.29亿元,同比增长70.8%。基金公司2家,共管理公募基金56只,基金规模534亿份,基金净值679.90亿元,营业收入6.21亿元,净利润1.36亿元。

2021年年末全市拥有保险法人机构6家,市场主体110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1463.36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44.88亿元,同比增长2.2%;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799.49亿元,同比增长3.9%;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18.99亿元,同比增长7.8%。保险赔款及给付支出613.69亿元,同比增长36.6%。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207.08亿元,同比下降7.3%;寿险业务赔付支出121.29亿元,同比增长4.4%;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赔付支出285.32亿元,同比增长159.9%。[6]

文化

广州自古以来是广东乃至岭南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建筑、艺术、宗教、戏剧、音乐、文学、绘画、工艺、饮食、园林、风俗等各个文化领域,处处表现出悠久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个性[34]。广州的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南越国水闸遗址等三处南越国史迹正联合申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35]

广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类项目名称
传统音乐广东音乐
岭南古琴艺术
传统舞蹈广东醒狮-沙坑醒狮
传统戏剧粤剧
岭南木偶戏表演艺术
曲艺粤曲
传统美术广绣
广州象牙雕刻
广州灰塑
广州榄雕
广州玉雕
传统技艺凉茶制作技艺
广彩瓷烧制技艺
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
传统医药陈李济传统中药文化
潘高寿传统中药文化
民俗乞巧节
波罗诞
参考资料来源[36]

文化现象

学术

南宋时期,南宋名臣崔与之与弟子李昴英在广州创立了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学术流派--菊坡学派,是当时岭南学术的主流学派,他们强调的是经世致用的学问。李昴英是岭南历史上第一位探花,其重要门生有张镇孙、陈大震、李春叟、何文季等[37]。明代,湛若水在继承陈白沙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甘泉学派”,并在全国各地创办书院近40所,弟子多达数千人,遍布大江南北,成理学的一大门派,促进了明代心学的发展与繁荣[38][39]。清代,广州形成了以陈澧为代表的“东塾学派”,其著作《汉儒通义》论证了汉学与宋学门户之见是毫无依据的,主张打破门户之见;《东塾读书记》更传到日本,成为日本高等学校治汉学专业的必读书[40]。鸦片战争后,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培养维新变法人才以变法强国,重要门生有梁启超、麦孟华、徐勤等;何子渊、丘逢甲等积极创办和推广新式学堂,培育了一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社会精英,为辛亥革命积蓄了巨大能量。[41]

文学

东汉,广州汉议郎学者杨孚写出了全国第一部地区性的物产专著《异物志》,是广东最早著书立说的学者[42]。宋代,珠三角成为岭南文学中心,广州的崔与之、李昴英是有全国影响的人物,崔与之更是开岭南宋词之始。明代,广州以南园前五子、南园后五子诗社为代表的文人社团盛行,代表人物有孙蕡、黄哲、欧大任、梁有誉、黎民表、吴旦、李时行、邝露、陈子壮、黎遂球等[43][44][45][46]。清代,广州出现了以“岭南三大家”和“岭南七子”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包括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程可则、王邦畿、方殿元、方还、方朝、张维屏、梁鼎芬等[47],使岭南诗坛与中原、江浙诗坛三足鼎立。“岭南三大家”的诗作在清代诗坛享有极高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居于重要地位。[48][49]

绘画

岭南画坛从明清起有较大发展,人才辈出,广州有林良、颜宗、何浩、张誉、黎简、谢兰生、罗天池、居巢、居廉、苏六朋、陈璞等[34]。20世纪初,在广东产生了“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均为番禺人。他们在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东洋、西洋画法,自创一格,着重写生,章法、笔墨不落陈套,色彩鲜艳,学者甚众,与京津派、海派三足鼎立,成为20世纪主宰中国画坛的三大画派之一。代表人物有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关山月、赵少昂、黎雄才、杨善深、卢传远、何香凝、方人定、伍嘉陵、黄独峰、司徒奇、何磊、黎葛民、黄幻吾、黄少强、陈凝丹等。另外通草画是19世纪起源于广州的一种绘画艺术。[34][50]

音乐

明清时期是岭南古琴艺术的兴盛期,广州的代表人物有邝露、陈子壮、陈子升、陈恭尹、陈澧、朱启连、杨新伦等,著名曲目有《碧涧流泉》、《水东游》、《双鹤听泉》、《渔樵问答》、《鸥鹭忘机》、《平沙落雁》、《乌夜啼》等[51]。清末民初,珠江三角洲一带产生了广东音乐,涌现了严老烈和人称“何氏三杰”的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等名家,以及“四大天王”的吕文成、尹自重、何大傻、何浪萍等音乐人才,创作出《平湖秋月》、《杨翠喜》、《旱天雷》、《倒垂帘》、《雨打芭蕉》、《步步高》、《蕉石鸣琴》、《赛龙夺锦》等著名乐曲。20世纪40年代后,不少广东音乐名曲更成为了国宴、迎宾音乐而被誉为“国乐”。番禺区沙湾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广东音乐之乡”[52][53]。广东音乐与岭南画派、粤剧并称为“岭南三秀”。[54]

戏曲

粤剧,源自南戏,广泛流传于广东、港澳和海外华人社区。清朝解禁粤剧后,粤剧艺人在广州黄沙成立八和会馆,此后广州逐渐成为粤剧活动的中心之一,在广州的粤剧著名剧目有《帝女花》、《紫钗记》、《牡丹亭惊梦》、《双仙拜月亭》《再世红梅记》、《蝶影红梨记》、《香罗冢》、《红了樱桃碎了心》、《血染海棠红》等。广州历来的粤剧剧团有觉先声剧团、广东省粤剧团、广州粤剧团、广州红豆粤剧团等等,而粤剧名伶有:薛觉先、马师曾、靓次伯、梁醒波、新马师曾、芳艳芬、红线女、郎筠玉、罗品超、著名编剧有江誉镠、唐涤生、杨子静等。

工艺

“三雕一彩一绣”是广州传统工艺美术的主要代表,即广州象牙雕刻、广州玉雕、广州木雕、广彩、广绣。广雕还包括广州榄雕、石雕、砖雕、骨雕、贝雕等。清代以来,广州工匠根据西方客户的要求,选择各种名贵材料,精镂细刻,形成了新颖、生动逼真、精巧细腻的广雕艺术品,更成为朝廷贡品,故宫博物院均有收藏,代表人物有陈祖章、翁昭、翁荣标、李定宁等[55]。广彩是广州特有的釉上彩瓷工艺品,已有300多年历史。作为外销瓷,广彩在清代享有崇高的国际声誉,有“世界官窑”之称,欧洲许多国家的皇室用瓷都是广彩瓷品[56]。广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代成为朝廷贡品,到明代中期已扬名海外,18世纪风靡了英国皇家及上流社会,英、法、德、美各国博物馆均有收藏,故宫博物院也收藏有不少广绣的优秀作品。[57][58][59]

建筑

镬耳屋是岭南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因其在屋的两边墙上筑起两个像镬耳一样的挡风墙而得名。镬耳屋象征着官帽两耳,具“独占鳌头”之意。在明清时期,一般是出过高官的村落,或有功名的乡绅方能采用,后来只要是发了财的村民,都会建造一所镬耳屋以显示其富有与气派。广州现存的镬耳建筑群有锦纶会馆、庐江书院、岭南印象园、沙湾古镇、资政大夫祠、塱头古村、黄埔古港古村、坑贝古村等。[60]

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广州城西“西关角”(今荔湾区)一带兴建的具岭南特色的广州传统民间住宅形式,被称为“西关大屋”,主要分布在多宝路、宝华路、龙津路西、上下九路等地[61]。清末至民国时期,广州还出现了东山洋房、石室圣心大教堂、沙面租界等的欧陆风情建筑,以及从新加坡、香港等英属殖民地传入的骑楼建筑。

园林

在18至19世纪初期,广州海珠区、西关一带曾涌现出由十三行商人兴建的规模宏大、雍容华丽的私家园林,包括潘家花园、伍家花园、海山仙馆在内的众多名园,被称为“行商庭园”。它们不仅是岭南园林的巅峰之作,还引发了清代时期欧洲各国模仿“中国式”园林的盛况[62]。广州现存的清代古典式岭南园林有余荫山房,是岭南四大园林之一。

宗教

广州宗教历史源远流长。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俱全,除道教属中国本土宗教外,其余的均由国外传入。传入广州市时间最早的是佛教(255年),其次是道教(306年),伊斯兰教于唐初传入,天主教和基督教分别在明末、清初传入广州。广州宗教文化底蕴深厚。至2014年末,广州市依法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有81个,信教群众118万人。在广州旧中轴线上分布了五大宗教近10间重点寺观教堂。[63]

饮食

广州是中国十大美食之都,民间有“食在广州”的美誉。广州菜是粤菜的主体和代表,用料广博,选料精细,技艺精良,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口味上以清、鲜、嫩、滑、爽、香、脆为主,追求原料的本味、清鲜味。既符合广东的气候特点,又符合现代营养学的要求,是一种科学的饮食文化。

广州著名的菜点有:白切鸡、烧鹅、烤乳猪、红烧乳鸽、蜜汁叉烧、上汤焗龙虾、清蒸石斑鱼、白灼虾、干炒牛河、广东早茶等。广州特色小吃有萝卜牛腩、牛杂、云吞面、及第粥、艇仔粥、布拉肠粉、猪肠粉、荷叶包饭、钵仔糕、鸡仔饼等。广州饮食业由“四园”为代表,分别为东园酒家、南园酒家、西园酒家和北园酒家,再辅以诸如广州酒家、泮溪酒家、莲香楼、陶陶居等有上百年历史的老字号。

风俗民情

广州迎春花市在南汉时就已有之,到19世纪中叶,花市例定在除夕前几天举行,花木涌入城市,十里长街,市民结伴“行花街”,热闹非凡,至今越办越旺,发展到珠江三角洲的许多城市都有此俗。广州民俗还有飘色、醒狮、龙狮、鳌鱼舞、黄阁麒麟舞、市桥水色、鱼灯、乞巧、凤舞、八音锣鼓、木鱼书、龙舟、北帝诞、生菜会、波罗诞、郑仙诞、金花诞、何仙姑诞等。[34][64]

方言俚语

广州方言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方言之一。广义的广州方言又称“广府话”、“白话”,属粤方言广府片,是粤语的代表方言,通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粤中和粤北部分地区,以及广西东南部。狭义的广州方言指广州话,专指广州市区通行的粤语。客家方言在广州下辖的十一区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其中又主要分布在增城区,花都区,从化区,白云区等四区,全市的客家人当不少于200万。据统计,在广州户籍人口当中,约有五分之一的市民是客家人的后代。广州居民基本能讲普通话。

交通

2021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524.84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65130.39万吨,增长2.3%;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5916.81万吨,上升10.8%。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446.65万国际标准箱,增长4.1%。全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4025.70万人次,机场货邮行吞吐量224.14万吨,分别下降8.0%和增长12.0%。[6]

公路

广州公路
国道105国道106国道107国道324国道
205国道
高速公路广清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广惠高速公路广深高速公路
广佛高速公路广三高速公路广肇高速公路广梧高速公路
广贺高速公路广河高速公路广明高速公路广深沿江高速公路
珠三角外环高速公路环城高速公路北二环高速公路新国际机场高速公路

铁路

广州铁路
铁道线路广深港高速铁路广深城轨广珠城轨武广客运专线
南广高速铁路广东西部沿海高速铁路贵广高速铁路京广铁路
广茂铁路广珠铁路广深铁路广梅汕铁路
火车站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广州西站
广州北站庆盛站新塘站

历史上的火车站:大沙头站(广九火车站),旧广州南站(黄沙站)

航运

广州是1984年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主枢纽港。

广州港已开通了87条国际航线、105条内贸航线。马士基、达飞、地中海等全球前21名船运巨头均在广州港开展业务,现已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莲花山港、南沙港、广州开发区穗港码头和增城新塘港已开通往返香港的客、货轮,花都区开通往返香港的货轮。广州内河与100多条河道相连接。[65]

航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三大国际航空枢纽机场、国家级枢纽机场之一,也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空中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国际航空枢纽。飞行4F级。已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和大洋洲地区的第一门户枢纽。

广州空港综合保税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空港综合保税区。

公共交通

  • 公交

【主词条:广州公交

广州公交车有市区巴士(含夜线)、广州BRT、城际巴士、机场专线、大学城专线(广字头、大学城字头)、华南楼巴、旅游线、高峰专线、科学城专线、商务线、地铁接驳线等路线;其中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三个郊区有自己的公交系统,另萝岗K01、K02为免费巴士。

  • 有轨电车

广州海珠有轨电车已经开通,增城有轨电车试验段一、二号线规划2016年开通运营。广州大学城有轨电车规划2017年开通运营。[66]

  • 无轨电车

广州市内居民多称“电车”,于1960年通车运营,是广东省内唯一一座有无轨电车系统的城市。线路共14条。

  • 公共自行车

2010年6月22日开通了广州公共自行车服务。

  • 渡轮

大沙头码头、太平通津、太古仓、大阪仓码头、中山码头等。

  • 水上巴士

广州首条水上巴士线于2007年开始运营,该线串起芳村码头、西堤码头、天字码头、中山码头四大码头。

  • 地铁

  • 【主词条:广州地铁】

    截至2018年5月,广州地铁共有13条运营线路(1号线-9号线、13号线、14号线、广佛线及APM线),总长为391.6千米,共206座车站,开通里程居全国第三,世界前五,日均客流量预计达820万人次。

    广州地铁
      

    已开通

    广州地铁1号线

    广州地铁2号线

    广州地铁3号线

    广州地铁4号线

    广州地铁5号线

    广州地铁6号线

    广州地铁7号线广州地铁8号线广州地铁9号线
    广州地铁13号线广州地铁14号线支线广州地铁APM线
    广佛地铁  

    建设中

    广佛地铁燕岗-沥滘段

    广州地铁3号线东延段

    广州地铁5号线东延段

    广州地铁7号线二期广州地铁8号线北延段广州地铁11号线
    广州地铁14号线广州地铁18号线广州地铁22号线

    规划中

    广州地铁15号线

    广州地铁17号线 

地铁

【主词条:广州地铁】

截至2018年5月,广州地铁共有13条运营线路(1号线-9号线、13号线、14号线、广佛线及APM线),总长为391.6千米,共206座车站,开通里程居全国第三,世界前五,日均客流量预计达820万人次。

广州地铁
已开通广州地铁1号线广州地铁2号线广州地铁3号线广州地铁4号线广州地铁5号线
广州地铁6号线广州地铁7号线广州地铁8号线广州地铁9号线广州地铁13号线
广州地铁14号线支线广佛地铁广州地铁APM线
建设中广佛地铁燕岗-沥滘段广州地铁3号线东延段广州地铁5号线东延段广州地铁7号线二期广州地铁8号线北延段
广州地铁11号线广州地铁14号线广州地铁18号线广州地铁22号线
规划中广州地铁15号线广州地铁17号线
参考资料来源[67][68]

社会

2021年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事业单位)11个,文化馆216个,公共图书馆(不含分馆)14间。博物馆和纪念馆74个,国家综合档案馆13个。[6]

广州主要文化场馆
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广东省图书馆广州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广州市文化馆广州海事博物馆广州邮政博物馆广州市萝岗区图书馆荔湾博物馆
广州市番禺区文化馆广州市天河区博物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广州湾历史民俗馆
广州美术馆广州市文史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广州市档案馆
星海音乐厅广州大剧院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市少年宫广州市第二少年宫

教育事业

【主词条:广州大学城、广州第二大学城】

广州教育历史始于西汉末年,三国时期,骑都尉虞翻曾在番禺虞苑办学。南宋时期,设有书院。清朝时,设立府学宫,为广州最高学府,而番禺与南海设有县学宫。除此之外,民间自行筹办义学与社学。

清末年间,洋务派于同治三年在广州开设同文馆,以培养翻译人才,大量教会学校也在此时成立,并在后来成立港澳分校,分别是培正、培道、培英、协和、真光。康有为在光绪年间开办万木草堂以教授新学。当时书院林立,著名的有粤秀书院、越华书院、圣心明德书院、羊城书院、学海堂书院、菊坡精舍、应元书院、广雅书院、番山书院、莲峰书院。[69]

广州拥有82所高校,在校大学生总数达113.96万人,数量居全国第一;广州集结了全省97%的国家重点学科、80%的高校,是中国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南方高校最密集的城市,华南地区的科教中心。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华南分院落户广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产学研基地已明确落户广州[70]。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正式落户[71]。香港科技大学将在广州南沙建设分校区。[72]

2021年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5.35万人,在校研究生14.57万人,毕业生3.38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42.40万人,在校生141.26万人,毕业生31.98万人。技工学校招生8.85万人,在校生26.92万人,毕业生6.2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5.72万人,在校生17.14万人,毕业生5.79万人。普通中学招生20.00万人,在校生56.96万人,毕业生16.61万人。普通小学招生21.20万人,在校生116.44万人,毕业生15.96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63.32万人。[6]

广州基础教育院校
著名小学著名中学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朝天小学、协和小学、东风路小学、培正小学、怡园小学、小北路小学、荔园小学、芳村小学、三元里小学、体育东路小学等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实验中学、广东广雅中学、广州执信中学、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广州市第二中学、广州市第六中学等
广州本科院校
校名主管部门办学层次/性质
中山大学教育部、省政府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珠峰计划、卓越计划、111计划、双一流
华南理工大学教育部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卓越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暨南大学国务院侨办国家211工程、小985工程、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部、省政府国家211工程、111计划、双一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培计划
广州大学省政府、市政府国培计划、卓越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部、省政府广东省“211工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广东工业大学省政府广东省“211工程”、卓越计划、111计划、新工科、粤港澳高校联盟
广州中医药大学省政府广东省“211工程”、双一流
南方医科大学教育部、卫计委、省政府广东省“211工程”、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省政府广东省“211工程”、2011计划
广州医科大学省政府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中俄医科大学联盟
广东财经大学司法部、省政府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
广州美术学院省政府八大美院
广东药科大学省政府硕士点
广东金融学院省教育厅硕士点
广州体育学院省政府硕士点
广东警官学院省公安厅、省教育厅本科
星海音乐学院省政府本科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省政府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省政府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省教育厅本科
广东白云学院省教育厅大学本科(民办)
广东培正学院省教育厅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省教育厅大学本科(独立学院)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省教育厅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省教育厅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省教育厅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省教育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省教育厅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省教育厅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省教育厅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省教育厅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省教育厅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省教育厅
注:参考资料《广东省教育厅 - 普通高校》
广州大专院校
普通专科
校名主管部门办学层次/性质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省政府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民航总局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省政府、省教育厅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省教育厅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省水利厅、省教育厅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省政府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省教育厅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省政府大学专科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省教育厅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省政府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省教育厅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省政府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省政府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省司法厅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省委党校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省体育局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省文联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省卫生厅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省妇联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省农垦集团公司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省电信公司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省科协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省教育厅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共青团广东省委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省文化厅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市政府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州市政府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州市政府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广州市政府
民办南华工商学院省教育厅大学专科(民办)
私立华联学院省教育厅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省教育厅
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省教育厅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省教育厅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省教育厅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省教育厅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省教育厅
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省教育厅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省教育厅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省教育厅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省教育厅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省教育厅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省教育厅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省教育厅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省教育厅
广州东华职业学院省教育厅
注:参考资料《广东省教育厅 - 普通高校》

科技发展

2021年全年专利授权18.9万件,增长21.6%;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4万件,增长60.0%。

2021年年末全市县级及以上国有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情报和文献机构188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56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95家。国家级孵化器41家,培育单位55家(含粤港澳单位3家)。全市累计有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1435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3个,省级大学科技园5个。全市在穗院士人数5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5人,国外、境外机构获评院士7人。

2021年全市市属市场监管系统已建成的国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11个,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筹建中的国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2个。全市市场监管系统直属法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12个,法定质量计量综合检测机构6个,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筹建中的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2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6个,标准化技术机构1个,特种设备综合检验机构2个。全市获得资质认定(CMA)实验室983家,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组织17598家,获得强制性产品(3C)认证组织1363家。[6]

医疗卫生

广州是中国三大医疗中心之一。[73]

2021年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4878个,其中,医院291个,妇幼保健机构12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7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6个,卫生监督机构14个。全市拥有床位10.65万张,增长4.8%,其中,医院床位9.71万张,增长4.4%。全市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8.77万人,增长5.5%;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62万人,注册护士8.80万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507人,卫生监督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16人。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3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0.26万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34万人;镇卫生院32个,镇卫生院床位0.23万张,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0.49万人。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5.74万例,死亡128人;发病率307.51/10万,死亡率0.69/10万。全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提供诊疗服务1.44亿人次,提供住院服务328.81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4.7%和17.2%。[6]

广州三级甲等医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军区总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省口腔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五八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海军医院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七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市胸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珠江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二一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广州市中医院广州市脑科医院广州市儿童医院广州市妇婴医院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南方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祈福医院
广州肿瘤医院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广州南方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广州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参考资料[73]。注:所列医院均为医院总称,医院分院暂未列出。

民生保障

2021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3.55万人,全年帮助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8.1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6.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2%,同比下降0.31个百分点。扶持创业4.56万人,创业带动就业人数15.41万人。2021年累计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85.80万人次。

2021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416元,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33元,增长10.4%。

2021年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47162元,增长6.5%。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26099元,增长13.5%。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0%。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4.2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0.93平方米。

2021年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003.90万人(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比上年末增长4.4%。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864.33万人,增长5.4%;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39.57万人,下降1.0%;年末参加失业保险715.71万人,增长3.5%,全年领取失业保险待遇人数为20.86万人,增长34.9%;参加工伤保险729.23万人,增长6.8%;三种保险基金收入1124.74亿元,增长89.7%;年末三种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290.93亿元,增长0.8%。社会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人数为1396.81万人,增长3.6%,其中,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人数为894.48万人,增长6.0%。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人数502.33万人,下降0.3%。医疗保险基金收入674.08亿元,增长10.0%;年末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398.56亿元,增长6.4%。

2021年全年医保部门认定并实施医疗救助140.7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2%。年末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达4.7万人,其中,城镇1.9万人,农村2.8万人。享受特困救助供养的特困群众8147人,其中,城镇4552人,农村3595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6.8万张,收养人员3.1万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217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53个。共发行销售福利彩票29.55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8.99亿元。[6]

新闻媒体

2021年全市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3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为100%。[6]

电台、电视台
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广州人民广播电台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广州电视台
报业
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
新快报信息时报南方日报

体育事业

2021年全年举办国际级、国家级单项比赛16场次。全市破亚洲纪录1人次1项,破全国纪录1人次1项,运动员共4人次获得4项世界冠军,104人次获得62项全国冠军。全年开展各级各类大型全民健身活动赛事371项次,64.50万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大型全民健身活动。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44.01亿元,同比增长38.0%。[6]

广州主要体育场馆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广州体育馆广州天河体育中心越秀山体育场广东省体育馆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燕子岗体育场沙面网球场黄埔体育中心广东国际划船中心
芳村体育中心大学城体育场馆花都新体育馆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花都区体育中心体育场
番禺英东体育馆番禺英东体育场宝岗体育场广州亚运会场馆
广州运动赛事
名称时间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运动会198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运动会2001年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2007年
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2007年
第一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2010年
第16届亚洲运动会2010年

邮电旅游

2021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259.21亿元,增长12.9%。其中,邮政业务收入861.91亿元,增长14.9%;电信业务收入397.30亿元,增长8.7%。快递业务量106.78亿件,同比增长40.2%;快递业务收入817.19亿元,增长17.7%。[6]

资源安全

2021年全市全年平均降水量1435.5毫米,较近十年偏少24.6%,较常年偏少25.4%。年末全市大型水库蓄水总量1.71亿立方米,比上年末下降8.1%。初步估算,全年总用水量48.47亿立方米。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681.0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8%。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8%。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119.73亿千瓦时,增长12.3%。其中,工业用电量462.56亿千瓦时,增长7.1%。

2021年全市在16个国家、省考核断面中,Ⅱ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43.75%;Ⅲ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37.50%,Ⅳ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18.75%,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0,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0。

2021年全市平均灰霾日数为4天,较上年减少0.6天,全年日照时数1879小时,比常年增加203.8小时。截至2021年底,城市建成污水处理厂63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791.03万立方米/日,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累计建成绿道3800公里,与上年持平。

2021年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17起,死亡327人,受伤212人,直接经济损失3009.56万元。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44起,同比下降8.8%;死亡256人,同比下降2.3%;受伤188人,同比下降10.5%;直接经济损失806.31万元,同比上升1.3倍。[6]

旅游

广州旅游资源丰富,其中以花城广场、广州塔、白云山、长隆旅游度假区、珠江夜游、陈家祠、宝墨园、沙面、圣心大教堂、岭南印象园、沙湾古镇、越秀公园、南越王博物馆、中山纪念堂、黄埔军校、南沙湿地公园、海珠湖国家湿地公园、从化温泉等景点最为盛名。

广州的文物古迹众多,截至2010年,已公布的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共322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3处。南越王墓、光孝寺、六榕寺、怀圣寺等都有1000多年的历史。此外,还有始建于隋朝的南海神庙,明朝的五仙观、镇海楼、莲花塔,清朝的陈家祠、余荫山房等。近代革命历史纪念地有毛泽东同志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黄埔军校、中山纪念堂、洪秀全故居等。[74]广州传统有波罗诞庙会、广府庙会等节日。

2021年全年城市接待过夜旅游人数4307.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其中,入境旅游者164.77万人次,下降21.4%;境内旅游者4142.96万人次,增长4.3%。在入境旅游人数中,外国人35.05万人次,下降25.4%;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29.72万人次,下降20.3%。旅游业总收入2885.89亿元,增长7.7%。旅游外汇收入10.77亿美元,下降26.2%。[6]

广州国家级景区
5A级白云山长隆旅游度假区珠江夜游
4A级陈家祠宝墨园岭南印象园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越秀公园
沙面石室圣心大教堂沙湾古镇南海神庙广东省博物馆
圆玄道观南沙天后宫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中山纪念堂黄埔军校
黄花岗公园白水寨风景名胜区九龙湖度假区碧水湾温泉度假村莲花山旅游区
南沙湿地公园海珠湖国家湿地公园华南植物园花都石头记矿物园广州动物园
广东科学中心广州塔正佳广场芙蓉嶂风景区北京路文化旅游区
广东美术馆神农草堂百万葵园
3A级洪秀全故居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度假区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荔湾博物馆
增城何仙姑景区增城湖心岛旅游风景区粤剧艺术博物馆广州民俗博物馆余荫山房
潘鹤雕塑艺术园梯面镇红山村景区塱头古村邓世昌纪念馆十香园纪念馆
宝趣玫瑰世界从化快活田心农家乐广州从化大丘园农庄永乐绿色生态农庄黄埔丹水坑风景区
增城广场增城大埔围美丽乡村景区增城小楼人家景区从化溪头旅游村中国皮具文化园
参考资料来源[75]
广州主要景点
分类名称
人文历史陈家祠宝墨园沙面岭南印象园
南越王博物馆南越国宫署遗址越秀公园沙湾古镇
黄埔古港广东省博物馆余荫山房十三行博物馆
粤剧艺术博物馆广州民俗博物馆荔枝湾荔湾博物馆
洪秀全故居邓世昌纪念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东美术馆
锦纶会馆万木草堂粤海关大楼庐江书院
聚龙古村塱头古村
宗教古迹石室圣心大教堂南海神庙广州大佛寺光孝寺
五仙观三元宫六榕寺华林寺
圆玄道观南沙天后宫仁威庙广州城隍庙
海幢寺怀圣寺黄大仙祠
革命历史黄埔军校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中山纪念堂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孙中山大元帅府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三元里抗英斗争旧址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广州公社旧址
自然风光白云山莲花山旅游区南沙湿地公园白水寨风景名胜区
碧水湾温泉度假村芙蓉嶂风景区九龙湖度假区海珠湖国家湿地公园
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黄埔丹水坑风景区天鹿湖森林公园
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度假区七星岗古海岸遗址科学公园香雪公园
主题公园长隆旅游度假区广州动物园广东科学中心花都石头记矿物园
华南植物园百万葵园宝趣玫瑰世界
商圈天河路商圈珠江新城北京路商业步行街上下九步行街
艺术创意园红专厂广州TIT创意园289艺术PARK太古仓
1978文化创意园羊城创意产业园
酒吧街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沿江路酒吧街环市路酒吧街白鹅潭酒吧街
旋转餐厅广州塔旋转餐厅广州花园酒店旋转餐厅爱群大厦旋转餐厅
广州五星级酒店
广州花园酒店(白金五星)白天鹅宾馆中国大酒店东方宾馆广东亚洲国际大酒店
广州碧桂园凤凰城酒店广州建国酒店(天伦万怡大酒店)广州嘉逸国际酒店白云宾馆南沙大酒店
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广州天誉威斯汀酒店铂尔曼大酒店丽思卡尔顿酒店星河湾酒店
广州君悦酒店科尔海悦酒店威尔登酒店九龙湖公主酒店广州金叶子度假酒店
广州翡翠皇冠假日酒店广州圣丰索菲特大酒店广州海怡半岛星河湾酒店
参考资料来源[76]

著名人物

广州著名人物,除了本来就是广州人,也包括曾在广州寓居过的名人,如孙中山、李济深等。

广州名人
领域姓名
商界伍秉鉴*、潘振承、伍崇曜*
文学界梁佩兰*、梁廷柟、陈澧*、谭莹*、杨孚*、屈大均*、黄世仲*、陈少白、周汝钧*
哲学界湛若水*、梁启超、康有为*
书画界沙飞*、商承祚*、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
戏剧界千里驹、红线女
影视界蔡楚生、黎民伟
音乐界冼星海*、马思聪
医学界伯驾、黄省三*、梁培基、黄振龙、梁毅文*
起义界黄萧养、洪秀全*、洪仁玕*、冯云山*、陈开
革命界胡汉民*、谭平山、李济深、廖仲恺、刘永福、朱执信*、陈济棠、许崇智*、潘达微*、潘文治*、孙中山、何子渊、黄兴、丘逢甲
军事界关天培、颜浩长*、邓世昌*
政治界任嚣、赵佗、崔与之*、林云陔、梁诚*、何香凝*、陈友仁、伍廷芳、伍朝枢、刘纪文、孙科
实业界黄秉常、张振勋、马应彪、蔡昌、潘仕成*
科技界丁颖、邹伯奇
工程界吕彦直、詹天佑*
教育界梁宗岱、陈寅恪、张竞生、许广平*、许崇清*、陈序经、钟荣光
武林界黄飞鸿、铁桥三*、洪熙官*
宗教界罗孝全、达摩、惠能法师、本焕、本觉禅师、明生法师
注:姓名后带*的是广州藉名人,不带*的为在广州寓居过或事迹发于广州的名人。

荣誉

广州荣誉
中国文明城市,2017年,广州市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77]中国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中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际可持续交通奖金融生态城市
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2010年)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2010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12年)2016年和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第三位[78]
福布斯2017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第二位[79]2016年和2017年中国城市分级榜单第三位[80][81]美国商会2018年中国最受欢迎的投资城市第一位[82]2017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第4位[83]
首批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验收城市[84]2018畅游中国100城国家卫生城市[85]2018城市文旅新引力排行榜第4名[86]
2018中国新经济活力指数排行榜第6名[87]“2018年中国康养城市排行榜50强”第15名[88]2007至2017年间全球旅游增长最快十大城市榜第5位[89]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90]
2018年度中国城市品牌10强[91]全球科研城市50强第25位[92]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93]2018年世界Alpha级城市
201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94]“2018中国地级小康城市100强”,排第9名[95]2018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第4名[96]2018“最具创新力的30个城市榜”,排第5名[97]
2018福布斯中国最新适合新生活宜居城市榜单,排第3名“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综合排名前十位城市榜单”,排第4名[98]2018年12月,广州市被交通运输部授予 “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99]2018年12月,广州入选2018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榜单,排第6名[100]
“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101]2018年WFBA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102]2018年WFBA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103]2018年 国家中心城市指数第三位(国家重要中心)[104]
2020年第六届全国文明城[105]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106]第十批(2020年度)国家节水型城市之一[107]2021年超大特大城市[18]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双智”)协同发展首批示范城市[108]“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中位列第5位[109]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第4名[110]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获评为一线城市第四名[111]
2021一季度中国十大环境舒适之城第9位[112]

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名单[113]

2022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获评为一线城市[114]

对外交流

截至2017年8月25日,各国驻广州总领事馆达到60个,数量居全国第二位[115]。广州是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的创始会员。

外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一览表[115]

序列国名/设馆日期总领事姓名领区
1美国 1979.08.31Charles Edward Bennett粤桂闽琼
2日本 1980.03.01Saito Norio粤桂闽琼
3泰国 1989.02.12Vasin Ruangprateepsaeng粤琼
4波兰 1989.07.22Joanna Skoczek粤桂琼
5澳大利亚 1992.12.09Dominic Trindade粤桂闽琼湘滇
6越南 1993.01.18Nguyen Tien Hong
7马来西亚 1993.10.24Muzambli Bin Markam粤闽琼赣湘
8德国 1995.11.07Helmut Lueders粤桂闽琼
9英国 1997.01.14Matthew James Rous粤桂湘闽琼赣
10法国 1997.04.24Bertrand Furno粤桂闽琼
11菲律宾 1997.05.23Marie Chalotte G·Tang粤桂湘琼
12荷兰 1997.09.15Marjo Johanna Jacoba Crompvoets粤桂闽琼
13加拿大 1997.11.20Rachael Bedlington粤桂闽琼湘赣
14柬埔寨 1998.07.01Heng Poeu粤闽琼
15丹麦 1998.09.23Anja Villefrance粤桂闽琼
16意大利 1998.11.04Laura Egoli粤桂闽琼湘赣
17韩国 2001.08.28Hwang Soon-taik粤桂闽琼
18印度尼西亚 2002.12.12Ratu Silvy Gayatri粤桂闽琼
19瑞士 2005.10.10Didier Boschung粤桂闽琼湘赣
20比利时 2005.12.20Joris Salden粤闽琼滇桂
21新加坡 2006.04.13Chua Teng Hoe粤琼湘桂滇黔
22古巴 2006.11.08Isabel Perez Suarez粤桂琼
23新西兰 2007.04.26Rachel Angela Maidment粤桂湘闽琼
24俄罗斯 2007.04.05Prosvirkin Alexander Lvovich粤闽琼滇赣桂
25希腊 2007.05.15Grigorios Tassiopoulos粤闽琼桂湘滇黔
26印度 2007.10.18Y.K. Sailas Thangal粤闽湘琼滇川桂
27奥地利 2007.11.25Dietmar Schwank粤琼湘滇黔桂
28挪威 2008.02.18Espen Rikter-Svendsen粤闽琼桂
29科威特 2008.02.21Malek H M A Alwazzan粤闽琼桂
30墨西哥 2008.04.25Carlos Ignacio Giralt Cabrales粤琼闽湘赣桂
31巴基斯坦 2008.06.27Ali Ahmed Arain粤闽湘琼桂
32以色列 2009.03.22Nadav Cohen粤闽琼桂
33西班牙 2009.06.14Marcos Gomez Martinez粤闽湘桂琼黔滇
34埃塞俄比亚 2009.06.14Melaku Legesse粤湘闽赣琼桂
35阿根廷 2009.07.21Jaime J. Goldaracena粤闽琼桂
36厄瓜多尔 2009.09.08Erika Mariella Molina Rodriguez
37巴西 2010.04.15Jose Vicente da Silva Lessa粤琼桂闽湘黔滇
38智利 2010.12.29Carlos Marin San Martin粤琼桂闽
39马里 2011.07.18Alima Danfakha Gakou粤闽琼桂
40乌干达 2011.08.15Solomon Rutega粤闽琼桂
41伊朗 2011.12.23Khalil Shirgholami粤闽湘桂
42土耳其 2012.01.12Batu Kesmen粤闽琼桂
43斯里兰卡 2012.03.27Shereen Shanika Dissanayake粤闽琼桂赣
44乌克兰 2012.05.30Nemyria Maksym粤黔琼湘桂
45老挝 2013.09.23Bounpan Kongnhinsayaseng粤琼赣闽
46秘鲁 2013.10.02David Guillermo Gamarra Silva粤桂黔琼滇湘
47吉尔吉斯斯坦 2014.04.08Maksat Ishenbekovich Tentimishov粤闽赣湘琼桂
48尼日利亚 2014.07.09Shakirundeen Adewale Oloko粤桂琼
49科特迪瓦 2014.07.12Tobokoue Koyeman Francois粤闽琼赣桂
50刚果(布) 2014.08.15Elenga Albert粤琼闽桂
51哥伦比亚 2014.12.12Juliana Victoria Ortega Parra粤桂黔滇琼
52安哥拉 2015.11.06Joao Baptista da Costa粤闽琼桂
53卡塔尔 2015.11.10Ali Ghanem A.F.Al-Hajri粤桂闽琼
54阿联酋 2016.06.15Rahma Abdulrahman Alshamsi粤桂琼
55赞比亚 2016.06.28Kalimi Robert Kaela粤闽琼桂
56沙特阿拉伯 2017.01.01Mohammed Abdullah H. Alburaithin粤闽桂琼
57塞内加尔 2017.03.06Mouhamadou El Bachir Diack粤闽桂琼
58尼泊尔2017.04.25RaviBhattarai粤桂闽琼
59苏丹2017.05.15ADAM YOUSIF MOHAMED MOHAMEDAIN粤赣闽湘贵琼浙桂
60葡萄牙2017.07.17Andre Cordeiro粤琼闽桂

友好城市

截至2017年2月15日,广州共有国际友好城市36对。

广州友好城市
城市国家城市国家
福冈市日本维尔纽斯立陶宛
洛杉矶美国伯明翰英国
马尼拉菲律宾汉班托塔斯里兰卡
温哥华加拿大累西腓巴西
悉尼澳大利亚坦佩雷芬兰
巴里意大利曼谷泰国
里昂法国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
法兰克福德国迪拜阿联酋
奥克兰新西兰科威特科威特
光州韩国喀山俄罗斯
林雪平瑞典伊斯坦布尔土耳其
德班南非哈拉雷津巴布韦
布里斯托尔英国圣何塞哥斯达黎加
叶卡捷琳堡俄罗斯登别日本
阿雷基帕秘鲁巴伦西亚西班牙
泗水印尼拉巴特摩洛哥
参考资料来源

合作交流

广州国内外友好交流城市
城市国家城市国家
萨尔瓦多巴西布拉格捷克
胡志明市越南平阳省越南
大分市日本科英布拉葡萄牙
伯力(哈巴罗夫斯克)俄罗斯仁川韩国
关岛美国金边柬埔寨
墨尔本澳大利亚圣彼得堡俄罗斯
亚历山大港埃及格鲁吉亚第比利斯
巴塞罗那西班牙波士顿美国
比什凯克吉尔吉斯苏瓦斐济
哈瓦那古巴金沙萨刚果(金)
杜塞尔多夫德国蒙巴萨肯尼亚
墨西哥城墨西哥维多利亚塞舌尔
休斯顿美国波哥大哥伦比亚
圣地亚哥智利热那亚意大利
米兰意大利拉合尔市巴基斯坦
参考资料来源[116]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